琅勃拉邦的古城
  琅勃拉邦的古城反映了19-20世紀歐洲殖民者建造的傳統建築與城市結構相融合的風格。它獨特的鎮區保存十分完美,表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傳統的融合。
  琅勃拉邦位於湄公河的岸邊,距離萬象大約有500多公裏,其海拔高度為300米。
  琅勃拉邦是老撾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個城鎮。對於這個城鎮的大部分歷史而言,它一直都是國王的寶座所在地。1563年,國王塞特哈蒂拉特將政府遷移到萬象,當時,琅勃拉邦作為王國的首都,已經有800 多年的歷史了。然而,在其成為首都的最初600年的日子裏,它的統治領域並不大,後來,在法·恩古姆王子的統帥下,琅勃拉邦的面積纔得到了最充分的擴大。如今這個小城鎮有大約 20,000 居民,是個美麗的小城,坐落於一個高聳的多岩石山脈的山腳下、湄公河的岸邊,整個城鎮充滿着一種浪漫氣息。雖然這個城鎮已經有好幾個世紀的歷史了,但是其中的絶大多數建築物並不十分古老。城鎮充滿浪漫氣息的主要原因是:城鎮周圍是一望無際的大森林,當地居民將它們大量用做建造房屋的原料,隨意管理這些樹木。
  在這個城鎮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它經常被徵服,被夷為平地。這個城鎮也經常成為有敵意的泰國人和越南人的破壞目標。在侵略後,戰爭毀壞的許多建築結構得到重新建設,其中有一些建築一再被重建,重建成跟入侵前大致一樣的建築外貌。儘管有些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經歷過許多世紀的古建築還是在悄悄改變着這個城鎮的面貌,展現着琅勃拉邦的獨特魅力。對於這一點,城鎮內外的無數佛寺便是魅力所在。直到1975年共産主義者奪取政權後,國傢博物館--正對着城鎮岩石的建築物--纔不再是國王的王宮。這幢建築物的歷史並不悠久,是於1904年建造成的,但是它藴藏着特殊的藝術風格。然而,人們欣賞到的衹不過是博物館內最重要的藝術珍品的復製件,比如一個稱作普拉邦的一個小佛像。據悉,城鎮的得名就來自這個小佛像,Luang是 capital(首都)的意思, Pra(普拉) 是 holy(神聖)的意思。這樣,Luang Prabang(琅勃拉邦)正好可以翻譯成為“Capital of Holy Bang”(聖邦首都)。原有佛像的80% 都是金子製成。佛像高達83釐米,重約50公斤。據說,它是基督紀年的第一個世紀裏製造於錫蘭(印度以南的一個島國,現已經更名為斯裏蘭卡)。公元11世紀,佛像一直保存在吳哥(柬埔寨的古都),直到後來,老撾國王法·恩古姆娶了高綿國的公主之後,這尊雕像也隨之一並帶到了琅勃拉邦。當國王塞特哈蒂拉特將萬象作為老撾的首都時,他帶走了那兒的雕像。1779年,這尊雕像又被暹羅人搶走,於1839年又將雕像歸還。這尊雕像業已成為老撾佛教最重要的聖物。
  如今,琅勃拉邦成為一處遺址,有20多個佛教寶塔,其中包括普寺,據說佛的足跡就在這兒。普拉巴斯努阿佛寺以有着一個三米長的佛的“足跡”而聞名。這些佛的“足跡”也出現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傢中。通常,佛的足跡都有着高度的裝飾,依稀顯出足跡的輪廓。它們是用來表明佛曾經到這兒講過經的,所以人們對這片地方很是尊敬。普寺山南部的寺廟其實是一個老寺廟的復製品,最初的老寺廟建於1513年。雖然樣品寺廟是1898年纔建造的,但它展現了中世紀寺廟的氛圍。這個寺廟中珍藏着無數的藝術珍寶。
  普寺山脈正好位於琅勃拉邦的中部,瓦宗寺位於這座山的頂部,建於1804年,公元18世紀,許多其它佛寺也相繼在山上繁榮起來。要想參拜瓦宗寺,遊客們將不得不從普寺山繼續嚮上爬328個階梯,山頂上風景異常美麗,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