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魚類 : 中草藥 > 珍珠
目錄
No. 1
  也稱“真珠”。某些海水貝類或淡水貝類在一定外界條件刺激下所分泌並形成與貝殼珍珠層相似的固體粒狀物。具有明亮豔麗的光澤,作裝飾品或藥材用。可人工育珠。
珍 珠
  珍珠是一種有機寶石,自古以來一直被人們視做奇珍,據地質學和考古學的研究證明,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了珍珠。我國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國傢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書禹貢》中就有河蚌能産珠的記載,《詩經》、《山海經》、《爾雅》、《周易》中也都記載了有關珍珠的內容。珍珠按照成因分為天然珍珠和人工養殖珍珠兩種,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貝、蚌的體內自然形成的珍珠;習慣上人們把珍珠又分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種類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産出的珍珠。我國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産於華南諸島。珍珠有白色係、紅色係、黃色係、深色係和雜色係五種,多數不透明。珍珠的形態以正圓形為最好,古時候人們把天然正圓形的珍珠稱為走盤珠。
  珍珠與瑪瑙、水晶、玉石一起並稱我國古代傳統“四寶”。
來源
  珍珠的英文名稱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來的。它的另一個名字margarite,則由古代波斯梵語衍生而來,意為“大海之子”。
  早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在海邊覓食時,就發現了具有彩色暈光的潔白珍珠,並被它的晶瑩瑰麗所吸引,從那時起珍珠就成了人們喜愛的飾物,並流傳至今。
  珍珠是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産在珍珠貝類和珠母貝類軟體動物體內,由於內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鈣的礦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體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學組成為: caco391.6%、h2o和有機質各4%、其0.4%。
  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 (dunker)、或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皺紋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雙殼類動物。
  1. 珠貝母
  別名:真珠貝。
  暖海底棲貝類,殼左右大小不等,常左殼比右殼大,殼之長寬略相等。前耳突大而短,後耳突長
  erosari(ravitrona) caputserpentis (l.)-軟體動物門mollusca,瓣鰓綱lamellibranchia,假瓣腮目pseudolamellibranchia,真珠貝科pteriidae
  為暖海底棲貝類,具二枚介殼,左右不等,左殼比右殼略大,且凹陷較右殼為深。殼之長度與高度差不多相等,通常長高為6~7釐米左右,大者可大於10釐米。前耳突大而短,後耳突長。殼面黃褐色,具黑色放射條紋。生長級明顯。具有密生鱗片,易碎斷,近殼頂處較為平滑。殼內白色或帶淡黃色,富有珍珠光澤。殼緣較薄,呈黃褐色,鉸合處平直有1~2個主齒。韌帶細長,褐色。閉殼肌痕大,略呈耳形,幾乎位於殼之中央。殼頂位於前端,距離近。足小,能生足絲綫,於右殼前面之小孔伸出。附着於岩礁砂 。當珍珠母貝和蚌貝在水中生長時,若偶然遇有細微的砂粒或較硬質的生物竄入殼中外套膜內,外套膜受到刺激後,殊感不適,遂分泌真珠質逐漸包圍由外竄入之砂粒或生物,並日益增大成為珍珠
  養珠亦係利用此原理,一般選用3齡左右個體,施行插核手術,有意識地放入砂粒,讓外套膜感覺不適而分泌許多真珠質來包被這些進入的砂粒,因而形成了人工珍珠,甚至人為地將投入物作成各種形狀,結果所得的養珠也是各式各樣的。産於暖海1~10米深處。幼體棲息地區較淺,長大後漸嚮深海區移動。主要分佈於海南島及廣東其他沿海地區。
  2. 褶紋冠蚌
  淡水底棲貝類。殼近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緣冠狀突不明顯,後背緣嚮上斜伸出...為大形的冠。殼頂有數條肋脈
  cristaria plicata leach--蚌科unionidae
  淡水底棲貝類。殼厚大,外形略似不等邊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緣冠突不明顯,後部長高,後背緣嚮上斜出伸展成為大形的冠。殼的後背部自殼頂起嚮後有一係列的逐漸粗大的縱肋。後緣圓。腹緣長近直綫。殼頂位於距前端殼長約1/6處,殼頂有數條肋脈。成體的冠常僅留殘痕,幼體的貝殼一般完整。殼表面深黃緑色至黑褐色,殼頂常受侵蝕而失去表層顔色。鉸合部強大,韌帶粗壯,位於冠的基部。左右兩殼各具有一高大的後側齒。前側齒細弱,後側齒下方與外面相應有縱突和凹溝數個。前閉殼肌痕大呈楔狀,伸足肌痕圓形,前縮足肌痕小而深,後閉殼肌痕大而淺,外套肌痕寬,真珠層有光澤。生活在江河、湖沼的泥底,行動緩慢。
  分佈於全國各地,黑竜江省的鏡泊湖和鬆花江,安徽省的寧國,江蘇省的武進,北京等地,都有發現。此種蚌可用來産生真珠,貝殼為製造紐扣的原料。
註:
  構成珍珠和貝殼的物質,大部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隨結晶時條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構成的,而貝殼是由方解石構成的棱柱層。因此,它們雖然同是碳酸鈣結晶,但由於結晶係的不同,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物質-珍珠和貝殼。
歷史沿革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國傢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珍珠就是我國宮廷中的珍品。魏晉時期的《名醫別錄》把珍珠列為治療疾病的重要藥材,並闡明了珍珠的藥效。在《日華子本草》載,珍珠“安心、明目。”《本草衍義》曰:“除小兒驚熱。”《本草匯言》曰:“鎮心、定志,安魂,解結毒,化惡瘡,收內潰破爛。”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劉安《淮南子》中記載:“明月之珠,蠃蚌之病而我之利也。”說明我國此時已認識到珍珠的成因。十三世紀,我國以鉛製核,植入烏貝,成功地育成了有核珍珠
生態環境
  馬氏珍珠貝生活在營養????類豐富、浮遊生物多、水質肥沃的海水中。一般棲息在低潮綫附近至水深20多米的地方區域,以水深10米為多。
  蚌為底棲類軟體動物,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沼澤、小溪或水田等淡水環境中。
生物學特性
  馬氏珍珠貝一般為雌雄異體,但有轉性現象,所以有時可見雌雄同體的現象。馬氏珍珠貝適宜生活的溫度為範圍為15~30℃,要求棲息海區海水的比重較高,為1.0150~1.0280。第一年出生的馬氏珍珠貝到第二年的繁殖期已具有繁殖的能力。繁殖期集中在每年5~10月份。
  ①動物
珍珠其它名稱
  真朱,真珠,蚌珠,珠子,濂珠
[采製]
  全年皆産,通常以十二月較多,潛到海底,自水草或石頭上取下海蚌,從其中取出珍珠。肉可食用。
[炮製]
  用布包好,放入豆腐漿中,煮約3小時,取出洗淨,研成極細粉即成。
[藥材及産銷]
  本品為蚌類中得到的顆粒狀珍珠
[産地及銷售習慣]
  主産於廣東合浦,黑竜江慶安,安徽宣城、南陵、當塗,臺灣等地,銷全國各地。
No. 13
  主含碳酸鈣。並含有多種氨基酸:亮氨酸(leucine),蛋氨酸(methionine),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𠔌氨酸(glutamic acid),天門鼕氨酸(aspartic acid)等。
性狀鑒別
  天然珍珠呈圓球形、橢圓形、不規則的球形或長圓形,直徑1~6毫米。表面類白色、黃白色、淺粉紅色、淺藍色等,具美麗的彩色光澤,平滑。作過裝飾品的珍珠,中央多數有穿孔。質堅硬,難破碎,斷面呈層狀。用火燒之有爆裂聲。氣無,味微鹹。
  養珠形狀與天然珍珠相似,但表面光澤較弱,斷面中央有圓形的砂粒或石决明碎粒,表面有一簿的真珠層。入藥僅用真珠層。氣無,味微鹹。
  以顆粒圓整、光澤透明、有寶光、質地堅硬者為佳。
[性味]
  甘鹹,寒。
[功用]
  安神定驚,清熱滋陰,明目,解毒。
[主治]
  熱病驚癇、煩熱不眠、咽喉腫痛腐爛、口瘡、潰瘍不收口、目赤翳障、並能潤澤肌膚。
[禁忌]
  無實熱者慎用。
  ②(首見《紅樓夢》第二十九回)賈母的丫頭。鴛鴦上吊,是她首先發現的。又襲人在賈母處當奴婢時,亦曾取名珍珠
  珍珠的形狀多種多樣, 有圓形、梨形、蛋形、淚滴形、紐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圓形為佳。非均質體。顔色有白色、 粉紅色、淡黃色、淡緑色、淡藍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為主。白色條痕。具典型的 珍珠光澤,光澤柔和且帶有虹暈色彩。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0-1.686,雙折射率0.156。 無色散現象。硬度2.5-4.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為2.66-2.78g/cm3,因産地不同而有差異。 無解理。韌性較好。在短波紫外光下珍珠顯白色、淡黃色、淡緑色、藍色熒光,黑色珍珠發淡紅 色熒光;x射綫下有淡黃白色的熒光。遇????酸起泡。
關於珍珠的西方傳說
  在西方的傳說中,說法是美神維納斯出生於貝殼中,當貝殼打開的時候,從她身上滴下來的露水就變成了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珍珠。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傢波堤切利在《維納斯的誕生》一畫中,將女神置於一扇巨大的貝葉之上,從水底緩緩而出,女神抖落的水珠形成粒粒珍珠,潔白無瑕,晶瑩奪目。丹麥人將珍珠與美人魚扯在一起,美人魚思念王子而不得,淚灑相思地,被守護在身邊的貝母蚌珍藏起來,時間長了,眼淚就變成顆顆珍珠
  在古印度,人們相信珍珠是由諸神用晨曦中的露水幻化而成;波斯的神話則認為象徵光明和希望的珍珠,更是由諸神的眼淚變成;而羅馬人幹脆將珍珠的形成與愛神維納斯拉上關係,傳說當愛神從充滿泡沫的蚝殼沐浴完畢,走出來時,其身上滴下的水珠被愛神散發出的動人光彩凝結成了閃光的珍珠。中國民間亦有“千年蚌精,感月生珠”、“露滴成珠”等說法。從神話到傳說,珍珠一直被認為是諸神送給大地的禮物,事實上,除了以上天恩賜作解釋外,也真難讓人相信,一隻平凡如斯的蚝竟可孕育完美如斯的寶物。不過,現代科學表明,珍珠産於某些軟體動物如白蝶貝、蛛母貝等珠蚌類(pearloyster),貝殼因異物滲入殼內成為“珠胚”而形成珠狀顆粒。這種珠狀顆粒隨着歲月流逝,就會因蚌分泌物的包裹而成為越來越大的珍珠。因此,一般而言,珠蚌越老,珍珠也越大,所以歷來有“老蚌生珠”之說。
  珍珠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約占總量的82-93%。此外,珍珠還含有4-14%的角蛋白質和2-4%的水份,以及十幾種氨基酸和28種微量元素,其中包括硒、鍺等抗衰物質。珍珠的硬度為3,比重為2.71,折射率為1.53-1.68,珍珠用𠔌令計量,1𠔌令約為0.0648剋。珍珠晶體呈珠狀或矛頭狀垂直排列,形成放射狀的珍珠層,在光綫的作用下,這些放射狀的珍珠層會産生虹彩光澤,即珠光。珍珠的價值取决於珍珠的大小、圓度、光澤和形狀,等等。
  一塊未經雕琢的寶石,並不是貴重的寶石,而從珠蚌中取出的優良珍珠,不需琢磨,就是一件漂亮的飾品。因此,一些寶石專傢認為,珍珠可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裝飾品。珍珠究竟何時被人們發現,已無據可查,因為珍珠容易受損,所以古代珍珠很難流傳下來。地球上最早的珍珠,出土於距今2億年前的匈牙利三疊紀地層中,直徑僅為0.1mm;在德國中新世地層中發現的2000多萬年前的一枚珍珠,其直徑則為4mm。這些藏匿於遠古貝殼體內的珍珠化石,在漫長的歲月裏,歷經劇烈的地質運動,不僅完整地保持了珍珠閃光的品質,同時也保守了珍珠形成的秘密。
  大約5000年前,古印度人開始把珍珠作為寶物,與宗教一起並稱佛教七寶,在恆河文化中開始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印度一樣,中華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認識珍珠並利用珍珠的民族之一。《海藥本草》稱珍珠為真珠,意指珍珠至純至真的藥效功用。《爾雅》把珠與玉並譽為“西方之美者”。秦昭王則把珠與玉並列為“器飾寶藏”之首。儒傢典籍《尚書·禹貢》中記載有“淮夷嬪珠”,說明最遲在公元前2200年的夏禹時代,淮水夷水等地就已經出現了淡水珍珠,並被列為當時必須交納的貢品。
  珍珠晶瑩凝重,圓潤多彩,高雅純潔,被譽為“寶石皇后”。國際寶石界還將珍珠列為六月生辰的幸運石,結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紀念石。具有瑰麗色彩和高雅氣質的珍珠,象徵着健康、純潔、富有和幸福,自古以來為人們所喜愛。
珍珠的日常養護
  珍珠以它的溫馨,雅潔,瑰麗,一嚮為人們鐘愛,被譽為珠寶皇后。珍珠的成分是含 有機製的碳酸鈣, 化學穩定性差,可溶於酸,鹼中,日常生活中不適宜接觸香水, 油,????,酒精,發乳,醋和髒物; 更不能接觸香蕉水等有機溶劑;夏天人體流汗多,也不宜戴珍珠項鏈,不用時要用高級中性肥皂或洗潔 精輕輕洗滌清潔,然後晾幹,不可在太陽下暴曬或烘烤;收藏時不能與樟腦丸放在一起,也不要長期 放在銀行的保險 庫內。珍珠的硬度較低。佩戴久了的白色珍珠會泛黃,使光澤變差,可用1%-1.5%雙 氧水漂白,要註意不可漂過了頭,否則會失去光澤.
珍珠褪色的原因與其避免方法
  珍珠的色澤雖然很美觀,但卻經不起長時間的考驗。一般經過幾十年,珍珠就會變成普通的黃色,同時失去美麗的珍珠光澤,這就是俗話所說的"人老珠黃"。
  珍珠飾品用久了為何會發黃呢?這主要是組成珍珠的文石礦物的物理性質不穩定,時間一長,它就會變成普通的方解石。文石合方解石,雖然化學成分一樣,而它們的結晶形態和光澤卻不大一樣。這就是珍珠變色的原因。
  珍珠變黃以後,還有一些補救方法,即用稀????酸浸泡,便可溶掉變黃的外殼,而使珍珠重現晶瑩絢麗、光彩迷人的色澤。但如果顔色變得很厲害,則將是難以逆轉的了。
珍珠的形狀分類
  ⑴圓珠:
   指形態為圓形的珍珠,按圓度分為三種,即正圓珠、圓珠和近圓珠。
   正圓珠是指圓度最好的,商業上也俗稱為走盤珠,最大直徑和最小直徑之差與平均直 徑之比小於百分之一;圓珠是之形態很圓的珍珠,其直徑差的百分比在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五之間;近圓珠三之形態上比較接近圓珠的珍珠,其直徑差的百分比在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十之間。
   ⑵橢圓珠:
   指形態為橢圓形狀的珍珠,長短直徑比大於百分之十。可進一步按長短直徑差百分比為短橢圓和長橢圓,短橢圓長短直徑差的百分比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長橢圓直徑差的百分比大於百分之二十。
   ⑶扁形珠:
   指形態為扁平面形,有一面或兩面的近似平面狀,如扁圓形、扁橢圓形、餅形、菱形、方形等。
   ⑷瑪比珠:
   是一種半邊珍珠,也稱mabe珠、饅頭珠和半圓珠。一般在採集完已養殖好的珍珠後,將預製的半邊形的珠核插入貝殼的內壁,使凸面朝嚮珠母貝的套膜,平面貼緊珠母的殼壁,插好後再放入水中喂養,日積月纍,珍珠層將外珠核一層一層地包起來形成半圓形,採集時將其同部分珠母貝殼壁一起提取出來拋磨成一件飾品,故其個體碩大。瑪比珠實質上是一種再生珍珠,在此之前,每個珍珠貝可先生産兩粒圓形珍珠,而後可再養殖3-7粒瑪比珠,尤以澳洲瑪比珠的産量和質量都很高,其特點是顆粒大、具極出色的光澤、純淨的銀白色以及光滑的表面。最小的也有10mm,大的可至17mm或更大,並以圓形、水滴形、橢圓形及心形等各種形狀。目前世界珠寶市場十分流行瑪比珠首飾,不僅是淑女貴婦們的佩飾寵物,而且用瑪比珠創作的獨特而優雅的珠寶飾物也受到了紳士們的特別青睞。
   ⑸異性珠:
  除圓珠、橢圓珠、瑪比珠以外的其他形態各異的珍珠也為數不少,梨形、水滴形、米形、土豆形、豆形及其他形狀的珍珠商業上統稱為異性珍珠
No. 23
  珍珠
  (《開寶本草》)
  【異名】真朱(《本草經集註》),真珠(《雷公炮炙論》),蚌珠《南方志》),珠子(《儒門事親》),濂珠(《增訂偽藥條辨》)。
  【來源】為珍珠貝科動物珍珠貝、馬氏珍珠貝或蚌科動物三角帆蚌、褶紋冠蚌、背角無齒蚌等貝類動物珍珠囊中形成的無核珍珠
  【動物形態】①珍珠貝,又名:珠母貝。
  貝殼2片,大而堅厚,略呈圓形;左右兩殼不等,左殼較大於右殼。殼的長度與高度幾相等,通常長約10~15釐米,大者可達20釐米。殼頂嚮前彎,位於背緣中部靠前端,右殼頂前方有一凹陷,為足絲的出孔。殼頂前後有兩耳,後耳較大。殼表面黑褐色。左殼稍凸,右殼較平,殼頂光滑,緑色。其餘部分被有同心形鱗片,鱗片在邊緣嚮外延伸呈棘狀。有些鱗片呈鋸齒狀,色淡白;貝殼中部鋸齒狀鱗片脫落,留有明顯的放射紋痕跡。殼內面珍珠層厚,有虹光色彩,邊緣黃褐色。鉸合綫直,在殼頂下有1~2個主齒,韌帶細長,紫褐色。閉殼肌痕大,長圓形,略呈葫蘆狀。外套痕簡單,足舌狀,具足絲。
  生活於暖海中,利用足絲附着於岩石或珊瑚礁上。分佈西沙群島、海南、廣西及廣東沿海。
  ②馬氏珍珠
  貝殼呈斜四方形,殼長5~9釐米。殼頂位於前方,後耳大,前耳較小。背緣平直,腹緣圓。邊緣鱗片層緊密,末端稍翹起,右殼前耳下方有一明顯的足絲凹陷。殼面淡黃色,同心生長輪紋極細密,成片狀,薄而脆,極易脫落,在貝殼中部常被磨損,在後緣部的排列極密,延伸成小舌狀,末端翹起。貝殼內面珍珠層厚,光澤強,邊緣淡黃色。閉殼肌痕長圓形。
  生活於波浪較為平靜的海灣,沙泥、岩礁或石礫較多的海底。分佈廣東、廣西沿海。目前已有人工養殖。
  以上兩種珍珠貝的珍珠層(珠母),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③三角帆蚌,詳"蚌肉"條。
  ④褶紋冠蚌,詳"蚌肉"條。
  ⑤背角無齒蚌,詳"蚌肉"條。
  【採集】天然珍珠,全年可采,以12月為多。從海中撈起珠蚌,剖取珍珠,洗淨即可。
  人工養殖的無核珍珠,在接種後養殖一年以上,即可采收,但以養殖二年采收的珍珠質量較佳。采收的適宜時間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質主要是4~11月。
  【藥材】呈圓球形、矩圓形或不規則的球形,直徑約1~6毫米。表面現半透明狀的銀白色、黃白色、淡粉紅色或淺藍色,光滑圓潤,具特有的色彩和光澤。質堅硬,破碎後斷面呈同心層紋,有的中心見有少許異物存在。用火燒之有爆裂聲。在紫外綫燈下有淺藍紫色或淺縧黃色螢光,外周呈半透明狀。無臭,味微鹹。以粒大、形圓、珠光閃耀、平滑細膩、斷面有層紋者為佳。
  海産的天然珍珠主産廣東、臺灣;淡水養殖的珍珠主産黑竜江、安徽、江蘇及上海等地。
  【化學成分】主含碳酸鈣。
  珍珠貝的天然珍珠含碳酸鈣91.72%,有機物5.94%,水2.23%。
  馬氏珍珠貝的天然珍珠有白色、銀色兩種,各含碳酸鈣83.71%、80.82%,碳酸鎂7.22%、2.16%,氧化硅0.54%、0.56%,磷酸鈣0.35%、0.15%;氧化鋁和氧化鐵0.54%、痕量,水0.89%、1.26%,有機物6.11%、13.44%。養殖珍珠的成分與天然珍珠相比,碳酸鈣含量大,為94.70%,碳酸鎂含量極少。
  珍珠中的元素有鋁、銅、鐵、鎂、錳、鈉、鋅、硅、鈦、鍶等。
  【藥理作用】珍珠提取液對離體兔腸有抑製作用。
  【炮製】珠粉:取珍珠洗淨,用布包好,加豆腐與水共煮約2小時,取出,洗淨,搗碎,加水少許,研成極細粉末,乾燥即成。
  ①《雷公炮炙論》:"(真珠)須取新淨者,以絹袋盛之,然後用地榆,五花皮、五方草各四兩,細銼,又以牡蠣約重四、五斤已來,先置於平底鐺中,以物四嚮搘令穩,然後著真珠於上,方下三藥,籠之,以漿水煮三日夜,勿令火歇,日滿出之,用甘草湯淘淨,於臼中搗細。以絹羅重重篩過,更研二萬下用。"
  ②《綱目》:"凡入藥不用首飾及見屍氣者,以人乳浸三日煮過,搗研。一法以絹袋盛入豆腐腹中煮一炷香,雲不傷珠也。"
  【性味】甘鹹,寒。
  ①《開寶本草》:"寒,無毒。"
  ②《品匯精要》:"味淡,性寒,無毒。"
  ③《綱目》:"鹹甘,寒,無毒。"
  【歸經】入心、肝經。
  ①《綱目》:"入厥陰肝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經。"
  【功用主治】鎮心安神,養陰熄風,清熱墜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驚悸,怔忡,癲癇,驚風搐搦,煩熱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瘡瘍久不收口。
  ①《本草經集註》:"治目膚翳。"
  ②《藥性論》:"治眼中翳障白膜。亦能墜痰。"
  ③《海藥本草》:"主明目,除面皯,止泄。合知母療煩熱消渴,以左纏根治小兒麩豆瘡入眼。"
  ④《日華子本草》:"安心、明目。"
  ⑤《本草衍義》:"小兒驚熱藥中多用。"
  ⑥《綱目》:"安魂魄,止遺精、白濁,解痘疔毒。"
  ⑦《本草匯言》:"鎮心,定志,安魂,解結毒,化惡瘡,收內潰破爛。"
  ⑧《本經逢原》:"煅灰入長肉藥及湯火傷敷之。"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2~3分。外用:研末幹撒、點眼或吹喉。
  【宜忌】①《本草經疏》:"病不由火熱者勿用。"
  ②《本草新編》:"瘡毒若內毒未淨,遽用真珠以生肌,轉難收口。"
  【選方】①治大人驚悸怔忡,癲狂恍惚,神志不寧,及小兒氣血未定,遇觸即驚,或急慢驚風,癇痓搐搦:真珠一錢(研極細末),茯苓、鈎藤、半夏麯各-兩,甘草、人參各六錢(同炒黃,研極細末)。總和勻,煉蜜丸竜眼核大。每服一丸,生薑湯化下。(《本草匯言》)
  ②治小兒驚啼及夜啼不止:真珠末、伏竜肝、丹砂各一分,麝香一錢。同研如粉,煉蜜和丸如緑豆大。候啼即溫水下一丸;量大小,以意加減。(《聖濟總錄》真珠丸)
  ③治小兒中風,手足拘急:真珠末(水飛)一兩,石膏末一錢。每服一錢,水七分,煎四分,溫服,日三。(《聖惠方》)
  ④治風痰火毒、喉痹,及小兒痰搐驚風:珍珠三分,牛黃一分。上研極細,或吹或摻;小兒痰痓,以燈心調服二、三分。(《醫級》珠黃散)
  ⑤治口內諸瘡:珍珠三錢,硼砂、青黛各一錢,冰片五分,黃連、人中白各二錢(煅過)。上為細末,凡口內諸瘡皆可摻之。(《丹臺玉案》珍寶散)
  ⑥治眼久積頑翳,蓋覆瞳人:真珠一兩,地榆三兩(銼)。以水二大盞,同煮至水盡,取出真珠,以醋浸五日後,用熱水淘令無醋氣,即研令極細。每以銅箸,取少許點翳上,以瘥為度。(《聖惠方》)
  ⑦治風熱眼中生赤脈,衝貫黑睛,及有花翳:真珠一分,竜腦半分,琥珀一分,朱砂半分,硼砂二豆大。同細研如粉。每日三、五度,以銅箸取少許,點在眥上。(《聖惠方》真珠散)
  ⑧治一切諸毒疽瘡,穿筋潰絡,爛肌損骨,破關通節,膿血淋漓,潰久不收之證:真珠一錢(研極細末),胞衣一具(烘燥,研極細末);白蠟一兩,豬脂油一兩,火上共熔化,和入胞衣末、真珠末,調勻。先以豬蹄湯淋洗毒瘡淨,將蠟油藥,輕輕敷上,再以鉛粉麻油膏藥貼之。(《本草匯言》油蠟膏)
  ⑨治下疳皮損肉爛,痛極難忍,及諸瘡新肉已滿,不能生皮,又湯潑火燒皮損內爛,疼痛不止者:青缸花五分,珍珠一錢(研極細),真輕粉一兩。上三味共研千轉,細如飛面。凡下疳初起皮損,搽之;腐爛疼痛者,甘草湯洗淨,豬脊髓調搽;如諸瘡不生皮者,用此幹摻。又婦人陰蝕瘡。亦可搽。湯潑火燒痛甚者,用玉紅膏調搽之。(《外科正宗》珍珠散)
  ⑩治發斑:珠子七個研碎,用新水調勻服之。(《儒門事親》發斑藥)
珍 珠
  珍珠是一種有機寶石,自古以來一直被人們視做奇珍,據地質學和考古學的研究證明,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了珍珠。我國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國傢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書禹貢》中就有河蚌能産珠的記載,《詩經》、《山海經》、《爾雅》、《周易》中也都記載了有關珍珠的內容。珍珠按照成因分為天然珍珠和人工養殖珍珠兩種,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貝、蚌的體內自然形成的珍珠;習慣上人們把珍珠又分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種類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産出的珍珠。我國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産於華南各省的湖泊,浙江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鄉。珍珠有白色係、紅色係、黃色係、深色係和雜色係五種,多數不透明。珍珠的形態以正圓形為最好,古時候人們把天然正圓形的珍珠稱為走盤珠。珍珠與瑪瑙、水晶、玉石一起並稱我國古代傳統“四寶”。
  目前我國的珍珠養殖技術已非常成熟,珍珠價格也相應大衆化。【皇翔珠寶】力所能及把珍珠項鏈推廣給我們全國的婦女同胞們,最大限度發揮珍珠的價值。
  【珍珠的歷史】
  最新的科學考察認為,地球上最早的珍珠,大約出現在距今2億多年遠古時代,圓潤晶瑩的珍珠是貝蚌生命的結晶。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使用珍珠的國傢之一。【海史後記】有“禹帝弟定南海魚草、珠璣大貝”為貢品的記載,這或許就是4000年前我國使用珍珠的佐證。春秋時期的【呂氏春秋】,漢代劉安的【淮南子】,梁朝劉騦的【文心雕竜】,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典籍有關珍珠的記載,反映了古人對珍珠的認識。【尚書禹貢】中記載“淮夷嬪珠”。【爾雅】吧珠與玉並譽為“西方之美着也”楚國屈原【離騷】、漢樂府【陌上桑】等典籍中有關珍珠的記載反映先民對珍珠佩戴的習俗。【本草綱目】中寫道珍珠“治目潤肌”、“安魂魄、定驚悸”等功效,【神農本草經】、【海藥本草】等著名醫書中均有珍珠的藥用論述。
來 源
  珍珠的英文名稱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來的。它的另一個名字Margarite,則由古代波斯梵語衍生而來,意為“大海之子”。
  早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在海邊覓食時,就發現了具有彩色暈光的潔白珍珠,並被它的晶瑩瑰麗所吸引,從那時起珍珠就成了人們喜愛的飾物,並流傳至今。
  珍珠是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産在珍珠貝類和珠母貝類軟體動物體內,由於內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鈣的礦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體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學組成為: CaCO391.6%、H2O和有機質各4%、其0.4%。
  珍珠形成的原理:
  1.外圍
  蚌的外套膜受到異物(砂粒、寄生蟲)侵入的刺激,受刺激處的表皮細胞以異物為核,陷入外套膜的結締組織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細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細胞分泌珍珠質,層復一層把核包被起來即成珍珠。以異物為核稱為“有核珍珠”。
  2.內因
  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後,一部分進行細胞分裂,發生分離,隨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機物質,同時逐漸陷入外套膜結締組織中,形成珍珠囊,形成珍珠。由於沒有異物為核,稱為“無核珍珠”。
  現在人工養殖的珍珠,就是根據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從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細胞小片(簡稱細胞小片),與蚌殼製備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結締組織中,植入的細胞小片,依靠結締組織提供的營養,圍繞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質,從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人工無核珍珠,是對外套膜施術時,僅植入細胞小片,經細胞增殖形成珍珠囊,並嚮囊內分泌珍珠質,生成的珍珠
  主要産珠的貝類:
  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 (Dunker)、或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褶紋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雙殼類動物。
  1. 珠貝母
  別名:真珠貝。
  暖海底棲貝類,殼左右大小不等,常左殼比右殼大,殼之長寬略相等。前耳突大而短,後耳突長
  Erosari(Ravitrona) caputserpentis (L.)-軟體動物門Mollusca,瓣鰓綱Lamellibranchia,假瓣腮目Pseudolamellibranchia,真珠貝科Pteriidae
  為暖海底棲貝類,具二枚介殼,左右不等,左殼比右殼略大,且凹陷較右殼為深。殼之長度與高度差不多相等,通常長高為6~7釐米左右,大者可大於10釐米。前耳突大而短,後耳突長。殼面黃褐色,具黑色放射條紋。生長級明顯。具有密生鱗片,易碎斷,近殼頂處較為平滑。殼內白色或帶淡黃色,富有珍珠光澤。殼緣較薄,呈黃褐色,鉸合處平直有1~2個主齒。韌帶細長,褐色。閉殼肌痕大,略呈耳形,幾乎位於殼之中央。殼頂位於前端,距離近。足小,能生足絲綫,於右殼前面之小孔伸出。附着於岩礁砂 。當珍珠母貝和蚌貝在水中生長時,若偶然遇有細微的砂粒或較硬質的生物竄入殼中外套膜內,外套膜受到刺激後,殊感不適,遂分泌真珠質逐漸包圍由外竄入之砂粒或生物,並日益增大成為珍珠
  養珠亦係利用此原理,一般選用3齡左右個體,施行插核手術,有意識地放入砂粒,讓外套膜感覺不適而分泌許多真珠質來包被這些進入的砂粒,因而形成了人工珍珠,甚至人為地將投入物作成各種形狀,結果所得的養珠也是各式各樣的。産於暖海1~10米深處。幼體棲息地區較淺,長大後漸嚮深海區移動。主要分佈於海南島及廣東其他沿海地區。
  2. 褶紋冠蚌
  淡水底棲貝類。殼近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緣冠狀突不明顯,後背緣嚮上斜伸出...為大形的冠。殼頂有數條肋脈
  Cristaria plicata Leach--蚌科Unionidae
  淡水底棲貝類。殼厚大,外形略似不等邊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緣冠突不明顯,後部長高,後背緣嚮上斜出伸展成為大形的冠。殼的後背部自殼頂起嚮後有一係列的逐漸粗大的縱肋。後緣圓。腹緣長近直綫。殼頂位於距前端殼長約1/6處,殼頂有數條肋脈。成體的冠常僅留殘痕,幼體的貝殼一般完整。殼表面深黃緑色至黑褐色,殼頂常受侵蝕而失去表層顔色。鉸合部強大,韌帶粗壯,位於冠的基部。左右兩殼各具有一高大的後側齒。前側齒細弱,後側齒下方與外面相應有縱突和凹溝數個。前閉殼肌痕大呈楔狀,伸足肌痕圓形,前縮足肌痕小而深,後閉殼肌痕大而淺,外套肌痕寬,真珠層有光澤。生活在江河、湖沼的泥底,行動緩慢。
  分佈於全國各地,黑竜江省的鏡泊湖和鬆花江,安徽省的寧國,江蘇省的武進,北京等地,都有發現。此種蚌可用來産生真珠,貝殼為製造紐扣的原料。
  註:
  構成珍珠和貝殼的物質,大部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隨結晶時條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構成的,而貝殼是由方解石構成的棱柱層。因此,它們雖然同是碳酸鈣結晶,但由於結晶係的不同,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物質-珍珠和貝殼。
  中國珍珠
  (1)漢朝時,根據珍珠的地域性被分為南珠,北珠.
  (2)明代是中國采珠業的鼎盛時期,弘治年間(1488~1505年)珍珠年産量最高達2.8萬兩,輸出到國際市場。
  (3)由於人們的濫采,珍珠在清朝後期最終枯竭。
  (4)清代到國民黨時期,珍珠自然資源日漸破壞,珍珠業每況愈下,幾乎瀕臨滅絶。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8年在合浦白竜建立了珍珠養殖場。
  (6)1985年浙江諸暨建立了全國最大的淡水珍珠市場 。
  (7)目前,中國淡水珠産量占世界産量的95%以上,養殖珍珠嚮優質方向發展。
  【歷史沿革】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國傢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珍珠就是我國宮廷中的珍品。魏晉時期的《名醫別錄》把珍珠列為治療疾病的重要藥材,並闡明了珍珠的藥效。在《日華子本草》載,珍珠“安心、明目。”《本草衍義》曰:“除小兒驚熱。”《本草匯言》曰:“鎮心、定志,安魂,解結毒,化惡瘡,收內潰破爛。”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劉安《淮南子》中記載:“明月之珠,蠃蚌之病而我之利也。”說明我國此時已認識到珍珠的成因。十三世紀,我國以鉛製核,植入烏貝,成功地育成了有核珍珠
炮製
  用布包好,放入豆腐漿中,煮約3小時,取出洗淨,研成極細粉即成。
  一、淨製 洗淨(《藥典77》)。
  二、切製 製粉
   1.取淨珍珠,加水適量共研細,再加多量水,攪拌,傾出混懸液,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復操作數次,除去雜質,合併混是液,靜置後,分取沉澱,乾燥,製成最細粉(《藥典85》)。
  2.取珍珠,洗淨泥垢,用布包好,加豆腐與水共煮約2小時,取出,用水洗淨,搗碎,加水少許研成極細粉,乾燥即得(《藥典63》)。3.取淨珍珠粉,置乳鉢內,加入運量水研細,再加多星的水,攪拌,傾出混懸液,乾燥,研散。或取淨珍珠,搗碎,研成極細粉(《規範》)。
  三、炮炙
  1.豆腐製
  (1)淨取品,裝入布袋或紗布包裹,與豆腐或豆漿同煮2-3小時,取出,洗淨,搗碎,水飛成極細粉。每珍珠1kg,用豆腐2kg或豆漿5kg(《寧夏》)。
  (2)取珍珠用布包好,挾入豆腐塊內,蒸約3小時,取出,洗淨,晾幹,研成極細粉(《內蒙》)。
  2.煅製 取淨珍珠,大小分開,置鐵鍋內,上面扣一碗,用中火煅至爆炸聲盡,取出,晾涼,水飛或研成極細粉,乾燥(《山東》)。
産地及銷售習慣
  主産於廣西合浦(海水珍珠),浙江諸暨(淡水珍珠)、江蘇渭塘、湖南洞庭湖,黑竜江慶安、安徽宣城、南陵、當塗,臺灣等地,銷全國各地。
  攝影 鬍驍鵬根據鳳凰衛視的珍珠專刊,世界上98%的淡水珍珠産自中國,而中國80%以上的淡水珍珠來自浙江諸暨。2008年中國的年珍珠總産量達到1400噸(根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協會公佈數據)。
  因為珍珠的天然養殖特性,養殖出産的淡水珍珠中真正能達到珠寶級的不到10%。以往20%左右才能做成珠寶飾品,80%左右衹能他用,如做成珍珠粉等,現在,隨着飾品設計能力的更新和人們時尚品味的多樣化,異形珠、小顆粒不規則珠,也通過精巧的設計理念、染色、上光等工藝,更多珍珠成為了飾品。
  目前,珍珠飾品的主要消費地是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傢,雖然中國原珠和珍珠飾品的出口量已經占到全球總産量的90%以上,但是大部分是以原珠供應日本或珍珠串等半成品的方式經由香港深加工,另有部分直接分銷到全球。
  國內消費者對於珍珠的消費仍然處於起步階段,消費量也較小。但是珍珠粉銷量基本還是在國內,國外普遍沒有珍珠粉的消費習慣,目前國內唯有“國傢火炬計劃”珍珠項目單位浙江長生鳥藥業的納米珍珠粉以成品形式出口過歐洲市場,但出口珍珠粉也是以補鈣訴求為主,和國內美容保健的産品概念有所不同。
歷史上的功用
  珍珠藥用在中國已有2000餘年歷史。三國時的醫書《名醫別錄》、梁代的《本草經集》、唐代的《海藥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明代的《本草綱目》、清代的《雷公藥性賦》等19種醫藥古籍,都對珍珠的療效有明確的記載。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經集》中說,珍珠“有治目膚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藥本草》認為,珍珠可以明目、除暈、止泄。在元朝,商人們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飲用,認為它既可以滋補,又可以防暑。元好問在《續夷堅志》中記載:“洮水鼕日結小冰……圓潔如珠……盛夏以蜜水調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時珍更加重視珍珠的藥理作用,認為珍珠的藥效在美膚,因而在《本草綱目》中特別寫道:“珍珠味鹹甘寒無毒,鎮心點目;珍珠塗面,令人潤澤好顔色。塗手足,去皮膚逆臚;墜痰,除面斑,止瀉;除小兒驚熱,安魂魄;止遺精白濁,解痘療毒。……令光澤潔白”等。同時,它還記載了珍珠藥用的多種方法。
  明代陳繼儒轉引《獨異志》說,唐武宗李炎在位時,宰相李德裕以珠寶粉、雄黃、朱砂煎汁為羹,每食一杯約耗錢三萬,過三煎則棄其渣。當時流行煉丹術,人們認為,珍珠粉、雄黃等物,經過提煉後服用可長生不老,鶴發童顔。
現代功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中藥大辭典》均指明:珍珠具有安神定驚、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現代研究還表明珍珠在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祛斑美白、補充鈣質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作用。
  安神定驚,清熱滋陰,明目,解毒。
  1.鎮心定驚,適用於驚悸怔忡、癲癇驚風。
  2.清肝除翳明目,用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等眼科疾病,多外用。
  3.收斂生肌,適用於咽喉腐爛、口舌生瘡、潰瘍久不收口,宜外用。
珍珠的日常養護
珍珠的日常养护
  珍珠以它的溫馨,雅潔,瑰麗,一嚮為人們鐘愛,被譽為珠寶皇后。珍珠的成分是含有機製的碳酸鈣, 化學穩定性差,可溶於酸,鹼中,日常生活中不適宜接觸香水, 油,????,酒精,發乳,醋和髒物;更不能接觸香蕉水等有機溶劑;夏天人體流汗多,也不宜戴珍珠項鏈,不用的時候用柔軟微濕的幹淨棉布擦拭幹淨風幹保存,不可用任何清潔劑清洗;不可在太陽下暴曬或烘烤;收藏時不能與樟腦丸放在一起,也不要長期放在銀行的保險庫內。珍珠的硬度較低,佩戴久了的白色珍珠會泛黃,使光澤變差,可用1%-1.5%雙氧水漂白,要註意不可漂過了頭,否則會失去光澤。
  1、防酸侵蝕:為使珍珠的光澤及顔色不受影響,應避免讓珍珠接觸酸、鹼質及化學品,如香水、肥皂、定型水等。不要佩戴珍珠首飾遊泳或洗澡。所以請在化妝之後再戴上你可愛的珍珠
  2、遠離廚房:珍珠表面有微小的氣孔,所以不宜讓它吸入空氣中污濁物質。珍珠會吸收噴發膠、香水等物質。所以切勿穿戴漂亮的珍珠去電發,在廚房裏也要小心。不要穿戴漂亮的珍珠煮菜,蒸汽和油煙都可能滲入珍珠,令它發黃。
  3、羊絨布伺候:每次佩戴珍珠後(尤其是在炎熱的日子)須將珍珠抹幹淨後纔放好,就能保持珍珠的光澤。最好用羊皮或細膩的絨布,勿用面紙,因為有些面紙的磨擦會將珍珠磨損。
  4、不近清水:不要用水清潔珍珠項鏈。水可以進入珠的小孔內,不僅難於抹幹,可能還會令裏面發酵,珠綫也可能轉為緑色。如穿戴時出了很多汗,可用軟濕毛巾小心抹淨,自然晾幹後放回首飾盒。珍珠變黃以後,可以這樣補救:用稀????酸浸泡,可溶掉變黃的外殼,使珍珠重現晶瑩絢麗、光彩迷人的色澤。但如果顔色變黃得厲害,則難以逆轉。
  5、需要空氣:不要長期將珍珠放在保險箱內,也不要用膠袋密封。珍珠間需要新鮮空氣,每隔數月便要拿出來佩戴,讓它們呼吸。如長期放在箱中珍珠輕易變黃(“人老珠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6、避免暴曬:由於珍珠含一定的水份,應把珍珠放在陰涼處,盡量避免在陽光下直接照射,或置於太乾燥的地方,以免珍珠脫水。
  7、防硬物颳:要把珍珠首飾單獨存放,以免其它首飾颳傷珍珠皮層。如果您打算將珠鏈戴在衣服上面,衣服的質地最好是軟滑些的。太粗糙的料子可能會颳花你的貴重珍珠
  8、平放存放:不要長期將珠鏈挂起,日子一久,絲綫會鬆弛變形,應將它平放收藏。
  9、珍珠戒指:除下珍珠戒指時,抓住指環的柄部或金屬部分,不要用珠子做承力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珍珠給你的承力面鬆脫,也防止你手中的污物及皮膚分泌的油黏在珠子上。
  10、定期檢查、3年換綫:絲綫久了容易鬆脫,可1~2年一次定期檢查絲綫是否鬆脫,並更換絲綫;珍珠最好每3年重新串一次,當然也要視乎穿戴的次數而定。走進珠子小孔的污物會産生磨擦力,令尼竜綫折斷,折斷的位置受力接近扣子的地方。
珍珠褪色的原因
  珍珠的色澤雖然很美觀,但卻經不起長時間的考驗。一般經過十幾年,珍珠就會變成普通的黃色,同時失去美麗的珍珠光澤,這就是俗話所說的"人老珠黃"。
  珍珠飾品用久了為何會發黃呢?這主要是組成珍珠的文石礦物的物理性質不穩定,時間一長,它就會變成普通的方解石。文石合方解石,雖然化學成分一樣,而它們的結晶形態和光澤卻不大一樣。這就是珍珠變色的原因。
珍珠的瑕疵
  從宏觀上看,珍珠可以無瑕;而從微觀上看,珍珠都是有瑕。而有瑕無瑕的判斷根據不同的參照物和判斷標準會有不同的結果——珍珠美人網珍珠美學專傢。
  俗語說:“無瑕不成珠。”從物理構造來講,珍珠的形貌是由碳酸鈣結晶體與殼角蛋白壘積在珍珠表面的反映。在理想狀態下,其表面應該是光滑幹淨的,但實際上由於外界環境的復雜多變和蚌(貝)體的健康程度不同,使珍珠表面往往偏離理想狀態,出現許多瑕疵,如溝紋、凹凸、斑點、氣泡紋綫、裂紋、凹坑、黑點、缺口、針尖等。如果水中溫度、離子濃度等的變化不大,則晶體生長穩定,結構清晰,珍珠的表面就比較光滑,反之,晶體就易發生突變,産生缺憾。以我們的常識就知道,水質、水溫、離子濃度等不太可能保持絶對一致,因此理想狀態很難存在,自然對於瑕疵的理想化要求也同樣不宜絶對化。有各種微生物生長,珍珠母貝在幾年的生長過程中也往往可能受到某些病菌的影響,同時插核技術也可能會影響到珍珠的形成及其皮質,因此真正完全光滑無瑕疵的珍珠是極少的。大多數養殖珍珠表面都會或多或少帶上一些“皰“、“腰綫“、“皺紋“、“凹坑“等瑕疵。這也是古話所說“無瑕不成珠”的理論根據。
  100%完美無瑕的珍珠理論上是不存在的,因為即使是肉眼難以看見,藉助10倍甚至更高的放大鏡,還是可以看到珍珠表面就象月球表面一樣的紋路、凹凸不平。從實踐的角度來看,確實有一些珍珠用肉眼幾乎看不到或者極難看到任何瑕疵,由於並非搞科研,在商業應用領域,業內專傢將之稱為無瑕。國傢標準的《珍珠分級標準》裏面,對“無瑕”的定義是“肉眼觀察表面光滑細膩,極難看到瑕疵”。請註意,前面不能加“100%”的定量釐定。至於說“完美無瑕”,從定性描述的角度、非嚴謹的場合是可以講的,但在産品級別釐定的嚴謹場合,則是不可以講的。
珠分九品
珍珠 珠分九品
  就珠的品質與價值來說,中國古人也形成了自己的評判體係。
  《南越志》認為,珍珠有九品,直徑五分至一寸左右的為“大品”;一邊扁平,一邊如倒置鐵鍋(覆釜)狀的為“璫殊”,也是珍品;走珠、滑珠則是等外品。
  《天工開物》認為,直徑五分至一寸又五分的為“大品”,有光澤略呈鍍金狀的為“璫珠”,價值一粒千金。
  《廣東新語》則說,璫珠“大而稍扁”的“南珠之明璫”,等級僅次於徑寸大珠,珠形圓滿、色澤銀白、光瑩無絲絡的為精珠。其檔次以重量來分,每顆“重一分者銀六倒,二分者四十倒”。光澤不佳的肉珠,“二分重者值銀僅四倒”,八百顆重一兩的稱為“八百子”,值銀十倒;一千顆重一兩的稱為“正千”,值銀僅八倒。
鑒別真假珍珠
  1、 磨擦:兩顆珍珠互相輕輕磨擦,會有粗糙的感覺,而假珍珠則産生滑動感覺。
  2、 鑽孔:觀察鑽孔是否鮮明清晰,假珠的鑽孔有顔料積聚。
  3、 顔色:每一顆珍珠的顔色都略有不同,除了本身色彩之外還帶有伴色,但假珠每一顆的顔色都相同,而且衹有本色,沒有伴色。 主要是白色、黃色和1960年在法國開始養殖的黑珍珠
  4、 冰涼感:珍珠放在手上有冰涼的感覺,假珠則沒有。
  珍珠的肉眼識別有以下五點:
  5.形狀 圓形。
  結合綫 在珠母和外附珍珠層間有一條褐色的結合綫。從珍珠鑽孔的地方向內觀察清晰可見。
  內核條紋 有核養殖珍珠中的珠母上,有透明度不同的條紋,所以將有核養殖珍珠放在暗處,用強光透射,可以看到明暗不同的條紋。而天然珍珠和無核養殖珍珠則無此現象。
  表面丘疹 有核養殖珍珠和天然珍珠一樣,可以見到隆起的小疤或兩粒小珠摩擦時有砂粒感。這些特點是和仿製珍珠的區別。
  辨別珍珠粉的真假方法
  珍珠粉能起到保健養顔的作用,而假冒偽劣珍珠粉不但不能保健養顔,反而會因大腸桿菌總數超標等原因,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那麽,如何來識別其真偽呢?現介紹如如下:
  優質純真珍珠粉:原料為優質淡水珍珠,經過挑選清洗,按藥品質量標準生産,並檢驗合格。
  質地:看粉末色澤潔白均勻,不含雜質。
  手感:摸時手感細膩柔滑,易吸附於肌膚上。
  氣味:聞似有淡淡腥味,而絶無其它的異味。
  假珍珠粉:假珍珠粉一般是用鹼水和石灰將蚌殼加溫,然後除去表層的黑衣,通過粉碎、篩、包裝而成。
  質地:用手指沾取少量粉末,展開在陽光或燈光下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有明顯閃光,這是雲母。
  色澤:明顯白於純珍珠粉。
  這種假珍珠粉內兌有水解動物蛋白粉,長期服用,雲母會在胃中粘結。
  劣質珍珠粉:
  質地:此粉主要原料是加工珍珠首飾時鑽孔鑽下來的粉末,摻入滑石粉而成。
  色澤:偏黃,這主要是鑽孔時高溫發熱所引起的。
  氣味:服用時口感有焦味或臭味。
珍珠鑒賞
  一、看光澤
  所謂“珠光寶氣”,光澤是珍珠的靈魂。無光、少光的珍珠就缺少了靈氣。看光,應該將珍珠平放在潔白的軟布上,能看到珍珠流溢出的溫潤的光澤;而迎着光綫看,好的珍珠可以看到發出七彩的虹光,層次豐富變幻,還可以看到如金屬質感的球面,甚至可以映照出人的瞳孔,特別明亮的可列入A級,稍次之為B級。
  光澤級別 質量要求
  極強 A 反射光特別明亮、銳利、均勻、表面像鏡子,映像很清晰
  強 B 反射光明亮、銳利、均勻、映像很清晰
  中 C 反射光明亮,表面能見物體影像
  弱 D 反射光較弱,表面能照見物體,但影像較模糊
  二、看圓度
  “一分圓一分錢”,“珠圓玉潤”,珍珠越圓越美,這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大顆粒、精圓的珍珠,顯現出如圓月的美感。配合光澤,則營造出朦朧的意境美。以珍珠最長直徑和最短直徑差的百分比≤1%為正圓標準,1%≤直徑差比≤5%為圓的標準,在5%和10%之間的為近圓。不過大多時候,用自己的眼睛就可以看出圓度來了。
  形狀規則
  質量要求(直徑差百分比%)
  正圓 A1≤1
  圓 A2 ≤5
  近圓 A3 ≤10
  橢圓 B >10 可以有水滴形、梨形
  扁平 C 具有對稱性,有一面或兩面成近乎平面狀
  異形 D 形狀極不規則,通常表面不平坦,沒有明顯對稱性,可能是某一物體形態的相似性
  三、看瑕疵
  表面痘、斑、印、坑、點越少越好,一般在0.5米遠外看不到瑕疵為可以接受的標準。A級的標準為100%表面光滑,肉眼近看看不出瑕疵。當然了,用放大鏡都難看出瑕疵的那是萬裏挑一的極品中的極品
  海水養殖珍珠光潔度級別
  光潔度級別 質量要求
  無暇 A 肉眼觀察表面光滑細膩,極難觀察到表面有瑕疵
  微暇 B 表面有非常少的瑕疵,似針點狀,肉眼較難觀察到
  小暇 C 有較小的瑕疵,肉眼易觀察到
  瑕疵 D 瑕疵明顯,占表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下
  重疵 E 瑕疵很明顯,嚴重的占據表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
  四、看大小
  所謂“七分為珠,八分為寶”,一般6毫米以下的珍珠不被列入珠寶級珍珠的範疇,7-9毫米為消費者所普遍喜愛,10毫米的珍珠已經難得,11毫米以上的則衹有南洋珍珠和黑珍珠有了。越往上,數量就越稀少,而價格則往往成倍的增長。這個標準看的難度不大。
  五、看顔色
  這個要依個人喜好、膚色、服裝、場合等的搭配,不一而足。一般白色最受歡迎,純潔優雅,黑色神秘高貴,粉色純潔浪漫,金色華貴雍容。
  六、看搭配
  無論是串成珍珠項鏈,還是與金、銀、鑽石等寶石搭配鑲嵌,講求色澤、形狀、意境等的和諧美,好的設計師會將情感、文化通過産品展示出來,而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挑珠技術人員會很好地將珍珠挑選、組合,這些是外行很難註意到的細節。作為珍珠達人,衹要有一定的審美眼光和文化素養,以賞心悅目為標準,就可以看出搭配的優劣。
其他關於珍珠
其他关于珍珠
  珍珠還是super junior隊長天使李特FANS的名稱!!李特原名為樸正洙,而珍珠這正好是正洙的諧音,因此“珍珠”就從好幾個候選名稱中脫穎而出~~~~
  【珍珠按區域分類】
  珍珠按養殖的水泊不同,可以分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淡水珍珠主要出産出中國和日本,淡水珍珠與海水珍珠最明顯的差別為淡水珍珠沒有內核,而海水珍珠有很大的內核,海水珠的珠層厚度一般為0.8MM左右。
  珍珠按顔色區分,淡水珍珠主要衹有三種天然顔色,白色,粉紅色和紫色 ,並有少量怪色。
  中國産的海水珠一般衹有白色。澳大利亞産的海水珠衹有白色和金色,又稱白珠與金珠。法國産的海水珠衹有黑色和孔雀緑色。
養殖珍珠分級國傢標準
养殖珍珠分级国家标准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養殖珍珠的定義、分類、質量因素及其級別、等級指標、檢驗方法和標識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養殖珍珠的生産、貿易、質量評價等活動,不適用於經輻照、染色等處理的養殖珍珠的分級。
  對於天然珍珠的分級也可參照執行。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註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註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T 16552 珠寶玉石名稱
  GB/T 16553 珠寶玉石鑒定
  3 術語和定義
  GB/T 16552、GB/T 16553確立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 天然珍珠 pearl
  在貝類或蚌類等動物體內,不經人為因素自然的分泌物。它們由碳酸鈣(主要為文石)、有機質(主要為貝殼硬蛋白)和水等組成,呈同心層狀或同心層放射狀結構,呈珍珠光澤。
  根據生長水域不同可劃分為天然海水珍珠和天然淡水珍珠
  在海水中産出的天然珍珠為天然海水珍珠
  在淡水中産出的天然珍珠為天然淡水珍珠
  3.2 養殖珍珠 cultured Pearl
  在貝類或蚌類等動物體內珍珠質的形成物,珍珠層呈同心層狀或同心層放射狀結構,由碳酸鈣(主要為文石)、有機質(主要為貝殼硬蛋白)和水等組成。對於所有的養殖珍珠珍珠層是由活着的軟體動物的分泌物形成的。人工幹預衹是為了開始這一過程,不論是插核的還是插片的。
  根據生長水域不同可劃分為海水養殖珍珠和淡水養殖珍珠
  根據有無珠核可劃分為有核養殖珍珠和無核養殖珍珠
  根據是否附殼可劃分為遊離型養殖珍珠和附殼型養殖珍珠
  3.2.1 海水養殖珍珠 seawater cultured pearl
  在海水中貝類生物體內形成的養殖珍珠
  根據貝種類別不同可劃分為不同的子類型:馬氏珠母貝海水養殖珍珠、白蝶貝海水養殖珍珠、黑蝶貝海水養殖珍珠和企鵝貝海水養殖珍珠等。
  3.2.2 淡水養殖珍珠 freshwater cultured pearl
  在淡水中蚌類生物體內形成的養殖珍珠
  根據蚌種類別不同可劃分為不同的子類型:三角帆蚌淡水養殖珍珠、褶紋冠蚌淡水養殖珍珠和背角無齒蚌淡水養殖珍珠等。
  3.2.3 附殼養殖珍珠 Hankei pearl
  在海水珠母貝的殼體內側或在淡水河蚌的殼體內側特意植入半球形或四分之三球形等非球形珠核而生成的養殖珍珠,珠核扁平面一側常連附於貝殼上。
  3.3 珠核nucleus
  養殖珍珠核心中的人工植入物。
  3.4 珍珠層nacre
  有核養殖珍珠珠核外的部分,主要由碳酸鈣(主要為文石)並含有機質(主要為貝殼硬蛋白)及水等組成,具同心層狀或同心層放射狀結構。
  3.5 珠層厚度 nacre thickness
  從珠核外層到養殖珍珠表面的垂直距離。
  3.6 顔色color
  養殖珍珠的體色、伴色及暈彩綜合特徵。
  體色:養殖珍珠對白光選擇性吸收産生的顔色。
  伴色:漂浮在養殖珍珠表面的一種或幾種顔色。
  暈彩:在養殖珍珠表面或表面下形成的可漂移的彩虹色。
  3.7 直徑差百分比 diameter difference percent
  最大直徑與最小直徑之差與最大最小直徑平均值之比的百分數。
  3.8 大小 size
  珍珠貝單粒養殖珍珠的尺寸。
  3.9 形狀shape
  養殖珍珠的外部形態。
  3.10 光澤luster
  養殖珍珠表面反射光的強度及映像的清晰程度。
  3.11 瑕疵 blemish
  導致養殖珍珠表面不圓滑、不美觀的缺陷。
  養殖珍珠表面常見瑕疵有:腰綫、隆起(丘疹、尾巴)、凹陷(平頭)、皺紋(溝紋)、破損、缺口、斑點(黑點)、針夾痕、劃痕、剝落痕、裂紋及珍珠疤等。
  3.12 光潔度 surface perfection
  養殖珍珠表面由瑕疵的大小、顔色、位置及多少决定的光滑、潔淨的總程度。
  3.13 匹配性 matching attribute
  多粒養殖珍珠飾品中,各粒養殖珍珠之間在形狀、光澤、光潔度、顔色、大小等方面協調性程度。
  3.14 標準樣品 master pearl
  用於確定養殖珍珠質量因素分級的比對實物標準樣品。分淡水養殖珍珠標準樣品和海水養殖珍珠標準樣品兩種類型。
  3.15 養殖珍珠飾品 cultured Pearl jewelry
  由養殖珍珠經穿綫、粘接、貴金屬鑲嵌等工藝製成的飾品。包括珠串(項鏈、手鏈、手環、手鐲、指圈)、戒指、耳飾、發飾、足飾、服飾(胸花、領帶夾、抽扣)等。
  3.16 拼合養殖珍珠 mabe pearl
  人工加工的産品,外部或上半部分為養殖珍珠,其他部分用養殖珍珠或其他物質拼合而成。
  4 海水養殖珍珠質量因素及級別
  4.1 顔色
  4.1.1 海水養殖珍珠的顔色分為下列五個係列,包括多種體色。
  a)白色係列:純白色、奶白色、銀白色、瓷白色等;
  b)紅色係列:粉紅色、淺玫瑰色、淡紫紅色等;
  c)黃色係列: 淺黃色、米黃色、金黃色、橙黃色等;
  d)黑色係列:黑色、藍黑色、灰黑色、褐黑色、紫黑色、棕黑色、鐵灰色等;
  e)其他:紫色、褐色、青色、藍色、棕色、紫紅色、緑黃色、淺藍色、緑色、古銅色等。
  4.1.2 海水養殖珍珠可能有伴色,如白色、粉紅色、玫瑰色、銀白色或緑色等伴色。
  4.1.3 海水養殖珍珠表面可能有暈彩,暈彩劃分為暈彩強、暈彩明顯、有暈彩。
  4.1.4 顔色的描述:以體色描述為主,伴色和暈彩描述為輔。
  4. 2 大小
  正圓、圓、近圓形海水養殖珍珠以最小直徑來表示,其他形狀海水養殖珍珠以最大尺寸乘最小尺寸表示,批量散珠可以用珍珠篩的孔徑範圍表示。
  4.3 形狀級別
  形狀級別劃分見表1。
  1 海水養殖珍珠形狀級別
  形狀規則
  質量要求(直徑差百分比%)
  備註
  正圓
  A1
  ≤1
  圓
  A2
  ≤5
  近圓
  A3
  ≤10
  橢圓
  B
  >10
  可以有水滴形、梨形
  扁平
  C
  具有對稱性,有一面或兩面成近乎平面狀
  異形
  D
  形狀極不規則,通常表面不平坦,沒有明顯對稱性,可能是某一物體形態的相似性
  4.4 光澤級別
  光澤級別劃分見表2。
  2 海水養殖珍珠光澤級別
  光澤級別質量要求
  極強
  A
  反射光特別明亮、銳利、均勻、表面像鏡子,映像很清晰
  強
  B
  反射光明亮、銳利、均勻、映像很清晰
  中
  C
  反射光明亮,表面能見物體影像
  弱
  D
  反射光較弱,表面能照見物體,但影像較模糊
  4.5 光潔度級別
  光潔度級別劃分見表3。
  3 海水養殖珍珠光潔度級別
  光潔度級別質量要求
  無暇
  A
  肉眼觀察表面光滑細膩,極難觀察到表面有瑕疵
  微暇
  B
  表面有非常少的瑕疵,似針點狀,肉眼較難觀察到
  小暇
  C
  有較小的瑕疵,肉眼易觀察到
  瑕疵
  D
  瑕疵明顯,占表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下
  重疵
  E
  瑕疵很明顯,嚴重的占據表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
  4.6 珠層厚度級別
  珠層厚度級別劃分見表4。
  4 海水養殖珍珠珠層厚度級別
  珠層厚度級別質量要求
  特 厚
  A
  ≥0.6
  厚
  B
  ≥0.5
  中
  C
  ≥0.4
  薄
  D
  ≥0.3
  極 薄
  E
  <0.3
  5 淡水養殖珍珠質量因素及級別
  5.1 顔色
  5.1.1 淡水養殖珍珠的顔色分為下列五個係列,包括多種體色。
  a)白色係列:純白色、奶白色、銀白色、瓷白色等;
  b)紅色係列:粉紅色、淺玫瑰色、淺紫紅色等;
  c)黃色係列:淺黃色、米黃色、金黃色、橙黃色等;
  d)黑色係列:黑色、藍黑色、灰黑色、褐黑色、紫黑色、棕黑色、鐵灰色等;
  e)其他:紫色、褐色、青色、藍色、棕色、紫紅色、緑黃色、淺藍色、緑色、古銅色等。
  5.1.2 淡水養殖珍珠可能有伴色,如白色、粉紅色、玫瑰色、銀白色或緑色等伴色。
  5.1.3 淡水養殖珍珠表面可能有暈彩,暈彩劃分為暈彩強、暈彩明顯、有暈彩。
  5.1.4 顔色的描述:以體色描述為主,伴色和暈彩描述為輔。
  5.2 大小
  正圓、圓、近圓形淡水養殖珍珠以最小直徑來表示,其他形狀淡水養殖珍珠以最大尺寸乘最小尺寸表示,批量散珠可以用珍珠篩的孔徑範圍表示。
  5.3 形狀級別
  5.3.1 淡水無核養殖珍珠形狀級別
  淡水無核養殖珍珠形狀級別劃分見表5。
  形狀類別及級別
  質量要求(直徑差百分比)
  備註
  圓形類
  正圓
  A1
  ≤3
  圓
  A2
  ≤8
  近圓
  A3
  ≤12
  橢圓形類
  短橢圓
  B1
  ≤20
  長橢圓
  B2
  >20
  含水滴形,梨形
  扁形類高形
  C1
  ≤20
  具有對稱性,有一面或兩面成近似平面狀
  低形
  C2
  >20
  異形
  形狀極不規則,通常表面不平坦,沒有明顯對稱性,可能是某一物體形態的相似性
  5 淡水無核養殖珍珠形狀級別
  5.3.2 淡水有核養殖珍珠形狀級別
  參照海水養殖珍珠形狀級別劃分見表1。
  5.4 光澤級別
  光澤級別劃分見表6。
  6 淡水養殖珍珠光澤級別
  光澤級別質量要求
  極強
  A
  反射光很明亮,銳利均勻,映像很清楚
  強
  B
  反射光明亮,表面能見物體影像
  中
  C
  反射光不明亮,表面能照見物體,但影像較模糊
  弱
  D
  反射光全部為漫反射光,表面光澤呆滯,幾乎無映像
  5.5 光潔度級別
  光潔度級別劃分見表7。
  7淡水養殖珍珠光潔度級別
  光潔度級別
  質量要求
  無瑕
  A
  肉眼觀察表面光滑細膩,極難觀察到表面有瑕疵
  微瑕
  B
  表面有非常少的瑕疵,似針點狀,肉眼較難觀察到
  小瑕
  C
  有較小的瑕疵,肉眼易觀察到
  瑕疵
  D
  瑕疵明顯,占表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下
  重疵
  E
  瑕疵很明顯,嚴重的占據表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
  6 養殖珍珠等級
  6.1 養殖珍珠等級
  按養殖珍珠質量因素級別,用於裝飾使用的養殖珍珠劃分為珠寶級養殖珍珠和工藝品級養殖珍珠兩大等級。
  6.2 珠寶級養殖珍珠質量因素最低級別要求
  6.2.1 光澤級別:中(C)。
  6.2.2 光潔度級別:
  大小在9mm(含9mm)以上的養殖珍珠:瑕疵(D)。
  大小在9mm以下的養殖珍珠:小瑕(C)。
  6.2.3 珠層厚度(有核養殖珍珠):薄(D)。
  6.3 工藝品級養殖珍珠
  達不到6.2要求的為工藝品級養殖珍珠
  6. 4 珠寶級養殖珍珠分級
  6.4.1 單粒養殖珍珠飾品養殖珍珠的分級
  按照第4章、第5章質量因素要求確定等級。
  6.4.2 多粒養殖珍珠飾品中養殖珍珠分級
  包括總體質量因素級別確定和匹配性級別確定兩項內容。
  6.4.2.1 各項總體質量因素級別確定
  a)確定飾品中各粒養殖珍珠的單項質量因素級別;
  b)分別統計各單項質量因素同一級別養殖珍珠的百分數;
  c)當某一質量因素級別某一級別以上的百分數不小於90%時,則該級別定為總體質量因素級別。
  6.4.2.2 匹配性級別確定
  匹配性級別確定見表8。
  匹配性級別質量要求
  很好
  A
  形狀、光澤、光潔度等質量因素應統一一致。顔色、大小應和諧有美感或呈漸進式變化。孔眼居中且直、光潔無毛邊
  好
  B
  形狀、光澤、光潔度等質量因素稍有出入,顔色、大小較和諧呈基本漸進式變化,孔眼居中無毛邊
  一般
  C
  顔色、大小、形狀、光澤。光潔度等質量因素有較明顯差別,孔眼稍歪斜並且有毛邊
  8 匹配性級別
  7 檢驗方法
  7.1 顔色
  在灰色或白色背景下,避開明亮彩色物體,采用北嚮日光或采用色溫為 5500K~7200K日光燈,距離被檢樣品20cm~25cm,肉眼距離被檢樣品15cm~20cm,滾動養殖珍珠,找出主要顔色即體色;從養殖珍珠表面反射的光中,尋找養殖珍珠有無伴色及暈彩;觀察記錄被檢樣品的體色、伴色或暈彩。
  7.2 大小
  7.2.1 精確測量法(仲裁法)
  7.2.1.1 測量儀器
  分度值不大於0.02mm的測量量具。
  7.2.1.2 操作步驟
  a)將被檢樣品清潔幹淨;
  b)用測量量具測量並記錄最大直徑與最小直徑。
  7.2.1.3 表示方法
  正圓形、圓形、近圓形養殖珍珠以最小直徑表示,其他形狀給出最大和最小尺寸。例如:8.0mm×6.0mm。
  7.2.2 篩分法
  僅適用於批量散珠。
  7.2.2.1 儀器設備
  孔徑規格的連續間隔不大於0.5mm的珍珠專用檢測篩。
  7.2.2.2 操作步驟
  a)將被檢樣品清潔幹淨;
  b)將被檢樣品過篩;
  c)直至被檢樣品不能通過為止。
  7.2.2.3 表示方法
  以被檢樣品能通過及不能通過的兩篩之孔徑規格表示被檢樣品的大小。例如:5.0mm~5.5mm。
  7.3 形狀
  根據測量的數據,按式(1)計算直徑差百分比X(%),以確定養殖珍珠形狀的級別。
  Dmax-Dmin
  X =——————— × 100…………………………(l)
  D
  式中:
  Dmax——最大直徑,單位為毫米(mm);
  Dmin——最小直徑,單位為毫米(mm);
  D——最大最小直徑平均值,單位為毫米(mm)。
  7.4 光澤
  采用北嚮日光或采用色溫5500K~7200K的日光燈,將被檢樣品與標準樣品進行對比,註意觀察被檢樣品對光的反射強度、均勻程度與影像程度,確定光澤級別。
  7.5 珠層厚度
  7.5.1 比較法
  7.5.1.1 方法原理
  利用一套已知珠層厚度的標準樣品,將被測樣品與標準樣品相比較,根據被檢樣品的質地狀況確定珠層厚度級別。
  7.5.1.2 儀器設備
  珠層厚度標準樣品、10倍放大鏡、寶石顯微鏡、強光照明燈或光纖燈。
  7.5.1.3 操作步驟
  將被檢樣品擦洗幹淨。
  采用強光照明燈或光纖燈照明,在10倍放大鏡或寶石顯微鏡下,將被檢樣品與標準樣品比較,確定被檢樣品的珠層厚度級別。
  7.5.2 直接測量法(仲裁法)
  7.5.2.1 方法原理
  把切割製備好的被檢樣品置於測量顯微鏡下,測量珠層厚度。
  7.5.2.2 儀器
  測量顯微鏡。
  7.5.2.3 操作步驟
  將被檢樣品從中間剖開、磨平,用測量顯微鏡測量珠層厚度,至少測量珍珠層的三個最大厚度和三個最小厚度,並取其平均值,確定珠層厚度級別。
  7.5.3 X射綫照相法
  利用一套已知珠層厚度的標準樣品,將被測樣品與標準樣品同時放人X光機照相臺上,拍攝X射綫透視比對照片,在照片上比較和確定被測樣品的珠層厚度。
  7.6 光潔度
  清潔並乾燥被檢樣品後,滾動被檢樣品,肉眼觀察、記錄被檢樣品表面瑕疵的種類、多少和分佈情況,參照標準樣品,確定被檢樣品的光潔度級別。
  7.7 匹配性
  清潔乾燥被檢樣品,根據表8確定匹配性級別。
  7.8 分級要求
  從事養殖珍珠分級的技術人員應受過專門的技能培訓,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由二名至三名技術人員獨立完成同一被檢樣品的級別劃分,並取得統一結果。
  8 分級報告或證書基本內容
  8.1 基本內容
  分級報告或證書的基本內容應包括:
  a)名稱(應標明海水養殖珍珠或淡水養殖珍珠);
  b)養殖珍珠或飾品中養殖珍珠等級;
  c)顔色;
  d)大小;
  e)形狀級別;
  f)光澤級別;
  g)珠層厚度級別(無核養殖珍珠除外);
  h)光潔度級別;
  i)匹配性級別(如果涉及);
  j)總質量(單位為剋,g)。
  8.2 分級報告、證書和標識中質量因素級別的表示方法
  8.2.1 分級報告、證書和標識中的質量因素級別可以用中文和英文代號表示。
  8.2.2 當采用英文代號連續表示質量因素級別時,應按形狀、光澤、光潔度、珠層厚度(如果涉及)、匹配性(如果涉及)順序表示。
  示例1:某件海水養殖珍珠項鏈的質量因素級別的中文表示是:
  形狀級別:圓
  光澤級別:極強
  光潔度級別:無瑕
  珠層厚度級別:中
  匹配性級別:很好
  示例2:示例1中的海水養殖珍珠項鏈的質量因素級別的英文代號連續表示是:
  A2AACA
  9 標識
  9.1 標識明示內容至少包括:
  a)名稱(應標明海水養殖珍珠或淡水養殖珍珠);
  b)養殖珍珠等級;
  c)大小;
  d)形狀、光澤、光潔度、珠層厚度(如果涉及)、匹配性(如果涉及)級別;
  e)生産廠名、廠址;
  f)執行標準編號。
  9.2 産品質量合格證。
  9.3 使用說明書(有關警示明示等)。
佛教七寶
  指七種珍寶,又稱七珍。七寶指的是硨磲、瑪瑙、水晶、珊瑚、琥珀、珍珠、麝香這七種。不同的經書所譯的七寶各不盡同,鳩摩羅什譯的《阿彌陀經》所說七寶為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碼瑙;玄奘譯《稱贊淨土經》所說七寶為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濕摩揭拉婆;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渠、瑪瑙;法華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渠、瑪瑙、真珠、玫瑰;阿彌陀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渠、赤珠、瑪瑙。
  同一本經書,不同歷史時期所譯的不同版本中,所說七寶也不同,以《無量壽經》為例,將漢代版本的七寶為金、銀、琉璃、水精、車渠、珊瑚、琥珀;曹魏時期版本所載七寶為紫金、白銀、琉璃、水精、硨磲、珊瑚、琥珀;唐代版本的七寶為黃金、白銀、琉璃、頗梨、美玉、赤珠、琥珀;宋代版本的七寶為黃金、白銀、璃、頗梨、硨磲、真珠、琥珀。
  而藏傳佛教中的七寶則為紅玉髓、蜜蠟、硨渠、珍珠、珊瑚、金、銀,稱為“西方七寶”。所以可以作為七寶之聖物的東西有十多種。
  佛教七寶蓄納了佛傢淨土的光明與智慧,其藴育着深刻的內涵,使之成為珠寶中的靈物。
珍珠的中國傳說
  珍珠被人類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傳說她是西施的化身。
  西施本是月宮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來拯救吳越兩國黎民百姓脫離連年戰亂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
  原來嫦娥仙子有一顆閃閃發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愛,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時則命五彩金雞日夜守護,唯恐丟失。而金雞也久有把玩明珠的欲望,趁嫦娥不備,偷偷將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宮的後面玩賞起來,將明珠拋上拋下,煞是好玩。但一不小心,明珠從月宮滾落下來,直飛人間。金雞大驚失色,為逃避責罰,也隨之嚮人間追去。
  嫦娥得知此消息後,急命玉兔追趕金雞。玉兔穿過九天雲彩,直追至浙江諸暨浦陽江邊上空。正在這一天,浦陽江邊山下一施姓農傢之妻正在浦陽江邊浣紗,忽見水中有顆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撈,明珠卻像長了翅膀似的徑直飛入她的口中,並鑽進腹內。施妻從此似有了身孕。
  一晃十六個月過去了,女子衹覺的腹痛難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禱告上蒼。忽一日衹見五彩金雞從天而降,停在屋頂,頓時屋內珠光萬道。恰在這時,衹聽哇的一聲,施妻生下一個光華美麗的女孩,取名為西施。故有“嘗母浴帛於溪,明珠射體而孕。”之說。
  西施長大後,化解了吳越兩國的仇怨之後,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間,為黎明百姓的健康長壽、養顔美容繼續做出貢獻。自此諸暨變成了世代養殖珍珠之鄉而馳名中外,這一傳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間的歷史。
臺風珍珠
  2006年1號臺風。
  一熱帶擾動於2006年5月8日在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海面形成,嚮西北移動。5月8日下午9時(世界時,下同) 夏威夷美軍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02W。5月9日中午,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其命名為珍珠。“珍珠”為澳門提供之名字。之後珍珠在5月11日吹襲菲律賓,造成至少32人死亡。臺風珍珠在5月12日離開菲律賓而進入南中國海,而各有關方面均預測臺風珍珠會在5月14日或之後轉為嚮北移動,吹襲華南沿岸以至臺灣海峽。
  5月15日零時,美國夏威夷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珍珠升格為超級臺風,中心風速按一分鐘平均計為每小時135海裏。
收藏投資
  珍珠,“珍”為貴重,“珠”為球體,二者合起來稱為珍珠珍珠産於某些軟體動物如白蝶貝、蛛母貝等珠蚌類(pearloyster),貝殼因異物滲入殼內(成刺激物)作為“珠胚”而産生的珠狀顆粒。這種珠狀顆粒隨着歲月流逝,就會因蚌分泌物的包裹而成為越來越大的珍珠。可以說,蚌越大,珠也越大,所以有“老蚌生珠”之語了。
  珍珠是有機寶石類。“有機”是指“有機物”。過去通指構成動植物的化合物,認為衹有動植物才能産生;現在通指含碳物的總稱。有機化合物總類多,就寶石而言,就有珍珠、琥珀、珊瑚、象牙、煤精等。
  珍珠的計量用𠔌令(“grain”——音譯)。
  1𠔌令=0.0648剋。珍珠的價值取决於大孝圓度、顔色、光澤、形狀。換句話說,就是越大越好,越圓越佳,黑色最為珍貴,光滑無紋者為上品。但是,珍珠的評價是比較復雜的,這裏面有個搭配的問題。
  從世界珍珠市場上素有“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語。東珠是指日本産,而西珠是指西歐産。而南珠就是我國廣西的合浦縣所産的珍珠。南珠顆粒圓潤,質地純淨,色澤豔麗;其中尤以“夜明珠”和“轉盤珠”最為名貴了。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珍珠
  漢語拼音:
  Zhenzhu
  英文名:
  MARGARITA
  基原:
  本品為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紋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等雙殼類動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自動物體內取出,洗淨,乾燥。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長圓形、卵圓形或棒形,直徑1.5-8mm。表面類白色、淺粉紅色、淺黃緑色或淺藍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澤。質堅硬,破碎面顯層紋。氣微,無味。
  鑒別:
  (1)本品粉末類白色。不規則碎塊,半透明,具彩虹樣光澤。表面顯顆粒性,由數至十數薄層重疊,片層結構排列緊密,可見緻密的成層綫條或極細密的微波狀紋理。
  本品磨片具同心層紋。
  (2)取本品粉末,加稀????酸,即産生大量氣泡,濾過,濾液顯鈣????的鑒別反應(附錄Ⅵ)。
  (3)取本品,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淺藍紫色或亮黃緑色熒光,通常環周部分較明亮。
  炮製方法:
  珍珠 洗淨,晾幹。
  珍珠粉 取淨珍珠,碾細,照水飛法(附錄Ⅱ D)製成最細粉。
  性味:
  甘、鹹,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主治:
  用於驚悸失眠,驚風癲癇,目生雲翳,瘡瘍不斂。
  用法用量:
  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貯藏:
  密閉。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國藥典2000版
  珍珠
  拼音名:Zhenzhu
  英文名:MARGARITA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185
  本品為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martensii(Dunker)、蚌科動物三角帆
  蚌Hyriopsiscumingii(Lea)或褶紋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等雙殼類
  動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自動物體內取出,洗淨,乾燥。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長圓形、卵圓形或棒形,直徑1.5~8mm。表面類白色、
  淺粉紅色、淺黃緑色或淺藍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澤。質堅硬
  ,破碎面顯層紋。無臭,無味。
  【鑒別】(1)本品粉末類白色。不規則碎塊,半透明,具彩虹樣光澤。表面顯顆
  粒性,由數至十數薄層重疊,片層結構排列緊密,可見緻密的成層綫條或極細密的微波
  狀紋理。
  本品磨片具同心層紋。
  (2)取本品粉末,加稀????酸,即發生大量氣泡,濾過,濾液顯鈣????的鑒別反應(附
  錄Ⅳ)。
  (3)取本品,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淺藍紫色或亮黃緑色熒光;通常環周
  部分較明亮。
  【炮製】珍珠洗淨,晾幹。
  珍珠粉取淨珍珠,碾細,照水飛法(附錄ⅡD)製成最細粉。
  【性味與歸經】甘、鹹,寒。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用於驚悸失眠,驚風癲癇,目
  生雲翳,瘡瘍不斂。
  【用法與用量】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貯藏】密閉。
百科辭典
  zhenzhu
  珍珠
  pearl
  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 (Dunker)、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 或褶紋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 等雙殼類動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英文解釋
  1. :  pearl,  Margarita
  2. n.:  tear,  bdellium,  gem,  margarite,  a genuine [sham] pearl,  small, hard, round, silvery-white or bluish-grey lustrous mass that forms inside the shells of some oysters and is of great value as a gem
法文解釋
  1. n.  perle
近義詞
珍珠
珍珠居委會, 珍珠社區
珍珠
珍珠街道
相關詞
體育圖書珠寶五大健康飲食魚丸特産
動物海洋貝類雙殼類洋蔥香料鑽石寶石
水晶首飾滿族民族傳統特色體育百科大全玉女蘑
野菌更多結果...
包含詞
珍珠梅珍珠蚌珍珠母珍珠岩珍珠貝
珍珠港黑珍珠珍珠花珍珠粉珍珠雞
珍珠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