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中国哲学名词 : 佛教用语 : 佛教唯识学法 > 现量
目录
古印度因明学和佛教用语 Ancient Indian and Buddhist Studies for next term
  古 印度 因明学和佛教用语。量为度量决定之意,现量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反映。犹直觉。 明 袁中道 《心律》:“参禪有从现量入者,有从此量入者。从现量入者,其力强,故一得而不失。”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禪家所谓现量也。”
No. 2
  股市中的解释:
  现量是指当前一笔的成交量,并不是代表当前只有这么多股票可以买。
  因为1手=100股, 所以现量=现手*100,但有的软件里面显示的现量实际上是现手。
  在明细栏里有现价成交和现手的分笔数。
  宗教中的解释:
  【现量(梵语pratyaks!a-prama^n!a)】
  因明学用语。三量之一。又称【真现量】。
  指由感官和对象(所量)接触所产生的知识。关于现量,印度各哲学派别的说法很不相同。正理、胜论以及数论、弥曼差派将现量分为无分别的和有分别的两种。文法学派和耆那教不承认无分别现量,以为一切现量都是有分别的。佛教则认为具有概念思惟成分的有分别现量是似现量,只有不加入思惟活动、不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纯粹感觉,才是真现量。《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 ·12b)﹗‘此中现量,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义、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
  真现量的另一条件是﹗必须是无迷乱的,也就是感觉器官不发生错乱。譬如患翳目者在视觉上发生错乱,或将旋转着的火光当作轮子等,就不能形成真现量。佛教逻辑家认为‘无迷乱’与‘无分别’是形成真现量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如果感官发生了迷乱,即使离开了名言、种类等所有分别,也不是真现量。反过来如果加入了名言、种类等思惟的分别活动,即使感官并不迷乱,仍然不能视为真现量。 (沈剑英)
No. 3
  股市中的解释:
  现量是指当前一笔的成交量,并不是代表当前只有这么多股票可以买。
  因为1手=100股, 所以现量=现手*100,但有的软件里面显示的现量实际上是现手。
  在明细栏里有现价成交和现手的分笔数。
  现量是指当前一笔的成交量,一般以手为单位,也有软件以股数来显示。并不是代表当前只有这么多股票可以买也可能您看到有现手这个概念,1手=100股, 所以现量=现手*100,但有的软件里面显示的现量实际上是现手,您只要理解这个意思就可以了,不必拘泥于软件里面的称谓!
  现量理论上是刚成交的一笔的总量,在一般交易软件中都可以看到,但并不是看到的就是现总量,因为有些(特别是大笔成交)成交在一般交易软件中是看不出来的,这叫幕后交易。所以不用特别注重现量的成交量。
  每笔均量是指某只股票当日的总成交量与当日的总成交笔数的比例。也称作每笔成交量。每笔成交量的大小,显示出某股的交投活跃程度和大资金进出的力度大小。与换手率仅反映交投活跃情况相比,笔均量还可有效的反映大资金的买卖增减。某只股票有时在同一股价区间换手率相同,但笔均量却发生明显的变化,则多意味主力行为已发生了变化。
  宗教中的解释:
  【现量(梵语pratyaks!a-prama^n!a)】
  因明学用语。三量之一。又称【真现量】。
  指由感官和对象(所量)接触所产生的知识。关于现量,印度各哲学派别的说法很不相同。正理、胜论以及数论、弥曼差派将现量分为无分别的和有分别的两种。文法学派和耆那教不承认无分别现量,以为一切现量都是有分别的。佛教则认为具有概念思惟成分的有分别现量是似现量,只有不加入思惟活动、不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纯粹感觉,才是真现量。《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 ·12b)︰‘此中现量,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义、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
  真现量的另一条件是︰必须是无迷乱的,也就是感觉器官不发生错乱。譬如患翳目者在视觉上发生错乱,或将旋转着的火光当作轮子等,就不能形成真现量。佛教逻辑家认为‘无迷乱’与‘无分别’是形成真现量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如果感官发生了迷乱,即使离开了名言、种类等所有分别,也不是真现量。反过来如果加入了名言、种类等思惟的分别活动,即使感官并不迷乱,仍然不能视为真现量。 (沈剑英)
佛教百科
  【现量】  现,即显现。量,即量度揩定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对于显现五尘之境,离妄分别无筹度之心,而能于境度量揩定诸法自性之相,而不错谬,是名现量。(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佛教百科
  【现量】 (术语)因明用三量之一。又心识三量之一。现实量知也。向色等诸法,现实量知其自相,毫无分别推求之念者。五识之缘五境,与意识之与五识共缘五境者(五同缘意识),与五识同时起者(五俱意识),又在定中之意识与第八识之缘诸境,均为现量。此总出于心识上之现量也。其中因明用之现量,惟五识与五同缘,五俱之意识而已。因明入正理论曰:“现量谓无分别。(中略)现现别转,故名现量。”因明大疏上本曰:“能缘行相,不动不摇,自唯照境,不筹不度,离分别心,照符前境,明局自体,故名现量。”又同下末曰:“五根各各明照自境,名之为现。”
佛教百科
  【现量】三量之一。(参见: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