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缺失
诗歌文集 poetry corpus :《楚辞补注》 诗词 :《九思∶逢尤 9 think every particular》 《九思∶怨上》 《九思∶疾世》 《九思∶悯上 9 si Benjamin on》 《九思∶遭厄》 《九思∶悼乱 9 Si Mourning disorder》 《九思∶伤时 9 Si Injury time》 《九思∶哀岁 9 si Ai-year-old》 《九思∶守志》
东汉文学家。字叔师,南郡宜城(今属湖北)人。安帝时为校书郎,顺帝时官侍中。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学者所重视。所作有赋、诔、书、论等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哀悼屈原之作《九思》,存于《楚辞章句》中。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王叔师集》。
《九思》写作时间在汉顺帝时,创作目的,王逸 说:“逸与屈原,同土同国,悼伤之情,与凡有异。窃慕向褒之风,作颂一篇,号曰《九思》,以禅其辞。”
《九思》在艺术上,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深化主题,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全诗由九个短篇组成,代屈原抒发忧愤之情。 王逸 ,东汉著名文学家,《楚辞章句》作者。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人。安帝时为校书郎,顺帝时官侍中。官至豫州刺史,豫章太守。参加编修《东观汉纪》,尤擅长文学,所著赋、诔、书、论及杂文21篇,又做《汉诗》123篇,后人将其整理成集,名为《王逸 集》,多己亡佚,唯有《楚辞章句》一种完整地流传下来了。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学者所重视。(《后汉书》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有载。)哀悼屈原之作《九思》,存于《楚辞章句》中。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王叔师集》。《九思》写作时间在汉顺帝时,创作目的,王逸 说:“逸与屈原,同土同国,悼伤之情,与凡有异。窃慕向褒之风,作颂一篇,号曰《九思》,以禅其辞。” 《九思》在艺术上,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深化主题,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全诗由九个短篇组成,代屈原抒发忧愤之情。 王延寿,字文秀,王逸 之子。曾游鲁国,作《灵光殿赋》,叙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与他同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写了此稿,但见到王延寿的《灵光殿赋》后,大为惊奇,自愧弗如,遂焚己稿,改作《梦赋》。王延寿年仅20多岁溺死于湘水。(《后汉书》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有载) 王逸 (约公元89—158年),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东汉安帝时在朝中担任校书郎,汉顺帝时为侍中,据说后来还担任过豫州刺史,官至豫章太守。参加编修《东观汉纪》,尤擅长文学,所著赋、诔、书、论及杂文21篇,又做《汉诗》123篇,后人将其整理成集,名为《王逸 集》,多己亡佚,唯有《楚辞章句》一种完整地流传下来了。
《楚辞章句》,大约成书于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左右。该书既保存了屈宋及汉人的楚辞作品,也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楚辞章句》是对《楚辞》的一种注释。而《楚辞》一书是经过战国到东汉较长历史时期中经多人之手陆续编纂成的。景、武二帝之世,准南王刘安及其宾客所辑《楚辞》影响较大,成为当时较流行的本子,奠定了《楚辞》一书的基础。元、成二帝之世,经刘向之手增补定型,共为16篇,成为总集之祖。16篇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以上为屈原所作)、《九辩》(宋玉)、《招魂》(屈作,王逸 谓宋玉作)、《大招》(王逸 谓屈作,或言景差作)、《惜誓》(贾谊)、《招隐士》(淮南小山)、《七谏》(东方朔)、《哀时命》(严忌)、《九怀》(王褒)、《九叹》(刘向)。王逸 以刘向所编定的这一16卷本《楚辞》为底本进行注释,名曰《楚辞章句》。现存《楚辞章句》有17卷,多出王逸 作的《九思》1卷,或云王逸 本人所增;或谓其子王延寿所为;或说他人所补,而前者的可能性较大。
王逸 作《楚辞章句》,先在每篇作品前加上小序,以考其作者和创作时间,简释题意和阐述作者的创作意图。然后再对每篇作品逐句作注,着重词汇的解释。王注保存了不少汉代的旧说,对《楚辞》中的方言土语亦多能指释。《九章·抽思》以下的诸篇注文,往往隔句用韵,对古韵研究亦颇有价值。王逸 以经学思想评论屈原作品,把“讽谏”看做是屈原作品的价值之所在。
据《楚辞章句叙》和《九思叙》所记,王逸 之所以作此书,主要是读《楚辞》而伤愍屈厚;又因屈原死后,忠臣贤士读屈作而高其节行,妙其丽雅;还因王逸 与屈原“同土共国,悼伤之情与凡有异”;更是因为不满于班固对屈原与《离骚》的评价。
在楚辞热中,从贾谊到司马迁,对屈原和楚辞,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不过,由于他们处于天下大一统的时代,则对屈原的处世态度提出过异议。贾谊谓“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吊屈原赋》);司马迁也说“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但都出入怜惜的口吻。到了两汉之际,杨雄、班固则一反常态,否定屈原精神,尤以班固为甚。
班固虽称屈作“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称屈原为“妙才”。但他对屈原精神则全盘否定。王逸 在《离骚章句叙》中曾针锋相对地批驳班固,他指出“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竟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沈’,是亏其(屈原)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并认为屈原的“怨”、“刺”与《诗经》“怨主刺上”同类。符合儒家经义。班固认为《离骚》“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不合“经义”。王逸 举《诗经》相类之例,指出《离骚》是“依托五经以立义”。认为符合“经义”。
总之,班固以“经义”否定屈原精神,王逸 则以“经义”维护屈原精神。交锋是很尖锐的。但正是这种论争,以及王逸 发愤所著《楚辞章句》,使屈原精神更加弘扬光大。
注解:
①王逸 《楚辞章句·招隐士序》 王逸 《楚辞章句》作于东汉中后期,集汉代楚辞学研究之大成,是中国楚辞学章句训释阶段的代表。作为汉代楚辞学的最高成就,它既有汉代楚辞学的鲜明特点,也受到东汉中后期社会历史影响,独具时代特色。但是,古代和近代楚辞学对于王逸 关注较少,1949年后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王逸 《楚辞章句》开始受到重视,主要研究成果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基本反映了王逸 楚辞学的风貌。但是,对于王逸 是以“文艺的眼光”还是“经学的观点”来批评楚辞作品,目前学界尚存在分歧。本文拟紧密结合东汉中后期的时代背景,对王逸 《楚辞章句》进行研究,进一步把握其实质。 汉代是经学的时代,在经学的影响下,楚辞学一开始就浸染了经学的色彩,《楚辞章句》也是经学观念的产物。汉人治经目的在于通经致用,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章句本是汉人解经的体例,王逸 从经学观念出发,以章句解《骚》,也有着强烈的用世目的。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乱政,皇权式微,政治秩序混乱,严重威胁到帝国安危。国难当头之际,“清流”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激扬士节,挺身而出,与戚宦腐朽势力周旋斗争。而朝野盛行的明哲保身和全身远害风气,不但使“清流”孤立无援,更助长了戚宦乱政的气焰。王逸 为《楚辞》作章句,意在通过驳斥历来对于屈原的消极批评,批判明哲保身和全身远害观念,再塑屈原形象,张扬儒家积极入世的抗争精神,砥砺士大夫忠正伏节,挽救日益没落的东汉王朝。《楚辞章句》提倡的屈原精神实质是东汉中后期“清流”士大夫忠君存国,弘道济世精神。 王逸 继承了前人以经释《骚》的传统思维模式,并进一步予以完善。他尊奉《楚辞》为经,通过攀附儒家圣人和经典确立《楚辞》在儒家文化氛围中的地位,从逻辑上完成了以经释《骚》方式的合理性,并顺应东汉经学从简的潮流,为《楚辞》所作章句简约明畅。出于用世的目的,王逸 采用汉人“以义言《诗》”的经学手法,为《楚辞》依经立义,依《诗》取兴,极力挖掘微言大义,以儒家思想的积极因素解说《楚辞》,经过一番改造,树立起屈原“清流”士大夫忠正伏节的崇高形象,同时不可避免的沾染了汉代经学穿凿附会的弊病。 东汉中后期也是经学进入衰微的时期。经学的繁盛与皇权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皇权式微让经学风光不在,而戚宦擅政、朝纲混乱的现实更让士人对儒家信仰和理想产生了怀疑和动摇,经学迅速衰落。随着经学控制力的减弱,中国古代文学得以逐渐从“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的经学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向抒发个体性情回归,显现出从混沌的杂文学状态渐趋独立的倾向。《楚辞章句》中“下以自慰”的观念正是那个时代创作主体的个体意识复苏在文学创作理论上的反应。而《楚辞章句》中大量注文的韵文化、文学化和“神与化游”的观念,则表明《楚辞章句》并非“经注正体”,其中注入了王逸 的文学审美体验,与“下以自慰”共同昭示着东汉中后期文学趋向自觉的气息。 九思
逢尤
悲兮愁,哀兮忧,
天生我兮当闇时,被诼谮兮虚获尤。
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
周八极兮历九州,求轩辕兮索重华。
世既卓兮远眇眇,握佩玖兮中路躇。
羡咎繇兮建典谟,懿风后兮受瑞图。
愍余命兮遭六极,委玉质兮于泥涂。
遽傽遑兮驱林泽,步屏营兮行丘阿。
车軏折兮马虺颓,惷怅立兮涕滂□。
思丁文兮圣明哲,哀平差兮迷谬愚。
吕傅举兮殷周兴,忌嚭专兮郢吴虚。
仰长叹兮气□结,悒殟绝兮咶复苏。
虎兕争兮于廷中,豺狼斗兮我之隅。
云雾会兮日冥晦,飘风起兮扬尘埃。
走鬯罔兮乍东西,欲窜伏兮其焉如?
念灵闺兮隩重深,愿竭节兮隔无由。
望旧邦兮路逶随,忧心悄兮志勤劬。
魂茕茕兮不遑寐,目眽眽兮寤终朝。
怨上
令尹兮謷謷,群司兮譨譨。
哀哉兮淈淈,上下兮同流。
菽藟兮蔓衍,芳虈兮挫枯。
朱紫兮杂乱,曾莫兮别诸。
倚此兮岩穴,永思兮窈悠。
嗟怀兮眩惑,用志兮不昭。
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
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忧。
进恶兮九旬,退顾兮彭务。
拟斯兮二踪,未知兮所投。
谣吟兮中野,上察兮璇玑。
大火兮西睨,摄提兮运低。
雷霆兮硠□,雹霰兮霏霏。
奔电兮光晃,凉风兮怆凄。
鸟兽兮惊骇,相从兮宿栖。
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
哀吾兮介特,独处兮罔依。
蝼蛄兮鸣东,蟊□兮号西。
蛓缘兮我裳,蠋入兮我怀。
虫豸兮夹余,惆怅兮自悲。
伫立兮忉怛,心结縎兮折摧。
疾世
周徘徊兮汉渚,求水神兮灵女。
嗟此国兮无良,媒女诎兮謰謱。
鴳雀列兮哗讙,鸲鹆鸣兮聒余。
抱昭华兮宝璋,欲炫鬻兮莫取。
言旋迈兮北徂,叫我友兮配耦。
日阴曀兮未光,阒睄窕兮靡睹。
纷载驱兮高驰,将咨询兮皇羲。
遵河皋兮周流,路变易兮时乖。
濿沧海兮东游,沐盥浴兮天池。
访太昊兮道要,云靡贵兮仁义。
志欣乐兮反征,就周文兮邠歧。
秉玉英兮结誓,日欲暮兮心悲。
惟天禄兮不再,背我信兮自违。
逾陇堆兮渡漠,过桂车兮合黎。
赴昆山兮馽騄,从昂遨兮栖迟。
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饥。
居嵺廓兮□畴,远梁昌兮几迷。
望江汉兮濩渃,心紧絭兮伤怀。
时昢昢兮且旦,尘莫莫兮未晞。
忧不暇兮寝食,咤增叹兮如雷。
悯上
哀世兮睩睩,諓諓兮嗌喔。
众多兮阿媚,骫靡兮成俗。
贪枉兮党比,贞良兮茕独。
鹄窜兮枳棘,鹈集兮帷幄。
蘮蕠兮青葱,槁本兮萎落。
睹斯兮伪惑,心为兮隔错。
逡巡兮圃薮,率彼兮畛陌。
川谷兮渊渊,山峊兮峉峉。
丛林兮崟崟,株榛兮岳岳。
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
东西兮南北,罔所兮归薄。
庇荫兮枯树,匍匐兮岩石。
蜷局兮寒局数,独处兮志不申。
年齿尽兮命迫促,魁垒挤摧兮常困辱。
含忧强老兮愁无乐。
须发□□兮□鬓白,思灵泽兮一膏沐。
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
云蒙蒙兮电鯈烁,孤雌惊兮鸣呴呴。
思怫郁兮肝切剥,忿悁悒兮孰诉告。
遭厄
悼屈子兮遭厄,沈王躬兮湘汨。
何楚国兮难化,迄乎今兮不易。
士莫志兮羔裘,竞佞谀兮谗阋阋。
指正义兮为曲,訿玉璧兮为石。
殦雕游兮华屋,□□栖兮柴蔟。
起奋迅兮奔走,违群小兮謑□。
载青云兮上升,适昭明兮所处。
蹑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
越云汉兮南济,秣余马兮河鼓。
云霓纷兮晻翳,参辰回兮颠倒。
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
俓娵觜兮直驰,御者迷兮失轨。
遂踢达兮邪造,与日月兮殊道。
志阏绝兮安如,哀所求兮不耦。
攀天阶兮下视,见鄢郢兮旧宇。
意逍遥兮欲归,众秽盛兮沓沓。
思哽饐兮诘诎,涕流澜兮如雨。
悼乱
嗟嗟兮悲夫,肴乱兮纷拏。
茅丝兮同综,冠屦兮共絇。
督万兮侍宴,周邵兮负□。
白龙兮见射,灵龟兮执拘。
仲尼兮困厄,邹衍兮幽囚。
伊余兮念兹,奔遁兮隐居。
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
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左见兮鸣鵙,右睹兮呼枭。
惶悸兮失气,踊跃兮距跳。
便旋兮中原,仰天兮增叹。
菅蒯兮野莽,雚苇兮仟眠。
鹿蹊兮□□叩,貒貉兮蟫蟫。
鹯鹞兮轩轩,鹑□兮甄甄。
哀我兮寡独,靡有兮齐伦。
意欲兮沉吟,迫日兮黄昏。
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
鸧鹒兮喈喈,山鹊兮嘤嘤。
鸿鸬兮振翅,归鴈兮于征。
吾志兮觉悟,怀我兮圣京。
垂屣兮将起,跓□兮须明。
伤时
惟昊天兮昭灵,阳气发兮清明。
风习习兮和暖,百草萌兮华荣。
堇荼茂兮扶疏,蘅芷雕兮莹嫇。
愍贞良兮遇害,将夭折兮碎糜。
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
览往昔兮俊彦,亦诎辱兮系累。
管束缚兮桎梏,百贸易兮传卖。
遭桓缪兮识举,才德用兮列施。
且从容兮自慰,玩琴书兮游戏。
迫中国兮迮□,吾欲之兮九夷。
超五岭兮嵯峨,观浮石兮崔嵬。
陟丹山兮炎野,屯余车兮黄支。
就祝融兮稽疑,嘉己行兮无为。
乃回朅兮北逝,遇神孈兮宴娭。
欲静居兮自娱,心愁戚兮不能。
放余辔兮策驷,忽飙腾兮浮云。
跖飞杭兮越海,从安期兮蓬莱。
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
使素女兮鼓簧,乘戈和兮讴谣。
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淫。
咸欣欣兮酣乐,余眷眷兮独悲。
顾章华兮太息,志恋恋兮依依。
哀岁
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
北风兮潦洌,草木兮苍唐。
蛜蚨兮□□,蝍蛆兮穰穰。
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凄怆。
伤俗兮泥浊,蒙蔽兮不章。
宝彼兮沙砾,捐此兮夜光。
椒瑛兮湟污,□耳兮充房。
摄衣兮缓带,操我兮墨阳。
升车兮命仆,将驰兮四荒。
下堂兮见虿,出门兮触螽。
巷有兮蚰蜓,邑多兮螳螂。
睹斯兮嫉贼,心为兮切伤。
俛念兮子胥,仰怜兮比干。
投剑兮脱冕,龙屈兮蜿蟤。
潜藏兮山泽,匍匐兮丛攒。
窥见兮溪涧,流水兮沄沄。
鼋鼍兮欣欣,鳣□兮延延。
群行兮上下,骈罗兮列陈。
自恨兮无友,特处兮甇甇。
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
神光兮颎颎,鬼火兮荧荧。
修德兮困控,愁不聊兮遑生。
忧纡兮郁郁,恶所兮写情。
守志
陟玉峦兮逍遥,览高冈兮峣峣。
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
实孔鸾兮所居,今其集兮惟鸮。
乌鹊惊兮哑哑,余顾兮怊怊。
彼日月兮闇昧,障覆天兮祲氛。
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效忠。
摅羽翮兮超俗,游陶遨兮养神。
乘六蛟兮蜿蝉,遂驰骋兮升云。
扬彗光兮为旗,秉电策兮为鞭。
朝晨发兮鄢郢,食时至兮增泉。
绕曲阿兮北次,造我车兮南端。
谒玄黄兮纳贽,崇忠贞兮弥坚。
历九宫兮遍观,睹秘藏兮宝珍。
就传说兮骑龙,与织女兮合婚。
举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
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
望太微兮穆穆,睨三阶兮炳分。
相辅政兮成化,建烈业兮垂勋。
目瞥瞥兮西没,道遐回兮阻叹。
志□积兮未通,怅敞罔兮自怜。
乱曰:
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
斥蜥蜴兮进龟龙,策谋从兮翼机衡。
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为双。 男,1933年3月生,辽宁省辽阳市人。辽阳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号无知者。幼年起自学书画,1948年末开始从事美术组织工作和美术创作活动。1950年任 辽阳市文化馆副馆长,出版连环画册七本。80年代任辽阳市艺术馆美术摄影部主任,并在鲁 迅美术学院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辽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辽阳市美 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辽阳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辽阳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70年代末 开始国画、花鸟画创作。1986年国画《听雨》、《晴晨》等作品由文化部选入“当代中国 画展”送往蒙古、西班牙、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展出。部分作品被收藏和收入画集 。1988年国画《初醒》选入辽阳市首届文化节美展获金奖。1992年《关东九月》选入中国 美协主办“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中国画展”获佳作奖。1996年7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 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主要作品《关东野韵》(1×60米)长卷。出版有《中国当代美术家精品 集-王逸 专集》、《王逸 师生国画作品选》。艺术成就被收入《世界美术家传》、《世界美 术集》、《世界名人录》、《中国美术选集》、《中国美术家》、《中国关东国画家·辽 宁卷》等20余种辞书与画集中。 : Wang 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