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指玉杯。 6.喻雪峰。 |
|
白蓮花。 宋 朱熹 《蓮沼》詩:“亭亭玉芙蓉,逈立映澄碧。” |
|
白牡丹的一種。 明 王象晉 《群芳譜·花二·牡丹》:“其白色有玉芙蓉、素鸞嬌、緑邊白、玉重樓……玉綉球。” |
|
喻美人。 宋 方千裏 《浣溪沙》詞:“面面虛堂水照空,天然一朶玉芙蓉、千嬌百媚語惺憁。” |
指芙蓉帳,華美的帳子 Lotus account that, beautiful curtains |
指芙蓉帳,華美的帳子。 清 劉獻廷 《橫塘》詩:“被底餘寒午夜鐘,薫籠香透玉芙蓉。臉侵紅杏一枝雨,眉點青山若個峰。” |
|
指玉杯。 唐 王建 《宮詞》之九一:“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雲車駕六竜。” |
|
喻雪峰。 明 唐寅 《題畫》詩之四:“寒雪朝來戰朔風,萬山開遍玉芙蓉。” |
|
【藥 名】:玉芙蓉
【拼音】:yufurong
【來源】: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肉質莖中流出的漿汁凝結物。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補中益氣。
【主治】:治怔忡,便血,痔血,喉痛,疔腫,燙傷(外用)。
【性味歸經】:①《植物名實圖考》:“味微甘,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寒,味淡,無毒。”入心、肝、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陽虛、寒癥及小兒慢驚均忌用。
【動植物資源分佈】:主産四川。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4~8月,當仙人掌汁液充盈時,選擇生長茂盛的仙人掌樹,割破外皮,使其漿液外溢,待凝結後收集,捏成團狀,風幹或曬幹。
【拉丁名】:原植物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haw
【考證】:出自《植物名實圖考》;《植物名實圖考》:“玉芙蓉,生大理府。形似楓、松樹脂,黃白色,如牙相粘,得火可燃。”
【生藥材鑒定】:凝結物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圓形團塊,質堅硬而微潤澤,似生鬆香或桃膠,色澤黃白或乳白,偶帶棕黃色,碎斷後微透明,常有渣質夾雜,無特殊氣味。火烤之則質地變柔,但不易熔化。以凝固、乾燥、色澤黃亮、質地堅脆、無泥土摻雜者為佳。 |
|
玉芙蓉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肉質莖中流出的漿汁凝結物。植物形態詳"仙人掌"條。
【採集】4~8月,當仙人掌汁液充盈時,選擇生長茂盛的仙人掌樹,割破外皮,使其漿液外溢,待凝結後收集。捏成團狀,風幹或曬幹。
【藥材】凝結物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圓形團塊,質堅硬而微潤澤,似生鬆香或桃膠,色澤黃白或乳白,偶帶棕黃色,碎斷後微透明,常有渣質夾雜,無特殊氣味。火烤之則質地變柔,但不易熔化。以凝固、乾燥、色澤黃亮、質地堅脆、無泥土摻雜者為佳。
主産四川。
【性味】①《植物名實圖考》:"味微甘,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寒,味淡,無毒。"
【功用主治】治怔忡,便血,痔血,喉痛,疔腫。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腸痔瀉血。"
②《分類草藥性》:"固心,補氣。"
③《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補中氣,治怔忡。"
④《四川中藥志》:"解熱鎮靜。治喉痛,疔腫,燙傷,便血,脫肛,耳心潰膿及小兒急驚風。"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宜忌】陽虛、寒癥及小兒慢驚均忌用。
【選方】①治疔腫:玉芙蓉、蒲公莢。煎服。
②治小兒L急驚風:玉芙蓉搗絨,敷臍部。
③治婦女幹血癆:玉芙蓉、一點血、鹿銜草、藍布政各一兩。蒸雞子服(不放????)。(宜忌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
|
玉芙蓉茶 | 紅花玉芙蓉 | 玉芙蓉·喜雨 | 玉芙蓉茶捨 | 暖池猶浸玉芙蓉 | 仙人掌上玉芙蓉 | 每個白玉芙蓉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