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民間偏方 : 動物 : 被子植物 > 玄參
目錄
No. 1
  亦稱“ 玄臺 ”。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冠淡黃緑色,結卵形蒴果,根可入藥。《神農本草經》捲三:“﹝玄參﹞氣味苦,微寒,無毒。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産乳餘疾,補腎氣,令人明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玄參》﹝釋名﹞引 陶弘景 曰:“其莖微似人參,故得參名。”
No. 2
  亦稱"玄臺"。
No. 3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冠淡黃緑色,結卵形蒴果,根可入藥。
No. 4
  玄參 radix scrophulariae
  (英)figwort root
  [別名] 元參、浙玄參、黑參、烏元參 重臺,鬼藏,正馬,鹿腸,端,玄臺,鹹,逐馬,馥草,黑參,野脂麻,
  [來源] 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長圓柱形或紡錘形。莖具四棱,有溝紋。下部葉對生,上部葉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針形,長10~15cm,邊緣具細鋸齒,齒緣反捲,骨質,並有突尖。聚傘圓錐花序大而疏散,軸上有腺毛;花萼5裂,裂片邊緣膜片;花冠褐紫色,上唇長於下唇;退化雄蕊近圓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於溪邊、山坡林下及草叢中。主産浙江。
  [采製] 鼕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根莖、子芽、須根及泥沙,曬或烘至半幹,堆放3~6天,反復數次至幹。
  [性狀] 根類圓柱形,中間略粗或上粗下細,有的微彎麯,長6~20cm,直徑1~3cm。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縱溝、橫嚮皮孔及稀疏的橫裂紋和須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黑色,微有光澤。氣特異似焦糖,味甘、微苦、鹹。
  [化學成份] 含微量揮發油、植物甾醇、油酸、亞麻酸、糖類、左旋天鼕酰胺及生物鹼。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鹹。
  [功能主治] 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癧、白喉、癰腫瘡毒。用量9~15g。
  玄參
  (一)概述
  別名元參、黑參、浙玄參
  為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 ningpaensis heml.),以根入藥。有滋陰降火,潤燥生津,消腫解毒的作用。治療腫毒、咽喉作痛、傷寒、煩渴等。生産於長江流域各省,以浙江産量大,品質佳。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肥大略彎麯,表面棕色或黑褐色。莖方形,直立,高達200釐米左右。葉對生有柄,狹卵形,先瑞尖,邊緣鋸齒。夏天莖稍開多數小花集成圓椎狀聚傘花序,花冠筒部呈壺狀,邊緣唇形,緑紫色。蒴果卵形,種子細小。
  (三)生長特性
  玄參適應性很強,喜歡溫暖濕潤性氣候。較耐寒、耐旱,排水良好的地方均可種。喜歡肥沃的腐殖質土和沙壤上為好。黏土、低畦地不宜種玄參,忌連作,隔3~4年才能種玄參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土層深厚沙質壤土,荒山陽山坡種植,前茬豆科、禾本科為好。玄參根入土很深,吸肥能力強,故需深耕,施足基肥,75000千克/公頃,經細耙平再作高25釐米,底部寬45-60釐米,頂寬30釐米左右的高壟,采用畦作,畦寬120釐米左右,長隨地形和種量而定。
  2.繁殖方法
  分株、種子、扦插等方法。主要用芽繁殖為生産上常用,用種子繁殖率低。
  (1)根芽繁殖
  在北方冷涼氣候,秋天收玄參時把帶芽的根狀莖,東西排放於寬100釐米,深120釐米的坑內,堆25釐米左右高。覆一層沙士,以見不到芽為止,以後隨氣溫的變化逐漸加厚20釐米左右,坑內溫度保持在0~2℃。第二年春天氣溫升高逐漸往下撤土,防止芽突長。4月份把根莖掰成數塊,每塊上面帶有2~3個芽頭,按行距45釐米,株距30釐米左右,挖穴栽植,每穴一個,有3個芽眼,芽的頂端嚮上,栽深約3釐米,再覆土5釐米,澆水。氣溫比較暖和的地方,也可在秋天,收穫時,隨收隨栽,栽法同上。如果春季栽,把收穫的玄參,芽頭部分取下,放室內晾1~2天之後放在挖好的30釐米深的坑,把芽頭放入坑內上面蓋一層薄薄的草或土,坑內不能露雨,有積水。在3月左右即栽,萬不能太遲,方法同上。
  (2)分株繁殖
  種植後的第二年春季,玄參每蔸萌發很多幼苗,當幼苗長成30~45釐米高的時候,每兜玄參除了留中間2-3株外,其餘全部拔出作繁殖材料,在整好的畦內,按穴斜插,覆土,澆水。
  (3)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産量比較低,但用種子繁殖生長快,一年即可出産品,而且病害少。
  在南方種植玄參,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2月份進行。秋播在10~11月上旬進行。春播可當年收,但品質比較差,秋播生長快,在次年即收穫,而品質、産量比春播好,多為育種土作采用。
  在北方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進行陽畦育苗,畦做好後深灌,進行灌水播種。把種子均勻撒播或條播,用篩子篩些細上,將種子蓋上即可。上面蓋上一層稻草或麥草均可,便於保墒和保溫。苗出來前撤去蓋草,應註意保濕,經常澆水,至苗出來,註意管理。經常拔草,苗出齊後,間苗2~3次,苗長的很細弱,要追施少量肥料,苗高6釐米時,即可定植到大田,株行距同根芽繁殖方法。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當玄參出苗時,有草就拔除,除草時鬆土不易過深,避免傷害根塊。6月份以後植株已長大,不必再鬆士,有草就拔。玄參在封壟前追1~2次磷、鉀肥為主,並接一些廄肥或堆肥一起施下。施肥方法,在植株旁開小穴或溝施下,覆土,蓋實,進行根部培土。
  (2)間苗
  玄參定植後,第二年從根部長出許多幼苗,使報部膨大,增加産量,及時拔除多餘的菌株,衹留2~3株即可。
  (3)打頂
  如果作商品收穫的玄參,不作種用,當花薹抽出時及時摘除,使養分集中於塊根部。
  玄參比較耐旱,幹旱特別嚴重時,適當澆點水,不易澇大水,雨季註意排除積水。
  4.病蟲害防治
  (1)斑枯病
  又名“鐵焦葉”、“葉枯病”。病原屬真菌中一種半知菌,學名septoriascrophulariae west.。雨季較嚴重。南北各地普遍發生。發病初期,葉面出現紫褐色小點。中心略凹陷,後病斑擴大成多角形,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形病斑呈灰褐色,被葉脈分隔成網狀,邊緣圍有紫褐色角狀突出的寬環,病斑上散有許多小黑點。重者葉片枯死。防治方法:①收穫後清園,消滅病殘株。②加強田間管理,註意排水和通風透氣。③發病前及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每7~10天1次,連續數次。
  (2)白絹病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學名 sclerotium rolfsii sacc.。危害根及根狀莖。南方易得此病。江蘇6~9月發病,雨水多時嚴重。根部腐爛,病根及根際土壤布滿白色絲絹狀菌絲,並着生淡黃色至茶褐色油菜籽狀小菌核。菌絲和小菌核可蔓延至主莖。病株迅速萎蔫、枯死。防治方法:①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忌連作。②加強田間管理,註意排水和通風透光。多雨地區應采用高畦種植。③及時拔除病株,去除病穴土壤,並撤石灰封閉病穴。④種栽前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泡5分鐘後晾幹栽種。
  (3)紅蜘蛛
  危害葉片,造成白點、葉黃、幹枯。
  另外,還有地老虎和蚜蟲危害。防治方法,地老虎人工捕捉或食餌誘殺,蚜蟲危害可用樂果或煙草灰水防治。
  (五)采收加工
  玄參耐寒性較強,對輕霜仍能生長的很好。地上莖枯萎時,進行收穫。收之前上掉地上莖葉,然後挖出地下塊根,將帶有子芽的根狀莖和作藥用的塊根分開,把塊根晾曬1~2天再抖去泥土、須根,堆積起來,使之發汗3~4天,在發汗的過程中,要經常翻動,使內外部變成黑紫色,質地柔潤,悶後再晾曬,全部曬幹為止。
No. 5
  【中文名】玄參(《本經》)
  【類 別】根類
  【異名】重臺(《本經》),鬼藏、正馬、鹿腸、端、玄臺(《吳普本草》),(《別錄》),逐馬(《藥性論》),馥草(《開寶本草》),黑參(《孫天仁集效方》),野脂麻(《綱目》),元參(《本草通玄》)。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根。
  【植物形態】玄參
  多年生草本,高60~120釐米。根圓柱形,長5~12釐米,直徑1.5~3釐米,下部常分叉,外皮灰黃褐色。莖直立,四枝形,光滑或有腺狀柔毛。葉對生;葉柄長0.5~2釐米;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20釐米,寬3.5~1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截形,邊緣具鈍鋸齒,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細毛。聚傘花序疏散開展,呈圓錐狀;花梗氏1~3匣米,花序和花梗都有明顯的腺毛;萼片5裂,卵圓形,先端鈍,外面有腺狀細毛;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壺狀,長約8毫米,有5裂片,上面2裂較長而大,側面2裂片次之,下面裂片最小;雄蕊4,2強,另有1枚退化的雄蕊,呈鱗片狀,貼生在花冠管上;花盤明顯;子房上位,2室,花柱細長。蒴果卵圓形,先端短尖,深緑或暗緑色,長約8毫米,萼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在山坡林下。分佈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貴州、陝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
  【採集】立鼕前後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刷淨泥沙,曝曬5~6天,並經常翻動,每晚須加蓋稻草防凍(受凍則空心),曬至半幹時,堆積2~3天,使內部變黑,再行日曬,並反復堆、曬,直至完全乾燥。陰雨天可采取烘幹法。本品易反潮,應貯於通風乾燥處,防止生黴和蟲蛀。
  【藥材】乾燥根圓柱形,有的彎麯似羊角。中部肥滿,兩頭略細。長約10~20釐米,中部直徑約1.5~3釐米。表面灰黃色或棕褐色,有順紋及抽溝,間有橫嚮裂隙(皮孔)及須根痕。頂端有蘆頭均已修齊,下部鈍尖。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微有光澤,無裂隙。無臭或微有焦糊氣,味甘,微苦鹹,嚼之柔潤。以支條肥大、皮細、質堅、蘆頭修淨、肉色烏黑者為佳。支條小、皮粗糙、帶蘆頭者質次。
  主産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貴州、湖南、江西等地亦産。以浙江産量大,質量好。
  此外,在我國北方地區尚有北玄參的根也常作玄參應用。其區別特徵在花序緊縮成穗狀;花冠黃緑色;葉較窄。喜生於濕潤土壤中。分佈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化學成分】含生物鹼、糖類、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揮發油、鬍蘿蔔素等。
  【藥理作用】北玄參的藥理作用:
  ①降壓作用
  流浸膏對麻醉兔靜脈註射,小量能使血壓先略有上升,繼則下降;大量則僅使血壓下降。水浸劑、乙醇水浸液及煎劑,對麻醉犬、貓、兔有顯著的降壓作用;健康犬及"腎型高血比"犬,口服煎劑2剋/公斤,每日二次,均表現降壓作用,對後者的效力較前者更顯著,減少劑量時,作用出現剛延緩。在蟾蜍心髒灌流時,流浸膏小量可呈現強心作用,劑量加大則呈中毒現象,對蟾蜍下肢血管有擴張作用。
  ②其他作用
  流浸膏對正常傢兔皮下註射(5剋/公斤),可使血糖略有降低。從其根中提出的p-Mcthoxycinnamic_acid對傷寒疫苗發熱的傢兔,有解熱作用。浸劑在體外,有抗真菌作用。因含皂甙,故有顯著的溶血作用,並能引起局部刺激。
  此外,同屬植物S.grosslwimi中所含的總黃酮甙元有降低動物血壓、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利膽等作用。S.nodosa有鎮靜、降壓、強心、擴張血管,並有某些抗驚厥的作用。
  【炮製】揀淨雜質,除去蘆頭,洗淨潤透,切片,晾幹。或洗淨略泡,置籠屜內蒸透,取出晾6~7成幹。燜潤至內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幹。
  《雷公炮炙論》:"凡采得玄參後,須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蒸兩伏時後出,曬幹,揀去蒲草用之。"
  【性味】苦鹹,涼。
  ①《本經》:"味苦,微寒。"
  ②《吳普本草》:"神農、桐君、雷公、扁鵲:苦,無毒。岐伯:鹹。李氏:寒。"
  ③《藥品化義》:"味微苦微鹹略甘,性涼。"
  【歸經】入肺、腎經。
  ①《藥類法象》:"足少陰腎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肺、腎三經。"
  ③《本草新編》:"入脾、腎、胃三經。"
  【功用主治】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癧,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
  ①《本經》:"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産乳餘疾,補腎氣,令人明目。"
  ②《別錄》:"主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灑灑,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散頸下核、癰腫、心腹痛、堅癥,定五藏。"
  ③《藥性論》:"能治暴結熱,主熱風頭痛,傷寒勞復,散瘤癭瘰癧。"
  ④《日華子本草》:"治頭風熱毒遊風,補虛勞損,心驚煩躁,劣乏骨蒸,傳屍邪氣,止健忘,消腫毒。"
  ⑤《醫學啓源》:"治心懊憹煩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絶,血滯小便不利。"
  ⑥《品匯精要》:"消咽喉之腫,瀉無根之火。"
  ⑦《綱目》:"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
  ⑧《本草正義》:"療胸膈心肺熱邪,清膀胱肝腎熱結。療風熱之咽痛,泄肝陽之目赤,止自汗盜汗,治吐血衄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宜忌】脾胃有濕及脾虛便溏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論》:"使用時勿令犯銅,餌之噎人喉,喪人目。"
  ②《本草經集註》:"惡黃耆、幹薑、火棗、山茱萸。反黎蘆。"
  ③《本草經疏》:"血少目昏,停飲寒熱,支滿,血虛腹痛,髀虛泄瀉,並不宜服。"
  ④《醫林纂要》:"虛寒則忌。"
  【選方】①治傷寒發汗吐下後,毒氣不散,表虛裏實,熱發於外,故身斑如錦文,甚則煩躁譫語,兼治喉閉腫痛:玄參、升麻、甘草(炙)各半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服。(《類證活人書》玄參升麻湯)
  ②治三焦積熱:玄參、黃連、大黃各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小兒丸粟米大。(《丹溪心法》)
  ③治陽明溫病,無上焦證,數日不大便,當下之,若其人陰素虛,不可行承氣者:玄參一兩,麥鼕(連心)八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幹則與飲令盡。不便,再作服。(《溫病條辨》增液湯)
  ④治傷寒上焦虛,毒氣熱壅塞,咽喉連舌腫痛:玄參、射幹、黃藥各一兩。上藥搗篩為末,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溫服。(《聖惠方》玄參散)
  ⑤治急喉痹風,不拘大人小兒:玄參、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兩。為末,新汲水服一盞。(《聖惠方》)
  ⑥治瘰癧初起:元參(蒸)、牡蠣(醋煅,研)、貝母(去心,蒸)各四兩。共為末,煉蜜為丸。每服三錢,開水下,日二服。(《醫學心悟》消瘰丸)
  ⑦解諸熱,消瘡毒:玄參、生地黃各一兩,大黃五錢(煨)。上為末,煉蜜丸,燈心、淡竹葉湯下,或入砂糖少許亦可。(《補要袖珍小兒方論》)
  ⑧治赤脈貫瞳:玄參為末,以米泔煮豬肝,日日蘸食之。(《濟急仙方》)
No. 6
  玄參
  【來源】
  【原料】生石膏30剋,生地15剋,玄參15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用法】
  【功效】
No. 7
  玄參 Xuanshen
  [出處]《神農本草經》。
  [中藥材學名] Radix Scrophulariae。
  (英)Figwort Root
  [別名] 元參、浙玄參、黑參、烏元參 重臺,鬼藏,正馬,鹿腸,端,玄臺,鹹,逐馬,馥草,黑參,野脂麻,
  [基原]本品為雙子葉植物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玄參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的乾燥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長圓柱形或紡錘形。莖具四棱,有溝紋。下部葉對生,上部葉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針形,長10~15cm,邊緣具細鋸齒,齒緣反捲,骨質,並有突尖。聚傘圓錐花序大而疏散,軸上有腺毛;花萼5裂,裂片邊緣膜片;花冠褐紫色,上唇長於下唇;退化雄蕊近圓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於溪邊、山坡林下及草叢中。主産浙江。
  [采製] 鼕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根莖、子芽、須根及泥沙,曬或烘至半幹,堆放3~6天,反復數次至幹。
  [性狀] 根類圓柱形,中間略粗或上粗下細,有的微彎麯,長6~20cm,直徑1~3cm。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縱溝、橫嚮皮孔及稀疏的橫裂紋和須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黑色,微有光澤。氣特異似焦糖,味甘、微苦、鹹。
  [化學成份] 含微量揮發油、植物甾醇、油酸、亞麻酸、糖類、左旋天鼕酰胺及生物鹼。
  [性味歸經] 味甘、苦、鹹; 性微寒。歸肺,胃,腎經。
  [功效] 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
  [主治]溫邪入營,內陷心包,溫毒發斑,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癧、白喉、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註意]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蘆。
  [類藥比較]
  玄參∶生地黃 兩者均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治熱入營血,熱病傷陰,陰虛內熱等證,常相須為用。但玄參瀉火解毒力較強,故咽喉腫痛,痰火瘰癧多用;生地黃清熱涼血力較大,故血熱出血,內熱消渴多用。
  [各傢論述]
  1.張元素:玄參,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肅清而不濁,風藥中多用之。故《活人書》玄參升麻湯,治汗下吐後毒不散,則知為肅清樞機之劑。以此論之,治空中氤氳之氣,無根之火,以玄參為聖藥。
  2.《綱目》:腎水受傷,真陰失守,孤陽無根,發為火病,法宜壯水以製火,故玄參與地黃同功。其消瘰癧亦是散火,劉守真言結核是火病。
  3.《本草正》:玄參,此物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陰,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緩。《本草》言其惟入腎經,而不知其尤走肺髒,故能退無根浮遊之火,散周身痰結熱癰。
  4.《藥品化義》:戴人謂腎本寒,虛則熱。如縱欲耗精,真陰虧損,緻虛火上炎,以玄參滋陰抑火。凡頭疼、熱毒、耳鳴、咽痛、喉風、瘰癧、傷寒陽毒、心下懊憹,皆無根浮遊之火為患,此有清上澈下之功。凡治腎虛,大有分別,腎之經虛則寒而濕,宜溫補之;腎之髒虛則熱而燥,宜涼補之;獨此涼潤滋腎,功勝知、柏,特為腎髒君藥。
  5.《玉楸藥解》:玄參,清金補水,凡瘡瘍熱痛,胸膈燥渴,溲便紅澀,膀胱癃閉之證俱善。清肺與陳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澤瀉同服。
  6.《本草正義》:玄參,稟至陰之性,專主熱病,味苦則泄降下行,故能治髒腑熱結等證。味又辛而微鹹,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於經隧,而消散熱結之癰腫。寒而不峻,潤而不膩,性情與知、柏、生地近似,而較為和緩,流弊差輕。玄參賦稟陰寒,能退邪熱,而究非滋益之品。《別錄》所稱補虛益精等辭,已覺言之過甚,乃《日華》竟稱其補勞損,而景嶽直謂其甘能滋陰,瀕湖且謂與地黃同功,俗醫遂用之於陰虛勞怯,則無根之火豈宜迎頭直折,速其熄滅?且當時並不顯見其害,甚且浮遊之火受其遏抑,而咳嗆等證,亦或少少見瘥,昧者方且歸功於滋陰降火,而不知一綫生陽,已漸消滅,從此不可救療矣。此陰柔之害,與肆用知、柏者相等,則滋陰二字誤之也。療胸膈心肺熱邪,清膀胱肝腎熱結。療風熱之咽痛,泄肝陽之目赤,止自汗盜汗,治吐血衄血。
  7.《醫學衷中參西錄》:玄參,味甘微苦,性涼多液,原為清補腎經之藥。又能入肺以清肺傢爍熱,解毒消火,最宜於肺病結核,肺熱咳嗽。《本經》謂其治産乳餘疾,因其性涼而不寒,又善滋陰,且兼有補性,故産後血虛生熱及産後寒溫諸癥,熱入陽明者,用之最宜。愚生平治産後外感實熱,其重者用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方中知母,其輕者用拙擬滋陰清胃湯(玄參兩半,當歸三錢,生杭芍四錢,茅根三錢,甘草錢半)亦可治愈。誠以産後忌用涼藥,而既有外感實熱,又不得不以涼藥清之,惟石膏與玄參,《本經》皆明載治産乳,故敢放膽用之。然石膏又必加人參以鋪之,又不敢與知母並用。至滋陰清胃湯中重用玄參,亦必以四物湯中歸、芍輔之,此所謂小心放膽並行不悖也。《本經》又謂玄參能明目,誠以肝竅於目,玄參能益水以滋肝木,故能明目。且目之所以能視者,在瞳子中神水充足,神水固腎之精華外現者也,以玄參與柏實、枸杞並用,以治肝腎虛而生熱,視物不瞭瞭者,恆有捷效也。又外感大熱已退,其人真陰虧損,舌幹無津,胃液消耗,口苦懶食者,愚恆用玄參兩許,加潞黨參二、三錢,連服數劑自愈。《本經》: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産乳餘疾,補腎氣,令人明目。
  8.《別錄》:生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灑灑,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散頸下核、癰腫、心腹痛、堅癥,定五藏。
  9.《藥性論》:能治暴結熱,主熱風頭痛,傷寒勞復,散瘤癭瘰癧。
  10.《日華子本草》:治頭風熱毒遊風,補虛勞損,心驚煩躁,劣乏骨蒸,傳屍邪氣,止健忘,消腫毒。
  11.《醫學啓源》:治心懊憹煩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絶,血滯小便不利。
  12.《品匯精要》:消咽喉之腫,瀉無根之火。
  13.《綱目》: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
  玄參
  (一)概述
  別名元參、黑參、浙玄參
  為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 ningpaensis Heml.),以根入藥。有滋陰降火,潤燥生津,消腫解毒的作用。治療腫毒、咽喉作痛、傷寒、煩渴等。生産於長江流域各省,以浙江産量大,品質佳。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肥大略彎麯,表面棕色或黑褐色。莖方形,直立,高達200釐米左右。葉對生有柄,狹卵形,先瑞尖,邊緣鋸齒。夏天莖稍開多數小花集成圓椎狀聚傘花序,花冠筒部呈壺狀,邊緣唇形,緑紫色。蒴果卵形,種子細小。
  (三)生長特性
  玄參適應性很強,喜歡溫暖濕潤性氣候。較耐寒、耐旱,排水良好的地方均可種。喜歡肥沃的腐殖質土和沙壤上為好。黏土、低畦地不宜種玄參,忌連作,隔3~4年才能種玄參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土層深厚沙質壤土,荒山陽山坡種植,前茬豆科、禾本科為好。玄參根入土很深,吸肥能力強,故需深耕,施足基肥,75000千克/公頃,經細耙平再作高25釐米,底部寬45-60釐米,頂寬30釐米左右的高壟,采用畦作,畦寬120釐米左右,長隨地形和種量而定。
  2.繁殖方法
  分株、種子、扦插等方法。主要用芽繁殖為生産上常用,用種子繁殖率低。
  (1)根芽繁殖
  在北方冷涼氣候,秋天收玄參時把帶芽的根狀莖,東西排放於寬100釐米,深120釐米的坑內,堆25釐米左右高。覆一層沙士,以見不到芽為止,以後隨氣溫的變化逐漸加厚20釐米左右,坑內溫度保持在0~2℃。第二年春天氣溫升高逐漸往下撤土,防止芽突長。4月份把根莖掰成數塊,每塊上面帶有2~3個芽頭,按行距45釐米,株距30釐米左右,挖穴栽植,每穴一個,有3個芽眼,芽的頂端嚮上,栽深約3釐米,再覆土5釐米,澆水。氣溫比較暖和的地方,也可在秋天,收穫時,隨收隨栽,栽法同上。如果春季栽,把收穫的玄參,芽頭部分取下,放室內晾1~2天之後放在挖好的30釐米深的坑,把芽頭放入坑內上面蓋一層薄薄的草或土,坑內不能露雨,有積水。在3月左右即栽,萬不能太遲,方法同上。
  (2)分株繁殖
  種植後的第二年春季,玄參每蔸萌發很多幼苗,當幼苗長成30~45釐米高的時候,每兜玄參除了留中間2-3株外,其餘全部拔出作繁殖材料,在整好的畦內,按穴斜插,覆土,澆水。
  (3)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産量比較低,但用種子繁殖生長快,一年即可出産品,而且病害少。
  在南方種植玄參,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2月份進行。秋播在10~11月上旬進行。春播可當年收,但品質比較差,秋播生長快,在次年即收穫,而品質、産量比春播好,多為育種土作采用。
  在北方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進行陽畦育苗,畦做好後深灌,進行灌水播種。把種子均勻撒播或條播,用篩子篩些細上,將種子蓋上即可。上面蓋上一層稻草或麥草均可,便於保墒和保溫。苗出來前撤去蓋草,應註意保濕,經常澆水,至苗出來,註意管理。經常拔草,苗出齊後,間苗2~3次,苗長的很細弱,要追施少量肥料,苗高6釐米時,即可定植到大田,株行距同根芽繁殖方法。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當玄參出苗時,有草就拔除,除草時鬆土不易過深,避免傷害根塊。6月份以後植株已長大,不必再鬆士,有草就拔。玄參在封壟前追1~2次磷、鉀肥為主,並接一些廄肥或堆肥一起施下。施肥方法,在植株旁開小穴或溝施下,覆土,蓋實,進行根部培土。
  (2)間苗
  玄參定植後,第二年從根部長出許多幼苗,使報部膨大,增加産量,及時拔除多餘的菌株,衹留2~3株即可。
  (3)打頂
  如果作商品收穫的玄參,不作種用,當花薹抽出時及時摘除,使養分集中於塊根部。
  玄參比較耐旱,幹旱特別嚴重時,適當澆點水,不易澇大水,雨季註意排除積水。
  4.病蟲害防治
  (1)斑枯病
  又名“鐵焦葉”、“葉枯病”。病原屬真菌中一種半知菌,學名Septoriascrophulariae West.。雨季較嚴重。南北各地普遍發生。發病初期,葉面出現紫褐色小點。中心略凹陷,後病斑擴大成多角形,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形病斑呈灰褐色,被葉脈分隔成網狀,邊緣圍有紫褐色角狀突出的寬環,病斑上散有許多小黑點。重者葉片枯死。防治方法:①收穫後清園,消滅病殘株。②加強田間管理,註意排水和通風透氣。③發病前及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每7~10天1次,連續數次。
  (2)白絹病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學名 Sclerotium rolfsii Sacc.。危害根及根狀莖。南方易得此病。江蘇6~9月發病,雨水多時嚴重。根部腐爛,病根及根際土壤布滿白色絲絹狀菌絲,並着生淡黃色至茶褐色油菜籽狀小菌核。菌絲和小菌核可蔓延至主莖。病株迅速萎蔫、枯死。防治方法:①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忌連作。②加強田間管理,註意排水和通風透光。多雨地區應采用高畦種植。③及時拔除病株,去除病穴土壤,並撤石灰封閉病穴。④種栽前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泡5分鐘後晾幹栽種。
  (3)紅蜘蛛
  危害葉片,造成白點、葉黃、幹枯。
  另外,還有地老虎和蚜蟲危害。防治方法,地老虎人工捕捉或食餌誘殺,蚜蟲危害可用樂果或煙草灰水防治。
  (五)采收加工
  玄參耐寒性較強,對輕霜仍能生長的很好。地上莖枯萎時,進行收穫。收之前上掉地上莖葉,然後挖出地下塊根,將帶有子芽的根狀莖和作藥用的塊根分開,把塊根晾曬1~2天再抖去泥土、須根,堆積起來,使之發汗3~4天,在發汗的過程中,要經常翻動,使內外部變成黑紫色,質地柔潤,悶後再晾曬,全部曬幹為止。
  玄參(cān)
  玄:深奧,玄妙。參:探究,領悟,參悟。玄參:參悟、探究深奧不易理解的東西。例如,“玄參南華經”就是探究深奧的南華經。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玄參
  漢語拼音:
  Xuanshen
  英文名:
  RADIX SCROPHULARIAE
  基原: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 ningpoensisHemsl.的乾燥根。鼕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根莖、幼芽、須根及泥沙,曬或烘至半幹,堆放3-6天,反復數次至乾燥。
  性狀:
  本品呈類回柱形,中間略粗或上粗下細,有的微彎麯,長6-20cm,直徑1-3cm。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縱溝、橫長皮孔樣突起及稀疏的橫裂紋和須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黑色,微有光澤。氣特異似焦糖,味甘、微苦。
  鑒別:
  (1)本品橫切面:皮層較寬.石細胞單個散在或2-5個成群,多角形、類圓形或類方形,壁較厚,層紋明顯;韌皮射綫多裂隙。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綫寬廣,亦多裂隙;導管少數,類多角形,直徑約至113μm.伴有木纖維。薄壁細胞含核狀物。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0ml,浸泡1小時後,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取哈巴苷對照品、哈巴俄苷對照品,加甲酸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7:1:2)為展開劑,用展開劑預飽和15分鐘,展開,取出,晾幹,噴以香草醛硫酸試液,熱風吹至斑點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2.0%。
  總灰分 不得過5.0%(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1.8%(附錄Ⅸ K)。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 A)測定,不得少於60.0%。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己腈為流動相A,以1%醋酸溶液為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78nm。理論板數按哈巴俄苷峰計算應不低於5000。
  時間(分鐘) 流動相A(%) 流動相B(%)
  0-20 20→50 80→5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哈巴餓苷對照品適量,加30%甲醇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中粉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3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浸泡1小時後,超聲處理(功率50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3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哈巴餓苷(C24H30O11)不得少於0.050%。
  炮製方法:
  除去殘留根莖及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或微泡,蒸透,稍晾,切薄片,乾燥。
  性味:
  甘、苦、鹹,微寒。
  歸經:
  歸肺、胃、腎經。
  功效:
  涼血滋陰,瀉火解毒。
  主治:
  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病,白喉,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9-15g。
  用藥禁忌:
  不宜與黎蘆同用。
  貯藏:
  置乾燥處,防黴,防蛀。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 草 藥
    RADIX SCROPHULARIAE
中國藥典2000版
  玄參
  拼音名:Xuanshen
  英文名:RADIXSCROPHULARI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88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的乾燥根。鼕季莖葉
  枯萎時采挖。除去根莖、幼芽、須根及泥沙,曬或烘至半幹,堆放3~6天,反復數次
  至乾燥。
  【性狀】本品呈類圓柱形,中間略粗或上粗下細,有的微彎麯,長6~20cm,直徑
  1~3cm。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縱溝、橫嚮皮孔及稀疏的橫裂紋和須根痕。
  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黑色,微有光澤。氣特異似焦糖,味甘、微苦。
  【鑒別】(1)本品橫切面:皮層較寬,石細胞單個散在或2~5個成群,多角形、類
  圓形或類方形,壁較厚,層紋明顯;韌皮射綫多裂隙。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綫寬廣,亦
  多裂隙;導管少數,類多角形,直徑約至113μm,伴有木纖維。薄壁細胞含核狀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飽和的正丁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
  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玄參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
  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香草醛硫酸試
  液,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
  同的兩個紅色主斑點。
  【檢查】總灰分不得過5.0%(附錄ⅨK)。
  【炮製】除去殘留根莖及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或微泡,蒸透,稍
  晾,切薄片,乾燥。
  【性味與歸經】甘、苦、鹹,微寒。歸肺、胃、腎經。
  【功能與主治】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津
  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癘,白喉,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9~15g。
  【註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乾燥處,防黴,防蛀。
百科大全
  玄參
  radix scrophulariae
    玄參科植物玄參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的乾燥根。
    
英文解釋
  1. :  Figwort Root,  Raidix Scrophulariae,  root of Zhejiang figwort,  radix scrophulariae,  figwort
近義詞
玄臺
相關詞
生物分類植物學物種
包含詞
玄參目玄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