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可替否 No offering can be for |
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资料来源: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
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 Into those who offer practical, pass away, not Walker |
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或偶因片言隻字登第光二亲,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明史·刘宗周传》:“今日当……以庶政归部、院,以献可替否予言官。”亦省作“ 献替 ”、“ 献可 ”。 汉 蔡邕 《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官以议为名,职以身为贵,智浅谋漏,无所献替。” 晋 陆云 《言事者启使复校诸官财用启》:“臣备位大臣,职在献可,苟有管见,敢不尽规。”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报告当用简单明白之言辞,有时须陈己见者,则统结以献替之语。” |
|
发音 xiàn kě tì fǒu
释义: 简易可行的方法,废止不可行的方法。 献:进; 替:废。 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臣下向君主进言,陈述那些可行,那些不可行,以成就可行的方法,摒弃不可行的方法。后用“献可替否”指臣下向君主进谏,劝善规过,议论兴革。
同义词:献可替否 献替可否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把臣下对君主劝善规过、建议兴革为“献可替否”。唐·吕温《人文化成论》:“军以任使臣,臣以义事君,予违汝弼,献可替否,此朝廷之文也。”《清史稿·李菡传》:“夫献可替否,宰相之责也;拾遗补阕,谏官之职也。”亦作“献可替不”。《艺文类聚》卷二十六引梁简文帝《达徐璃书》:“山涛有云:‘东宫养德而已。’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否,仰裨圣政。”亦作“献替可否”。《元史·陈颢传》:“臣愿得朝夕左右,献替可否,庶少裨万一,亦以权臣愚忠。” |
|
成语名称
献可替否
汉语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成语释义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使用例句
无 |
|
献可替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