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管植物 > 狼毒大戟
目录
No. 1
  种中文名 狼毒大戟
  种拉丁名 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
  种别名 狼毒疙瘩、狼毒、猫眼睛、山红萝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40cm,有白色乳液;根肥厚肉质,圆柱形,外皮土褐色,含黄色汁液。茎基部的叶多鳞片状,向上逐渐增大,互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中上部的叶有时为3—5轮生。花序呈伞状,有5数伞梗,每伞梗再二叉分枝,每一分枝基部有2枚对生苞片;杯状花序,花单性同株。蒴果。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区;蒙古、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生境 多生于林下草原及向阳石质山坡草地。
  毒性 全株有毒,根毒性大。可外用治头癣,杀鼠。全草含刺激性乳汁,皮肤接触后,能引起水泡,误食引起口腔咽喉的刺激、恶心、呕吐、出血性下痢、腹痛÷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烦躁,严重时精神失常,眩晕、站立不稳、抽搐、痉挛,有时引起死亡。还可杀蛆、灭孑孓[32-34]。报道非洲产狼毒大戟浆汁对小鼠耳壳试验ed50为15.8μg/car[35]。
  化学成分 从非洲产狼毒大戟得到的有毒成分为12—异丁酰基—13—乙酰基—20—当归酰基佛波醇酯(12—isobutyryl—13—acetyl—20—angelyphorbol)(36—16),毒性不强,小鼠耳壳试验ed50为2.5μg/ear,持续时间也较短[36]。此外,尚含o-乙酰基—n—(n′—苯酰—l—苯丙氨酰)—l—苯丙氨醇(o—acetyl—n—(n′-benzoyl—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及树脂等成分[37]。
包含词
毛狼毒大戟狼毒狼毒大戟短柱狼毒大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