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狗骨 木名 狗骨 木名
木名。《詩·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陸德明 釋文引 三國 吳 陸璣 《草木疏》:“其樹如樗,一名狗骨。”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瑤光寺》:“牛筋狗骨之木,雞頭鴨腳之草,亦悉備焉。” |
|
狗骨 草名 狗骨 草名
草名。《廣雅·釋草》:“麻黃莖,狗骨也。” |
|
狗骨
狗骨
【別名】犬骨
【來源】犬科動物犬canis familiaris l.的骨骼。藥用以四肢骨為佳,四季可收,懸挂當風處晾幹。
【性狀】質堅實,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黃色(久置或受熱後則顯油浸色),斷面不平整,骨髓不明顯。
【性味歸經】辛、鹹,溫。
【功能主治】祛風濕,強筋骨。用於風濕關節痛,腰腿酸軟。
【用法用量】散劑2~3錢;酒劑1~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狗骨
狗骨
(《別錄》)
【來源】為犬科動物狗的骨頭,動物形態詳"狗肉"條。
【採集】狗殺死後,剔去骨胳上的筋肉,將骨挂於當風處晾幹。不能曝曬,以免走油變色。
【藥材】骨質堅實,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黃色,斷面不平正,內心網狀髓質不明顯。以四肢骨為佳。
【化學成分】狗骨的化學組成,因骨的種類等而有差異。新鮮的骨約含:水分50%,脂肪16%,骨膠原12%,無機物22%。無機物中大約一半以上是磷酸鈣,次之是碳酸鈣(約10%)和磷酸鎂(約2%);又氟化鈣含率雖低,但仍是骨的重要成分。
【性味】甘,溫。
①《綱目》:"甘,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鹹,無毒。"
【功用主治】健脾和絡,活血生肌。治風濕痛,腰腿無力,四肢麻木,久痢,瘡瘻,凍瘡。
①《別錄》:"燒灰療下利,生肌。"
②陶弘景:"燒屑療諸瘡瘻及妒乳癰腫。"
③《本草拾遺》:"煎為粥,熱補,令婦人有子。"
④《蜀本草》:"主補虛,小兒驚癇,止下利。"
⑤《綱目》:"燒灰,米飲日服,治休息久痢;豬脂調,敷鼻中瘡。"
⑥《四川中藥志》:"治風濕關節痛,冷骨風痛,腰腿無力及四肢麻木。"
【用法與用量】內服:浸酒或燒存性研末,3~5錢。外用:燒灰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産後煩悶不食:白犬骨燒之,搗篩,以水和服方寸匕。(《千金翼方》白犬骨散)
②治凍瘡:犬骨焙灰研末,芝麻油調塗患處。(《福州市臺江區驗方匯集》) |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
狗骨 百科大全
狗骨
藥名。出梁·陶弘景《名醫別錄》。為犬科動物犬Canis,familiaris,L的骨骼。功效:活血生肌,祛風止痛。主治:用於腰■ 背痛、房勞過度、四肢麻木、關節疼痛等。常作為房中方劑的強壯性欲之藥。用法與用量:5 ~10g,隨方配製;或外用適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