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馬走
目錄
內容提要
  抗戰中期的陪都重慶,正是日機偷襲珍珠港前後。這裏物價飛漲,物資緊缺。小說以一個剛正不阿,飽讀經書的區莊正一傢和一個挂着心理學博士幌子而實際上做掮客的西門德夫婦為正副兩條綫,牽引出銀行傢,官僚,投機商,交際花,公務員,保長,甲長,轎夫,小販等蕓蕓衆生。勾勒出平民百姓求一飽而不能,醫生改行,教員轉業,生活如牛馬的慘狀,描繪了上層社會官亦商,商亦官,投機倒把,酒食徵逐,“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醜惡現象。
作者簡介
  張恨水(1895-1967),原名心遠,安徽潛山人。19歲離傢謀生,曾經在上海參加陳大悲組織 的話劇團,當一名練習生。以後任安徽蕪湖《皖江日報》編輯、北京《益世報》、《世界晚報》、《世界日報》編輯、記者。在當編輯、記者的同時,寫有大量的通俗小說。他的《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傢》,使他成為北京最受歡迎的通俗小說作傢。但是,儘管張恨水在北邊已成為頂尖的通俗小說作傢,在上海他卻默默無聞。張恨水的得以進入上海,並且在上海的通俗文學界一炮打響以至於大紅大紫,不能不歸功於當時上海《新聞報》副刊主編嚴獨鶴,當然更應歸結於上海文化界的經濟實力和像嚴獨鶴這樣的既有廣招天下賢士的胸襟、眼光,又有精明的生意人的頭腦的人士。1925年5月,閻錫山邀請上海新聞代表團到北京參觀,嚴獨鶴當時作為上海第二大報《新聞報》的副刊主編也參加了這個代表團。在北京,嚴獨鶴看到了張恨水正在《世界日報》上連載的《春明外史》,同時看到了張恨水的作品受歡迎的程度,聽到了北京各階層對張恨水作品的好評,使他頓生將張恨水引薦到上海的念頭。他通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張恨水,便當場邀張恨水為《新聞報》寫一部長篇連載小說,張恨水也滿口應承。嚴獨鶴回上海後,又寫信給張恨水,連連催稿。對於來自上海的約稿,對於進入上海的第一部作品,張恨水也不敢怠慢,據說,張恨水寫作很少擬寫作提綱,但《啼笑因緣》這部小說,他不但找了人一起商量人物情節,而且還擬了詳細的寫作提綱,終於推出了一部精心力作。《啼笑因緣》在1930年3月17日《新聞報》登載後,立即引起轟動。連張恨水也頗感意外,他說:“不料這一部書在南方,居然得許多讀者的許可,我這次南來,上至黨國名流,下至風塵少女,一見着面,便問《啼笑因緣》。”張恨水:《我的小說過程》,見《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張恨水給《新聞報》帶來巨額利潤,《新聞報》的銷數直綫上升,商人以把廣告登在《新聞報》、登在《新聞報》的副刊《啼笑因緣》的同一版面上為榮。小說連載後,即出單行本,《啼笑因緣》成為最暢銷小說。評彈、說書、話劇、電影,紛紛改編移植《啼笑因緣》。明星和大華兩傢電影公司為了爭奪《啼笑因緣》的攝製權還曾對簿公堂。從此,《啼笑因緣》風靡全國,以至影響達於海外。屢屢再版,至今不絶。張恨水成為婦孺皆知的具有全國性影響的作傢,這與《啼笑因緣》在上海的成功有直接的關係。
目錄
  第一章 心理學博士所不解
  第二章 逼
  第三章 窮則變
  第四章 無力出力無錢出錢
  第五章 兩種疏散
  第六章 一餐之間
  第七章 馬無夜草不肥
  第八章 好景不長
  第九章 另一世界
  第十章 意外
  第十一章 換球門
  第十二章 飛來的
  第十三章 洗澡
  第十四章 對比
  第十五章 叫你認得我
  第十六章 其命維新
  第十七章 變則通
  第十八章 一場風波
  第十九章 還是我嗎?
  第二十章 擡轎者坐轎
  第二十一章 開包袱
  第二十二章 舊地重遊
  第二十三章 雅與俗
  第二十四章 人比人
  第二十五章 愛情之路
  第二十六章 倀
  第二十七章 無題
  第二十八章 她們與戰爭
  第二十九章 無外歸來
  第三十章 錢魔
  第三十一章 迷魂陣
  第三十二章 螳螂捕蟬
  第三十三章 一方之強
  第三十四章 四才子
  第三十五章 擡轎車
  第三十六章 速戰速决
  第三十七章 探險去
  第三十八章 黃鶴
  校後記 張伍
包含詞
自憐太史牛馬走端如太史牛馬走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