縧蟲綱 > 牛帶縧蟲
目錄
No. 1
  taenia saginata goeze
  俗名牛帶蟲。
  國內分佈於青海、西藏、廣西、貴州;國外分佈在世界各地區。
  大型個體,體長1000-1200毫米,最大寬度7毫米,共有1000-2000個節片。生殖孔位於節片的邊緣中部。頭節近方型,具4個吸盤。睾丸數約300個。卵巢由左右兩瓣組成。子宮具15-30個兩側分支。卵與六鈎蚴均呈球形。體呈淡黃色。
  為世界性分佈,其成蟲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腸,幼蟲寄生於黃牛、水牛、羊、鹿等動物的肌肉內。當牛食草時吞食蟲卵後,卵在其十二指腸內孵化為六鈞蚴蟲,該幼蟲穿過腸壁隨血流或淋巴管,帶至肌肉,兩個月後發育為牛囊尾蚴。人吃未煮熟含有牛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在人體內三個月左右即可變為成蟲。
  為牛帶縧蟲病的傳染源,在歐洲流仟甚為嚴重、在我國華北等地也時有感染。熟食牛肉即可杜絶此病發生。
  【牛帶縧蟲病taeniasis saginata】
  由牛帶縧蟲(牛肉縧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小腸引起的寄生蟲病。成蟲較豬帶縧蟲為長,孕卵節片也較之為長。人是其唯一終宿主,孕卵節片隨糞便排出後,為中間宿主黃牛、水牛等吞食後,在其體內形成囊尾蚴,人們進食不熟的帶囊尾蚴的牛肉後受感染。牛帶縧蟲病的臨床癥狀與豬帶縧蟲病相似,僅在鑒定患者糞便中節片後才能區分。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檳榔加南瓜子驅蟲有效。
  【如何防治牛帶縧蟲病?】(導醫網)
  防治牛帶縧蟲病應采取以下措施: (1)註意個人衛生,改良飲食和衛生習慣,肉類必須煮熟煮透,切生菜和熟菜的刀、砧板要分開,用後應洗刷幹淨,防止污染。 (2)加強肉類的檢驗及加工工作。如果食用的牛肉中沒有活的囊尾蚴,人類便不可能感染中帶縧蟲。因此,應加強肉類檢驗及加工工作。 (3)加強屠宰場的工作,嚴禁出售有牛帶縧蟲幼蟲的牛肉。 (4)加強對牛的飼養管理,為防止牛感染,應將厠所與牛捨分開,以防牛吃人的大便。 (5)及時治療病人。常用的中藥有檳榔、南瓜子、竜芽草,西藥有氨硝柳胺(滅縧靈)、毗喹酮等。具體用法如下: 1)檳榔、南瓜子:晨間空腹服60~80剋南瓜子(先碾碎),2小時後再服60~80剋;檳榔煎劑200毫升(檳榔要先浸泡後煎);半小時後服硫酸鎂,全藥服完後約3~4小時排出蟲體,本藥治愈率達90%以上,且副作用小。(以上為成人用量,小兒酌減) 2)竜芽草:葉芽全粉0.7~0.8剋/千克體重或葉芽浸膏40毫剋/千克體重,空腹一次頓服,1.5小時後再服硫酸鎂,48小時內可排出蟲體。 3)氯硝柳胺:成人藥量為2~3剋,分2次服用,間隔l小時,小兒藥量酌減。 4)吡喹酮:10毫剋/千克體重,總量不超過0.5剋,清晨空腹1次頓服, l~2小時後服瀉藥,服藥當天或次日排出零碎蟲體與節片,服藥後可出現頭暈、惡心、腹痛、等麻疹等,個別可出現心電圖改變,所以服藥時應遵醫囑或住院治療。
英文解釋
  1. lat.:  taeniasaginatus
相關詞
疾病醫學醫療腸道感染
包含詞
牛帶縧蟲病牛帶縧蟲感染亞洲牛帶縧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