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涎
(《本草拾遗》)
【异名】牛涎(《千金方》)。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唾涎。
【动物形态】
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2.水牛,体比黄牛肥大,长达2.5m以上。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工发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功用主治】治噎膈,反胃呕吐。
①《本草拾遗》:"主反胃。"
②《纲目》:"吮小儿,治客忤。灌一合,治小儿霍乱。入盐少许,顿服一盏,治喉闭口噤。"
【选方】①治噎膈反胃:一牛涎、好蜜各半斤,木鳖子三十个(去皮、油,为末)。入铜器熬稠,每以两匙和粥与食,日三服。(《普济方》千啭丹)二糯米末,以牛涎拌作小丸,煮熟食。(《集成方》)
②治疣目:牛口中涎数涂自落。(《千金方》)
③治目睛损伤:牛涎,日二点,避风。(《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反胃。
2.《纲目》:吮小儿,治客忤。灌一合,治小儿霍乱。入盐少许,顿服一盏,治喉闭口噤。
3.《日华子本草》:牛涎,以水洗老牛口,用盐涂之,少顷即出;或以荷叶包牛口,使耕力乏,涎生取之。
4.《千金方》:治疣目:牛口中涎数涂自落。
5.《普济方》:治噎膈反胃:牛涎,好蜜各半斤,木鳖子三十个(去皮,油,为末)。入铜器熬稠,每以两匙和粥与食,日三服。
6.《补缺肘后方》:治目睛损伤,牛涎,日二点,避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