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种中文名:燕麦草
种拉丁名:arrhenatherum elatius (linn.) pressl
种别名:大蟹钓(日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燕麦草属
属拉丁名:arrhenatherum
形态特征:多年生禾草,须根入土深,呈棕黄色。秆直立或基部曲膝,高l一1.5m,具有4-5节。叶鞘松弛,光滑无手,短于或基部长于节间;叶舌膜质,长1一2mm;叶片扁平,粗糙或下面较平滑,长14一25cm,宽3-9mm;圆锥花序疏松,灰绿色或略带紫色,有光泽,长20-25cm、分枝轮生;小穗长7-8mm,第一颖长4-5mm,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外稃粗糙,具有7脉,第一外稃基部的芒长为稃体的2倍,第二的外稃先端的芒长1-2mm。种子千粒重2.3一3.5g,每公斤种子34万粒。种子经贮存一年,发芽率大减,贮藏4年后,其发芽力完全丧失。
地理分布:原产欧洲和地中海一带。现各国引种栽培。我国华北及西北许多农牧场也有引种栽培。50年代引入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栽培。
生态特征:燕麦草属多年生地面芽草本,可生活5-7年,但利用年限并不很长;仅3-4年。喜温暧湿润气候,能耐夏季炎热;也较耐寒。在西北高寒山区越冬困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栽培,越冬率为24%;在北京和吉林公主岭熊正常越冬。耐旱抗碱力中等。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富含腐殖质的砂质粘士或粘土及干涸的沼泽地,不适于砂士和含氮低的土壤。不耐阴,在南方温暧地区则终年常绿,冬季尚可缓慢生长,故有长青草之名。在南方花期为6月,北方花期为7月。
饲用价值:燕麦草放牧利用时,因其味略苦,适口性差,植株高大,茎细,叶量较多,宜于别割后调制干草。含粗蛋白质中等,无氮浸出物丰富,粗纤维含量中等。刈割青饲用应在抽穗期,此时蛋白质含量高,产草量也较高;调制干草可到开花期收割,能增加收获量。栽培在肥沃的土壤上,管理条件好的每年可刈割3一4次,可收鲜草 30-37.5t/ha。在株高20-25cm时开始放牧,一年后可放牧4-5次。种植后的第二年产草量最高,第四年生长势明显减弱,如管理不好则将完全消失。栽培要点 燕麦草在南方可春播(3月),也可秋播(9月),在北方则多为春播(4月),用于短期草地(利用2-3年),为便于管理可用条播,行距15-25cm,播量30-45kg/ha。燕麦草可以和其他牧草混播,混插的草种应选择生长期与它相似,生长又不甚迅速的草种,如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牛尾草(festuca elat-ior)、杂三叶草(trifolium hybridum)、红三叶草(t.prate-nse)等混播,如同生长迅速的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混播,将被荫蔽而难生长。收种时应在穗的颜色由绿转黄时即可,可收种375-750kg/ha,种于易脱落,应及时收获。用新鲜种于播种,可提高保苗率。
药用价值:
【别名】野燕麦
【简介】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avena fatua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平。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固表止汗。用于吐血,血崩,白带,便血,自汗,盗汗。
【用法与用量】0.5~1两。 |
|
燕麦草
(《四川中药志》)
【异名】乌麦(《埴物学大辞典》),野麦草(《重庆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茎叶。
【植物形态】野燕麦
一年生草本。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高60~120厘米,具2~4节。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毫米;叶片扁平,长10~30厘米,宽4~12毫米,微粗糙,或上面和边缘疏生柔毛。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形,长10~25厘米,分枝具角棱,粗糙;小穗长13~25毫米,具2~3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节间长约3毫米,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节跪硬易断落;颖草质,几相等,通常具9脉;外稃质地坚硬,第一外稃长15~20毫米,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基盘密生短髭毛,其毛淡棕色或白色;芒从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厘米,膝曲,芒柱棕色,扭转。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毫米。花、果期4~9月。
生长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广布我国南北各地。
本植物的种子(野麦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未结实前采集。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用主治】能补虚损。治吐血,出虚汗及妇女红崩。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2两。
【选方】①治虚汗不止及吐血后体弱:燕麦草炖杀口肉服。
②治妇女红崩:燕麦草配鸡鲜血和酒炖服。(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
|
种中文名:燕麦草
种拉丁名:Arrhenatherum elatius (Linn.) Pressl
种别名 :大蟹钓(日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燕麦草属
属拉丁名:Arrhenatherum
形态特征:多年生禾草,须根入土深,呈棕黄色。秆直立或基部曲膝,高l一1.5m,具有4-5节。叶鞘松弛,光滑无手,短于或基部长于节间;叶舌膜质,长1一2mm;叶片扁平,粗糙或下面较平滑,长14一25cm,宽3-9mm;圆锥花序疏松,灰绿色或略带紫色,有光泽,长20-25cm、分枝轮生;小穗长7-8mm,第一颖长4-5mm,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外稃粗糙,具有7脉,第一外稃基部的芒长为稃体的2倍,第二的外稃先端的芒长1-2mm。种子千粒重2.3一3.5g,每公斤种子34万粒。种子经贮存一年,发芽率大减,贮藏4年后,其发芽力完全丧失。
地理分布:原产欧洲和地中海一带。现各国引种栽培。我国华北及西北许多农牧场也有引种栽培。50年代引入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栽培。
生态特征:燕麦草属多年生地面芽草本,可生活5-7年,但利用年限并不很长;仅3-4年。喜温暧湿润气候,能耐夏季炎热;也较耐寒。在西北高寒山区越冬困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栽培,越冬率为24%;在北京和吉林公主岭熊正常越冬。耐旱抗碱力中等。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富含腐殖质的砂质粘士或粘土及干涸的沼泽地,不适于砂士和含氮低的土壤。不耐阴,在南方温暧地区则终年常绿,冬季尚可缓慢生长,故有长青草之名。在南方花期为6月,北方花期为7月。
饲用价值:燕麦草放牧利用时,因其味略苦,适口性差,植株高大,茎细,叶量较多,宜于别割后调制干草。含粗蛋白质中等,无氮浸出物丰富,粗纤维含量中等。刈割青饲用应在抽穗期,此时蛋白质含量高,产草量也较高;调制干草可到开花期收割,能增加收获量。栽培在肥沃的土壤上,管理条件好的每年可刈割3一4次,可收鲜草 30-37.5t/ha。在株高20-25cm时开始放牧,一年后可放牧4-5次。种植后的第二年产草量最高,第四年生长势明显减弱,如管理不好则将完全消失。栽培要点 燕麦草在南方可春播(3月),也可秋播(9月),在北方则多为春播(4月),用于短期草地(利用2-3年),为便于管理可用条播,行距15-25cm,播量30-45kg/ha。燕麦草可以和其他牧草混播,混插的草种应选择生长期与它相似,生长又不甚迅速的草种,如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牛尾草(Festuca elat-ior)、杂三叶草(Trifolium hybridum)、红三叶草(T.Prate-nse)等混播,如同生长迅速的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混播,将被荫蔽而难生长。收种时应在穗的颜色由绿转黄时即可,可收种375-750kg/ha,种于易脱落,应及时收获。用新鲜种于播种,可提高保苗率。
药用价值:
【别名】蘥、爵麦、燕麦、杜姥草、 牡姓草、牛星草、野麦、野小麦、野大麦、野燕麦、山大麦、瞌睡草、山稷子
【汉语拼音】que mai
【英文名】Herb of Japanese Bromegrass
【功效】止汗;催产
【考证】出自《唐本草》
【简介】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Avena fatua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平。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固表止汗。用于吐血,血崩,白带,便血,自汗,盗汗。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女人产不出。煮汁饮之。 2.《品汇精要》:去虫。
【选方】治汗出不止:燕麦全草一两,水煎服,或加米糠五钱。 (《湖南药物志》)
【植物形态】雀麦,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秆直立,高30-100cm。叶鞘紧密贴生于秆,外被柔毛;叶舌长1.5-2mm,先端有不规则的裂齿;叶片长5-70cm,宽2-8mm,两面被毛或背面无毛。圆锥花序开展,下垂,长达30cm,每节有3-7分枝;小穗幼时圆筒状,成熟后压扁,长17-34mm(包括芒),有7-14朵花;颖披针形,边缘膜质,第1颗长5-6mm,有3-5脉,第2颖长7-9mm,有7-9脉;外稃卵圆形,边缘膜质,有7-9脉,先端微2裂,其下约2mm,处生芒,芒长5-10mm,第1外稃长8-11mm;内稃短于外稃,脊上疏具刺毛;雄蕊3,子房先端有毛。颖果线状长圆形,压扁,腹面具沟槽,成熟后紧贴于内外稃。花、果期4-6月。 |
|
燕麦草属 | 高燕麦草 | 花叶燕麦草 | 球茎燕麦草 | 燕麦草提取物 | 燕麦草白绢病 | 燕麦草麦角病 | 燕麦草黑粉病 | 燕麦草红叶枯病 | 燕麦草丝核菌病 | 燕麦草雪腐菌核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