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劇烈氧化;消耗燃料並發出光、熱和氣體 |
|
煤在爐子裏燃燒 |
|
着火 |
|
幹樹葉一接觸火立刻就燃燒 |
|
物質劇烈氧化而發熱發光。 巴金 《火》:“我曾經隔着河望過對岸的火景,我像在看燃燒的 羅馬 城。”《當代》1981年第3期:“篝火還在旺旺地燃燒,烤得我的臉頰都有點發疼。” |
|
比喻事物處於熱烈狀態。 鄒韜奮 《患難餘生記》第一章:“愛國的熱火在每一個角落裏、每一個愛國同胞的心坎裏燃燒着。”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三:“衹是每一條骨髓中,每一根血管裏,每一顆細胞內,都燃燒着一個原始的單純的念頭:我要活下去。”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一想起這些事,心中難受,仇恨的怒火就在胸中熊熊地燃燒。” |
|
通常指可燃物和空氣中的氧氣所發生的一種發熱發光的劇烈的氧化反應。有時,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如氫氣能在氯氣中燃燒。故從廣義講,任何發熱、發光的劇烈化學反應都稱燃燒。 |
|
燃燒(burning)是物體快速氧化,産生光和熱的過程。而燃燒是必需三種東西並存才能發生,分別是可燃物如燃料(fuel),助燃物如氧氣(oxygen)及溫度要達到燃點--熱量(heat),稱為燃燒三要素--火三角(fire triangle)。
燃燒的條件:
有可燃物
可燃物達到着火點
與氧氣接觸(空氣)
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通常講的燃燒一般是要有氧氣參加的,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的燃燒可以在無氧的條件下進行,如氫氣在氯氣中燃燒、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燒等.
燃燒的廣義定義:燃燒是指任何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比如金屬鎂(mg)和二氧化碳(co2)反應生成氧化鎂(mgo)和碳(c),該反應沒有氧氣參加,但是是劇烈的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同樣屬於燃燒範疇。
相關詞:
燃燒彈:一種能使目標引起燃燒的槍彈或炸彈,一般用鋁熱劑、黃磷、凝固汽油等作為燃燒劑。也叫燒夷彈。 |
燃燒的條件 Combustion conditions |
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可燃物達到着火點
與氧氣接觸(空氣)
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通常講的燃燒一般是要有氧氣參加的,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的燃燒可以在無氧的條件下進行,如氫氣在氯氣中燃燒、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燒等. |
|
燃燒一般性化學定義: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燃燒的廣義定義:燃燒是指任何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反應,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比如金屬鎂(Mg)和二氧化碳(CO2)反應生成氧化鎂(MgO)和碳(C),該反應沒有氧氣參加,但是是劇烈的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同樣屬於燃燒範疇。同時也不一定是化學反應,比如核燃料燃燒。 |
|
(1)閃燃
閃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體揮發出來的蒸氣與空氣混合後,遇火源發生一閃即滅的燃燒現象。發生閃燃現象的最低溫度點稱為閃點。在消防管理分類上,把閃點小於28℃的液體劃為甲類液體也叫易燃液體,閃點大於28℃小於60℃的稱為乙類液體,閃點大於60℃的稱為丙類液體,乙、丙兩類液體又統稱可燃液體。
(2)着火
着火指可燃物質在空氣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開始起火持續燃燒的現象。這個物質開始起火持續燃燒的最低溫度點稱為燃點。
(3)自燃
自燃指可燃物質在空氣中沒有外來明火源的作用,靠熱量的積聚達到一定的溫度時而發生的燃燒現象。自燃的熱能來源:
a.外部熱能的逐步積纍,多是物理性的。
b.物質自身産生熱量,多是化學性和生物性的。
(4)爆炸
爆炸指物質在瞬間急劇氧化或分解反應産生大量的熱和氣體,並以巨大壓力急劇嚮四周擴散和衝擊而發生巨大響聲的現象。可燃氣體、蒸氣或粉末與空氣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發生爆炸的濃度稱爆炸極限,其最低濃度稱為爆炸下限,最高濃度稱為爆炸上限。低於下限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燒,高於上限的,雖不爆炸,但可燃燒。 |
|
1.擴散燃燒
可燃氣體和空氣分子互相擴散、混合,其混合濃度在爆炸範圍以外,遇火源即能着火燃燒。
2.蒸發燃燒
可燃性液體,如汽油、酒精等,蒸發産生了蒸氣被點燃起火,它放出熱量進一步加熱液體表面,從而促使液體持續蒸發,使燃燒繼續下去。
萘、硫磺等在常溫下雖為固體,但在受熱後會升華産生蒸氣或熔融後産生蒸氣,同樣是蒸發燃燒。
3.分解燃燒
是指在燃燒過程中可燃物首先遇熱分解,分解産物和氧反應産生燃燒,如木材、煤、紙等固體可燃物的燃燒。
4.表面燃燒
燃燒在空氣和固體表面接觸部位進行。例如,木材燃燒,最後分解不出可燃氣體,衹剩下固體炭,燃燒在空氣和固體炭表面接觸部分進行,它能産生紅熱的表面,不産生火焰。
5.混合燃燒
可燃氣體與助燃氣體在容器內或空間中充分擴散混合,其濃度在爆炸範圍內,此時遇火源即會發生燃燒,這種燃燒在混合氣所分佈的空間中快速進行,所以稱之為混合燃燒。
6.陰燃
一些固體可燃物在空氣不流通,加熱溫度低或可燃物含水多等條件下發生的衹冒煙無火焰的燃燒。 |
|
1.不同狀態物質的燃燒
自然界裏的一切物質,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都以一定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存在。固體、液體、氣體就是物質的三種狀態。這三種狀態的物質燃燒過程是不同的。固體和液體發生燃燒,需要經過分解和蒸發,生成氣體,然後由這些氣體成分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燃燒。氣體物質不需要經過蒸發,可以直接燃燒
(1)固體物質的燃燒
固體是有一定形狀的物質。它的化學結構比較緊湊,所以在常溫下都以固態存在。固體物質的化學組成是不一樣的,有的比較簡單,如硫、磷、鉀等都是由同種元素構成的物質;有的比較復雜,如木材、紙張和煤炭等,是由多種元素構成的化合物。由於固體物質的化學組成不同,燃燒時情況也不一樣。有的固體物質可以直接受熱分解蒸發,生成氣體,進而燃燒。有的固體物質受熱後先熔化為液體,然後氣化燃燒,如硫、磷、蠟等。
此外,各種固體物質的熔點和受熱分解的溫度也不一樣,有的低,有的高。熔點和分解溫度低的物質,容易發生燃燒。如賽璐珞(硝化纖維素)在80~90℃時就會軟化,在100℃時就開始分解,150~180℃時自燃。但是大多數固體物質的分解溫度和熔點是比較高的。如木材先是受熱蒸發掉水分,析出二氧化碳等不燃氣體,然後外層開始分解出可燃的氣態産物,同時放出熱量,開始劇烈氧化,直到出現火焰。
另外,固體物質燃燒的速度與其體積和顆粒的大小有關,小則快,大則慢。如散放的木條要比垛成堆的圓木燃燒的快,其原因就是木條與氧的接觸面大,燃燒較充分,因此燃燒速度就快。
(2)液體物質的燃燒
液體是一種流動性物質,沒有一定形狀。燃燒時,揮發性強,不少液體在常溫下,表面上就漂浮着一定濃度的蒸汽,遇到着火源即可燃燒。
液體的種類繁多,各自的化學成分不同,燃燒的過程也就不同,如汽油、酒精等易燃液體的化學成分就比較簡單,沸點較低,在一般情況下就能揮發,燃燒時,可直接蒸發生成與液體成分相同的氣體,與氧化劑作用而燃燒。而有些化學組成比較復雜的液體燃燒時,其過程就比較復雜。如原油(石油)是一種多組分的混合物,燃燒時,原油首先逐一蒸發為各種氣體組分,而後再燃燒。原油的燃燒與其他成分單一的液體燃燒不一樣,它首先蒸發出沸點較低的組分並燃燒,而後纔是沸點較高的組分。
(3)氣體的燃燒
易燃與可燃氣體的燃燒不需要像固體、液體物質那樣經過熔化、蒸發等準備過程,所以氣體在燃燒時所需要的熱量僅用於氧化或分解氣體和將氣體加熱到燃點,因此容易燃燒,而且燃燒速度快。
氣體燃燒有兩種形式,一是擴散燃燒;二是動力燃燒。如果可燃氣體與空氣邊混合邊燃燒,這種燃燒就叫擴散燃燒(或稱穩定燃燒)。如使用石油液化氣罐燒飯就是擴散燃燒。如果可燃氣體與空氣在燃燒之前就已混合,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燒,這種燃燒就叫動力燃燒。如石油液化氣罐氣閥漏氣時,漏出的氣體與空氣形成爆炸混合物,一遇到着火源,就會以爆炸的形式燃燒,並在漏氣處轉變為擴散燃燒。
2.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
物質燃燒可分為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凡是物質燃燒後産生不能繼續燃燒的新物質,就叫做完全燃燒;凡是物質燃燒後,産生還能繼續燃燒的新物質,就叫不完全燃燒。
物質為什麽會出現兩種不同形式的燃燒呢?主要是因為燃燒物質所處的條件不同。物質燃燒時,如果空氣(或其他氧化劑)充足,就會發生完全燃燒,反之就發生不完全燃燒。
物質燃燒後産生的新物質稱為燃燒産物。其中,散布於空氣中能被人們看到的雲霧狀燃燒産物,叫做煙霧。物質完全燃燒後的産物叫完全燃燒産物。物質不完全燃燒所生成的新物質叫做不完全燃燒産物。
燃燒産物對火災撲救工作有很大影響。有利的影響是:
第一,大量生成完全燃燒産物,可以阻止燃燒的進行。如完全燃燒後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能夠稀釋燃燒區的含氧量,從而中斷一般物質的燃燒。
第二,可以根據煙霧的特徵和流動方向,來識別燃燒物質,判斷火源位置和火勢蔓延方向。
相關詞:
燃燒彈:一種能使目標引起燃燒的槍彈或炸彈,一般用鋁熱劑、黃磷、凝固汽油等作為燃燒劑。也叫燒夷彈。
火焰噴射器、定嚮地雷、炮蟬、火箭、手榴彈、地雷 (水雷)、炸彈和其他裝有燃燒物質的容器。 |
燃燒的必要條件 Prerequisites burning |
燃燒,俗稱着火,係指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發煙現象。燃燒具有三個特徵,即化學反應、放熱和發光。
物質燃燒過程的發生和發展,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必要條件,即:可燃物、氧化劑和溫度(引火源)。衹有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纔可能發生燃燒現象,無論缺少哪一個條件,燃燒都不能發生。但是,並不是上述三個條件同時存在,就一定會發生燃燒現象,還必須這三個因素相互作用才能發生燃燒。
1、可燃物: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起燃燒化學反應的物質稱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狀態分為氣體可燃物、液體可燃物和固體可燃物三種類別。可燃燒物質大多是含碳和氫的化合物,某些金屬如鎂、鋁、鈣等在某些條件下也可以燃燒,還有許多物質如肼、臭氧等在高溫下可以通過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熱。
2、氧化劑:幫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燒的物質,即能與可燃物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稱為氧化劑。燃燒過程中氧化劑主要是空氣中遊離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為燃燒反應的氧化劑。
3、溫度(引火源):是指供給可燃物與氧或助燃劑發生燃燒反應的能量來源。常見的是熱能,其它還有化學能、電能、機械能等轉變的熱能。
4、鏈式反應:有焰燃燒都存在鏈式反應。當某種可燃物受熱,它不僅會汽化,而且該項可燃物的分子會發生熱解作用從而産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高度活潑的化學形態,能與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應,而使燃燒持續進行下去,這就是燃燒的鏈式反應。 |
|
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起燃燒化學反應的物質稱為可燃物。 |
可燃物的種類 Types of combustibles |
可燃物種類繁多,不勝枚舉。根據化學結構不同,可燃物可分為無機可燃物和有機可燃物兩大類。無機可燃物中的無機單質有:鉀、鈉、鈣、鎂、磷、硫、硅、氫等;無機化合物有:一氧化碳、氨、硫化氫、磷化氫、二硫化碳、聯氨、氫氰酸等。有機可燃物可分成低分子的和高分子的,又可分成天然的和合成的。有機物中除了多鹵代烴如四氯化碳、二氟-氯一溴甲烷(1211)等不燃且可作滅火劑之外,其它絶大部分有機物都是可燃物。有機可燃物有: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汽油、煤油、柴油、原油、酒精、豆油、煤、木材、棉、麻、紙以及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
根據可燃物的物態和火災危險特性的不同,參照危險貨物的分類方法,取其中有燃燒爆炸危險性的種類,再加上一般的可燃物(不屬於危險貨物的可燃物),可將可燃物分成六大類,即爆炸性物質;自燃性物質;遇水燃燒物質;可燃氣體;易燃與可燃液體;易燃、可燃和難燃固體等六大類。危險貨物分類中能夠燃燒的毒害品、放射性物品及腐蝕品根據物態和性質分屬於上述六大類可燃物。應指出,氧化劑中的有機過氧化物等,因其自身能夠分解並含碳氫元素,所以它們也是可燃的物質。另外,爆炸性物質一類中某些爆炸性化合物如硝化甘油等分子結構中含有氧元素,某些爆炸性混合物如黑火藥等藥劑中含有氧化劑,這些物質在沒有氧氣存在下也能夠燃燒或爆炸,對此應予以註意。
上述六大類可燃物每一類舉例如下:
第一類 爆炸性物質
點火器材有:導火索、點火繩、點火棒等;
起爆器材有:導爆索、雷管等;炸藥及爆炸性藥品:環三次甲基三硝胺(黑索金)、四硝化戊四醇(泰安)、硝基胍、硝銨炸藥(銨梯炸藥)、硝化甘油混合炸藥(膠質炸藥)、硝化纖維素或硝化棉(含氮量在12.5%以上)、高氯酸(濃度超過72%)、黑火藥、三硝基甲苯(梯恩梯)、三硝基苯酚(苦味酸)、迭氮鈉、重氮甲烷、 四硝基甲烷等;
其它爆炸品有:小口徑子彈、獵槍子彈、信號彈、禮花彈、演習用紙殼手榴彈、焰火、爆竹等。
第二類 自燃性物質
一級自燃物質(在空氣中易氧化或分解、發熱引起自燃)有:黃磷、硝化纖維膠片、鋁鐵熔劑、三乙基鋁、三異丁基鋁、三乙基硼、三乙基銻、二乙基鋅、651除氧催化劑、鋁導綫焊接藥包等;
二級自燃物質(在空氣中能緩慢氧化、發熱引起自燃)有:油紙及其製品、油布及其製品、桐油漆布及其製品、油綢及其製品、植物油浸漬的棉、麻、毛、發、絲及野生纖維、粉片柔軟雲母等。
第三類 遇水燃燒物質(亦稱遇濕易燃物品)
一級遇水燃燒物質(與水或酸反應極快,産生可燃氣體,發熱,極易引起自行燃燒)有:
鉀、鈉、鋰、氫化鋰、氫化鈉、四氫化鋰鋁、氫化鋁鈉、磷化鈣、碳化鈣(電石)、碳化鋁、鉀汞齊、鈉汞齊、鉀鈉合金、鎂鋁粉、十硼氫、五硼氫等;
二級遇水燃燒物質(與水或酸反應較慢,産生可燃氣體,發熱,不易引起自行燃燒)有:石灰氮(氰氨化鈣)、保險粉(低亞硫酸鈉)、金屬鈣、鋅粉、氫化鋁、氫化鋇、硼氫化鉀、硼氫化鈉等。
第四類 可燃氣體
甲類可燃氣體(爆炸濃度下限<10%=有:氫氣、硫化氫、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乙炔、氯乙烯、甲醛、甲胺、環氧乙烷、煉焦煤氣、水煤氣、天然氣、油田伴生氣、液化石油氣等;
乙類可燃氣體(爆炸濃度下限≥10%)有:氨、一氧化碳、硫氧化碳、發生爐煤氣等。
第五類 易燃和可燃液體
我國《建築設計防火規範》中將能夠燃燒的液體分成甲類液體、乙類液體、丙類液體三類。比照危險貨物的分類方法,可將上述甲類和乙類液體劃入易燃液體類,把丙類液體劃入可燃液體類。甲、乙、丙類液體按閉杯閃點劃分。
甲類液體(閃點<28℃=有:二硫化碳、氰化氫、正戊烷、正已烷、正庚烷、正辛烷、1-已烯、2-戊烯、1-已炔、環已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氯丁烷、甲醇、乙醇、50度以上的白酒、正丙醇、乙醚、乙醛、丙酮、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腈、丙烯腈、呋喃、吡啶、汽油、石油醚等;
乙類液體(28℃≤閃點<60℃=有:正壬烷、正癸烷、二乙苯、正丙苯、苯乙烯、正丁醇、福爾馬林、乙酸、乙二胺、硝基甲烷、吡咯、煤油、鬆節油、芥籽油、鬆香水等;
丙類液體(閃點≥60℃)有: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二聯苯、溴苯、環已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苯酚、苯甲醛、正丁酸、氯乙酸、苯甲酸乙酯、硫酸二甲酯、苯胺、硝基苯、糠醇、機械油、航空潤滑油、錠子油、豬油、牛油、鯨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桐油、蓖麻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亞麻仁油等。
第六類 易燃、可燃與難燃固體
我國《建築設計防火規範》中將能夠燃燒的固體分成甲、乙、丙、丁四類,比照危險貨物的分類方法,可將甲類、乙類固體劃入易燃固體,丙類固體劃入可燃固體,丁類固體劃歸入難燃固體。
甲類固體(燃點與自燃點低,易燃,燃燒速度快,燃燒産物毒性大)有:紅磷、三硫化磷、五硫化磷、閃光粉、氨基化鈉、硝化纖維素(含氮量>12.5%)、重氮氨基苯、二硝基苯、二硝基苯肼、二硝基萘、對亞硝基酚、2,4-二硝基間苯二酚、2,4-二硝基苯甲醚、2,4-二硝基甲苯、可發性聚苯乙烯珠體等;
乙類固體(燃燒性能比甲類固體差,燃燒産物毒性也稍小)有:安全火柴、硫磺、鎂粉(鎂帶、鎂捲、鎂屑)、鋁粉、錳粉、鈦粉、氨基化鋰、氨基化鈣、萘、衛生球、2-甲基萘、十八烷基乙酰胺、苯磺酰肼(發泡劑BSH)、偶氮二異丁腈(發泡劑N)、樟腦、生鬆香、三聚甲醛、聚甲醛(低分子量,聚合度8~100)、火補膠(含鬆香、硫磺、鋁粉等)、硝化纖維漆布、硝化纖維膠片、硝化纖維漆紙、賽璐珞板或片等;
丙類固體(燃點>300℃的高熔點固體及燃點<300℃的天然纖維,燃燒性能比甲、乙類固體差的有:石蠟、瀝青、木材、木炭、煤、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有機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ABS)、天然橡膠、順丁橡膠、聚氨酯泡沫塑料、粘膠纖維、滌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纖維)、尼竜-66(聚已二酰已二胺樹脂纖維)、腈綸(聚丙烯腈樹脂纖維)、丙綸(聚丙烯樹脂纖維)、羊毛、蠶絲、棉、麻、竹、𠔌物、面粉、紙張、雜草及貯存的魚和肉等;
丁類固體(在空氣中受到火燒或高溫作用時難起火、難微燃、難炭化、有自熄性)有:瀝青混凝土、經防火處理的木材及纖維織物、水泥刨花板、酚醛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脲甲醛塑料、三聚氰胺塑料等。 |
◆同名音樂專輯 ◆ music album of the same name |
基本信息
專輯中文名: 燃燒
歌手: 孫楠
音樂風格: 流行
發行時間: 2004年01月14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普通話
孫楠-燃燒專輯介紹
一個發散光、熱、愛的絶世好聲
一個超越16度音域的好聲音
<化學超男子>御用製作人鬆尾潔,贊譽的華人第一男聲
臺灣、日本兩地,四大男人情歌製作人聯手出擊
鬆尾潔、李偲崧、周傳雄、包小鬆
破紀錄的媒體配合-SunMan孫楠
史上最多8出熱門電視連續劇主題麯!
專輯麯目
01.化學效應
02.防守孤單
03.I Know
04.燃燒
05.遺忘悲傷
06.代表作
07.太誠實
08.絶對不會
09.我在等你
10.點一首歌送給我自己 |
|
中文名稱:燃燒
英文名稱:Burn
發行時間:2007年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遊戲製作:destan
遊戲發行:MagnusSoft
遊戲類型:FPS
官方網址:http://www.burnthegame.com/
【遊戲簡介】(原創翻譯:renchongyi @ VeryCD)
故事發生在2055年,Dark是未來未知世界的一個神秘角色,他將出現在一場世界戰爭中。他為所受雇一方而戰,而戰爭雙方都雇傭了他。他能力超強,以至於人們不相信他是人類,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從未輸過任何一場戰鬥。
後來,官方宣佈了戰爭結束,但Dark仍在戰鬥,沒人知道原因。政府發佈懸賞,誰殺死Dark將得到賞金。但為了不因此造成各大勢力追逐賞金的惡性競爭,規定衹有一個勝利者可以去和Dark决鬥。
遊戲特點:
◎豐富的多人遊戲
◎支持最多8人的局域網聯機
◎強大的物理係統,物體可以破壞
◎先進的畫面引擎:支持HDR、軟粒子、置換貼圖、實時光影、Alpha陰影 |
◆同名日本電影(Brulee[法語]) ◆ Japanese film of the same name (Brulee [French]) |
brulee 這是一個關於雙子的禁忌愛的故事,由一對真正的同卵雙胞胎姐妹出演,片名brulee是法語,在英語中大概是burn(燃燒)的意思,想要見面,卻無法見面,於是就放了火……
因為4歲時的一場“事故”而分開的同卵雙胞胎姐妹,住在東北的海邊城市,不斷放火的雙胞胎姐姐日名子Hinako,某一天抱着祖母的骨灰從九州來的雙胞胎妹妹水那子Minako,相隔13年的再會,本來應該是幸福生活的開始,但一個無奈的謊言卻改變了一切,原來祖母其實並沒有死,那不過是罹患惡性腦腫瘤的妹妹想要在死前再次見到姐姐的藉口,始終無法言明真相的妹妹决定離傢出走了,就在等待電車的時候突然有種強烈的預感……日名子傢裏着火了,“沒有了水那子,就放了火”,兩人牽着手一起逃到曾經去過的南之海……
主演:中村梨香 (妹妹)中村美香 (姐姐)
這是一對真正的同卵雙胞胎姐妹,1986年11月25日出生於東京
brulee1妹妹中村梨香目前就讀於成城大學社會創新係(結合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種社會學科的綜合政策學係,全日本衹此一所大學開設此係)。和姐姐即使不開口也能瞭解彼此的想法。不過,在愛吃的食物和興趣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特長是打掃房間、彈鋼琴、打排球。
姐姐中村美香目前就讀於法政大學商業係。雙胞胎的好處在於人脈廣泛,妹妹的朋友也是自己的朋友,簡歷用的照片沒有了就用妹妹的。從小學起就開始記日記。正在學法語、德語、中文和阿拉伯語。
《Brulee》2008年10月25日首映
處女作《Brulee》剛剛上映的林田賢太導演於本月1日突然去世,死訊於7日公佈,年僅32歲。林田於1976年4月22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府吹田市。在日本電影學校就讀時所導演的《東京自由市場》曾在第4屆indie's電影節上獲得大奬。學校畢業後,他擔任編劇池端俊策的助手,撰寫過朝日臺連續劇《櫻2號》的劇本,還導演過DVD《愛的嗎啡》。本來他的下一部作品計劃要拍攝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活在廣島的少女,然而由於突然去世,這個計劃也永遠不可能實現了。 |
|
ranshao
燃燒
combustion
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進行的快速放熱和發光的氧化反應,並以火焰的形式出現。煤、石油、天然氣的燃燒是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主要熱能動力的來源。近世對能源需求的激增和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流體力學、化學反應動力學、傳熱傳質學的結合,使燃燒學科有了飛躍的發展;另一方面以消滅燃燒為目的的防火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燃燒理論的研究。
在燃燒過程中,燃料、氧氣和燃燒産物三者之間進行着動量、熱量和質量傳遞,形成火焰這種有多組分濃度梯度和不等溫兩相流動的復雜結構。火焰內部的這些傳遞藉層流分子轉移或湍流微團轉移來實現,工業燃燒裝置中則以湍流微團轉移為主。探索燃燒室內的速度、濃度、溫度分佈的規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是從流體力學角度研究燃燒過程的重要內容。由於燃燒過程的復雜性,實驗技術是探討燃燒工程的主要手段。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計算燃燒學,通過建立燃燒過程的物理模型對動量、能量、化學反應等微分方程組進行數值求解,從而使對燃燒設備內的流場、燃料的着火和燃燒傳熱過程、火焰的穩定等工程問題的研究取得明顯的進展。
着火 即可燃物開始燃燒。可燃物必須有一定的起始能量,達到一定的溫度和濃度,才能産生足夠快的反應速度而着火。大多數均相可燃氣體的燃燒是鏈式反應,活性中間物的濃度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如果鏈産生速度超過鏈中止速度,則活性中間物濃度將不斷增加,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纍(誘導期)就自動着火或爆炸。着火溫度除與可燃混合物的特性有關外,還與周圍環境的溫度、壓力、反應容器的形狀、尺寸等嚮外散熱的條件有關。當氧化釋放的熱量超過係統散失的熱量時,燃料就會快速升溫而着火。這種同流動和傳熱有密切聯繫的着火稱為熱力着火,它是多數燃料在燃燒設備內所經歷的着火過程。在燃料的活性較強、燃燒係統內壓力較高和散熱較少的情況下,燃料的熱力着火溫度會變得低一些。在一定壓力下,可燃物有着火濃度的低限和高限,在這個範圍以外,不管溫度多高都不能着火。在大氣壓力下,某些可燃氣體在空氣中的着火性質如附表所示。
工程中使用得較為普遍的着火方法是強迫着火,它是用外部能源或熾熱物體如電火花、引燃火炬、高溫煙氣回流等點燃冷的可燃物。在點燃部位首先出現火焰,然後通過湍流混合和傳熱,火焰鋒面逐漸擴展到整個可燃物。強迫着火是由點火源嚮周圍可燃氣體加熱,因此點燃溫度要高於可燃物的自燃溫度。
火焰 激烈進行發光、放熱反應的界面或空間稱為火焰,其亮度取决於可燃物的性質。熾熱的煙氣發光較弱,形成白色火焰。如果燃燒區內有固體微粒(如碳黑),就會出現發光強烈的火焰。
火焰鋒面在可燃混合物中的傳播形成燃燒波。燃燒波的傳播有兩種方式:一種為正常燃燒,是通過熱量傳遞使未燃氣體溫度升高而引起燃燒,或由於活性中間物質擴散到未燃氣體中引起反應而燃燒。正常燃燒典型的火焰速度約50釐米/秒,常壓下火焰厚度為數毫米,燃燒在燃燒波內完成。通常的燃燒設備和噴氣發動機內的燃燒即屬此類。另一類為爆震(又稱爆轟),是靠極薄的激波傳播的,波面兩側壓力和溫度可相差十倍,甚至更多,使可燃物在激波後的燃燒區迅速完成反應。爆震的傳播速度可達每秒2~5千米(氣體爆炸物)或8~9千米(固體和液體爆炸物),因而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在正常燃燒中通常遇到的火焰有:
預混火焰 可燃氣體和空氣或氧氣按化學當量比預先混合後燃燒時所形成的火焰,又稱動力燃燒火焰。化學反應局限在很窄的火焰鋒面內,以一定的速度嚮可燃氣體傳播。火焰鋒面位移的法嚮速 |
|
- : ranshao, burning action, flame out, flammation, blaze
- n.: phosphorous bomb, flaming, burn with a brighter flame, process of burning, catch alight, kindling, inflammation, ignition, fire, combustion
- v.: burning, burn, flare, flame, burn brightly but briefly or unsteadily, enflame, produce heat or light, be on fire or alight, inflame, kindle
- adj.: on fire, ablaze, burnable
- vt.: combust, burnt
|
|
- v. brûler
|
|
發火, 紅似, 火焰, 火, 大怒, 發怒, 憤怒, 發出光和熱, 點火, 著火, 敵對, 準備作戰或打架 燒著 發熱, 發光彩, 發紅光, 發光, 發亮, 發燒 燃燒起來, 發出火焰 閃爍, 閃耀, 閃光, 搖曳, 閃動, 輕而快地來回移動, 發出火花, 微光, 活力, 光亮 |
|
化學 | 能量 | 蓋斯 | 反應熱 | 物理 | 化學反應 | 物理現象 | 現象 | 內燃機 | 百科辭典 | 爆炸 | 汽車 | 保養 | 百科大全 | 炸彈 | 空爆 | 汽油彈 | 設備 | 熱力學 | 環境保護 | 工業 | 物理化學 | 還原焰 | 氧化焰 | 陶瓷燒成 | 參數 | 熱量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