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催化剂,以过渡金属(如钛、钨、钼等)卡宾络合物为主,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些催化剂大都对氧和水非常敏感,对含有羰基和羟基的底物也不适用,这样就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是199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robert grubbs发现了钌卡宾络合物,并成功应用于降冰片烯的开环聚台反应,克服了其他催化剂对功能基团容许范围小的缺点,该催化剂不但对空气稳定,甚至在水、醇或酸的存在下,仍然可以保持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grubbs对原催化剂作了改进,该催化剂不但具有比原催化剂更高的活性和相似的稳定性,而且更容易合成,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
由于grubbs催化剂的诞生,使得过去许多有机合成化学家束手无策的复杂分子的合成变得轻而易举。烯烃的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已经成功应用于一些特殊功能高分子材料,如亲水性高分子、高分子液晶等的合成。关环复分解反应在许多复杂药物、天然产物以及生理活性化合物合成过程中,表现出了特殊的优越性和高效率,如grubbs将关环复分解反应应用于环肽化合物以及超分子体系--索烃的高效合成;nicolaou、danishefsky等用于抗癌物质epothilone a 及其类似物的合成,martin用于抗癌物manzamine a 的合成,其中在d环和e环的构筑过程中,两次运用关环复分解反应;furstner 用于具有抗癌活性的tricolorin a 和g及其类似物的全合成;schreiber运用已改进了的催化烯烃交叉复分解反应,用于fk 1012的合成等。关环复分解反应在昆虫信息素peachtwig borer的生产中己有应用,产量大于300千克,E值为0.87,具有较好的原子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