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炎帝陵联系方式地址: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
邮编:412000炎帝陵投诉电话株洲市旅游投诉电话:0733-8815059
湖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731—4717614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炎帝陵景区荣誉1998年,炎帝陵被评为全省最佳旅游景区;1999年,炎帝陵被评为湖南省模范景区炎帝陵门票价格15元炎帝陵开放时间08:00-19:00炎帝陵最佳旅游时间一年四季。炎帝陵美食株洲什锦菜
什锦菜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腌制品,系由多种蔬菜制成的咸菜(半成品)配合而成,株洲什锦菜按当地原料特点,结合南北风味进行配方。
特色菜有:梅子排骨、排冬菜、茄汁明虾、五香牛肉、香炸桂鱼、炸鳝段、肉末四季豆等。
炎帝陵住宿酒店名称地址电话星级
西苑宾馆湖南省株洲市河西国税大楼后院0733-8890668★★★★
国宾酒店中国湖南株洲建设南路58号0733-8268888★★★★
宏都国际大酒店株洲市新华西路0733-2223354★★★★
黄金大酒店株洲渌口经济开发区向阳北路0733-7619999★★★
庆云宾馆中国湖南株洲市车站路0733-8222222★★★
金龙大酒店湖南株洲市建设南路80号0733-8271068★★★
天台山庄中国湖南株洲天元区天台路146号0733-8827624★★★
东苑宾馆株洲市建设中路181号0733-8351018★★★
炎帝陵购物地方特产:陶瓷、花炮、清水笋、香菇、奈李、魔芋、红嘴相思鸟、大蒜,生姜、白芷、辣椒、鹿茸酒等。炎帝陵玩法参观、旅游、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这里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67—983年),朝廷将事官虑炎帝陵地僻路险,舟车不便,奏请将炎帝庙迁至茶陵县城南,宋太宗诏许,即移鹿原陂炎帝庙于茶陵县城南五里处。此后凡二百余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均在茶陵县城南炎帝祠庙进行,鹿原陂炎帝庙几近湮没。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衡州守臣刘清之鉴于炎帝陵没有炎帝庙,反而保留唐代的佛寺,有点不伦不类,于是奏请朝廷,废陵前唐兴寺而重建炎帝庙。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析茶陵军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此后,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即属酃县境地,隶属衡州府管辖。至淳八年(公元1248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陈奏请朝廷为炎帝陵禁樵牧,设守陵户,并对炎帝祠庙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葺。
宋代以后,元代近百年间,朝廷只有祭祀炎帝陵的活动,而未有诏修炎帝陵庙的记载。
明代,有关炎帝陵庙的修葺,史书记载颇详。较大规模的修葺有三次:第一次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诏命遍修历代帝王陵寝,由此炎帝陵庙也得到了一次全面修葺。第二次是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由酃县知县易宗周主持。这次重修是在原庙旧址上拓宽兴建,基本上改变了旧庙原貌。第三次是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酃县县令派人于路旁募款,发起重修。新庙规模虽因循旧制,但庙貌大为改观。
清代对炎帝陵庙的修葺,有据可查的约有9次。清世祖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南明将领盖遇时部进驻炎陵,屯兵庙侧,炎帝陵庙惨遭破坏。是后,当地官民士绅及时进行了补葺,但由于战争频仍,资金缺乏,修葺未能完善。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圣祖玄烨遣太仆寺少卿王绅前来炎帝陵告灾致祭。王见陵庙栋宇损坏严重,入告于朝,奏请修葺,圣祖准奏。由酃县知县龚佳蔚督工,整修一新,但是未能恢复前代规模。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县张浚奉文动用国帑,按清王朝公布颁行的古帝王陵殿统一格式重建,陵庙也统称陵殿而正其名。这次修建奠定了炎帝陵殿的基本形制,形成了“前三门——行礼亭——正殿——陵寝”的四进格局。整座陵殿为仿皇宫建筑,气势恢宏,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
清朝最大的一次修复是在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知县俞昌会主持、当地士绅百姓募资捐款所进行的一次重修。重修工程自孟夏开始,年底竣工,费时8个月有余。这次重修后的炎帝陵殿,高大宽敞,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蔚为壮观,各附属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与主殿相辉相映,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也为炎陵山增添了无限秀色。
民国年间,炎帝陵殿的修葺活动,据有关文字记载有4次:第一次是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酃县知事瞿燮捐资百元,连同炎帝陵修葺费14元,交人筹措修复,土木将兴,旋因湘军驻陵侧,以至无法施工而作罢。第二次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连年兵祸,陵庙倾圯在即,酃县政府再次呈文请修,湖南省政府拨款500元,令县长欧阳枚鸠工修葺。第三次是1936年。酃县县长夏礼鉴于“炎陵殿宇年久失修,多已损坏”,于年初组建了修复炎陵筹备委员会。但是半途而废,修复计划未能实施。第四次是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主持的一次大修。1940年日军犯西南,为防患于未然,薛岳拟将省政府迁酃县炎陵山。是年春,拨专款于炎陵山修建省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和员工宿舍,修筑了茶陵至酃县炎陵山的简易公路,同时对炎陵殿宇进行了全面修葺。
新中国成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除夕之夜,因香客祭祀焚香烛,引燃殿内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被焚。“文化革命”期间,陵殿及其附属建筑又重遭破坏,除陵墓外,全部夷为平地。
炎帝陵殿被焚以后,重新修复炎帝陵殿已成为广大炎黄子孙的强烈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修复条件日趋成熟。1986年6月28日,由酃县人民政府主持,陵殿修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到1988年10月胜利竣工。重修后的炎帝陵殿,规模较前稍有扩大,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836平方米。分为五进:第一进为午门,第二进为行礼亭,第三进为主殿,第四进为墓碑亭,第五进为墓冢。殿外修复了咏丰台、天使馆、鹿原亭等附属建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重檐翘角,气势恢宏,富有民族传统风格。
史载炎帝神农氏为百姓治病,在湖南采药时因尝了毒草而殁,葬于长沙。历史上曾多数修建炎帝陵,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的炎帝陵是1988年6月修复的,建筑仍按皇宫式样,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前几进为各种殿廊,第五进才是炎帝陵寝。环绕炎帝陵殿,筑有丈余高的红色围墙,附近还有鹿原洞、霞桥、洗药池、龙脑石等名胜,在参天古木和环绕山水的陪衬下,整个陵殿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逢年过节时,前往拜谒进香的人不计其数。 |
|
炎帝陵联系方式地址:宝鸡市南郊常羊山顶
电话:0917—3351311
炎帝陵投诉电话宝鸡旅游投诉电话:0917-3653727
陕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29—85261437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炎帝陵门票价格10元
炎帝陵开放时间每天8:00—18:00炎帝陵美食臊子面
擀面皮
洋芋搅团
宝鸡豆腐包子炎帝陵交通出火车站,乘坐6路汽车
宝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史料典籍记载,考古发掘佐证,距今约五千多年前,炎帝部族就繁衍生息在这里,被誉为“炎帝之乡”。
炎帝陵座落在宝鸡市南郊七公里处的常羊山顶。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史书载:帝在位百二十载,传八世五百余年。始祖身号炎帝,代号神农,母任姒游常羊(山)感生帝,长於姜水,因以为氏。炎帝以农为本,制作耒耜,教民耕稼;创立日中为市,开创原始贸易;遍尝百草,和药济世,发明原始医药......并为此贡献了伟大的生命。因此,被我国民间尊为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
黄帝之方志载:神农生于蒙峪,沐浴于九龙泉,长于姜水,采药天台之山。其地均在姜水流域。早在唐代以前,这里就有规模宏大的神农庙、炎帝祠,今神农坑、九龙泉、神农骨台等遗址依然可见。从古至今,每逢古历七月七日炎帝祭日,这里祭奠者络绎不绝。天台山也以其优美的原始景色及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九四年二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座落在常羊山上的炎帝陵雄伟、神圣、肃穆、古雅、幽静,成为炎黄子孙谒陵拜祖的圣地。 |
|
湖南株洲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这里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67—983年),朝廷将事官虑炎帝陵地僻路险,舟车不便,奏请将炎帝庙迁至茶陵县城南,宋太宗诏许,即移鹿原陂炎帝庙于茶陵县城南五里处。此后凡二百余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均在茶陵县城南炎帝祠庙进行,鹿原陂炎帝庙几近湮没。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衡州守臣刘清之鉴于炎帝陵没有炎帝庙,反而保留唐代的佛寺,有点不伦不类,于是奏请朝廷,废陵前唐兴寺而重建炎帝庙。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析茶陵军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此后,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即属酃县境地,隶属衡州府管辖。至淳八年(公元1248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陈奏请朝廷为炎帝陵禁樵牧,设守陵户,并对炎帝祠庙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葺。
宋代以后,元代近百年间,朝廷只有祭祀炎帝陵的活动,而未有诏修炎帝陵庙的记载。
明代有关炎帝陵庙的修葺史书记载颇详。较大规模的修葺有三次:第一次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诏命遍修历代帝王陵寝由此炎帝陵庙也得到了一次全面修葺。第二次是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由酃县知县易宗周主持。这次重修是在原庙旧址上拓宽兴建,基本上改变了旧庙原貌。第三次是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酃县县令派人于路旁募款,发起重修。新庙规模虽因循旧制,但庙貌大为改观。
清代对炎帝陵庙的修葺有据可查的约有9次。清世祖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南明将领盖遇时部进驻炎陵,屯兵庙侧,炎帝陵庙惨遭破坏。是后,当地官民士绅及时进行了补葺,但由于战争频仍,资金缺乏,修葺未能完善。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圣祖玄烨遣太仆寺少卿王绅前来炎帝陵告灾致祭。王见陵庙栋宇损坏严重,入告于朝,奏请修葺,圣祖准奏。由酃县知县龚佳蔚督工,整修一新,但是未能恢复前代规模。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县张浚奉文动用国帑,按清王朝公布颁行的古帝王陵殿统一格式重建,陵庙也统称陵殿而正其名。这次修建奠定了炎帝陵殿的基本形制,形成了“前三门——行礼亭——正殿——陵寝”的四进格局。整座陵殿为仿皇宫建筑,气势恢宏,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
清朝最大的一次修复是在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知县俞昌会主持、当地士绅百姓募资捐款所进行的一次重修。重修工程自孟夏开始,年底竣工,费时8个月有余。这次重修后的炎帝陵殿,高大宽敞,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蔚为壮观,各附属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与主殿相辉相映,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也为炎陵山增添了无限秀色。
民国年间炎帝陵殿的修葺活动,据有关文字记载有4次:第一次是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酃县知事瞿燮捐资百元连同炎帝陵修葺费14元交人筹措修复,土木将兴,旋因湘军驻陵侧,以至无法施工而作罢。第二次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连年兵祸,陵庙倾圯在即,酃县政府再次呈文请修,湖南省政府拨款500元,令县长欧阳枚鸠工修葺。第三次是1936年。酃县县长夏礼鉴于“炎陵殿宇年久失修,多已损坏”于年初组建了修复炎陵筹备委员会。但是半途而废修复计划未能实施。第四次是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主持的一次大修。1940年日军犯西南,为防患于未然,薛岳拟将省政府迁酃县炎陵山。是年春,拨专款于炎陵山修建省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和员工宿舍,修筑了茶陵至酃县炎陵山的简易公路,同时对炎陵殿宇进行了全面修葺。
新中国成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除夕之夜,因香客祭祀焚香烛,引燃殿内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被焚。“文化革命”期间,陵殿及其附属建筑又重遭破坏,除陵墓外,全部夷为平地。
炎帝陵殿被焚以后,重新修复炎帝陵殿已成为广大炎黄子孙的强烈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修复条件日趋成熟。1986年6月28日,由酃县人民政府主持,陵殿修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到1988年10月胜利竣工。重修后的炎帝陵殿,规模较前稍有扩大,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836平方米。分为五进:第一进为午门,第二进为行礼亭,第三进为主殿,第四进为墓碑亭,第五进为墓冢。殿外修复了咏丰台、天使馆、鹿原亭等附属建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重檐翘角,气势恢宏,富有民族传统风格。
炎帝陵近况
炎帝陵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19公里的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公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967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同时诏禁樵采,置守陵户。北宋以降,历代不辍祭祀,不失修葺。有历史记载的修葺有:宋代一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民国四次。1954年进行一次修复。1986年8月开始再次整修,1988年10月陵殿修复竣工。修复后的炎帝陵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炎帝陵殿共分五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五进为陵墓。到目前为止,已恢复或新建开放的自然、人文景 观20多处,主要有炎帝陵殿、御碑园、皇山碑林、天使公馆、圣火台 、神农大殿、朝觐广场、神农大桥、白鹭亭、崇德坊、鹿原陂、龙垴石、龙爪石、洗药池、邑有圣陵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研究炎帝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胜地。1986年整修以来,大、小祭祀连年不断。1983年“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龙舟系列赛在炎帝陵举行取圣火火种仪式;1993年、1994年、1997年、2000年湖南各界进行了公祭炎帝陵典礼。1992年,国家旅游局将炎帝陵辟为寻根朝敬之旅国际旅游专线;1993年,炎帝陵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国务院批准炎帝陵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中宣部确定炎帝陵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1998年,炎帝陵被评为全省最佳旅游景区;1999年,炎帝陵被评为湖南省模范景区;2000年,中华全国归国华桥联合会确定炎帝陵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陈云、胡耀邦、周谷城、赵朴初等炎帝陵亲笔题词,宋任穷、杨汝岱、宋健、王恩茂、毛致用、彭佩云等先后专程前来谒陵并指导炎帝陵建设。
炎帝陵大记事
1983年6月,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湖南全国人大代表吴占魁、马安健、周士一等23人联名提议修复炎帝陵,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和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985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题写了“炎帝神农氏之墓”的墓碑。
1986年6月28日,经国家文化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炎帝陵修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88年10月炎帝陵殿修复竣工。整修炎帝陵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陈云等中央领导先后为炎帝陵题词。
1989年1月16日,台湾省台中县雾峰乡圣贤宫神农大帝庙主任委员林文卿一行专程赴炎帝陵谒祖,并从炎帝陵迎回一尊炎帝木雕塑金圣像,在台湾引起轰动。
1989年5月23日,日本著名书法家米仓大谦书写“耕不尽”三字,泐碑咏丰台上,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读卖新闻》、《产经新闻》专版介绍了炎帝陵。
1992年11月,全国政协派遣著名文物专家和古建筑专家郑孝燮、孙轶青、罗哲文、庄敏、黄景略、林小安等人组成专家组,考察了炎帝陵,经实地考察论证,专家们确认炎帝陵就在湖南省株洲市酃县的鹿原陂。
1993年9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炎帝陵”陵款。
1993年8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首次隆重举行公祭炎帝陵典礼及“炎黄杯华人华侨系列龙舟赛”取圣火仪式。参加公祭的国家、省、市领导有庄炎林、陈邦柱、马庆雄、刘正、赵培义、唐之享、卓康宁、龙禹贤、袁隆平、徐君虎、周吉太、王汀明等,市长王汀明主持,省长陈邦柱和全国侨联主席庄炎林主祭。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炎帝陵所在的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1994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陈邦柱率湖南省各界在炎帝陵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夫生主持,陈邦柱主祭。同日,还举行了江泽民主席题写的炎帝陵汉白玉石碑揭彩仪式。炎帝陵“中华故土园”培土奠基活动。
1994年,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建设规划经国家著名文物、古建筑专家评审编制,其建设规模为95.53平方公里,按照功能分为祭祀谒拜区、故道游览区、农耕文化区、神农采药区、日市集贸区、华夏归根墓园区、风景区发展备用地七个区,工程分一、二、三期实施。
1995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同志拜谒和考察炎帝陵时倡议,全省人平为炎帝陵建设捐献一元钱。株洲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由领导带头捐款,很快在全市形成“尊我始祖,建好炎陵”的捐款热潮,在几个月时间内,全市人民捐献人民币460万元。
1995年10月2日,株洲市首次举行公祭炎帝陵典礼,株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迪恺主持公祭仪式,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汀明主祭并恭读祭文。
1996年10月21日,’96株洲市各界公祭炎帝陵典礼,株洲市政协主席曾雨农主持公祭仪式,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肖雅瑜代表全市各界向炎帝神农氏敬献花篮,株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迪恺恭读祭文。
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炎帝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0月,王茂林、刘正同志亲赴深圳召开“尊我始祖、爱我中华”座谈会,邀请港澳和广州、深圳、珠海知名人士参加,动员自愿捐献,受到与会人士欢迎和赞同,香港黄河集团郑强辉先生和著名慈善大师侯希贵先生各捐款100万元。
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将炎帝陵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997年10月8日,农历九月初七日,湖南省社会各界人士及海内外同胞在炎帝陵举行了隆重的公祭炎帝陵仪式。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主持公祭,主祭人杨正午省长恭读祭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代表国务院向公祭炎帝陵大会发来贺电。公祭前,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为炎帝陵“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揭碑;湖南省人大副主任刘玉娥为炎帝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碑。
1998年10月22日,’98株洲市各界公祭炎帝陵典礼,公祭仪式由中共株洲市委书记程兴汉主持,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汀明主祭并恭读祭文。
1998年,拍摄了专题电视片《神州第一陵—炎帝陵》,邮电部发行了《炎帝陵》邮票。
1999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八日,’99湖南省各界公祭炎帝陵典礼隆重举行。湖南省政协主席刘夫生主持,湖南省省长储波主祭并恭读祭文。
1999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炎帝陵基金会名誉会长李铁映同志撰文并亲笔书写了《炎帝神农祭》,遥祭炎帝陵。
2000年,根据省政府批准的规划,多次组织国家级和省、市专家实地考察,按照体现炎帝文化内涵和突出江南风光特色的要求反复论证,制订了祭祀谒拜区的详细规划方案,包含有神农大殿及东西配殿、公祭广场、朝觐广场、咏丰台、圣火台、圣德广场、入口广场等建设项目,并向全国公开招标。
2000年5月27日,神农大殿奠基,会长刘正率本会理事致祭炎帝陵。
2000年8月,全国侨联将炎帝陵确定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年8月24日,株洲市各界公祭炎帝陵典礼暨“中华炎黄圣火”采集传递仪式在炎帝陵隆重举行。全国侨联副主席郭麟恭、湖南省副省长贺同新、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卢光王秀及市领导王汀明、肖雅瑜、赵占一、赵湘珍、贺望中等参加公祭典礼。中共株洲市委书记王汀明主持公祭仪式,株洲市代市长肖雅瑜主祭并恭读祭炎帝陵文。“中华炎黄圣火”采集仪式由袁隆平和卢光王秀点燃主火炬。“中华炎黄圣火”采集传递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交通部、全国侨联、国家旅游局等五部委组织,从炎帝陵采集的“炎帝圣火”与从黄帝陵采集的“黄帝圣火”汇合达北京居庸关长城永久燃烧。
2000年12月,曾雨农副会长在北京向名誉会长李铁映同志汇报工作,李铁映同志对炎帝陵公祭、建设和炎帝文化学术研讨等作了指示。
2001年2月,炎帝陵第一期整修建设工程动工兴建。经各方共同努力,共投入建设资金7400余万元。2001年6月,基金会组织省内文物、文化、美术、雕塑等方面专家就如何在炎帝陵公祭区体现炎帝文化内涵进行研讨,并提出了“炎帝陵公祭区文化工程”实施方案。
2001年7月,基金会组织有关人员赴港参加“湖南(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除印发宣传资料和布展外,还与株洲市委、市政府一起组织召开了新闻记者座谈会,介绍炎帝陵情况,此次活动得到了香港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南华传媒》等新闻媒体作了系列报道。
2001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由基金会邀请了全球华人反独促统联盟、美国宾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美国宾州福建同乡会和北美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等组织的领导成员到炎帝陵谒祖祭祀,增强了海外华人华侨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001年10月25日,全球华人新千年炎帝陵寻根祭祖大典在炎帝陵隆重举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黑伯里主持祭祀仪式,世界华人协会会长、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总会会长程万琦主祭并恭读祭炎帝陵文。
2001年11月,炎帝陵基金会和中华炎黄文化促进会、株洲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京西宾馆联合主办了“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出席了开幕式,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雷洁琼发来了贺电,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费孝通作了题为“弘扬炎黄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讲话,任继愈、邹衡、李伯谦、张岂之等30余位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在大会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北京电视台、香港《大公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2001年,炎帝陵基金会历时三载,编辑出版了《炎帝文化丛书》,该书一套5本约70万字,融史料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比较全面、系统、通俗地介绍了炎帝、炎帝陵及株洲的历史与现状。
2002年10月14日,壬午重阳湖南省各界公祭炎帝陵典礼在新落成的炎帝陵神农大殿隆重举行,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周伯华主持公祭典礼,湖南省省长张云川主祭并恭读祭文。
2002年,炎帝陵通过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资质的认定,被授予4A景区称号。
2002年,出版发行了46万字的学术论文集《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
2002年,通过《人民日报》和《中国楹联报》为新建的神农大殿向全国发起征联活动,共收到29个省市和港澳台的作者寄来楹联4万元余幅,从中评选出1500多幅,出版了《炎帝陵征联选》。
2002年,邀请著名书画家李铎、陈雄立、李立等十多人到炎帝陵兴办了中国书画大师义画笔会
2003年6月16日,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视察炎帝陵时提出“尽一份孝心,积一份功德,捐一棵古树”的倡仪,号召全省各县(市)、区为炎帝陵绿化捐献古树,祭祀大道绿化工程于2003年10月15日全面动工,12月1日,全省123个县(区)捐献的246棵大树巍然挺立在炎帝陵祭祀大道两侧,名为圣德林。
2003年6月17日,炎帝陵基金会召开换届理事会议。一届理事会通过多方努力及争取政府拨款,共筹集资金5060万元。同时换届会议选举石玉珍同志当选会长,并明确开展省内募捐活动,历时一年多,共收到全省十四个市州和数十个厅局级单位捐款1320余万元和省政府拨款1000万元。
2003年8月2日,省政府第148次常务会议,省长张云川听取了炎帝陵基金会会长刘正关于基金会前段工作和公祭区建设资金问题的情况介绍,会议肯定了了基金会的工作卓有成效,并明确由炎帝陵基金会按照章程组织实施省内募捐。
200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祭祀谒拜炎帝陵。
2004年3月31日到4月2日,炎帝陵基金会组织召开炎帝农耕文化和农耕文化园的研讨会,研究了农耕文化园规划应遵循的理念,同时对杨钱洲的初步设计进行了讨论。
2004年8月25日,省长周伯华主持召开第37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关于炎帝陵的建设和管理议定了五条意见:(一)加强炎帝陵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好祭祀活动; (二)同意将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办公室由正科级升格为正处级;(三)同意在省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加挂炎帝陵宣传工作办公室牌子,统一协调炎帝陵的宣传工作。(四)祭祀活动由株洲市和炎陵县承办,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全省性的协调工作。(五)鼓励民间祭祀。同意公开遴选“民间主祭人”,并由炎帝陵基金会确定遴选和祭祀办法。。
2004年10月,为搞好甲申年公祭炎帝陵典礼,石玉珍会长两次上北京向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汇报工作,并与全国侨联达成了与湖南省共同举办公祭大典的意见,还邀请北京市的知名华人华侨和企业家来参加公祭大典。
2004年10月22日,由全国侨联、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株洲市政府承办的甲申年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在炎帝陵神农大殿隆重举行。祭祖大典由全国侨联主席林兆枢主持,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伯华担任主祭。
2004年,基金会将2004年前捐款在3万元以上的170个团体单位,及捐款1千元以上的410位个人在炎帝陵崇德坊勒石刊名,并在炎帝陵祭祖大典举行揭碑仪式。
2005年1月2日,广州本田5×5自驾车湘粤之旅炎帝陵祭祖大典在神农大殿隆重举行,广州本田283辆自驾车800多人参加了祭祀仪式“自驾游”活动规模堪称全国之首。
2005年1月30日,炎帝陵被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物局评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并以评选分数第一的身份位列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首,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之享为炎帝陵授牌。
2005年4月5日,乙酉年清明民间祭祖大典在炎帝陵神农大殿隆重举行。本次祭祀是炎帝陵首次市场化运作的民间大型祭祖活动,祭典由华菱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效伟主祭,百家姓祭祀代表团及民间知名人士陪祭,体现了很强的公众参与性。湖南都市直播频道对祭典实况进行了全程直播。
2005年4月在西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黄帝陵基金会、炎帝陵基金会的代表,就促进炎黄祭祀礼仪的改革和完善、推进炎黄二帝及时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大力加强炎帝黄帝及其时代历史文化的普及工作、积极开展与炎黄文化有关的多样化活动等等达成了共识,并决定三家联合主办《炎帝文化研究》丛刊。
2005年6月2日,基金会办公室首次组织株洲市公安、武警、消防系统的民间祭祀炎帝陵典礼。
2005年9月12日,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暨炎帝陵百龙祭始祖大典在炎帝陵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参加祭典,湖南娱乐频道、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湖南广播电台及红网两岸四地同时现场直播。同时,中国“炎帝杯”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在炎帝陵举行,来自全国17所大学的代表队500余人参加了为期5天的比赛。
2005年10月11日,海内外中药业界首次共祭始祖炎帝神农氏典礼在炎帝陵隆重举行。典礼由湖南九之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克建主持,北京同仁堂、广州医药集团、湖南九芝堂、株洲千金药业、广州香雪制药、天津天士力、中国青春宝集团、神威药业、桂林三金药业、山东东阿阿胶、香港京都念慈庵、中国药材集团、香港中成药商会等国内外知名医药生产厂家负责人参加了祭典;是日,“炎陵神农中药文化纪念馆”奠基仪式在炎帝陵侧举行,炎帝神农中药发展论坛主席、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出席并为之奠基。
2005年11月13日,湘粤两地佛教界人士首次祭祀炎帝陵祈福大典在神农大殿举行,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岳法师主持祭祀大典。
2005年12月29日,衡炎高速公路奠基典礼在炎帝陵东风分路口隆重举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宪平、湖南省交通厅厅长李安、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颜石生、中共炎陵县委书记王继恩出席典礼。
2006年2月24日,炎帝陵景区获得全省“2005年最佳等级旅游区”称号,这是该景区连续六年获此殊荣。
2006年3月13日,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炎帝陵基金会会长石玉珍在京走访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原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文彬会见,并聘请张文彬为炎帝陵基金会顾问。
2006年4月5日,丙戌清明炎陵县及社会各界祭祀炎帝陵典礼隆重举行。 各界代表依次向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敬献花篮。主祭人代表全体祭祀人员向炎帝神农氏敬献高香,恭读祭炎帝陵文。
2006年4月6日,株洲市建设系统代表200余人共祭炎帝,并向炎帝陵基金会捐款19.99万元。
2006年4月12日,炎帝陵基金会二届三次理事会在长沙召开,炎帝陵二期建设规划已初步审定认可,并正在抓紧报批,同时《炎帝·炎帝陵》新书发布。
2006年6月,在首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炎帝陵祭典”顺利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其民俗项中,成为我市迄今惟一的“国遗”项目。
2006年6月7日,株洲市政府正式为炎帝陵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炎帝陵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为一种消逝的文明或文明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见证”。
2006年6月14日, 株洲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春泉、总经理王事兴率公司机关全体员工、株洲市自来水公司、株洲市煤气公司、株洲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株洲市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株洲市城市道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株洲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株洲市大桥管理处、株洲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株洲市天元体育产业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共计100余人举行丙戌年株洲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祭祖活动,以表达崇敬始祖、爱我中华之崇高感情。
2006年6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建设兵团军事部部长李玉良少将、16集团军军长孟凡生少将、38集团军军长刘云海少将、二炮54基地政治部主任张东水少将一行专程祭拜了炎帝陵。
2006年8月6日,《长征组歌》大型公益演出活动在炎陵县炎帝陵举行
2006年8月26日下午,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圣火采集仪式在炎帝陵龙珠山圣火台隆重举行。
2006年10月29日,湖南省财政厅党组学习中心组全体人员在厅长李友志的带领下,专程来到炎帝陵,虔诚拜谒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并代表省财政厅向炎帝陵建设捐款30万元人民币。
2006年10月29日,丙戌年重阳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大典炎帝陵规划和整修说明会召开。一批单位、企业为炎帝陵建设捐款470多万元。
2006年10月29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黄帝陵基金会和炎帝陵基金会负责人汇聚株洲市,就联合举办首届“炎黄精神与和谐文化”学术研讨会进行商议`。
2006年10月30日,丙戌年重阳世界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大典在炎帝陵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等出席祭祖大典,主祭人、华人华侨代表程万琦先生向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敬献高香,恭读祭炎帝陵文,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华人华侨代表程万琦在御碑园为祭文碑揭碑。湖南省株洲市市委副书记夏文星主持揭碑仪式。参加祭祖大典的领导和嘉宾还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张文彬,湖南省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炎帝陵基金会会长石玉珍,湖南省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主委谢勇,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何承阳,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孙晓华,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王锡爵,全国政协委员、国民党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主任韦大卫;中央、省有关部门的领导、市领导,来自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意大利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华人华侨代表、商务界代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知名人士、著名企业家;中央、省、市媒体记者以及株洲市社会各界代表共1000余人。 |
|
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炎帝神农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的场所。如果按照“八世炎帝”的说法,第一世和第二世炎帝都生与此,葬与此,第八世炎帝葬与湖南酃县,后改名为炎陵县。如果只按照一世的说法,炎帝只存在于宝鸡。
炎帝,号神农氏,为神农氏族,始生地在姜水;黄帝为轩辕氏族,始生地在姬水。《国语》中记载,大约在5000年前西秦大地上活动着一支母系氏族部落--有蚶氏,后产生双胞族炎帝和黄帝,黄帝部落生活在渭河下游,后迁移至中原地区。炎帝部落生活在宝鸡一带,以经营农业著名。
在宝鸡市姜城堡地区,清姜河从旁流过,姜城堡背依秦岭,隔渭河与北首岭相望,地势更为开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土地资源。在姜城堡地区发现的姜氏城遗址,面积大约有49万平方米。遗址中最大的房子长10.7米,宽10.5米,面积约124平方米,而北首岭遗址中最大的房子面积仅88平方米,出土的生产工具和陶器与北首岭的相似,并且相对先进。由此可见,姜城堡遗址时期是北首岭氏族部落的繁荣和发展时期,这正是母系氏族公社向父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与传说中的炎帝时相吻合。目前在宝鸡已发现古文化遗址40多处。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反映了炎帝部落繁衍生息,发展状大的过程。
炎帝部落以宝鸡为中心,沿渭河向四周扩展,向西发展到中原大地,此处土地平坦肥沃,气候湿润,原始农业得到长远的发展。部落开始定居,开始建都陈,再迁往鲁,建都曲阜,后来炎帝部落与南方的蚩尤发生战争,求助于黄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以后炎黄两部落联盟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后来,炎帝部落一部分南迁,足迹两湖,一部分仍留于黄河流域融合于其他氏族部落之中,仍奉炎帝为祖。现在湖南的酃县也有炎帝陵,湖北的随州也称为神龙故里,但以宝鸡的炎帝陵为最早。
宝鸡是炎帝的发祥地。炎帝生于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长于姜水,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 《白虎通.号》中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市区渭河南有浴圣九龙泉,泉上有唐建神龙祠。祠南蒙峪口的常羊山上,就有炎帝陵。近年来众多海内外同胞多次成批来宝鸡姜水流域寻根祭组,但已祠陵损毁失修。于是,当地在神农炎帝的出生、创业与丧葬之处重修神龙祠和炎帝陵,又在市中心建炎帝园,为炎黄子孙拜祖谒陵祭奠炎帝提供了场所。
炎帝陵分为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3部分。
陵前区从姜城堡地区至天台山入口的蒙峪建有多处古式牌坊,上书"炎帝故里"、"神农之乡"、"神农门"、"人杰地灵"等。
进入山门,即进入祭祀区,沿百米台阶而上,来到陵台,陵台处为山门,门外竖立一块石碑,上刻"常羊山"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吴三大的手迹。
登上山顶,便到了仰首亭,亭内和亭旁各有一块清代碑石,碑上刻有"常养育炎"和"山海镇 ",其中后者为清嘉庆三年重修城池的遗石。
炎帝庙,大殿面阔5间,左右两边的对联为书法家茹桂所书"创始定有人千载歧黄崇炎帝,流传安天据八方稼穑念神农",表达了对炎帝的崇敬之情。殿前为祭祀广场,可容纳千人祭祀。广场两侧分别建有鼓亭和钟亭。正殿面积400平方米,高12米,为清式庑殿。殿堂正中为炎帝座像,像高4.5米,目光炯炯,庄重慈祥。殿内两侧壁上分别绘有有关炎帝的大型壁画,分别为常羊育炎、浴圣九龙、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炎帝结盟,讲述了炎帝的生平和功绩。
炎帝神农氏,母曰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感女登(安登),于常羊山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炎帝在九龙泉沐浴后,头上牛角隐去,天资更加聪颖,后来做了姜氏部落的首领。炎帝教民制陶,始作耒耜,降牛耕田,教民耕穑,使原始时代由采集狩猎进步到农业,人们尊其为"农业之神"。
炎帝得到嘉禾后,因阴阳有差,种下只开花不结果,于是炎帝乘五色鸟从东海抱回太阳,从此五谷丰登,万民安乐,有因炎帝创立"日中为市",开原始农业之先河,被世人誉为"太阳之神"。他首创"日中为市"的地方叫做"太阳市遗址",现在天台莲花峰西一山谷中。炎帝遍尝百草,研制医药,据说他一日遇七十毒,140岁时,上天台山采药,误尝了"火焰子"(断肠草),而为民捐躯,后人因此而整理出《神农百草经》。
穿过祭祀区,便进入墓冢区。沿着长长的陵道拾级而上,两边塑立着百代帝王石像,总共16位,依历史顺序依次排列为:尧、舜、禹、启、夏桀、成汤、盘庚、纣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等。
沿着陵的道一直向上,便来到了气势雄浑、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前。这里就是炎黄子孙拜谒先祖的圣地。"炎帝陵"三字飘逸洒脱,为全国书协名誉主席启功所题。
每年农历7月7日及清明节的炎帝祭日,海内外各界民众聚于炎帝陵及炎帝祠进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共同拜祭人文初祖--炎帝。 |
|
位于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陵区周围东、西、南三面沟壑纵横,北面丘陵起伏,青山映翠。西望羊头山,巍然挺拔,南眺丹河谷地,云蒸霞蔚。晋长二级公路,由南而北,像一条美丽的玉带,系在陵区之内。小东仓河涓涓地在脚下流淌,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就长眠于此。
庄里村炎帝陵,俗称“皇坟”。陵后有庙,谓之五谷庙。炎帝的陵墓,在轩辕氏黄帝时就已经有了,封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五谷庙创建年代不详,最迟在宋代时早已有之。该庙坐北面南,建筑规模宏大,周有城墙,分为上下两院,在其中轴线上,分列为舞台、献台、山门、南道、正殿。原来庙院内碑石林立,约有四五十通碑。现仅存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几间。在东厢房的后墙上,有“炎帝陵”石碑一通,是明万历三十九年(1161)申道统所立。“炎帝陵”石碑的后面有一个甬道(现已封住),可通墓穴,墓内有盏万年灯,常年不熄。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琉璃脊饰,为元代所建,明代时曾进行过较大的维修。屋顶正中脊刹上,正面刻有“炎帝神农殿”,背面刻有“大明嘉靖六年”的题记。殿内神台高约一米,刻有龙、麒麟、鹿、花卉等浮雕图案,雕刻精美,为宋金遗物。殿内神台上原有暖阁,塑有炎帝及夫人后妃像,现塑像不存。东西两边的山墙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壁画的内容可能是神农种五谷、制农具、尝百草等,现不存。据明嘉靖年间《续修炎帝后妃像增制暖宫记 》碑载 :“炎帝神农氏陵庙,历代相传,载在祀典,其形势嵯峨,林木深阻久矣,吾邑封内之胜迹。”故关炎帝行宫内明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炎帝行宫碑》记载:“神农炎帝行宫盘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基太古,无文考验,祠在换马村东南,见存坟冢,木栏绕护,然祠与宫相去凡七百余步矣。”高平县志记载:“上古炎帝陵相传在县北四十里换马镇,帝尝五谷于此,后人思之乃作陵,陵后有庙,春秋供祀,现石桌尚在。”明郑藩朱载育在《羊头山新记》一文中写道:“山之东南曰故关村,村之东二里曰换马镇,镇东南一里许有古冢,垣址东西广六十步,南北袤百步,松柏茂密,相传为炎帝陵,有石栏石柱存焉,盖金元物也。”庙院内有一柏树根,周长 6米,据此推断,五谷庙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炎帝陵 、五谷庙的祭祖节,周围的村子,如故关、北营、换马、庄里、口则等要举行盛大的庙会,会期将近一个月。有句民谣“走扬州,下汉口,不如五谷庙里当社首”,就是形容当时庙会的盛况,历朝历代,岁时致祭。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亦尝遗祭,禁樵采。过去,每年县府亦派员到庄里炎帝陵祭把,并且还要为万年灯添油。
羊头山是炎帝神农氏尝五谷之地,现羊头山上神农城、神农泉、五谷畦、神农庙等遗址遗迹尚存。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彩。除庄里炎帝陵是专门祭礼炎帝外,本地还有许多祭祀炎帝的庙宇,如故关的炎帝行宫,下台的炎帝中庙,市城东关的炎帝下庙,邢村的炎帝庙,永录的炎帝庙等,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三十余处。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第一大帝,是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史称农皇。庄里村炎帝陵是我们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谒陵扫墓的神圣之地,是中华第一陵。 |
|
|
|
高平炎帝陵 | 咸阳炎帝陵 | 炎帝陵祭典 | 炎帝陵牌坊 | 宝鸡炎帝陵 | 炎帝陵祭奠 | 株洲炎帝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