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 :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浙江 : 济南市区 [显示全部] > 灵岩寺
目录
《灵岩寺 Lingyan temple》
诗人: 白居易 Bai Juyi

  馆娃宫畔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
  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灵岩寺 Lingyan temple》
诗人: 薛令之 Xue Lingzhi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苦诗书向灯烛。
  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灵岩寺 Lingyan temple》
诗人: 赵嘏 Zhao Gu

  馆娃宫伴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
  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灵岩寺 Lingyan temple》
诗人: 高翥 Gao Zhu

  天柱峰高逼太清,灵岩端足擅高名。
  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
  樵径雪深多虎迹,清溪风暖尽猿声。
  客身元是山林种,见此如何不动情。
在江苏省吴县灵岩山 Wuxian Lingyan Hill in Jiangsu Province
  在 江苏省 吴县 灵岩山 。寺址原为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馆娃宫 遗址。为 中国 佛教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卷八:“ 吴 有 馆娃宫 。今 灵巖寺 即其地也。”
在浙江乐清雁荡山灵岩峰 Lingyan peak in Zhejiang Yueqing Yandang
  在 浙江 乐清 雁荡山 灵岩峰 。 宋 太平兴国 中建。 马君武 《游雁荡》诗之二:“夜入 灵巖寺 ,初更月上时。庄严僧拜石,静默叟听诗。”
No. 7
  灵岩寺联系方式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寺投诉电话济南市旅游投诉电话:0531-87937762
  山东省旅游投诉电话:0531-8296342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灵岩寺景区荣誉aaaa级景区灵岩寺门票价格45元儿童1.2米以下免票,现役军人凭证免费,通票可游览水族馆、蝴蝶馆、民俗大观。灵岩寺节庆活动1、弥勒菩萨圣诞日农历正月初一;2、释迦牟尼出家日农历三月初八;3、释迦牟尼涅槃日农历二月十五;4、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农历二月十九;5、普贤菩萨圣诞日农历二月二十一;6、释迦牟尼圣诞日农历四月初八;7、伽蓝菩萨圣诞日农历五月十三;8、韦驮菩萨圣诞日农历六月初三;9、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农历六月十九;10、佛欢喜日农历七月十五;11、地藏菩萨圣诞日农历七三十;12、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农历九月十九;13、药师琉璃光佛圣诞日农历九月三十;14、阿弥陀佛圣诞日农历十一月十七;15、释迦牟尼成道日农历十二月初八;灵岩寺开放时间8:00-18:30灵岩寺最佳旅游时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灵岩寺特别提醒建议装备:轻便鞋灵岩寺美食灵岩山菊、灵岩石蝎、野兔、山獾、柏子鸡蛋、松莪柴鸡、干炸白漂鱼、灵岩香椿、糖酥煎饼。灵岩寺住宿灵岩寺有三处档次较高的宾馆(灵岩、檀园、三仙堂),拥有餐位550个,床位370个,大中小型会议室及多功能厅30多个,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并与新加坡合资兴建了海天城娱乐有限公司。灵岩寺的旅游纪念品主要有木鱼石、铜制辟支塔、灵岩寺手提包及灵岩山菊茶等几十种。灵岩宾馆:0531-74680697468058檀园宾馆:0531-7468050三仙堂宾馆:0531-7463320-8001灵岩寺购物银杏、枸杞、红玉杏、盆景石、柏檀盆景、木鱼石。灵岩寺交通从灵岩广场出发,一条由金刚殿-鲁班洞-大雄宝殿-摩顶松-墓塔林-慧宝塔-千佛殿-辟支塔;
  第二条由金刚殿-大雄宝殿-灵滞桥-乾隆行宫-甘露泉-方山证盟殿-可公床-白云洞-一线天;
  第三条由大灵岩寺碑-山门-夕照亭-仙人岩-袈裟泉。灵岩寺玩法参观、学习、旅游、
  位于济南市长清县万德镇境内的灵岩寺旅游区,距104国道8公里,北依济南,南靠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圣地,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以其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素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的说法。
  灵岩寺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列全国四大古刹之首。灵岩寺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外摩顶松、千岁檀、朗公石、“镜泄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别具情趣。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灵洞曲涧、青峰翠峦环绕着古刹精舍,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著名胜境有千佛殿、墓塔林、辟支塔、大雄宝殿等几十处。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千佛殿内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历来为观者和专家们赞誉不绝,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艺术大师刘海粟有“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此外,不少名胜古迹大都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如辟支塔基装饰的浮雕“地狱中的莲花”、“最后的半庵摩勒罘”,反映的是阿育王的政治生活。
  
  元明清历代,灵岩寺仍然香火隆盛,香客游人不减以前。文人王世贞说:“灵岩是泰山背幽绝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现存灵岩寺主要建筑有千佛殿、辟支塔、大雄宝殿、钟鼓楼、证盟殿、慧崇塔、墓塔林等。近年来,经过修复整理,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使这座千年古刹重放光彩。
  千佛殿是寺内保存下来最早的木构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明、清时予以重修,至今保存完好。千佛殿为单檐灰筒瓦顶建筑,殿面7间,建于两米高的基座上。前檐八根石柱,柱础雕刻着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匠心独具。斗拱由于层层叠套,使前檐伸出两米,檐角长伸高耸,显示出展翅欲飞的风采。
  
  灵岩寺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周围群山环抱,有汉柏、摩顶松、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以及五步三泉、镜池春晴、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
  1995年6月23日上午,山东济南长清灵岩寺举行佛像开光庆典,来自全国部分地、市和济南市的来宾和佛教四众弟子500余人参加了开光仪式。中国佛协常务理事、济南市佛协名誉会长、长清灵岩寺住持明学法师主持了法会。
地理位置 Location
  灵岩寺,坐落于泰山西北麓,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北距济南45公里,南离泰安25公里,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设灵岩寺出口)在其侧穿过,灵岩寺景区现有高、中档宾馆4处,可同时接纳500人食宿。
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
  驻足灵岩胜景,你会看到,这里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这里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故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寺内有北魏石窟造像,唐代的宇寺塔,宋朝的泥塑绘画,寺内的罗汉泥塑像制作于宋代,梁启超称之为“海内第一名塑”,刘海粟题辞“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文革"中因是空军仓库,所以寺内的泥塑未被破坏。
  近年来,灵岩寺的文物保护、旅游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都有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灵岩或观光游览、寻古访幽;或登山健体、体察自然;或避暑消夏、商务会谈。
  灵岩寺,这座千年古刹,正以它深邃的历史风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迎接四面八方的宾客! .
  灵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主峰海拔668米。灵岩山原名方山,因山顶平坦,四壁如削而得名,又因山形似玉玺,亦称玉符山。山之阳,是满月葱茏的灵岩峪,曲折起伏的山峦向东西两侧延伸,灵岩寺就坐落在这翠谷之中。
  灵岩寺周围的山岭,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下层叫结晶基底,是距今24一26亿年的太古代晚期侵入形成的中粗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上部称沉积盖层,为距今6亿年的古生代寒武纪沉积形成的灰岩和页岩,不整合覆于结晶基底之上,成为山岭的主体。
  灵岩山一带的地质构造,除了断裂构造,还发育有重力滑动构造及其形成的各种褶皱构造,新构造运动也十分普遍而强烈,呈间歇性上升的趋势。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及各种地质作用,构成了灵岩山脉秀、奇、幽、奥四大特点。
  灵岩寺,自然景色壮美,这里石秀、岩峭、洞幽、泉甘、树奇。有方山、狮山、香山、朗公山、明孔山、珠山、灵山、象山、鸡鸣山、黄岘山;有巢鹤岩、朗公岩、拂日岩、仙人岩、雨花岩、快活岩;有麻衣洞、白云洞、观音洞、黑云洞、涵云洞、朝元洞、老虎洞;有甘露泉、卓锡泉、白鹤泉、袈裟泉、石龟泉、上方泉、华严泉、朗公泉、神宝泉、观彩泉、黄龙泉、卧象泉、擅抱泉;有汉柏、唐槐、宋银杏、摩顶松、鸳鸯檀、龙凤檀等古树名木。
  灵岩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动植物丰富。据统计:鸟类共80种,隶属14个目,37科;兽类共5个目,9个科,15种;爬行类共4个目,5个科,9种;两栖类1个目,2个科,4种;昆虫共8个目,62个科,194种。共有管维束植物506种,隶属95科313属。其中野生植物317种,栽培植物189种,。灵岩主景区共有林地面积一万余亩,分为针叶林、竹林、经济林三大类。针叶林,主要以侧柏构成的森林群;竹林,主要为淡竹;经济林,包括苹果、山楂、杏、核桃、柿子、枣、银杏、香椿等树种。灵岩景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42科,98种,常见的有枸杞、何首乌等。你若春天到这里来,还可品尝到众多的山间野菜。据调查,可食用野菜有15科,35种,常见的有藜、蓬子菜、马齿苋、荠菜、藿香、薄荷、茵陈蒿、山菊花等。
  千年古刹灵岩寺,地杰人灵,积淀了众多美好的传说。有朗公说法石点头,山有灵犀,故称灵岩;有法定与三泉,造就明孔洞,引出“五步三泉”;有王干哥的叫声,传递着一个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有砍不尽的柏树,歌颂着真善美,鞭鞑了伪装与贪婪;有木鱼石的传说,向人们讲述着乾隆皇帝八次来灵岩留下的趣事与墨宝;还有鸡鸣山的传说,告戒人们抑恶扬善,遵纪守法,乃人生之正道。
  灵岩山明水秀,民风淳朴,平安和谐。每年的新春祈福、伴玩、庙会、乡间大集或传统佳节、农闲时间,是人们求祥、聚会、访亲、购物的好时机。每逢此时,人们喜气洋洋,新装在身,结伴而行,山间的小路上,有笑声,有歌声,更有丰收的喜悦,成为灵岩特有的一道道流淌着的风景线。
景点介绍 Attractions
  辟支塔 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祐二年(1057年),历时63年完工。“辟支”出于佛教,音译为“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塔身为青砖砌就,各层皆施腰檐,下三层为双檐,二至四层檐下置平座。塔檐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塔内一至四层设塔心柱,内辟券洞,砌有台阶,可拾级而上,自第五层以上砌为实体,登塔须沿塔壁外腰檐左转90度进入上层门洞。塔身上置铁质塔刹,由覆钵露盘、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宝珠组成,自宝盖下垂八根铁链,由第九层塔檐角上的八尊铁质金刚承接,在塔内延续到地下,起避雷作用。辟支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呈典型的宋代风格,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千佛殿 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得名。此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宋嘉祐和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建筑。
  千佛殿依山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绘华丽,檐角长伸高耸,有展翅欲飞之势。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础皆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凸显唐宋之风。
  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三身佛”。中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体现于自身,名为毗卢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从钱塘运至灵岩。东侧为“报身”,名卢舍那佛,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铜铸成。西为“应身”,名释迦牟尼佛,也为铜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铸造。佛像头顶有螺形肉髻,体态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三尊佛像皆结跏跌坐,仪容端庄,衣纹流畅,服饰简洁,极具艺术感染力。
  千佛殿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们称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这些塑像皆坐于80公分高的砖砌束腰座上,罗汉像顶距座面高度在105至110公分之间。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观其形态,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无不准确生动。察其神情,有的勇猛、愠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据理力争,有的闭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无不细致入微。看其气质,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伧潦倒,有的雍容华贵,无不形象传神,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一位医学界人士说,透过罗汉的袈裟,能看出古人对人体解剖学的准确把握。另外,1982年维修时还发现,这些彩塑罗汉还像人体一样有腹腔,腹腔内有用丝绸做的五脏六腑,此外还有五铢钱、开元通宝和宋代前三朝的铜币及宋代铜镜、墨书题记等文物。
  1912年,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并亲笔写下了碑碣。1987年,贺敬之来灵岩参观千佛殿后写下了“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艺术大师刘海粟来灵岩观后,挥笔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
  墓塔林 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有浮雕装钸。塔身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墓塔林中部为一南北甬道,其北端建有砖石结构、单层重檐式北魏祖师塔(法定墓塔),甬道两侧列峙全石结构群塔,依塔身形制分为方碑形塔、钟形塔、鼓形塔、穿堵婆塔(喇嘛塔)、经幢式塔、亭阁式塔六种。
  墓塔林,是一座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墓塔,造型各异,结构细腻,布局合理;雕刻,内容丰富,技法多样,精美绝伦。如塔座束腰,雕有各种艺术形象,有承重的力士,在重压下咀巴大张,面部扭曲,四肢与腰背曲弯,全身肌肉突起,给人以力的夸张和负重的艰辛;有的雕骑士身跨雄狮,手执曲棍击打马球的场景;有的雕嬉戏玩耍的幼狮,憨态可鞠;还有的雕衣带飘逸、长绸舞动的娱乐场景等,一幅幅浮雕,无一不显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卓锡泉、白鹤泉、双鹤泉
  位于千佛殿东侧崖壁下,三泉相临,俗称“五步三泉”。泉水从石涧中冒出,泉水甘冽,终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镜,“镜池春晓”即出于此。卓锡泉,亦名锡杖泉,世传为法定禅师用锡枚敲击山石,水随锡杖飞涌而出得名。白鹤泉,亦名双鹤泉,旧传法定禅师寻水时,经山中樵夫指点,于双鹤呜处见泉,故名。卓锡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甘露泉
   位于寺院东北里许,有“灵岩第一泉”之称。于悬崖壁立、杂木丛生处见一石窦,泉水以露珠般泄出,叮咚作响,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僧人常于此汲水煮茶为炊,入夜,也常于此说法论经,“清凉境界”为灵岩八景之一。
  袈裟泉
  位于转轮藏遗址东侧崖壁下,名列金《名泉碑》。因泉旁立一形似袈裟的铸铁块而得名。泉源旺盛,泉水四季不断,为寺院主要饮用水。该处危崖峭立,袈裟伴泉,池鱼戏游,曲廊环绕,别有情趣。袈裟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檀抱泉
   位于寺院西南数里处,因泉旁长有千年青檀树而得名。它南依大山,北临村落,檀因泉润,泉因檀名,泉水旺涌,终年不息,为灵岩村民生产、生活主要水源地。檀抱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飞泉
   位于灵岩寺崇兴桥南里许,因泉水从崖壁缝隙中泄出,故名。又因泉水沿壁滑下,石润水滴,又称此处崖壁为“滴水崖”。因每遇霞光照来,颗颗水珠流光溢彩,乾隆帝取其名为“雨花岩”,并写有“未见飞空天女散,落来岩际尽天花”的诗句。由于景色壮美,古时列为灵岩八景之一。
  灵岩寺景区石中含窍,地下藏机,泉水飞瀑不胜枚举。除卓锡泉、袈裟泉、檀抱泉被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外,双鹤泉、白鹤泉、甘露泉、饮虎泉、上方泉、飞泉、黄龙泉、朗公泉亦被载入济南名泉之列。
联系方式 Contact
  地址: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 邮编:250309
  电话:(0531)87468097 87468052
  传真:(0531)87468098
  网址:http://www.lys.gov.cn
旅游交通 Tourist traffic
  1、长清区旅游巴士直达灵岩寺 (购全价门票可享受免费乘车)
  2、济南市游60路(购全价门票可享受免费乘车)
  解放桥公交停车场 (家乐福北临)(早:7:30-8:00)
  市立五院公交停车场(早8:00-8:30)
  胜利大街(早8:00-8:30)
  电话:(0531)85997756 85660341
  3、济南市旅游发送中心 济南长途汽车总站 电话:(0531)8500888转806、830
  4、济南市旅游汽车站 济南市英雄山路71号 电话:(0531)88316116 88316366
  5、济南市长途客运中心堤口路75号 电话:(0531)86309872
其他 Other
  灵岩寺位于鹿泉市西南,枣林村西,原为并排两座寺院,中间以腰墙分隔为前后两进院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前有天王殿, 殿前有石桥一座,由块石砌就,在石缝中原长有一棵柏树,从根部分成二杈,呈倒人字形,当地人俗称“人字柏”。进天王殿,院东西有配殿 各三间,东侧有二层钟楼一座,砖、木、石结构,布瓦歇山顶,面一进一,通高9米,三、五架梁横一挂钟用的横梁。前后檐下各用一朵一斗二 升交麻叶的平身科,两山面各用两朵交麻叶。角柱为木质通柱。楼顶及墙损坏比较严重。往里进月亮门为二进院,正北为大雄宝殿,砖、木、 石结构,布瓦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后带廊。建筑面积108平方米,高7.6米。三、五架梁前后带抱头梁,前檐下随檩枋和柱头枋间 有垫板,其余构件因白灰抹顶不太清楚。现保存好,大雄宝殿后面有僧房若干间,寺东并列为跨院,供白衣观音,在清末时就已毁坏。
  灵岩寺现仅存大雄宝殿和钟楼,院中还存有五块石碑,二节石幢身、一块经幢华盖。石碑为清代康熙、乾隆、同治年间所刻,其中一碑文 中记载:“创建于大金明昌年间,重修于万历八年,迄今又三百余年……”。由此可知,灵岩寺创建于金、重修于明、清。现存的为清代建 筑。
  灵岩寺往西250米处有一天然洞穴,为灵岩洞,正处在海螺山的山脚下,洞口上部山石陡峭。巨岩横卧,把洞口上部山石陡峭、巨岩横卧, 把洞由小石洞相连的多个石室组成,俗称“18连珠洞”。古人曾记之“洞之首出山阳,尾通山阴,曲折里许,幽眇绝尘,鞠躬而进,每入一珠 ,乖如乳彩,散如花余”。实际上只有九个洞室,称九节连珠洞。第一室最大,宛如一宽敞大厅,室中央原有一座佛像高约两米,为洞内天然 石块刻成,1966年铁路二站占用时砸毁。通过石门可进入二室,又是一番景象,举火想望,洞壁水珠滴淌异彩闪耀。每进一室各有不同,其中 第四室滴水如春雨,并伴有叮咚之声,如琴、筝弹奏。第五室为“天外天”,洞壁高处突出一块巨石,厂上可容数个坐卧,真似空中仙阁。最 后到第九室为最小,难以进入。
  灵岩寺因洞而名,灵岩洞又因寺而传名。
  3、灵岩寺在成都都江堰市区北5公里幸福乡灵岩山七星岩下。称“灵岩圣灯”,旧为“灌县十景”之一,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刹(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和天台国清寺)之一。
  它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名刹,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9 年)。现在的灵岩寺是唐可以看到济公手上的青筋以及喉结贞观年间(627~649年)由高僧慧崇主持重建的。以后几经废修,现存的殿宇多为宋代以后的建筑。
  寺内的主体建筑是千佛殿,也是寺内保存最好、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因殿宇周壁供置众多佛像而得名。千佛殿始建于唐代,现在是明代重建的木结构建筑。殿内最引人入胜的是40尊宋代彩色泥塑,距今已近千年了,仍保存完好。它表现了40位高僧的不同形象和性格,尊尊动人,个个传神,无一雷同。梁启超曾有“海内第一名塑”的题字。
  寺内的另一胜迹是辟支塔,它挺立于千佛殿西北。此塔始建于宋代,塔高54米,是八角九层的楼阁式砖砌建筑。造型奇特,塔身上下不一。一至三层是重檐,四至九层为单檐。古朴的门窗、富有变化的塔檐和纤巧挺拔的塔身,使人感到庄严大方中不失玲珑奇巧。
  墓塔林简称塔林,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是由灵岩寺历代住持高僧的墓塔、墓碑组成的。墓区里保存着自唐代至清代的各种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座。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仅次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
   灵岩寺交通线路
  自驾:京福高速万德出口下沿104国道北行约200米,灵岩广场处沿景区指示牌东行约9公里。灵岩寺,下高速后约10分钟车程。 公交: (1)长清区旅游巴士直达灵岩寺(购全价门票可享受免费乘车)。 (2)济南市游60路(购全价门票可享受免费乘车); 解放桥公交停车场(家乐福北临)(早:7:30-8:00); 市立五院公交停车场(早8:00-8:30);
中国历史 Chinese History
  Lingyan Si灵岩寺Lingyan Temple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在山东省长清县东南25公里的方山之阳。创建于东晋苻秦永兴年间 (357~ 358),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后期(446~451)被毁。孝明帝正光(520~525)时,重建今寺于东北甘露泉之西。唐初迁建至今址。北宋时扩建,殿宇愈益宏壮。唐宋时,曾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丛林之一。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依山构筑,主要建筑物大致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五花殿、千佛殿、辟支塔、御书阁等。寺西为墓塔林,有唐至清各代本寺住持墓塔 167座,碑刻志铭81通。山巅唐初所凿的积翠证明龛,内有石雕弥勒1尊、菩萨2身。弥勒高5 米,仪容庄重,保存完好。 千佛殿创建于唐贞观中,宋嘉六年(1061)重修,梁架上存有“时大明万历岁次丁亥九月八日德府重修”墨书。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斗疏朗,出檐深远,面貌古朴雄伟。前檐 8根石柱,有精美莲花或龙凤柱础,仍为唐宋故物。殿内迎门台座上置 3尊大像:中为毗卢,藤胎髹漆;左为药师,右为弥陀,皆范铜为之。殿壁装有千佛。周壁前台座上置40尊彩塑罗汉像,高约1.55米,风格写实,比例协调,姿态各异,刻划入微,年代有宋、元、明、清诸说。1982年对罗汉维修时,在西第17尊体腔内,发现宋治平三年(1066)六月齐州临邑盖忠立墨书题名;另有10尊体腔内发现宋镜12面:3 尊中发现古钱78枚,其中五铢 1枚,开元通宝16枚,其余均为宋钱,最晚者为仁宗嘉通宝,为宋塑说提供了实物依据。 御书阁始建于唐,后世屡有重修。原有唐太宗和宋太宗、真宗、仁宗等御书。金贞中毁于兵火。阁壁嵌有历代石刻多块,以宋蔡大《圆通经》、《楞严经》为最著。 [多闻阿难陀尊者像] 辟支塔创建于宋淳化五年至嘉二年(994~ 1057),八角,九级十二檐(1~3层为重檐,余为单檐),通高54米。其座为石构,已埋于地下。塔身为砖砌,顶端置高耸铁刹,秀拔雄峻。 灵岩寺内外,现存碑石摩崖题刻凡 423块,著名的碑石有唐天宝元年 (742)书法家李邕撰书的《灵岩寺颂碑》,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 《大元国师法旨碑》 等。《大元国师法旨碑》藏汉文对照,为元代官方文献中使用藏文仅见之例。《息庵碑》为日本僧人邵元撰书。邵元,号古源,求法来中国21年,曾任少林寺首座僧职,此碑是历史上中日友好往来的珍贵史料。 1950年维修千佛殿,并设置玻璃橱保护殿内罗汉像。以后30多年间,对千佛殿作了 5次维修,并陆续修整加固了辟支塔、慧崇塔、大雄殿、鼓楼、御书阁、山门和天王殿。1981~1983年,对千佛殿内的宋塑罗汉,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做法作了加固修复。                 于中航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Lingyan Si
  灵岩寺
  Lingyan Temple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在山东省长清县东南25公里的方山之阳。创建于东晋苻秦永兴年间 (357~ 358),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后期(446~451)被毁。孝明帝正光(520~525)时,重建今寺于东北甘露泉之西。唐初迁建至今址。北宋时扩建,殿宇愈益宏壮。唐宋时,曾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丛林之一。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依山构筑,主要建筑物大致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五花殿、千佛殿、辟支塔、御书阁等。寺西为墓塔林,有唐至清各代本寺住持墓塔 167座,碑刻志铭81通。山巅唐初所凿的积翠证明龛,内有石雕弥勒1尊、菩萨2身。弥勒高5 米,仪容庄重,保存完好。
  千佛殿创建于唐贞观中,宋嘉□六年(1061)重修,梁架上存有“时大明万历岁次丁亥九月八日德府重修”墨书。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斗□疏朗,出檐深远,面貌古朴雄伟。前檐 8根石柱,有精美莲花或龙凤柱础,仍为唐宋故物。殿内迎门台座上置 3尊大像:中为毗卢,藤胎髹漆;左为药师,右为弥陀,皆范铜为之。殿壁装有千佛。周壁前台座上置40尊彩塑罗汉像,高约1.55米,风格写实,比例协调,姿态各异,刻划入微,年代有宋、元、明、清诸说。1982年对罗汉维修时,在西第17尊体腔内,发现宋治平三年(1066)六月齐州临邑盖忠立墨书题名;另有10尊体腔内发现宋镜12面:3 尊中发现古钱78枚,其中五铢 1枚,开元通宝16枚,其余均为宋钱,最晚者为仁宗嘉□通宝,为宋塑说提供了实物依据。
  御书阁始建于唐,后世屡有重修。原有唐太宗和宋太宗、真宗、仁宗等御书。金贞□中毁于兵火。阁壁嵌有历代石刻多块,以宋蔡大《圆通经》、《楞严经》为最著。
  多闻阿难陀尊者像
  辟支塔创建于宋淳化五年至嘉□二年(994~ 1057),八角,九级十二檐(1~3层为重檐,余为单檐),通高54米。其座为石构,已埋于地下。塔身为砖砌,顶端置高耸铁刹,秀拔雄峻。
  灵岩寺内外,现存碑石摩崖题刻凡 423块,著名的碑石有唐天宝元年 (742)书法家李邕撰书的《灵岩寺颂碑》,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 《大元国师法旨碑》 等。《大元国师法旨碑》藏汉文对照,为元代官方文献中使用藏文仅见之例。《息庵碑》为日本僧人邵元撰书。邵元,号古源,求法来中国21年,曾任少林寺首座僧职,此碑是历史上中日友好往来的珍贵史料。
  1950年维修千佛殿,并设置玻璃橱保护殿内罗汉像。以后30多年间,对千佛殿作了 5次维修,并陆续修整加固了辟支塔、慧崇塔、大雄殿、鼓楼、御书阁、山门和天王殿。1981~1983年,对千佛殿内的宋塑罗汉,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做法作了加固修复。
  (于中航)
相关词
济南黄河泰山长清行政区划乡镇大余南安
丫山灵岩飞瀑密檐阁式塔中国浙江绍兴嵊州灵岩寺山东历史文物
包含词
清灵岩寺灵岩寺前
游灵岩寺过灵岩寺
题灵岩寺宿灵岩寺
灵岩寺村济南灵岩寺
中国灵岩寺灵岩寺石雕
成都灵岩寺灵岩寺塔林
灵岩寺泉池灵岩寺遗址
略阳灵岩寺灵岩寺雕塑
丫山灵岩寺灵岩寺前村
灵岩寺二首升山灵岩寺
灵岩寺上方吴中灵岩寺
姑苏灵岩寺留题灵岩寺
护国灵岩寺灵岩寺风景区
灵岩寺罗汉像灵岩寺旅游区
游泰山灵岩寺题苏州灵岩寺
游永就灵岩寺宿灵岩寺上院
吉林市灵岩寺题平江府灵岩寺
灵岩寺偃松一首济南灵岩寺旅游区
寄题馆娃即灵岩寺和鲍仲山武灵岩寺
姑苏灵岩寺涵空阁宿灵岩寺即古吴官
雁荡山灵岩寺后恻金代灵岩寺田园界至图
唐李邕灵岩寺颂并序碑中国浙江绍兴嵊州灵岩寺
宿灵岩寺(即古吴官)夏日宿灵岩寺宗公院
游太山四首其三灵岩寺苏州十咏其六·灵岩寺
雁山纪游七首·灵岩寺雁山纪游七首灵岩寺
苏州十咏其六灵岩寺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
满江红(姑苏灵岩寺涵空阁)和友人送僧归桂州灵岩寺
灵岩寺(寺即吴馆娃宫,鸣屟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慈湖中流遇大风舟危甚食时风止游灵岩寺
自黄州至巴河游灵岩寺观孙仲谋刑马坛相传权于此刑马祀江神遂提师伐寿春云敕差灵岩寺主大师详公赴寺
满江红姑苏灵岩寺涵空阁灵岩寺寺即吴馆娃宫鸣屟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