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稱 灰星鯊
拉丁名稱 mustelus griseus(pietschmann)
英文名稱 spotless smoothhound
地方名稱 灰鯊、灰皮鯊、灰暗鯊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軟骨魚綱
拉丁綱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鯊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皺唇鯊科
拉丁科名 triakidae
中文屬名 星鯊屬
拉丁屬名 mustelus
分佈類別 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産於南海和東海南部
形態特徵
體細而延長。頭子扁,中長,頭寬比頭高為大,頭長約為全長的1/5。尾細長,比頭和軀幹約長1.2倍,尾基上下方無凹窪。吻中長,背視近三角形,前緣鈍尖,側視尖突。眼橢圓形,前端圓,後端尖;瞬褶平橫外露,外側有1深溝,距第一鰓孔比距吻端為近,眼徑比鼻孔長約大1.5倍。鼻孔寬大,距口端比距吻端為近;鼻間隔中寬,比鼻孔長約大1.4倍;前鼻瓣中部具一舌狀突起,出水孔半露,後鼻瓣後部無半環狀薄膜。口頗小,三角形,兩側斜行,前端圓鈍,口寬比口前吻長為短,小於鼻孔外側之間的距離,口長約等於口寬的3/5;下頜稍短,口閉時上頜齒全露,下頜齒衹在縫合處露出;上唇褶粗大而短,約等於上頜長的2/9,下唇褶細而較長,約等於下頜長的1/3。齒細小而多,鋪石狀排列,多行在使用,上下頜各列成1齒帶,齒平扁圓凸,斜方形。噴水孔小,橫橢圓形,兩端尖,位於眼角後下方。鰓孔5個,狹小,第三鰓孔寬約與眼徑相等,中間3個較寬,最後1個最小,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盾鱗具3縱嵴,1~3棘突。
背鰭2個;第一背鰭頗大,較後位,距腹鰭比距胸鰭近許多;起點幾對着或稍後於胸鰭裏角,距吻端與距第二背鰭約相等,或距吻端較近;上角圓鈍,後緣凹人,下角延長尖突,幾達腹鰭起點上方。第二背鰭稍小;起點前於臀鰭起點,距尾基與距第一背鰭幾相等;上角圓鈍,後緣深凹,下角延長尖突。尾鰭頗短狹,約等於全長的1/5。尾椎軸稍上翹,上葉頗發達,下葉前部稍突出,中部低平而短,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與上葉連接,尾端鈍尖,後緣斜直。臀鰭小,起點約與第二背鰭基底後的1/3處相對,後緣深凹,裏角延長尖突。腹鰭比第二背鰭稍小,位於背鰭間隔前半部下方,起點與第一背鰭下角後端相對或稍後,後緣斜直微凹,裏角鈍尖微突;鰭腳平扁延長,後端鈍尖。胸鰭中大,外角鈍尖,後緣凹人,裏角鈍圓,鰭端伸達或越過第一背鰭起點下方。
體側面灰褐色,腹面白色;各鰭紫褐色,後緣較淺淡,體無白色斑點。
【藥 名】:灰星鯊
【來 源】:為皺唇鯊科動物灰星鯊的肉。
【功 效】:健脾益氣、托毒生肌。
【主 治】:用於脾虛氣虛、氣血不足所致之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50一100剋。
【 名】:灰皮鯊、灰鯊、白布鯊、鯊魚、鮫魚(《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我國黃海、東海、南海。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藥用灰星鯊之肉,捕捉後,去皮和內臟,將肉洗淨切塊入藥。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
|
體細而延長。頭子扁,中長,頭寬比頭高為大,頭長約為全長的1/5。尾細長,比頭和軀幹約長1.2倍,尾基上下方無凹窪。吻中長,背視近三角形,前緣鈍尖,側視尖突。眼橢圓形,前端圓,後端尖;瞬褶平橫外露,外側有1深溝,距第一鰓孔比距吻端為近,眼徑比鼻孔長約大1.5倍。鼻孔寬大,距口端比距吻端為近;鼻間隔中寬,比鼻孔長約大1.4倍;前鼻瓣中部具一舌狀突起,出水孔半露,後鼻瓣後部無半環狀薄膜。口頗小,三角形,兩側斜行,前端圓鈍,口寬比口前吻長為短,小於鼻孔外側之間的距離,口長約等於口寬的3/5;下頜稍短,口閉時上頜齒全露,下頜齒衹在縫合處露出;上唇褶粗大而短,約等於上頜長的2/9,下唇褶細而較長,約等於下頜長的1/3。齒細小而多,鋪石狀排列,多行在使用,上下頜各列成1齒帶,齒平扁圓凸,斜方形。噴水孔小,橫橢圓形,兩端尖,位於眼角後下方。鰓孔5個,狹小,第三鰓孔寬約與眼徑相等,中間3個較寬,最後1個最小,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盾鱗具3縱嵴,1~3棘突。
背鰭2個;第一背鰭頗大,較後位,距腹鰭比距胸鰭近許多;起點幾對着或稍後於胸鰭裏角,距吻端與距第二背鰭約相等,或距吻端較近;上角圓鈍,後緣凹人,下角延長尖突,幾達腹鰭起點上方。第二背鰭稍小;起點前於臀鰭起點,距尾基與距第一背鰭幾相等;上角圓鈍,後緣深凹,下角延長尖突。尾鰭頗短狹,約等於全長的1/5。尾椎軸稍上翹,上葉頗發達,下葉前部稍突出,中部低平而短,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與上葉連接,尾端鈍尖,後緣斜直。臀鰭小,起點約與第二背鰭基底後的1/3處相對,後緣深凹,裏角延長尖突。腹鰭比第二背鰭稍小,位於背鰭間隔前半部下方,起點與第一背鰭下角後端相對或稍後,後緣斜直微凹,裏角鈍尖微突;鰭腳平扁延長,後端鈍尖。胸鰭中大,外角鈍尖,後緣凹人,裏角鈍圓,鰭端伸達或越過第一背鰭起點下方。
體側面灰褐色,腹面白色;各鰭紫褐色,後緣較淺淡,體無白色斑點。 |
|
【藥 名】:灰星鯊
【來 源】:為皺唇鯊科動物灰星鯊的肉。
【功 效】:健脾益氣、托毒生肌。
【主 治】:用於脾虛氣虛、氣血不足所致之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50一100剋。
【 名】:灰皮鯊、灰鯊、白布鯊、鯊魚、鮫魚(《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我國黃海、東海、南海。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藥用灰星鯊之肉,捕捉後,去皮和內臟,將肉洗淨切塊入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