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勞科 > 灰伯勞
目錄
No. 1
  別名:寒露兒,屬雀形目 ,伯勞科。
  分佈於東北、華北、內蒙古、新疆等地。
  灰伯勞體長約23釐米,上體均褐灰色,尾上復羽灰色,尾羽黑色,先端白色,兩翼黑褐色,眼先灰黑色,眼上有一狹的黃白色眉斑;下體由頦至腹部為淡褐色,尾下復羽污白色,肋部和腋羽污灰色,肋部羽具黑褐色波狀斑紋。
  棲息在海拔800米以下山地次生闊葉林帶的開闊或半開闊的生境,如林緣、灌叢和低矮的雜木林等處。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鳥類、蜥蜴,各種昆蟲以及其他活動物。常棲於樹頂,到地面捕食,捕到後飛回樹枝。將獵獲物挂在帶刺的樹上,在樹刺的幫助下,將其殺死,撕碎而食之,故有人稱其為“屠夫鳥”。巢呈杯狀,置於有棘的樹木或灌叢間。卵上常具有略呈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雜斑。灰伯勞為我國北方常見的一種大型伯勞。它不在我國繁殖,但在春、秋季節沿我國北方各省遷徙,並有少數個體在我國越鼕。
  1、鳥的選擇 灰伯勞雖長得漂亮、姿態優美。歌聲委婉動聽,但一般飼養它是用於狩獵麻雀、鵐類等小型鳥類。雌雄鳥經馴養後均可做為狩獵鳥。
  2、籠的特點 用於狩獵的灰伯勞用較粗的直架(直徑3釐米)飼養;為觀其姿態、聽其鳴囀者則用弓形架飼養。因灰伯勞性兇猛、嘴強有力、脖鎖要堅固,近脖鎖的一段脖綫宜為金屬鏈,以防鳥咬斷後逃逸。
  3、飼料和喂法 日常飼養可喂瘦的牛、羊肉條和動物的心髒、雛雞和小鳥。狩獵時,捕到小鳥後,立即取出新鮮心、肝喂給。
  4、管理和調教 為了訓練灰伯勞狩獵,需要象訓鷹那樣“熬”。首先訓練它棲架,為防止其抓、咬,應帶帆布或皮手套。為了使伯勞馴順,需耗其精力,盡夜看守,不讓它閉眼休息,同時喂水白肉條(用水泡過的肉條)以減其膘。一般三、五天伯勞就變得馴順而貪食,就可用手托着試行放獵,方法是把脖綫放長,前方把一隻麻雀用綫係在樹枝上,饑餓到極點的灰伯勞就會迅速飛去捕捉,待其抓住麻雀落地後人即跟上,取出麻雀的心髒喂給,連續數次、並逐漸拉開路離;幾天就可訓成。但要註意,每天狩獵前一定要使伯勞空腹。能順利狩獵後方可去掉長的脖綫,任其自由捕獵,觀其姿態頗有情趣。還要註意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放獵,以免驚擾。不能使伯勞太纍、見好就收。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英文解釋
  1. lat.:  lanius excubitor
包含詞
南灰伯勞南方灰伯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