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中草药 : 民间偏方 : 动物 : 被子植物 : 林业树种 > 灯心草
目录
No. 1
灯心草
  单子叶植物,灯心草科。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密生须根。叶退化。夏季开淡绿色花。蒴果长圆形。分布于中国各地。茎可用来编席、帽和制绳索。茎髓俗称灯草”,能点油灯;也可入药,能清热、利尿、安神。
No. 2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直立,叶子狭长。花黄绿色。茎可用以造纸、织席,其中心部分用做油灯的灯心。中医入药,有利尿、清热等作用。
No. 3
  medulla junci
  (英)rush
  别名 野席草、龙须草、 灯草、水灯心。
  来源 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茎髓。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密生须根。茎簇生,高40~100cm,直径1.5~4mm。低出叶鞘状,红褐色或淡黄色,长达15cm,叶片退化呈刺芒状。花序假侧生,聚伞状,多花,密集或疏散;总苞片似茎的延伸,直立,长5~20cm;花长2~2.5mm,花被片6,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雄蕊3,极少为6,长约为花被的2/3。蒴果矩圆状,3室,顶端钝或微凹,长约与花被等长或稍垂。种子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湿地或沼泽边。主产江苏、四川、云南;浙江、福建、贵州亦产。
  采制 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茎髓。
  性状 髓呈细长圆柱形,长可达90cm,直径2~3m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无臭,无味。
  化学成分 髓含阿拉伯聚糖(araban)、木聚糖(xylan)、甲基戌聚糖(methyl pentosan),尚含鞣酐(phlobaphene)、木犀草甙。
  性味 性微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 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附注 水茅草j.leschenautii gay ex laharpe的茎髓亦作灯心草入药。
  【英文名】 medulla junci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
  【来源】本品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 juncus effusus l. 的干燥茎髓。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
  【制法】灯心草:除去杂质,剪段。灯心炭:取净灯心草,照煅炭法(附录Ⅱ d)制炭。
  【性状】本品呈细圆柱形,长达90cm,直径0.1~0.3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无臭,无味。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1~3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
  (1)适宜病情较轻者,或作清热利水药如木通、滑石药的辅助品。用于心热烦躁、小儿夜啼,可单味煎服或与清心安神药同用。此外,灯心草烧灰吹喉,可治喉痹。
  【摘录】《中国药典》
  中文名】: 灯心草(《开宝本草》)
  【类别】: 茎藤类
  【异名】虎须草(崔豹《古今注》),赤须(《雷公炮炙论》),灯心(《圣济总录》),灯草(《珍珠囊》),碧玉草(《纲目》),水灯心(《分类草药性》),铁灯心(《天宝本草》),猪矢草、洋牌洞(《闽东本草》),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福建中草药》),老虎须(《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
  【植物形态】灯心草
  多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根茎横走,具多数须根。茎圆筒状,直径1~2毫米,外具明显条纹,淡绿色。无茎生叶,基部具鞘状叶,长者呈淡赤褐色,短者呈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复聚伞花序,假侧生,由多数小花密聚成簇;花淡绿色,具短柄;花被6,2轮,裂片披针形,长2~2.5毫米,背面被柔毛,边缘膜质,纵脉2条;雄蕊3,较花被短;子房3室,花柱不明显,柱头3枚。蒴果卵状三棱形或椭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钝,淡黄褐色。种子多数,斜卵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湿地或沼泽边缘。分布全国各地。
  本植物的根及根茎(灯心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将茎皮纵向剖开,去皮取髓,晒干。
  【药材】干燥的茎髓,呈细长圆柱形,一般长50~60厘米,亦有达1米以上者。表面乳白色至淡黄白色,粗糙,有细纵沟纹。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表面有许多丝状物,相互交织成网,最外多呈短毛状。质轻软如海绵状,略有弹性,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气微,味淡。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产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四川所产灯心草,剥去外皮的称为"灯心",未去皮的称为"灯草"。
  尚有同属植物野灯心草、拟灯心草等亦作灯心草入药。
  【化学成分】茎髓含纤维、脂肪油、蛋白质等。茎含多糖类。
  【炮制】灯心炭:取灯心草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贴以白纸,两锅交接处,用盐泥封固,不使泄气,煅至白纸呈焦黄色停火,凉透取出。朱灯心:取剪好的灯心段,用水喷洒,使微湿润,放瓷罐内,加入朱砂细末,反复摇动至朱砂匀布为度。(每灯心10斤,用朱砂10两)
  【性味】甘淡,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平,味甘。《主治秘诀》云:辛甘。"
  ③《伤寒蕴要》:"淡,平。"
  ④《本草从新》:"甘淡,微寒。"
  【归经】入心、肺、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足太阳、默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
  【功用主治】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此外本品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①《开宝本草》:"主五淋。"
  ②《医学启源》:"通阴窍涩,利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③《本草衍义补遗》:"治急喉痹,小儿夜啼。"
  ④《纲目》:"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
  ⑤《分类草药性》:"涂痔疮。"
  ⑥《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安神,利水通淋。"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烦不寐。"
  ⑧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喉炎及咳嗽。"
  ⑨福建龙溪《实用中草药》:"治小儿惊热,泌尿系炎症,疮疡,胬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分(鲜草单用,0.5~1两);或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吹喉。
  【宜忌】①《本草经疏》:"虚寒者慎服。"
  ②《本草从新》:"中寒小便不禁者勿服。"
  ③《本草求真》:"气虚小便不禁者忌服。"
  【贮藏】 置干燥处。
  【选方】①治五淋癃闭:灯心草一两,麦门冬、甘草各五钱。浓煎饮。(《方脉正宗》)
  ②治水肿:灯心草四两。水煎服。(《方脉正宗》)
  ③通利水道:灯心十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取出,又晒干,入药用二两五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两,滑石(水飞过)五两,猪苓(去皮)二两,泽泻(去须)三两,人参一斤(去芦,切片,煮浓汤去渣,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上灯心等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换引。(《韩氏医通》天一丸)
  ④治热淋:鲜灯心草、车前草、凤尾草各一两。淘米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⑤治膀胱炎、尿道炎、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二两,薏苡仁一两,海金沙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草一两,鲜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失眠、心烦:灯心草六钱。煎汤代茶常服。(《现代实用中药》)
  ⑧治小儿热惊:灯心草一至二钱,车前草三株。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心烦夜啼:灯心草五钱。煎二次,分二次服。(江西《中草药学》)
  ⑩治黄疸:一灯心草、天胡荽各一两。水煎,加甜酒少许调服。二灯心草五钱,鲜枸杞根一两,阴行草五钱。水煎,糖调服。(江西《中草药学》)
  ⑾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颗粒或舌炎,口疮:灯心草一钱,麦门冬三钱,水煎服;亦可用灯心炭一钱,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药手册》)
  ⒀治走马喉痹:壁蟢窠(烧灰)、灯心(烧灰)、枯矾各等分。为细末吹之。(《村居救急方》)
  ⒁治乳蛾:灯草(以咸卤浸透,入鸡子壳中封固,煅存性,研细)加梁上尘及青鱼胆、明矾、铜青,点咽喉。虚脱人及中寒人勿用。(《本草汇》)
  ⒂治鼻衄不止:灯心(焙)一两。捣罗为散,入丹砂一钱,研。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灯心散)
  ⒃治破伤:灯心烂嚼,和唾贴之,用帛裹。(《胜金方》)
  ⒄治乳痈乳吹:水灯心一两。酒水各半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⒅治阴疳:灯心草(烧灰),入轻粉、麝香(共研末涂敷)。(《纲目》)
  ⒆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⒇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1)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服一钱。
  (22)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23)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No. 4
灯心草
  【中文名】: 灯心草(《开宝本草》)
  【类 别】: 茎藤类
  【异名】虎须草(崔豹《古今注》),赤须(《雷公炮炙论》),灯心(《圣济总录》),灯草(《珍珠囊》),碧玉草(《纲目》),水灯心(《分类草药性》),铁灯心(《天宝本草》),猪矢草、洋牌洞(《闽东本草》),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福建中草药》),老虎须(《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
  【植物形态】灯心草
  多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根茎横走,具多数须根。茎圆筒状,直径1~2毫米,外具明显条纹,淡绿色。无茎生叶,基部具鞘状叶,长者呈淡赤褐色,短者呈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复聚伞花序,假侧生,由多数小花密聚成簇;花淡绿色,具短柄;花被6,2轮,裂片披针形,长2~2.5毫米,背面被柔毛,边缘膜质,纵脉2条;雄蕊3,较花被短;子房3室,花柱不明显,柱头3枚。蒴果卵状三棱形或椭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钝,淡黄褐色。种子多数,斜卵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湿地或沼泽边缘。分布全国各地。
  本植物的根及根茎(灯心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将茎皮纵向剖开,去皮取髓,晒干。
  【药材】干燥的茎髓,呈细长圆柱形,一般长50~60厘米,亦有达1米以上者。表面乳白色至淡黄白色,粗糙,有细纵沟纹。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表面有许多丝状物,相互交织成网,最外多呈短毛状。质轻软如海绵状,略有弹性,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气微,味淡。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产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四川所产灯心草,剥去外皮的称为"灯心",未去皮的称为"灯草"。
  尚有同属植物野灯心草、拟灯心草等亦作灯心草入药。
  【化学成分】茎髓含纤维、脂肪油、蛋白质等。茎含多糖类。
  【炮制】灯心炭:取灯心草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贴以白纸,两锅交接处,用盐泥封固,不使泄气,煅至白纸呈焦黄色停火,凉透取出。朱灯心:取剪好的灯心段,用水喷洒,使微湿润,放瓷罐内,加入朱砂细末,反复摇动至朱砂匀布为度。(每灯心10斤,用朱砂10两)
  【性味】甘淡,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平,味甘。《主治秘诀》云:辛甘。"
  ③《伤寒蕴要》:"淡,平。"
  ④《本草从新》:"甘淡,微寒。"
  【归经】入心、肺、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足太阳、默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
  【功用主治】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此外本品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①《开宝本草》:"主五淋。"
  ②《医学启源》:"通阴窍涩,利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③《本草衍义补遗》:"治急喉痹,小儿夜啼。"
  ④《纲目》:"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
  ⑤《分类草药性》:"涂痔疮。"
  ⑥《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安神,利水通淋。"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烦不寐。"
  ⑧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喉炎及咳嗽。"
  ⑨福建龙溪《实用中草药》:"治小儿惊热,泌尿系炎症,疮疡,胬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分(鲜草单用,0.5~1两);或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吹喉。
  【宜忌】①《本草经疏》:"虚寒者慎服。"
  ②《本草从新》:"中寒小便不禁者勿服。"
  ③《本草求真》:"气虚小便不禁者忌服。"
  【贮藏】 置干燥处。
  【选方】①治五淋癃闭:灯心草一两,麦门冬、甘草各五钱。浓煎饮。(《方脉正宗》)
  ②治水肿:灯心草四两。水煎服。(《方脉正宗》)
  ③通利水道:灯心十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取出,又晒干,入药用二两五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两,滑石(水飞过)五两,猪苓(去皮)二两,泽泻(去须)三两,人参一斤(去芦,切片,煮浓汤去渣,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上灯心等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换引。(《韩氏医通》天一丸)
  ④治热淋:鲜灯心草、车前草、凤尾草各一两。淘米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⑤治膀胱炎、尿道炎、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二两,薏苡仁一两,海金沙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草一两,鲜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失眠、心烦:灯心草六钱。煎汤代茶常服。(《现代实用中药》)
  ⑧治小儿热惊:灯心草一至二钱,车前草三株。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心烦夜啼:灯心草五钱。煎二次,分二次服。(江西《中草药学》)
  ⑩治黄疸:㈠灯心草、天胡荽各一两。水煎,加甜酒少许调服。㈡灯心草五钱,鲜枸杞根一两,阴行草五钱。水煎,糖调服。(江西《中草药学》)
  ⑾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颗粒或舌炎,口疮:灯心草一钱,麦门冬三钱,水煎服;亦可用灯心炭一钱,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药手册》)
  ⒀治走马喉痹:壁蟢窠(烧灰)、灯心(烧灰)、枯矾各等分。为细末吹之。(《村居救急方》)
  ⒁治乳蛾:灯草(以咸卤浸透,入鸡子壳中封固,煅存性,研细)加粱上尘及青鱼胆、明矾、铜青,点咽喉。虚脱人及中寒人勿用。(《本草汇》)
  ⒂治鼻衄不止:灯心(焙)一两。捣罗为散,入丹砂一钱,研。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灯心散)
  ⒃治破伤:灯心烂嚼,和唾贴之,用帛裹。(《胜金方》)
  ⒄治乳痈乳吹:水灯心一两。酒水各半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⒅治阴疳:灯心草(烧灰),入轻粉、麝香(共研末涂敷)。(《纲目》)
  ⒆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⒇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1)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服一钱。
  (22)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23)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No. 5
  灯心草
  【来源】单验方
  【原料】灯心草15克。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
  【用法】每日1剂,连服3~5剂。
  【功效】
No. 6
  灯心草
  rush
  【英文名】 MEDULLA JUNCI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
  【类 别】: 茎藤类
  【异名】虎须草(崔豹《古今注》),赤须(《雷公炮炙论》),灯心(《圣济总录》),灯草(《珍珠囊》),碧玉草(《纲目》),水灯心(《分类草药性》),铁灯心(《天宝本草》),猪矢草、洋牌洞(《闽东本草》),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福建中草药》),老虎须(《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秧草(《长白山植物药志》)。
  【来源】 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茎髓。
  【考证】:出自《开宝本草》:灯心草,生江南泽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人将为席。
  1.《本草衍义》:灯心草,陕西亦有。蒸熟,干则拆取中心穰燃灯者,是谓之熟草。又有不蒸,但生干剥取者为生草。入药宜用生草。
  2.《品汇精要》:灯心草,莳田泽中,圆细而长直,有簳无叶。南人夏秋间采之,剥皮以为蓑衣。其心能燃灯,故名灯心草。由其性味淡渗,故有利水之功。而《本经》乃言为席,非也。其席草亦产江南,形比灯心草细而短,自是一种,实非此类也。
  3.《纲目》:灯心草即龙须之类。但龙须紧小而瓤实,此草稍粗而瓤虚白。吴人栽莳之,取瓤为灯炷,以草织席及蓑,他处野生者不多。
  甜灯心草(Acorus calamus)【综述】数种显花植物的通称,具圆柱形柄或空心、秆茎状叶。见於温带地区,特别是潮湿或多荫处。灯心草科(Juncaceae)包括灯心草属(Juncus, 俗称普通灯心草)和地杨梅属(Luzula, 俗称木灯心草)。普通灯心草在世界许多地方供织椅垫、席和编成篮子。髓部则作开放式油灯的灯心或灯心草蜡烛用;其中软灯心草(J. effusus)用来作日本榻榻米垫。香蒲科(Typhaceae)水烛(Typha angustifolia)的茎与叶,在北印度供作绳索、席和篮。有荷兰灯心草之称的木贼属(Equisetum)植物,因茎柄富含矽,可用来擦磨金属和其他硬面,而又名擦磨灯心草。花灯心草指花蔺科(Butomaceae)的花蔺(Butomus umbellatus),甜灯心草则指天南星科(Araceae)的菖蒲(Acorus calamus)。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密生须根。茎簇生,高40~100cm,直径1.5~4mm。低出叶鞘状,红褐色或淡黄色,长达15cm,叶片退化呈刺芒状。花序假侧生,聚伞状,多花,密集或疏散;总苞片似茎的延伸,直立,长5~20cm;花长2~2.5mm,花被片6,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雄蕊3,极少为6,长约为花被的2/3。蒴果矩圆状,3室,顶端钝或微凹,长约与花被等长或稍垂。种子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态环境与分布】生于湿地或沼泽边。主产江苏、四川、云南;浙江、福建、贵州亦产。四川所产灯心草,剥去外皮的称为"灯心",未去皮的称为"灯草"。
  【繁殖方法】 以分株繁殖为主。
  1.选地与整地:选择容易排灌的水田,先把田犁翻、耙沤、耙平,施足人畜粪肥作底肥。
  2.种植:一般是春种。挖取老蔸分成8-10根一窝,像栽水稻—样,按行株距各30-45厘米栽在田里。
  【采制】: 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茎髓。
  【炮制】灯心炭:取灯心草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贴以白纸,两锅交接处,用盐泥封固,不使泄气,煅至白纸呈焦黄色停火,凉透取出。朱灯心:取剪好的灯心段,用水喷洒,使微湿润,放瓷罐内,加入朱砂细末,反复摇动至朱砂匀布为度。(每灯心10斤,用朱砂10两)
  性状: 干燥的茎髓,呈细长圆柱形,长可达90cm,直径2~3m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无臭,无味。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化学成分】: 髓含阿拉伯聚糖(araban)、木聚糖(xylan)、甲基戌聚糖(methyl pentosan),尚含鞣酐(phlobaphene)、木犀草甙。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淡。归心、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此外本品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用法用量】 1~3g。
  软灯心草(Juncus effusus)【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 (1)适宜病情较轻者,或作清热利水药如木通、滑石药的辅助品。用于心热烦躁、小儿夜啼,可单味煎服或与清心安神药同用。此外,灯心草烧灰吹喉,可治喉痹。
  【摘录】《中国药典》
  附注: 水茅草J.leschenautii Gay ex Laharpe的茎髓亦作灯心草入药。茎(灯心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尚有同属植物野灯心草、拟灯心草等亦作灯心草入药。
  【功用主治】
  ①《开宝本草》:"主五淋。"
  ②《医学启源》:"通阴窍涩,利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③《本草衍义补遗》:"治急喉痹,小儿夜啼。"
  ④《纲目》:"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
  ⑤《分类草药性》:"涂痔疮。"
  ⑥《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安神,利水通淋。"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烦不寐。"
  ⑧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喉炎及咳嗽。"
  ⑨福建龙溪《实用中草药》:"治小儿惊热,泌尿系炎症,疮疡,胬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分(鲜草单用,0.5~1两);或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吹喉。
  【宜忌】①《本草经疏》:"虚寒者慎服。"
  ②《本草从新》:"中寒小便不禁者勿服。"
  ③《本草求真》:"气虚小便不禁者忌服。"
  【贮藏】 置干燥处。
  【选方】①治五淋癃闭:灯心草一两,麦门冬、甘草各五钱。浓煎饮。(《方脉正宗》)
  ②治水肿:灯心草四两。水煎服。(《方脉正宗》)
  ③通利水道:灯心十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取出,又晒干,入药用二两五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两,滑石(水飞过)五两,猪苓(去皮)二两,泽泻(去须)三两,人参一斤(去芦,切片,煮浓汤去渣,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上灯心等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换引。(《韩氏医通》天一丸)
  ④治热淋:鲜灯心草、车前草、凤尾草各一两。淘米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⑤治膀胱炎、尿道炎、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二两,薏苡仁一两,海金沙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草一两,鲜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失眠、心烦:灯心草六钱。煎汤代茶常服。(《现代实用中药》)
  ⑧治小儿热惊:灯心草一至二钱,车前草三株。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心烦夜啼:灯心草五钱。煎二次,分二次服。(江西《中草药学》)
  ⑩治黄疸:一灯心草、天胡荽各一两。水煎,加甜酒少许调服。二灯心草五钱,鲜枸杞根一两,阴行草五钱。水煎,糖调服。(江西《中草药学》)
  ⑾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颗粒或舌炎,口疮:灯心草一钱,麦门冬三钱,水煎服;亦可用灯心炭一钱,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药手册》)
  ⒀治走马喉痹:壁蟢窠(烧灰)、灯心(烧灰)、枯矾各等分。为细末吹之。(《村居救急方》)
  ⒁治乳蛾:灯草(以咸卤浸透,入鸡子壳中封固,煅存性,研细)加梁上尘及青鱼胆、明矾、铜青,点咽喉。虚脱人及中寒人勿用。(《本草汇》)
  ⒂治鼻衄不止:灯心(焙)一两。捣罗为散,入丹砂一钱,研。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灯心散)
  ⒃治破伤:灯心烂嚼,和唾贴之,用帛裹。(《胜金方》)
  ⒄治乳痈乳吹:水灯心一两。酒水各半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⒅治阴疳:灯心草(烧灰),入轻粉、麝香(共研末涂敷)。(《纲目》)
  ⒆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⒇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1)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服一钱。
  (22)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23)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象征意义
  由于草径柔韧,常用来象征谦卑美德。
形态特征
  灯心草(拉丁学名:Juncus effusus)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密生须根。茎簇生,高40~100cm,直径1.5~4mm。低出叶鞘状,红褐色或淡黄色,长达15cm,叶片退化呈刺芒状。花序假侧生,聚伞状,多花,密集或疏散;总苞片似茎的延伸,直立,长5~20cm;花长2~2.5mm,花被片6,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雄蕊3,极少为6,长约为花被的2/3。蒴果矩圆状,3室,顶端钝或微凹,长约与花被等长或稍垂。种子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及分布
  灯心草(图3)
  生长环境
  河边,池旁,水沟边,稻田旁,草地上,沼泽湿处。
  地理分布
  分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药用植物栽培
  灯心草(图4)
  生物学特性
  喜湿润环境,耐寒,忌干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宜选潮湿、肥沃疏松地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法。秋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贮藏待播,上覆细土1cm左右。 田间管理 播后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cm以上适当间功,株距5-10cm;每年中耕除草2-3次,施肥1-2次。
药材基源
  灯心草(图5)【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
  【考证】出自《开宝本草》:灯心草,生江南泽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人将为席。
  1.《本草衍义》:灯心草,陕西亦有。蒸熟,干则拆取中心穰燃灯者,是谓之熟草。又有不蒸,但生干剥取者为生草。入药宜用生草。
  2.《品汇精要》:灯心草,莳田泽中,圆细而长直,有簳无叶。南人夏秋间采之,剥皮以为蓑衣。其心能燃灯,故名灯心草。由其性味淡渗,故有利水之功。而《本经》乃言为席,非也。其席草亦产江南,形比灯心草细而短,自是一种,实非此类也。
  3.《纲目》:灯心草即龙须之类。但龙须紧小而瓤实,此草稍粗而瓤虚白。吴人栽莳之,取瓤为灯炷,以草织席及蓑,他处野生者不多。
  【采收和储藏】全草:秋季采割,晒干;茎髓;秋季采割下茎秆,顺茎划开皮部,剥出髓心,捆把晒干。
  【炮制方法】
  1.灯心炭:取灯心草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贴以白纸,两锅交接处,用盐泥封固,不使泄气,煅至白纸呈焦黄色停火,凉透取出。
  2.朱灯心:取剪好的灯心段,用水喷洒,使微湿润,放瓷罐内,加入朱砂细未,反复摇动至朱砂匀布为度。(每灯心10斤,用朱砂10两)。
  3.青黛制:灯心段置盆内喷淋清水少许,微润,加青黛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表面挂匀青黛为度,取出晾干。每灯心草10kg,青黛1.5kg。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呈细圆柱形,长达90cm,直径1-3m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置放大镜下观察,有隆起的细纵纹及海绵样的细小孔隙;微有光泽。质轻柔软,有弹性,易拉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气味不显著。以条长,粗壮,色白,有弹性者为好。
  显微鉴别 茎髓横切面:全部由通气组织组成。每一细胞呈类方形或长方形,具数条分枝,分枝长8-60μm,直径7-20μm,壁厚约1.7μm,相邻细胞的分枝顶端相互衔接,形成网状结构,细胞间隙大多呈三角形,也有类四边形的。
中药化学成分
  茎髓含多种菲类衍生物,已分离得到:灯心草二酚(effusos),6-甲基灯心草二酚(juncusol),灯心草酚(juncunol),2,6-二羟基-1,7-二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2,6-dihydroxy-1,7-dimethyl-5-ethenyl-9,10-dihydrophenanthrene),2,7-二羟基-1,8-二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2,7-dihydroxy-1,8-dimethyl-5-ethenyl-9,10-dihydrophenanthrene),2,8-二羟基-1,6-二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2,8-dihydroxy-1,6-dimethyl-5-ethenyl-9,10-dihydrophenanthrene),8-羟基-2-甲氧基-1,6-二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2-hydroxy-7-methoxy-1,8-dimethyl-5-ethenyl-9,10-dihydrophenanthrene),2-羟基-7-羧基-1-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2-hydroxy-7-carboxy-1-methyl-5-ethenyl-9,10-dihydrophenanthrene),2-羟基-8-羧基-1-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2-hydroxy-8-carboxy-1-methyl-5-ethenyl-9,10-dihydrophenanthrene),2,3-二羟基-1,7-二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2,3-dihydroxy-1,7-dimethyl-5-ethenyl-9,10-dihydrophenanthrene),灯心草酮(juncunone),5-甲酰基-2-羟基-1,8-二甲基-7-甲氧基-9,10-二氢菲(5-formyl-2-hydroxy-1,8-dimethyl-7-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5-甲酰基-2,6-羟基-1,7-二甲基9,10-二氢菲(5-formyl-2,6-dihydroxy-1,7-dimethyl-9,10-dihydrophenanthrene),5-(1-羟乙基)-2,6-二羟基-1,7-二甲基-9,10-二氢菲[(1-hydroxyethyl)-2,6-dihydroxy-1,7-dimethyl-9,10-dihydrophenanthrene],5-(1-甲氧基乙基)-2,6-二羟基-1,7-二甲基9,10-二氢菲[5-(1-methoxyethyl)-2,6-dihydroxy-1,7-dimethyl-9,10-dihydrophenanthrene],5-(1-羟乙基)-2,8-二羟基-1,7-二甲基-9,10-二氢菲[5-(1-hydroxyethyl)-2,8-dihydroxy-1,7-dimethyl-9,10-dihydrophenanthrene],2,6-二羟基-1,7-二甲基-9,10-二氢菲(2,6-dihydroxy-1,7-dimethyl-9,10-dihydrophenanthrene),去氢灯心草二酚(dehydroeffusol),去氢灯心草醛(dehydroeffusal),去氢-6-甲基灯心草二酚(dehydrojuncusol)。还含2,8-二羟基-1,7-二甲基-5-乙烯基-10,11-二氢二苯并[b,f]氧杂庚烷(2,8-dihydroxy-1,7-dimethyl-6-ethenyl-10,11-dihydrodibenz[b,f]-oxepin),α-单-对-香豆酸甘油酯(mono-p-coumaroyl glyceride),木犀草素(luteolin)。全草含挥发油,内有:芳樟醇(lonalool),2-十一烷酮(2-undecanone),2-十三烷酮(2-tridecanone),4-对-芋烯-3酮(p-menth-4-en-3-one),1,2-二氢-1,5,8-三甲基萘(1,2-dihydro-1,5,8-trimethylanaphthalene),α-及β-紫罗兰酮(iono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β-苯乙醇(β-phenylethyl alcohol),苯酚(phenol),对-甲基苯酚(p-cresol),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0,14-trimethylpentadecan-2-one),丁香油酚(eugenol),二氢弥猴桃内酯(dihydroactinidiolide),α-香附酮(α-cyperone),香草醛(vanillin),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以及C12至C24的烃类。又含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正缬氨酸(nor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色氨酸(tryptophane),β-丙氨酸(β-alanine)等氨基酸和由二分子谷氨酸(glutamic acid)与一分子缬氨酸(valine)组成的三肽(tripeptide)以及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聚糖(araban),木聚糖(xylan)甲基戊聚糖(methylpentosan)等糖类。还含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等。
  尚含鞣酐(phlobaphene)、木犀草甙。
药性论述
  灯心草(图6)
  【功效分类】利水药;清热药;利尿通淋药
  【性味归经】微寒;甘、淡;归心;肺;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水通淋;清心降火
  【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尿少涩痛;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口舌生疮;创伤。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主五淋。
  2.《医学启源》:通阴窍涩,利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3.《本草衍义补遗》:治急喉痹,小儿夜啼。
  4.《纲目》: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
  5.《分类草药性》:涂痔疮。
  6.《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安神,利水通淋。
  7.《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烦不寐。
  8.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喉炎及咳嗽。
  9.福建龙溪《实用中草药》:治小儿惊热,泌尿系炎症,疮疡,胬肉。
  10.《本草经疏》:灯心草,其质轻通,其性寒,味甘淡,故能通利小肠热气,下行从小便出,小肠为心之腑,故亦除心经热也。
  11.《药品化义》:灯心,气味俱轻,轻者上浮,专入心肺;性味俱淡,淡能利窍。使上部郁热下行,从小便而出。主治咳嗽咽痛,眼赤目昏,淋闭水肿,小便不利,暑热便浊,小儿夜啼,皆清热之功也。世疑轻淡之物,以为力薄而忽略之,不知轻可去实,淡主于渗,惟此能导心肺之热,自上顺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其力独胜。
  12.《本草述》:灯心草,降心火,通气,为此味专长。心火降,则肺气下行而气通,故曰泻肺。心主血,火降气通,则血和而水源畅矣。小肠以下水分穴,下合膀胱水腑,使气化出焉,故主五淋,利阴窍。阴窍,肝所主也,肺气降则肝气和而阴窍利矣。其治喉痹最捷者,降心火,下肺气,和血散气之义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鲜草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或用鲜品捣敷、扎把外擦。
  【禁忌】下焦虚寒,小便不禁者禁服。
选方
  1.宣气散(《丹溪心法》),主治癃闭急痛。
  2.天一丸(《韩氏医通》),具有通利水道之功。
  3.灯心散(《圣济总录》),主治鼻衄不止。
形态特征
  灯心草,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茎横走,密生须根。茎簇生,直立,细柱形,直径1.5-4mm,内弃满乳白色髓,占茎的大部分。叶鞘红褐色或淡黄色,长者达15cm;叶片退化呈刺芒状。花序假侧生,聚伞状,多花,密集或疏散;与茎贯连的苞片长5-20cm;花淡绿色,具短柄,长2-2.5mm;花被片6,条状披针形,排列为2轮,外轮稍长,边缘膜质,背面被柔毛;雄蕊3或极少为6,长约为花被的2/3,花药稍短于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很短柱头3。蒴果长圆状,先端钝或微凹,长约与花被等长或稍长,内有3个完整的隔膜。种子多数,卵状长圆形,褐色,长约0.4mm。花期6-7月,果期7-10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适宜生长在河边,池旁,水沟边,稻田旁,草地上,沼泽湿处。
种植技术
  繁殖方法
  以分株繁殖为主。
  1.选地与整地:选择容易排灌的水田,先把田犁翻、耙沤、耙平,施足人畜粪肥作底肥。
  2.种植:一般是春种。挖取老蔸分成8-10根一窝,像栽水稻—样,按行株距各30-45厘米栽在田里。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份,这时已发新苗,用脚薅草时,要把所栽的老蔸踩到泥里,第二次除草在6月份。
  2.追肥及灌水:追肥和除草同时进行,每年2次,肥料以畜粪水为主,亦可适当施一些化肥,苗期要经常保持浅水,以利生长,这样可连续收获3-4年。
  采收加工
  灯心草在栽种当年秋季茎尖开始枯黄时采收。把割下的茎秆稍晾干后,在两竹片中间绑上—根大针,把灯心草放在两竹片中间,用针尖刺破灯草,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拉开,灯心即脱出,把灯心扎成小把,晒干即成。灯心草应打捆,外包草席,放置干燥处,不要重压。
药性论述
  功效分类
  利水药;清热药;利尿通淋药
  性味归经
  微寒;甘、淡;归心;肺;小肠;膀胱经。 
  功效主治
  利水通淋;清心降火。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尿少涩痛;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口舌生疮;创伤。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主五淋。
  2.《医学启源》:通阴窍涩,利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3.《本草衍义补遗》:治急喉痹,小儿夜啼。
  4.《纲目》: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
  5.《分类草药性》:涂痔疮。
  6.《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安神,利水通淋。
  7.《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烦不寐。
  8.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喉炎及咳嗽。
  9.福建龙溪《实用中草药》:治小儿惊热,泌尿系炎症,疮疡,胬肉。
  10.《本草经疏》:灯心草,其质轻通,其性寒,味甘淡,故能通利小肠热气,下行从小便出,小肠为心之腑,故亦除心经热也。
  11.《药品化义》:灯心,气味俱轻,轻者上浮,专入心肺;性味俱淡,淡能利窍。使上部郁热下行,从小便而出。主治咳嗽咽痛,眼赤目昏,淋闭水肿,小便不利,暑热便浊,小儿夜啼,皆清热之功也。世疑轻淡之物,以为力薄而忽略之,不知轻可去实,淡主于渗,惟此能导心肺之热,自上顺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其力独胜。
  12.《本草述》:灯心草,降心火,通气,为此味专长。心火降,则肺气下行而气通,故曰泻肺。心主血,火降气通,则血和而水源畅矣。小肠以下水分穴,下合膀胱水腑,使气化出焉,故主五淋,利阴窍。阴窍,肝所主也,肺气降则肝气和而阴窍利矣。其治喉痹最捷者,降心火,下肺气,和血散气之义也。 
  药理作用
  实验证明本品具有利尿、止血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鲜草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或用鲜品捣敷、扎把外擦。 
  用药禁忌
  ①《本草经疏》:虚寒者慎服。
  ②《本草从新》:中寒小便不禁者勿服。
  ③《本草求真》:气虚小便不禁者忌服。
  ④《中华本草》:下焦虚寒,小便不禁者禁服。
药方选录
  ①治五淋癃闭:灯心草一两,麦门冬、甘草各五钱。浓煎饮。(《方脉正宗》)
  ②治水肿:灯心草四两。水煎服。(《方脉正宗》)
  ③通利水道:灯心十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取出,又晒干,入药用二两五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两,滑石(水飞过)五两,猪苓(去皮)二两,泽泻(去须)三两,人参一斤(去芦,切片,煮浓汤去渣,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上灯心等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换引。(《韩氏医通》天一丸)
  ④治热淋:鲜灯心草、车前草、凤尾草各一两。淘米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⑤治膀胱炎、尿道炎、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二两,薏苡仁一两,海金沙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草一两,鲜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失眠、心烦:灯心草六钱。煎汤代茶常服。(《现代实用中药》)
  ⑧治小儿热惊:灯心草一至二钱,车前草三株。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心烦夜啼:灯心草五钱。煎二次,分二次服。(江西《中草药学》)
  ⑩治黄疸:一灯心草、天胡荽各一两。水煎,加甜酒少许调服。二灯心草五钱,鲜枸杞根一两,阴行草五钱。水煎,糖调服。(江西《中草药学》)
  ⑾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颗粒或舌炎,口疮:灯心草一钱,麦门冬三钱,水煎服;亦可用灯心炭一钱,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药手册》)
  ⒀治走马喉痹:壁蟢窠(烧灰)、灯心(烧灰)、枯矾各等分。为细末吹之。(《村居救急方》)
  ⒁治乳蛾:灯草(以咸卤浸透,入鸡子壳中封固,煅存性,研细)加粱上尘及青鱼胆、明矾、铜青,点咽喉。虚脱人及中寒人勿用。(《本草汇》)
  ⒂治鼻衄不止:灯心(焙)一两。捣罗为散,入丹砂一钱,研。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灯心散)
  ⒃治破伤:灯心烂嚼,和唾贴之,用帛裹。(《胜金方》)
  ⒄治乳痈乳吹:水灯心一两。酒水各半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⒅治阴疳:灯心草(烧灰),入轻粉、麝香(共研末涂敷)。(《纲目》)
  ⒆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⒇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1)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服一钱。
  (22)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23)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中国药典2005版
  名称:
  灯心草
  汉语拼音:
  Dengxincao
  英文名:
  MEDULLA JUNCI
  基原:
  本品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ns L.的干燥茎髓。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
  性状:
  本品呈细圆柱形,长达90cm,直径0.1-0.3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气微,无味。
  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全部为星状薄壁细胞,彼此以星芒相接,形成大的三角形或四边形气腔,星芒4-8,长5-51μm,宽5-12μm,壁稍厚,有的可见细小纹孔,星芒相接的壁菲薄,有的可见1-2个念珠状增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乙醚2ml洗涤,弃去乙醚液,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灯心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3-5μl和对照药材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磷钼酸乙醇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
  水分 取本品0.5g,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1.0%。
  浸出物:
  取本品0.5g,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炮制方法:
  灯心草 除去杂质,剪段。
  灯心炭 取净灯心革,照锻炭法(附录Ⅱ D)制炭。
  性味:
  甘、淡,微寒。
  归经:
  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
  清心火,利小便。
  主治:
  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1-3g。
  贮藏:
  置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 草 药
    MEDULLA JUNCI
中国药典2000版
  灯心草
  拼音名:Dengxincao
  英文名:MEDULLAJUNCI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115
  本品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effususL.的干燥茎髓。夏末至秋季割取
  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
  【性状】本品呈细圆柱形,长达90cm,直径0.1~0.3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
  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无臭,无味。
  【炮制】灯心草除去杂质,剪段。
  灯心炭取净灯心草,照煅炭法(附录ⅡD)制炭。
  【性味与归经】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
  【用法与用量】1~3g。
  【贮藏】置干燥处。
科普知识
   灯心草(rush) 灯心草灯心草属中的一个栽培种Juncus effusus L.,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席草、蔺草。中国公元9世纪就有人工栽培的记载,主产区为浙江、江苏、福建、湖南、台湾和安徽等省,朝鲜、日本也有生产。 须根系;地下茎匍匐生于表土层,地上茎秆圆柱状,高120-150cm,粗1.5-4mm,基部着生鞘叶;花侧生茎秆端部,聚伴花序,小花两性,自花授粉;蒴果,种子编锤形。 灯心草属长日性喜荫凉作物,宜湿润、怕高温,耐盐性能并。以微酸性或中性有机质含量高的粘壤土为宜。且生育期250-270天。蘖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3℃,高于35℃或低于5℃蘖芽处于休眼态;茎秆伸长最适温度为18-23℃。 栽培管理分草身期和本田期: 草秧期主要是育秧阶段,约100天。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老草株进行无性繁殖。 ①高割留苗法。选长势直立整齐的老划秧,割草时留草桩6cm左右,然后施肥、灌水促其再生、长秧。生长过旺、分蘖过多时,要控制水肥,并通过浅灌凉水,来壮秧。 ②移栽育苗法。割草时留草桩16-17cm,使其再生,然后挖穴,以16×16cm的株行距栽插再育。 本田期又分移栽期、基本株形成期、茎秆快速伸长期和成熟期。移栽前要施基肥并将田耙成糊状。每公顷插18-24万丛,插深3.5-5cm,插后至翌年春季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草,要勤锄以灭草害。主要病虫害有席草螟Bradilla sp. 和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花木百科
  灯心草介绍
  灯心草 (Medulla Junci)
  科属:
  灯心草
  别名:
  野席草、龙须草、 灯草、水灯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密生须根。茎簇生,高40~100cm,直径1.5~4mm。低出叶鞘状,红褐色或淡黄色,长达15cm,叶片退化呈刺芒状。花序假侧生,聚伞状,多花,密集或疏散;总苞片似茎的延伸,直立,长5~20cm;花长2~2.5mm,花被片6,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雄蕊3,极少为6,长约为花被的2/3。蒴果矩圆状,3室,顶端钝或微凹,长约与花被等长或稍垂。种子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与习性:
  生于湿地或沼泽边。主产江苏、四川、云南;浙江、福建、贵州亦产。适应性强,耐寒,喜光,稍耐阴,耐水湿。
  繁殖与栽培:
  暂无
  应用:
  用于水体与陆地接壤处的绿化。
  图片:
百科辞典
  灯心草
  medulla junci
  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es L. 的干燥茎髓。
英文解释
  1. :  common rush,  medulla junci,  rush pith,  juncus effusus linne
  2. n.:  rush,  bulrush,  sprat
法文解释
  1. n.  jonc (Juncaceae)
近义词
宽叶香蒲, 芦草, 莎草
包含词
灯心草科灯心草篓灯心草目雅灯心草
灯心草属枯灯心草矮灯心草灯心草蓼
针灯心草细灯心草灯心草根小灯心草
巨灯心草金灯心草野灯心草滨灯心草
假灯心草灯心草科的像灯心草的多灯心草的
螺旋灯心草褐花灯心草球头灯心草单叶灯心草
三花灯心草云南灯心草三头灯心草密花灯心草
分枝灯心草德钦灯心草印度灯心草头柱灯心草
小花灯心草走茎灯心草喜马灯心草碧罗灯心草
长柱灯心草矮茎灯心草江南灯心草开花灯心草
灯心草蚤缀灯心草状的栗花灯心草矮灯心草属
定结灯心草丝节灯心草显苞灯心草热河灯心草
葱状灯心草洮南灯心草短柱灯心草长耳灯心草
圆果灯心草黑头灯心草粗状灯心草东川灯心草
丝状灯心草同色灯心草膜边灯心草灯心草沼泽
灯心草叶蜂灯心草螟蛾灯心草潜蝇星花灯心草
长苞灯心草贴苞灯心草长白灯心草翅茎灯心草
短喙灯心草北亚灯心草乳头灯心草尖被灯心草
柔弱灯心草贴芭灯心草陕甘灯心草苍白灯心草
簇花灯心草锡金灯心草短茎灯心草单花灯心草
单枝灯心草展苞灯心草坚被灯心草西藏灯心草
甘川灯心草康普灯心草细子灯心草美姑灯心草
长蕊灯心草扁茎灯心草节叶灯心草细茎灯心草
片髓灯心草康定灯心草七河灯心草伊宁灯心草
羽序灯心草黑紫灯心草台湾灯心草膜耳灯心草
多花灯心草米易灯心草长满灯心草的单头雅灯心草
假栗花灯心草大井氏灯心草灯心草苦瓜汤阿勒泰灯心草
孟加拉灯心草玛纳斯灯心草米拉山灯心草圆柱叶灯心草
西藏zang灯心草灯心草丝核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