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 > 火炭母草根
目錄
No. 1
  火炭母草根
  (《重慶草藥》)
  【來源】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根,植物形態詳"火炭母草"條。
  【採集】夏、秋采挖。
  【性味】酸甘,平。
  ①《分類草藥性》:"味甘,平,無毒。"
  ②《重慶草藥》:"味甘酸,性溫平。"
  【功用主治】治氣虛頭昏,耳鳴,耳聾,白帶,跌打損傷。
  ①《分類草藥性》:"治氣虛耳聾,婦人白帶。"
  ②《廣州植物志》:"跌打刀傷之要藥。"
  ③《重慶草藥》:"益氣,行血,祛風,解熱。治虛弱、風熱、頭昏、氣虛耳鳴、血氣痛、白帶。"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品1~2兩)。外用: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風熱頭昏,虛火上衝(高血壓)或氣血虛弱,頭暈耳鳴:火炭母草根一斤.燉黑皮雞服。(《重慶草藥》)
  ②治乳癰:鮮火炭母根一兩。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跌打傷:鮮火炭母根二兩。合豬肉燉熟,加酒再燉十多分鐘服。(《泉州本草》)
No. 2
  火炭母草根
  (《重慶草藥》)
  【來源】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根,植物形態詳"火炭母草"條。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長達1m。莖近直立或蜿蜒,無毛。葉互生,有柄,葉柄基部兩側常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垂片通常早落;托葉鞘通常膜質,斜截形;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10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全緣,兩面均無毛,有時下面沿脈有毛,下面有褐色小點。頭狀花序排成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序軸密生腺毛;苞片膜質,卵形,無毛;花白色或淡紅色;花被5裂,裂片果時增大;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光亮。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採集】夏、秋采挖。
  【性味】酸甘,平。
  ①《分類草藥性》:"味甘,平,無毒。"
  ②《重慶草藥》:"味甘酸,性溫平。"
  【功用主治】治氣虛頭昏,耳鳴,耳聾,白帶,跌打損傷。
  ①《分類草藥性》:"治氣虛耳聾,婦人白帶。"
  ②《廣州植物志》:"跌打刀傷之要藥。"
  ③《重慶草藥》:"益氣,行血,祛風,解熱。治虛弱、風熱、頭昏、氣虛耳鳴、血氣痛、白帶。"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品1~2兩)。外用: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風熱頭昏,虛火上衝(高血壓)或氣血虛弱,頭暈耳鳴:火炭母草根一斤.燉黑皮雞服。(《重慶草藥》)
  ②治乳癰:鮮火炭母根一兩。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跌打傷:鮮火炭母根二兩。合豬肉燉熟,加酒再燉十多分鐘服。(《泉州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