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本調九十三字,十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五仄韻。姜夔改葉平韻,聲情俱變,從者甚少,此處不錄。
(2)第三第四句為四字兩句,前加三字豆。五、六兩句,宜用對偶。第七句八字,句法上三下五,實即平起平收之七字句上加一豆,所以語氣可不停頓。第八句三字,用平平仄,已成定格。後片起四句,均三字仄句,第二、四句葉韻分作兩排,各自對偶。為了避免呆滯,可以改為以上二句對下二句。第五、六句均四字,上加一豆。
(3)本調從蘇軾開始多抒豪放之情,故一嚮以聲情激越稱著,嶽飛詞就是一例。作者寫詞時年已三十,卻把自己已建立的功名看作象塵土一般微不足道。還我河山,直搗八千裏外的金邦老巢--黃竜府,纔是自己的志願。站得高,看得遠,意境才能開闊。“三十功名”兩句不僅內容好,對仗也很工,音節也很響亮。後片“壯志”一聯,說我懷着雄心壯志,象饑餓要覓食似地飽餐敵人的肉;我談笑自如象口渴了要喝水似地痛飲敵人的血。它表現了作者對敵人刻骨仇恨,壓倒敵人的英雄氣概,沒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寫不出來的。此外,“白了少年頭”的“白”字,“踏破賀蘭山缺”的“破”字,都用得十分生動有力,從煉字上也可以得到啓發。有人認為此詞的忠君思想比較嚴重。我們認為這首詞儘管有忠君思想,但表現了恢復中原的不可動搖的意志,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是一首愛國主義的傑作。 |
|
作者: 獨孤紅 Dugu Hong 作者:獨孤紅
北京城臥竜藏虎,郭燕南為報國仇傢恨,潛入大內謀刺雍正,事機敗露,幸被八大鬍同怡紅院名妓梅心所救,混入為滿清官府效力的四海鏢局,藉機結交當朝親貴。
憑着驚人武功及機智謀略,郭燕南先後與紫京城總館貝勒海青、功高震主的大將軍年羹堯成為至交,不但在京城內外呼風喚雨,並且成為雍正身邊的當紅人物。
另一方面,郭燕南暗以丹心旗號令天下反清復明的各路人馬,揭發江南八俠中的叛徒白泰官的姦計,聯合天地會、大刀會及鐵騎幫等抗清實力,屢敗大內鷹犬血滴子及擁和宮密宗紅衣喇嘛,削弱雍正壓製明朝遺民的統治力量。
為逃避清廷捉拿,郭燕南帶着愛人云珠及德佳公主離京返鄉,途中傳來雍正駕崩的消息,四阿哥弘歷繼位,就是日後雄纔大略的乾隆皇帝。
第一章 怡紅院
第二章 相見恨晚
第三章 海貝勒
第四章 天橋賭場
第五章 四海鏢局
第六章 大內高手
第七章 殺身之禍
第八章 玉樓春
第九章 御書房
第十章 年羹堯
第一章 欲擒故縱
第二章 大羅劍
第三章 冷霜刃
第四章 江南八俠
第五章 八方客棧
第六章 紅衣喇嘛
第七章 洪門兄弟
第八章 絶處逢生
第九章 真情流露
第十章 要命郎中
第一章 鬆筠庵
第二章 丹心旗
第三章 寶親王
第四章 文武雙絶
第五章 叩頭換帖
第六章 起事造反
第七章 帝駕親臨
第八章 奇男子
第九章 剖明愛意
第十章 暮鼓晨鐘
第一章 白泰官
第二章 猛將莽夫
第三章 魯中三虎
第四章 醉仙居
第五章 貨郎鼓
第六章 西湖泛舟
第七章 三湘五義
第八章 殺人滅口
第九章 血濺禁城
第十章 美人恩仇
第一章 花香天府
第二章 勾魂玉姬
第三章 金玉樓
第四章 九竜冠
第五章 怡親王
第六章 紀剛貝勒
第七章 唱戲班子
第八章 震天指
第九章 虎膽豪情
第十章 萬壽圖
第一章 白虎釘
第二章 揮刀濺血
第三章 時文評選
第四章 秀纔造反
第五章 定情玉佩
第六章 大刀會
第七章 鐵騎會
第八章 查緝營
第九章 萬裏情
第十章 青竜巷
第一章 押解狂生
第二章 回瀾塔
第三章 斷魂砂
第四章 攔路劫人
第五章 一門忠義
第六章 甘瘤子
第七章 泠香醁
第八章 九指頭陀
第九章 紅衣喇嘛
第十章 疾風勁草
第一章 盡吐相思
第二章 伊人憔悴
第三章 患難真情
第四章 英雄本色
第五章 奇峰突起
第六章 探囊取物
第七章 衝冠一怒
第八章 情義雙全
第九章 德佳格格
第十章 尾 聲 |
|
詩人: 嶽飛 Yue Fei
满江红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
詩人: 辛棄疾 Xin Qiji
满江红 满江红
點火櫻桃,
照一架、
荼縻如雪。
春正好、
見竜孫穿破,
紫苔蒼壁。
乳燕引雛飛力弱,
流鶯喚友嬌聲怯。
問春歸、
不肯帶愁歸,
腸千結。
層樓望,
春山疊;
傢何在?
煙波隔。
把古今遺恨,
嚮他誰說?
蝴蝶不傳千裏夢,
子規叫斷三更月。
聽聲聲、
枕上勸人歸,
歸難得。 |
|
詩人: 柳永 Liu Yong
暮雨初收,長川靜、徵帆夜落。
臨島嶼、蓼煙蔬淡,葦風蕭索。
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
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
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
歸去來、一麯仲宣吟,從軍樂。 |
|
詩人: 蘇軾 Su Shi
憂喜相尋,風雨過、一江春緑。 巫峽夢、至今空有,亂山屏簇。 何似伯鸞攜德耀,簞瓢未足清歡足。 漸粲然、光彩照階庭,生蘭玉。
幽夢裏,傳心麯。 腸斷處,憑他續。 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 君不見周南歌漢廣,天教夫子休喬木。 便相將、左手抱琴舊,雲間宿。 |
|
請鑒賞:
|
|
詞牌名。雙調,常用為九十三字。有仄韻和平韻兩體。仄韻一般用入聲。 南宋 姜夔 始創平韻體,但用者不多。 |
|
麯牌名。南麯正宮、南呂宮,北麯仙呂宮都有同名麯牌。南麯較常見,屬正宮者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麯;屬南呂宮者與詞牌前半闋同,用作引子。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捲三《滿江紅》為“仙呂調”,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中的為“南呂引子”。 |
|
一種漆成紅色的江中渡船。後亦指堅固而載重的大船。 明 董穀 《碧裏雜存·滿江紅》:“我 聖祖 居 和陽 時欲圖集慶,遂與 徐公 達 間行買舟,以覘 江 南虛實,至 江 口,適值歲除,呼舟人無肯應者。有貧叟夫婦二人,舟尤小,欣然納之,曰:‘天晚矣!明當早渡。’且進雞酒,具黍,情甚真。厥明發舟,老叟舉棹,口中打號子曰:‘聖天子六竜護駕,大將軍八面威風。’ 聖祖 元旦得此吉語,喜甚,與 中山 躡足相慶。登極後訪得之,無子,官其姪,並封其舟而朱之。以故,迄今 江 中渡船皆謂之滿江紅雲。” 清 趙翼 《陔餘叢考·滿江紅船》:“ 江 船之巨而堅實可重載者,曰滿江紅。”《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九月十四日》:“晡時回舟,已換坐滿江紅。” |
|
①又稱“緑萍”、“紅萍”。蕨類植物門,滿江紅科。植株很小,漂浮水面。莖細弱橫長,嚮水下長出不定根。葉小,裂為上下兩片。上片春夏季緑色,秋季轉紫紅色。有藍藻共生,能固氮。是中國南方水田的優良緑肥,也是魚類和傢畜的飼料。
②詞牌名。雙調,九十三字,押仄聲韻,一般用入聲韻。又有平韻體,但用的不多。
③麯牌名。南麯正宮、南呂宮,北麯仙呂宮都有。南麯較常見,屬正宮的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麯;屬南呂宮的與詞牌前半闋相同,用作引子。 |
|
滿江紅(怒發衝冠) : 詞篇名。南宋嶽飛作。詞以“怒發衝冠”領起,表達了對北方國土淪喪、金兵南侵的極大義憤,以及誓死報仇雪恥、收復失土的堅定信念。“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壯志饑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等名句,尤為後人引用。 |
|
有五義:一、植物名;二、中藥名,即前述植物入藥;三、詞牌名;四、京劇劇目。五、歌名。 |
|
【中文名稱】滿江紅
【學名】azolla imbircata (roxb.) nakai
【別名】紅萍、紅浮萍、紫薸(piáo)、三角薸
【分類】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真蕨亞門、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槐葉蘋目 (salviniales)、滿江紅科(azollaceae),滿江紅屬(azolla lam.)
【形態特徵】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幼時呈緑色,生長迅速,常在水面上長成一片。秋鼕時節,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做滿江紅。個體很小,徑約1cm,呈三角形、菱形或類圓形。根狀莖細弱,橫臥,羽狀分枝,須根下垂到水中。葉細小如鱗片,肉質,在莖上排列成兩行,互生;每一葉片都深裂成兩瓣:上瓣肉質,浮在水面上,緑色,秋後變紅色,能進行光合作用;下瓣膜質,斜生在水中,沒有色素;孢子囊果成對生於分枝基部的沉水葉片上。滿江紅常與藍藻中的項圈藻(魚腥藻)共生,項圈藻能固定大氣中的氮氣。因此,滿江紅可以作為水稻的優良緑肥,也可作魚類和傢畜的飼料。
【分佈】滿江紅科衹有1屬、6種,均為水生蕨類植物,幾乎遍布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中國原産的衹有滿江紅一種,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各地,河南、山東等地水域亦有分佈。 |
中藥-滿江紅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zolla |
【別名】紅浮飄、紅浮萍、紫薸、三角薸
【來源】蕨類植物滿江紅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幹。
【性味歸經】辛,寒。
【功能主治】解表透疹,祛風利濕。用於麻疹不透,風濕關節痛,蕁麻疹,皮膚瘙癢,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詞牌-滿江紅 names of the tunes to which ci poems are composed Azolla |
一、題考
【詞學全書 填詞名解】:“唐【冥音錄】載麯名﹝上江虹﹞,後轉二字,得今名。”按萬氏【詞律】,引【冥音錄】作﹝上江紅﹞。但“上”諧作“滿”,音殊不類。考【本草綱目】有“滿江紅”水草,為浮遊水面之細小植物;一名芽胞果。想唐宋時,民間已有此種名稱之水草,隨取入詞,未可知也。或以董𠔌【碧裏雜存】載有“滿江紅”為江淮船名;則故事始自明太祖,當非詞名所本也。
二、格式
雙調九十三字,前闋四仄韻,後句五仄韻,前闋五六句,後闋七八句要對仗。後闋三字四字也用對仗,此調例用入聲韻腳。具體如下:
*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三、著名詞作
1、滿江紅
[嶽飛]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竜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效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譯文】
我怒發衝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擡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裏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傢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着捷報嚮國傢報告勝利的消息。
2、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蘇軾
江漢西來2,高樓下、葡萄深碧3。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4。君是南山遺愛守5,我為劍外思歸客6。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7,君休讀。狂處士8,真堪惜。空洲對鸚鵡9,葦花蕭瑟。獨笑書生爭底事10,曹公黃祖11俱飄忽。原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12
3、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辛棄疾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1,能消幾兩平生屐2。笑塵勞、三十九年非3,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4。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甫成人已去,旌旗未捲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5。
4、滿江紅
郭沫若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人六億,加強團结,堅持原則。
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
太陽出,冰山滴;真金在,豈銷鑠?
有雄文四捲,為民立極。
桀犬吠堯堪笑止,泥牛入海無消息。
迎東風革命展紅旗,乾坤赤。
5、滿江紅
趙希蓬
勁節剛姿,誰與比、歲寒鬆柏?幾度欲、排雲呈腹,叩頭流血。杜老愛君□謾苦,賈生流涕衣空濕。為國傢、仔細計安危,淵然識。
英雄士,非全闕。東南富,尤難匹。卻甘心修好,無心逐此!螳怒空橫林影臂,鷹揚不展秋空翼。但衹將南北限藩籬,長江隔!
6、滿江紅
柳永
暮雨初收,長川靜,徵帆夜落。臨鳥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麯仲宣吟,從軍樂。
7、滿江紅
張先
飄盡寒梅,笑粉蝶遊蜂未覺。漸迤邐、水明山秀,暖生簾幕。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青猶弱。記畫橋深處水邊亭,曾偷約。
多少恨,今猶昨;愁和悶,都忘卻。拚從前爛醉,被花迷著。晴鴿試鈴風力軟,雛鶯弄舌春寒薄。但衹愁、錦綉鬧妝時,東風惡。 |
京劇傳統劇目-滿江紅 Beijing opera Heritage a list of plays Azolla |
劇情:嶽飛朱仙鎮大捷,指日渡河,金兀術大懼。遣使通秦檜,故以放還欽宗(趙桓)為言,脅迫高宗(趙構)。秦檜乘勢聳以危言,趙構果下詔撤回韓、劉大軍,並發金牌召嶽飛退兵。嶽飛部將及父老無不憤惋,嶽飛匹馬還朝力爭;趙構不聽,解飛兵權。秦檜唆使王俊誣告嶽飛謀反,密逮嶽雲、張憲逼供,又奉旨逮嶽飛交大理守周三畏及萬俟卨勘審。嶽飛侃侃正言,周深敬佩,挂冠而去。秦檜構陷不成,朝野洶洶,又奉趙構密賜“黃柑碧盒”示意,遂於歲末殺害嶽飛父子三人。牛臯怒據太行山,與嶽雷共集義兵,誓不再為宋君出力。金兵二次南侵,趙構慌懼,復鬍銓,釋越夫人,下萬俟卨等於獄,使周三畏頒詔至太行請嶽傢軍,牛臯怒而扯旨,嶽夫人勸以繼嶽遺志,抗金為重,牛臯始發兵,一舉破金。
1961年範鈞宏、呂瑞明本《宋史》等重加編寫,並吸收桂劇、滇劇《牛臯扯旨》情節,中國京劇院一、四團均演出,各有特色。 |
|
滿江紅
詞嶽飛
演唱張明敏
怒發衝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闕
壯志饑餐鬍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
朝天闕
怒發衝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闕
壯志饑餐鬍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
朝天闕 |
詞牌:滿江紅 names of the tunes to which ci poems are composed Azolla |
【題考】
詞學全書填詞名解:“唐《冥音錄》載麯名﹝上江虹﹞,後轉二字,得今名。”按萬氏《詞律》,引《冥音錄》作﹝上江紅﹞。但“上”諧作“滿”,音殊不類。考《本草綱目》有“滿江紅”水草,為浮遊水面之細小植物;一名芽胞果。想唐宋時,民間已有此種名稱之水草,隨取入詞,未可知也。或以董𠔌《碧裏雜存》載有“滿江紅”為江淮船名;則故事始自明太祖,當非詞名所本也。
【格式】
雙調九十三字,前闋四仄韻,後句五仄韻,前闋五六句,後闋七八句要對仗。後闋三字四字也用對仗,此調例用入聲韻腳。具體如下:
*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
|
【中文名稱】滿江紅
【學名】azolla imbircata (roxb.) nakai
【別名】紅萍、紅浮萍、紫薸(piáo)、三角薸
【分類】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真蕨亞門、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槐葉蘋目 (salviniales)、滿江紅科(azollaceae),滿江紅屬(azolla lam.)
【形態特徵】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幼時呈緑色,生長迅速,常在水面上長成一片。秋鼕時節,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做滿江紅。個體很小,徑約1cm,呈三角形、菱形或類圓形。根狀莖細弱,橫臥,羽狀分枝,須根下垂到水中。葉細小如鱗片,肉質,在莖上排列成兩行,互生;每一葉片都深裂成兩瓣:上瓣肉質,浮在水面上,緑色,秋後變紅色,能進行光合作用;下瓣膜質,斜生在水中,沒有色素;孢子囊果成對生於分枝基部的沉水葉片上。滿江紅常與藍藻中的項圈藻(魚腥藻)共生,項圈藻能固定大氣中的氮氣。因此,滿江紅可以作為水稻的優良緑肥,也可作魚類和傢畜的飼料。
【分佈】滿江紅科衹有1屬、6種,均為水生蕨類植物,幾乎遍布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中國原産的衹有滿江紅一種,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各地,河南、山東等地水域亦有分佈。 |
|
《滿江紅》 南宋·嶽飛
怒發衝冠,憑闌(lán)(有的版本寫作欄)處,瀟瀟雨歇(xiē)。擡望眼,仰天長嘯(xiào),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jìng)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鬍虜(lu)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què)!
【作品譯文】
我怒發衝冠,獨自登高憑欄,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我擡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裏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洗雪。作為國傢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着戰車嚮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發誓吃敵人的肉,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着捷報嚮國傢報告勝利的消息。
作品鑒賞
嶽飛的這首詞,激勵着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麯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衝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幹,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淨,光景自佳,翻助鬱悶之懷,於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着“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雲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絶,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麯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雲月共賞。(此功名即勳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後,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於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亦可能敗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竜並非誇大其辭。“饑餐”、“渴飲”一聯合掌;然衹有如此纔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竜府,遙距千裏,有何交涉?那剋敵製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鬍銓的張元幹,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嶽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往,叫人起舞。然而嶽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睏境,由於姦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發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課也。
【滿江紅·遙望中原】
南宋·嶽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竜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城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北宋·蘇軾
江漢西來,高樓下、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原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南宋·辛棄疾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甫成人已去,旌旗未捲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滿江紅.李叔同(弘一法師】
皎皎昆侖,山頂月,有人長嘯。
看葉底寶刀如雪,恩仇多少!
雙手裂開鼷鼠膽,寸金鑄出民權腦。
算此生,不負是男兒,頭顱好。
荊軻墓,鹹陽道;
聶政死,屍骸暴。
盡大江東去,餘情還繞。
魂魄化作精衛鳥,血花濺作紅心草。
看從今,一擔好山河,英雄造。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1963.01.09毛澤東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 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衹爭朝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郭沫若·滿江紅】
當代·郭沫若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人六億,加強團结,堅持原則。
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
太陽出,冰山滴;真金在,豈銷鑠?
有雄文四捲,為民立極。
桀犬吠堯堪笑止,泥牛入海無消息。
迎東風革命展紅旗,乾坤赤。
【趙希蓬·滿江紅】
宋·趙希蓬
勁節剛姿,誰與比、歲寒鬆柏?幾度欲、排雲呈腹,叩頭流血。杜老愛君□謾苦,賈生流涕衣空濕。為國傢、仔細計安危,淵然識。
英雄士,非全闕。東南富,尤難匹。卻甘心修好,無心逐此!螳怒空橫林影臂,鷹揚不展秋空翼。但衹將南北限藩籬,長江隔!
【柳永·滿江紅】
北宋·柳永
暮雨初收,長川靜,徵帆夜落。臨鳥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麯仲宣吟,從軍樂。
【張先·滿江紅】
宋·張先
飄盡寒梅,笑粉蝶遊蜂未覺。漸迤邐、水明山秀,暖生簾幕。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青猶弱。記畫橋深處水邊亭,曾偷約。
多少恨,今猶昨;愁和悶,都忘卻。拚從前爛醉,被花迷著。晴鴿試鈴風力軟,雛鶯弄舌春寒薄。但衹愁、錦綉鬧妝時,東風惡。
【文徵明·滿江紅】
明朝·文徵明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又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封疆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辛棄疾·滿江紅】
滿江紅(賀王宣子産湖南寇)
笳鼓歸來,舉鞭問、何如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瀘深入。白羽風生貔虎噪,青溪路斷猩鼯泣。早紅塵、一騎落平岡,捷書急。
三萬卷,竜韜客。渾未得,文章力。把詩書馬上,笑驅鋒鏑。金印明年如鬥大,貂蟬卻自兜鍪出。待刻公、勳業到□雲浯溪石。
滿江紅(送湯朝美自便歸金壇)
瘴雨蠻煙,十年夢、尊前休說。春正好、故園桃李,待君花發。兒女燈前和淚拜,雞豚社裏歸時節。看依然、舌在齒牙牢,心如鐵。
治國手,封侯骨。騰汗漫,排閶闔。待十分做了,詩書勳業。常日念君歸去好,而今卻恨中年別。笑江頭、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綉衣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江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萬裏雪深時,須相憶。
滿江紅(中秋寄遠)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常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雲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滿江紅(健康史緻道留守席上賦)
鵬翼垂空,笑人世、蒼然無物。還又嚮、九重深處,玉階山立。袖裏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
佳麗地,文章伯。金縷唱,紅牙拍。看尊前飛下,日邊消息。料想寶香黃閣夢,依然畫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約鐘山,長相識。
滿江紅(贛州席上呈陳季陵太守)
落日蒼茫,風纔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遠,佳人已卜歸消息。便歸來、衹是賦行雲,襄王客。
些個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憶。但楚天特地,暮雲凝碧。過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頭白。笑江州、司馬太多情,青衫濕。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是夢裏、尋常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笑塵埃、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拆。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樓觀纔成人已去,旌旗未捲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滿江紅(送信守鄭舜舉郎中赴召)
湖海平生,算不負、蒼髯如戟。聞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長策。此老自當兵十萬,長安正在天西北。便鳳凰、飛詔下天來,催歸急。
車馬路,兒童泣。風雨暗,旌旗濕。看野梅官柳,東風消息。莫嚮蔗庵追語笑,衹今鬆竹無顔色。問人間、誰管別離愁,杯中物。
滿江紅(遊南岩和範廓之韻)
笑拍洪崖,問千丈、翠岩誰削。依舊是、西風白馬,北村南郭。似整復斜僧屋亂,欲吞還吐林煙薄。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呼鬥酒,同君酌。□小隱,尋幽約。且丁寧休負,北山猿鶴。有鹿從渠求鹿夢,非魚定未知魚樂。正仰看、飛鳥卻應人,回頭錯。
滿江紅(病中俞山甫教授訪別,病起寄之)
麯幾蒲團,方丈裏、君來問疾。更夜雨、匆匆別去,一杯南北。萬事莫侵閑鬢發,百年正要佳眠食。最難忘、此語重殷勤,千金直。
西崦路,東岩石。攜手處,今陳跡。望重來猶有,舊盟如日。莫信蓬萊風浪隔,垂天自有扶搖力。對梅花、一夜苦相思,無消息。
【張可久·滿江紅】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空悵惘,人寰無限,叢生哀怨。泣血蠅蟲笑蒼天,孤帆疊影鎖白練。殘月升,驟起烈烈風,盡吹散。
滂沱雨,無底澗。涉激流,登彼岸。奮力撥雲間,消得霧患。社稷安撫臣子心,長驅鬼魅不休戰。看斜陽,照大地阡陌,從頭轉。
【李正纔·滿江紅】
綿綿詩意,多少文人陶醉。秦太虛,銀漢迢迢,婉轉凄悲。星海河漢知深淺,牛郎織女遙相嘆。感喜鵲搭橋連情綫,共纏綿。
幾千載,情人離。生相許,死遺恨。海枯兮石爛,閨中長嘆。司馬文君吟《求凰》,易安居士《聲聲慢》。欲將使情人共愁歡,愛人間。
【秋瑾·滿江紅】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峨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張益邦·滿江紅】
怒涌江河,愁緒幾。登臨望月,天際水。仰天長嘯,暴淚如傾。燕子樓空惟焦土,無可奈何傷心碧。莫等閑,愁白少年頭,徹底枯。休學恥,猶未雪。誤診恨,何時滅?俠之大德厚緑天下,王侯將相本無種,我是男兒當自強。夢北大,愁緒飄然解,不勝悅!
【京劇:滿江紅】
嶽飛朱仙鎮大捷,指日渡河,金兀術大懼。遣使通秦檜,故以放還欽宗(趙桓)為言,脅迫高宗(趙構)。秦檜乘勢聳以危言,趙構果下詔撤回韓、劉大軍,並發金牌召嶽飛退兵。嶽飛部將及父老無不憤惋,嶽飛匹馬還朝力爭;趙構不聽,解飛兵權。秦檜唆使王俊誣告嶽飛謀反,密逮嶽雲、張憲逼供,又奉旨逮嶽飛交大理守周三畏及萬俟卨勘審。嶽飛侃侃正言,周深敬佩,挂冠而去。秦檜構陷不成,朝野洶洶,又奉趙構密賜“黃柑碧盒”示意,遂於歲末殺害嶽飛父子三人。牛臯怒據太行山,與嶽雷共集義兵,誓不再為宋君出力。金兵二次南侵,趙構慌懼,復鬍銓,釋越夫人,下萬俟卨等於獄,使周三畏頒詔至太行請嶽傢軍,牛臯怒而扯旨,嶽夫人勸以繼嶽遺志,抗金為重,牛臯始發兵,一舉破金。
1961年範鈞宏、呂瑞明本《宋史》等重加編寫,並吸收桂劇、滇劇《牛臯扯旨》情節,中國京劇院一、四團均演出,各有特色。 |
詞牌-滿江紅 names of the tunes to which ci poems are composed Azolla |
一、題考
【詞學全書 填詞名解】:“唐【冥音錄】載麯名﹝上江虹﹞,後轉二字,得今名。”按萬氏【詞律】,引【冥音錄】作﹝上江紅﹞。但“上”諧作“滿”,音殊不類。考【本草綱目】有“滿江紅”水草,為浮遊水面之細小植物;一名芽胞果。想唐宋時,民間已有此種名稱之水草,隨取入詞,未可知也。或以董𠔌【碧裏雜存】載有“滿江紅”為江淮船名;則故事始自明太祖,當非詞名所本也。
二、格式
雙調九十三字,前闋四仄韻,後句五仄韻,前闋五六句,後闋七八句要對仗。後闋三字四字也用對仗,此調例用入聲韻腳。具體如下:
*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三、著名詞作
1、滿江紅
[嶽飛]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竜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效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譯文】
我怒發衝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擡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裏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傢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着捷報嚮國傢報告勝利的消息。
2、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蘇軾
江漢西來2,高樓下、葡萄深碧3。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4。君是南山遺愛守5,我為劍外思歸客6。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7,君休讀。狂處士8,真堪惜。空洲對鸚鵡9,葦花蕭瑟。獨笑書生爭底事10,曹公黃祖11俱飄忽。原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12
3、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辛棄疾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1,能消幾兩平生屐2。笑塵勞、三十九年非3,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4。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甫成人已去,旌旗未捲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5。
4、滿江紅
郭沫若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人六億,加強團结,堅持原則。
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
太陽出,冰山滴;真金在,豈銷鑠?
有雄文四捲,為民立極。
桀犬吠堯堪笑止,泥牛入海無消息。
迎東風革命展紅旗,乾坤赤。
5、滿江紅
趙希蓬
勁節剛姿,誰與比、歲寒鬆柏?幾度欲、排雲呈腹,叩頭流血。杜老愛君□謾苦,賈生流涕衣空濕。為國傢、仔細計安危,淵然識。
英雄士,非全闕。東南富,尤難匹。卻甘心修好,無心逐此!螳怒空橫林影臂,鷹揚不展秋空翼。但衹將南北限藩籬,長江隔!
6、滿江紅
柳永
暮雨初收,長川靜,徵帆夜落。臨鳥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麯仲宣吟,從軍樂。
7、滿江紅
張先
飄盡寒梅,笑粉蝶遊蜂未覺。漸迤邐、水明山秀,暖生簾幕。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青猶弱。記畫橋深處水邊亭,曾偷約。
多少恨,今猶昨;愁和悶,都忘卻。拚從前爛醉,被花迷著。晴鴿試鈴風力軟,雛鶯弄舌春寒薄。但衹愁、錦綉鬧妝時,東風惡。 |
|
《大宋提刑官》主題麯滿江紅
歌手:劉可
作詞:王凱娟
朗誦:張志忠
千古悠悠/
有多少冤魂嗟嘆
空悵惘/人寰無限/
叢生哀怨/泣血蠅蟲笑蒼天
孤帆疊影鎖白鏈/殘月升
驟起烈烈風/盡吹散
盡吹散 盡吹散
滂沱雨 無底澗
涉激流 登彼岸
風雨撥雲間
消得霧患
社稷安撫臣子心
長驅鬼魅不休戰
看斜陽照大地阡陌
從頭轉
泣血蠅蟲笑蒼天
孤帆疊影鎖白鏈
殘月升
驟起烈烈風
社稷安撫臣子心
長驅鬼魅不休戰
看斜陽照大地阡陌
從頭轉
【現代歌麯·滿江紅】
滿江紅
詞:嶽飛
嶽飛書法滿江紅拓片 演唱張明敏
怒發衝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鬍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
朝天闕
【鬍麯·滿江紅】
《滿江紅》選自《竜都--古韻臨安憶》,宋朝民族英雄嶽飛的傳世不朽詞作《滿江紅》,幾百年來總是不斷的被傳誦,也會透過不同的樂器為之詮釋,本樂麯係根據琴歌改編,蒼勁、悲壯的麯調有別於歌麯的表達方式。麯調淳厚有力,節奏穩健,抒發了激憤、昂揚和壯烈的情緒。
宋朝民族英雄嶽飛,在抗擊敵寇入侵的戰鬥歲月中,寫出了洋溢着愛國主義精神的《滿江紅》一詞: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從音樂方面來說,《滿江紅》是宋詞音樂的一支麯牌。嶽飛所寫的這首歌詞,可經結合這支麯牌來歌唱。宋代《滿江紅》的麯調是些什麽音符,現今並未知曉。在清初編輯的古代歌麯集《九宮大成》一書裏,雖見有好幾支《滿江紅》麯牌,但其情調都比較柔和纖細,拿來配嶽飛的這首激昂慷慨的歌詞,顯然是很不協調的。後至1920年,在當時的“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所編的《音樂雜志》第一號、九、十兩期合刊上,又見到另外一首《滿江紅》麯調,所配的歌詞是元代詩人薩都剌的《金陵懷古》。關於這首《滿江紅》麯調的來源,至今並未得到確切的證明,一般稱為“古麯”。其音樂麯調甚為悲壯雄偉。至1925年,又由楊蔭瀏先生將嶽飛的《滿江紅》歌詞對上述的這首“古麯”予以配唱,詞麯也十分貼切契合,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自此,人們便常唱這首嶽飛作詞的《滿江紅》。
由於嶽飛的《滿江紅》詞早已深入人心,加上所配的麯調又是這樣流暢激情。是以此麯一經問世,便廣泛傳唱,影響十分深遠。後來,這首《滿江紅》還被改編成器樂麯,合唱歌麯等.
『滿江紅』(2首)
嶽飛寫的滿江紅共有兩首
一首便是我們熟知的《滿江紅·怒發衝冠》
寫作背景:該首詞創作於紹興六年(1136),嶽飛北伐因糧草不濟,無奈撤退,壯志未酬之際。
原作: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另一首是《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創作時間與背景:這首詞創作時間較第一首早,創作於於紹興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鄂州(今湖北武昌)之時。
原文: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竜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效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
|
滿江紅
詞嶽飛
演唱張明敏
怒發衝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闕
壯志饑餐鬍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
朝天闕 |
中藥:滿江紅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zolla |
別名:紅浮飄、紅浮萍、紫薸、三角薸
來源:蕨類植物滿江紅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幹。
性味歸經:辛,寒。
功能主治:解表透疹,祛風利濕。用於麻疹不透,風濕關節痛,蕁麻疹,皮膚瘙癢,水腫,小便不利。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
|
學名:Azolla imbircata (Roxb.) Nakai
別名:紅萍、紅浮萍、紫薸(piáo)、三角薸
分類: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真蕨亞門、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槐葉蘋目(Salviniales)、滿江紅科(Azollaceae),滿江紅屬(Azolla Lam.)
【形態特徵】
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幼時呈緑色,生長迅速,常在水面上長成一片。秋鼕時節,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做滿江紅。個體很小,徑約1cm,呈三角形、菱形或類圓形。根狀莖細弱,橫臥,羽狀分枝,須根下垂到水中。葉細小如鱗片,肉質,在莖上排列成兩行,互生;每一葉片都深裂成兩瓣:上瓣肉質,浮在水面上,緑色,秋後變紅色,能進行光合作用;下瓣膜質,斜生在水中,沒有色素;孢子囊果成對生於分枝基部的沉水葉片上。滿江紅常與藍藻中的項圈藻(魚腥藻)共生,項圈藻能固定大氣中的氮氣。因此,滿江紅可以作為水稻的優良緑肥,也可作魚類和傢畜的飼料。
滿江紅亦稱“紅蘋”“緑蘋”。蕨類植物,滿江紅科。植物體小,三角形,飄浮水面。根叢生。葉小型,肉質,排列成兩行,春季緑色,秋後葉色變紅,形成大片水面被染紅的景觀,十分壯觀,故名滿江紅。繁殖很快,生於水田或湖沼中,我國東南和西南部均普遍分佈。全草可作魚類及傢畜的飼料,也可供藥用。常與有固氮作用的項圈藻共生,為優良的緑肥。
【分佈區域】
滿江紅科衹有1屬、6種,均為水生蕨類植物,幾乎遍布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中國原産的衹有滿江紅一種,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各地,河南、山東等地水域亦有分佈。 |
|
manjianghong
滿江紅
Azolla
滿江紅科(Azollaceae)滿江紅屬水生蕨類植物。又名紅萍、緑萍,古稱□。光合作用和共生固氮能力強,産量高,多用作緑肥、飼草。
種類 滿江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佈,已知有 7個種:①細葉滿江紅(蕨狀滿江紅,A.filiculoides)。原産美國北部阿拉斯加,並分佈在南部各州以及智利、玻利維亞、巴西等國。中國於1977年引入。性耐寒、耐????、怕熱。在土壤濕潤的情況下也生長良好,繁殖快、産孢子多。現為主要生産種之一。②日本滿江紅(A.japonica)。原産日本四國和九州等地。與細葉滿江紅的形態、習性較相似,色澤較深。③卡州滿江紅(A.caroliniana)。原産美洲,自北美的阿拉斯加到南美的阿根廷均有分佈。抗寒繁殖快的特性與細葉滿江紅相似,耐熱性優於細葉滿江紅。抗蟲、抗藻、抗黴等性能也較強,是很有價值的萍種。④大洋洲滿江紅 (A.rubra)。分佈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萍體平面浮生,形薄而小,産量較低,其特點是耐寒、怕熱、抗病性差。⑤尼羅滿江紅(A.nilotica)。分佈在烏幹達、剛果、蘇丹等非洲中部的尼羅河流域。萍體羽狀分枝,個體變異較大。⑥羽葉滿江紅(A.pinna-ta)。 分佈在越南、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與中國滿江紅相似,羽狀分枝特別明顯,萍體周年緑色,春發性較好,是東南亞的主要萍種。⑦中國滿江紅 (A.imbricata)。廣泛分佈在中國南方各省(自治區)。福建、浙江、湖南、廣西一些地方較早用作稻田緑肥(見彩圖滿江紅)。70年代已北移到東北地區。全國最多養殖面積曾達 130萬公頃左右。80年代中國利用孢子果育苗獲得成功。
中國滿江紅 萍體為羽狀分枝,主軸不明顯,耐寒性能次於細葉滿江紅,耐熱性強,萍色隨氣候、土壤肥力等條件變化而呈緑色或紅色,根為不定根,細長,多單生。根毛長短不一,衰老時顔色變褐而脫落。莖呈直綫形或“ S”形,斷裂後形成新個體,葉片覆蓋莖上,側嚮形成側芽和分枝,腹面分化形成根和孢子果。葉片二行互生,卵形而厚,除進行光合作用外,還具有浮載萍體和吸收水分、養分的功能(見圖)。葉片基部有含粘液的空腔稱共生腔,內有固氮藍藻(魚腥藻)營共生固氮作用。
滿江紅以無性繁殖為主。水溫10℃時開始斷裂增殖,23~25℃時2~3天可增殖1倍;水溫5℃以下、40℃以上停止生長,43℃時死亡。喜磷肥和鉀肥,氣溫低和條件差時少量補充含氮的有機肥對保種和增殖有利;快速生長時不要氮肥。滿江紅形成大小孢子進行有性繁殖,大孢子果多數雙生,少數4個簇生,位於小孢子果下方,長卵形,頂端尖,赤道軸長0.35~0.50毫米。成熟後的小孢子果為棕褐色,由果柄、果殼、果頂及果內小孢子組成,比大孢子果大5~6倍。孢子果一年可形成兩次。4~6月形成的稱夏孢子果,9~11月形成的稱鼕孢子果。
鮮草含水分90~93%,氮0.2~0.3%,磷酸0.02~0.03%,氧化鉀0.12~0.20%。幹體含粗蛋白16.2~21.0%,粗脂肪2~2.5%。可作豬和傢禽的飼料。用作稻田緑肥時多在春季插秧前在稻田中放養,插秧緩苗後套養稻行間。此外,還可利用閑散水面放養作飼草和肥料。用滿江紅作緑肥的優點是少占農田,且因其木質素含量高,還可改良土壤
(焦彬) |
|
滿江紅
詞嶽飛
演唱張明敏
怒發衝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闕
壯志饑餐鬍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
朝天闕
【鑒賞】:
嶽飛此詞,激勵着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麯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上衝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幹,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淨,光景自佳,翻助鬱悶之懷,於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着“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雲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絶,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麯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雲月共賞。(此功名即勳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後,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於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慨,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亦可能敗退“兇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竜並非誇大其辭。“饑餐”、“渴飲”一聯合掌;然衹有如此纔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竜府,遙距千裏,有何交涉?那剋敵製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鬍銓的張元幹,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嶽飛用“賀蘭山”和“兇奴”,是無可非議。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嶽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睏境,由於姦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發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課也。 |
|
滿江紅
(《綱目》)
【異名】紅浮萍(《分類草藥性》),草無根、水浮漂(《開寶本草》),紅浮漂(《貴州民間方藥集》),浮飄(《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滿江紅科植物滿江紅的全草。
【植物形態】滿江紅
漂浮植物,略呈三角形。根狀莖橫走,羽狀分枝;須根很多,懸垂水中。葉小形,互生,密生核上,呈二行覆瓦狀排列,梨形,斜方形或卵形,無柄;葉片緑色,成熟時紅色,上面有多數乳狀突起,下面有空腔,內含膠質,有藍藻共生其中。孢子果有大小兩種,成對生於側枝第一片葉的下面;大孢子果小,長卵形,果內有一大孢子囊,內含1個大孢子;小孢子果大,球形,果內有許多小孢子囊,各含64個小孢子。
生於稻田或池沼中。分佈我國西南、華南、華中一帶。
本植物的根(滿江紅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夏季撈取,曬幹。
【藥材】乾燥全草,葉小,三角形,密生細枝上,皺縮成粒片狀,直徑約4毫米,上面黃緑色,下面紫褐色或紅褐色;細須根多數,呈泥灰色。質輕,氣無。以色紅者為佳。
産四川。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辛,無毒。"
【功用主治】發汗,祛風,透疹。治風濕疼痛,風瘙癮疹,麻疹透發不出,癬瘡,火傷。
①《綱目》:"主癰疽,入膏用。"
②《分類草藥性》:"治紅白風丹,皮膚瘙癢,風癱。"
③《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以布包熬水外熨,能發出已收沒的麻疹。"
④《四川中藥志》:"發汗利水,祛風勝濕,治暴熱身癢,利小便;止消渴,治風濕頑癬。"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或熱熨。
【宜忌】表虛自汗者忌服。
【選方】①治風濕痛,發汗驅風:紅浮漂四十個。取二十個搗爛焙熱,趁熱包於風濕痛處,包後用針(先消毒)刺患處周圍出氣,以免內竄,同時將另二十個紅浮漂搗爛,煮甜酒內服。(《貴州民間方藥集》)
②治胸腹痞塊:紅浮萍、桃仁、紫草、茅根各五錢。煨濃汁,衝白酒一兩服。
③治麻疹不透:紅浮萍三錢。芫荽、椿樹皮各二錢。煨水服;再用藥渣擦全身。
④治風癱、麻風癩:紅浮萍、蒼耳草各二兩。煨水服;另取紅浮萍、蒼耳草各適量,煨水洗全身。
⑤治九子瘍:紅浮萍搗絨,調甜酒敷患處。
⑥治紅崩,白帶:紅浮萍二錢。煨甜酒吃。(②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⑦治火燒傷:紅浮漂,曬幹研末,以桐油調敷。(《貴州中醫藥方驗方》) |
|
|
|
滿江紅科 | 滿江紅根 | 滿江紅屬 | 括滿江紅 | 滿江紅梅 | 滿江紅荼 | 滿江紅特 | 滿江紅村 | 滿江紅竈 | 滿江紅自 | 滿江紅海 | 滿江紅黃 | 滿江紅夏 | 滿江紅·暮春 | 多果滿江紅 | 常緑滿江紅 | 細葉滿江紅 | 滿江紅·書懷 | 滿江紅伴奏 | 滿江紅蘇軾 | 滿江紅隨想 | 嶽飛滿江紅 | 滿江紅嶽飛 | 滿江紅射雕 | 植物滿江紅 | 滿江紅約臺 | 滿江紅姝麗 | 滿江紅春晚 | 滿江紅杜鵑 | 滿江紅吳山 | 滿江紅春雨 | 平韻滿江紅 | 滿江紅楊花 | 滿江紅燈花 | 滿江紅愁感 | 滿江紅避暑 | 滿江紅自和 | 團结滿江紅 | 歌唱滿江紅 | 山城滿江紅 | 嶽陽滿江紅 | 伴奏滿江紅 | 滿江紅晨曦 | 滿江紅更多 | 滿江紅暮歸 | 吳潛滿江紅 | 滿江紅漁舟 | 滿江紅春日 | 滿江紅慶壽 | 滿江紅牧童 | 滿江紅聽琴 | 滿江紅海棠 | 滿江紅再和 | 滿江紅端午 | 滿江紅丹桂 | 滿江紅書懷 | 滿江紅自賦 | 滿江紅憶別 | 中藥滿江紅 | 滿江紅中秋 | 滿江紅暮春 | 滿江紅仙呂 | 滿江紅寄內 | 滿江紅初春 | 歌名滿江紅 | 滿江紅鼕至 | 詞牌滿江紅 | 滿江紅羅文精 | 滿江紅戴建民 | 滿江紅戴復古 | 滿江紅施鴻鄂 | 滿江紅隨想麯 | 傷春麯滿江紅 | 念良遊滿江紅 | 滿江紅詠砧聲 | 滿江紅烏衣園 | 滿江紅衡嶽詞 | 滿江紅木芙容 | 滿江紅壽稼軒 | 滿江紅竜之韻 | 滿江紅詠武夷 | 滿江紅詠白蓮 | 滿江紅別鶴林 | 滿江紅壽壑相 | 毛澤東滿江紅 | 滿江紅雙頭蓮 | 滿江紅壽太守 | 滿江紅丹青閣 | 甫敬賦滿江紅 | 滿江紅鳥衣園 | 滿江紅壽郡幕 | 滿江紅壽某翁 | 滿江紅壽東人 | 滿江紅賦竹樽 | 滿江紅答景盧 | 滿江紅中秋日 | 滿江紅用前韻 | 滿江紅再用韻 | 滿江紅滕王閣 | 滿江紅都下作 | 滿江紅·滄海橫流 | 滿江紅·雨後荒園 | 滿江紅·飄盡寒梅 | 滿江紅·暮雨初收 | 滿江紅·金甲琱戈 | 滿江紅·燕子樓中 | 滿江紅·仙姥來時 | 滿江紅·晝日移陰 | 滿江紅·中秋寄遠 | 滿江紅·麯幾蒲團 | 滿江紅·倦客新豐 | 滿江紅·絶代佳人 | 滿江紅中華武術 | 滿江紅·點火櫻桃 | 滿江紅·題冷泉亭 | 滿江紅·鬥帳高眠 | 滿江紅·勁節剛姿 | 滿江紅·小院深深 | 滿江紅·太液芙蓉 | 滿江紅·山居即事 | 滿江紅·懷子由作 | 滿江紅·中秋夜潮 | 滿江紅·敲碎離愁 | 滿江紅·江漢西來 | 滿江紅·赤壁懷古 | 滿江紅·怒發衝冠 | 滿江紅中秋寄遠 | 滿江紅和四塊玉 | 滿江紅怒發衝冠 | 精忠報國滿江紅 | 滿江紅自助火鍋 | 滿江紅竈臺漁村 | 滿江紅特色火鍋 | 滿江紅黃貝嶺店 | 滿江紅菱花形鏡 | 滿江紅壽湯侍郎 | 滿江紅壽鄒給事 | 滿江紅壽傅尚書 | 滿江紅東湖觀蓮 | 滿江紅己酉春日 | 滿江紅花朝雨作 | 滿江紅吳江秋夜 | 滿江紅登樓偶作 | 滿江紅壽趙樞密 | 滿江紅壽小叔母 | 滿江紅和程學諭 | 滿江紅乙巳生日 | 滿江紅壽章殿院 | 滿江紅壽大山兄 | 滿江紅金陵懷古 | 滿江紅和郭沫若 | 滿江紅赤壁磯頭 | 滿江紅和清真韻 | 滿江紅劉守解任 | 滿江紅壽韓尚書 | 滿江紅雨中有懷 | 滿江紅風前斷笛 | 滿江紅四月初六 | 平韻滿江紅牡丹 | 滿江紅壬子生日 | 滿江紅庚申初度 | 滿江紅高帥席上 | 滿江紅和盧國華 | 滿江紅山居即事 | 滿江紅再用前韻 | 滿江紅題冷泉亭 | 滿江紅懷子由作 | 滿江紅得襄陽捷 | 滿江紅餞林府判 | 滿江紅和趙公明 | 滿江紅壽韓思機 | 滿江紅鄭園看梅 | 滿江紅九日效行 | 滿江紅和吳毅甫 | 滿江紅齊雲月酌 | 滿江紅謝孟使君 | 滿江紅癸亥九日 | 滿江紅和範石湖 | 滿江紅辛酉生朝 | 滿江紅己未生朝 | 滿江紅和江亮采 | 滿江紅懷傢山作 | 滿江紅送施德初 | 滿江紅丁巳中秋 | 滿江紅壽唐夫人 | 滿江紅壽王實之 | 滿江紅送王實之 | 滿江紅賀趙縣丞 | 滿江紅和李穎士 | 滿江紅和坡公韻 | 滿江紅浣花因賦 | 滿江紅觀雪述懷 | 滿江紅郡集觀舞 | 滿江紅題博見樓 | 滿江紅·和範先之雪 | 滿江紅·金陵烏衣園 | 滿江紅·送李禦帶珙 | 滿江紅·豫章滕王閣 | 滿江紅·代王夫人作 | 滿江紅·題範尉梅𠔌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