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湖南工業大學投訴電話株洲市旅遊投訴電話:0733-8815059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株洲工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以包裝教育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學校。1996年通過原國傢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學校坐落在南方工業重鎮湖南省株洲市,校園環境幽雅,交通十分便利。
一、歷史沿革
學校始建於1979年3月,定名為株洲基礎大學,1987年開始籌建中國包裝工程學院,1989年經國傢教委批準,定名為株洲工學院。2004年8月,經國傢教育部批準,在株洲工學院基礎上籌建湖南工業大學。建校初期由株洲市管理,1987年成為中國包裝總公司惟一直管高校,“全國普通高校包裝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中國包裝技術協會教育委員會”、“中國包裝技術研究所”、“中國包裝技術培訓中心”、“中國包裝設計專業中心”、“湖南省包裝經濟研究基地”“湖南省現代包裝設計理論及應用研究基地”均設在這裏。2000年開始,經教育部批準實行以湖南省人民政府為主管理,中國包裝總公司和中國包裝聯合會共建的新體製。
二、人才培養
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層次人才培養格局。現有全日製在校本科生一萬餘人。學校下設16個二級學院(係)(包裝設計藝術學院、包裝與印刷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傳播係、電氣工程係、法律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科技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土木工程係、外語係、信息與計算科學係、中山包裝學院、財會學院),現有本科專業35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引導)、測控技術與儀器、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引導)、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英語、新聞學、廣告學、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分佈在工學、人文學科、管理學、理學、社會學科等5大學科門類和17個一級學科之中,其中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藝術設計、自動化4個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藝術設計、包裝工程、印刷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自動化、廣告學7個專業為國管專業。設有機械設計及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企業管理、材料學、設計藝術學等1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機械設計與理論、材料學、設計藝術學被批準為湖南省“十五”重點建設學科。初步建成了以包裝類專業為主體、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體係和優勢學科群。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人才培養質量視為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綫,以教育創新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高度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了一批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實施了“3+1”人才培養模式,其中與中山張傢邊企業集團、中國包裝印刷生産基地等單位共同創建的“中山包裝學院”,為包裝類專業學生的創新與創業提供了良好的開放式平臺,是工科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學校註重教學內容、課程體係及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體係得到優化,“現代包裝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得國傢教學成果二等奬,近年來獲得省級教學成果奬14項,其中一等奬2項。在全國和湖南省大學生各類競賽活動中,我校學生表現出了良好的綜合素質,獲得了上百項榮譽。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5%,2003年名列湖南省高校第一,其中包裝設計、印刷工程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學校新的辦學理念和模式,得到教育部、湖南省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2000年11月教育部在三峽召開的“全國大學生生産實習與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會議”上我校作了大會典型發言;2001年7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率本省高校領導120人考察了中山包裝學院並推廣其經驗;2001年10月湖南省教育廳在我校召開了全省高校教學工作現場會;全國先後有30餘所高校的領導、專傢來我校考察、交流;《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新聞媒體將我校譽為“中國包裝教育的旗幟”、“中國包裝人才的搖籃”、“中國包裝科研的基地”。
三、師資隊伍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實施了“跨世紀人才工程”,以“寬廣的視野”吸納人才,以“寬鬆的環境”留住人才,以“寬闊的胸懷”培養人才,以“寬厚的待遇”激勵人才。通過加大人才培養投入,積極倡導教師在職攻讀學位,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教師隊伍的整體狀況有了較大改善。現有專任教師700餘人,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16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百人工程”及學科帶頭人15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和培養對象21人。另外,有碩士生導師47人,兼職博士生導師8人。外聘兼職教師中有院士5人。
四、科學研究
學校實施了“科技創新工程”,科研投入與奬勵力度逐年增大,科研水平顯著提高。學校建立了“中國包裝設計專業中心”、“湖南省包裝經濟研究基地”、“湖南省現代包裝設計理論及應用研究基地”三個具有包裝特色的科研基地和“包裝工程設計研究院”、“現代水射流技術研究所”、“環境保護研究所”等33個研究院所。近年以來,學校承擔科研項目50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近200部,在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00餘篇,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奬40多項,其中“智能圖像信息處理方法及其在工業係統中的應用”、“决策應用軟件開發平臺smartdecision”、“交流傳動係統及其高性能控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等項目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建成了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分別是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緑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高壓水射流湍流應用技術及設備實驗室;中國包裝總公司重點實驗室:包裝新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五、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面積1470畝,校園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億多元,館藏圖書110多萬册,並建有電子閱覽室和計算機網絡服務係統。學校擁有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體育場館。
六、對外合作
學校實行開放式辦學,重視和外界的聯繫,與中南大學等10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與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美國密執根州立大學和法國蘭斯大學等4所海外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先後聘請美、德、日、澳等10多個國傢的學者擔任兼職教授,並與德、美、韓、香港等國傢和地區36傢包裝、印刷企業開展廠校協作辦學。 |
|
中文名稱:湖南工業大學
英文名稱: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文簡稱:湖工大、湖南工大
英文簡稱:HUT 、HNUT |
|
湖南工業大學是一所具有50年辦學歷史的多科性大學。2006年,合併了原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原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2000年起,學校實行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製。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被教育部評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優秀高校。2009年學校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 學校位於中部老工業基地、湖南工業重鎮、“兩型社會”建設實驗區——株洲市,是該市惟一的多科性大學。學校以包裝教育為特色,是我國第一個被國際包裝協會(IAPRI)接納的會員單位,是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包裝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的主任單位和中國包裝技術培訓中心所在地。 |
|
2006年2月,株洲工學院、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湖南工業大學。
株洲工學院:
1979年4月,株洲基礎大學創建;
1985年3月,更名為株洲大學;
1987年12月,籌建中國包裝工程學院,隸屬於中國包裝總公司;
1989年6月,正式定名為株洲工學院;
2001年,湖南城市建設學校並入株洲工學院,變更為株洲工學院科技學院,是株洲工學院的獨立學院;
1986年,株洲城建電視中專
1988年,更名為株洲市中等城鄉建設職業學校
1992年,湖南城市建設學校
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株洲工學院的基礎上籌建湖南工業大學;
2004年9月,湖南省財會學校並入株洲工學院
1980年,株洲市財政會計學校創建
1986年,更名湖南省財會學校
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1960年1月,株洲有色金屬工業學校創建,隸屬於冶金工業部;
1971年6月,更名為株洲粉末冶金學校;
1978年,更名為株洲冶金工業學校;
1998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湖南冶金職工大學並入株洲冶金工業學校,升格為株洲職業技術學院,是當時全國十所最早試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一;
2002年,更名為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隸屬於湖南省教育廳。
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972年,株洲市教師輔導站;
1978年,株洲市教師進修學校;
1990年,升格為株洲教育學院,隸屬於株洲市政府;
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株洲教育學院更名為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隸屬於湖南省教育廳,
1999年6月,株洲市政府决定將株洲師範學校(1958年建校)並入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
學校現有6個校區,占地面積4069畝,館藏圖書313萬册;固定資産總值126544萬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8180萬元;教學用計算機2649臺,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8332個;擁有較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服務體係,建有標準的塑膠田徑運動場、體育館及滿足體育教學需要的各類運動場地。 |
|
有教職員工2581人,其中教授243人,副教授834人,博士155人,碩士662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12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18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省優秀中青年專傢1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優秀教師3人;有15人進入省“121人才工程”和“百人工程”,有5人進入省學科帶頭人行列;聘有兩院院士6人,聘請國內外大學和企業界兼職教授46人,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
|
學校設有17教學院部(含國際學院),1個獨立學院(科技學院),有21個碩士學位點,其中一級學科2個,具有工商管理碩士(MBA),藝術碩士(MFA)和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具有51個本科專業,36個專科專業,全日製在校生34504人,研究生452人;擁有國傢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重點專業6個,國傢級精品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11門,省級基礎課示範實驗室2個,省級優秀實習教學基地8個。近年來,共承擔國傢級、省部級教改項目140項;獲國傢級、省級教學成果奬31項;編寫教材111部,其中8部教材獲得省部級以上奬勵,12部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規劃教材。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奬31項,國傢級教學成果奬1項。學校與株洲高科技企業——時代集團建立了省級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基地,在廣東省建立了東莞包裝學院,作為學校在沿海地區的實踐教學基地和人才服務窗口。學校面嚮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畢業生受到社會廣泛認可,近三年就業率一直保持在湖南省高校前列。 |
|
學校始終把科學研究作為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逐年加大對科學研究的投入,科學研究整體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學校有17個研究所(院),擁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研究基地(含技術中心)。2004年以來,公開發表學術研究論文924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646篇。承擔國傢863項目、國傢自科和社科基金項目3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714項;橫嚮項目104項;獲國傢級科技進步奬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奬27項,專利57項,近3年來可支配科研經費近億元,科研工作的大力開展為提升教師學術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我國包裝工業現代化建設、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湖南新型工業化建設起到了引領和支撐作用。 |
|
學校十分重視教學工作,始終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第一位,並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是堅持以正確的辦學思想和科學的辦學定位為指導,着力提升以優勢學科、特色專業、高水平師資隊伍和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為標志的辦學核心競爭力,不遺餘力地為包裝行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為我國包裝人才培養和包裝科技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二是創建了“3+1”人才培養模式,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學校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堅持以學生成人成纔為核心,以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第二課堂和校外實習基地為支撐,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深化課程體係改革,産學研密切結合,形成了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受到了社會廣泛贊譽和充分肯定。教育界對我校的“3+1”人才培養模式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以“3+1”人才培養模式為主要支撐的教學改革成果“現代包裝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2002年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奬、2005年教育部教學成果二等奬;“以提升本科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目標,加強實踐教學基地與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06年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奬,“與社會和市場互動式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2004年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奬,“高校電類專業第二課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2006年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奬等一係列奬項。 |
|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加強與國內外高校和大中型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目前,已與中南大學、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5所國內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生;與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法國蘭斯大學等8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與美、韓、香港等國傢和地區的大中型企業開展了廠校協作辦學;與上海理光圖像技術有限公司、惠州雅圖仕包裝有限公司、株洲南車時代集團等數十傢全球或國內500強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主辦了“2004國際現代包裝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與株洲高科技企業——時代集團建立了省級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基地,在廣東省建立了東莞包裝學院,作為學校在沿海地區的實踐教學基地和人才服務窗口。 |
|
近年來,學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厚德博學,和而不同”為校訓,倡導“明德、精業、求實、創新”的校風,牢固樹立“大學意識、大局意識、質量意識、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為內涵的核心價值觀,立足湖南,面嚮全國,主動服務於湖南新型工業化和中國包裝現代化,努力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通過加強學科建設着力打造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力爭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省屬先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型大學,並逐步嚮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 |
|
包裝設計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學(包裝藝術設計方向、廣告藝術設計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方向)、藝術設計、動畫(動畫藝術設計方向、媒體藝術設計方向)
包裝與材料工程學院:包裝工程(省級重點專業)、印刷工程(國傢級特色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數字媒體藝術、生物技術、應用化學、應用化工技術(專)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省級特色專業) 、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省級特色專業)、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工業設計(理工類、校級特色專業)、工業設計(藝術類、校級特色專業)、
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學、土木工程(省級特色專業)、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省級特色專業)、給水排水工程、建築工程技術(專)、工程造價(專)、物業管理(專)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國傢級特色專業、湖南省特色專業、湖南省重點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湖南省重點建設專業)、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應用電子技術(專)
計算機與通信學院:通信工程(校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湖南省特色專業)、軟件工程、網絡工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
冶金工程學院: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技術(專)、冶金技術(專)
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商學院: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校級特色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商務策劃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營銷與策劃(專)、旅遊管理(專)、酒店管理(專)、電子商務(專)
財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會計學、財務管理、會計(專)
法學院:法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廣告學(湖南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專業)
外國語學院:英語(含商務英語、英漢翻譯方向)、日語、商務英語(專)
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社會體育
音樂學院:音樂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
國際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市場營銷(專)、藝術設計(專) |
|
黨委書記:侯清麟
校長、黨委副書記:王漢青 |
|
河西新校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泰山路88號 郵編:412007河東校區
工學院校區:湖南省株洲市文化路 郵編:412008
冶金校區: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大坪路18號 郵編:412000
師院校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泰山路51號 郵政編碼:412007 |
|
周伯華,國傢工商總局局長
劉鎮武,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
張永雙,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中校
盧正雨,80後青年導演
徐銘,湖南省美協副秘書長,全國十傑青年畫傢,中國美協理事
黃靖,南方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建國,湖南華菱集團總經理
王日新,湖南東富集團總裁
李波,順德金點子廣告設計有限公司、麥肯力揚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捷豹數碼圖文製作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曉軍,深圳華力包裝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昌凡,湖南工業大學副校長,教授
…… |
|
校風:“明德、精業、求實、創新”
釋義——
“明德”意為彰明倫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義,包含與人為善、和諧相處的意義,合乎該校加強文化素質教育。語出《禮·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見《禮·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大學的根本宗旨,首先在於瞭解和彰顯人性固有的內在道德光明,然後必須親近人民並竭盡全力為之服務,最後則要通過個人修身與社會實踐,使社會和人都臻於和諧圓滿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精業”,是“業精”轉化而來。“業精”出自韓愈的《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可見,學習要在博的基礎上求精,在精的基礎上又不斷的創新,使每個學生都有一技之長。業精是博厚的繼承和發展,在博的基礎上求精、求新,體現一種求實創新精神。而“精業”是一種動態的學習過程,一種發展的求索之境,是在業精基礎之上有着更深遠的哲學意義和指導意義。
“求實”,就是講求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時製宜,求真務實。它要求師生員工對工作、學習和生活要有認真、細緻、嚴謹、紮實的態度和作風。以腳踏實地的態度來對待工作;以嚴謹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學術;以誠心嚮學的態度來對待學業;以執着不懈的精神來追求真理。反對敷衍塞責、馬虎應付的態度和輕率浮躁、疲塌懶散、急功近利的作風。不弄虛作假,不貪圖虛名,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唯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做紮實的功夫,在實中求業績、求學問、求精進,以形成良好的校風和校園文化。
“創新” 意出《大學》引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為與時俱進,追求新高,與該校創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大學的現代辦學理念一致,同時又與上面的“求實”形成一脈相傳的意藴。正如江澤民所解釋的:“科學精神的內涵很豐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求實是科學之本,創新是科技發展的生命力所在。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以求實的態度,尊重客觀規律,探索真理,開拓創新。”
校風作為學校辦學宗旨的集中體現,也是學校教風與學風的濃縮。校風“明德、精業、求實、創新”反河西校區映了我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思想、辦學精神、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有利於推動學校統一辦學精神的形成,促進辦學特色氛圍的形成,推動學校校園精神的形成。整體來看,校風精練、厚重,具有特色和個性。
校訓:“厚德博學、和而不同”
釋義——
“厚德”,出自《易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地勢舒展,君子取法於地,以深厚的德行來成就事業)。“厚德”即廣厚之德,猶如“大德”;大地具有廣厚之德,氣勢厚實和順,故能載生萬物。與此相對應,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對於我校學生,“厚德”就是要在“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结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礎上,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博學”,語出《禮記·中庸》,先賢們在《中庸》中告誡學子們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實這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從“博學”到“篤行”,主要是用來勉勵莘莘學子的。學子們要在具有廣博的知識、較寬厚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涉獵相關學科、相關領域的知識。
“和而不同”,語出《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從哲學意義上講,“和”是和諧,是統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內在的;“同”是具體的,外在的。“和而不同”,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它的基礎首先是有“不同”,有了“不同”,經過交流、溝通和協調,纔可能達到內在的和諧統一。與此同時,衹有在大目標不衝突的前提下,承認差異,包容差異,乃至尊重差異,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榮,表現出廣博的文化寬容與文化共享的情懷。從另一層面上來說,“和而不同”之意首先是講和諧,講團结,講大局;其次,在“和”的基礎上,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思維,可以有獨立的思考和思想,不人云亦云,墨守成規,衹有這樣才能有創新和創造,才能培養更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和大師。
校訓“厚德博學、和而不同”,實事求是地從該校發展歷史實際出發,綜合了學校各校區的辦學傳統、文化底藴、辦學特色和教育目標,立足了學校的新任務、新目標、新形象,能激勵和勸勉教師和學子們,同時也能體現該校的辦學原則與目標,很好地體現了學校精神的核心和靈魂,較好的概括了學校的整體價值追求,反映了學校的獨特氣質和雍容高雅的名校風範。與此同時,校訓大氣、簡練、通俗、易記。 |
|
50周年校慶徽標
2009年11月28號至29號將隆重舉行湖南工業大學建校50周年慶典活動!
主會場設在河西新校區…… |
|
姓氏 | 百傢姓 | 萬昌奎 | 佛教百科 | 跆拳道 | 株洲工學院 | 包裝工程 | 王牌專業 | 印刷工程 | 包印學院 | 湖南 | 株洲 | 大學 | 講座 | 學生活動 | 名師名傢 | 人物 | 博士 | 教授 | 中共黨員 | 設計 | 藝術 | 更多結果... |
|
|
湖南工業大學法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自行車協會 | 湖南工業大學財經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圖書館 | 湖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土木建築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理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跆拳道網 | 湖南工業大學科技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包裝工程 | 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與印刷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學院 | 湖南工業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