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 湖北槍炮廠
目錄
概述
  由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0年(光緒十六年)開辦。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圖謀自強,萌發了興建新式槍炮廠的思想,1888年嚮德國商購機器,1889年擬在廣州石門建廠。後張之洞改任湖廣總督,他又以湖北地理位置適中,水陸交通和煤鐵方便為由,奏請將槍炮廠移設湖北漢陽大別山(今龜山)北麓,1890年4月7日清廷準奏,定名為湖北槍炮廠湖北槍炮廠的設備是當時全國兵器製造工廠中最新式的,主要設備購自德國力佛廠和格魯森廠。生産槍、炮、槍彈、炮彈,與其配套的炮架、銅殼、底火等産品。
建設
  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張之洞將原擬在廣東建立的槍炮廠改建於湖北。同年二月二十九日,海軍衙門與戶部上 《議復廣東槍炮廠改移鄂省折》,正式决定將槍炮廠“移廠就鄂”,購 機費仍由張之洞任兩廣總督期內在廣東已籌的80餘萬銀兩內支付。四月,成 立湖北鐵政局,轄槍炮、鋼鐵兩廠。槍炮廠籌建於漢陽大別山(今龜山)北麓 ,委派候補道蔡錫勇為總辦,兼領其事。機器係委托出使德國的大臣洪鈞自柏林 力拂機器廠購得,可鑄造連珠毛瑟槍(口徑為7.9毫米)和剋虜伯山炮。光緒十八年四月開始施工,二十年五月槍廠竣工。(圖32)光緒二十年七月,槍廠發生火災,機器、廠房均遭損壞,經修復後於翌年六月正式開 工,所産 步槍為改良後的德國1888年式5響毛瑟槍,此槍便是湖北槍炮廠生産數十年的漢陽式79步槍,即“漢陽造”。同年四月,槍炮廠從鐵政局分離,另設 槍炮局。八月成立炮廠,仿造德國3.7生的剋虜伯陸路快炮和5.7生的過 山快炮。接着又添購壓炮鋼大氣錘、試槍炮鋼拉力和槍炮速率各機器。光緒二 十一年鼕,建炮架、炮彈、槍彈3廠,熔銅廠亦相繼成立。
  
  光緒二十三年,張之洞由兩江總督還任兩湖總督,致力興辦采鐵採煤、鑄鐵煉 鋼、製造槍炮彈藥的軍事工業體係。光緒二十四年,從德國格魯森廠購無煙藥 機、罐子鋼機,於漢陽府城外西北隅赫山處添建煉罐子鋼、製無煙藥兩廠,定名鋼藥廠。兩廠同屬槍炮局轄。
  
  其時,湖北槍炮局和槍炮廠混為一體。兼總辦瞿廷韶,槍炮廠總辦瀋錫洲,鋼藥廠提調汪洪霆。提調在總辦之下行事。無煙藥廠於光緒二十七年正式開工製造無煙火藥,後逐年擴大,附設有硝磺、醋精、各種鏹水及依脫、火酒等廠。光緒二十八年增建硝酸廠,宣統元年建硫酸廠。規模甚為完備。
生産
  
  罐子鋼廠於光緒二十九年開爐煉鋼。日熔煉兩次,裝50罐,每罐50~60磅,日産鋼兩噸餘。原料多為漢陽鐵廠之廢鋼,以及從瑞典購進的軟鐵板條、 英國的低磷生鐵和各種合金配料。由於熔煉原料、煉鋼坩堝均由外國購進,並雇用德國人為技師,同時歐美鋼鐵製造技術尚未精進,故所煉之鋼成本昂貴, 質量甚差,該廠開辦年餘,因經費日竭、不敷開支而停辦。
  光緒二十五年,槍炮廠總辦瀋錫洲改良炮彈製造,成立銅殼廠,專造炮彈銅殼 ,炮彈日産750枚,産量大幅度提高。光緒二十八年,槍炮廠提調蔡琦,改良步槍和槍彈製造工藝,日産槍由12支增至50支,月産槍彈達80餘萬顆。同 年擬建機器、鍋爐、翻砂、木樣、打銅、打鐵6廠,光緒二十九年六月相繼興 建,於三十年九月建成,費銀29.4萬餘兩。機器廠規模甚大,並設繪圖房 一所,專仿造各種機械及修理全廠設備,並仿造丹瑪新式79機關槍。其餘5 廠則輔助機器廠之所不及。
  光緒三十年,湖北槍炮廠規模宏偉,分廠林立,廠各有名,張之洞以該廠非槍 炮二字所能包括,奏請朝廷,改名為湖北兵工廠。
  綜計湖北兵工廠自開機製造槍炮,至宣統元年(1909年),共造馬、步快槍130 658支,各種炮986門,槍彈61 776 554顆,各種炮彈989 48 4枚,各種炮架905副,炮彈殼、碰火、底火971 671枚,炮器具各種鋼坯 44.6萬餘磅,無煙槍炮藥27萬餘磅,硝鏹水200餘萬磅。所産槍炮彈藥除用於本省 軍營外,多數撥解京師,分濟各省軍營。後任湖廣總督陳夔竜稱:“其制度宏闊,成效昭然 ,嘆為各行省所未有。”
倒閉
  湖北兵工廠造端宏大。從開辦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購 買機器用銀172.17萬兩,建築廠房用銀45.88萬兩,購買材料用銀523萬兩 ,經費43.55萬兩,共計耗銀784.6萬兩。其財政來源除來自江漢關 、宜昌關洋稅銀外,還來自漢口淮????釐金、宜昌川????釐金、湖北米𠔌釐金、 宜昌土藥正稅、土藥過境稅、北路土藥稅等地方財政收入。但槍炮廠每年耗資甚巨,常年經費開始銀36萬兩,後增至80餘萬兩。張之洞 曾奏請朝廷,在江漢、宜昌兩關 洋稅銀下加撥15萬兩,但是杯水車薪,無濟 於事。他一再奏請朝廷,“一省之財力,斷不能供大局急需”,“軍餉所用似不能專責 湖北獨籌”,但其結果仍由湖北一省負擔。地方經費不敷 需求,衹得嚮民衆勸捐和舉藉外債。如湖北黃岡縣在籍記名提督劉維楨經派員 婉言勸捐,捐銀20萬兩。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兵工廠歷年積欠華、洋商號物 料價銀82 470兩,鋼藥廠欠銀36 130兩,又嚮德國高林洋行 藉銀1 000萬元。光緒三十四年,鋼藥廠因經費支絀,與兵工廠合 並,改為漢陽兵工廠。清宣統元年(1909年),清政府財力日益枯竭,以 緻漢陽兵工廠停辦炮廠、炮架、炮彈、鑄彈、銅殼5廠。
  辛亥革命時,黃興到兵工廠與同盟會會員楊德甫商議製造大型地雷,並由 設計師朱道源繪圖製出模型,組織20餘名工人日夜製造,計造出2噸重的地 雷4枚,炮廠裝配導火綫,僅10天順利完成。由於兩軍交戰甚烈,漢陽兵工廠遭受破壞,約損失銀30萬兩。黎元洪統治湖北期間,漢陽兵工廠屬鄂軍府管轄。因戰爭破壞,當年僅能造步槍和槍彈。
  民國時期,1913年7月,鋼藥廠與兵工廠分離,鋼藥廠譯員瀋鳳銘升為總 辦,同時委任劉慶恩為兵工廠總辦,分理兩廠,同屬鄂軍府轄。繼而為陸軍部接管。1915年,兩廠與德州、上海等廠同歸北洋政府督辦兵工廠事務管理 處統轄。1917年,撤銷督辦處,兵工、鋼藥兩廠又隸屬陸軍部。
  
  1915年,袁世凱恐槍炮彈藥生産大權落入南方革命黨人手中,另擇河南鞏縣成立漢陽兵工廠分廠,將製炮彈機器、技術骨幹調往鞏縣分廠 。委派袁乃寬為分廠廠長,張鎮芳為督辦,由北洋人主持和控製。袁世凱垮臺後,分廠自成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