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屈原祠聯繫方式地址:宜昌市秭歸縣東1.5公裏長江北岸的嚮傢坪。
郵編:443000湖北屈原祠投訴電話宜昌市旅遊投訴電話:0717—6737511
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湖北屈原祠景區榮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北屈原祠門票價格15元湖北屈原祠節慶活動半月扇子戲
“中國謎語村”探訪錄
鄉韻深長的宜都民間故事
宜都民俗:講古
土傢“打傢夥”
“鞋”的婚俗
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湖北屈原祠最佳旅遊時間宜昌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熱資源豐富,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約17℃,又由於境內長江西陵峽及清江、香溪流域的山嶺屏障作用,鼕季氣候溫暖,平均溫度要比附近同緯度的武漢市高出許多。去宜昌旅行的最佳時間是春季。湖北屈原祠美食宜昌菜的風格是“原汁、鹹鮮、偏辣”,“老九碗”宴極具宜昌的本地特色,席上的菜由雜燴頭子、炸相蝶子、炸春捲子、魚糕丸子、魷魚筍子、錘碗蓮子、白肉肚子、香菌雞子、珍珠丸子等九道組成,都是用大碗盛着端上桌,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最好能嘗一嘗。
宜昌名菜主要有白剎肥魚、峽口明珠湯、滿籃桔紅、一品鱔魚、三遊神仙雞、八寶水雞、桂花荸薺丸、蓮蓬蛋、三絲腰花、銀針雞絲、軟炸魚餅、香酥蓮米鴨、瓢兒豆腐、壽星白菜、魔芋豆腐、涼拌魚腥草等,去宜昌不要忘了品嚐。
夷陵廣場
果園二路對面老年大學旁的大桃園、西陵後路的`矮子餅、古韻大酒店的泡雞爪
咖啡廳(夷陵廣場對面的合益和、東山隧道口旁邊的名典咖啡、豪客嘉族)
解放路
燒雞公、朝天椒、緻祥路抻條面、四新路聞醜香、文子面、二馬路肉燒餅加豆花、福綏路一排飯館、陶朱路夜市、天橋下地老婆餅、中山路老字號熱幹面、緻祥路的涼蝦、中山路的“味源”煲仔飯、中山路的“養身樓”火鍋、陶珠路“武漢九九九”(門店裏的)鴨脖鴨頭、解放電影院旁巷子裏的“巴到燙”、
咖啡廳(老街、西街、紅房子、花樣年華、流金歲月、新貴族、星期八、大衛咖啡、快樂老傢、好百年、90度飲吧)
北門
紅油小面、得勝街吳豆腐豆花魚
隆康路
仙一品包子、福綏路鍋貼餃子、幹麻面、福綏路的“重慶老鴨子”店、"拉麵米綫"館的砂鍋米綫、國酒旁邊的番茄魚、紅星酒樓的田蠃、青少年宮的素味竜門、勝利四路的徐嫂餃子館、隆康路的色澤酒傢的幹鍋雞、果園三路電力賓館旁”福聚樓”的難得糊塗雞、南湖賓館對面的湘西菜館、行大樓旁,老物資局對面。繼續主理湘西菜,推薦:湘西血粑鴨。三樓有自助火鍋,每位十二元,六十多品種
咖啡廳(五千年、銀座、南湖賓館旁邊的世紀歐典、海王星、星巴剋)
樵湖嶺至330片
幹鍋、西陵二路笑仙閣、樵湖嶺(西陵建安對面)的一品鴨、一爿香米綫、七十二行的排骨玉米湯
開發區
發展大道農傢一條街、百年老媽火鍋店
點軍區
江南大道農傢一條街、“故鄉雲”農傢菜館、茅草屋的夾沙薯餅
西壩
魚攤、西壩的大酒缸的胖頭魚火鍋
勝利3路至伍傢崗
揚岔路小平湖酒傢、五傢崗轉盤的牛肉包子、勝利三路的毛哥鴨湯、
咖啡廳(天街)
湖北屈原祠住宿宜昌有各種消費層次的賓館可供選擇,雙標間從120元到1200元都有,較多的都是在二三百元之間。其中三峽工程大酒店瀕臨三峽中的西陵峽畔,離三峽工地不遠,與葛洲壩樞紐工程僅數步之遙,住在那裏環境很不錯。湖北屈原祠購物在宜昌有許多本地和三峽的特産可買,水果中有柑桔、彌猴桃、柿子;茶葉有春眉茶、峽州翠緑茶、茉莉春尖茶、宜紅工夫茶、仙人掌茶等等:另外還有優質的板慄、香菇和木耳也可以買一些。
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種叫魔芋的東西,它又叫“麻芋子”,生長在背陰潮濕、土壤肥沃的山地中。它的營養很豐富,具有減肥、降血壓、防治痔瘡和靜脈瘤的功能,對防治腸道癌也有一定作用。用魔芋磨漿製成的魔芋豆腐口感柔韌而有彈性,非常好吃。
湖北屈原祠玩法參觀、旅遊、
屈原祠位於秭歸縣東1.5公裏長江北岸的嚮傢坪,又稱清烈公祠,為紀念屈原而建。
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歸州刺史王茂元首建屈原祠於州城東五裏之屈沱,並作《楚三閭大夫屈先生祠堂銘並序》。之後歷代皆有修葺。後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庫區水位升高,1976年7月遷建於縣城東郊今址。新祠山門保持★清烈公祠★原貌,擴大規模,有高17米的牌樓,配房嚮左右各擴展7米。整體建築氣勢磅礴,聳立於桔樹叢中。室內可供遊人題詩作畫,品茗小憩。屈原祠內有屈原銅像、屈原石雕像、碑廊、屈大夫墓,還有屈原紀念館,上下展廳設有“秭歸出土文物展覽”和“屈原生平事跡展覽”。
屈原祠附近還有香爐坪、讀書洞、照面井、玉米三丘等景。香溪河産世界唯一的一種淡水水母★桃花魚★。每當陽春三月水暖之時最多。現屈原祠已經重建於秭歸新縣城茅坪鎮的鳳凰山文物保護區.
屈原祠是屈原家乡的人民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建,歷史悠久。最早修建於屈原的誕生地——秭歸縣屈原鎮樂平裏,名曰屈原廟。
據《歸洲志》記載,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歸洲(秭歸縣舊治)剌史王茂元,在相傳屈原懷恨投江後魂歸故裏的屈原淪修建了屈原祠,並鎸刻《楚三間大夫屈先生祠堂銘並序》石碑,贊頌屈原“義特百夫,文雄千古,其忠可以激俗,其清可以厲貪。”銘文哀悼屈原“麟出外時,終睏於人。劍有雄芒,不用無神。矯矯先生,不緇不磷。舉世皆醉,抱志歿身。汩水悠悠,言問其濱。歸山高高,獨抱清塵……”。
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為:“清烈公”,將屈原祠修繕並更名為“清烈公祠”。以後,自元、明到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歷任州官,對清烈公祠多次進行維修,並曉州民:“歲以五月五日致祭”。
清烈公祠座落在秭歸城東五裏的一個山丘上,坐坡朝江,面對楚臺山。南宋詩人陸遊路過此地曾藉詩憑吊與描述:“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衹有濤聲似舊時。”
1976年,長江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江水升高,清烈公祠緣此由秭歸縣人民政府將其遷往距縣城3公裏的嚮傢坪,重更名屈原祠。此時,屈原祠得以煥然一新。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接待中外遊客。198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將屈原祠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屈原(約前340一約前278),名平,字原,戰國楚人。是我國最早的大詩人,曾輔佐懷王,任左徒、三間大夫,後遭讒去職。因楚國政治腐敗,秦兵入侵,攻破鄒都,他既無力輓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自投淚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死後,有神魚將其屍體馱回他的故裏秭歸,在城東五裏安葬,是地名“屈淪”。祠係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建。宋、元、明、清,屢壞屢修,後改額“清烈公祠”。
屈原祠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北宋改名為清烈公祠,元、明、清屢壞屢修,纔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時,將它遷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占地300公頃,有山門、大殿、左右配房、屈原銅像、碑廊、展覽大樓及衣冠塚等建築物。山門為四柱三樓式碑坊,高14米,正中額題“清烈公祠”四字,兩側榜題“孤忠”“流芳”。大殿係鋼盤混凝土結構,有明清風格,翠瓦飛檐。高聳於崇臺之上,益顯宏偉壯麗。大殿後的屈原墓,乃人們營建的衣冠塚。今墓前的門闕、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間原物。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諸峰歷歷在目。每逢端午佳節,這裏都舉辦竜舟競渡。屆時,江上彩舟如梭,岸上遊人如織,熱鬧異常,別有一番盛況。
秭歸城附近還有屈原故裏,這是屈原的出生地,其名氣絶不亞於屈原祠,可作為屈原祠的輔遊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