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湖丝
目录
浙江省湖州市出产的蚕丝 Silk produced in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 湖州市 出产的蚕丝。色白,柔韧,质地极佳,行销国内外。又名白丝。 清 魏源 《海国图志·筹海篇四》:“中国 以茶叶湖丝驭外夷,而外夷以鸦片耗 中国 ,此皆自古所未有,而本朝有之。”
No. 2
  湖丝,中国明清时期浙江湖州府出产的蚕丝。湖州自唐代起即为蚕丝的重要产区。明代,湖州蚕丝全国闻名,其中又以产于乡村市镇七里的蚕丝质量最佳,被称为七里丝,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比一般丝价为贵。湖丝有头蚕、二蚕之分,质量以头蚕为上。其细而白者,称为合罗,专为皇帝织造御服所用;稍粗者,称为串五;又粗者,称为肥光。因为湖丝产量多质量好,故销路甚广,远销日本、南洋等地。每当蚕丝上市,四方富商大贾都云集湖州购买湖丝。长菱湖镇是有名的湖丝贸易中心,镇上临水处有不少专门经营湖丝买卖的商店。每当四五月间,乡人卖丝船只沿溪而泊,贸易很盛。
  两千多年前中国与西方就开始了丝绸贸易,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自明代海路贸易开通以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渐退位,鸦片战争后,湖州丝商抓住机遇,开创了近代中外贸易的先河,使湖丝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一直居于主要地位。
  据史料记载,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的丝织品开始传到欧洲。欧洲人对轻盈柔软、光彩夺目的丝织物,视若珍宝,争相抢购。蒸汽机发明以后,欧洲纺织工业迅猛发展,对中国蚕丝的需求急剧增加,在他们眼里,“辑里湖丝”是最好的原料,但是当时清政府对蚕丝的出口有着严厉的限制,乾隆帝曾明确批示,“辑里湖丝出口限量5000斤,必须现银交易,不得以货易货,且春丝不得出口”。两广总督在奏本中提到西洋商人要用本国的商品交换湖丝,对此嘉庆皇帝生气地批复说:“西洋玻璃是土中提取的液体,钟表可有可无,而自鸣钟更是粪土,断不可用本国的珍贵特产交互这些废物。”但是这样严格的限制并没有能够阻断蚕丝的海外贸易,南浔距上海只有一百多公里,摇船只用两天就能到,运费只占0.2%,售价也比广州时期下降了35%,这样质优价廉的“辑里湖丝”立刻成了中国当时对外出口的主要商品。
  上海图书馆珍藏着一套徐氏家谱,上面记录了辑里湖丝在英国的无限风光。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综合性博览会,徐荣村把自己经营的12包“荣记湖丝”送去展览,没想到一举夺得金质大奖,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不仅亲自颁奖,还赠送“小飞人”(天使)画像,开创了中国产品获世界大奖之先河。
  辑里湖丝在英国获奖之后,外商对湖丝更是趋之若鹜。为了直接和洋商打交道,这些南浔丝商竟然很快地学会了外语。浔商们通过努力,成了上海滩上的风云人物,“辑里湖丝”的买卖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版于19世纪60年代的《上海新报》上,每天都有“辑里湖丝”的报价,丝的价格行情也像今天的股票一样不断变化,同时代的英国伦敦还开设了湖丝交易所。
  在南浔今天还保留着“丝行埭”的地名,当年这里是全国湖丝贸易的集散地。经营湖丝丝栈最多时达到50余家,在这里形成300米长的繁华热闹的丝市,丝行收购来的丝就在这里装上开往上海的运丝船,河埠上的青石板台阶被重重的丝包划出一道道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