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
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注释】
①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南。奉先寺是当地一座著名的寺院。
②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诗乃以招提名寺僧。
③虚籁:指风声。
④天窥:即窥天。窥一作阙。象纬:天上星象错列,如经纬一般。
⑤这两句都是形容高寒。
赏析
赏析
【赏析】
王嗣奭《杜臆》卷一评此诗云:"此诗景趣泠然,不用禅语而得禅理,故妙。……盖人在尘溷中,性真汩没,一游招提,谢去尘氛,托足净土,情趣自别。而更宿其境,听灵籁,对月林,则耳目清旷;逼帝座,卧云床,则神魂兢凛。梦将觉而触发于钟声,故道心之微,忽然豁露,遂发深省。正与日夜息而旦气清,剥复禅而天心见者同。余谓老杜闻道,而此其入道之机倪也。"这一论述,是有见之言。令我们感到饶有兴味的是,作为杜集开篇第一首诗,这是否能够代表杜诗的基本思想倾向呢?诚然,杜甫的某些作品,如《观打鱼歌》,"可当一篇戒杀文"(《杜诗详注》卷十一引钟惺语),《白小》对"天然二寸鱼"的悲悯,也见出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但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老杜一生只在儒家界内。"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都表现得很清楚。所以,佛家思想只是他的某种精神状态的反映,而不占主导地位。虽然如此,这首诗"不用禅语而得禅理",仍是写得比较成功的。
游寺庙,会产生一种和宇宙直接对话的感觉。而这种对话还有深浅之分。日间"已游"当然"已"有些领悟,而夜宿山寺,亲历那种宁静深邃同时又缤纷多彩的境界,和宇宙的对话就会进入更深的层次。山寺在高寒之地,下了"逼"字和"冷"字,是传达一种从生理到心理的感觉。从这些感觉中是可以引申出一些人生启示的,但杜甫没有说出是什么启示,倒是把"欲觉闻晨钟"的情景给予强调,强调它"令人发深省"。一般读者可能觉得很不满足,因为杜甫始终没写出所悟为何物。但事实上,杜甫不确定所悟为何物,才显得他真有所悟。凡是追求提升心灵境界的人都有同感:悟,是对宇宙人生自然运化的捉摸,用西方话语来说,是对本体的接近。倘把它指实为一些现象,就不是对宇宙总体的把握,就不是悟,而只是知了。杜甫这诗只是写了心灵所经历的一次洗炼,不勉强写出悟出什么道理,正是写出了他有所觉悟的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