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 : 苏轼 : 饮食 > 渔家傲
目录
渔家傲 Yu Jia Ao
  (1)本调六十二字,八句,前后片各五韵。流行于北宋。
  (2)本调由两首七言仄韵的绝句构成。唯前后两片第三句下须添一三字句。
  (3)例一为此调之代表作。作者是仁宗时期富有理想的政治家,写过著名的散言《岳阳楼记》,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县),西夏不敢来犯,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词是他在西北军中所作。词的前片写景,后片言情。在一片凄凉景色中寓乡思之情,乡思之情又与征守边关的现实相联系,“燕然未勒”,壮志未酬,故有“归无计”之叹。风格沉郁顿挫,在悲凉气氛中显示出将军和征夫共同守卫边疆的崇高责任感。这首边塞词,无论在风格上和题材上都突破了当时词限于记男女、吟风月的陈规,把乡愁同保卫边疆的重任联系起来,从而开拓了词的领域,使之具有较广阔的社会内容。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比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山猎》要早三十多年,应该说,它对尔后苏轼的豪放派词风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的。对它的历史意义应该有充分的估计。
  例二为李清照的作品。开头两句想象奇特、场面雄伟。天空中的云海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象要流转,千帆正在飞舞。“仿佛”三句说自己的梦魂飞上了天帝的住所,天帝热情地问我,要去哪里?自从北宋沦亡之后,作者逃难南方,丈夫病死,颠沛流离,又有什么地方可去呢?所以后片开头两句紧接前片的问题作了回答,“道路漫长,只可惜日薄西山了,我徒然能写出一些惊人的诗句!”当年屈原怀才不为楚王所用,曾经在《离骚》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共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词人的回答,化用了这个意思,是含着一把辛酸泪的,同时也显示出词人那种倔强的性格,对自己才华的自负。“九万里”三句就完全表达了她的强烈愿望:要象大鹏鸟似地振翅飞上九万里高空(庄子《逍遥游》里有“鹏之徒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的话)。风也莫停,把我的轻舟吹送到神山(相传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上去。作者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但她的理想已经在地上一再遭挫,难以实现,所以借助梦境,运用《离骚》里那种浪漫主义手法,幻想一个虚无缥涉的神仙境界来寄托自己的精神苦闷。学这首词,我们还可以得到一定启发,就是尽管作者一生的遭遇很不幸,她自己也为理想不能实现而抱憾终生,但她毕竟成了有宋一代的杰出词人,驰名中外。这固然由于她的天才和勤奋,同时也同她的远大抱负和顽强毅力分不开的,从这首意境开阔,风格豪放的词里也可得到证明。
《渔家傲 Yu Jia Ao》
诗人: 范仲淹 Fan Zhongyan

渔家傲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Yu Jia Ao》
诗人: 欧阳修 Ouyang Xiu

  一派潺湲流碧涨。
  新亭四面山相向。
  翠竹岭头明月上。
  迷俯仰。
  月轮正在泉中漾。
  
  更待高秋天气爽。
  菊花香里开新酿。
  酒美宾嘉真胜赏。
  红粉唱。
  山深分外歌声响。
《渔家傲 Yu Jia Ao》
诗人: 欧阳修 Ouyang Xiu

  十月小春梅蕊绽。
  红炉画阁新装遍。
  锦帐美人贪睡暖。
  羞起晚。
  玉壶一夜冰澌满。
  
  楼上四垂帘不卷。
  天寒山色偏宜远。
  风急雁行吹字断。
  红日短。
  江天雪意云撩乱。
《渔家傲 Yu Jia Ao》
诗人: 欧阳修 Ouyang Xiu

  暖日迟迟花袅袅。
  人将红粉争花好。
  花不能言惟解笑。
  金壶倒。
  花开未老人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
  行人莫羡长安道。
  丹禁漏声衢鼓报。
  催昏晓。
  长安城里人先老。
更多诗歌...
请鉴赏: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欧阳修 Ouyang Xi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晏殊 Yan Shu:渔家傲 Yu Jia Ao
  王安石 Wang Anshi:渔家傲 Yu Jia Ao
  苏轼 Su Shi:渔家傲 Yu Jia Ao
  黄庭坚 Huang Tingjian:渔家傲 Yu Jia Ao
  黄庭坚 Huang Tingjian:渔家傲 Yu Jia Ao
  黄庭坚 Huang Tingjian:渔家傲 Yu Jia Ao
  黄庭坚 Huang Tingjian:渔家傲 Yu Jia Ao
  黄庭坚 Huang Tingjian:渔家傲 Yu Jia Ao
  秦观 Qin Guan:渔家傲 Yu Jia Ao
  秦观 Qin Guan:渔家傲 Yu Jia Ao
  秦观 Qin Guan:渔家傲 Yu Jia Ao
  秦观 Qin Guan:渔家傲 Yu Jia Ao
  李之仪 Li Zhiyi:渔家傲 Yu Jia Ao
  贺铸 He Zhu:渔家傲 Yu Jia Ao
  吕本中 Lv Benzhong:渔家傲 Yu Jia Ao
  毛滂 Mao Pang:渔家傲 Yu Jia Ao
  毛滂 Mao Pang:渔家傲 Yu Jia Ao
  朱敦儒 Zhu Dunru:渔家傲 Yu Jia Ao
  朱敦儒 Zhu Dunru:渔家傲 Yu Jia Ao
  李清照 Li Qingzhao:渔家傲 Yu Jia Ao
  张元干 Zhang Yuangan:渔家傲 Yu Jia Ao
  张孝祥 Zhang Xiaoxiang:渔家傲 Yu Jia Ao
  陆游 Lu You:渔家傲 Yu Jia Ao
  辛弃疾 Xin Qiji:渔家傲 Yu Jia Ao
  段克己 Duan Keji:渔家傲 Yu Jia Ao
  段克己 Duan Keji:渔家傲 Yu Jia Ao
  段克己 Duan Keji:渔家傲 Yu Jia Ao
  段克己 Duan Keji:渔家傲 Yu Jia Ao
  段克己 Duan Keji:渔家傲 Yu Jia Ao
  段克己 Duan Keji:渔家傲 Yu Jia Ao
  段克己 Duan Keji:渔家傲 Yu Jia Ao
  杜安世 Du Anshi:渔家傲 Yu Jia Ao
  杜安世 Du Anshi:渔家傲 Yu Jia Ao
  杜安世 Du Anshi:渔家傲 Yu Jia Ao
  贺铸 He Zhu:渔家傲 Yu Jia Ao
  谢逸 Xie Yi:渔家傲 Yu Jia Ao
  晁冲之 Chao Chongzhi:渔家傲 Yu Jia Ao
  葛胜仲 Ge Shengzhong:渔家傲 Yu Jia Ao
  米友仁 Mi Youren:渔家傲 Yu Jia Ao
  李光 Li Guang:渔家傲 Yu Jia Ao
  曹组 Cao Zu:渔家傲 Yu Jia Ao
  陈克 Chen Ke:渔家傲 Yu Jia Ao
  周紫芝 Zhou Zizhi:渔家傲 Yu Jia Ao
  周紫芝 Zhou Zizhi:渔家傲 Yu Jia Ao
  洪皓 Hong Hao:渔家傲 Yu Jia Ao
  洪皓 Hong Hao:渔家傲 Yu Jia Ao
  洪皓 Hong Hao:渔家傲 Yu Jia Ao
  蔡伸 Cai Shen:渔家傲 Yu Jia Ao
  王以宁 Wang Yining:渔家傲 Yu Jia Ao
  吕渭老 Lv Weilao:渔家傲 Yu Jia Ao
  吕渭老 Lv Weilao:渔家傲 Yu Jia Ao
  吕渭老 Lv Weilao:渔家傲 Yu Jia Ao
  吕渭老 Lv Weilao:渔家傲 Yu Jia Ao
  吕渭老 Lv Weilao:渔家傲 Yu Jia Ao
  王之道 Wang Zhidao:渔家傲 Yu Jia Ao
  王之道 Wang Zhidao:渔家傲 Yu Jia Ao
  王之道 Wang Zhidao:渔家傲 Yu Jia Ao
  王之道 Wang Zhidao:渔家傲 Yu Jia Ao
  杨无咎 Yang Mojiu:渔家傲 Yu Jia Ao
  毛幵 Mao Jian:渔家傲 Yu Jia Ao
  侯寘 Hou Zhì:渔家傲 Yu Jia Ao
  吕胜己 Lv Shengji:渔家傲 Yu Jia Ao
  吕胜己 Lv Shengji:渔家傲 Yu Jia Ao
  辛弃疾 Xin Qiji:渔家傲 Yu Jia Ao
  程垓 Cheng Gai:渔家傲 Yu Jia Ao
  石孝友 Dan Xiaoyou:渔家傲 Yu Jia Ao
  卢祖皋 Lu Zugao:渔家傲 Yu Jia Ao
  卢祖皋 Lu Zugao:渔家傲 Yu Jia Ao
  方千里 Fang Qianli:渔家傲 Yu Jia Ao
  方千里 Fang Qianli:渔家傲 Yu Jia Ao
  李公昴 Li Gongmao:渔家傲 Yu Jia Ao
  陈著 Chen Zhu:渔家傲 Yu Jia Ao
  陈允平 Chen Yunping:渔家傲 Yu Jia Ao
  陈允平 Chen Yunping:渔家傲 Yu Jia Ao
  张炎 Zhang Yan:渔家傲 Yu Jia Ao
  净端 Jing Duan:渔家傲 Yu Jia Ao
  净端 Jing Duan:渔家傲 Yu Jia Ao
  净端 Jing Duan:渔家傲 Yu Jia Ao
  净端 Jing Duan:渔家傲 Yu Jia Ao
  邹浩 Zou Hao:渔家傲 Yu Jia Ao
  王寀 Wang Cai:渔家傲 Yu Jia Ao
  杨端臣 Yang Duanchen:渔家傲 Yu Jia Ao
  杨端臣 Yang Duanchen:渔家傲 Yu Jia Ao
  强至 Jiang Zhi:渔家傲 Yu Jia Ao
  圆禅师 Yuan Chanshi:渔家傲 Yu Jia Ao
  朱服 Zhu Fu: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石正伦 Dan Zhenglun:渔家傲 Yu Jia Ao
  庞籍 Pang Ji:渔家傲 Yu Jia Ao
  李鼐 Li Nai:渔家傲 Yu Jia Ao
  郑元秀 Zheng Yuanxiu:渔家傲 Yu Jia Ao
  华岳 Hua Yue:渔家傲 Yu Jia Ao
  赵希蓬 Zhao Xipeng:渔家傲 Yu Jia Ao
  赵汝茪 Zhao Ruguang:渔家傲 Yu Jia Ao
  丁羲叟 Ding Xisou:渔家傲 Yu Jia Ao
  无际道人 Mo Jidaoren:渔家傲 Yu Jia Ao
  晁补之 Chao Buzhi:渔家傲 Yu Jia Ao
  黄庭坚 Huang Tingjian:渔家傲 Yu Jia Ao
  黄庭坚 Huang Tingjian:渔家傲 Yu Jia Ao
  毛滂 Mao Pang:渔家傲 Yu Jia Ao
  毛干 Mao Gan:渔家傲 Yu Jia Ao
  侯置 Hou Zhi:渔家傲 Yu Jia Ao
  辛弃疾 Xin Qiji:渔家傲 Yu Jia Ao
  石孝友 Dan Xiaoyou:渔家傲 Yu Jia Ao
  方千里 Fang Qianli:渔家傲 Yu Jia Ao
  王寀 Wang Cai:渔家傲 Yu Jia Ao
  黄铢 Huang Zhu: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可旻 Ke Min:渔家傲 Yu Jia Ao
  无名氏 Mo Mingshi:渔家傲 Yu Jia Ao
  无名氏 Mo Mingshi:渔家傲 Yu Jia Ao
  无名氏 Mo Mingshi:渔家傲 Yu Jia Ao
  无名氏 Mo Mingshi:渔家傲 Yu Jia Ao
  无名氏 Mo Mingshi:渔家傲 Yu Jia Ao
No. 7
  ①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押仄声韵。也有上下阕各押二平声韵三仄声韵的作品。
  ②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有二体。一体字句格律与词牌相同,也有只用半阕的;另一体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No. 8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词篇名。北宋范仲淹作。题为“秋思”。当时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篇中描写边塞的特异风光,抒发将士为国守边的豪情和思乡之苦。风格慷慨悲凉,开宋代豪放派词之先声。
No. 9
  词牌名。因 宋 晏殊 《珠玉词》中“神仙曲渔家傲”一句而得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句,仄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先是数载前一渔者,持蓑笠纶竿,击短版唱《渔家傲》,其舌为鸣桹之声以参之,自号 回同客人 。” 清 沉大成 《玉兰泉舍人三泖渔庄图》诗之四:“从今翻作《渔家傲》,细雨斜风尽入诗。”
No. 10
  曲牌名。南北曲均有,而以南曲为常见,属中吕宫。其字句格律有与词牌同者,用作引子;与词牌不同者,用作过曲。
词(曲)牌介绍
  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渔家傲》不见于唐、五代人词,至北宋晏殊、欧阳修则填此调独多。《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词牌释义〔题考〕 【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作﹝渔歌子﹞。”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于后世。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至范希文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曲,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王’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首以送之。”是此调之创自希文,已可证明;惟所咏则渐涉于泛耳。
  〔作法〕 本调六十二字;前后阕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韵诗两绝合为一。其所不同者仅有第三句协韵,以及下添一个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亦须协韵。﹝惜香词﹞后段三字句不协韵,实系错误。七言句第一三字平仄虽可通融,故如杨慎词,于后半第三句作仄平平仄平平仄,则非初学者所宜法矣。
  格律:
  ●●⊙○○●▲
  ⊙○⊙●○○▲
  ⊙●⊙○○●▲
  ○⊙▲
  ⊙○⊙●○○▲
  ●●⊙○○●▲
  ⊙○⊙●○○▲
  ⊙●⊙○○●▲
  ○⊙▲
  ⊙○⊙●○○▲
  (○平●仄△平韵▲仄韵)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2.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4.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5.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6.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7.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8.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译文】
  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羌族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战士纷纷洒下眼泪。
  【赏析】
  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 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 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 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这都是从 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 “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夏承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笔者认为,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欧阳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是很不公平的。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庆历新正改革的主持者。
  范仲淹生活的后期,边境多事。宝元元年(1038),西夏的元昊公然叛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经略陕西,担任西北边境的防御工作,一时号令严明,对西夏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量。以至于边民有"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俗谚。直至庆历三年(1043)被召还朝廷,范仲淹在西北边疆四阅寒暑。这首《渔家傲》就是作于边帅任上。时年约五十二岁。据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记载:"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可惜现在只存这一阕了。
  上阕勾勒边塞风光,用笔简练,而境界苍茫悲凉。
  "四面边声"三句是名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边塞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军旅气氛。
  下阕直接抒写思乡念亲之情。"燕然未勒归无计"与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类似,表现了杀敌报国、建立功勋的愿望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宋史·范仲淹传》说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而他在庆历三年(1043)召拜参知政事后,"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山名,即杭爱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退隐之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
  上片写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灯火,指元宵节彩灯。宋时元夜灯节,热闹异常。蔡绦《铁围山丛谈》:“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当时收灯后,又有出城探春的习俗,而江南孟春,不同于北方,往往收灯后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满野。而钟山一带,竹木葱茏,万花竞秀,景色更为诱人。“撩乱”,写出山花争奇斗艳,撩惹行人。“灯火已收”而山花满眼,用笔正所谓扫处还生。这二句,即写了江宁附近的季候特征,又点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环境。美景良辰,引逗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于是笔锋一转,由“闻说”领起以下三句,写洊(jiàn)亭之游。洊亭钟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绣,是作者喜爱游赏的风景胜地。王安石《马死》诗李壁注引《建康续志》云:“金华俞紫琳清老,尝冠秃巾,扫搭服,抱《字说》,逐公之驴,往来法云、定林,过八功德水,逍遥洊亭之上。”“新水漫”,说明是雨后,经春雨洗礼,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马行迟缓貌。语出于《后汉书。马援传》“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李贤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后借指驽马。这里作者实用以指他所骑的毛驴,亦取其“形段迟缓”之意。作者退居江宁时,神宗赐他一匹马,后来马死了,他外出旅游就骑毛驴。“蹇”谓蹇驴。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载,王安石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这次正是骑毛驴野游,心闲意静,恬然自若,什么升沉得失、尧桀是非,仿佛早抛至九霄云外,其精神超然尘外。定林寺左右,峰峦复沓,后环屏风,前障桂岭,其间云雾缭绕,跨驴绕行山径,时要通过云层,故曰“穿云”。山间谷壑毗连,四周峦嶂如屏,形成不少花木丛生的天然坞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坞,洊亭附近有桃花坞等。
  词人行经此种地带,不免停辔徜徉,访胜探幽,故曰“入坞”。才行高冈,又入低谷,故曰“穿云入坞”。
  不畏云雾迷茫,不避谷堐低湿窈深,不计山路崎岖回环,而去寻访游伴,探奇览胜,一句中连用“穿”、“入”、“寻”三个动作词,充分表现了词人一心寻春的浓厚游兴,描绘出他自命“山野之人”的生活情趣。
  下写僧斋昼寝,词人游兴已尽,依然回归山寺,就床而卧。过片另起一意,意脉不断。却,还也,仍也。上写游山,此写憩寝,事有转折,故用“却”字。
  因为孤身栖居山寺,故要拂拭僧床,撩起白色的帷帐。“僧床”、“素幔”,写明作者生活清寂雅素,也突出了寄身山寺的生活特点。“千岩万壑”承上“山南山北”,“春风暖”回应“正月半”。值此东风骀荡,春光融融,词人怡然自适的心境也仿佛与大地春色融契而为一,加之游山的困乏,于是他渐渐沉入静谧而深稳的梦中。不知何时,山间的一派松涛之声,把他从酣梦中惊醒,抬眼望去,红日照临西窗,而词人的睡意犹未足。煞拍三句写梦醒。“悲急管”,谓松涛犹如急切的笛声,深山中呜咽地悲鸣,仍切山林环境下笔,松声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这首写政治家兼文学家的王安石,野游寻春与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静,沉入了暂时的酣眠,然而,一时的心理平衡,却被四周突然闯入的急切悲凉的松涛声所打破,无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梦境之短了,这正隐隐透露了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精神状态。全篇即事写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充满脂腻粉香的北宋前期词坛上,这首词颇有一枝独秀的风致。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词作鉴赏】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就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诗句而来。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词。”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浑然天成。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菁花,调合得巧妙自然。“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茅屋数间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如今枕上的鸟声动听。此意由下文再补足。“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爱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这首词,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得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点缀:稍加装饰衬托,使事物更加美好。
  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
  腻:光洁细腻之意。
  香脸:指女人敷着脂胭散发香味的面颊,作以比拟半开着的散发芳香的花朵。
  旖旎:柔美妩媚之意。
  玉人:美人。
  造化:指大自然。
  玲珑:清晰明亮。
  金尊:珍贵的酒杯。
  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洒的代称。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南渡前所作,是首咏梅词。梅花是作者自我形象的缩影,深有寄托,借咏梅歌功颂德颂自己的婚姻爱情。此词外意是写梅花,内意是写人,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轻易恳切的样子。
  报:回答。
  我报路长嗟: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然,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
  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
  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黄庭坚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词作鉴赏】
  这首《渔家傲》援禅家语入诗词,以增加其理趣。所演绎的是南岳临济宗福州灵云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讲灵云三十年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无孔窍”,典出《庄子》,亦即“鯈忽凿窍”之寓言。据《淮南子》:“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此用来比喻灵云三十年来的不彻不悟。“得眼迷照”,是说灵云几次将悟还迷。佛家有“五眼”之说,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见世间虚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实相。因此,此处的“眼”,当指慧眼或法眼。“参学了”的“了”,作“完成”讲。
  下面两句讲灵云参悟的境界。“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无弦琴”,用陶渊明故事。“(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靖节传》)。黄庭坚以此作比,意阐释至法无法的禅理。
  词的下片,由灵云之事生出感想,大意是说灵云为求“悟”的境界,历经曲折,虚度了半辈子。我们应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悟道。岂但见花能悟道,天地万物,流水行云无不蕴藏着道机禅理,因此,参禅学佛实非高不可攀之事,灵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该见笑于桃花了。这里所着重阐扬的,仍是“顿悟”之说。黄庭坚看来。灵云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他身上,顿悟之中尚有“渐”的痕迹。诗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纵横自,纯任本然的意境。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城沽酒市。
  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词作鉴赏】
  这首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原题为“春洞”。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次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词句中的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过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上的佳话。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拚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寄语”一句,谓向酒肆索酒。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乐中兴感。
  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欧阳修
  近日门前溪水涨。
  郎船几度偷相访。
  船水难开红斗帐。
  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
  年年生在秋江上。
  重愿郎为花底浪。
  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作品注释
  注释:
  红斗帐:红色斗形小帐。
  无计向:没奈何,没办法。合欢:并蒂面开的莲花。
  菡萏:荷花。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归于颍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文忠。
  赏析一:
  原词承上二句:“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秋江上”。意思是说:我愿此身象那水上的红荷花,年年生长在那秋天的江水上;更希望郎君就象那花底下的水浪,我俩之间没有半点隔障。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刮风下雨,也都可风雨无阻,自自由由地长来往。
  写有情人渴望爱情道上莫有任何阻碍,能得自由欢愉长相聚的向往和多情。
  赏析二:
  此词即景取譬,托物寓情,融写景、抒情、比兴于一体,以新颖活泼的民歌风味,以莲塘秋江为背景,歌咏水乡女子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上片叙事。起二句写近日溪水涨满,情郎趁水涨驾船相访。男女主人公隔溪而居,平常大约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所以要趁水涨相访。说“几度”,正见双方相爱之深;说“偷相访”,则其为秘密相爱可知。这涨满的溪水,既是双方会面的便利条件,也似乎象征着双方涨满的情愫。
  “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红斗帐,是一种红色的圆顶小帐,在古诗词中经常联系着男女的好合。采莲船很小,一般仅容一人,说“难开红斗帐”自是实情。无计向,即没奈何、没办法。合欢,指并蒂而开的莲花。这三句写不得好合的惆怅,说“难”,说“无计”,说“空”,重叠反复,见惆怅之深重。特别是最后一句,物我对照,将男女主人公对影伤神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下片抒情,紧扣秋江红莲的现境设喻写情。红菡萏,即红莲花。面对秋江中因浪随风摇曳生姿的红莲,女主人公不禁产生这样的痴想:希望自己化身为眼前那艳丽的芙蓉,年年岁岁托身于秋江之上;更希望情郎化身为花底的轻浪,与红莲紧密相依,没有障隔,在雨丝风浪中长相厮伴。用“红菡萏”和“花底浪”来比喻情人间亲密相依的关系,比得奇巧妙合,堪称作者一大创造。
渔家傲 题玄真子图
  宋 张元干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
  白鸟飞来风满棹。
  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
  醉眼冷看城市闹。
  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注释】
  词题中“玄真子 ”,即张志和,唐代诗人。据唐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 》:“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乃改名志和,字子同 。寻复贬南浦时,经量移不愿之迁,得还本贯,既而亲丧,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逐三江,泛玉湖,自谓烟波钓徒 。”他著书十二卷号《玄真子》,后代以玄真子来称张志和称。“玄真子图”即张志和像。张志和曾经写有《渔父》五首,其中“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首最引人注目。自宋以后以此为题材作词者甚多,而直接提到玄真子像的,以黄庭坚的词为最早。他在《鹧鸪天》词序中说 :“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诗歌上之 。”不过,黄庭坚的词作采用张志和《渔父》成句添补,没有新的意趣。张元干这首词的艺术构思新颖,自辟蹊径,不落陈套描绘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给人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 ,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
  开头一句 ,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着春江,烟雾四处迷茫而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 绿蓑 ”一作“橛头”,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张仲宗有《渔家傲》词,余往岁在钱塘,与仲宗从游甚久,仲宗手写此词相示,云旧所作也⋯⋯余谓仲宗日,橛头虽是船名,今以雨衬之,语晦而病,因为改作‘绿蓑细雨 ’,仲宗笑以为然”。“白鸟飞来”二句,生动地描述了具有无穷乐趣的渔家生活,在蒙蒙细雨中,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细雨顺着风飘进船里,而稳坐小船上的渔翁 ,慢慢地把钓杆上的丝线收拢,猛地用力一提,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被钓上来,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拍手欢笑。如果说张志和《渔父》词是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作者浸沉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之中的欣快心情,那么,张元干这首词所写则是静中有动,如闻喧闹之声而不见其来自何处,是一幅细雨迷蒙的春江垂钓的有声画,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向望。“渔童”和“樵青”,都是张志和的奴婢。《张志和碑铭》中说:“肃宗尝赐奴婢各一,玄真配为夫妻,名夫曰渔童,妻曰樵青。人问其故,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下片“明月”二句,承上写渔翁以舟为家的生涯。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小船,境界由动入静,清静幽远,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举世谐醉而我独醒的心情。“浮家泛宅 ”,指舟居。《新唐书·张志和传》云:“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间。’这里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安于居舟飘泊的傲 、清高的性格。
  “醉眼”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不羡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 。“闲烦恼”指一种不必认真的烦恼。南宋沈瀛《水调歌头》:“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 。”这里用来表露词人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而用“烟波老”三字,不仅表现作者蔑视“城市闹”的繁华景象深层意念,又是作者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落脚点。词以情作结,真切自然,与句首的垂钓景象相呼应,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谓此词“语意尤飘逸。仲宗年逾四十即挂冠,后因作词送胡澹庵(铨)贬新州,忤秦桧,亦得罪。其标志如此,宜其能道玄真子心事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赞同此说,并认为语意尤“洒然出尘 。”可见这首词作艺术构思的成功,并不在于外部外貌的相似,而在于内部气质的相投。也就是说,词中既能道出张志和垂钓的心事 ,又能借以抒写自己的真实的心理感受,所以具有潇洒出尘的飘逸情致 ,细细读来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毛泽东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注释】
  白云山:江西吉安东县东固镇西南面。第二次反围剿时的主战场。
  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嗟:嗟叹。
  【赏析】
  蒋介石认为第一次大“围剿”败在“长驱直入”,因此第二次大“围剿”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五月十六日,红军在吉安县东固伏击蒋军公秉藩部二十八师。接着在十五天内,从西向东横扫七百里,五战五胜,打破了第二次大“围剿”。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
  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
  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欧阳修生平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归于颍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文忠。
  注释:
  逡巡:顷刻。
  旋:随即。当:代替。
  红浪:指人面莲花映在酒杯中显出的红色波纹。
  清厮酿:清香之气混成一片。
  花腮:形容荷花像美人面颊的花容。
  一饷:片刻。
  阁:同搁,搁浅。
  赏析:
  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乐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首句“ 花底忽闻敲两桨”,“闻”字 、“敲”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舟而舟自在,用“ 花底 ”二字映衬出了敲桨之人,是一种烘托的手法 ,着墨不多而蕴藉有味 。第二句“逡巡女伴来寻访 ”,方才点明了人和人的性别。“逡巡”,顷刻,显示水乡女子荡舟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人物出场写得颇有声势。“酒盏”句,是对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描写 ,是一个倒装句 ,即“旋将荷叶当酒盏”的意思,倒文是为了协调平仄和押韵。这个“旋”二字,与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汇成一连串快速的行动节奏,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
  “ 酒盏 ”句写荷叶作杯。据说是把荷叶连茎摘下,在叶心凹处,用针刺破,一手捧荷叶注酒凹处以当酒杯,于茎端吸饮之。隋殷英童《采莲曲》云“荷叶捧成杯 ”,唐戴叔伦《南野》云“酒吸荷杯绿”,白居易《酒熟忆皇甫十》云“寂寞荷叶杯”等,都是指此。在荷香万柄、轻舟荡漾中间,几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用荷叶作杯,大家争着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动而富有乡士气息的女儿行乐图!接着轻荡莲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摇动起来,映入了荷花的红脸,也映入了姑娘们腮边的酒红,一似红浪时生。
  下片第一、二二句“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是从花、酒与人三方面作交错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红晕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与“红 ”之中了。这就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绿阴眠一饷”笔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飘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
  这首词妙在起、承、转、合脉络清晰;更妙在其风格清新 、言语含蓄而又设境秾艳,词风健康明朗、生动活泼,是少有的佳作。
相关词
诗词文学古典文学宋词鱼饵渔家傲钓具张仲玉
包含词
渔家傲引渔家傲原
渔家傲洪渔家傲上
渔家傲下渔家傲鱼饵
渔家傲秋思渔家傲钓具
渔家傲·秋思渔家傲戎酒
齐唱渔家傲渔家傲四首
渔家傲渔翁渔家傲夏月
渔家傲秋月渔家傲冬月
渔家傲新月渔家傲斜月
渔家傲春月渔家傲梅影
渔家傲冬至渔家傲咏月
渔家傲闺思渔家傲般涉
渔家傲金山渔家傲同前
渔家傲记梦渔家傲七夕
渔家傲·寄仲高荆溪咏渔家傲
渔家傲赠萧娘渔家傲中秋月
渔家傲送张教渔家傲次前人
渔家傲引破子渔家傲沅州作
渔家傲寿白石渔家傲二之一
渔家傲·塞下秋来渔家傲简张德共
渔家傲旅中远思渔家傲博士生日
渔家傲福建道中渔家傲七夕立秋
渔家傲赠曹光州渔家傲重阳日作
渔家傲般涉第二渔家傲原香辣虾
渔家傲再过兴国渔家傲再用前韵
渔家傲和刘制几渔家傲寿季武博
渔家傲江行阻风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渔家傲与赵康靖公京北渔家傲烧烤店
渔家傲题船子钓滩渔家傲赠鼎湖官妓
渔家傲小舟发临安渔家傲留别孙表材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渔家傲和晏元献韵
渔家傲对酒呈介甫渔家傲咏鱼篮观音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渔家傲白湖观捕鱼
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渔家傲·越女采莲江北岸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渔家傲·独木小舟烟雨湿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渔家傲(咏月)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渔家傲(春月)
渔家傲(新月)渔家傲(冬月)
渔家傲(中秋月)渔家傲(秋月)
渔家傲(夏月)渔家傲(咏鱼篮观音)
渔家傲(冬至)渔家傲(江行阻风)
渔家傲(梅影)渔家傲(赠萧娘)
渔家傲(戎酒)渔家傲(再过兴国)
渔家傲(闺思)渔家傲(题船子钓滩)
渔家傲(斜月)渔家傲(四首)
渔家傲引(破子)渔家傲(赠鼎湖官妓)
渔家傲(留别孙表材)渔家傲(同前)
渔家傲(小舟发临安)渔家傲(沅州作)
渔家傲(简张德共)渔家傲(博士生日)
渔家傲(和晏元献韵)渔家傲(金山)
渔家傲 重阳日作渔家傲(题玄真子图)
渔家傲(对酒呈介甫)渔家傲(送张教)
渔家傲(次前人)渔家傲(寿季武博)
渔家傲(白湖观捕鱼)渔家傲(寿白石)
渔家傲(渔翁)渔家傲(旅中远思)
渔家傲(再用前韵)渔家傲(和刘制几)
渔家傲·记梦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渔家傲(般涉·第二)渔家傲(般涉)
渔家傲(福建道中)荆溪咏(渔家傲)
渔家傲(七夕立秋)渔家傲(赠曹光州)
渔家傲(二之一)渔家傲(七夕)
渔家傲丁卯生日自作渔家傲彭门道中早起
渔家傲病中未及过毗陵渔家傲和余子美对雪
渔家傲次韵赠戴时行渔家傲和孔纯老三首
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渔家傲夜饮木芙蓉下
渔家傲送李彦恢宰旌德渔家傲忆营妓周子文
念了齐唱渔家傲钓出鱼渔家傲下悟禅论理心如云水
渔家傲上悟禅论理心如云水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吴门柳渔家傲二之一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渔家傲(朱晦翁示欧公鼓子词戏作一首)渔家傲(和晏虞卿咏侍儿弹箜篌)
(唱了,后行吹渔家傲,舞。舞了,念诗:手把丝纶浮短艇。碧潭清泚风初静。未垂芳饵向沧浪,已见白鱼翻翠荇。念了,齐唱渔家傲,取钓竿作钓鱼势。)念了,齐唱渔家傲。钓,出鱼。)
(唱了,后行吹渔家傲。舞,舞了,念诗:碧玉粼粼平似掌。山头正吐冰轮上。水天一色印寒光,万斛黄金迷俯仰。念了,齐唱渔家傲,将楫作摇舻势。)把酒自歌还自笑。醉中万事都齐了。绝唱清歌仍敏妙。声窈窕。行云初遏渔家傲。(禁垣清切并独直,权德舆事。)
(唱了,后行吹渔家傲,舞。舞了,念诗:波面初惊秋叶委。风来又觉船头起。滔滔平地尽知津,济涉还渠渔父子。念了,齐唱渔家傲。舞,取楫鼓动。)渔家傲(彭门道中早起)
渔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试南宫)渔家傲(丁卯生日自作)
渔家傲(用履齐韵赠邵惜惜)渔家傲(绍兴甲子潮州考官作)
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渔家傲(病中未及过毗陵)
渔家傲(忆营妓周子文)(唱了,后行吹渔家傲,舞。舞了,念诗:提取赬(鳞归竹坞。儿孙迎笑交相语。西风满袖有余清,试倩霜刀登玉缕。念了,齐唱渔家傲,取鱼在杖头,各放鱼,指酒尊。)
起,面外稽首祝圣。唱了,后行吹渔家傲,舞。舞了,渔家傲(九月将尽,菊花始有开者)
渔家傲(石夷仲一姬去,念之,止小妓燕燕)渔家傲(奉陪富公季申探梅有作)
渔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渔家傲(初创真意亭于南溪,游陟晚归作)
渔家傲(戊寅冬,以病告卧潜玉,时时策杖寒秀亭下,作渔家傲三首)渔家傲(和孔纯老三首)
渔家傲(和董舍人令升三首)渔家傲(太后庆八十,诏书到,再和孔纯老)
渔家傲(十月二日老妻生辰)渔家傲(和余子美对雪)
渔家傲(往岁阻风长芦,夜半舟中所见如此)渔家傲(送李彦恢宰旌德)
渔家傲(夜饮木芙蓉下)渔家傲(重九良辰,翻成感怆,因用前韵,少豁旅情)
渔家傲(次韵赠戴时行)渔家傲(作浮图语送深上人游庐山)
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般涉调)
吴门柳(渔家傲·二之一)渔家傲(从叔父乞苏州湿红笺)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把酒自歌还自笑醉中万事都齐了绝唱清歌仍敏妙声窈窕行云初遏渔家傲禁垣清切并独直权德舆事
唱了后行吹渔家傲舞舞了念诗波面初惊秋叶委风来又觉船头起滔滔平地尽知津济涉还渠渔父子念了齐唱渔家傲舞取楫鼓动唱了后行吹渔家傲舞舞了念诗碧玉粼粼平似掌山头正吐冰轮上水天一色印寒光万斛黄金迷俯仰念了齐唱渔家傲将楫作摇舻势
唱了后行吹渔家傲舞舞了念诗手把丝纶浮短艇碧潭清泚风初静未垂芳饵向沧浪已见白鱼翻翠荇念了齐唱渔家傲取钓竿作钓鱼势唱了后行吹渔家傲舞舞了念诗提取赬鳞归竹坞儿孙迎笑交相语西风满袖有余清试倩霜刀登玉缕念了齐唱渔家傲取鱼在杖头各放鱼指酒尊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