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拉伯文masjid的意譯,音譯麥斯吉德”,意為禮拜的場所”,亦稱禮拜寺”。伊斯蘭教舉行宗教儀式、傳授宗教知識的寺院的統稱。早期清真寺(7-10世紀)是一個祈禱用的周圍有廊的露天大院◇各國清真寺結合地方建築傳統各有特色。主要建築有禮拜殿、沐浴室、講堂、阿訇和學生的生活用房,以及邦剋樓、望月樓等。祭壇設於禮拜殿內背嚮麥加的墻上,以示跪拜朝嚮。 |
qīng zhēn sì qīng zhēn sì |
伊斯蘭教公共禮拜的場所 |
|
我國對伊斯蘭教徒舉行宗教儀式、傳授宗教知識的禮拜寺的通稱。我國著名的禮拜寺有 北京市 東四清真寺 、 廣州市 懷聖寺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 的 艾提戈爾清真寺 、 上海市 小桃園清真寺 等。 |
|
阿拉伯文masjid的意譯,音譯“麥斯吉德”,意為“禮拜的場所”,亦稱“禮拜寺”。伊斯蘭教舉行宗教儀式、傳授宗教知識的寺院的統稱。早期清真寺(7-10世紀)是一個祈禱用的周圍有廊的露天大院。後各國清真寺結合地方建築傳統各有特色。主要建築有禮拜殿、沐浴室、講堂、阿訇和學生的生活用房,以及邦剋樓、望月樓等。祭壇設於禮拜殿內背嚮麥加的墻上,以示跪拜朝嚮。 |
|
清真寺投訴電話齊齊哈爾市旅遊投訴電話:0452-2793210
黑竜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451-8701005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清真寺創建於清康熙年間,是黑竜江省最大的伊斯蘭教(回教)寺院,但是現在已不做為禮拜集會的場所了。在清真寺的四周,仍居住着頭戴白帽的回族人民。遊客從正面的入口進入,可以自由的參觀。 |
|
清真寺聯繫方式 地址:合肥市壽春路35號 電話:0551-2654091 郵編:230001 清真寺投訴電話 合肥市旅遊投訴電話: 0551-2619228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清真寺坐落在大東門立志巷。北臨壽春路,南接淮河路,與明教寺咫尺相望,是穆斯林傳授宗教知識和聚會禮拜之所。唐武德始興,元代以後信奉伊斯蘭教日多,建寺之風日盛。 合肥縣志雲:禮拜寺,明洪武中建,色目人百姓祀之赦回回崗(現三裏庵)。柏氏宗譜載先祖駙馬公剋馬丁於元末宦遊於此盡室偕來居丁傢巷。沙氏宗譜亦云先祖哈吉公欽天監於明永樂年間始來合肥住南油坊巷。建有丁傢巷清真寺,後遭戰火,至建國時已殘陋不堪。人民政府於1956年在大東門立志巷徵地二畝多建月牙樓清真寺,規模西化,造型完美,寺內遍植奇花異草,四季吐芳,是當時廬州一處景點,不幸於“文革”時破壞殆盡。三中全會以後得以恢復並增建綜合樓一幢,設施完備,規模可觀。 據雲,建國前夕合肥市僅有穆斯林700餘人,以柏沙二氏為主體,陶、米二氏以聯姻關係構成柏、米、陶、沙四大姓氏,現合肥穆斯林已增加到15000人左右。寺內現任哈吉阿訇許治海係阿訇世傢,任省人大八、九兩屆常委會委員,省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等,是一位與時俱進的阿訇。 |
|
希薩爾(hisar)清真寺是伊茲密爾最大而最古老的清真寺。建於16世紀而又於19世紀重建的這個清真寺,有着許多華麗的內部裝飾,另外,被稱作米姆伯爾(mimber)的演壇和米夫拉布(mihrab)的祭壇值得一睹為快。 在伊茲密爾,除了希薩爾清真寺外,在凱梅拉爾特地區周圍還有薩勒普喬爾魯(salepcioglu,20世紀)、薩迪爾凡(sadirran,建於17世紀,修復於19世紀)和肯梅拉爾特(17世紀)等其他的清真寺。 |
|
清真寺(Masjid)
伊斯蘭教建築群體的型製之一。是穆斯林舉行禮拜、穆斯林舉行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係阿拉伯語“麥斯吉德”(即叩拜之處)意譯。《古蘭經》雲:“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們應當祈禱真主,不要祈禱任何物”。中國唐宋時期稱為“堂”、“禮堂”、“祀堂”、“禮拜堂”,元代以後稱“寺”、“回回堂”“禮拜寺”,明代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遂將“禮堂”等改稱“清真寺”,沿用至今。西北地區回、東鄉、保安、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襲原稱“麥斯吉德”,或稱“哲馬爾提”(Jama‘at,即寺坊)。
阿剋薩清真寺 |
|
伊斯蘭教初興時,未有專門禮拜的場所,衹是選擇一潔淨之處供叩拜之用。622年9月,先知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時,在城東南3公裏處的庫巴,修建了第一座簡易的庫巴清真寺。到達麥地那後,纔建造一座正式的清真寺,後稱“先知寺”,營建時穆罕默德親自參加勞動,隨後率衆在寺內禮拜。637年,第二任哈裏發歐麥爾下令遠征將領,凡開拓一個新地區,首先要在該地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活動的中心。據此,歐太白·伊本·蓋茲旺於637~638年在伊拉剋巴士拉興建了第一座營地清真寺,638~639年,賽爾德·伊本·艾比·瓦戛斯在庫法城興建了清真寺,642年阿慕爾·本·阿斯在埃及弗斯塔特(開羅)興建了非洲大陸第一座清真寺;670~675年歐格白·本,納菲爾在突尼斯凱魯萬興建了歐格白清真寺。
從此,興建清真寺被視為穆斯林神聖的宗教義務和信仰虔誠的體現,哪裏有穆斯林,那裏就建有清真寺。後歷經伍麥葉王朝(661~750)和阿拔斯王朝(750~1258),政府撥巨資修建規模宏偉和華麗壯觀的寺院群體建築,使清真寺遍布亞、非、歐各地。據歷史學家伊本·拉斯塔統計,891年僅巴格達地區就有清真寺3萬多座。12世紀中期到13世紀初期,埃及亞歷山大城及周圍地區有l萬多座清真寺,致使阿拔斯王朝時期成為清真寺建築的鼎盛時期。此後伊斯蘭國傢將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制度和國策之一。 |
|
清真寺與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職能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時拜”,每周的聚禮,每年兩次“會禮”,都到清真寺舉行。宗教節日,如先知誕辰,都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初生時命名和亡人的殯禮也要到寺內請阿訇主持舉行。
(2)宜教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禮”時發表宣教演說後,清真寺就成為宜教的場所。此後在每周“聚禮”日和每年兩次“會禮”中,通過“呼圖白”(講演)方式宣教成為定製。
(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麥葉王朝時期,各地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讀《古蘭經》。阿拔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清真寺同時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學所在地,如埃及的愛資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突尼斯的栽突那大學等。
(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設有圖書館,也附設有醫療機構。如也門薩那清真大寺圖書館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5)處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間有關婚姻、遺産、商業等糾紛,都在清真寺內按教法規定解决或調處。
(6)穆斯林聯繫交往的中心:平時忙於自身事務,禮拜時聚會一起,特別是每周的聚禮和每年的會禮時,共同禮拜,互緻色蘭,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團结的作用。 |
|
歷史上修建的清真寺種類較多,有:
(1)聖寺,即先知穆罕默德時代有關的清真寺,如“三大聖寺”。
(2)皇傢清真寺:主要是以歷代哈裏發、素丹、埃米爾名義興建的清真寺,如伍麥葉清真寺。
(3)主麻清真寺,在伊朗較多。(4)加米清真寺:為地區中心寺,亦稱大寺。
(5)陵墓寺,附屬於陵墓主體建築的清真寺,如侯賽因清真寺。
(6)一般清真寺。 |
|
早期清真寺的建築簡樸無華,如麥地那先知寺主要由圍墻圈成院落供禮拜,房頂供喚拜,再設一簡單講臺供宣教即可。其後隨着穆斯林建築藝術的發展,結構嚴整、雄偉壯麗和帶有裝飾藝術的建築群相繼出現。清真寺的主體建築是禮拜大殿,方向朝嚮麥加剋爾白。大殿正面墻中ib有凹壁(米哈拉布),左前方有階梯形講壇(敏白爾)。較大的清真寺還有宣禮塔。塔頂呈尖形,故稱尖塔,係喚拜之用。一般清真寺有l~4個尖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素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有6塔,麥加聖寺有7塔。還有沐浴用的水房。在伍麥葉王朝哈裏發瓦利德時期(705~715)出現了穹窿建築,多數是由分行排列的方柱或圓柱支撐的一係列拱門,拱門又支撐着圓頂、拱頂。建築物外表,敷以彩色或其他裝潢。其後,清真寺建築藝術形成四大流派和風格:(1)敘利亞一埃及派:主要以希臘、羅馬和當地樣式為範例。(2)伊拉剋一波斯派:以薩珊式樣、古代迦勒底式樣和亞述式樣為基礎。(3)西班牙一北非派:即馬格裏布式樣的馬蹄形。(4)印度派:大多為圓頂形,有明顯的印度建,築色彩。清真寺的管理在伊斯蘭國傢多由政府宗教基金部門領導,人員少,事務簡單,教長不一定住寺,清真寺一般都有宗教公産(瓦剋夫)和基金。 |
|
中國唐、宋、元時期,清真寺的建築風格主要是阿拉伯式,全部用磚石砌築,平面佈局,外觀造型和細部處理多呈阿拉伯伊斯蘭風格。廣州懷聖寺、泉州清淨寺、杭州真教寺、揚州禮拜寺,是始建於唐宋時期的清真寺,嚮稱中國四大古寺。元代清真寺的建築規模和數量遠遠超過唐宋。僅元大都(今北京)就有清真寺35座。其外觀造型基本上保留阿拉伯建築形式,但已逐步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的佈局和磚木結構體係,形成中、阿混合形製。北京牛街禮拜寺、西安化覺巷清真寺以及定州禮拜寺、鬆江清真寺等都是典型的中、阿合璧式建築藝術形製。明清兩代所建的清真寺,受中國傳統建築影響,形式變化很大,整體結構除禮拜大殿和邦剋樓外,又增置講經堂和沐浴室,總體結構多為傳統的殿宇式,大殿結構復式化,由前捲棚、中大殿、後窯殿三部分組成,多為磚木混合結構。禮拜大殿內的窯殿墻,作成拱形捲筒式的“米哈拉布”,裝飾精美華麗,有的後端封閉,有的安裝兩扇門。邦剋樓大多采用磚木結構的亭臺式建築,很少尖塔式,有的置於大門之上,既是門樓又是邦剋樓,頗具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特色。20世紀初,河南穆斯林首先創建女寺,其後河北保定、山西太原等地起而仿效,或單獨建立,或附設於某一較大的寺內。新疆喀什的艾提卡爾清真寺與庫爾勒縣的禮拜寺,其建築形式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伊斯蘭特色,多用木料、土坯、磚及硫璃磚砌成圓拱頂或平頂式建築,采取敞殿堂與封閉殿堂結合。吐魯番地區多為上下禮拜殿形製。西南地區清真寺的建築,也有采用當地民族形式的,拉薩市河壩林清真寺,整體建築結構和細部裝飾為彩畫,主殿及邦剋樓外的石砌和色彩、綫條、花式,完全采用當地藏式建築藝術手法。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回族清真寺,采用傣族的竹樓形式,別具一格。
清真寺是穆斯林群體的中心,唐、宋時期的“蕃坊”和明、清以來的“教坊”,都是以清真寺為中心,聚合周圍村莊、街巷和居民點而形成的社區。每個清真寺在經濟上、管理上自成一體,一般互不隸屬。有的門宦在某一地區某個寺內派駐“熱依斯”(即教主的教務代理人)行使管理,下轄若幹寺坊,有的教派有“海乙寺”(即中心寺),下轄“稍麻”小寺,形成較大的教坊。撒拉族地區歷史上實行總寺,形成教坊統轄製。唐、宋、元、明、清時期,有的大寺實行“卡迪”掌教製,明、清以來實行伊瑪目掌教製,民國以來實行阿訇掌教製,在管理形式上設“學董會”,當代則設“民主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寺務、財務,聘請阿訇執掌教務。以清真寺為中心的教坊,把分散的穆斯林凝聚為自然的整體,成為一個坊的宗教、教育、經濟、文化中心,凡有關該坊穆斯林的宗教生活、經濟大事或教育、文化、民事糾紛、婚喪禮儀、歡慶節日等等,都離不開清真寺。清真寺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神聖的地位,成為伊斯蘭文化的象徵。清真寺的經濟主要來自教民的捐贈及亡人遺囑捐獻的地産、房産作為宗教基金,用以支付阿訇、經生的生活費、日常寺務的開支和節日的用度。 |
|
麥加大清真寺
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是全世界穆斯林朝聖的剋爾白天房所在地,周圍有七座高塔,中間是天房,據說是先知易卜拉欣(亞伯拉罕)親自建造的,在建到屋頂時,已經夠不到,安拉從天上扔下一塊石頭,為易卜拉欣墊腳,這塊黑色的石頭由穆罕默德親自鑲嵌到天房墻角上,據科學家分析真是一塊隕石。第七座塔係後來鄂圖曼土耳其加建,因為伊斯坦布爾的藍寺有六座塔,與大清真寺原來有六座塔相同,有儋越之嫌。
先知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第二大聖寺,坐落在沙特阿拉伯麥地那,是在穆罕默德故居基礎上建造的,可容納25萬6千人同時禮拜,寺內有穆罕默德陵墓。
阿剋薩清真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聖殿)是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寺,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東部,相傳是先知蘇萊曼(所羅門)親自建造的。“阿剋薩”有“遼遠的”之意,故阿剋薩清真寺也被翻譯為遠寺。伊斯蘭教規定“去阿剋薩清真寺朝覲的人,安拉會赦免他的罪過。”位於耶路撒冷聖殿山,古以色列王國的聖殿遺址之上。
倭馬亞清真寺:位於大馬士革,係由倭馬亞王朝的哈裏發所建,至今仍為伊斯蘭教四大聖地之一。
圓頂清真寺:伊斯蘭教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
愛資哈爾清真寺:位於開羅,是埃及最主要的清真寺。
懷聖寺:相傳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6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派門徒4人來華傳教。其中的艾比·宛葛素於唐貞觀初年從波斯灣到達廣州,建造了懷聖寺。懷聖寺於627年建造,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中國第一座清真寺。 |
|
qingzhensi
清真寺
mosque
又稱禮拜寺,中國古代也稱“回回堂”,是伊斯蘭教徒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發展過程 伊斯蘭教在唐代傳入中國後,清真寺建築不斷發展,逐步形成中國清真寺建築特有的結構體係和藝術風貌。唐宋時期,清真寺多集中在東南沿海通商港口以及長安等地。中國古代四大清真寺,即廣州懷聖寺、泉州清淨寺、杭州真教寺和揚州清真寺,都是這一時期建造的。這些清真寺多由大食、波斯等國的傳教士和商人建造,多用磚石砌築。其平面佈局、外觀造型以及細部處理多受阿拉伯建築形式的影響。如泉州清淨寺就是采用西亞常見的建築形製。從元朝起,清真寺建築遍及全國,以今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雲南等境內以及大運河兩岸的城市為多,並發展成為兩種風格不同的清真寺建築體係:內地采用中國傳統的院落式佈局、木結構體係,如西安化覺巷清真寺;新疆各地則保留伊斯蘭建築形式,並帶有明顯的地方特徵,如新疆吐魯番額敏塔禮拜寺。
佈局 清真寺主要建築有禮拜殿(又稱大殿)、邦剋樓、 講堂、 浴室以及阿訇辦公居住用房等附屬建築。內地清真寺一般是前面為大門、二門,門內兩旁佈置講堂和阿訇辦公用房;邦剋樓佈置在中軸綫上,或單獨建造,或建在大門或二門之上;此外尚有浴室及附屬用房等。大殿是清真寺中的主體建築,是宗教活動的中心,由前廊、禮拜殿和後窯殿三部分組成,多用幾個勾連搭屋頂連在一起。邦剋樓又稱“喚醒樓”,是登樓招呼教民做禮拜用的,一般為2~3層,有的可達5~7層。新疆的禮拜寺建築,不像內地清真寺那樣重重院落,也不強調軸綫對稱,而是開門見山,進大門即為禮拜殿,大殿周圍佈置各種建築。禮拜殿為圓拱頂或平頂,分內外殿佈置。邦剋樓有的設在大門兩旁,有的建在寺的一隅。
設計原則 清真寺建築佈局和形式較靈活,但也有必須遵循的原則:①按伊斯蘭教規,做禮拜時必須面嚮麥加,所以不論寺的大門朝嚮如何,大殿的神龕必須背嚮麥加(因麥加在中國之西,故神龕背嚮西方)。這樣,往往出現大門在大殿的後面或左右側的佈局形式。②大殿內不供偶像,殿的規模取决於附近教民的多少,其平面佈局多種多樣。殿內滿鋪地毯,教民做禮拜要脫鞋進入。③殿內神龕前左側建宣諭臺,是阿訇講述教義處,位置固定,但樣式無定製。④室內外裝修常用植物紋、幾何紋和阿拉伯文字,一般不用動物紋樣。
(邱玉蘭) |
|
- n.: mosque, places of worship, building in which Muslims worship
|
|
伊斯蘭教 | 聖地 | 穆斯林 | 伊斯蘭 | 旅遊 | 宗教 | 名勝古跡 | 寧夏 | 建築 | 聊城 | 文化 | 山東 | 巴基斯坦 | 世界之最 | 天津 | 地理 | 寺 | 風景名勝 | 建築設施 | 更多結果... |
|
|
大清真寺 | 東清真寺 | 南清真寺 | 清真寺街 | 清真寺巷 | 清真寺牛 | 清真寺村 | 西安清真寺 | 泊鎮清真寺 | 張秋清真寺 | 朝城清真寺 | 常德清真寺 | 南寧清真寺 | 石傢清真寺 | 中國清真寺 | 後黃清真寺 | 馬營清真寺 | 塔爾清真寺 | 洪水清真寺 | 邦巴清真寺 | 新都清真寺 | 彭縣清真寺 | 阿壩清真寺 | 康定清真寺 | 敘永清真寺 | 滬州清真寺 | 昌都清真寺 | 耶德清真寺 | 長沙清真寺 | 凌源清真寺 | 大莊清真寺 | 平壩清真寺 | 挂榜清真寺 | 單南清真寺 | 韃靼清真寺 | 黨西清真寺 | 後街清真寺 | 馬垓清真寺 | 田心清真寺 | 保山清真寺 | 廣南清真寺 | 清真寺二村 | 清真寺一村 | 溝廂清真寺 | 濮陽清真寺 | 清河清真寺 | 城西清真寺 | 西關清真寺 | 同心清真寺 | 固原清真寺 | 卜奎清真寺 | 城東清真寺 | 柳州清真寺 | 貴陽清真寺 | 牛街清真寺 | 藍色清真寺 | 拉薩清真寺 | 安育清真寺 | 北塢清真寺 | 安慶清真寺 | 新野清真寺 | 泉州清真寺 | 馬頭清真寺 | 臨清清真寺 | 馬甸清真寺 | 南觀清真寺 | 大同清真寺 | 池河清真寺 | 南營清真寺 | 北釗清真寺 | 信安清真寺 | 壽縣清真寺 | 九竜清真寺 | 鬆江清真寺 | 東四清真寺 | 安外清真寺 | 花市清真寺 | 長營清真寺 | 黨東清真寺 | 黑河清真寺 | 拖姑清真寺 | 定州清真寺 | 賈米清真寺 | 東外清真寺 | 連鎮清真寺 | 靜寧清真寺 | 廈門清真寺 | 紅色清真寺 | 沔城清真寺 | 加美清真寺 | 菱塘清真寺 | 淮安清真寺 | 南通清真寺 | 河下清真寺 | 營口清真寺 | 丹陽清真寺 | ????城清真寺 | 傑米清真寺 | 奧瑪清真寺 | 緑色清真寺 | 木廠清真寺 | 清水清真寺 | 街子清真寺 | 翼城清真寺 | 張尕清真寺 | 孟達清真寺 | 東關清真寺 | 重慶清真寺 | 加滿清真寺 | 中方清真寺 | 五運清真寺 | 賈瑪清真寺 | 佳密清真寺 | 沭陽清真寺 | 滬西清真寺 | 吳忠清真寺 | 瀋陽清真寺 | 寧波清真寺 | 米易清真寺 | 硝河清真寺 | 新民清真寺 | 國王清真寺 | 金嶺清真寺 | 國傢清真寺 | 庫巴清真寺 | 浦東清真寺 | 古潤清真寺 | 無錫清真寺 | 樊城清真寺 | 通州清真寺 | 海夫清真寺 | 南關清真寺 | 阿城清真寺 | 庫法清真寺 | 邵武清真寺 | 嘉興清真寺 | 珍珠清真寺 | 常州清真寺 | 圓頂清真寺 | 岩石清真寺 | 福州清真寺 | 清真寺之城 | 泊頭清真寺 | 海澱清真寺 | 雅哲清真寺 | 長官清真寺 | 酒泉清真寺 | 天津清真寺 | 義門清真寺 | 成都清真寺 | 隆務清真寺 | 清真寺社區 | 泰安清真寺 | 清真寺判例 | 旁格清真寺 | 廣元清真寺 | 武昌清真寺 | 洋行清真寺 | 哈桑清真寺 | 卡梁清真寺 | 石頂清真寺 | 阿裏清真寺 | 茨壩清真寺 | 通海清真寺 | 皇城清真寺 | 山西清真寺 | 貞豐縣清真寺 | 南北道清真寺 | 朱梅勒清真寺 | 合川縣清真寺 | 都江堰清真寺 | 閬中市清真寺 | 雅安市清真寺 | 奉節縣清真寺 | 萬縣市清真寺 | 拉薩小清真寺 | 朝陽門清真寺 | 太原古清真寺 | 上治泉清真寺 | 黃吾具清真寺 | 陳傢埠清真寺 | 麥吾蘭清真寺 | 湟源縣清真寺 | 賴山集清真寺 | 久美拉清真寺 | 西秧坊清真寺 | 北伍傢清真寺 | 錦山鎮清真寺 | 伊拉剋清真寺 | 阿提亞清真寺 | 奧格巴清真寺 | 巴士拉清真寺 | 伊瑪目清真寺 | 薩赫拉清真寺 | 化覺巷清真寺 | 阿剋薩清真寺 | 費薩爾清真寺 | 納傢戶清真寺 | 瀋陽南清真寺 | 大圍河清真寺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