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清真古寺联系方式地址:在山西太原市解放南路东侧清真古寺投诉电话太原旅游投诉电话:0351-4070511
山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清真古寺门票价格12元清真古寺节庆活动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清真古寺交通乘1、4、5路公交车可到。
太原清真寺,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木构牌楼临街矗立,在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耀眼夺目。门额正书“清真古寺”,系清顺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觉民的手迹。清真寺始建的确切年代,目前尚难确定,从建筑风格来看,系元末明初所建。
清真古寺原是由郁家花园改建而成,俗称北大寺,1742年又在阿訇李中和的主持下兴建成现在规模,当时主要建筑有讲堂、西大殿、望月楼,配房等,是回族同胞做礼拜的场所,其中望月楼毁于文革期间。
清真古寺是台儿庄大战后保留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当时为186团团部的指挥所,是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当时战斗场景相当激烈,一个拉据战就打了七天七夜,门墙上面弹迹痕痕,弹孔累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它是当时日军侵华的一个铁证。1988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取走清真寺外墙一块弹孔累累的砖墙面,陈列在博物馆内,以教育后人勿望国耻。
寺院布局为南北走向,院内苍松翠柏傲然挺立,原来的四棵松柏经过战火的洗劫只留下两棵,其中一棵还处于半枯半荣状态,树躯上弹孔累累,弹头历历可见。两棵松柏目睹当年的战斗场景,经过炮火的洗礼仍顽强活着,他们向世人显示:中华民族是威武不屈的,任何外来侵略者终会失败。
改革开放后,清真寺重新修葺一番,除保留原有的建筑外,又建了西大殿,复建了望月楼。这里既是一个宗教事务场所,又是台儿庄大战遗址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来此游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游客或凭吊或沉思,有诗为志:“垂老重游旧战场,弹痕布满寺门墙。当年炮火纷飞处,今天变成“鱼米乡”。
清真寺为二进院,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原有面积5000平方米),有伊斯兰教特有的建筑,如大殿(礼拜殿)、讲堂(讲经堂)、水房(沐浴室)、省心楼等,布局紧凑严整。寺院开有东西两门,1958年扩建解放路前,东门为正门,面临狭窄的东米市牛肉巷。扩建解放路后,西门改为正门,面临宽阔的解放路大街。省心楼,是教民们忏悔的地方,面对东门入口,峭立于庭院中央。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四周檐角双层飞翘,底层外围红漆木柱内倾支撑,玲珑俊俏。内有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的题匾:“声吟不及清”,字为草体,龙飞凤舞,堪为书法珍品。省心楼的西北、西南两侧,六角碑亭对峙。北亭石碑立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碑面刻文为康熙皇帝的诏谕,“文革”期间大都被凿。
寺内大殿为砖木混合结构,檐柱砌入墙内,殿内为阿拉伯式装饰,圆柱挖槽迭楞,彩绘施沥粉贴金,富丽堂皇。周围木壁上刻有阿拉伯文《可兰经》第二十九、三十本中经文数段,雕刻精细工整。整个大殿,宽大疏朗,布局严谨。
进入院内,装点颇觉雅致,布局合理、紧凑。院中央有明代建筑省心枫楼,重檐歇山顶,檐桷辉飞,彩色熠熠。省心楼两侧,左右碑亭对峙,亭阁风雅丽,气度不凡。亭内碑刻为黄庭草书,元赵孟俯和清初傅青主观后题铭,字体劲秀,笔力挺拔。还有明方孝孺等人榜题和清刘石安书“心修忠孝,志义齐仁”八个大字,书法皆佳。
南亭石碑立于清同治七年(1868),正面镌刻明代洪武皇帝对回教的百字御赞文。背面刻有北宋黄庭坚、元代赵子昂、清代傅山、刘石庵等书法家的题词题名。庭院的西面是讲经堂和防火墙。讲经堂是宣讲《古兰经》和传教的场所。防火墙将古寺分隔为两院,距大殿约8米,与大殿等宽,与殿前檐等高,墙厚1米,中开铁门。如果前院失火,只要把铁门关闭,即可使大殿免遭火灾。这种防火措施,在我国古建筑中尚不多见。穿过防火墙,即是原第二进院。迎面是古朴恢宏的礼拜大殿,为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教徒们做礼拜的场所。
大殿座西向东,殿宽五间,进深六间,高6.22米,单体面积460平方米,高大宽敞,可容纳500余人作礼拜。殿顶由硬山和卷棚顶相连组成,施布筒瓦,前有廊,饰垂莲柱吊楣,殿门上悬挂“开天古教”匾额。殿内建筑装饰融合了阿拉伯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工艺手法,中西合壁,格调得宜。檐柱砌在墙内,四壁由护墙板封闭,“内不见砖,外不见木”。
殿内突出的特征是无画像,无塑像,不烧香,不摆供,与佛寺、道观截然不同。由于《古兰经》禁用动物的形象做装饰材料,因而殿内细部装饰纹样都是由阿拉伯文字和几何线纹组成,富有浓厚的阿拉伯风格。西墙右都有13阶木梯,称宣讲楼。大殿地面满铺绿色地毯,禁止穿鞋和携带物品进殿。整个大殿显得富丽堂皇,庄严肃穆。伊斯兰教的礼仪形式和宗教活动多种多样,其中主要的有一周一次的穆斯林聚礼,每星期五午后举行,称“主麻日”。
另外,每年还有3个主要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在这些节日里,穆斯林游客可沐浴盛装,举行会礼,诵经赞圣,互相祝贺,是接受教义、增进友谊和团结的盛会。 |
|
这座历经 600 年历史沧桑的清真古寺,占地 15000 平方米 ,地面建筑二三百间,约三四千平方米。再加上新扩建的寺前新月广场和其它服务、自养设施,古寺新辉,无论是占地面积、建筑规模,还是历史年代,艺术价值等,在整个华北地区来说,都堪称首屈一指。
泊头原称泊镇,靠近古运河。向来是水旱码头,为盐运、粮运要道,交通发达,商贾云集。正因为如此,回族的一些先民们很早就在这里经商、农垦、定居,生息繁衍。
相传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之子率船队运载建筑元大都的建材由南方沿运河北上。当船队行至泊头时,元朝政权已被推翻,押运船队的元朝士兵、工匠等无家可归,便在泊头住了下来,并遵从明政府的命令,指石为姓,姓了汉姓。还与当地穆斯林一起,于明永乐二年 (1404 年 ) ,把运载的石料、木材用于修建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历经万历年间的修缮、崇祯年间的扩建、清嘉庆二年和光绪二十四年的重修,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宏大规模。
解放前泊头清真寺曾是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活动地点。党领导的清真寺“平民夜校”、“工人夜校”培养了不少民族干部。泊头清真寺有记载的 25 位历任阿訇,大都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著名爱国宗教人士刘品一大阿訇就曾两次在此任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政府先后拨款 100 多万元,穆斯林群众自发集资 30 多万元,对泊头清真寺进行了维修,清真寺先后被列为全省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评为全国百座模范清真寺。 2005 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拨出 700 万元人民币,对泊头清真寺进行全面维修。我们相信,为时两年的修缮竣工后,这座古老的清真寺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外穆斯林面前。
泊头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二年 (1404 年 ) ,整体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的宫殿或庙宇式,但严格遵从伊斯兰教不崇拜任何偶像的要求。在寺门、南北讲堂和邦克楼上有“五脊六兽”,但“似兽非兽”、“有眼无珠”,实际上是谷物瓜果的变形。高达 10 米 的单檐歇山清真寺大门加上两侧的便门,八字山墙成扇面状左右伸展。门前立有上马石两方,竖有 1.5 米 高旗杆一柱。加上大门的朱漆铜铆,气氛凝重。
步入清真寺正门便是该寺第一进院落,由南、北义学堂,前门厦与邦克楼合围而成,邦克楼高 20 米 ,石雕斗拱,两层攒尖,上阁下厅,前与大门,后与大殿、望月楼互相辉映,错落有致,凸显了邦克楼的主体位置。穿过邦克楼厅便是第二进院落,中轴线两侧各有配殿 6 间,中有颇具明代建筑特点的花殿阁,亦称屏风门。门高 4 米 ,红柱支撑,雍容华贵、古雅大方,傲然立于石基之上,雕刻艺术水平高超。穿过花殿阁即为第三进院落,这是清真寺最主要的建筑部分,包括大殿、南北讲堂、通向大殿的丹墀,丹墀下通向南北讲堂的汉白玉玉带桥是清真寺建筑中所仅见的。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在北讲堂正屋放置着一条长 4 . 3 米 ,宽 0 . 34 米 ,厚 0 . 15 米 的孔雀木茶几,其木虫不蛀,鸟不落,又称白鸟松或恐鸟木。据说,在茶几上放置饭菜鱼肉等,一周不发馊、不变质。相传这件镇寺之宝是明朝万历皇帝赏赐给泊头回族翰林院御使石三畏的,石三畏又转送清真寺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大殿是清真寺的建筑主体,泊头清真寺大殿宽 29 米 ,长 55 米 ,建筑面积 1593 平方米。建筑形式大体与内地运河两岸的古寺相同,用了卷棚式。包括抱厦在内,分为前卷棚和后卷棚,中间高前后低,巨柱方梁,举凡 81 间,既宽敞又深邃,容纳 1600 人礼拜也不显拥挤。大殿的窖殿更是独具特色,整个窖殿是一砖木结构的六角亭。亭底匾呈方形,砖雕精美。六根笔挺、合抱粗细的立柱支托着六角九层叠障式攒尖藻井,柱屏上同样有透雕装饰。六角亭的第二层四周是玻璃窗,柔和的光线把整个窑殿照亮。从地上仰望藻井,—环扣一环,层层紧扣,一层小一层直到高处,再加上色彩绚丽的几何图案,愈显工艺巧夺天工,建造者匠心独具。据说六角亭九层攒尖藻井没有一根铁钉,全部是硬木卯榫,利用几何学原理勾心斗角建成,历经 600 年的风雨考验仍无断损与倾斜。以六角亭作为望月楼也是不多见的,大概是取上下东西南北六合之意吧 ? 这可以说是在清真寺建筑艺术上体现出的伊斯兰与中国社会逐渐适应。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在大殿前抱厦悬挂着的 18 方匾额的意义。康熙三十三年六月圣旨,对穆斯林正常宗教活动加以保护,“天下回民各守清真不可违命,勿负朕恩”。孔子第 75 代孙、世袭衍圣公孔祥珂“清真光明”的题匾不足以说明伊儒融通,以儒诠经,宗教和睦吗 ? 著名画家徐悲鸿及夫人廖静文、书法家沈鹏等也都在这里下书画墨,更增强了清真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泊头清真寺大门采用北京故宫午门式样,立有上马石、竖旗杆;在三进院中分设正步石、正冠石、静步石。一座清真寺既有肃穆的宗教氛围,从外及内又有官衙气派,将异质的伊斯兰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中国宫殿建筑形式中,成为中阿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 1963 年,著名建筑学家刘致平教授亲自带人对该寺进行测绘、研究。如今,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指导下,这座清真寺建筑瑰宝得到很好的维修与保护。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在实现宗教和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独特作用。 |
|
嘉兴清真古寺 | 回辉清真古寺 | 建水清真古寺 | 冠县清真古寺 | 桂林清真古寺 | 太原清真古寺 | 安康清真古寺 | 宁波清真古寺 | 三亚清真古寺 | 欧麦尔清真古寺 | 大名县南关东街清真古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