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老陳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主産地在清徐縣內孟封、清源、徐溝、西𠔌等鄉鎮。清徐位於太原市南部,依山面川,相傳"堯帝城西南有玉泉,堯王親往釀醯"。
山西的老陳醋是黑褐色,體態清亮,鮮明誘人。除了具有酸醇、味烈、味長的三大優點外,還有香、綿、不沉澱,以及"挂碗"的特點。衹要擰開瓶蓋,那香酸濃郁的氣息立即撲鼻飄來,滴入碗裏打一個圈,便均勻地粘在碗邊。品嚐一口,雖然老陳醋的酸度是五度,但不覺得失酸難耐,倒感到"甜綿香酸",酸得緩慢、長久、可口,酸得發甜,發綿,發香;酸得滿足而後知不足,嘗了一口還想嘗一口。此外,一般的醋存放長時間,就會變濁,生白皮,甚至腐化變質。但清徐老陳醋儲存越久越香酸。有的人儲存幾十年後,因為瓶蓋不緊水分蒸發,老陳醋變成了重色琥珀一樣的固體醋,用開水衝開,仍然鮮酸如初。 |
|
清徐老陳醋之所以給人以視覺、味覺和嗅覺的滿足,是同它悠久的釀造歷史有關。我國古代稱醋為酢、酐、苦酒或醯。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清徐人便已以液態發酵方式用缸、甕釀醋,這種釀醋技藝一直延續下來。西漢時,清徐出現商業性的釀醋作坊。北魏時期,釀醋技藝由液態發酵改為固態發酵,這一里程碑式的創舉,為清徐老陳醋釀造技藝獨特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詳細地闡敘了釀醋的過程。歷史學家郝樹侯對太原考證的結果是:在公元前四七九年前,"在晉陽城(今太原市南郊晉源鎮)建立起來時,應該就有醋的製造者了。"外地人將山西人稱為"老西兒",這"西兒"就是古字"醯"的諧音。把古代的醋字作為山西人的代名詞,也可以反映出歷史上山西釀造醋的時間之早和人數之多。
在明末清初,太原府以南的清徐縣一帶村鎮,到處是釀醋的作坊。在釀醋業漫長的歷史競爭中,有一傢叫"益源慶"的作坊,漸漸地有了名氣。"益源慶"釀醋,十分註重質量,選料精良,配方得當,製作工藝復雜,深受群衆歡迎,一直經營到解放前夕。他們的釀造方法,為清徐醋廠所沿用。清徐、太原一帶,是山西老陳醋的發源地。至現在,清徐的釀造工藝,正在逐漸嚮各地推廣。 |
|
清徐老陳醋是以當地種植的紅高粱為主要原料,以各種皮糠為輔料,以紅心大麯為發酵劑並以麯代料,經合理配料、蒸料,采用稀醪厭氧酒化,固態醋酸人工翻醅,按需人為變溫發酵,經高溫熏醅、高密度淋濾、高標準陳釀而成。這種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技藝在清徐世代相傳,經不斷改進、完善,形成一套北方風格的高級食醋釀製技藝流程。
製作老陳醋的主要原料是高粱和用豌豆、大麥製成的大麯。老陳醋原料的配方,一般是高粱一百斤,大麯五十斤,𠔌糠60斤,麥麩三十斤,食????五斤,花椒四兩,可生産二百五十斤淋醋。清徐老陳醋釀造的工序裏,蒸坯、發酵時間都比其它地區長。在"醋化"時,將經過發酵的原料,配上適當的𠔌糠、稻殼、麥麩皮、食????以及花料,裝人缸內,用十幾天的時間進行醋酸發酵。隨着缸內溫度的升高,醋酸菌加速生長繁殖。憑藉傳統的經驗和長期的科學實驗,釀造工人能夠準確地掌握溫度的升降麯綫,以提高醋的質量。出缸後一般說來過了淋就可食用。
但清徐的醋之所以叫老陳醋,就是還有一個"老化"亦即"陳釀"的過程。淋好的醋,還要放在缸裏,進行一年的"陳釀":進行"伏曬"和"抽冰"。也就是說,利用自然條件,開缸後需要在伏天暴曬和隆鼕結冰後撈去冰塊,以剔去醋中的水分。一缸新醋,除去一半以上的水分後,便達到顔色黑紫、過夏不黴、過鼕不凍,氣味甘甜異酸。
四、傳承價值
與西方長期食用果醋不同,中國先民主要食用由𠔌物發酵而成的食醋,這使中國食醋含有更多的氨基酸等人體必需營養成分。山西老陳醋色澤亮麗,入碗挂壁,集釀香、料香、醇香、酯香為一體,在民間素有"透瓶香"的雅號。它的酸味純正柔和、口感醇厚、微甜爽口、回味綿長,具有斷腥、去鱢、除膻、殺菌之獨特功效,是烹煮各種美味佳餚的精製調料。
如今老陳醋已不僅是調味品,據科學研究,醋能殺菌、助消化、預防感冒和癌癥。山西老陳醋可養身健體、治病美容,它所含的醋酸具有抑菌和殺菌作用,特別是對球菌類效果最明顯。用老陳醋炒菜,可治療腰腿疼痛,敷貼腳心可治療高血壓;陳醋缸底的結垢,可治療骨質增生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