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清涼山風景區聯繫方式 地址:石傢莊市井陘礦區 清涼山風景區投訴電話 石傢莊市旅遊投訴電話:0311-86061719 86061715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清涼山風景區景區榮譽 aa級風景區 清涼山風景區最佳旅遊時間 夏可垂釣,秋可觀紅葉。山中的釣魚場林木繁茂,環境很美,是夏季遊覽的好去處。每年十月底十一月初之際,山中滿是燦燦的紅葉,透出濃濃秋意。
清涼山風景區交通 自駕車的遊客可沿307國道或石太高速轉平涉路直達景區,進入井陘地界沿途有指示牌;散客當日早7時可在西王客站乘203路公交車直達。
清涼山位於石傢莊市井陘礦區西部,距石傢莊市區48.5公裏。清涼山主要由下古生界灰岩構成,在大地構造上地處並陘凹陷的西緣,在內外應力長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溫帶喀斯特景觀,經億萬年風雨侵蝕,使清涼山既有北方山峰雄偉壯觀之勢,亦有南方山川秀麗險峻之韻。因山勢峻峭,古木蒼翠,景色秀麗,山腰間多有天然溶洞,清泉常流,若炎炎夏日置身於此,頓覺清風習習,心曠神情,實為避暑勝地,故名:“清涼山”。據民國二十年(1931年)《井陘縣志料》記載,清涼山“有極大石坎,坎內建築神廟,規模宏偉。山下有泉清淺可愛。夏季雨量充足時,即流出而成小河,亦佳景也,”說明清涼山歷史上已是井陘一帶名山勝地。
清涼山山勢呈南北走嚮,主峰好漢寨海拔888米,是清涼山的一處勝景。山頂呈橢圓形,凸起近百米,四周為懸崖峭壁,難以攀登,衹在東南方向沿着懸崖峭壁開鑿有一條嶇崎的石徑,人稱“登天梯”。不畏艱險者由此攀援而上,可達頂峰,去領略那仙境般的南天門、聳入白雲的石林和險峻異常的美女峰。
由主峰好漢寨西望,巍峨壯觀的清涼山猶如一道垂直的絶壁橫亙在礦區西部,人稱“西山立壁”。由山脊構成的輪廓綫,遠望酷似一位仰天而臥的美女,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尤其在落日紅霞輝映之時,美女形態完整更加清晰逼真,極富神韻,故又稱清涼山為美女峰。仰睡神女頭高百米,身長2000餘米,堪稱山體神女(臥像)造型之最。時至深秋,滿山的 黃櫨紅葉如火焰、似晚霞,分 外妖嬈。清涼山還有南天仙境的 座座石林、鬼見愁劉秀洞上的層 層自云,在垂直絶壁上鑿出的蹬 天梯,每每使人流連忘返。
清涼山不僅以她壯美的景色招探着四方遊客,更以她衆多的神話傳說而吸引着文人墨客駐足、頌誦。據山上留存的大量墨跡、石刻印證,早在金代正隆二年( l158年)就有遊人在此登山攬勝。隨之以清涼山為題材的口頭文學便在民間廣為流傳。
清涼山是一座道教名山。據山上碑刻記載,明代山上己建道觀曰自云觀,道觀主持道人叫高全信。黃竜憲中所建吳天寶殿內供奉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和道德真君。山上殿堂樓閣多依懸崖絶壁而建,遠遠望去大有凌空欲飛之勢,若登臨樓閣,置身百丈懸崖,俯賊山下,似有微微顫動之感,使人肉跳心驚、咋舌息語。樓閣周圍自云環饒,伸手可掏。
清涼山上的廟宇分為三層。第一層由南而人,經一大殿和一樓閣,便到明代成化六年建的“功德廟”,現房屋殘存,神像全無。由此迴旋而上,即是懸崖凌空的第二層。此層由三個天然溶洞構成,溶洞口原有各種神像,不知建於何代。在最南一個高大溶洞壁上刻有“金正隆三年正月二日陳××在此洞記耳”字樣。由此往南迴旋攀登而上,就到山峰主廟“玉皇廟”。懸崖之中有一廟門,高6米多,寬12米。門額橫醫有“白雲觀”三字。進門之後,左右各立一通石碑。往北有一大石坎,原來左右還各有一座巨型石碑,現不知去嚮。坎壁上到處皆是明清以來的題詞、題字。再嚮北便是吳天寶殿,青石結構,飛幅鬥拱。大殿正門兩側各嵌一塊方碑,北碑寫有各州縣鄉村助緣善人姓名及村名。南碑寫“大明國直隸真定府並隆縣大化鄉崗頭村清涼山白雲觀靈岩雙陽洞黃竜憲創建玉皇殿謹領香頭開名於後頂神馬子九名”。兩碑均係明代萬歷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立。再嚮北通過一個廟門,上面原有古鐵鐘一鼎,敲擊鐘聲響徹雲霄,四鄉皆聞,今已無存。
懸崖古柏、奇峰怪石是清涼山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懸崖峭壁的懸縫中及玉皇廟周圍,生長着數百株蒼勁的側柏,有的如竜騰鳳舞,有的似傘張雲飄,千姿百態,令人稱絶。山上千年水蝕鐘乳隨處可見,造型奇特,奇形怪狀,似飛禽走曾,如花烏魚蟲,任你張開想象的翅膀,看它象什麽就是什麽。這裏還是觀賞紅葉的好去處,每至深秋,滿山的黃櫨紅葉如火焰,似晚霞,層林盡染,分外妖嬈。
清涼山有溶洞山泉多處,雖久旱無雨但從未涸竭。它給清涼山帶來了生機和靈氣。特別是最近山下又發現一長千米的溶洞,名日“水竜洞”,洞內高低錯落,大致分上下兩層。主洞呈東西走嚮,微有彎屈,伸入山體腹內,像一條沉睡多年的巨竜蟄伏於清涼山內。洞內藏洞,洞壁怪石磷峋,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等景物隨處可見,更兼洞內泉水丁鼕,如鳴環佩,令人神思遐想。尤其是洞內還有一大奇觀,即太行第一大裂縫,這是地殼變動山體斷裂時留下的痕跡,那斷裂縫隙,隨山就勢,直通天外,到底多長,好像無人能說清楚,堪稱一絶。1995年夏季由於雨水充足,洞中涌出山水有三個流量,連續月餘大水不斷,形成多處飛泉瀑布。 方溶洞出水實屬罕見,乃一大奇觀。目前水竜洞口己雕塑一巨竜頭高 l1.5米。洞口處乃一人工湖泊,面積有8畝左右,遊人可乘船從竜口入洞。洞口堤岸處桃紅柳緑,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岸邊石壁上刻“清涼勝境”四個大字,乃河北省畫院院長王懷蕩先生所題。
據《井陘縣志料》記載“民國十七年,奉晉之戰,奉攻晉月餘,在井陘境內而論,以西山中之清涼山蛤螟背,為最激烈”。至今殘跡猶存。此外,山頂有兩個痕跡,一曰神仙屁股印,一日楊二郎腳印,均係民間神話傳說。清涼山不僅地勢險要,景色秀麗,是旅遊避暑的勝地,而且有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
|
清涼山風景區,位於遼東半島北部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縣東北部的湯溝鎮,因其山深林密、氣候溫潤涼爽而得名。景區以石怪、水清、峰秀、鬆奇、崖險而聞名於世,歷來為佛道兩傢的清修之地。景區面積約30平方公裏,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米。主要旅遊景點有傳說中唐代名將薛禮東徵時留下的葬馬石、藏馬𠔌、箭眼和點將臺,還有天然的石湖十八羅漢洞、老君堂的洞中洞、竜象石、石花、石筍、石林、孿生風動石、漂亮的小天使等奇石。遼代古塔、千年古鬆、長年不解凍的冰洞。共有植物600多種,其中園林木38科78屬150多種,400多種中藥材;50多種山野菜;有貓頭鷹、禿頭鷲、棒棰鳥、狐狸、野豬等豐富的珍奇野生動物;山泉中還有珍稀動物娃娃魚和林蟲類竜蝦等。
清涼山風景區內有一奇特的天然水洞,洞中有一暗河,可乘船遊至洞中深處。洞壁上有千姿百態的岩石和鐘乳石。清涼山風景區內的石湖瀑布,位於朝陽鄉荒地村石𠔌溝內,源於清涼山岱王廟文山下,匯集東西兩股澗水而成。因水流不止,因而石湖天然形成“七瀑七潭”。此外,位於清涼山下的朝陽暖泉村還有豐富的溫泉水,水溫高達70℃,富含17種有機元素,對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和皮膚病有獨特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