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路街道 : 香烟 : 中国风景名胜 : 延安用语 : 石家庄 : 延安市区 [显示全部] > 清凉山
目录
山西省五台山别称
  山西省五台山别称。参阅唐澄观《华严经疏钞》。
又称 石头山
  又称 石头山 。在 江苏省 南京市 西。 战国 楚威王 灭 越 ,于此置 金陵邑 。 三国 吴 筑 石头城 ,故又称 石城山 。山上有 清凉寺 、 扫叶楼 、 翠微亭 及六朝、 南唐 遗井等古迹。其支脉 小仓山 即 清 袁枚 随园 所在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二·江宁府》。
No. 3
  清凉山联系方式 地址:延安城东北延河对岸。
  电话:0911-2112719
  邮编:716000 清凉山投诉电话 延安旅游投诉电话:0911-2122742
  陕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29—85261437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清凉山景区荣誉 国家aa级景点 清凉山门票价格 15元 清凉山节庆活动 陕西的地方性节庆活动很多,尤以西安地区为最。
  西安市节令性活动始于西周,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体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盛不衰。项目主要有:每年春节间的“行春”、“打春”、“拜春”的歌舞、棋类和游览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的闹元宵活动,其内容包括耍社火(踩高跷、跑旱船、舞狮、舞龙、扭秧歌等)、耍杂技、观灯和武术表演等;二月初二的曲江拾菜踏青;三月初三的清明节前后打秋千、放风筝及郊游;二月至三月,乡间庙会上杂耍,武术和硬气功表演;五月初五端五节龙舟竞赛;六月至八月各大公园的消夏活动和文艺表演;春节前后的冬季百日跑、元旦越野赛和沿西安城墙进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近年开始举办的中国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也推出了许多群众喜爱和积极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
  游客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来到陕西都会不虚此行,都有机会参加某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令性活动。 清凉山开放时间 7:00--19:00 清凉山最佳旅游时间 延安属于暖温带,年平均气温为9.3oc,夏季的延安城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这里每天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较大,你不妨准备几件稍厚些的衣服。每年的7、8、9三个月是旅游的最佳时间。 清凉山特别提醒 1 多准备一些胶卷。陕北虽没有太多的名胜古迹,但其民俗风情和当地建筑都很有特色,可供拍摄的题材很广,到时候没有胶卷岂非憾事?
  2 陕北高原风沙很大,最好带上眼镜、帽子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你的相机,以防被沙子划伤。 清凉山美食 延安虽地处陕北,但在餐饮方面和西安并无太大的差异,在这里,街头巷尾叫卖声最响亮的依然是“羊肉泡馍”等西安小吃,延安当地倒是有一些值得一尝的土特产,如个大味甜的延安红枣等。 清凉山住宿 延安市的游览景点多在一条线路上,通常只需一天就可以结束参观,如果你还想更多地体会陕北的厚重底蕴,也可以在这里住上一晚。延安虽然是革命圣地,但这里的旅馆设施可不象你想象的那么简陋,市内有不少高档的宾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当地风情特色的旅馆居住,在延安大学里就有这样的窑洞式旅馆可供选择,价格并不贵,一般只需30元就可以住得很舒适。 清凉山购物 延安市著名的土特产有:陕北红枣、小米、洛川苹果、烤烟等,工艺品有:安塞洛川剪纸、棉絮画、砂陶工艺品、陕北针插布贴画以及毛主席纪念章等。
  陕北民风淳朴,你可以向当地农民直接购买各种民间手工艺品,尽量避开向你兜售商品的流动小贩。 清凉山交通 从火车站乘3路公交车可以直达。 清凉山玩法 参观佛教历史文物古迹、革命文物和遗址、太和山道教教观
   清凉山又名太和山,位于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与凤凰山、宝塔山相望。这里山势高耸,风景别致。目前山上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有自隋唐至清代的各类石窟,其中万佛洞是最大的石窟,窟内四周墙壁上雕刻有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万余尊,山顶有太和庙,西有尸毗岩、桃花洞、山腰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定痂泉、仙人洞、琉璃塔等名胜。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总社、解放日报社等革命文物旧址。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登上清凉山才可以拍摄到远处的宝塔全景。
  
   山势高耸峻峭,庙宇嶙峋,金碧辉煌,景色绮丽。清凉山历来为延安第一名胜,历代名人咏诗、词甚多,赞颂为清凉景观总体分为三部分:一是以万佛洞等石窟为主的佛教历史文物古迹;二是以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新闻及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三是太和山道教教观。
  
  万佛洞
   万佛洞开凿于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皆有造像或维修。万佛洞主要有四个石窟,规模宏大,借山势而凿。窟内石柱上和四壁雕有形态各异的石佛万尊,其石刻艺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历代名人骚客、有识之士的赞赏和爱护。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写《清凉漫兴》四首,赞其为“凿山成石宇,馋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同万佛洞同处一崖的还有诗湾、宛若云霞、水照延安、月儿井、印月亭、范公祠、庞公祠、延寿宫、仙人洞、碑林、定痂泉等名景。
  
  清凉山道观
  清凉山道观位于清凉山巅,是以真武祖师庙为主体的寺院古建筑群,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气势雄伟,规格宏大,金碧辉煌,是塞上高原独树一帜的道教景观。
  范宠公祠
  
  范宠公祠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和庞籍所建。祠内有范、庞和大将、侍从的彩塑像以及范公手迹《梅花庵》碑刻。
  
  诗湾
  诗湾创建于宋代,原有明清诗刻百余,现存十余块,另有当代伟大、名人碑刻十四块。
  琉璃塔
  琉璃塔明代崇祯八年建造,是陕西仅有的一座塔身布满彩色小佛像,二龙戏珠等精美图案。
  
  石碑坊
  石碑坊上部雕有“八仙庆寿”、下部为“二龙戏珠”、“麒吐玉书”,石鼓面雕有“鹿鹤同春、凤戏牡丹、犀牛望月等图案”。
   清凉山又是新中国的新闻广播、出版事业的发祥地。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所在地。现山上建有“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一座,馆前矗立一座象征着新闻、广播、印刷出版的三人汉白玉雕像,旁有石碑,上面镌刻毛泽东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馆名为陆定一题字,这是我国惟一的一座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
  
   清凉山是陕北地区仅次于白云山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庙会,文化商业活动十分兴盛。清凉山是延安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每年游客蜂拥而至,无不为这重要而富有特色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以及绮丽的山景而陶醉。
河北省石家庄市清凉山
  清凉山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西部,东距省会石家庄市区48.5公里沿石太高速和307国道均可到达。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溶洞奇观和滑雪运动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运动健身风景名胜区。
  清凉山既有北方山峰雄伟壮观之势,又有南方山川秀丽险峻之韵。目前已发现和开发的主要景点有:水龙洞、白云观、神女峰、石林、好汉寨、将军救孤、滑雪场等72处。
  清凉山主要由下古生界灰岩构成,在大地构造上地处井陉凹陷的西缘,在内外应力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温带喀斯特景观,经亿万年风雨侵蚀,使清凉山既有北方山峰雄伟壮观之势,亦有南方山川秀丽险峻之韵。因山势峻峭,古木苍翠,景色秀丽,山腰间多有天然溶洞,清泉常流,若炎炎夏日置身于此,顿觉清风习习,心旷神怡,实为避暑胜地,故名:“清凉山”。据民国二十年(1931年)《井陉县志料》记载,清凉山“有极大石坎,坎内建筑神庙,规模宏大。山下有泉清浅可爱。夏季雨量充足时,即流出而成小河,亦佳景也,”说明清凉山历史上已是井陉一带名山胜地。
  清凉山山势呈南北走向,主峰好汉寨海拔888米,是清凉山的一处胜景。山顶呈椭圆形,凸起近百米,四周为悬崖峭壁,难以攀登,只在东南方向沿着悬崖峭壁开凿有一条岖崎的石径,人称“登天梯”。不畏艰险者由此攀援而上,可达顶峰,去领略那仙境般的南天门、耸入白云的石林和险峻异常的美女峰。
  山门 由主峰好汉寨西望,巍峨壮观的清凉山犹如一道垂直的绝壁横亘在矿区西部,人称“西山立壁”。由山脊构成的轮廓线,远望酷似一位仰天而卧的美女,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尤其在落日红霞辉映之时,美女形态完整更加清晰逼真,极富神韵,故又称清凉山为美女峰。仰睡神女头高百米,身长2000余米,堪称山体神女(卧像)造型之最。时至深秋,满山的黄栌红叶如火焰、似晚霞,分外妖娆。清凉山还有南天仙境的座座石林、鬼见愁刘秀洞上的层层自云,在垂直绝壁上凿出的蹬天梯,每每使人流连忘返。
  清凉山不仅以她壮美的景色招探着四方游客,更以她众多的神话传说而吸引着文人墨客驻足、颂诵。据山上留存的大量墨迹、石刻印证,早在金代正隆二年( 1158年)就有游人在此登山揽胜。随之以清凉山为题材的口头文学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凉山是一座道教名山。据山上碑刻记载,明代山上己建道观曰白云观,道观主持道人叫高全信。黄龙坎中所建吴天宝殿内供奉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和道德真君。山上殿堂楼阁多依悬崖绝壁而建,远远望去大有凌空欲飞之势,若登临楼阁,置身百丈悬崖,俯瞰山下,似有微微颤动之感,使人肉跳心惊、咋舌息语。楼阁周围自云环饶,伸手可掏。
  清凉山上的庙宇分为三层。第一层由南而入,经一大殿和一楼阁,便到明代成化六年建的“功德庙”,现房屋残存,神像全无。由此回旋而上,即是悬崖凌空的第二层。此层由三个天然溶洞构成,溶洞口原有各种神像,不知建于何代。在最南一个高大溶洞壁上刻有“金正隆三年正月二日陈××在此洞记耳”字样。由此往南回旋攀登而上,就到山峰主庙“玉皇庙”。悬崖之中有一庙门,高6米多,宽12米。门额横匾有“白云观”三字。进门之后,左右各立一通石碑。往北有一大石坎,原来左右还各有一座巨型石碑,现不知去向。坎壁上到处皆是明清以来的题词、题字。再向北便是昊天宝殿,青石结构,飞梁斗拱。大殿正门两侧各嵌一块方碑,北碑写有各州县乡村助缘善人姓名及村名。南碑写“大明国直隶真定府井陉县大化乡岗头村清凉山白云观灵岩双阳洞黄龙坎创建玉皇殿谨领香头开名于后顶神马子九名”。两碑均系明代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立。再向北通过一个庙门,上面原有古铁钟一鼎,敲击钟声响彻云霄,四乡皆闻,今只有一铁钟。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美惠子 悬崖古柏、奇峰怪石是清凉山另一个独特之处。在悬崖峭壁的悬缝中及玉皇庙周围,生长着数百株苍劲的侧柏,有的如龙腾凤舞,有的似伞张云飘,千姿百态,令人称绝。山上千年水蚀钟乳随处可见,造型奇特,奇形怪状,似飞禽走曾,如花乌鱼虫,任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看它象什么就是什么。这里还是观赏红叶的好去处,每至深秋,满山的黄栌红叶如火焰,似晚霞,层林尽染,分外妖娆。
  清凉山有溶洞山泉多处,虽久旱无雨但从未涸竭。它给清凉山带来了生机和灵气。特别是长一千五百米的溶洞,名日“水龙洞”,洞内高低错落,大致分上下两层。主洞呈东西走向,微有弯屈,伸入山体腹内,像一条沉睡多年的巨龙蛰伏于清凉山内。洞内藏洞,洞壁怪石嶙峋,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等景物随处可见,更兼洞内泉水丁冬,如鸣环佩,令人神思遐想。尤其是洞内还有一大奇观,即太行第一大裂缝,这是地壳变动山体断裂时留下的痕迹,那断裂缝隙,随山就势,直通天外,到底多长,好像无人能说清楚,堪称一绝。1995年夏季由于雨水充足,洞中涌出山水有三个流量,连续月余大水不断,形成多处飞泉瀑布。北方溶洞出水实属罕见,乃一大奇观。目前水龙洞口己雕塑一巨龙头高 11.5米。洞口处乃一人工湖泊,面积有8亩左右,游人可乘船从龙口入洞。洞口堤岸处桃红柳绿,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岸边石壁上刻“清凉胜境”四个大字,乃河北省画院院长王怀绮先生所题。
  悬崖古柏据《井陉县志料》记载“民国十七年,奉晋之战,奉攻晋月余,在井陉境内而论,以西山中之清凉山蛤螟背,为最激烈”。至今残迹犹存。此外,山顶有两个痕迹,一曰神仙屁股印,一日杨二郎脚印,均系民间神话传说。清凉山不仅地势险要,景色秀丽,是旅游避暑的胜地,而且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这里,您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赏红叶、冬可滑雪,同时可爬山健身,挑战自我;品味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一睹北方绝无仅有的自然奇观——石林的独特风貌;领略喀斯特地貌覆盖的太行第一大裂缝及天然溶洞的神奇魅力。
  门票价格:30元/人(学生持学生证半价,现役军人免费)
  景区乘车路线:
  1、 市内乘9路、114路或旅游6路至西王客运站转乘矿区方面的203路车可直达景区
  2、 自驾车可走石太高速秀林出口下可到矿区清凉山风景区(沿途有指示牌);或走307国道经鹿泉、井陉可到矿区清凉山风景区。
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踞于南京城西隅,位于南京市广州路西端。唐以前,长江直逼清凉山西南麓,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吴大帝孙权在此建立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故此又有石头城之称。相传诸葛亮称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今清凉山。自唐以后,长江西徙,雄风不再。
★外形结构★
  清凉山名胜有18洞、24景、40多处摩岩石刻、诗词、题词等。山顶有太和殿一座。山下有著名的万佛洞。万佛洞西侧山坡上有卢毗崖、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而不坠,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到此游观。桃花洞传说大雪时有桃花飞舞而出。此外还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撒珠坡、俊峰泉、插金岩、落星岩、定痴泉等名胜古迹,分布于万佛洞周南京市清凉山围。
  清凉山山高100 多米,方圆约4 公里,现已建成清凉山公园。园内树木葱郁,地势陡峻。主要古迹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驻马坡、翠薇园等。
  公园大门为牌坊式三拱门,中门上“清凉山”三字为扫叶楼主龚贤所书。清凉寺在清凉山南麓山坳处,现仅存五开间平房一座,红墙黑瓦,四周植桂花与翠竹,门上书“古清凉寺”四字。房前围墙圆门上书“清凉别苑”,房后有六角亭一座,亭内一口古井,称还阳泉。
★六大景点★
  扫叶楼
  扫叶楼在西侧山坡上,是座三开间二层翘角木结构建筑,为龚贤旧居。龚贤(1619~1689年),字半千,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诗人,明亡后在清凉山定居。他曾作自画像,手执扫帚作扫落叶状,因之称扫叶楼。
  崇正书院
  崇正书院在清凉寺东侧山坡上,明嘉靖年间修建。书院共三进,前两进两侧有游廊相连。第三进称“清凉胜境”,筑于高处,正殿是一座高6 米、宽16米、深20米的重檐翘角古建筑,殿前有水池与石刻的流水龙头,西侧是二层的“江天一线阁”,东侧有假山、水池、六角亭。现崇正书院辟为中华奇石馆。馆东边有驻马坡、翠薇园等景点。
  石窟
  清凉山现留的石窟群,包括万佛洞、2号窟、3号窟(弥勒洞)和4号窟。石窟中以万佛洞最大,宽17米,深14米,高6.7米。洞中央有台基,原有3尊佛像,洞内四周石壁刻有浮雕1万余尊,故名“万佛洞”。佛像神态各异,形像逼真,全着汉服,刻工细腻,充分体现了华丽纤巧的宋代石刻风格。洞顶两屏柱间镌刻着八角复斗式藻井3个,图案精美。2号窟平面近似梯形,窟无前壁,呈敝口状。窟左右壁各雕天王像一尊,气宇轩昂,赳赳而立。还对称雕有骑狮乘象的文殊、普贤菩萨等16尊罗汉像。3号窟内中央多级莲台坐有一尊皆大欢喜弥勒佛,袒胸露脐,阔鼻薄嘴,两耳垂肩,姿态动人,逗人喜爱。故称“大肚弥勒笑世佛”。4号窟,窟平面似梯形。窟壁用深浮雕手法雕刻成山崖、岩石、行云、流水、亭台楼阁及佛传故事等。窟顶中央为一复斗式莲花藻井。藻并周围凿成棋格形天井,雕有宝相花、如意云纹、飞龙、朱雀。花卉、几何纹等图案。雕造精美,富有动感。
  诗湾
  诗湾,在万佛洞南侧上方。有历代名人学者摩崖题刻50多处,真草篆隶,参差错落,布满全湾。位于诗湾旁有3米多长的一个平石台,中间有一个月牙形水钵,从水钵右角斜视水面,可见凤凰山上的延安城墙,故名“水照延安”。水钵边上矗立一块二龙戏珠小石牌,牌中倒刻着“水照延安”4个字,围绕水钵俯视见水中有“水照延安”4字,格外壮丽,非常有趣。过诗湾便到了悬空高耸、小巧珑的印月亭,它像一只雄健的骛鸟,凌空俯瞰。游人登亭凭栏探身俯视,一钩弓月从井底涌出,故称“月儿井”。月明星稀之夜,井中明月与天空夜月交相辉映,使人无不为之惊叹。
  范公祠
  范公祠,在印月亭南侧。祠左右矗立两个“望延亭”。祠中有范仲淹在延州抗御西夏时的戎装像。两边墙壁上镌刻着范仲淹的名词佳句。祠堂门匾额上有“宋朝人物第一”6个大字,对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祠对面即为歇山四出水九脊十兽的古建殿宇,宏伟壮观,殿门匾额上刻有“天下奇观”4个字。还有两幅以明“奇观”之妙的联语:“阅尽天下奇情事,方知世上路不平”,“纵观二水一城古今英雄功过,遥看三川两山历代风流善恶。“天下奇观”上方东山头,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的新闻出版机构——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等部门旧址。
  《解放日报》社旧址大门
  建在清凉山东侧山麓的《解放日报》社旧址大门,门额上石刻“解放日报”4个大字,是毛泽东的手迹。在清凉山下延惠溪的旁边,矗立一座牌坊,牌坊两边刻有:“二水绕座晨望嘉岭塔边烟,八景环山夜对凤凰楼上月。”横额是:“清凉第一”。牌坊的石崖上有几个石窟,党中央到延安后,1937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就诞生在这里。
陕西省延安市清凉山
  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
  清凉山的名胜古迹和革命旧址,有的已修葺整理,有的已对外开放,还新建落成了中国第一座新闻出版专业性纪念馆——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来此游览观赏,成为革命圣地延安主要旅游风景区之一。
  清凉山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云:“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另一首《咏“七大”开幕》云:“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今天,清凉山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辽宁省岫岩县清凉山
  清凉山风景区位于岫岩县东北部的汤沟镇,因其山深林密、气候温润凉爽而得名。景区以石怪、水清、峰秀、松奇、崖险而闻名于世,历来为佛道两家的清修之地。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米。主要旅游景点有传说中唐代名将薛礼东征时留下的葬马石、藏马谷、箭眼和点将台,还有天然的石湖十八罗汉洞、老君堂的洞中洞、龙象石、石花、石笋、石林、孪生风动石、漂亮的小天使等奇石。辽代古塔、千年古松、长年不解冻的冰洞。共有植物600多种,其中园林木38科78属150多种,400多种中药材;50多种山野菜;有猫头鹰、秃头鹫、棒棰鸟、狐狸、野猪等丰富的珍奇野生动物;山泉中还有珍稀动物娃娃鱼和林虫类龙虾等。
  清凉山风景区内有一奇特的天然水洞,洞中有一暗河,可乘船游至洞中深处。洞壁上有千姿百态的岩石和钟乳石。
  清凉山风景区内的石湖瀑布,位于朝阳乡荒地村石谷沟内,源于清凉山岱王庙文山下,汇集东西两股涧水而成。因水流不止,因而石湖天然形成“七瀑七潭”。此外,位于清凉山下的朝阳暖泉村还有丰富的温泉水,水温高达70℃,富含17种有机元素,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和皮肤病有独特疗效。
黑龙江省嘉荫县清凉山
  清凉山在嘉荫县太平滩南侧,横贯太平岛东西。山中有黄柏、色木、紫椴、山槐、臭李子、山丁子、暴马子、水曲柳、核桃楸、毛赤杨、三棵针等三十多种珍奇树种,在林荫之中生长着五味子、刺五加等几十种木本、草本药材,太平岛是黑龙江省水域种类最多、密蔽度最大、聚集珍贵树种最繁多的岛屿,堪称北国天然野生植物王国。
山西省怀仁县清凉山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有一座砖塔名华严寺砖塔,砖塔高约十多米,七檐八角,辽代所建,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在须弥座上。主峰砖塔与峰北山凹处的石窟遥相呼应。据考证,石窟、佛雕和砖塔均建于辽、金时代。每逢夏秋之季,石窟所在的山凹里以及紧挨山凹的山坡上,各类灌木郁郁葱葱,多种野花遍地开放,为当年这里的佛事活动提供了更加幽雅清静的环境条件。现在古建筑遗址和佛教活动所留遗物比比皆是,由此可以推断当年这里的佛事活动十分兴盛。明代有一诗人,曾这样吟:
  咏清凉山
  清凉山对射堂开,几欲临流问渡杯。
  抵是阳城勤抚字,非缘孟尉不追陪。
  盟虚鸾鹤渐逋客,望入烟云护梵台。
  雪勒春寒花事晚,只今犹及看花来。
  清凉山还留下一些神奇的传说和故事。一谓“舀不尽的锅头钵儿的水”。据传,清凉山建寺前,半山腰的岩石中有一钵儿坑水清澈透明,无论多少人饮用都舀不尽,永远是那么满那么清,清凉山建寺后,和尚和游人都饮用此水。人们因奉其为“神水”而建一石窑将水保护起来。后来,时过境迁,随着庙毁窑倒,此水渐渐干涸了。二谓“早种晚收的红糜子土
  地”。据传,在砖塔所在山峰东侧的半山腰处,有一块坡地约40平方米,原系和尚们种菜之用。一天,和尚们从深山里采集回一些红糜子籽种,为加快籽种发芽,他们用“神水”浸泡了一下,第二天将籽种撒在菜地里,不料产生了奇迹:人们眼睁睁地看见红糜子出土、拔节、抽穗,晚上就能收割。不知是这片荒地有宝,还是“神水”神奇,反正此后和尚们不愁吃不愁喝,可以一门心思念佛修行。三谓“金牛运石碾出车道沟大道”。据传,清凉山当年并没有沟道,而是绵延一片的山峦,
  清凉山建寺后,不知何时有一金牛拉着一辆金车住在主峰深处,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金牛便驾着金车往山外运石头,从不歇息。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搬运和碾压,清凉山主峰该缓则缓,该陡则陡,愈显得挺拔。俊秀。同时在主峰南边碾压出一条几丈宽的沟,当地人为怀念金牛功绩,称这条沟为“车道沟”。现在清凉山景区已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一个绝好去处。有诗曰:
  清原十里彩云谁,好景愿宜首昙来。
  山色不随春色去,花颜困闸笑颜开。
  休乘宝筏寻真境,目酌金层对法吕。
  北颐玉龙谁蹈尺,皇归知是否徘徊。
山西省繁峙县清凉山
  即五台山,据《清凉三传》(《古清凉传》、《广清凉传》、《续清凉传》)和《清凉山志》记载,五台山古称清凉山。五台山
  在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是二县的界山。
陕西省延安市清凉山
  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
  清凉山又名太和山,位于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与凤凰山、宝塔山相望。这里山势高耸,风景别致。目前山上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有自隋唐至清代的各类石窟,其中万佛洞是最大的石窟,窟内四周墙壁上雕刻有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万余尊,山顶有太和庙,西有尸毗岩、桃花洞、山腰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定痂泉、仙人洞、琉璃塔等名胜。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总社、解放日报社等革命文物旧址。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登上清凉山才可以拍摄到远处的宝塔全景。
  清凉山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云:“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另一首《咏“七大”开幕》云:“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今天,清凉山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清凉山的名胜古迹和革命旧址,有的已修葺整理,有的已对外开放,还新建落成了中国第一座新闻出版专业性纪念馆——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来此游览观赏,成为革命圣地延安主要旅游风景区之一。
  外形结构
   清凉山名胜有18洞、24景、40多处摩岩石刻、诗词、题词等。山顶有太和殿一座。山下有著名的万佛洞。万佛洞西侧山坡上有卢毗崖、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而不坠,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到此游观。桃花洞传说大雪时有桃花飞舞而出。此外还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撒珠坡、俊峰泉、插金岩、落星岩、定痴泉等名胜古迹,分布于万佛洞周围。
  清凉山山高100 多米,方圆约4 公里,现已建成清凉山公园。园内树木葱郁,地势陡峻。主要古迹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驻马坡、翠薇园等。
  公园大门为牌坊式三拱门,中门上“清凉山”三字为扫叶楼主龚贤所书。清凉寺在清凉山南麓山坳处,现仅存五开间平房一座,红墙黑瓦,四周植桂花与翠竹,门上书“古清凉寺”四字。房前围墙圆门上书“清凉别苑”,房后有六角亭一座,亭内一口古井,称还阳泉。
  六大景点
  扫叶楼
  扫叶楼在西侧山坡上,是座三开间二层翘角木结构建筑,为龚贤旧居。龚贤(1619~1689年),字半千,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诗人,明亡后在清凉山定居。他曾作自画像,手执扫帚作扫落叶状,因之称扫叶楼。
  崇正书院
  崇正书院在清凉寺东侧山坡上,明嘉靖年间修建。书院共三进,前两进两侧有游廊相连。第三进称“清凉胜境”,筑于高处,正殿是一座高6 米、宽16米、深20米的重檐翘角古建筑,殿前有水池与石刻的流水龙头,西侧是二层的“江天一线阁”,东侧有假山、水池、六角亭。现崇正书院辟为中华奇石馆。馆东边有驻马坡、翠薇园等景点。
  石窟
  清凉山现留的石窟群,包括万佛洞、2号窟、3号窟(弥勒洞)和4号窟。石窟中以万佛洞最大,宽17米,深14米,高6.7米。洞中央有台基,原有3尊佛像,洞内四周石壁刻有浮雕1万余尊,故名“万佛洞”。佛像神态各异,形像逼真,全着汉服,刻工细腻,充分体现了华丽纤巧的宋代石刻风格。洞顶两屏柱间镌刻着八角复斗式藻井3个,图案精美。2号窟平面近似梯形,窟无前壁,呈敝口状。窟左右壁各雕天王像一尊,气宇轩昂,赳赳而立。还对称雕有骑狮乘象的文殊、普贤菩萨等16尊罗汉像。3号窟内中央多级莲台坐有一尊皆大欢喜弥勒佛,袒胸露脐,阔鼻薄嘴,两耳垂肩,姿态动人,逗人喜爱。故称“大肚弥勒笑世佛”。4号窟,窟平面似梯形。窟壁用深浮雕手法雕刻成山崖、岩石、行云、流水、亭台楼阁及佛传故事等。窟顶中央为一复斗式莲花藻井。藻并周围凿成棋格形天井,雕有宝相花、如意云纹、飞龙、朱雀。花卉、几何纹等图案。雕造精美,富有动感。
  诗湾
  诗湾,在万佛洞南侧上方。有历代名人学者摩崖题刻50多处,真草篆隶,参差错落,布满全湾。位于诗湾旁有3米多长的一个平石台,中间有一个月牙形水钵,从水钵右角斜视水面,可见凤凰山上的延安城墙,故名“水照延安”。水钵边上矗立一块二龙戏珠小石牌,牌中倒刻着“水照延安”4个字,围绕水钵俯视见水中有“水照延安”4字,格外壮丽,非常有趣。过诗湾便到了悬空高耸、小巧珑的印月亭,它像一只雄健的骛鸟,凌空俯瞰。游人登亭凭栏探身俯视,一钩弓月从井底涌出,故称“月儿井”。月明星稀之夜,井中明月与天空夜月交相辉映,使人无不为之惊叹。
  范公祠
  范公祠,在印月亭南侧。祠左右矗立两个“望延亭”。祠中有范仲淹在延州抗御西夏时的戎装像。两边墙壁上镌刻着范仲淹的名词佳句。祠堂门匾额上有“宋朝人物第一”6个大字,对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祠对面即为歇山四出水九脊十兽的古建殿宇,宏伟壮观,殿门匾额上刻有“天下奇观”4个字。还有两幅以明“奇观”之妙的联语:“阅尽天下奇情事,方知世上路不平”,“纵观二水一城古今英雄功过,遥看三川两山历代风流善恶。“天下奇观”上方东山头,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的新闻出版机构——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等部门旧址。
  《解放日报》社旧址大门
  建在清凉山东侧山麓的《解放日报》社旧址大门,门额上石刻“解放日报”4个大字,是毛泽东的手迹。在清凉山下延惠溪的旁边,矗立一座牌坊,牌坊两边刻有:“二水绕座晨望嘉岭塔边烟,八景环山夜对凤凰楼上月。”横额是:“清凉第一”。牌坊的石崖上有几个石窟,党中央到延安后,1937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就诞生在这里。
河南安阳市水冶清凉山
  清凉山,非《鹿鼎记》中所说清凉山,位于河南安阳西北35公里磊口乡,唐代佛塔,建筑精美,修定寺塔,塔身砖雕1(黑色的为90s修葺的,红色为唐代)。文革时砸坏的飞天,因为高而保存下来的仕女、完好的龙、塔身唐代的雕刻精美和明代重修的塔顶的粗陋、离开唐塔的一个红旗渠时期的水渠涵洞,还能看到标语呢,就是已经没有水了。典型的北方的山路,用条石铺成,据说在民国时期还能走独轮车,当时的商业交通要道。明代的白鹿院,也叫水盆庵,为什么叫水盆庵?原因就是那口井,确实有独到之处,在一个缺水的半山腰,此井的水位居然非常高,而且大旱时也不干枯,甚至连水位都不降,此井水含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不要钱,不过要自己打,垫辘轳的那块带花纹的石头是明代万历时代石碑的头。山顶的清凉寺已经在民国时期毁掉了,都是新盖的。
陕西省乾县清凉山
  法雨清凉——乾县铁佛寺 铁佛寺位於陕西省乾县境内的清凉山麓。相传汉朝峙清凉山上曾有一座清凉寺,僧众千馀,规模宏大,至万历年间毁於火焚,唯余铁佛一尊。后人移铁佛於清凉山脚,并建铁佛寺以供祀之。现寺中仍保存有直径807厘米的柱底石。由此可以想见铁佛寺当年之盛。世事无常,寺宇屡有舆废。1958年大炼钢铁,铁佛被炼,铁佛道场亦被拆毁,夷为平地。 l985年五台山正文法师卓锡於此,主持铁佛寺务。1986年文法师率领全国各地居士善信四十馀人朝拜弗教名山。遂结下善缘。尔后四方信众,尤其是四川、山西二省居士,共同发心助缘,在原有三间破窑洞的墓础上,历时五年,耗资六十多万元,重修复铁佛寺。如今铁佛寺占地十馀亩,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相师堂、斋堂、寮房、东西方丈室、流通处等建筑,布局紧凑,建造精巧,已成远近闻名的弘法清修的净道场。1992年复从外地请求铁佛一尊,於1995年建成大殿一座供奉,使铁佛寺名副其实,恢复其本来面貌。1986年,县政府准铁佛寺正式对外开放,如今皈依寺中的三宝弟子数次干计,及全国各地。该寺除开展常规佛事活动外,每年还举行六次佛七,尤又四川、山西、河北、北京、辽宁、甘肃、宁夏等地居士为叁加者达千馀人。 寺中珍藏《大藏经》两部,其他佛教书籍四万馀册,面向国流通。有常住僧十馀人。 铁佛寺现任住持政文法师,1912年出生,山西太原人,1935年在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现任监院寿杨法师,27岁,甘肃人1990年出家,师从政法师。
河南夏邑马头镇清凉山
  马头镇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境内现存的清凉山、崇觉寺两处古迹属龙山文化遗址。东汉设“马头郡”,辖三县,后魏设“建平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曾在此设立“雪商亳县”,建国后,设马头区政府,1983年改为马头乡,1997年撤乡设镇。2003年5月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镇域内马头寺、白庙集是闻名遐迩的两个古老集镇,历来是两省交界的商品贸易、物资交流中心。
  马头遗址
  马头遗址,位于夏邑县西南二十五公里马头集南街东侧,整个遗址基本呈正方形,边长约200米,面积大约4万平方米。原最高处高出地面6米,明代曾在此建一规模较大的寺院名“崇觉寺”,1958年以来,当地群众多在此取土作肥料,致使遗址上部被挖成南北长一百余米,东西宽约80米的大坑,深约4-5米,其两侧为群众住宅区,故被保留下来。1974年至1978年,经河南省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文物二队三次调查,定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址。1989年,被公布为夏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面积较大而且文化层堆积较厚,内涵十分丰富,上层有明清时代的瓷片,发现宋代小铜镜和莽币一枚,还有一件直径为70cm的战国大陶瓮,通体磨光。黑亮光滑,肩部饰一周穗带纹,做工十分精细。二层为商周文化层,遗物主要有陶片,能够看出器形的有:鬲、 尊、盆、甑、碗、豆、鼎等。三层为岳石文化层,发现遗址有半月形双孔石刀及一些陶片。四层为河南龙山文化,其特征与遗址南6公里处的清凉山遗址相似。
  在遗址的南端曾发现有陶井7眼,值得一提的是在遗址的中部下层有一南北长100米,宽2米,深1米的排水沟。由此可见,马头遗址已具备城池的规模。
佛教百科
  【清凉山】 (地名)唐代州五台山之别名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曰:“东北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探玄记十五曰:“清凉山,即是代州五台山是也。于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为名。”
近义词
清凉山村
相关词
旅游传说吕洞宾南京龚贤文物明清忻州
五台山五爷庙清凉寺怀仁南京市第四中学历史掌故南京四中
包含词
清凉山茶清凉山村清凉山庄
清凉山传说清凉山社区清凉山公园
金仙清凉山清凉山庙会延安清凉山
岫岩清凉山北望清凉山何异清凉山
清凉山滑雪场清凉山石头城清凉山风景区
清凉山普洱茶钦定清凉山志清凉山虎踞路
清凉山道立公园清凉山摩崖石刻清凉山下且安禅
住持曾上清凉山清凉山华严寺砖塔石家庄清凉山景区
清禹之鼎清凉山庄图卷清代禹之鼎绘清凉山庄图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
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