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ùn jiāo lín hùn jiāo lín | | 由兩種或更多種優勢樹種組成的森林;至少百分之二十林份不是由最優勢樹種組成的森林 | | 混交林
mixed forest
由兩個或多個樹種組成的森林。主要樹種以外的其他混交樹種一般不能少於總株數(或斷面積或材積)的20%。按所起作用可分主要樹種、次要樹種和灌木樹種。主要樹種是經營對象,也稱目的樹種。次要樹種起輔佐作用,又稱伴生樹種。灌木樹種主要起護土和改良土壤的作用,有時也起輔佐作用。選擇適宜混交樹種,是調節種間關係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證混交林具有穩定性和速生豐産的重要措施。混交林能充分利用空間和營養,改善立地條件,提高林産品的數量和質量,更好地發揮森林的防護效益和有較強的抗禦外界不良環境的能力等;但營造技術復雜,單位面積上目的樹種的蓄積量較小,不宜於特殊的立地條件。混交方法有株間混交、行間混交、帶狀混交、塊狀混交、植生組混交等。 | | | 混交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樹種組成的森林。按照慣例, 主要樹種以外的其他混交樹種,以株數、斷面積或材積計, 應不少於20%。混交林可以形成層次多或冠層厚的林分結構, 對於提高防護效能和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 | | 從生態觀點來說, 營造混交林有如下優點: ①充分利用空間和營養面積: 通過耐蔭性(喜光與耐蔭)、根型(深根性與淺根性、吸收根密集型與吸收根分散型)、生長特點(速生與慢生、發芽與落葉遲早不同、前期生長型與全年生長型) 以及嗜肥性(喜氮與喜磷, 及其吸收利用的時間性)不同的樹種的搭配, 可較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 有利於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層次範圍利用光照、水分和養分。②改善立地條件: 混交林較之單純林, 林內光照減弱, 氣溫、地溫略低而變幅小, 風速降低, 蒸發量減少, 空氣濕度增加, 有利於改善林內小氣候。混交林的冠層厚,葉面積指數較大, 枯落物較多, 成分較復雜, 比單純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③提高林産品的數量和質量:混交林能夠充分利用外界環境條件和樹種間相互促進的有利作用, 光合作用的效率高, 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積纍較多的有機物質, 因而總蓄積量和生物量比單純林高。混交林中的主要樹種在伴生樹種的輔佐下, 主幹長得通直、圓滿, 自然整枝迅速, 幹材質量亦較單純林好。④能較好地發揮防護效益: 森林的防護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於林分結構。混交林林冠濃密, 根係深廣, 枯落物豐富,地上地下部分結構比單純林復雜,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以及其他防護效益方面都優於單純林。⑤可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混交林與單純林比較, 由於樹種多, 生境條件好, 使一些害蟲或病菌失去大量繁殖的生態條件, 同時在復雜環境條件下, 寄生性昆蟲、菌類等天敵增多, 又招來各種益鳥益獸, 因而混交林的病蟲害不象單純林那麽嚴重。混交林內溫度低, 濕度大, 風速小, 各種可燃物不易着火, 因而火險性小。針闊葉混交林有闊葉樹的隔阻, 可以防止樹冠火和地表火的蔓延和發展,不象針葉樹單純林那樣一旦發生火災,便成燎原之勢,難以撲救。混交林對不良氣象因素的抗性較強。如深根性樹種與淺根性樹種混交, 可以減輕風害; 常緑針葉樹與落葉闊葉樹混交, 可以減輕雪壓雪倒等。 | | | 混交林具有較大的優越性, 從森林生態學觀點出發, 應該大力提倡混交林。但仍不能否認營造單純林的必要性。世界上迄今為止, 仍以營造單純林為主,中國也是如此。這是因為: ①單純林的造林、經營、采伐利用的整個過程, 技術都比較簡單。營造混交林如果樹種搭配不恰當, 結構不合理; 不但不能發揮混交林的優越性, 甚至有導致失敗的危險。同時混交造林施工比較麻煩, 主伐時采伐、集材、運材也較單純林復雜。②同齡單純林能夠保證主要樹種積纍最高的木材蓄積量。如果是混交林, 特別是選用一些低價值的樹種進行混交, 顯然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因而混交林的經濟用材率卻不如單純林高。③在立地條件極端惡劣, 許多樹種都不適應生長的地方, 一般衹能營造適生的單純林。如中國南方濱海潮積沙土衹宜營造木麻黃單純林; 亞熱帶丘陵地區, 在土壤極端乾燥瘠薄的條件下, 一般宜於營造馬尾鬆單純林。 | | 它的實質是一種生態關係,一方面不同樹種作為生物有機體與一定外界環境條件發生關係; 另方面彼此以對方作為生態條件, 通過不同的物質和能量交換形式使環境發生改變而對對方産生影響。混交林中各樹種之間的主要矛盾, 同林分與環境主要矛盾常常表現出一致性。如幹旱地區, 水分不足是林木與環境的主要矛盾, 在樹種種間關係也主要表現為對水分的激烈爭奪。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樹種生長在一起彼此相接觸時, 同時都表現出為互助(有利)和競爭(有害)兩方面關係。互助和競爭的作用的強化程度取决於樹種對生態的要求。一般兩個樹種的生態要求差別大或要求不高, 種間關係常表現為以互助為主。相反, 當兩個樹種的生態要求都高, 種間關係常表現為以競爭為主。 | | | 根據其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可分為主要樹種、次要樹種和灌木樹種。主要樹種, 亦稱目的樹種, 是經營對象, 經濟價值高或防護效能好, 在林分中數量最多、蓋度最大, 一般是高大喬木, 生長後期居第一林層。次要樹種, 亦稱伴生樹種, 是在一定時期與主要樹種伴生的喬木樹種, 在數量上一般不占優勢。次要樹種有輔佐、護土和改良土壤的作用。輔佐作用是給主要樹種造成側方庇蔭,促進樹幹生長通直, 保證自然整枝良好。護土作用是利用自身的樹冠和根係, 保護土壤減少水分蒸發, 防止雜草叢生等。改良土壤是用樹種的枯落物和某些樹種的生物固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質。一般每種次要樹種兼有上述的三種作用, 但側重點不同。次要樹種最好稍耐蔭, 生長較慢, 能在主要樹種林冠下生長。灌木處於林冠層之下, 主要起護土和改良土壤作用, 但大灌木也有一定的輔佐作用。 | | 根據樹種在混交林中的地位, 生物學特性及其生長類型等,人為地搭配成不同的組合,稱混交類型。有如下幾種: ①喬木混交類型: 即兩個以上的喬木樹種混交。當兩個以上的喬木樹種都是主要樹種時, 它可以充分利用地力, 獲得多種木材, 充分發揮其他效能。當陽性樹種與陽性樹種混交 (如油鬆和櫟類) 時, 種間矛盾出現早且尖銳, 競爭進程發展迅速。這種林分的種間矛盾較難調節。陰性樹種與陰性樹種混交(如雲杉與冷杉), 種間矛盾出現晚而較緩和,樹種間的有利作用持續時間較長。此種人工林,衹是到了生長發育後期, 矛盾纔有所激化, 但林分比較穩定, 種間關係較易調節。陽性樹種與陰性樹種混交(如落葉鬆與雲杉), 樹種關係介於上述兩者之間,有利作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主要的。當主要樹種與次要樹種混交時, 多構成復層林,主要樹種居於上層,次要樹種居下層。這種混交類型樹種間的矛盾比較緩和, 林分生産率較高, 防護效能較好, 穩定性較強。次要樹種多為耐蔭的中等喬木(如椴、槭、鵝耳櫪等),一般不會對主要樹種構成嚴重威脅, 即使種間矛盾尖銳時, 也比較容易調節。②喬灌木混交類型: 即主要樹種與灌木混交。這種混交類型種間矛盾比較緩和,林分穩定。混交初期灌木可以為喬木樹種創造側方庇蔭, 護土和改良土壤。林分鬱閉後, 因在林冠下光綫不足, 灌木趨於衰老, 便逐漸死亡。但當鬱閉的林分樹冠疏開時,灌木又會在林內出現。在一些混交林中,灌木死亡, 可以為喬木樹種騰出較大的營養空間, 起到調節林分密度的作用。主要樹種與灌木發生尖銳矛盾時, 調節容易, 可將灌木地上部分刈除, 使之重新萌發。③綜合混交類型: 即主要樹種、次要樹種和灌木的混交。綜合混交類型兼有上述混交類型的特點。
選擇適宜的混交樹種是調節種間關係的重要手段,是保證人工林順利成林, 增強林分穩定性, 實現速生豐産的重要措施。因此, 應盡量使混交樹種與主要樹種在生長特性和生態要求等方面協調一致, 同時還要考慮到混交樹種本身適地適樹問題。中國在營造混交林的實踐中, 在樹種搭配方面積纍了一定經驗。如東北地區, 紅鬆與核桃楸、紅鬆與水麯柳等混交; 華南地區, 杉木與馬尾鬆、杉木與臺灣相思、馬尾鬆與荷木、馬尾鬆與椆木等混交, 都有成功事例。在確定樹種搭配時, 首先應針對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和造林目的選擇主要樹種, 然後再配置伴生樹種或灌木。 | | | 是指各樹種的株數占混交林總株數的百分比。混交比例在數量上的變化, 與混交各樹種種間關係的發展方向和混交效果有密切關係。混交樹種所占的比例, 應有利於主要樹種生長為原則, 宜依樹種、混交類型及立地條件而有所不同。競爭力強的樹種, 混交比例不宜過大, 以免壓抑主要樹種; 反之, 則可適當增大。立地條件優越的地方, 混交樹種所占的比例宜小, 其中伴生樹種應比灌木多; 立地條件惡劣的地方, 可以不用或少用伴生樹種, 而適當增大灌木的比重。一般在造林初期, 伴生樹種或灌木應占全林株數的25~50%。但個別混交方法或特殊的立地條件, 混交樹種所占比例不在此限。 | | 是指不同樹種的植株在混交林中的配置方法。配置方法不同, 種間關係和林木生長也會因之而發生變化。混交方法有如下幾種: ①株間混交:又稱行內混交。是兩個以上樹種在行內彼此隔株或隔數株進行混交。這種混交方法因不同樹種間種植點相距較近, 種間發生互相作用和影響較早。如果樹種配置適當, 種間關係表現有利; 否則, 種間矛盾就比較尖銳。此法造林施工麻煩, 一般多用於喬灌木混交。②行間混交: 又稱隔行混交。是兩個以上樹種彼此隔行進行混交。這種混交方法, 種間有利或有害關係,一般多在林分鬱閉以後纔明顯地出現。種間矛盾比株間混交容易調節, 施工也較簡便, 是常用的一種混交方法, 適用於陰陽性樹種混交或喬灌木混交。③帶狀混交: 是一個樹種連續種植3行以上構成一條帶與另一個樹種構成的帶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帶狀混交可以緩衝種間競爭,即使在兩個樹種相鄰處有矛盾産生,也可通過撫育采伐來調節。此法栽植、管理都較方便,多用於種間矛盾比較尖銳, 初期生長速度懸殊的喬木樹種混交。喬木、亞喬木與生長較慢的耐蔭樹種混交時, 可將伴生樹種改栽單行。這種介於帶狀和行間混交之間的過渡類型, 稱為行帶混交。行帶混交的優點是保證主要樹種的優勢, 削弱伴生樹種過強的競爭能力。④塊狀混交: 又稱團狀混交。是把一個樹種栽植成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塊狀, 與另一個樹種的塊狀地依次配置進行混交的方法。規則的塊狀混交, 是將平坦或坡面整齊的造林地,劃為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塊狀地,然後在每一塊狀地上按一定的株行距栽植同一樹種,相鄰的塊狀地栽植另一樹種。塊狀地的面積, 原則上不少於成熟林中每株林木占的平均面積, 一般為25~50平方米。地塊不宜過大, 過大就成了片林, 混交的意義也就不大了。不規則的塊狀混交, 是在山地造林時按小地形的變化分別成塊地栽種不同樹種。這樣既可達到混交的目的, 又能因地製宜造林。塊狀混交能有效地利用種內和種間的有利關係, 可滿足幼齡時期喜叢生的一些針葉樹種的要求, 林木長大後, 各樹種又産生良好的種間關係。塊狀混交造林施工比較方便,適用於矛盾較大的主要樹種混交, 也可用於幼齡單純林改造, 或低價值林分改造。⑤植生組混交: 是種植點配置成群狀時的混交形式。即在一小塊地上密集種植同一樹種, 與相鄰小塊地密集種植的另一樹種相混交的方法。由於塊狀地間距較大,種間相互作用很遲。塊狀地內為同一樹種, 具有群狀配置的優點。植生組混交種間關係容易調節, 但造林施工比較麻煩, 主要適用於林區人工更新, 次生林改造及治沙造林等。
為了正確處理好種間關係, 使主要樹種盡可能多受益少受害, 需要人為地加以調節, 采取平茬、修枝、撫育間伐以及環剝、去頂、斷根等技術措施, 削弱次要樹種的長勢, 滿足主要樹種生長發育的要求。 | | | 當代世界營林發展趨勢, 逐漸從營造單純林走嚮混交林。然而, 如何營造混交林, 目前中國還處於試驗階段, 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很不成熟, 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 | - : mixed forest
| | | 溫帶混交林 | 針闊混交林 | 闊葉混交林 | | 針闊葉混交林 | 針闊混交林型 | 針葉闊葉混交林 | | 紅鬆闊葉混交林 | 暖性針闊混交林 | 熱性針闊混交林 | | 溫性針闊混交林 | 溫性針闊葉混交林 | 針闊混交林中的吉林長 | | 長白山紅鬆闊葉混交林 | 常緑落葉闊葉混交林 | 常緑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