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河北 >石傢莊 > 深澤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郵編:052560 代碼:130128 區號:0311
  拼音:Shēn Zé Xiàn,Shenze Xian
  
    深澤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東與安平,西與無極,南與辛集、晉縣,北與定縣、安國等六縣按壤。總面積296.39平方千米。總人口25萬人(2006年)。全縣轄2個鎮、4個鄉:深澤鎮、鐵桿鎮、白莊鄉、留村鄉、趙八鄉、橋頭鄉。縣政府駐深澤鎮,在省會石傢莊東北76千米處。
  
    地處滹沱河中遊。滹沱河、磁河、木刀溝過境。年降水量777毫米,年均氣溫12.6℃。古跡有建於明嘉靖年間的北相臺。
  
  漢置深澤縣,西漢末改南深澤縣,北魏復置深澤縣。因地勢低窪,時值大雨連綿,三水橫溢,籬久不固,幾成水國而故名深澤。
  
    1997年,深澤縣面積296.4平方千米,人口24.7萬,轄2鎮8鄉,縣政府駐深澤鎮。
    2000年,深澤縣轄2個鎮、4個鄉。全縣總人口249797人,其中:深澤鎮48744人,鐵桿鎮41920人,白莊鄉44736人,留村鄉33579人,趙八鄉32567人,橋頭鄉48251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2年底,深澤縣面積296平方千米,人口24.98萬。轄2個鎮、4個鄉,3個社區、125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深澤鎮府前西路27號。
  
  (以下資料摘自“石傢莊市區劃地名網”,本站略有改動)
    漢高祖八年(前199年)置縣,屬中山郡,為“深澤”地名載於史籍之始。景帝三年(前154年),中山郡改名為中山國,轄深澤縣。西漢未,深澤改稱南深澤縣,隸涿郡。東漢建初四年(79年)改隸樂成國。延光元年(122年),樂成國改名安平國,隸安平。延熹元年(158年)改安平為博陵郡,南深澤隸博陵。三國時,南深澤為魏地,隸博陵郡。晉,南深澤隸博陵國。北魏時,去“南”字為深澤縣,隸博陵。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安國縣省入深澤縣(景明二年復安國縣)。北齊、北周時,省深澤縣,歸入博陵郡安平縣。隋開皇六年(586年)復置深澤縣,治所在今治,屬定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定州為博陵郡。大業九年(613年),改博陵為高陽郡,均轄深澤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定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定州為博陵郡,隸博陵。乾元元年(758年),復置博陵郡為定州,隸定州。景福二年(893年)二月,置祁州於無極,深澤隸祁州。五代承唐舊製,深澤隸祁州。宋代,深澤縣初隸祁州(無極境),宋大平興國初(976年),祁州移至蒲陰(今安國),仍領深澤。宋熙寧六年(1073年),深澤省入鼓城縣,降為深澤鎮,隸祁州。元元年(1056年)復置深澤縣,治所即今深澤城,隸河北西路祁州。金代,深澤縣屬祁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省深澤縣入束鹿縣,隸保定路祁州。明代,深澤屬北直隸保定府祁州。清代,深澤初隸保定府祁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屬定州。
    1913年直隸省下設四道:津海道、大名道、口北道、範陽道。深澤屬範陽道。1914年範陽道改名保定道,深澤屬保定道。1928年廢道製,深澤改屬河北省。1938年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二專署。1944年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七專署。1947年,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十一專署。1948年2月,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九專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深澤縣屬河北省定縣專署。1954年6月18日,定縣專署撤銷,深澤縣劃歸為石傢莊專署。1958年11月12日,撤銷深澤縣並入束鹿縣。1961年5月5日原深澤從束鹿析出省入晉縣。1962年1月1日從晉縣析出,恢復深澤縣治。
  
  2002年底,深澤縣面積296平方千米,人口24.98萬。轄2個鎮、4個鄉,3個社區、125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深澤鎮府前西路27號。
    深澤鎮 鎮政府駐東關村。面積28.1平方千米,人口4.87萬。轄3個社區、26個行政村:東城區、西城區、南城區;東關、東袁莊、西趙莊、小陳莊、城內、西關、南關、小張莊、北中山、南王莊、彭趙莊、南袁莊、王場、北封莊、伍仟、東王莊、閻莊、軍莊、大王莊、子莊、大杜莊、小杜莊、北袁莊、郭莊、馬莊、小賈莊。
    鐵桿鎮 鎮政府駐鐵桿村。面積73.4平方千米,人口4.19萬。26個行政村轄:鐵桿、東三、西三、西河疃、中河疃、東河疃、周傢莊、東北馬、西北馬、前馬裏、後馬裏、武羊鋪、杜傢莊、何傢莊、南治莊頭、故城、南旺、張村、中佐、杜社、馬鋪、孝敬、趙莊、中央、大興、苦水。
    白莊鄉 鄉政府駐西固羅村。面積57.7平方千米,人口4.47萬。轄18個行政村:西固羅、東固羅、南張莊、南白莊、中白莊、北白莊、王傢莊、小直要、大直要、宋傢莊、段莊、南營、小堡、大堡、孤莊、高廟、棗營、北冶莊頭。
    趙八鄉 鄉政府駐東大陳村。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3.25萬。轄15個行政村:北趙八、南趙八、南劉傢莊、北劉傢莊、石橋頭、田傢莊、東大陳、西大陳、侯村、呂樹、大鎮、大梨村、小梨村、大霧頭、小霧頭。
    橋頭鄉 鄉政府駐西河村。面積62.9平方千米,人口4.82萬。轄25個行政村:方元、並市、堤北、南中山、北濯頭、南濯頭、耿寺、寺頭、秀武、魏村、西橋頭、中橋頭、大橋頭、河莊、乘馬、西小封、東小封、水凍、南趙莊、南封莊、西焦莊、東焦莊、營裏、息馬、西河。
    留村鄉 鄉政府駐東南留村。面積38.3平方千米,人口3.35萬。轄15個行政村:西內堡、南內堡、羊村、北羊村、賈莊、東南留、西南留、東北留、西北留、留王莊、夾河、大賈莊、李傢莊、北趙莊、紙房。
北方墜子發源地——石傢莊深澤縣
  深澤概況
  深澤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地處石傢莊、衡水、保定三市交界處,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北距北京250公裏,西距石傢莊75公裏,離石傢莊民航機場45公裏,毗鄰京廣、石德、京九鐵路和石黃高速公路;正饒、安辛兩條省級公路貫穿全境。總面積296平方公裏,總人口25萬。改革開放以來,深澤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深澤縣歷史悠久,於漢高祖八年建縣,源遠流長,川原靈秀,人傑地靈,是冀中平原上最早建立黨組織和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之一,縣城北的“真武廟”(北極臺),始建於明朝,被確定為省級保護文物。
  深澤縣經濟發展勢頭迅猛,農業結構經過調整,基本形成了“兩紅、兩黃、一緑、一白”(即紅富士、紅地球葡萄;黃金梨、黃冠梨;無公害緑色蔬菜;奶牛養殖)的産業化格局;工業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造紙、紡織、日用化工、機械配件、醫藥、建材等已成為其主導行業;第三産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二十多個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和綜合集貿市場遍布全縣。
  經過幾年的建設,深澤縣的投資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縣城建設日新月異;城鎮供電及給排水設施完善,通訊、金融、保險、商品物資供應和文化娛樂場所完備先進。
  為進一步加快經濟的發展,縣委、縣政府本着“平等互利、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原則,對外來投資合作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優惠和便利,依法保護其合法權益,全方位推進對外開放。地理位置
  深澤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中部偏西,為石傢莊地區東部邊沿縣,東界安平縣,西接無極縣,南與辛集市、晉州市相鄰,北與定州市、安國縣相連。
  縣境係海河滹沱河中下遊地帶,界於北緯38°7′~38°17′,東經115°4′~115°21′之間。東西寬27公裏,南北長21公裏,總面積296平方公裏。深澤城位於正饒公路和安辛公路交匯處,西南距省會石傢莊76公裏,南距石德鐵路30公裏,北距首都北京250公裏。
  建製沿革
  秦代,縣境屬巨鹿郡。
  漢高帝八年(前199年),深澤為侯國,屬中山郡。為“深澤”地名載於史籍之始。
  景帝三年(前154年),中山郡改稱中山國,轄深澤。
  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除深澤侯國,改為深澤縣
  西漢末,深澤改稱南深澤縣,隸涿郡。
  東漢時仍稱南深澤,隸涿郡。建初四年(79年)改隸樂成國。延光元年(122年),樂成國改名安平國隸安平。延熹元年(158年)改安平為博陵郡,南深澤隸博陵。
  三國時,南深澤為魏地,隸博陵郡。
  晉,南深澤隸博陵國。
  北魏時,去“南”字為深澤縣,隸博陵。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安國縣省入深澤縣(景明二年復安國縣)。
  北齊、北周時,省深澤縣,歸入博陵郡安平縣。
  隋開皇六年(586年)復置深澤縣,治所在今治,屬定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定州為博陵郡。大業九年(613年),改博陵為高陽郡,均轄深澤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定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定州為博陵郡,隸博陵。
  乾元元年(758年),復置博陵邪為定州,隸定州。景福二年(893年)二月,置祁州於無極,深澤隸祁州。
  五代承唐舊製,深澤隸祁州。
  宋代,深澤縣初隸祁州(無極境),宋太平興國初(976年),祁州移至蒲陰(今安國),仍領深澤。宋熙寧六年(1073年),深澤省入鼓城縣,降為深澤鎮,隸祁州。元祐元年(1056年)復置深澤縣,治所即今深澤城,隸河北西路祁州。
  金代,深澤縣屬祁州。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省深澤縣入束鹿縣,隸保定路祁州。
  明代,深澤屬北直隸保定府祁州。
  清代,深澤初隸保定府祁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屬定州。
  1913年直隸省下設四道:津海道、大名道,口北道、範陽道。深澤屬範陽道。
  1914年範陽道改名保定道,深澤屬保定道。1928年廢道製,深澤改屬河北省。
  1938年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二專署。
  1940年12月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八專署。
  1944年,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七專署。
  1947年,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十一專署。
  1948年2月,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第九專區。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深澤縣屬河北省定縣專署。
  1954年6月18日,定縣專署撤銷,深澤縣劃歸為石傢莊專署。
  1958年11月12日,撤銷深澤縣並人束鹿縣。1961年5月5日原深澤從束鹿析出
  省入晉縣。1962年1月1日從晉縣析出,恢復深澤縣治,仍屬石傢莊專署至今。
  政區劃分
   轄4鄉2鎮125個村委會,3個社區居委會
  深澤鎮:
  城內、東關、西關、南關、小張莊、西趙莊、北中山、南王莊、彭趙莊、南袁莊、東袁莊、王場、北封莊、伍仟、東王莊、小陳莊、
  閻莊、軍莊、大王莊、子莊、大杜莊、小杜莊、北袁莊、郭莊、馬莊、小賈莊村委會;東城區、西城區、南城區社區居委會
  白莊鄉:
  孤莊、南白莊、中白莊、北白莊、小直要、高廟、大直要、南張莊、
  小堡、大堡、棗營、小大直要(自然村)、西固羅、東固羅、王傢莊、段莊、南營、北冶莊頭、宋傢莊
  留村鄉:
  西內堡、南內堡、羊村、北羊村、賈莊、東南留、西南留、東北留、 西北留、留王莊、夾河、大賈莊、李傢莊、北趙莊、紙房
  趙八鄉:
  北趙八、南趙八、小南趙八(自然村)、南劉傢莊、北劉傢莊、石橋頭、田傢莊、東大陳、西大陳、侯村、呂樹、大鎮、大梨村、小梨村、大霧頭、小霧頭
  橋頭鄉:
  方元、並市、堤北、南中山、北濯頭、南濯頭、耿寺、寺頭、秀武、 魏村、西橋頭、中橋頭、大橋頭、河莊、乘馬、西小封、東小封、
  水凍、南趙莊、南封莊、西焦莊、東焦莊、營裏、息馬、西河
  鐵桿鎮:
  鐵桿、故城、張村、西河疃、中河疃、東河疃、杜傢莊、中央、何傢莊、苦水、杜社、南旺、武羊鋪、小武羊鋪(自然村)、孝敬、
  東三村、南治莊頭、中佐、大興、西三村、前馬裏、後馬裏、東北馬、西北馬、趙莊、周傢莊、馬鋪、小馬鋪(自然村)
地方戲麯 , 藝術奇葩
  深澤墜子戲是河北省特有的劇種之一,也是全國稀有的地方劇種之一。深澤縣是墜子戲發展的中心,深澤墜子戲在麯藝河南墜子的基礎上衍變而來,墜子戲唱腔深澤墜子 劇照獨特,以真聲唱字,口齒清楚,吐字清晰,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委婉清新、優美動聽,具有傳統戲麯特徵,是融歌舞劇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墜子戲發展史是一部草根藝人的奮鬥史,是為農民所學所掌握的一種民間戲麯的藝術,具有很強的人民性。墜子戲藝術豐富多彩,具有多彩,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和廣泛影響,在地方劇種中占有較高地位。 墜子戲是一種稀有劇種,於20世紀40年代初起源於安徽蕭縣一帶,後傳入華北。在發展過程中,深澤墜子嚮京劇、河北梆子等多劇種藉鑒,有生、旦、淨、醜等行當;又吸收豫劇、河南麯劇、河北梆子等劇種的唱腔和板式結構,逐漸形成一獨立的劇種。其主奏樂器為墜琴(也叫墜鬍),音色悠揚動聽,表現力極為豐富。深澤墜子戲唱腔委婉清新、優美動聽。在幾十年的演出中,其足跡涉及北京、天津、濟南、太原、鄭州、石傢莊等大、中城市和廣大農村,受到他們的熱烈歡迎。2008年6月7日深澤墜子與安徽宿州墜子一起成為第二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當代文化名人
  王亢之(1915—1968),深澤人,歷任《新民主報》、《黎明報》、《冀中導報》、《晉察冀日報》主要負責人。1950年任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任《天津日報》社長,亢之辦報,提倡編輯、記者敢說、敢笑、敢喜、敢怒。在三反、五反中,他根據對不法資産階級的鬥爭形勢,親自撰寫了題為“全市工商業者積極行動起來,開展反行賄、反偷稅、反詐騙國傢財産運動”的社論,對全國的三反、五反運動起了指導作用。
  劉禮欣(1922-1985),深澤人,經濟專傢。曾任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副行長,是我國投資學創始人,被譽為中國八大經濟學家之一。
  王 鏞(1917— )深澤人。1941年2月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係,1944年被選派赴美國參加專業技術培訓,1946年回國後在天津、大連工作。1953年1月東北機械工業管理局授予“勞動模範”奬勵。為開發我國大型企業所需高效專用組合機床墊定了基礎。
  賈敬芬(1938— ),深澤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62年蘭州大學生物係本科畢業,1965年蘭州大學細胞學專業研究生畢業。1971—1995年在蘭州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室工作,並先後擔任研究室副主任和主任。歷任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第3—7屆副理事長,國傢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第1-2屆委員。國際植物組織培養聯盟會員。1989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92年被國傢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傢”,自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孫敬之(1905-1983),深澤人,中國人民大學、蘭州大學教授、著名的經濟地理學家和人口學家,曾任國際地理學會副主席,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和黨組書記。主編了《中國人口》叢書,創辦了學術刊物《人口與經濟》雙月刊,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
  王鈺(1907-1984),深澤人,國際著名的腕足動物化石專傢,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中國腕足動物學科的奠基人之一,推動我國泥盆係研究的帶頭人。
  王靜如(1903-1990),深澤人,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著名的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民族研究專傢。他學術成果豐厚,推進了我國對西夏的研究,對黃種人起源地研究有獨特的建樹,對一些民族史研究做出了很大貢獻。
  王竜(1964— ),深澤人,曾用名王劍波,評論傢。文風別具一格,著作豐富,在海外華人區和東南亞有一定影響力。著有《圓明園留下的歷史拷問》、《蘇聯權貴共産主義的滅亡》、《“公祭”在傳承什麽文化》、《柏楊也有劣根性》、《GDP主義下的中國之痛》等代表作,被稱為“醒世之論”。
  邸延生(1948— ),深澤人,作傢。作品以紀實文學作品見長,著有《我的父親》、《友誼關外鑄軍魂》、《戰鬥在湄公河畔》、《風雨沉浮五十年》等,其劇作《鷹擊長空》獲大軍區文藝創作一等奬。
  徐改(1944年— )深澤人,曾用名陳黛,別署如黛。196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多年從事美術教育和美術史論研究,曾為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出版有《中國古代繪畫》《鄭板橋》《美術擷英》《齊白石論畫》《齊白石》《錢鬆自》《中國美術筒史》等著作,為中國美術史的研究作出了貢獻。
  魏惠娟(1957— ),深澤人,農民畫傢、河北畫院特聘畫師。她擅長花鳥畫創作,主攻工筆花鳥畫,並以田園題材為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曾有多幅作品參加國內外大展並獲奬。
  白野夫(1963— )深澤人,原名曹敬茂,自號老石。199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曾在臺灣“覲唐莊”、“萬應藝術中心”、新加坡、德國慕尼黑、廣東、煙臺等地舉辦展,曾參加“'95 新剪紙藝術展”、“老甲藝術館八人展”、“廣州藝術博覽會”、“西部藝術博覽會”等,出版有《白野夫畫集》《中國歷代文略》,傳略被收入勝20世紀中國美術書法傢庫《世界藝術傢名人錄》等辭書。作品被世界各地收藏傢收藏,現為“藍色呼吸空中畫廊”簽約畫傢。
  崔自默(1967— ),深澤人,原名崔宏勳、別署祝語、洽、橐,號無言居士,室名柷敔堂、信芳樓等。理工科學士、碩士,藝術史學博士,師從國畫大師範曾教授,為開門弟子,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中心專職創作員。主要著作有《從前》、《章草》、《為道日損—— 八大山人畫語解讀》、《崔自默篆刻集》、《餘心有寄——崔自默書〈文心雕竜〉句》、《文懷沙崔自默書畫作品集》等。 
  王亮藝名“蟈蟈王”,深澤縣人。專攻面塑,選材以田園係列為主,代表作品“蟈蟈”,在中國首開了民間面塑工藝田園係列的先河,創作了蟈蟈、螳螂、七星蟲、蟋蟀、白菜、玉米、蘿蔔等等一百多個田園係列作品,彌補了我國面塑藝術“草蟲類”的空白,其作品世界獨一無二。
  陳立中(1916— )中國電影女演員。原名陳青竹。生於河北深澤。學生時代就參加了學校的話劇演出。1938年加入冀中軍區火綫劇社。解放前夕,年僅三十歲的她就開始扮演老中年婦女的形象。1956年,扮演總政文化部《衝破黎明前的黑暗》中的李大娘,獲演員一等奬。之後又在同名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這一形象。1958年,轉業任安徽話劇團團長。1964年,在影片《白求恩大夫》一片中成功扮演了孟奶奶一角。後經常在影片中扮演奶奶、大媽等類型的角色。70年代,出演了影片《紅雨》、《車輪滾滾》、《柳暗花明》等。80年代,出演了影片六部左右。90年代,以其高齡,仍舊活躍在熒幕上。1996年,在影片《水滸傳》中扮演王進母。中國電影女演員。原名陳青竹。生於河北深澤。學生時代就參加了學校的話劇演出。1938年加入冀中軍區火綫劇社。解放前夕,年僅三十歲的她就開始扮演老中年婦女的形象。1956年扮演總政文化部《衝破黎明前的黑暗》中的李大娘,獲演員一等奬。之後又在同名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這一形象。1958年轉業任安徽話劇團團長。
  拍攝過的影視:
  水滸傳 (1996) .... 王進母 瀟灑一回 (1993) 北京小妞 (1991) 妙探 (1991) 女人TAXI女人 (1991) 英雄無淚 (1991) 我的九月 (1990) .... 街道主任 現世活寶 (1990) .... 張大媽 荒娃 (1989) .... 狗剩奶奶 瘋狂歌女 (1988) .... 長順娘 傻冒經理 (1988) .... 吳大媽 笑破情網 (1987) 迷人的樂隊 (1985) .... 辛母 第十個彈孔 (1980) .... 奶奶 柳暗花明 (1979) .... 耿媽 紅雨 (1975) .... 奶奶 車輪滾滾 (1975) 山村姐妹 (1965) .... 祁母 小二黑結婚 (1964) .... 媒婆 白求恩大夫 (1964) .... 孟奶奶 汾水長流 (1963) .... 春海妻 野火春風鬥古城 (1963) .... 楊母 萬紫千紅總是春 (1959) .... 戴媽媽 花好月圓 (1958) .... 能不夠 深山裏的菊花 (1958) .... 老奶奶 柳湖新頌 (1958) .... 玉珍母 衝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6) .... 李大娘
  範瑋琪,臺灣歌手,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係,祖籍河北省石傢莊市深澤縣
環境優越
  十一萬伏變電站
  深澤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在硬環境方面,縣城建設日新月異。城鎮供排水、供電設施配套齊全,縣城街道寬闊平直,四通八達,通訊郵政快捷方便。今年,對境內的兩條省道、兩條縣道全部拓寬改造。拆除臨街建築270餘處。投資7000餘萬元新建2層以上高標準建築250餘棟,12.8萬平方米,拆建面積相當於近10年來的總和。同時又投資2500萬元建成五個大型的專業市場,新建一座11萬電站,5座3.5萬電站,鄉村低壓綫路整改全部完成,使縣域經濟發展有可靠的動力保障。
  穩固基礎,以“農”興縣
  縣委、縣政府大力度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增強農業的基礎地位。根據縣情,確定了“兩紅(紅地球葡萄、紅富士蘋果),兩黃(黃冠梨、黃金梨),一緑(無公害蔬菜),一白(奶牛養殖)”的發展方向,全面推廣高檔優質紅富士蘋果和紅地球葡萄,種植面積均達到1萬畝以上,被省命名為優質紅富士蘋果生産基地縣。黃冠梨、黃金梨改接面積分別達到7000畝和3000畝,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2萬餘畝,食用菌面積12萬平方米,奶牛養殖發展到1800頭,以200餘座冷庫為竜頭的蒜苔産—儲一銷和大蒜産一儲一加一銷;以三鹿乳品集團(奶站)為竜頭的奶業産一供一銷;以河北天豐農産品公司為竜頭的優質蘋果産一銷産業鏈已經和正在形成。
  年産1萬5千噸的深澤縣造紙廠生産車間
  近幾年深澤工業不斷發展新興行業和高科技産業,逐步形成了以造紙、機械配件、日用化工、紡織、醫藥、建築為主導的工業體係。圍繞建樹特色,大力發展洗滌和紡織業。目前,全縣洗滌業年生産能力達到20萬噸,紡織業年生産能力達到6800萬米。今年洗滌業竣工及在建的有14條透明皂、1條水晶皂、1條香皂和4條甘油生産綫,完成技改投資2300萬元。圍繞“國退民進”,動員扶持個體、私營企業上項目。今年以來,全縣新增個體私營企業510傢,其中投資50萬元以上項目32個。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深澤工業産品一大批已出口到東南亞、歐美、日本、朝鮮、韓國等十幾個國傢和地區。
  抓環境,以“優”“活”縣
  縣委、縣政府致力於創造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衆多的客商。今年上半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8億元。一是實行“圈內”事你辦、“圈外”事我辦。二是規範完善“經濟建設服務中心”。實行“辦理一趟清,收費低標準”,切實提高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三是嚴厲打擊欺行霸市等惡勢力,努力優化經濟發展社會環境。
名企介紹
  河北農哈哈機械廠
   河北農哈哈機械廠(原名河北省深澤縣農機實驗廠)位於河北深澤縣正饒路,創建於1990年,靠藉款3.6萬元起傢,歷經十年風雨磨礪,現已發展為年産值5000萬元,利稅500萬元的河北省“明星”企業,是全國最大的播種機專業生産廠,主要産品農哈哈播種機連續五年全國銷量第一。 農哈哈人堅持源於農民,服務農民的思想,不斷從用戶的需要中汲取設計靈感和改進思路,十年的時間設計了十代産品,生産一代,改進一代,完善一代。 如今,農哈哈人正以一流的産品為中心,一流設備為基礎,一流人才為動力,創造着中國農機跨世紀的驕人業績。
  近年來,河北農哈哈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國傢農機化發展規劃為導嚮,以産業報國、造福農民為己任,在技術創新和産品佈局中,將人才、技術、資金嚮創新高效、節約、環保型農機全力傾斜,一批廣泛采用先進的精密或免耕播種、節水灌溉、化肥深施、農藥噴灑、摘穗收穫和稭稈回收等技術的新型農機具,應運而生,在配套農機具行業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發展之路。
  積極研製復合型高效機具
   農哈哈公司堅持復合型戰略,不斷把新技術、新成果、新功能融入其中,引領配套農機具的多品種、多功能發展潮流。
  “旋播機”是農哈哈根據農民需求,創造性地將旋耕與播種機合二為一的傑作。它一次就可完成旋耕、施肥、播種、鎮壓等工序,而價格卻比分別購買旋耕機和播種機便宜得多。“玉米聯合收穫機”是較早引進世界先進技術並進行本土化改造的,集玉米收穫、果穗剝皮、稭稈粉碎還田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聯合收穫機械,它讓農民擺脫了玉米生産一半以上的體力勞動、減少一半以上的費用支出。農哈哈自主研發的專利産品、國傢星火計劃項目———“倉轉式精位穴播機”,復合了開溝、播種、施肥、覆土、鎮壓等功能,兩粒精播、行距株距可調,廣泛適用玉米、棉花、大豆、花生、油葵等多種農作物,具有5%以上的增産效果。它開啓了我國藉助良種和先進技術大面積提升糧食産量的精密播種時代。
  着力開發環保型農機具
  農哈哈公司不僅是國內玉米免耕播種機械製造最早的實踐者之一,還是小麥免耕播種的開拓者。保護性耕作因其減少水土流失、解决稭稈焚燒和保護生態環境、節本增效等功能,早在2003年,一直關註國內外保護性耕作技術發展的農哈哈領航人張煥民,就果斷决策進軍免耕播種機械的研發生産。農哈哈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承擔的國傢“十五”攻關項目———“一年兩熟地區保護性耕作關鍵機具研究”,成功開發的適合國情的“小麥免耕播種機”,經過連年市場驗證,成為我國北方旱作免耕播種的主流機型。保護性耕作機械的推廣應用,改善了生態環境和土壤結構,提高了有機質含量。據農技部門測算,實施保護性耕作3年後,土壤有機含量可由1.5%增加到1.8%;減少土壤水分流失60%、減少土壤流失80%;提高水分利用率15%到17%,減少田間揚沙60%,還可有效解决焚燒稭稈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目前,農哈哈“小麥免耕播種機”已升級到第五代。
  註重研發節約型農機具
  農哈哈公司承擔的石傢莊市科學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節水施肥鋪膜穴播機”和“節水施肥鋪膜氣吸機”係列産品,采用條(穴)灌註水技術與倉轉(氣吸)式排種技術有機結合,一次完成颳土、開溝、施肥、澆水、播種、覆土、灑藥、鋪膜和鎮壓等工序,節水、節種、節肥和減少用工及費用均在30%以上。為水資源相對緊張的北方各種土壤條件下的農作物豐産豐收打下了基礎。
  “免耕播種機”集合了碎稈、滅茬、開溝、施肥、播種和鎮壓等功能,有效節約灌水、減少耗油、減少作業等費用。玉米種植每畝節約成本45元左右,鼕小麥每畝節約60元左右,被農民稱作“買得起、用得好、效益高”的産品。對保持北方一年兩熟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證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倉轉式精位穴播機”和“氣吸式精量播種機”實現了玉米、棉花、大豆、花生及小雜糧等多種農作物的兩粒和單粒精播,比傳統條播節省種子50%以上,減少間苗用工一半以上,增産效果高達5%至10%。
  適時開發綜合型機具
  隨着近年來生物質發電和畜牧飼養業的興起和發展,農作物稭稈變廢為寶,供不應求。農哈哈公司審時度勢,大力開發綜合利用類農機具。他們完成的國傢星火計劃項目“玉米稭稈收割機”以及自主研發項目“棉花稭稈收穫機”,都能將作物稭稈連根拔起或割斷,並平鋪或堆放於田間,為作物稭稈的回收利用和農民致富開闢了新途徑。石傢莊市科學研究與發展計劃成果“青貯飼料收穫機”,可用於玉米稭稈的青貯或黃貯收穫,一次進地可完成玉米植株的切割、輸送、壓扁、切碎、拋送裝車等作業,是無公害養殖飼料獲取的理想裝備,廣大養殖場、養殖戶的好幫手。
  農哈哈機具以其高效、節約、環保等特點,成為市場追逐的寵兒。幾乎涵蓋旱作農業生産全過程的耕整機械、播種機械和收穫機械三大類60多個品種,在我國北方地區社會保有量已超過了100萬臺(套),被國傢農業部和18個省(區)市列入農機購置補貼名錄,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和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分別授予“全國農民滿意品牌”和“全國農民放心滿意産品”榮譽。
古老傳說
  深澤鎮。公元前199年,漢高祖劉邦封深澤為侯國,此後多為交通商貿發達之地。據清鹹豐年間《深澤縣志》記載,古鎮城墻由青磚壘成,周長四裏一百六十七步,並設東西南三座城門,今已不存。城內現有明嘉靖年間的北極臺和文廟等建築。記者路過城南滹沱河大橋,浩瀚的河床上,黃沙漫漫,默然東去,當年的波光水影已成隔代傳說……
  一聽“深澤”二字,就知道這裏水多。一查縣志,果然,南有滹沱九麯,北有磁河蜿蜒,木刀溝穿境而過,三條大水鎖住了地勢低窪的深澤古鎮。白水黃沙,楊柳環繞,一切都漂遊在湯湯河水中。從隋開皇建治始,世世代代的深澤人似乎總有遊不出無邊洪水的噩夢。
  大雨來了!一夜之間,三水橫溢,“九臯之地”變成茫茫澤國,誰讓這裏的地勢低窪呢,桀驁不馴的滹沱河有的是力氣,波濤洶涌,滾來滾去。儘管如此,深澤的縣城還是落在了滹沱之陽。
  順着平闊的滹沱河大橋嚮北,迎面就是深澤城,一條遍植楊柳的大堤緊緊地拱衛着南關。想是給洪水嚇怕了,即使滹沱成了死老虎,這座兩千年的鎮子還是心有餘悸,它小心翼翼地躲在綿綿長堤的身後,惟恐洪流忽然就醒過來。
  城關鎮可有年頭了,可惜身量很小。據雍正年間的《深澤縣志》記載:“城墻周長4167步、高2丈5尺。角樓四座,設東、南、西三門……明萬歷年間,知縣陳來朝增置甕城。”彈丸之地,沒有橫七竪八的棋盤大街,一條馬路便串起了縣衙文廟、飯館錢莊。在這個水患頻發的小鎮,要緊的不是吃喝玩樂,而是攏住滹沱河的野性,把持三門的城防。
  奇怪的是,鎮子北面未設城門,難道是由於後身沒有河流?當地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解釋:大明開國,曾想建都深澤。朱元璋的謀臣劉伯溫是個很厲害的“半仙兒”,他嫌這裏風水太盛,如果定都,便會生出“一鬥芝麻大的官”,那樣一來,官場豈不成了深澤人的天下?為了斷絶這種莫須有的政治威脅,定都選址南移五百裏。明嘉靖年間,又在北城高築了一座鎮物,名曰“北極臺”。
  這座奇怪的建築號稱“一邑文明之所擊”。聽老人講,10多米的臺基上,步步高升,修了一座真武廟,筆直挺拔的千年柏林掩映着青磚碧瓦,朱檐粉墻。不管神佛有無護佑,高臺臨風卻非常舒爽,鳥瞰四野,冀中大平原盡收眼底。文人雅士喜歡附會,所謂“北臺柳月”也成了深澤一景。一馬平川,居然略去北城門,還硬賴在風水身上,其實,這種怪異的結構還是為了鎮水。深澤鎮沒有別的指望,衹能把寧息水患的夢想托付給冥冥之中的真武大帝。香煙裊裊,洪水滔滔,直到北極臺坍塌,滹沱河也沒能消停下來。現在,河套裏還遺留着4座村莊,按理說早就該遷出來。由於滹沱上遊隔着水庫,30年前的夏洪與桃花汛也變成了枯萎的記憶。
  鎮西八裏還有一座橫跨磁河的永濟橋。石橋總共5座拱券,寬6.7米、長70米,《深澤縣志》說它修建於明萬歷十一年,也就是1584年。按照當時的施工條件,這種規模就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巨大工程了,恐怕沒有幾千兩白銀,根本開不了工。磁河洶洶,跋涉勞苦,一橋通南北,竟然成全了一段有情有義的佳話。
  主角姓郝,是磁河邊上的窮丫頭。少女時代顛沛流離,最後終於做了明朝的“內敬侍夫人”。這個稱謂並不算很高貴,不過是看管小皇帝的保姆,老百姓卻以為,衹要和皇傢沾邊的女人都該尊稱為“娘娘”。“郝娘娘”發跡後,便拿出積蓄多年的私房錢,為老傢捐獻了一座橫跨磁河的永濟橋。濟,是回報的意思。紫禁城裏的郝姑娘最惦記的還是故鄉水患,她已被喜怒無常的河流嚇怕了。一道石橋,便給了深澤人有力的援助和莫大的安慰。
  衹消30年,滾滾波濤就從華北大大小小的河流裏悄然隱退。緊傍永濟橋,已修起了寬闊的柏油馬路,去省上京,風馳電掣一溜煙,再也用不着老石橋擺渡。它孤零零地架在亂草叢生的河床上,凸顯出蒼涼老態。一個拽着三輪過橋的老人十分懷戀地說:“欄板歪了,橋面成了搓板兒,也該有人管管、修修了……”
浙江省磐安縣深澤鄉
  深澤鄉位於浙江省磐安縣的西南部,東接安文鎮,南連新渥鎮、雙峰鄉,西靠新渥鎮、東陽三聯鄉,北界安文鎮。地形屬低山丘陵地帶,是錢塘江水源的主要發源地。全鄉面積44.12平方公裏,有21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 4921戶13147人。深澤鄉距縣城8公裏,正在建設的諸永高速公路主綫和連接綫貫穿全境,並設有互通口,與金義東磐快速通道和40、42省道相連,將成為磐安交通樞紐,隨着磐安新城區的開發建設,深澤將建成磐安行政副中心和工業經濟中心。深澤鄉積極實施抓經濟、求發展、促和諧的各項舉措,大力支持諸永高速公路和新城區建設,積極發展生態、高效農業,多舉措抓招商引資,培植支柱産業,開展示範整治和康莊工程建設,加快城鄉統籌步伐。截止2005年底,全鄉有工業企業共313 傢,其中聖誕禮品1傢,來料加工60傢,竹木製品22傢,食用菌加工3傢;擁有食用菌基地60畝,100萬袋、蔬菜基地200畝、無公害稻米生産1850 畝,中藥材基地貝母823畝,白术610畝,元參894畝,共創建GAP基地2602畝。主要特産有中藥材類:桔梗、白勺、白术、貝母、玄參、元鬍、弋尾等;食用菌類有:花菇、杏鮑菇、巴西菇、平菇等;各類蔬菜有:絲瓜、茄子、蘿蔔、黃瓜、蕃茄、辣椒、南瓜、土白菜等;特色食品主要有粉幹;家庭工業産品,有源頭畚箕、屋樓竹編、六衝墻紙;礦産資源主要有方解石鐵礦和花崗岩。深澤是歷史文化名鄉。流傳着較多優秀的民間藝術,主要有“煉火”、“先鋒”、“腰鼓”、“銅鈿鞭”、“四轎八車”等。 “先鋒”節目代表磐安縣參加金華撤地建市20周年及義烏市第十四屆文化藝術節演出, “先鋒”、“腰鼓”等節目曾多次應邀參加杭州市、余杭市、象山市等地舉辦民間藝術節活動。“ 煉火”節目將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經縣、市審核上報,獲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目前正爭取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先鋒”和“烏龜端茶”被列為浙江省重點保護文化遺産,“先鋒”、“腰鼓”、“採茶舞”分別獲中國七藝節金奬、市迎新春腰鼓大賽二等奬和八婺民間藝術節銀奬;深二村被評為金華市民間民俗特色村。深澤是省級教育強鄉。教育設施良好,師資優良,培育了許多新人和名人。深澤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景點有商周文化遺址、徐公岩、源頭水庫、日月潭等。
近義詞
深澤
相關詞
政治傢宣傳新聞河北人人物金融教師教育
模範地理河北省行政村
包含詞
深澤縣醫院深澤縣服裝廠深澤縣中醫院
深澤縣衛生防疫站河北省深澤縣衛生防疫站深澤縣深海工藝品有限公司
深澤縣夢麗絲日用化妝品廠河北省深澤縣中醫院河北省深澤縣化纖專紡廠
深澤縣棉麻公司紡紗廠石傢莊深澤縣兄弟洗滌用品銷售中心
分類詳情
張開深澤鎮張開留村鄉張開白莊鄉張開橋頭鄉張開趙八鄉
張開鐵桿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