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5年1月13日,北京時間2時47分,美國成功發射彗星探測飛船,“深度撞擊號”。2005年7月4日,釋放出一顆372公斤級的鋼彈,撞擊“坦普爾1號”彗星的核。人類第一次與彗星親密接觸。
撞擊過程
◆尋找目標
撞擊器將以3.7萬公裏/小時的速度撞擊彗星的彗核,其威力相當於4.5噸tnt烈性炸藥的爆炸威力,將在彗核表面撞出一個數十米深、足球場那麽大的環形坑。這次碰撞將導致大量彗核物質嚮宇宙空間噴射而出,從而使彗星亮度明顯增加,屆時地球上的天文愛好者使用雙筒望遠鏡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這枚彗星。
在5月初到達距離地球1600萬公裏的最近軌道後,坦普爾1號彗星將在6月份開始朝着遠離地球的方向運行,但是仍然在接近太陽。在6月的夜晚,我們能夠觀測到它在天空中室女星座東南部偏南處。這段時間它的亮度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是亮度為10等,衹及肉眼能見的最黯淡恆星亮度的1/40.
在接下來的幾周裏,室女星座和坦普爾1號彗星將逐漸嚮西南天空移動,它們在夜幕降臨後出現,並在午夜後消失於地平綫。
◆撞擊之夜
7月4日,“深度撞擊”號探測器將靠近彗星並轉嚮離彗星500公裏的安全距離,這時它將嚮彗星發射一枚撞擊器。在接下來的24小時裏,如果天氣允許,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都將能夠看到這次撞擊引發的“太空焰火”。
多數彗星專傢認為,在撞擊後掀起的彗星塵埃雲將逐漸膨脹,坦普爾1號彗星亮度可能會增加到6等,這是肉眼能見的最低亮度。因此,屆時如果天氣狀況良好,有經驗的天文愛好者可能不需要任何光學儀器就能看到它。
另外一種不確定性是亮度提高的持續時間。最好的結果是,坦普爾1號彗星可能會在撞擊後數小時內變亮15到40倍。那麽衹要確定了室女座角宿的位置,你就能在它左邊(東邊)的天空中找到一個小小的絨毛狀的亮點,這就是坦普爾1號彗星。
“深度撞擊”探測器上還安裝了專業攝像機,將在整個撞擊過程中進行全程拍攝。撞擊任務完成後,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和“錢德拉”兩架軌道望遠鏡將繼續對該彗星進行觀測研究。
儘管沒有誰可以前往太空中的現場,近觀“深度撞擊”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時在太空中所綻放出的燦爛“焰火”,但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守候在電腦、電視等媒體工具前,癡癡等候撞擊的那一刻,期待與科學家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深度撞擊”,深深地震撼了許多人的心,也將深深地印在許多人的腦海裏。
撞擊已經完成,但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艱辛的工作不過纔剛剛開始。科學家首先要關註的,無疑將是坦普爾1號彗星究竟被撞出了多深的洞,由此從彗核中暴露出來多少可能的太陽係原始物質,又能據此分析研究,帶領人類穿越多麽深遠的時空隧道,去探尋宇宙深處的秘密?
重大意義
其一,科學家的發現將幫助我們對太陽係誕生的過程有更多瞭解,並將對探索生命的起源、地球上水的來源也有重大意義。天文學家猜想,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大約39億年前可能都曾受到彗星的密集轟擊,而不久後地球上就出現了生命,兩者之間可能有聯繫。如果能由此在回答“人類從哪裏來”的問題上有所幫助,此次撞擊的意義更將惠及全人類。
其次,整個過程的航天器無人控製技術堪稱完美,而這對人類未來遠足外空,離開蟄居許久的地球傢園,前往外空開闢新的樂土,也將具有重大意義。
再者,以如此一種好萊塢大片的方式進行的“深度撞擊”,無疑能激發出人類更多的想像,吸引更多的人投身科學探索。或許在許多人的眼中,科學研究總是枯燥無味的,而空間探索則更往往是“虛無縹緲”的。但“深度撞擊”吸引了無數的眼球,當他們在今後仰望蒼穹的時候,心中或許會萌發出更多從事科學探索的激情。而這,或許遠比傳統教科書式科普教育的效果要來得更好。
可能有人會說,“深度撞擊”耗資3.3億美元,如此巨資是否值得?然而,比較一下吧,一架b-2轟炸機的單價高達21億美元,當它在地球上留下深坑的同時,留在人類心靈裏的傷害,又是多麽深重呢?
“香消玉殞”在宇宙深處,“深度撞擊”留給人類的,絶非僅僅衹是一場華美的“焰火”表演。 |
|
◆尋找目標
撞擊器將以3.7萬公裏/小時的速度撞擊彗星的彗核,其威力相當於4.5噸TNT烈性炸藥的爆炸威力,將在彗核表面撞出一個數十米深、足球場那麽大的環形坑。這次碰撞將導致大量彗核物質嚮宇宙空間噴射而出,從而使彗星亮度明顯增加,屆時地球上的天文愛好者使用雙筒望遠鏡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這枚彗星。
在5月初到達距離地球1600萬公裏的最近軌道後,坦普爾1號彗星將在6月份開始朝着遠離地球的方向運行,但是仍然在接近太陽。在6月的夜晚,我們能夠觀測到它在天空中室女星座東南部偏南處。這段時間它的亮度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是亮度為10等,衹及肉眼能見的最黯淡恆星亮度的1/40.
在接下來的幾周裏,室女星座和坦普爾1號彗星將逐漸嚮西南天空移動,它們在夜幕降臨後出現,並在午夜後消失於地平綫。
◆撞擊之夜
7月4日,“深度撞擊”號探測器將靠近彗星並轉嚮離彗星500公裏的安全距離,這時它將嚮彗星發射一枚撞擊器。在接下來的24小時裏,如果天氣允許,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都將能夠看到這次撞擊引發的“太空焰火”。
多數彗星專傢認為,在撞擊後掀起的彗星塵埃雲將逐漸膨脹,坦普爾1號彗星亮度可能會增加到6等,這是肉眼能見的最低亮度。因此,屆時如果天氣狀況良好,有經驗的天文愛好者可能不需要任何光學儀器就能看到它。
另外一種不確定性是亮度提高的持續時間。最好的結果是,坦普爾1號彗星可能會在撞擊後數小時內變亮15到40倍。那麽衹要確定了室女座角宿的位置,你就能在它左邊(東邊)的天空中找到一個小小的絨毛狀的亮點,這就是坦普爾1號彗星。
“深度撞擊”探測器上還安裝了專業攝像機,將在整個撞擊過程中進行全程拍攝。撞擊任務完成後,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和“錢德拉”兩架軌道望遠鏡將繼續對該彗星進行觀測研究。
儘管沒有誰可以前往太空中的現場,近觀“深度撞擊”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時在太空中所綻放出的燦爛“焰火”,但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守候在電腦、電視等媒體工具前,癡癡等候撞擊的那一刻,期待與科學家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深度撞擊”,深深地震撼了許多人的心,也將深深地印在許多人的腦海裏。
撞擊已經完成,但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艱辛的工作不過纔剛剛開始。科學家首先要關註的,無疑將是坦普爾1號彗星究竟被撞出了多深的洞,由此從彗核中暴露出來多少可能的太陽係原始物質,又能據此分析研究,帶領人類穿越多麽深遠的時空隧道,去探尋宇宙深處的秘密? |
|
其一,科學家的發現將幫助我們對太陽係誕生的過程有更多瞭解,並將對探索生命的起源、地球上水的來源也有重大意義。天文學家猜想,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大約39億年前可能都曾受到彗星的密集轟擊,而不久後地球上就出現了生命,兩者之間可能有聯繫。如果能由此在回答“人類從哪裏來”的問題上有所幫助,此次撞擊的意義更將惠及全人類。
其次,整個過程的航天器無人控製技術堪稱完美,而這對人類未來遠足外空,離開蟄居許久的地球傢園,前往外空開闢新的樂土,也將具有重大意義。
再者,以如此一種好萊塢大片的方式進行的“深度撞擊”,無疑能激發出人類更多的想像,吸引更多的人投身科學探索。或許在許多人的眼中,科學研究總是枯燥無味的,而空間探索則更往往是“虛無縹緲”的。但“深度撞擊”吸引了無數的眼球,當他們在今後仰望蒼穹的時候,心中或許會萌發出更多從事科學探索的激情。而這,或許遠比傳統教科書式科普教育的效果要來得更好。
可能有人會說,“深度撞擊”耗資3.3億美元,如此巨資是否值得?然而,比較一下吧,一架B-2轟炸機的單價高達21億美元,當它在地球上留下深坑的同時,留在人類心靈裏的傷害,又是多麽深重呢?
“香消玉殞”在宇宙深處,“深度撞擊”留給人類的,絶非僅僅衹是一場華美的“焰火”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