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淮 王 鱼
产地:寿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淮王鱼,俗称肥王鱼,又称回黄鱼,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是淮河中寿县到正阳一段独产的一种名贵鱼种。随着季节和水温变化其体色呈淡灰、青白、粉红三色交替变幻。嘴小而圆,生于腭下,鱼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全身鲜黄,光滑无鳞,是淮河稀有鱼种。产于怀远县淮河荆山峡口以及凤台绵羊石、黑龙潭等地。其肉质细腻、肥嫩、鲜美异常。西汉时,因淮南王刘安最爱吃此鱼,故有"淮王鱼"之称。
淮王鱼适宜在岩石缝中栖息,因荆山峡口、黑龙潭一带水中岩缝纵横,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正是淮王鱼天然的生息繁殖之所。淮王鱼在农历七、八月间产卵于岩石上和石缝中,幼苗大都成群结队跟着亲鱼生长。其性情温和、孤僻,爱栖息于水底层的岩洞、石缝和水湾沟洼里。
淮王鱼红烧、片炒均可,具有鲜、嫩、滑、爽的特点。尤其是清蒸后,肉比豆腐更细腻,汁水比鸡汤还鲜,如用淮王鱼同八公山豆腐放在一起红烧更鲜美。在《中国菜谱》中,淮王鱼的菜名列入其中,称作奶汁淮王鱼。
淮王鱼是自然繁殖。因淮河一度污染严重,生态变化剧烈,加之网钩捕捞过甚,资源大损。庆幸的是,近年来对淮河污染治理采取得力措施,水质渐清,濒临绝境的淮王鱼重获新生。据专家介绍,淮王鱼属名贵稀有鱼种,经济价值极高,发展前景尤为广阔,己列人人工繁殖科研项目。人工繁殖试验成功,不仅淮河可以大面积放养,人工池塘与湖泊也可大量养殖。
鱼繁殖亲鱼50组,初步形成了年产1000公斤淮王鱼的生产规模。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时,有人把这种鱼献给淮南王刘安品尝,他觉得鲜美可口,给它取名叫“回黄”,并经常以此鱼宴请宾客,淮南王喜食“回黄”的事传到民间,人们习惯就叫它“淮王鱼”。现代再版的《鱼类养殖学》一书改称其为“回王鱼”。淮王鱼是天然鱼类,多产在迎水寺、沫河口、硖山口一带的岩洞、石缝、洞穴之中,现水产科技部门,正在研究淮王鱼的人工繁殖。不久,名贵的佳肴将出现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 | 淮 王 鱼
产地:淮南市凤台县
淮王鱼又称(肥王鱼. 肥在当地发音hui 发第二音)故也称为回王鱼
“淮王鱼”学名长吻鱿,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珍稀鱼类。安徽省淮南市,曾是楚国故地,地处淮河中游,华北平原东侧。北纬32°33′至33°,东经116°21′至116°56′之间。所以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宜人类和大多数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生活。如此优越的气候和甘甜的淮河水,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江淮儿女,让他们也因此创造出了璀璨的历史文化。而且在现阶段水产养殖面积已经达到了8万多亩,成了淮河流域乃至长江的水产养殖大县,为全县的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响应党的“发展特色农业”的号召,凤台县产业也在积极加大发展特色水产的力度。
淮王鱼,属鲶目鮠科,学名长吻鮠,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肥王鱼,又称回黄鱼,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是仅产于淮河中游凤台硖山口的一种名贵鱼种。
一、淮王鱼的生活环境很特殊。
其惟一的生活地——硖山口位于凤台县境内,古称“长淮津要”,东西硖石高有十余丈,夹淮相峙。自古江水往东流,而此处,淮水绕群峰,腾激浪,骤然穿入险峻的硖山口,自此河水西流数十里。
淮王鱼喜好在岩石缝中繁衍生息,而恰好这一带水中岩缝纵横,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河底为岩石底质,正好为其繁衍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千里长淮,只有硖山口才是它唯一的家。
二、淮王鱼的名字后面所折射出来的古代江淮文化
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一日在游览硖山口的美景时,正巧碰上当地的一个姓佟的财主娶小妾。这个财主为了巴解拉拢,准备了一桌的鸡鱼肉蛋,宴请淮南王。而淮南王吃腻了这些东西,偏偏想尝那嫩滑清香的“八公山豆腐”。正当众人焦头烂额时,忽一白发苍苍的老人献上一盆香气扑鼻的浓汤。味似豆腐,但比其更鲜香嫩滑。尝后,更是拍案叫绝。一问周围侍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用产于此地的一种奇鱼所熬制的。淮南王并没有责怪老头有欺君之罪,反而待吩咐下人重赏那老头,可那老头不求钱财,却连声叫冤。原来那佟财主娶的小妾正是老头膝下唯一的幼女,正要和一个青梅竹马的渔夫结为连理,可佟财主色胆包天,强抢走了幼女,并恐吓其家人。听完这些,淮南王大怒,要求只要老头带他去看这种奇鱼,他就给老头主持公道。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佟财主被关在笼子里丢进硖山口喂那种奇鱼了,而那个女孩子终于和她爱慕已久的小渔夫幸福的生活着。从此,据《寿州志》记载,淮南王经常用这种鱼来宴请贵客,并屡屡赞不绝口。所以,民间为了表达对淮南王体恤民众的感激之情,故将这种鱼称为淮王鱼。
三、淮王鱼养殖
淮王鱼是自然繁殖。因淮河一度污染严重,生态变化剧烈,加之网钩捕捞过甚,资源大损。庆幸的是,近年来对淮河污染治理采取得力措施,水质渐清,濒临绝境的淮王鱼重获新生。据专家介绍,淮王鱼属名贵稀有鱼种,经济价值极高,发展前景尤为广阔,己列人人工繁殖科研项目。人工繁殖试验成功,现在凤台等多地都有人工养殖.
四、淮王鱼的形貌及性格很奇特
古代典籍中有记载说,淮河中有一种鱼长相怪异,背部青灰,肚皮黄白,身上无鳞,嘴在颔下。这就是今天所说的淮王鱼。没错,至今他还保留着嘴小而圆,生于腭下,鱼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全身鲜黄,光滑无鳞,随着季节和水温变化其体色呈现淡灰、青白、粉红三色交替变幻的生存状态。用很多渔民通俗的说法就是这种鱼长着鲇鱼的身子,鲨鱼的脑袋。
更为奇特的是,这种以王自称的鱼,居然性格极其的刚烈。在普通状态下,他的通体大多呈现青灰色,但是在缺氧的状态下,他会全身充血,朝红色方向变化。缺氧程度越高,充血范围就越大。甚至鲜血还会从鱼鳍处留出来。看来,称为王者必定有他的一套不寻常的刷子。
“淮王鱼”有“鲜、嫩、滑、爽”四大特点。清蒸、白煮、红烧、片炒无不美妙。清蒸更佳,肉质有如豆腐般细腻,汁水如鸡汤般鲜美,真是别具风味。
“奶汁淮王鱼”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淮王鱼1条重约1000克左右,猪瘦肉50克,大葱白段、姜片各10克,香菜、精盐各5克,白胡椒粉1.5克,鸡清汤1000克,熟猪油100克。
制作技艺——
1.将鱼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用刀在鱼身两边直剞小柳叶刀纹。猪瘦肉切成3.5厘米长、1.7厘米宽、0.3厘米厚的鸡冠形薄片。
2.炒锅上旺火,放入熟猪油,烧至七成热,下热鸡清汤烧沸,放入鱼、肉和葱、姜,盖上锅盖,将汤呈奶汁状,加盐和白胡椒粉,出锅倒入汤碗内,上桌时,随带香菜一小碟佐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