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碧半島
  涵碧半島舊稱“手網地”在日月潭水社的西邊,隸屬於臺灣省南投縣。因形如舊日當地漁民補魚時所用手網開狀而名,又因為山形似碧,所以稱為涵碧樓。涵碧樓的步道穿梭於海拔750-780公尺之間,全長1.5─2公裏,步行時間約為一小時。步道的街梯以紅磚砌成,饒有古色古香沿道兩旁林木深密,日月潭青色的潭水常浮現在林間。到了夜晚更是漆黑如墨可以看見涵碧樓在空中閃爍唷!涵碧半島位於日月潭水社的西邊,可由水社商店街進入,因其地形如舊日當地漁民補魚時所用手網開狀,舊稱「手網地」,又因為山形似碧,所以稱為涵碧樓。涵碧樓的步道穿梭於海拔750-780公尺之間,全長1.5─2公裏,步行時間約為一小時。步道的街梯以紅磚砌成,饒有古色古香沿道兩旁林木深密,日月潭青色的潭水常浮現在林間。其林間有五色鳥、緑綉眼...是18景之一,到了夜晚更是漆黑如墨可以看見涵碧樓在空中閃爍唷!
  目前由於涵碧樓正在興建五星級之大飯店,預定
  90年完成,因此,目前步道尚未整修,涵碧樓莊副總指出,明年將會規畫整理步道,並且將整修涵碧樓舊館,回覆當年蔣公行館之舊貌,並且已請老師父整修並復製蔣公當年所搭乘之獨木舟讓民衆參觀,屆時相信會是一個相當吸引人的景點。
  傳說,有情男女若能趁日月泉同時涌現時許下共同的心願,不僅情與日月同修,並能得到山神的福證。每小時噴水一次,每次五分鐘,水柱高約40公尺,在湖面山色的烘托下,成為許願池祈福的主要焦點點。
  於文武廟南邊的鬆柏侖山腳下,與德化社東北面的水蛙頭之間,居日月潭正東方向。岸上東南邊節卜吉山、水社大山的龐大基座,自此透視潭面遙望正眼界正好出現集集大山。是觀賞明潭夕照的絶佳地點。
  古時,泜窪時,是邵氏袁姓等氏族棲息地。如今袁性正頭人後裔,歷六月二十五日,佩刀攜男眷,帶酒糟祭品,駕船前來大竹湖,在鬆柏侖東麓林間,祭拜氏族祖靈。近年來風管所設有進水口觀景臺,規畫潭邊步道,加強水鳥保護區的觀光設施,將成日月潭社區一處重要據點。欣聞九族文化村計畫興建的空中攬車,越過番子田山通達鬆柏侖,將成飽覽潭區風光的新休憩區,不過,東岸的大竹湖勢必形成新興的觀光據點,到時候,水鳥保護區不受幹擾,恐怕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