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學 : 物理學類 : 財産保險 : 通信工程 : 冶金 : 汽車保險理賠 : 股票 > 液晶顯示器
目錄
液晶顯示器概述
  lcd
  n.液晶顯示器
  abbr.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顯示屏
  英文名字是liquidcrystaldis,縮寫為lcd。它的主要原理是以電流刺激液晶分子産生點、綫、面配合背部燈管構成畫面。
液晶顯示器特點
  一、機身薄,節省空間:與比較笨重的crt顯示器相比,液晶顯示器衹要前者三分之一的空間。
  二、省電,不産生高溫:它屬於低耗電産品,可以做到完全不發燙,而crt顯示器,因顯像技術不可避免産生高溫。
  三、無輻射,益健康:液晶顯示器完全無輻射,這對於整天在電腦前工作的人來說是一個福音。
  四、畫面柔和不傷眼:不同於crt技術,液晶顯示器畫面不會閃爍,可以減少顯示器對眼睛的傷害,眼睛不容易疲勞。
  液晶顯示器緑色環保,它的能源消耗相對於傳統的crt來說,簡直是太小了;對於進來逐漸引起國人重視的噪音污染也與它無緣,因為它的自身的工作特點决定了它不會産生噪音(對於那種喜歡一邊使用電腦,一邊有節奏的敲打顯示器的用戶發出的噪音,這裏不予以考慮);液晶顯示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發熱量比較低,長時間使用不會有烤熱的感覺,這一點也是以前的顯示器無可比擬的,以前的顯示器可是寶貴,尤其是夏天,傢裏的空調、電扇都得為它服務給它降溫。使用液晶顯示器無形中為大氣降了溫,也為阻止日益升溫的大氣作貢獻。同時減少輻射,降低環境污染。當然了,環保也不會少了輻射這個指數的,雖然我們不能說液晶顯示器就完全沒有輻射,但是相對於輻射大戶crt來說,液晶顯示器那一點點輻射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現在的時代其實還是模擬時代,而未來的時代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是數字時代。顯示器智能化操作,數字控製、數碼顯示是未來顯示器的必要條件。隨着數字時代的來臨,數字技術必將全面取代模擬技術,lcd不久就會全面取代現在的模擬crt顯示器。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講液晶顯示器的數字接口現在並不普及,還遠遠沒有到應用領域。從理論上說,液晶顯示器是純數字設備,與電腦主機的連接也應該是采用數字式接口,采用數字接口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可以減少在模數轉換過程中的信號損失和幹擾;減少相應的轉化電路和元件;其次不需要進行時鐘頻率、嚮量的調整。
  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液晶顯示器的接口是模擬接口,存在着傳輸信號易受幹擾、顯示器內部需要加入模數轉換電路、無法升級到數字接口等問題。並且,為了避免像素閃爍的出現,必須做到時鐘頻率、嚮量與模擬信號的完全一致。
  此外,液晶顯示器的數字接口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帶有數字輸出的顯示卡在市面上並不多見。這樣一來,液晶顯示器的關鍵性的優勢卻很難充分發揮。
  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很好理解,我們舉例子說明一下吧。使用過液晶顯示器的人都知道液晶顯示器很容易産生影像拖尾現象。
  響應時間是液晶顯示器的一個特殊指標。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指的是顯示器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響應時間短,則顯示運動畫面時就不會産生影像拖尾的現象。這一點在玩遊戲、看快速動作的影像時十分重要。足夠快的響應時間才能保證畫面的連貫。目前,市面上一般的液晶顯示器,響應時間與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一般為40ms左右。不過隨着技術的日益發展lcd和crt的這個差距在逐漸的被彌補上,美格科技新近突出的一款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就已經縮短到了20ms,不過美格貨好價格也好,它的售價比一般的液晶顯示器要高出幾百元。不過即使是20ms的美格也無法和目前的幾乎任何一款crt相提並論。
  所以如果您很喜歡玩3d遊戲,看激烈的電影的話,液晶顯示器可能會因為響應時間慢拖您的後腿。
  從外形上看液晶顯示器的外觀輕巧超薄,與傳統球面顯示器相比,其厚度、體積僅是crt顯示器的一半(比如acer的fp581,其厚度更是讓人覺得不足普通crt顯示器的1/5),大大減少了占地空間。
  香港和東京是世界上液晶顯示器普及率最高的地區,去年香港液晶顯示器的出貨量占到了顯示器總出貨量的七成。我們觀察一下液晶顯示器普及率高的地區就不難發現,這些地方大多是比較繁華,比較擁擠,生活水平比較高,而且寫字樓、金融大廈林立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可謂是寸土寸金。顯示器節省下來的空間的地皮價格遠遠高於液晶顯示器和crt顯示器的差價。現在我國大陸的一些大城市的繁華區域也有嚮着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
  這個問題其實是問您對顯示器的用途。衆所周知,由於液晶分子不能自己發光,所以,液晶顯示器需要靠外界光源輔助發光。一般來講140流明每平方米纔夠。有些廠商的參數標準和實際標準還存在差距。這裏要說明一下,就是一些小尺寸的液晶顯示器以往主要應用於筆記本電腦當中,采用兩燈調節,因此它們的亮度和對比度都不是很好。不過現在主流的桌面版本的液晶顯示器的亮度一般都可以達到250流明到400流明,已經開始逐漸接近crt的水平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把crt和lcd擺放在一起的話,可以比較輕鬆的分辨出液晶顯示器和普通的crt顯示器的亮度和對比度以及色彩飽和度的不同,但是就一般使用來說,這一點點差距並不會影響您的工作。
  但是對於專業的美工等要求準確色彩的工作來說,液晶顯示器還不能完全達到其工作的要求。
液晶顯示器分類
  常見的液晶顯示器按物理結構分為四種:
  (1)扭麯嚮列型(tn-twisted nematic);
  (2)超扭麯嚮列型(stn-super tn);
  (3)雙層超扭麯嚮列型(dstn-dual scan tortuosity nomograph);
  (4)薄膜晶體管型(tft-thin film transistor)。
  1.tn型采用的是液晶顯示器中最基本的顯示技術,而之後其它種類的液晶顯示器也是以tn型為基礎來進行改良。而且,它的運作原理也較其它技術來的簡單。請參照下方的圖片。圖中所表示的是tn型液晶顯示器的簡易構造圖,包括了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偏光板,具有細紋溝槽的配嚮膜,液晶材料以及導電的玻璃基板。 廣泛應用於入門級和中端的面板,在性能指標上並不出彩,不能表現16.7m色彩,並且可視角度 有天然痼疾。市場上看到的tn面板都是改良型的tn+film,film即補償膜,用於彌補tn面板可視角度的不足,同時色彩抖動技術的使用 也使得原本衹能顯示26萬色的tn面板獲得了16.2m的顯示能力。要說tn面板唯一勝過前面兩種面板的地方,就是由於他的輸出灰階級數較少,液晶分子偏轉速度快,致使它的響應時間容易提高,目前市場上8ms以下液晶産品均采用的是tn面板。總的來說tn面板是優勢和劣勢都很明顯的産品,價格便宜,響應時間能滿足遊戲要求使它的優勢所在,可視角度不理想和色彩表現不真實又是明顯的劣勢。
  2.stn型的顯示原理與tn相類似。不同的是,tn扭轉式嚮列場效應的液晶分子是將入射光旋轉90度,而stn超扭轉式嚮列場效應是將入射光旋轉180~270度。
  3.dstn是通過雙掃描方式來掃描扭麯嚮列型液晶顯示屏,從而達到完成顯示目的。dstn是由超扭麯嚮列型顯示器(stn)發展而來的。由於dstn采用雙掃描技術,因此顯示效果相對stn來說,有大幅度提高。
  4.tft型的液晶顯示器,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技術是日立於2001推出的面板技術,它也被俗稱為 “super tft”。較為復雜,主要是由:螢光管、導光板、偏光板、濾光板、玻璃基板、配嚮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體管等等構成。首先,液晶顯示器必須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螢光燈管投射出光源,這些光源會先經過一個偏光板然後再經過液晶。這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就會改變穿透液晶的光綫角度,然後這些光綫還必須經過前方的彩色的濾光膜與另一塊偏光板。因此我們衹要改變加在液晶上的電壓值就可以控製最後出現的光綫強度與色彩,這樣就能在液晶面板上變化出有不同色調的顔色組合了。是目前主流液晶顯示器的面板。從技術角度看,傳統lcd顯示器的液晶分子一般都在垂直-平行狀態間切換,mva和pva將之改良為垂直-雙嚮傾斜的切換方式,而ips 技術與上述技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不管在何種狀態下液晶分子始終都與屏幕平行,衹是在加電/常規狀態下分子的旋轉方向有所不同——註意,mva、pva液晶分子的旋轉屬於空間旋轉(z軸),而ips液晶分子的旋轉則屬於平面內的旋轉(x-y軸)。為了配合這種結構,ips要求對電極進行改良,電極做到了同側,形成平面電場。這樣的設計帶來的問題是雙重的,一方面可視角度問 題得到瞭解决,另一方面由於液晶分子轉動角度大、面板開口率低(光綫透過率),所以ips也有響應時間較慢和對比度較難提高的缺點。16.7m色、170度可視角度和16ms響應時間代表現在ips液晶顯示器的最高水平。
液晶顯示器原理
  (一)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的物理特性是:當通電時導通,排列變的有秩序,使光綫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綫通過。讓液晶如閘門般地阻隔或讓光綫穿透。從技術上簡單地說,液晶面板包含了兩片相當精緻的無鈉玻璃素材,稱為substrates,中間夾著一層液晶。當光束通過這層液晶時,液晶本身會排排站立或扭轉呈不規則狀,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順利通過。大多數液晶都屬於有機復合物,由長棒狀的分子構成。在自然狀態下,這些棒狀分子的長軸大致平行。將液晶倒入一個經精良加工的開槽平面,液晶分子會順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則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
  (二)單色液晶顯示器的原理
  lcd技術是把液晶灌入兩個列有細槽的平面之間。這兩個平面上的槽互相垂直(相交成90度)。也就是說,若一個平面上的分子南北嚮排列,則另一平面上的分子東西嚮排列,而位於兩個平面之間的分子被強迫進入一種90度扭轉的狀態。由於光綫順着分子的排列方向傳播,所以光綫經過液晶時也被扭轉90度。但當液晶上加一個電壓時,分子便會重新垂直排列,使光綫能直射出去,而不發生任何扭轉。
  lcd是依賴極化濾光器(片)和光綫本身。自然光綫是朝四面八方隨機發散的。極化濾光器實際是一係列越來越細的平行綫。這些綫形成一張網,阻斷不與這些綫平行的所有光綫。極化濾光器的綫正好與第一個垂直,所以能完全阻斷那些已經極化的光綫。衹有兩個濾光器的綫完全平行,或者光綫本身已扭轉到與第二個極化濾光器相匹配,光綫纔得以穿透。
  lcd正是由這樣兩個相互垂直的極化濾光器構成,所以在正常情況下應該阻斷所有試圖穿透的光綫。但是,由於兩個濾光器之間充滿了扭麯液晶,所以在光綫穿出第一個濾光器後,會被液晶分子扭轉90度,最後從第二個濾光器中穿出。另一方面,若為液晶加一個電壓,分子又會重新排列並完全平行,使光綫不再扭轉,所以正好被第二個濾光器擋住。總之,加電將光綫阻斷,不加電則使光綫射出。
  然而,可以改變lcd中的液晶排列,使光綫在加電時射出,而不加電時被阻斷。但由於計算機屏幕幾乎總是亮着的,所以衹有“加電將光綫阻斷”的方案才能達到最省電的目的。
  從液晶顯示器的結構來看,無論是筆記本電腦還是桌面係統,采用的lcd顯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組成的分層結構。lcd由兩塊玻璃板構成,厚約1mm,其間由包含有液晶(lc)材料的5μm均勻間隔隔開。因為液晶材料本身並不發光,所以在顯示屏兩邊都設有作為光源的燈管,而在液晶顯示屏背面有一塊背光板(或稱勻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熒光物質組成的可以發射光綫,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勻的背景光源。背光板發出的光綫在穿過第一層偏振過濾層之後進入包含成千上萬水晶液滴的液晶層。液晶層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細小的單元格結構中,一個或多個單元格構成屏幕上的一個像素。在玻璃板與液晶材料之間是透明的電極,電極分為行和列,在行與列的交叉點上,通過改變電壓而改變液晶的旋光狀態,液晶材料的作用類似於一個個小的光閥。在液晶材料周邊是控製電路部分和驅動電路部分。當lcd中的電極産生電場時,液晶分子就會産生扭麯,從而將穿越其中的光綫進行有規則的折射,然後經過第二層過濾層的過濾在屏幕上顯示出來。
  (三)彩色lcd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對於筆記本電腦或者桌面型的lcd顯示器需要采用的更加復雜的彩色顯示器而言,還要具備專門處理彩色顯示的色彩過濾層。通常,在彩色lcd面板中,每一個像素都是由三個液晶單元格構成,其中每一個單元格前面都分別有紅色,緑色,或藍色的過濾器。這樣,通過不同單元格的光綫就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出不同的顔色。
  lcd剋服了crt體積龐大、耗電和閃爍的缺點,但也同時帶來了造價過高、視角不廣以及彩色顯示不理想等問題。crt顯示可選擇一係列分辨率,而且能按屏幕要求加以調整,但lcd屏衹含有固定數量的液晶單元,衹能在全屏幕使用一種分辨率顯示(每個單元就是一個像素)。
  crt通常有三個電子槍,射出的電子流必須精確聚集,否則就得不到清晰的圖像顯示。但lcd不存在聚焦問題,因為每個液晶單元都是單獨開關的。這正是同樣一幅圖在lcd屏幕上為什麽如此清晰的原因。lcd也不必關心刷新頻率和閃爍,液晶單元要麽開,要麽關,所以在40~60hz這樣的低刷新頻率下顯示的圖像不會比75hz下顯示的圖像更閃爍。不過,lcd屏的液晶單元會很容易出現瑕疵。對1024×768的屏幕來說,每個像素都由三個單元構成,分別負責紅、緑和藍色的顯示一所以總共約需240萬個單元(1024×768×3=2359296)。很難保證所有這些單元都完好無損。最有可能的是,其中一部分已經短路(出現“亮點”),或者斷路(出現“黑點”)。所以說,並不是如此高昂的顯示産品並不會出現瑕疵。
  lcd顯示屏包含了在crt技術中未曾用到的一些東西。為屏幕提供光源的是盤繞在其背後的熒光管。有些時候,會發現屏幕的某一部分出現異常亮的綫條。也可能出現一些不雅的條紋,一幅特殊的淺色或深色圖像會對相鄰的顯示區域造成影響。此外,一些相當精密的圖案(比如經抖動處理的圖像)可能在液晶顯示屏上出現難看的波紋或者幹擾紋。
  現在,幾乎所有的應用於筆記本或桌面係統的lcd都使用薄膜晶體管(tft)激活液晶層中的單元格。tft lcd技術能夠顯示更加清晰,明亮的圖像。早期的lcd由於是非主動發光器件,速度低,效率差,對比度小,雖然能夠顯示清晰的文字,但是在快速顯示圖像時往往會産生陰影,影響視頻的顯示效果,因此,如今衹被應用於需要黑白顯示的掌上電腦,呼機或手機中。
  隨着技術的日新月異,lcd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進步。目前各大lcd顯示器生産商紛紛加大對lcd的研發費用,力求突破lcd的技術瓶頸,進一步加快lcd顯示器的産業化進程、降低生産成本,實現用戶可以接受的價格水平。
  (四)應用與液晶顯示器的新技術
  (1)采用tft型active素子進行驅動
  為了創造更優質畫面構造,新技術采用了用獨有tft型active素子進行驅動。大傢都知道,異常復雜的液晶顯示屏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液晶之外,就要算直接關係到液晶顯示亮度的背光屏以及負責産生顔色的色濾光鏡。在每一個液晶像素上加裝上了active素子來進行點對點控製,使得顯示屏幕與全統的crt顯示屏相比有天壤之別,這種控製模式在顯示的精度上,會比以往的控製方式高得多,所以就在crt顯示屏會上出現圖像的品質不良,色滲以及抖動非常厲害的現象,但在加入了新技術的lcd顯示屏上觀看時其畫面品質卻是相當賞心悅目的。
  (2)利用色濾光鏡製作工藝創造色彩斑瀾的畫面
  在色濾光鏡本體還沒被製作成型以前,就先把構成其主體的材料加以染色,之後再加以灌膜製造。這種工藝要求有非常高的製造水準。但與同其他普通的lcd顯示屏相比,用這種類型的製造出來的lcd,無論在解析度,色彩特性還是使用的壽命來說,都有着非常優異的表現。從而使lcd能在高分辨率環境下創造色彩斑瀾的畫面。
  (3)低反射液晶顯示技術
  衆所周知,外界光綫對液晶顯示屏幕具有非常大的幹擾,一些lcd顯示屏,在外界光綫比較強的時候,因為它表面的玻璃板産生反射,而幹擾到它的正常顯示。因此在室外一些明亮的公共場所使用時其性能和可觀性會大大降低。目前很多lcd顯示器即使分辨率再高,其反射技術沒處理好,由此對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都是不實用的。單憑一些純粹的數據,其實是一種有偏差的去引導用戶的行為。而新款的lcd顯示器就采用的“低反射液晶顯示屏幕”技術就是在液晶顯示屏的最外層施以反射防止塗裝技術(ar coat),有了這一層塗料,液晶顯示屏幕所發出的光澤感、液晶顯示屏幕本身的透光率、液晶顯示屏幕的分辨率、防止反射等這四個方面都但到了更好的改善。
  (4)先進的“連續料界結晶矽”液晶顯示方式
  在一些lcd産品中,在觀看動態影片的時候會出現畫面的延遲現象,這是由於整個液晶顯示屏幕的像素反應速度顯得不足所造成的。為了提高像素反應速度,新技術的lcd采用目前最先進的si tft液晶顯示方式,具有比舊式lcd屏快600倍的像素反應速度,效果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先進的“連續料界結晶矽”技術是利用特殊的製造方式,把原有的非結晶型透明矽電極,在以平常速率600倍的速度下進行移動,從而大大加快了液晶屏幕的像素反應速度,減少畫面出現的延緩現象。
  現在,低溫多晶硅技術、反射式液晶材料的研究已經進入應用階段,也會使lcd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而在液晶顯示器不斷發展的同時,其它平面顯示器也在進步中,等離子體顯示器(pdp)、場緻發光陣列顯示器(fed)和發光聚合體顯示器(lep)的技術將在未來掀起平板顯示器的新浪潮。其中,最值得關註和看好的就是場緻顯示器,它具有許多比液晶顯示器更出色的性能……不過可以斷定,lcd顯示技術進入新紀元,作為另一支顯示産品的生力軍,它們將可能取代crt顯示器。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是一種采用液晶為材料的顯示器。液晶是介於固態和液態間的有機化合物。將其加熱會變成透明液態,冷卻後會變成結晶的混濁固態。在電機的作用下,産生冷熱變化,從而影響它的透光性,來達到亮滅的效應。
  常見的液晶顯示器分為:tn-lcd,stn-lcd,dstn-lcd和tft-lcd四種。其中tn-lcd,stn-lcd和dstn-lcd三種顯示原理相同,衹是液晶分子的扭麯角度不同而已。
  tn-lcd:(twisted nematic)液晶分子扭麯角度為90度。
  stn:(super tn)其s即為super之意,也就是液晶分子的扭轉角度加大,呈180度或270度,如此而達到更優越的顯示效果(因對比度加大)。
  dstn:(double layer stn)其d為double layer雙層之意,因此又比stn更優異些。由於dstn的顯示面板結構已較tn與stn復雜,顯示畫質較之更為細膩。
  tft:(thin film transistor)是一種新的液晶製造工藝。
  lcd液晶顯示器廣泛應用於工業控製中,尤其是一些機器的人機,復雜控製設備的面板,醫療器械的顯示等等。我常用於工業控製及儀器儀表中的的lcd液晶顯示器的分辨率為:320x240,640x480,800x640,1024x768及以上的分辨率的屏,常用的大小有3.9",4.0",5.0",5.5",5.6",5.7",6.0",6.5",7.3",7.5",10.0",10.4",12.3"15"17"20"甚至現在的50"yis等。顔色有黑白,偽彩,512色,16位色,24位色等。
  最新液晶顯示器大全:http://product.pcpop.com/lcd/00000_1l
使用lcd註意事項
  lcd屏幕十分脆弱,所以要避免強烈的衝擊和振動,lcd中含有很多玻璃的和靈敏的電氣元件,掉落到地板上或者其他類似的強烈打擊會導致lcd屏幕以及其他一些單元的損壞。還要註意不要對lcd顯示表面施加壓力。有一個規則就是:永遠也不要拆卸lcd。即使在關閉了很長時間以後,背景照明組件中的cfl換流器依舊可能帶有大約1000v的高壓,這種高壓
  能夠導致嚴重的人身傷害。所以永遠也不要企圖拆卸lcd顯示屏,以免遭遇高壓。未經許可的維修和變更會導致顯示屏暫時甚至永久不能工作。所以在你手腳實在閑不住的時候,千萬別動嬌貴而危險的lcd!
lcd對空氣要求
  一般濕度保持在30%~80%之間,顯示器都能正常工作,但一旦室內濕度高於80%後,顯示器內部就會産生結露現象。其內部的電源變壓器和其他綫圈受潮後也易産生漏電,甚至有可能造成連綫短路。因此,lcd顯示器必須註意防潮,長時間不
  用的顯示器,可以定期通電工作一段時間,讓顯示器工作時産生的熱量將機內的潮氣驅趕出去。
  如果發現顯示屏表面有污跡,可用沾有少許水的軟布輕輕地將其擦去,不要將水直接灑到顯示屏表面上,水進入lcd將導致屏幕短路。現在也有專用的液晶顯示屏,清潔劑可以購買。
lcd是否燒毀像素
  crt能夠因為長期工作而燒壞,對於lcd也同樣有此問題。所以一定要註意,如果在不用的時候,一定要關閉顯示器,或者降低顯示器的顯示亮度。否則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內部燒壞或者老化。這種損壞一旦發生就是永久性的,無法輓回。另外,如果長時間地連續顯示一種固定的內容,就有可能導致某些lcd像素過熱,進而造成內部燒壞。
維護和保養常識
  1、 避免進水
  千萬不要讓任何帶有水分的東西進入液晶顯示器。當然,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也不要驚慌失措,如果在開機前發現衹是屏幕表面有霧氣,用軟布輕輕擦掉就可以了,如果水分已經
  進入液晶顯示器,那就把液晶顯示器放在較溫暖的地方,比如說臺燈下,將裏面的水分逐漸蒸發掉,如果發生屏幕“泛潮”的情況較嚴重時,普通用戶還是打電話請服務商幫助為好,因為較嚴重的潮氣會損害液晶顯示器的元器件,會導致液晶電極腐蝕,造成永久性的損害。另外,平時也要盡量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使用lcd顯示器。
  2、 避免長時間工作
  液晶顯示器的像素是由許許多多的液晶體構成的,過長時間的連續使用,會使晶體老化或燒壞,損害一旦發生,就是永久性的、不可修復的。一般來說,不要使液晶顯示器長時間處於開機狀態(連續72小時以上),如果在不用的時候,關掉顯示器,或者運行屏幕保護程序或者就讓它顯示全白的屏幕內容等。
  3、 避免“硬碰傷“
  lcd顯示器比較脆弱,平時使用時應當註意不要被其他器件“碰傷”。在使用清潔劑的時候也要註意,不要把清潔劑直接噴到屏幕上,它有可能流到屏幕裏造成短路,正確的做法是用軟布粘上清潔劑輕輕地擦拭屏幕,記住,液晶顯示器抗“撞擊”的能力是很小的,許多晶體和靈敏的電器元件在遭受撞擊時會被損壞。
  4、 不要私自拆卸lcd顯示器
  lcd顯示器同其他電子産品一樣,在液晶顯示器的內部會産生高電壓。私自拆卸lcd顯示器不僅有一定的危險性,還容易將lcd顯示器的故障加大。
  【深入剖析技術缺陷 走出液晶顯示器選購誤區】
  一、看清液晶面板,走出色彩與可視角度的陷井
  在選購液晶顯示器時,消費者往往將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放在第一位。對於液晶面板的瞭解,大傢都知道有6bit(16.2m)與8bit(16.7m)這兩種不同面板,這兩種面板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某些品牌的顯示器廠商經常大誇其使用了16.7m的真彩面板,來吸引用戶的眼球,擡高産品的賣點。
  所謂6bit(16.2m)的色彩範圍所采用tn面板,其最大發色數最多位為 262144(r/g/b各64色),也就是說每個通道上衹能顯示64(2的6次方=64)級灰階,那麽我們就稱其為6bit面板,也就是偽真彩面板,目前中低端機型中所采用的液晶面板基本為tn面板。
  所謂8bit(16.7m)的色彩範圍所采用的va(mva或者pva)和各種 ips面板,則能夠實現24bit色即1677萬色(r/g/b各256色),也就是說每個色彩通道上能顯示256(2的8次方=256)級灰階,我們就稱其為8bit面板,這也就是真彩面板。
  對於16.2m的tn面板,通過技術抖動手段,也能夠實現16.7的色彩,當然是假彩了,所在大傢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註意看清面板的種類,品牌大廠的産品一般都會註明面板的型號和色彩。另外現在某些一綫大廠已經將tn面板升級至tn2,並通過各種色彩增強技術,如三星的魔鏡和lg的復真芯片技術,使16.2m面板的色彩表現接近於16.7m色面板,但通過對比還是能看出不少的差異,因為在物理上 6bit面板能顯示的262144色彩還不到8bit面板1677萬色的2%,即使使用再高的技術與不可能與16.7m面板相比擬。
  在可視角度方面,采用va面板的16.7m顯示器基本都能夠輕鬆的實現水平/垂直均為178度的可視角度,而采用tn 16.2m的液晶産品,無論其技術優勢有多強,真正的可視角度也就在140度左右,絶不可能與16.7m色面板相比擬。
  如今采用tn面板的産品價格合理,在實際使用當中,我們並不能真正體驗到16.2m色面板與16.7m色面板的實際差異,並且16.2m已經進入了人的肉眼能分清的顔色的範圍內,因此選購時采用16.2色tn面板仍將是我們最佳的採購對象。對於專業的製圖用戶而言,即便是16.7m色的顯示器也不能與crt同日而比,因此價格便宜、專業的crt顯示器仍然是你最好的選擇。
  二、深剖響應時間,多快的速度適合你?
  選購液晶顯示器的第一考慮要素應該就是響應時間,所謂的響應時間就是指像素變換一次所花費的時間。拿具備8ms響應時間的液晶晃示波器在來講,也就是指像素變換一次的時間是8ms,則一秒鐘內可以切換的畫面數值為1000/8=125,這一數值遠大於人類所能感知的60fps的最高識別率,所以8ms是終極的遊戲液晶方案。iso(iso13406-2)對響應時間的規定是:當一個像素電從白色轉為黑色,電極電壓從 0變為最大值,即最大電壓激勵狀態下,液晶分子迅速轉換到新的位置,這一過程所用的時間被稱為上升時間段。當一個像素由黑轉白,像素所加電壓切斷,液晶分子迅速回到加電前位置,這一過程稱為下降時間。整個響應時間過程就是由上升時間加上下降時間獲得的數值。
  但是,實際上這個規定衹考慮了用時最短的像素黑白黑極端切換的時間,在衡量實際使用時出現最多的灰階切換時沒有太多指導價值。像素整個響應定義衹占到了整個像素上升或是下降過程的80%的時間,按照iso的定義所謂白色即指10%灰度,黑色指90%灰度,其餘20%的時間被忽略了。iso這樣定義的初衷不難理解,因為對於液晶分子來說,加電起動和最後穩定這兩個階段是費時的,兩頭20%的灰度轉化的過程有可能超過iso響應時間定義本身所占時間,那如果省去這20%就可以大大的美化指標,但這顯然對於消費者是不公正的。
  當然iso定義的缺陷還不止如此,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忽略了色彩變化時——即不同灰度切換的時間,這也是我們日常使用顯示器是最多的顯示狀況。從液晶的顯示原理來說,當一像素從較淺灰度轉變為較深灰度時,其加在像素兩端電極電壓也響應加強。但是和iso規範中定義的黑白黑切換的最大激勵電壓相比,在灰度切換時相應的施加電壓要低得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液晶分子反轉響應的速度也會變慢。同理,當色階從較深灰階到淺灰階轉變時,過程相反,不過此時淺色灰階對應的電極電壓也不為零,相應的電壓差激勵效果也會變差,下降沿時間也會變長。
  也正是因為iso的規範並沒有強行要求廠商在提供用戶響應時間參數的時候考慮中間灰階的響應時間,所以廠商在自己標註的可操作空間就大得多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楚:到底這個響應時間是泛泛而談呢還是真正的“灰階響應時間” (gtg:gary to gray)。但也不能衹要是宣稱灰階響應時間,那就放心購買好了。這要從灰階技術原理上講起。響應時間其實質就是液晶分子的扭轉速度,要讓液晶分子運動得更快,一般有以下三種辦法:
  1、增加驅動電壓法:液晶分子的轉動速度和電壓有關係,電壓越高,分子轉動速度就越快。
  2、改變液晶分子初始狀態法:這種方法其實就是讓液晶分子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一旦有“風吹草動”就立即作出反應,用以增加 響應時間。但這個辦法不能無限製的實行,液晶分子不能太不穩定,否則將無法有效控製。
  3、減小液晶粘稠程度法:液晶越粘稠,驅動起來就越費力,這和人多心不齊是一個道理。如果把液晶稀釋一下,驅動就比較容易了,響應時間自然能有所提升。不過液晶稀釋以後會影響控光能力,響應時間雖然提升了,付出的代價卻很大:黏稠度越低,畫面色彩越黯淡,圖像細節也會變模糊,同時會産生輕微漏光的現象。這一點也是lg當初衹在其s-ips面板上采用灰階技術的重要原因之 一。
  鑒於2、3兩種方法弊端頗大(有部分12ms産品同時采用了1和3兩種方法,造成顯示效果不佳,因此新面板在液晶方面已不多動手腳了) ,因此目前灰階響應時間的減少有賴於加壓,用面板廠傢(比如友達)的表述為over drive技術。采用over drive技術的液晶相對主要是針對上升時間提供了一個overshoot電壓(過衝電壓),而這一瞬間的過衝電壓實際上是經歷了一次上升和一次下降過程最終回落 到目標電壓的(這裏的一個一般原理是:上升時間是明顯大於下降時間的,因而縮短原有上升過程的時間可以通過提供一個更高電壓下的上升時間加上一小段下降時間來實現),可以看出over-shoot已經經過了一次上升/下降的轉換,再加上lcd圖像顯示本身的一次上升/下降的轉換,疊加效應就會被明顯地放大,“躁點”的現象就可能出現了。
  6bit面板在顯示原理上本身需要通過“抖動”技術來實現16.2m色彩,再與 overshoot疊加,畫面顯示也有可能受到影響,尤其是“靜態抖動”現象可能發生——這時,沒有采用灰階技術的lcd反而會有更良好的靜態表現,這充分說明,加壓也不是萬能的,更何況增大液晶單元盒驅動電壓同時也會減小液晶的壽命呢?我們從au那裏瞭解到,實際上我們看到的tn 16ms、12ms以及8ms顯示器的面板都是一樣的,之所以存在響應時間的差異,是因為後部的驅動電路以及是否應用overdrive技術,實際上目前的overdrive還遠沒有做到針對所有的灰階轉換進行處理,衹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他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數字,最後給出的overdrive處理響應時間表上的數據實際上都是測試中表現最好的部分。
  我們發現,灰階技術有利有弊,而且采用灰階技術的lcd成本要高一些。對於8ms以上的灰階顯示器上,要做到色彩和響應時間兩全其美,真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何況ms數一般也是最快響應指標,實際上多數畫面上切換時間還是高於這個標稱指標的,因此實話說在lcd“最大全程響應時間”邁入1ms門檻之前,液晶還是沒法和crt比,但8ms以上對苛刻的遊戲玩傢來說已經完全可以接受了。
  三、亮度對比度需要註意,性能以外參數要註意
  很多人對液晶顯示器的亮度與對比度瞭解並不多,認為亮度與對比度所能調整的範圍越大越好,其實這也不無道理。在我們的實際應 用中,所有的液晶顯示器在亮度與對比度方面都能滿足我們的所有需要,但仔細分析,亮對與對比度其實也是一臺液晶顯示器性能優劣的很好 體現。
  所謂對比度,就是指導屏幕顯示圖象中最亮像素和最暗像素亮度的比值。大傢需要的是更亮的白色和更純的很色 。比如我們測量某一液晶屏幕的白色亮度為250cd/m2,同時黑色亮度為0.5 cd/m2,則通過公式黑色/白色=對比度得出該顯示器的對比度為 500:1。由該指標的定義可知,如果廠商想要改進該指標,那麽無疑有兩種方式,改善黑色純度或者提高白色亮度,前者顯然是每一個廠商的追求(因為液晶黑色不純是通病),而後者更容易實現。
  純淨的黑色能讓畫面更加突出,層次豐富,就是說兩種液晶顯示器,如果對比度相同,那麽黑色表現更出色的無疑將有更棒的效果!為什麽va面板或者ips面板效果要好於tn面板,就是因為通常來說這兩種面板看起來更“黑”,對比度是否超過700:1也是辨別是否采用了va面板的一種常見方法。而亮度指標其實太高的話並不見得就討好,lcd已經比crt高多了,有很多lcd在最低亮度下依然“明亮無比”,如果亮度略高,對比度調整超過50%,馬上畫面過曝丟失細節。
  在實際應用中,某些用戶會發現使用液晶顯示器時會比crt更費眼,大傢知道專傢推薦的適合長時間閱讀工作的亮度值是110cd/m2左右,傳統的crt的一般亮度為90cd/m2,現在的lcd實際亮度超過200cd/m2,所以默認情況下由於眼睛長期接觸高亮度所以就更 加費眼。
  除了亮度與對比度外,我們在選購中還應該看看液晶顯示器是否具備了dvi數字接口,在實際使用中,dvi接口將會比d-sub模擬接口的顯示效果會更加出色。另外,壞點與亮點也是一直睏繞用戶選購的一個重要方面,很多用戶買回來的液晶顯示器發現有壞點,再回去換時商傢卻不認帳,到最後倒黴的還是我們消費者。
  目前有很多的品牌顯示器都提供了無亮點的保證,因此大傢在選擇時盡量選擇一綫品牌的産品,各個品牌的質保也各不相同,在購買時 要仔細對比,切誤急噪,否則得不償失。
液晶顯示器發展史
  一直以來,追求更完美的視覺享受都是我們桌面顯示設備的目標,回顧近年的顯示技術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它都是圍繞着同樣一個主題-“追求更佳的人類肉眼視覺舒適性”!
  作為近幾年纔突然新興起的新産品,液晶顯示器已經全面取代笨重的crt顯示器成為現在主流的顯示設備。可是,液晶顯示器的發展之路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一帆風順。下面,我們與新老玩傢一起回顧一下近年lcd發展的艱辛麯折之路。
  lcd早期發展(1986~2001)—過高成本抑製其發展之路
  一、技術不成熟的早期,lcd主要應用於電子表、計算器等領域
  我們平時所說的lcd,它的英文全稱為liquid crystal display,直譯成中文就是液態晶體顯示器,簡稱為液晶顯示器
  液晶是一種幾乎完全透明的物質。它的分子排列决定了光綫穿透液晶的路徑。到20世紀60年代,人們發現給液晶充電會改變它的分子排列,繼而造成光綫的扭麯或折射,由此引發了人們發明液晶顯示設備的念頭。
  世界上第一臺液晶顯示設備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被稱之為tn-lcd(扭麯嚮列)液晶顯示器。儘管是單色顯示,它仍被推廣到了電子表、計算器等領域。
液晶顯示器概述及簡史
  LCD
  n.液晶顯示器
  abbr.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顯示屏
  英文名字是LiquidCrystalDisplay,縮寫為LCD。它的主要原理是以電流刺激液晶分子産生點、綫、面配合背部燈管構成畫面。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對於許多的用戶而言可能是一個並不算新鮮的名詞了,不過這種技術存在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早在19世紀末,奧地利植物學家就發現了液晶,即液態的晶體,也就是說一種物質同時具備了液體的流動性和類似晶體的某種排列特性。在電場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會産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它的光學性質,這種現象叫做電光效應。利用液晶的電光效應,英國科學家在本世紀製造了第一塊液晶顯示器即LCD。今天的液晶顯示器中廣泛采用的是定綫狀液晶,如果我們微觀去看它,會發現它特象棉花棒。與傳統的CRT相比,LCD不但體積小,厚度薄(目前14.1英寸的整機厚度可做到衹有5釐米),重量輕、耗能少(1到10 微瓦/平方釐米)、工作電壓低(1.5到6V)且無輻射,無閃爍並能直接與CMOS集成電路匹配。由於優點衆多,LCD從1998年開始進入臺式機應用領域。。
  第一臺可操作的LCD基於動態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公司喬治·海爾曼帶領的小組開發了這種LCD。海爾曼創建了奧普泰公司,這個公司開發了一係列基於這種技術的的LCD。 1970年12月,液晶的旋轉嚮列場效應在瑞士被仙特和赫爾弗裏希霍夫曼-勒羅剋中央實驗室註册為專利。 1969年,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Ohio University)發現了液晶的旋轉嚮列場效應並於1971年2月在美國註册了相同的專利。1971年他的公司(ILIXCO)生産了第一臺基於這種特性的LCD,很高速緩存代了性能較差的DSM型LCD。
  在1985年之後,這一發現纔産生了商業價值,1973年日本的聲寶公司首次將它運用於製作電子計算器的數字顯示。現在,LCD是筆記本電腦和掌上計算機的主要顯示設備,在投影機中,它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它開始逐漸滲入到桌面顯示器市場中。
液晶顯示器特點
  一、機身薄,節省空間:與比較笨重的CRT顯示器相比,液晶顯示器衹要前者三分之一的空間。
  二、省電,不産生高溫:它屬於低耗電産品,可以做到完全不發熱(主要耗電和發熱部分存在於背光燈管或LED),而CRT顯示器,因顯像技術不可避免産生高溫。
  三、無輻射,益健康:液晶顯示器完全無輻射,這對於整天在電腦前工作的人來說是一個福音。
  四、畫面柔和不傷眼:不同於CRT技術,液晶顯示器畫面不會閃爍,可以減少顯示器對眼睛的傷害,眼睛不容易疲勞。
  液晶顯示器緑色環保,它的能源消耗相對於傳統的CRT來說,簡直是太小了(17''功率大概在200W以內);對於近來逐漸引起國人重視的噪音污染也與它無緣,因為它的自身的工作特點决定了它不會産生噪音(對於那種喜歡一邊使用電腦,一邊有節奏的敲打顯示器的用戶發出的噪音,這裏不予以考慮);液晶顯示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發熱量比較低,長時間使用不會有烤熱的感覺,這一點也是以前的顯示器無可比擬的,以前的顯示器可是寶貴,尤其是夏天,傢裏的空調、電扇都得為它服務給它降溫。使用液晶顯示器無形中為大氣降了溫,也為阻止日益升溫的大氣作貢獻。同時減少輻射,降低環境污染。當然了,環保也不會少了輻射這個指數的,雖然我們不能說液晶顯示器就完全沒有輻射,但是相對於輻射大戶CRT來說,液晶顯示器那一點點輻射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現在的時代其實還是模擬時代,而未來的時代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是數字時代。顯示器智能化操作,數字控製、數碼顯示是未來顯示器的必要條件。隨着數字時代的來臨,數字技術必將全面取代模擬技術,LCD不久就會全面取代現在的模擬CRT顯示器。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講液晶顯示器的數字接口現在並不普及,還遠遠沒有到應用領域。從理論上說,液晶顯示器是純數字設備,與電腦主機的連接也應該是采用數字式接口,采用數字接口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可以減少在模數轉換過程中的信號損失和幹擾;減少相應的轉化電路和元件;其次不需要進行時鐘頻率、嚮量的調整。
  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液晶顯示器的接口是模擬接口,存在着傳輸信號易受幹擾、顯示器內部需要加入模數轉換電路、無法升級到數字接口等問題。並且,為了避免像素閃爍的出現,必須做到時鐘頻率、嚮量與模擬信號的完全一致。
  此外,液晶顯示器的數字接口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帶有數字輸出的顯示卡在市面上並不多見。這樣一來,液晶顯示器的關鍵性的優勢卻很難充分發揮。
  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很好理解,我們舉例子說明一下吧。使用過液晶顯示器的人都知道液晶顯示器很容易産生影像拖尾現象。
  響應時間是液晶顯示器的一個特殊指標。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指的是顯示器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響應時間短,則顯示運動畫面時就不會産生影像拖尾的現象。這一點在玩遊戲、看快速動作的影像時十分重要。足夠快的響應時間才能保證畫面的連貫。目前,市面上一般的液晶顯示器,響應時間與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一般為40ms左右。不過隨着技術的日益發展LCD和CRT的這個差距在逐漸的被彌補上,一款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就已經縮短到了5ms.
  從外形上看液晶顯示器的外觀輕巧超薄,與傳統球面顯示器相比,其厚度、體積僅是CRT顯示器的一半(比如acer的FP581,其厚度更是讓人覺得不足普通CRT顯示器的1/5),大大減少了占地空間。
  香港和東京是世界上液晶顯示器普及率最高的地區,去年香港液晶顯示器的出貨量占到了顯示器總出貨量的七成。我們觀察一下液晶顯示器普及率高的地區就不難發現,這些地方大多是比較繁華,比較擁擠,生活水平比較高,而且寫字樓、金融大廈林立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可謂是寸土寸金。顯示器節省下來的空間的地皮價格遠遠高於液晶顯示器和CRT顯示器的差價。現在我國大陸的一些大城市的繁華區域也有嚮着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
  這個問題其實是問您對顯示器的用途。衆所周知,由於液晶分子不能自己發光,所以,液晶顯示器需要靠外界光源輔助發光。一般來講140流明每平方米纔夠。有些廠商的參數標準和實際標準還存在差距。這裏要說明一下,就是一些小尺寸的液晶顯示器以往主要應用於筆記本電腦當中,采用兩燈調節,因此它們的亮度和對比度都不是很好。不過現在主流的桌面版本的液晶顯示器的亮度一般都可以達到250流明到400流明,已經開始逐漸接近CRT的水平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把CRT和LCD擺放在一起的話,可以比較輕鬆的分辨出液晶顯示器和普通的CRT顯示器的亮度和對比度以及色彩飽和度的不同,但是就一般使用來說,這一點點差距並不會影響您的工作。
  但是對於專業的美工等要求準確色彩的工作來說,液晶顯示器還不能完全達到其工作的要求。
液晶顯示器分類
  常見的液晶顯示器按物理結構分為四種:
  (1)扭麯嚮列型(TN-Twisted Nematic);
  (2)超扭麯嚮列型(STN-Super TN);
  (3)雙層超扭麯嚮列型(DSTN-Dual Scan Tortuosity Nomograph);
  (4)薄膜晶體管型(TFT-Thin Film Transistor)。
  1.TN型采用的是液晶顯示器中最基本的顯示技術,而之後其它種類的液晶顯示器也是以TN型為基礎來進行改良。而且,它的運作原理也較其它技術來的簡單。 廣泛應用於入門級和中端的面板,在性能指標上並不出彩,不能表現16.7M色彩,並且可視角度 有天然痼疾。市場上看到的TN面板都是改良型的TN+film,film即補償膜,用於彌補TN面板可視角度的不足,同時色彩抖動技術的使用 也使得原本衹能顯示26萬色的TN面板獲得了16.2M的顯示能力。要說TN面板唯一勝過前面兩種面板的地方,就是由於他的輸出灰階級數較少,液晶分子偏轉速度快,致使它的響應時間容易提高,目前市場上8ms以下液晶産品均采用的是TN面板。總的來說TN面板是優勢和劣勢都很明顯的産品,價格便宜,響應時間能滿足遊戲要求使它的優勢所在,可視角度不理想和色彩表現不真實又是明顯的劣勢。
  2.STN型的顯示原理與TN相類似。不同的是,TN扭轉式嚮列場效應的液晶分子是將入射光旋轉90度,而STN超扭轉式嚮列場效應是將入射光旋轉180~270度。
  3.DSTN是通過雙掃描方式來掃描扭麯嚮列型液晶顯示屏,從而達到完成顯示目的。DSTN是由超扭麯嚮列型顯示器(STN)發展而來的。由於DSTN采用雙掃描技術,因此顯示效果相對STN來說,有大幅度提高。
  4.TFT型的液晶顯示器,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技術是日立於2001推出的面板技術,它也被俗稱為 “Super TFT”。較為復雜,主要是由:螢光管、導光板、偏光板、濾光板、玻璃基板、配嚮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體管等等構成。首先,液晶顯示器必須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螢光燈管投射出光源,這些光源會先經過一個偏光板然後再經過液晶。這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就會改變穿透液晶的光綫角度,然後這些光綫還必須經過前方的彩色的濾光膜與另一塊偏光板。因此我們衹要改變加在液晶上的電壓值就可以控製最後出現的光綫強度與色彩,這樣就能在液晶面板上變化出有不同色調的顔色組合了。是目前主流液晶顯示器的面板。從技術角度看,傳統LCD顯示器的液晶分子一般都在垂直-平行狀態間切換,MVA和PVA將之改良為垂直-雙嚮傾斜的切換方式,而IPS 技術與上述技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不管在何種狀態下液晶分子始終都與屏幕平行,衹是在加電/常規狀態下分子的旋轉方向有所不同——註意,MVA、PVA液晶分子的旋轉屬於空間旋轉(Z軸),而IPS液晶分子的旋轉則屬於平面內的旋轉(X-Y軸)。為了配合這種結構,IPS要求對電極進行改良,電極做到了同側,形成平面電場。這樣的設計帶來的問題是雙重的,一方面可視角度問 題得到瞭解决,另一方面由於液晶分子轉動角度大、面板開口率低(光綫透過率),所以IPS也有響應時間較慢和對比度較難提高的缺點。16.7M色、170度可視角度和16ms響應時間代表現在IPS液晶顯示器的最高水平。
使用LCD註意事項
  LCD屏幕十分脆弱,所以要避免強烈的衝擊和振動,LCD中含有很多玻璃的和靈敏的電氣元件,掉落到地板上或者其他類似的強烈打擊會導致LCD屏幕以及其他一些單元的損壞。還要註意不要對LCD顯示表面施加壓力。有一個規則就是:永遠也不要拆卸LCD。即使在關閉了很長時間以後,背景照明組件中的CFL換流器依舊可能帶有大約1000V的高壓,這種高壓
  能夠導致嚴重的人身傷害。所以永遠也不要企圖拆卸LCD顯示屏,以免遭遇高壓。未經許可的維修和變更會導致顯示屏暫時甚至永久不能工作。所以在你手腳實在閑不住的時候,千萬別動嬌貴而危險的LCD!
維護和保養常識
  1、 避免進水
  千萬不要讓任何帶有水分的東西進入液晶顯示器。當然,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也不要驚慌失措,如果在開機前發現衹是屏幕表面有霧氣,用軟布輕輕擦掉就可以了,如果水分已經進入液晶顯示器,那就把液晶顯示器放在較溫暖的地方,比如說臺燈下,將裏面的水分逐漸蒸發掉,如果發生屏幕“泛潮”的情況較嚴重時,普通用戶還是打電話請服務商幫助為好,因為較嚴重的潮氣會損害液晶顯示器的元器件,會導致液晶電極腐蝕,造成永久性的損害。另外,平時也要盡量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使用LCD顯示器。
  2、 避免長時間工作
  液晶顯示器的像素是由許許多多的液晶體構成的,過長時間的連續使用,會使晶體老化或燒壞,損害一旦發生,就是永久性的、不可修復的。一般來說,不要使液晶顯示器長時間處於開機狀態(連續72小時以上),如果在不用的時候,關掉顯示器,或者就讓它顯示全白的屏幕內容等。
  3、 避免“硬碰傷“
  LCD顯示器比較脆弱,平時使用時應當註意不要被其他器件“碰傷”。在使用清潔劑的時候也要註意,不要把清潔劑直接噴到屏幕上,它有可能流到屏幕裏造成短路,正確的做法是用軟布粘上清潔劑輕輕地擦拭屏幕,記住,液晶顯示器抗“撞擊”的能力是很小的,許多晶體和靈敏的電器元件在遭受撞擊時會被損壞。
  4、 不要私自拆卸LCD顯示器
  LCD顯示器同其他電子産品一樣,在液晶顯示器的內部會産生高電壓。私自拆卸LCD顯示器不僅有一定的危險性,還容易將LCD顯示器的故障加大。
  5、不要使用屏幕保護程序
  在使用臺式電腦時,很多人都喜歡使用屏幕保護程序,當他們轉為使用筆記本電腦時,這個好習慣也被保留了下來,但他們卻不知屏幕保護程序對液晶顯示器非但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還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即液晶顯示屏,它的核心結構類似於一塊“三明治”,兩塊玻璃基板中間充斥着運動的液晶分子。信號電壓直接控製薄膜晶體的開關狀態,再利用晶體管控製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具有明顯地光學各嚮異性,能夠調製來自背光燈管發射的光綫,實現圖像的顯示。而一個完整的顯示屏則由衆多像素點構成,每個像素好像一個可以開關的晶體管。
  一部正在顯示圖像的LCD,其液晶分子一直是處在開關的工作狀態的,對於一部響應時間達到20ms的LCD工作1秒鐘,液晶分子就已經開關了幾百次左右。而液晶分子的開關次數自然會受到壽命的限製,到了壽命LCD就會出現老化的現象,比如壞點等等。因此當我們對電腦停止操作時還讓屏幕上顯示五顔六色反復運動的屏幕保護程序無疑使液晶分子依舊處在反復的開關狀態。
  因此,在你可能會在一段時間離開你的筆記本電腦時,尤其是在使用電池供電時,關閉LCD纔是你唯一正確的方法。當然如何的關閉它你有很多種方法來實現。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關掉你的筆記本電腦,這也是最省電的方法,當然你可能衹是離開10-15分鐘的樣子,重新啓動可能會覺得很不耐煩,那也可以扣上屏幕,這時候係統將自動關閉屏幕進入待機狀態,再次讓筆記本回到工作狀態之需要掀起屏幕即可。
  【深入剖析技術缺陷 走出液晶顯示器選購誤區】
  一、看清液晶面板,走出色彩與可視角度的陷阱
  在選購液晶顯示器時,消費者往往將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放在第一位。對於液晶面板的瞭解,大傢都知道有6BIT(16.2M)與8BIT(16.7M)這兩種不同面板,這兩種面板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某些品牌的顯示器廠商經常大誇其使用了16.7M的真彩面板,來吸引用戶的眼球,擡高産品的賣點。
  所謂6BIT(16.2M)的色彩範圍所采用TN面板,其最大發色數最多位為 262144(R/G/B各64色),也就是說每個通道上衹能顯示64(2的6次方=64)級灰階,那麽我們就稱其為6bit面板,也就是偽真彩面板,目前中低端機型中所采用的液晶面板基本為TN面板。
  所謂8BIT(16.7M)的色彩範圍所采用的VA(MVA或者PVA)和各種 IPS面板,則能夠實現24BIT色即1677萬色(R/G/B各256色),也就是說每個色彩通道上能顯示256(2的8次方=256)級灰階,我們就稱其為8bit面板,這也就是真彩面板。
  對於16.2M的TN面板,通過技術抖動手段,也能夠實現16.7的色彩,當然是假彩了,所在大傢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註意看清面板的種類,品牌大廠的産品一般都會註明面板的型號和色彩。另外現在某些一綫大廠已經將TN面板升級至TN2,並通過各種色彩增強技術,如三星的魔鏡和LG的復真芯片技術,使16.2M面板的色彩表現接近於16.7M色面板,但通過對比還是能看出不少的差異,因為在物理上 6bit面板能顯示的262144色彩還不到8bit面板1677萬色的2%,即使使用再高的技術與不可能與16.7M面板相比擬。
  在可視角度方面,采用VA面板的16.7M顯示器基本都能夠輕鬆的實現水平/垂直均為178度的可視角度,而采用TN 16.2M的液晶産品,無論其技術優勢有多強,真正的可視角度也就在140度左右,絶不可能與16.7M色面板相比擬。
  如今采用TN面板的産品價格合理,在實際使用當中,我們並不能真正體驗到16.2M色面板與16.7M色面板的實際差異,並且16.2M已經進入了人的肉眼能分清的顔色的範圍內,因此選購時采用16.2色TN面板仍將是我們最佳的採購對象。對於專業的製圖用戶而言,即便是16.7M色的顯示器也不能與CRT同日而比,因此價格便宜、專業的CRT顯示器仍然是你最好的選擇。
  二、深剖響應時間,多快的速度適合你?
  選購液晶顯示器的第一考慮要素應該就是響應時間,所謂的響應時間就是指像素變換一次所花費的時間。拿具備8ms響應時間的液晶晃示波器在來講,也就是指像素變換一次的時間是8ms,則一秒鐘內可以切換的畫面數值為1000/8=125,這一數值遠大於人類所能感知的60fps的最高識別率,所以8ms是終極的遊戲液晶方案。ISO(ISO13406-2)對響應時間的規定是:當一個像素電從白色轉為黑色,電極電壓從 0變為最大值,即最大電壓激勵狀態下,液晶分子迅速轉換到新的位置,這一過程所用的時間被稱為上升時間段。當一個像素由黑轉白,像素所加電壓切斷,液晶分子迅速回到加電前位置,這一過程稱為下降時間。整個響應時間過程就是由上升時間加上下降時間獲得的數值。
  但是,實際上這個規定衹考慮了用時最短的像素黑白黑極端切換的時間,在衡量實際使用時出現最多的灰階切換時沒有太多指導價值。像素整個響應定義衹占到了整個像素上升或是下降過程的80%的時間,按照ISO的定義所謂白色即指10%灰度,黑色指90%灰度,其餘20%的時間被忽略了。ISO這樣定義的初衷不難理解,因為對於液晶分子來說,加電起動和最後穩定這兩個階段是費時的,兩頭20%的灰度轉化的過程有可能超過ISO響應時間定義本身所占時間,那如果省去這20%就可以大大的美化指標,但這顯然對於消費者是不公正的。
  當然ISO定義的缺陷還不止如此,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忽略了色彩變化時——即不同灰度切換的時間,這也是我們日常使用顯示器是最多的顯示狀況。從液晶的顯示原理來說,當一像素從較淺灰度轉變為較深灰度時,其加在像素兩端電極電壓也響應加強。但是和ISO規範中定義的黑白黑切換的最大激勵電壓相比,在灰度切換時相應的施加電壓要低得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液晶分子反轉響應的速度也會變慢。同理,當色階從較深灰階到淺灰階轉變時,過程相反,不過此時淺色灰階對應的電極電壓也不為零,相應的電壓差激勵效果也會變差,下降沿時間也會變長。
  也正是因為ISO的規範並沒有強行要求廠商在提供用戶響應時間參數的時候考慮中間灰階的響應時間,所以廠商在自己標註的可操作空間就大得多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楚:到底這個響應時間是泛泛而談呢還是真正的“灰階響應時間” (GTG:gary to gray)。但也不能衹要是宣稱灰階響應時間,那就放心購買好了。這要從灰階技術原理上講起。響應時間其實質就是液晶分子的扭轉速度,要讓液晶分子運動得更快,一般有以下三種辦法:
  1、增加驅動電壓法:液晶分子的轉動速度和電壓有關係,電壓越高,分子轉動速度就越快。
  2、改變液晶分子初始狀態法:這種方法其實就是讓液晶分子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一旦有“風吹草動”就立即作出反應,用以增加 響應時間。但這個辦法不能無限製的實行,液晶分子不能太不穩定,否則將無法有效控製。
  3、減小液晶粘稠程度法:液晶越粘稠,驅動起來就越費力,這和人多心不齊是一個道理。如果把液晶稀釋一下,驅動就比較容易了,響應時間自然能有所提升。不過液晶稀釋以後會影響控光能力,響應時間雖然提升了,付出的代價卻很大:黏稠度越低,畫面色彩越黯淡,圖像細節也會變模糊,同時會産生輕微漏光的現象。這一點也是LG當初衹在其S-IPS面板上采用灰階技術的重要原因之 一。
  鑒於2、3兩種方法弊端頗大(有部分12ms産品同時采用了1和3兩種方法,造成顯示效果不佳,因此新面板在液晶方面已不多動手腳了) ,因此目前灰階響應時間的減少有賴於加壓,用面板廠傢(比如友達)的表述為Over Drive技術。采用Over Drive技術的液晶相對主要是針對上升時間提供了一個overshoot電壓(過衝電壓),而這一瞬間的過衝電壓實際上是經歷了一次上升和一次下降過程最終回落 到目標電壓的(這裏的一個一般原理是:上升時間是明顯大於下降時間的,因而縮短原有上升過程的時間可以通過提供一個更高電壓下的上升時間加上一小段下降時間來實現),可以看出over-shoot已經經過了一次上升/下降的轉換,再加上LCD圖像顯示本身的一次上升/下降的轉換,疊加效應就會被明顯地放大,“躁點”的現象就可能出現了。
  6bit面板在顯示原理上本身需要通過“抖動”技術來實現16.2M色彩,再與 overshoot疊加,畫面顯示也有可能受到影響,尤其是“靜態抖動”現象可能發生——這時,沒有采用灰階技術的LCD反而會有更良好的靜態表現,這充分說明,加壓也不是萬能的,更何況增大液晶單元盒驅動電壓同時也會減小液晶的壽命呢?我們從AU那裏瞭解到,實際上我們看到的TN 16ms、12ms以及8ms顯示器的面板都是一樣的,之所以存在響應時間的差異,是因為後部的驅動電路以及是否應用Overdrive技術,實際上目前的Overdrive還遠沒有做到針對所有的灰階轉換進行處理,衹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他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數字,最後給出的Overdrive處理響應時間表上的數據實際上都是測試中表現最好的部分。
  我們發現,灰階技術有利有弊,而且采用灰階技術的LCD成本要高一些。對於8ms以上的灰階顯示器上,要做到色彩和響應時間兩全其美,真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何況ms數一般也是最快響應指標,實際上多數畫面上切換時間還是高於這個標稱指標的,因此實話說在LCD“最大全程響應時間”邁入1ms門檻之前,液晶還是沒法和CRT比,但8ms以上對苛刻的遊戲玩傢來說已經完全可以接受了。
  三、亮度對比度需要註意,性能以外參數要註意
  很多人對液晶顯示器的亮度與對比度瞭解並不多,認為亮度與對比度所能調整的範圍越大越好,其實這也不無道理。在我們的實際應用中,所有的液晶顯示器在亮度與對比度方面都能滿足我們的所有需要,但仔細分析,亮對與對比度其實也是一臺液晶顯示器性能優劣的很好體現。
  所謂對比度,就是指導屏幕顯示圖象中最亮像素和最暗像素亮度的比值。大傢需要的是更亮的白色和更純的黑色。比如我們測量某一液晶屏幕的白色亮度為250cd/m2,同時黑色亮度為0.5 cd/m2,則通過公式黑色/白色=對比度得出該顯示器的對比度為 500:1。由該指標的定義可知,如果廠商想要改進該指標,那麽無疑有兩種方式,改善黑色純度或者提高白色亮度,前者顯然是每一個廠商的追求(因為液晶黑色不純是通病),而後者更容易實現。
  純淨的黑色能讓畫面更加突出,層次豐富,就是說兩種液晶顯示器,如果對比度相同,那麽黑色表現更出色的無疑將有更棒的效果!為什麽VA面板或者IPS面板效果要好於TN面板,就是因為通常來說這兩種面板看起來更“黑”,對比度是否超過700:1也是辨別是否采用了VA面板的一種常見方法。而亮度指標其實太高的話並不見得就討好,LCD已經比CRT高多了,有很多LCD在最低亮度下依然“明亮無比”,如果亮度略高,對比度調整超過50%,馬上畫面過曝丟失細節。
  在實際應用中,某些用戶會發現使用液晶顯示器時會比CRT更費眼,大傢知道專傢推薦的適合長時間閱讀工作的亮度值是110cd/m2左右,傳統的CRT的一般亮度為90cd/m2,現在的LCD實際亮度超過200cd/m2,所以默認情況下由於眼睛長期接觸高亮度所以就更加費眼。
  除了亮度與對比度外,我們在選購中還應該看看液晶顯示器是否具備了DVI數字接口,在實際使用中,DVI接口將會比D-SUB模擬接口的顯示效果會更加出色。另外,壞點與亮點也是一直睏繞用戶選購的一個重要方面,很多用戶買回來的液晶顯示器發現有壞點,再回去換時商傢卻不認帳,到最後倒黴的還是我們消費者。
  目前有很多的品牌顯示器都提供了無亮點的保證,因此大傢在選擇時盡量選擇一綫品牌的産品,各個品牌的質保也各不相同,在購買時要仔細對比,切誤急噪,否則得不償失。
寬屏液晶顯示器的字體到底有多小
  像素點和字體的大小是對應的,像素點小了,文字就會變小。寬屏面板的分辨率一般比同尺碼的普屏面板高得多,所以寬屏的字體小得多,對視力也不好。
  寬屏的字體到底有多小呢? 像素高度(與字體大小成正比):
  22'寬屏 0.282mm(1680*1050)
  21.5‘寬屏 0.248mm(1920*1080)
  19'寬屏 0.285mm
  15'普屏 0.298mm
  15.4'(寬) 0.259mm
  14.1'普屏 0.280mm
  14.1'(寬) 0.237mm
  13'(寬) 0.219mm
  12'普屏 0.238mm
  12'(寬)就不說了,那個字體小到不正常……
  液晶顯示器的技術參數
  1. 可視面積
  液晶顯示器所標示的尺寸就是實際可以使用的屏幕範圍一致。例如,一個15.1英寸的液晶顯示器約等於17英寸CRT屏幕的可視範圍。
  2. 可視角度
  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左右對稱,而上下則不一定對稱。舉個例子,當背光源的入射光通過偏光板、液晶及取嚮膜後,輸出光便具備了特定的方向特性,也就是說,大多數從屏幕射出的光具備了垂直方向。假如從一個非常斜的角度觀看一個全白的畫面,我們可能會看到黑色或是色彩失真。一般來說,上下角度要小於或等於左右角度。如果可視角度為左右80度,表示在始於屏幕法綫80度的位置時可以清晰地看見屏幕圖像。但是,由於人的視力範圍不同,如果沒有站在最佳的可視角度內,所看到的顔色和亮度將會有誤差。現在有些廠商就開發出各種廣視角技術,試圖改善液晶顯示器的視角特性,如:IPS(In Plane Switching)、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TN+FILM。這些技術都能把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增加到160度,甚至更多。
  3. 點距
  我們常問到液晶顯示器的點距是多大,但是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數值是如何得到的,現在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它究竟是如何得到的。舉例來說一般14英寸LCD的可視面積為285.7mm×214.3mm,它的最大分辨率為1024×768,那麽點距就等於:可視寬度/水平像素(或者可視高度/垂直像素),即285.7mm/1024=0.279mm(或者是214.3mm/768=0.279mm)。
  4. 色彩度
  LCD重要的當然是的色彩表現度。我們知道自然界的任何一種色彩都是由紅、緑、藍三種基本色組成的。LCD面板上是由1024×768個像素點組成顯像的,每個獨立的像素色彩是由紅、緑、藍(R、G、B)三種基本色來控製。大部分廠商生産出來的液晶顯示器,每個基本色(R、G、B)達到6位,即64種表現度,那麽每個獨立的像素就有64×64×64=262144種色彩。也有不少廠商使用了所謂的FRC(Frame Rate Control)技術以仿真的方式來表現出全彩的畫面,也就是每個基本色(R、G、B)能達到8位,即256種表現度,那麽每個獨立的像素就有高達256×256×256=16777216種色彩了。
  5. 對比值
  對比值是定義最大亮度值(全白)除以最小亮度值(全黑)的比值。CRT顯示器的對比值通常達500:1。LCD由冷陰極射綫管所構成的背光源是很難去做快速地開關動作,因此背光源始終處於點亮的狀態。為了要得到全黑畫面,液晶模塊必須完全把由背光源而來的光完全阻擋,但在物理特性上,這些組件並無法完全達到這樣的要求,總是會有一些漏光發生。一般來說,人眼可以接受的對比值約為 250:1。
  6. 亮度值
  液晶顯示器的最大亮度,通常由冷陰極射綫管(背光源)來决定,亮度值一般都在200~250 cd/m2間。技術上可以達到高亮度,但是這並不代表亮度值越高越好,因為太高亮度的顯示器有可能使觀看者眼睛受傷。
  7. 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是指液晶顯示器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此值當然是越小越好。如果響應時間太長了,就有可能使液晶顯示器在顯示動態圖像時,有尾影拖曳的感覺。一般的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在2ms~5ms之間。
  09年五大最新液晶技術
  顯示器邊框也有大文章
  屏幕過亮常常會令人感覺不適,容易引起眼疼、頭疼甚至惡心、嘔吐,色彩也變得非常淡;而屏幕過暗,畫面很多細節已經丟失,不但色彩已經産生嚴重變化,同時也會引起視覺疲勞。降低屏幕的亮度,而是通過邊框發光,對周圍環境亮度進行補償,使之産生一個從暗到明的過渡空間。這樣即使在全黑狀態下,我們不會感到屏幕刺眼。邊框的亮度也采用三檔可調設計,滿足不同的應用環境。
  低價廣視角大屏牛氣衝天
  廣視角液晶就是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的神器,采用了E-IPS的面板,也就是廉價的廣視角液晶解决方案,這讓那些詬病TN面板的糟糕可視面積的玩傢好像看到了沙漠中的緑洲一樣。
  LED背光技術愈加成熟
  09年LED背光的産品得到了消費者強烈的關註。在外觀上還是功耗上,它比傳統的CCFL背光都有不小的優勢,相信隨着技術的越來越成熟,LED必然會在市場上取得很大的成功,市場的潛力也非常巨大的,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外觀還是選擇顯示器的首要因素,超薄時尚節能也是未來的主流。
  3D液晶技術成玩傢最愛
  普通的液晶顯示器衹能顯示2D平面的畫面,就算再大的屏幕也很難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而3D液晶也就應運而生。3D面板的強項在於,用戶無需佩戴特殊的眼鏡即可看到3D圖像,讓大傢真正體驗3D的感覺。
  節能環保技術成液晶最重要指標
  緑色節能已經不再是一個口號,去傢電賣場轉一圈就會發現,節能等級已經成為強製性標準。而在傢用PC領域,隨着液晶顯示器尺寸越來越大,已經逐漸成為另一個用電大戶。“緑色節能”已經越來越受到廠商和消費者重視,越來越多的新品開始將低功耗作為一大賣點。09年緑色液晶更是大放異彩,得益於背光技術的進一步優化,基本所有品牌都推出了緑色節能的産品,緑色也是未來絶對的主流。
  智能液晶帶給人更多便利
  隨着科技的發展,液晶顯示器也加入了更加貼近人性化的智能技術,這主要也是得益於芯片體積的縮小還有技術的進步,LG的慧智係列顯示器就采用了最新的控製芯片和工藝設計,使它擁有四大核心功能,其中就包括自動亮啓、時間控製、電影模式和實時感應器。
液晶顯示器的主要技術參數
  1 對比度
  LCD製造時選用的控製IC、濾光片和定嚮膜等配件,與面板的對比度有關,對一般用戶而言,對比度能夠達到350:1就足夠了,但在專業領域這樣的對比度平還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相對CRT顯示器輕易達到500:1甚至更高的對比度而言。衹有高檔液晶顯示器才能達到這樣如此程度,由於對比度很難通過儀器準確測量,所以挑的時候還是要自己親自去看纔行。
  提示:對比度很重要,可以說是選取液晶的一個比亮點更重要的指標,當你瞭解到你的客戶買的液晶是用來娛樂看影碟,你們就可以強調對比度比無壞點更重要,我們在看流媒體時,一般片源亮度不大,但要看出人物場景的明暗對比,頭髮絲灰到黑的質感變化,就要靠對比度的高低來顯現了.優派的VG和VX一直強調對比度的指標,VG910S是1000:1的對比度,我們當時拿這款和三星的一款用雙頭顯卡對比測試,三星液晶就明顯比不過,大傢有興趣可以試試.測試軟件中的256級灰度測試中在平視時能看清楚更多的小灰格即是對比度好!
  2 亮度
  LCD是一種介於固態與液態之間的物質,本身是不能發光的,需藉助要額外的光源纔行。因此,燈管數目關係着液晶顯示器亮度。最早的液晶顯示器衹有上下兩個燈管,發展到現在,普及型的最低也是四燈,高端的是六燈。四燈管設計分為三種擺放形式:一種是四個邊各有一個燈管,但缺點是中間會出現黑影,解决的方法就是由上到下四個燈管平排列的方式,最後一種是“U”型的擺放形式,其實是兩燈變相産生的兩根燈管。六燈管設計實際使用的是三根燈管,廠商將三根燈管都彎成“U”型,然後平行放置,以達到六根燈管的效果。
  提示:亮度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越亮的液晶給人很遠一看,就從一排液晶墻中脫穎而出,我們在CRT中經常見到的高亮技術(優派叫高亮,飛利浦叫顯亮,明基叫銳彩)都是通過加大陰罩管的電流,轟擊熒光粉,産生更亮的效果,這樣的技術,一般是以犧牲畫質,和顯示器的壽命來換取的,所有采用此類技術的産品在缺省狀態下都是普亮的,總要按個鈕才能實行,按一下3X亮玩遊戲;再按一變成5X亮看影碟,他細一看都變糊了,要看文本還得老實的回到普通的文本模式,這樣的設計其實就是讓大傢不要常用高亮.LCD顯示亮度的原理和CRT不一樣,他們是靠面板後面的背光燈管的亮度來實現的.所以燈管要設計的多,發光纔會均勻.早期賣液晶時和別人說液晶是三根以是很牛的事了,但當時奇美CRV,就搞出了一個六燈管技術,其實也就是把三管彎成了”U”型,變成了所謂的六根;這樣的六燈管設計,加上燈管發光本身就很強,面板就看到很亮,這樣的代表作在優派中以VA712為代表;但所有高亮的面板都會有一個致命傷,屏會漏光,這個術語一般人很少提及,編者個人認為他很重要,漏光是指在全黑的屏幕下,液晶不是黑的,而是發白發灰.所以好的液晶不要一味的強調亮度,而是要多強調對比度,優派的VP和VG係列就是不講亮度,講對比度的産品!
  3 信號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對於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通常是以毫秒(ms)為單位。要說清這一點我們還要從人眼對動態圖像的感知談起。人眼存在“視覺殘留”的現象,高速運動的畫面在人腦中會形成短暫的印象。動畫片、電影等一直到現在最新的遊戲正是應用了視覺殘留的原理,讓一係列漸變的圖像在人眼前快速連續顯示,便形成動態的影像。人能夠接受的畫面顯示速度一般為每秒24張,這也是電影每秒24幀播放速度的由來,如果顯示速度低於這一標準,人就會明顯感到畫面的停頓和不適。按照這一指標計算,每張畫面顯示的時間需要小於40ms。這樣,對於液晶顯示器來說,響應時間40ms就成了一道坎,低於40ms的顯示器便會出現明顯的畫面閃爍現象,讓人感覺眼花。要是想讓圖像畫面達到不閃的程度,則就最好要達到每秒60幀的速度。
  我用一個很簡單的公式算出相應反應時間下的每秒畫面數如下:
  響應時間30ms=1/0.030=每秒約顯示 33 幀畫面
  響應時間25ms=1/0.025=每秒約顯示 40 幀畫面
  響應時間16ms=1/0.016=每秒約顯示 63 幀畫面
  響應時間12ms=1/0.012=每秒約顯示 83 幀畫面
  響應時間8ms=1/0.008=每秒約顯示 125 幀畫面
  響應時間4ms=1/0.004=每秒約顯示 250 幀畫面
  響應時間3ms=1/0.003=每秒約顯示 333 幀畫面
  響應時間2ms=1/0.002=每秒約顯示 500 幀畫面
  響應時間1ms=1/0.001=每秒約顯示1000 幀畫面
  提示: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瞭解到了響應時間與畫面幀數的關係。由此看來響應時間是越短越好。當時液晶市場剛啓動時響應時間最低的接受範圍是35ms,主要是以EIZO為代表的産品,後來明基的FP係列推出來到25毫秒,從33幀到40幀基本上感覺不出來,真正有質的變化是16MS,每秒顯示63幀,以能應付電影,一般遊戲的要求,所以到現在為止16MS也不算過時,隨着面板技術的提高,明基和優派就開始了速度之爭,優派從8MS,4毫秒一直發佈到1MS,可以說1MS是LCD速度之爭的終節者。對於遊戲發燒友來說快1MS就意味意CS的槍法會更準,至少是心理上是這樣的,這樣的客戶就要推薦VX係列顯示器.但大傢銷售時要註意灰度響應,全彩響應的文字區別,有時可能灰階8MS和全彩5MS說的是一個意思,就和我們以前賣CRT時,我們說點距是.28,LG就非要說他的是.21,水平點距卻忽略不談,其實兩面者說的是一個意思,現在近期LG又搞出來一個銳度達1600:1,這也是一個概念的炒作,大傢用的屏基本上就哪幾傢,哪會衹有LG一傢做到1600:1,而大傢都停留在450:1的水平呢?一說消費者就明折了銳度和對比度的意思了,好比是AMD的PR值一樣,沒有實質意義.
  4 可視角度
  LCD的可視角度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當背光源通過偏極片、液晶和取嚮層之後,輸出的光綫便具有了方向性。也就是說大多數光都是從屏幕中垂直射出來的,所以從某一個較大的角度觀看液晶顯示器時,便不能看到原本的顔色,甚至衹能看到全白或全黑。為瞭解决這個問題,製造廠商們也着手開發廣角技術,到目前為止有三種比較流行的技術,分別是:TN+FILM、IPS(IN-PLANE -SWITCHING)和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TN+FILM這項技術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層廣視角補償膜。這層補償膜可以將可視角度增加到150度左右,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在液晶顯示器中大量的應用。不過這種技術並不能改善對比度和響應時間等性能,也許對廠商而言,TN+FILM並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它的確是最廉價的解决方法,所以大多數臺灣廠商都用這種方法打造15寸液晶顯示器
  IPS(IN-PLANE -SWITCHING,板內切換)技術,號稱可以讓上下左右可視角度達到更大的170度。IPS技術雖然增大了可視角度,但采用兩個電極驅動液晶分子,需要消耗更大的電量,這會讓液晶顯示器的功耗增大。此外致命的是,這種方式驅動液晶分子的響應時間會比較慢。
英文解釋
  1.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LCD
相關詞
顯示器PC技術科技顯示液晶計算機電腦地理
電子遙感三星更多結果...
包含詞
液晶顯示器件液晶顯示器拖影觸摸液晶顯示器
工業液晶顯示器華碩液晶顯示器貼牌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概述液晶顯示器特點液晶顯示器分類
液晶顯示器原理彩色液晶顯示器專業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升降器雙區域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器升降機
液晶顯示器升降架觸摸式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器的選型
液晶顯示器發展史型液晶顯示器結構型液晶顯示器原理
NEC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器現場維修實錄液晶顯示器維修手册
液晶顯示器件製造技術液晶顯示器維修入門與提高看圖學修液晶顯示器
教你檢修液晶顯示器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華碩VW193DR液晶顯示器
最新液晶顯示器電路圖集華碩MS208D液晶顯示器用萬用表修液晶顯示器
華碩MS238H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器維修技能實訓液晶顯示器維修標準教程
液晶顯示器維修實戰教程工業觸摸液晶顯示器LED液晶顯示器
華碩MT276H液晶顯示器華碩VH196D液晶顯示器華碩MS246H液晶顯示器
華碩LS246H液晶顯示器三星LD220G視平方液晶顯示器晨光液晶顯示器升降器
液晶顯示器玻璃蒙砂粉液晶顯示器接口類型lcd液晶顯示器
易美遜G2016W20寸液晶顯示器使用保養好液晶顯示器易美遜寸液晶顯示器
三星視平方液晶顯示器夏普)係列液晶顯示器TFT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的對比度tft型液晶顯示器結構tft型液晶顯示器原理
液晶顯示器顔色種類液晶顯示器件製造工上海廣電NEC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
SHARP(夏普)LL-T15A3係列液晶顯示器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液晶顯示器與液晶電視機原理及維修
液晶顯示器維修代換技法揭密液晶顯示器使用與維修技術初學問答上海廣電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