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中草药 : 水产 : 财经 : 证券 : 电力公司 : 中医药 : 中药 : 中国 >山东 >潍坊 > 海龙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一、旧县名,在吉林省东南部,1985年撤销,改设梅河口市。
  二、动物名,亦称“杨枝鱼”,属硬骨鱼纲,海龙目,海龙科。是本科多种动物的统称。入药。
  海 龙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列于介部。今市售品的原动物有刁海龙、拟海龙、及尖海龙等三种。
  [原动物] 1.刁海龙
  solenognathus hardwickii (gray)--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鱼纲pisces,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
  海栖鱼类,体形狭长而侧扁。全长37~50厘米。体高远大于体宽。躯干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后方逐渐变细,为四棱形,尾端卷曲。背鳍41~42;臀鳍4;胸鳍23。骨环25~26+56~57。腹部中央棱特别突出,体上棱脊粗强,骨环每个棱面中央及每个间盾上均形成一个颗粒状突起棘。头长,与体轴在同上水平线上,或与体轴形成大钝角。眼眶四周、吻管背腹面及顶部的后端均被有大小不等的粗糙颗料状棘;颈部背方呈棱脊状,具颈棘2个。吻特别延长,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大而圆,眼眶突出,眼间隔小于眼径,凹陷。鼻孔每侧两个,很小,位于眼前缘前方。口小,前位。口闭时,口裂几乎呈垂直状。两颌短小,微可伸缩。无牙。鳃盖突出,不具隆起嵴,具明显的放射状线纹。鳃孔小,呈裂孔状,位近头侧背缘。肛门位于体1/2后方腹面。鳞为骨片状,全体均复骨片,成环状。躯干部与尾部上侧棱不相连续。背鳍较长,基部不隆起,完全位于尾部;始于尾环第1节,止于第10或11节。臀鳍极小,位于肛门后方。胸鳍短宽,侧位较低。无尾鳍。体淡黄色,于躯干部上侧棱骨环相接处有一列黑褐色斑点,各鳍淡色。
  喜栖息于沿海藻类繁茂之外,其习性及繁殖情况与海马相似。根据"本草纲目拾遗"的记载:"此物有雌雄,雌者黄,雄者青"。雄鱼在尾部前方腹面有育儿囊,担负着孕育幼鱼的职责。本品无食用价值,仅供药用。
  2.拟海龙
  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bloch)--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长而平扁,全长20~22厘米。躯干部粗强,近四棱形;尾部细尖卷曲,前方六棱形,后方渐弱,为四棱形。体宽大于体高。背鳍40~41;臀鳍5~6;胸鳍20~22。骨环16~17+51~53。头长,与体轴在同上水平线上。胸鳍基部前方,各具一较大而突出的结,头上除眼嵴上缘各具一向后的小棘外,余无棘刺。吻长而侧扁,吻长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眶稍突出,前方与吻管背缘成平直斜线。体无鳞,完全包于骨环中。躯干部与尾部上侧棱及下侧棱完全相连续。体上棱嵴粗杂。背鳍较长,起于体环最末节,止于尾环第9~10节。臀鳍很小,紧位于肛门后方。胸鳍短宽,侧位较低。无尾鳍。体鲜绿黄色,腹侧鲜黄色。体侧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鲜黄斑点,吻侧及下方具有不规则深绿色网纹。背鳍、臀鳍及胸鳍均为绿黄色。
  分布于我国南海,日本、菲律宾、印度洋、非洲东岸及澳洲各海中。
  3.尖海龙
  syngnathus acus l. (s. schlegeli)--海龙科syngnathidae
  背鳍35~43;臀鳍3;胸鳍12~13;尾鳍10。骨环19+36~41。
  体细长,呈鞭状,全长11~20厘米。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尾部后方渐细。体高宽近相等。头长而细尖。吻呈管状,大于头长的1/2。鳃盖隆起,于前方基部1/3处,具一直线隆起嵴,此嵴后方有放射线纹。体无鳞,被包于骨环中。躯干部下侧棱与尾部下侧棱相连续,躯干部中侧棱与尾部上侧棱相连续。腹面中面棱止于肛门的前方。背鳍较长,始于最末体环,止于第九尾环。臀鳍短小,紧位于肛门后方。胸鳍呈扇形,位低。尾鳍长,后缘圆形。体绿黄色,腹侧淡黄,体上具多数不规则暗色横带。背鳍、臀鳍及胸鳍淡色,尾鳍黑褐色。
  分布于我国沿海,印度尼西亚,非洲东部各海中。以上三种原动物的检索表:
  1. 不具尾鳍,尾端卷曲..2.体平扁,头与体轴在同一水平线上……………………………拟
  海龙sygnathoides biaculeatus..2.体侧扁,头与体轴形成一大钝角或直角………………………刁海龙solenognathus hardwickii
  1.具尾鳍,尾端不卷曲…………………………………………………………尖海龙syngnathus acus
  [采制]
  全年皆产,通常以4~9月间产量较大,渔民捕鱼时随同鱼一并捕来,洗净晒干,或降去外面黑色皮膜及内脏,洗净晒干。
  [炮制]
  用水刷净,切块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已除去或未除去内脏的干燥海龙全体。
  [名称] 海龙 syngnathus 别名:杨枝鱼、钱串子。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广东阳江、惠阳、宝安、海丰,辽宁旅大、庄河等地,销全国各地,以浙江、江苏销量最大;此外山东、福建、台湾、澎湖群岛等沿海地带亦有产。
  [化学成份]
  含多种胱氨酸、蛋白质、脂肪酸、甾体及多种无机元素。尖海龙还含有胆甾醇、胆甾烯-4-酮-3(cholest-4-en-3-one)。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身呈长形而略扁,中部略粗,尾端渐细而略弯曲,长20~40厘米,中部直径2~2.5厘米,头部具管状长嘴,嘴的上下两侧具细齿,有两只深陷的眼睛。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黄白色者则背棱两侧有两条灰棕色带。中部以上具5条突起的纵棱,中部以下则有4条纵棱,具圆形突起的花纹,并有细横棱。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以条大、色白、头尾整齐不碎者为佳。
  [效用]
  性味功用与海马相同,惟力量较强。
No. 2
  海龙
  (《纲目拾遗》)
  【异名】水雁(《现代实用中药》),海蛇(《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或尖海龙除去皮膜及内脏的全体。
  【动物形态】①刁海龙
  体形狭长而侧扁。体全长37~50厘米。体高远大于体宽。躯干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后方逐渐变细,为四棱形;尾端卷曲。腹部中央棱特别突出,体上棱脊粗强。头长,与体轴在同一水平线上,或成大钝角。眼眶四周、吻管背腹面及顶部的后端,均被有大小不等粗糙颗粒状棘;颈部背方呈棱脊状,具颈棘2个。吻特别延长,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大而圆,眼眶突出。鼻孔每侧两个。口小,前位。鳃盖突出,具明显的放射状线纹。鳃孔小,位近头佣背缘。全体无鳞,外覆环状骨片,体部的骨环25~26,尾部骨环56~57;背鳍较长,41~42,始于尾环第1节,止于第10或11节。臀鳍4,极短小。胸鳍23,短宽,侧位,较低。无尾鳍。体淡黄色,于躯干部上侧棱骨环相接处有一列黑褐色斑点。
  栖息于沿海藻类繁茂处。分布南海近陆海域。
  ②拟海龙
  体长20~22厘米,体宽大于体高。躯干部粗强,近四棱形;尾部细尖卷曲,前方六棱形,后方渐弱,为四棱形。头长,与体轴在同一水平线上。胸鳍基部前方,各具一较大而突出的结,头上除眼嵴上缘各具一向后的小棘外,余无棘刺。吻长而侧扁,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眶稍突出。骨环体部16~17,尾部51~53。体上棱嵴粗杂。背鳍40~41,起于体环最末节,止于尾环第9~10节。臀鳍5~6,很小,紧位于肛门后方。胸鳍20~22,短宽,侧位,较低。无尾鳍。体鲜绿黄色。体侧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鲜黄斑点,吻侧及下方具有不规则深绿色网纹。
  分布我国南海近陆海域。
  ③尖海龙,又名:杨枝鱼、钱串子。
  体细长呈鞭状,全长11~20厘米,体高及宽近相等。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尾后方渐细,不卷蚀。头长而细尖。吻长超过头长的1/2。骨环体部19,尾部36~41。背鳍较长,39~45,始于最末体环,止于第9尾环。臀鳍4,短小。胸鳍12~13,扇形,位低。尾鳍9~10,后缘圆形。体黄绿色,腹侧淡黄,体上具多数不规则暗色横带。背鳍、臀鳍及胸鳍淡色,尾鳍黑褐色。
  分布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近陆海域。
  【采集】全年均可采捕,洗净晒干。或除去外面皮膜及内脏后,洗净晒干。通常以4~9月间产量最大。
  【药材】①刁海龙的干燥全体,呈长条形而略扁,中部略粗,尾部渐细而弯曲。全长20~40厘米,中部直径2~2.5厘米。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头部前方具管状长嘴,嘴基部有深陷的眼睛1对。躯干部具5条纵棱,尾部前段具6条纵棱,后殴具4条纵棱。全体有圆形突起的图案状花纹。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以条大、色白、完整者为佳。
  主产广东。
  ②拟海龙的干燥全体(又名:海钻),呈长条形而平扁,中部略粗,尾部细而略弯,全长约20厘米,中部直径约2厘米。表面灰棕色。嘴长管状。眼大而圆。躯干部具4条纵棱,尾部前段具8条纵棱,后段具4条纵棱。全体具图案状花纹。体轻,骨质,坚硬。气味同前种。
  主产福建、广东。
  ③尖海龙的干燥全体(又名:小海龙),呈细长条形而扭曲。全长约15~20厘米,直径0.4~0.5厘米。尾长约为躯干的2倍。表面背部灰褐色,腹部灰黄色。躯干部有7条纵棱,尾部有4条纵棱。骨环不甚明显。质轻而脆,易折断。气腥,味淡微咸。
  主产山东。
  广东民间尚以粗吻海龙的全体入药。
  【炮制】海龙:用水刷净,切块或捣碎。酒制海龙:取净海龙,用黄酒润透,微火烘烤至黄色酥脆即成。
  【性味】咸甘,温。
  ①《药材资料汇编》:"甘,温,无毒。"
  ②《中药材手册》:"味咸。"
  ③《中药鉴别手册》:"咸甘,温。"
  【功用主治】补肾壮阳。治阳痿。
  ①《纲目拾遗》:"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药,有兴奋作用,用于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惫。治血气痛。"
  ③《中药鉴别手册》:"补肾壮阳。治阳萎、不育。"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5~8分。
  【宜忌】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动物名 Animal Name
  [名称] 海龙 Syngnathus 别名:杨枝鱼、钱串子。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广东阳江、惠阳、宝安、海丰,辽宁旅大、庄河等地,销全国各地,以浙江、江苏销量最大;此外山东、福建、台湾、澎湖群岛等沿海地带亦有产。
  [化学成份]
  含多种胱氨酸、蛋白质、脂肪酸、甾体及多种无机元素。尖海龙还含有胆甾醇、胆甾烯-4-酮-3(Cholest-4-en-3-one)。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身呈长形而略扁,中部略粗,尾端渐细而略弯曲,长20~40厘米,中部直径2~2.5厘米,头部具管状长嘴,嘴的上下两侧具细齿,有两只深陷的眼睛。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黄白色者则背棱两侧有两条灰棕色带。中部以上具5条突起的纵棱,中部以下则有4条纵棱,具圆形突起的花纹,并有细横棱。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以条大、色白、头尾整齐不碎者为佳。
  [效用]
  性味功用与海马相同,惟力量较强。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列于介部。今市售品的原动物有刁海龙、拟海龙、及尖海龙等三种。
  [采制]
  全年皆产,通常以4~9月间产量较大,渔民捕鱼时随同鱼一并捕来,洗净晒干,或降去外面黑色皮膜及内脏,洗净晒干。
  [炮制]
  用水刷净,切块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已除去或未除去内脏的干燥海龙全体。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列于介部。今市售品的原动物有刁海龙、拟海龙、及尖海龙等三种。
刁海龙 Diao Hailong
刁海龙
  Solenognathus hardwickii (Gray)--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鱼纲Pisces,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
  刺鱼目(Gasteroste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超过150种与海马近缘的鱼类的统称。体极细长,和海马一样由骨环所包被。具长管状吻,小口,一个背鳍,常具一小尾鳍。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约2.5∼50公分(1∼20吋)。见于暖水区,主要为海产,而有些生活於或进入淡水中。很纤弱,游动缓慢,常生活於海草、大叶藻或其他水生植物丛中,既可摄食,又可藏身。以口吸食微小水生生物。生殖行为与海马相同,由雄鱼携带受精卵,直至孵化。卵可黏附於体表,埋於一海绵状组织区,或者载於育儿囊中,囊由纵长皮褶所形成。与海龙近缘的剃刀鱼科(Solenostomidae)为印度洋-太平洋的小而稀奇的鱼类,吻长鳍扩大,也携卵孵化,但由雌鱼携带於由腹鳍愈合形成的育儿囊中。
  海栖鱼类,体形狭长而侧扁。全长37~50厘米。体高远大于体宽。躯干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后方逐渐变细,为四棱形,尾端卷曲。背鳍41~42;臀鳍4;胸鳍23。骨环25~26+56~57。腹部中央棱特别突出,体上棱脊粗强,骨环每个棱面中央及每个间盾上均形成一个颗粒状突起棘。头长,与体轴在同上水平线上,或与体轴形成大钝角。眼眶四周、吻管背腹面及顶部的后端均被有大小不等的粗糙颗料状棘;颈部背方呈棱脊状,具颈棘2个。吻特别延长,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大而圆,眼眶突出,眼间隔小于眼径,凹陷。鼻孔每侧两个,很小,位于眼前缘前方。口小,前位。口闭时,口裂几乎呈垂直状。两颌短小,微可伸缩。无牙。鳃盖突出,不具隆起嵴,具明显的放射状线纹。鳃孔小,呈裂孔状,位近头侧背缘。肛门位于体1/2后方腹面。鳞为骨片状,全体均复骨片,成环状。躯干部与尾部上侧棱不相连续。背鳍较长,基部不隆起,完全位于尾部;始于尾环第1节,止于第10或11节。臀鳍极小,位于肛门后方。胸鳍短宽,侧位较低。无尾鳍。体淡黄色,于躯干部上侧棱骨环相接处有一列黑褐色斑点,各鳍淡色。
  喜栖息于沿海藻类繁茂之外,其习性及繁殖情况与海马相似。根据"本草纲目拾遗"的记载:"此物有雌雄,雌者黄,雄者青"。雄鱼在尾部前方腹面有育儿囊,担负着孕育幼鱼的职责。本品无食用价值,仅供药用。
拟海龙 To be Dragon
  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Bloch)--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长而平扁,全长20~22厘米。躯干部粗强,近四棱形;尾部细尖卷曲,前方六棱形,后方渐弱,为四棱形。体宽大于体高。背鳍40~41;臀鳍5~6;胸鳍20~22。骨环16~17+51~53。头长,与体轴在同上水平线上。胸鳍基部前方,各具一较大而突出的结,头上除眼嵴上缘各具一向后的小棘外,余无棘刺。吻长而侧扁,吻长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眶稍突出,前方与吻管背缘成平直斜线。体无鳞,完全包于骨环中。躯干部与尾部上侧棱及下侧棱完全相连续。体上棱嵴粗杂。背鳍较长,起于体环最末节,止于尾环第9~10节。臀鳍很小,紧位于肛门后方。胸鳍短宽,侧位较低。无尾鳍。体鲜绿黄色,腹侧鲜黄色。体侧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鲜黄斑点,吻侧及下方具有不规则深绿色网纹。背鳍、臀鳍及胸鳍均为绿黄色。
  分布于我国南海,日本、菲律宾、印度洋、非洲东岸及澳洲各海中。
尖海龙 Dragon tip
  Syngnathus acus L. (S. schlegeli)--海龙科Syngnathidae
  背鳍35~43;臀鳍3;胸鳍12~13;尾鳍10。骨环19+36~41。
  体细长,呈鞭状,全长11~20厘米。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尾部后方渐细。体高宽近相等。头长而细尖。吻呈管状,大于头长的1/2。鳃盖隆起,于前方基部1/3处,具一直线隆起嵴,此嵴后方有放射线纹。体无鳞,被包于骨环中。躯干部下侧棱与尾部下侧棱相连续,躯干部中侧棱与尾部上侧棱相连续。腹面中面棱止于肛门的前方。背鳍较长,始于最末体环,止于第九尾环。臀鳍短小,紧位于肛门后方。胸鳍呈扇形,位低。尾鳍长,后缘圆形。体绿黄色,腹侧淡黄,体上具多数不规则暗色横带。背鳍、臀鳍及胸鳍淡色,尾鳍黑褐色。
  分布于我国沿海,印度尼西亚,非洲东部各海中。以上三种原动物的检索表:
  1. 不具尾鳍,尾端卷曲..2.体平扁,头与体轴在同一水平线上……………………………拟
  海龙Sygnathoides biaculeatus..2.体侧扁,头与体轴形成一大钝角或直角………………………刁海龙Solenognathus hardwickii
  1.具尾鳍,尾端不卷曲…………………………………………………………尖海龙Syngnathus acus
  [
旧县名,现指吉林省梅河口市所辖镇名 Jiuxian name now refers to a provinc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town name Meihekou
  海龙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历史可溯自光绪四年(1878年)所设之荒务局。1956年海龙县县政府由海龙镇(城厢)迁至梅河口镇。1985年撤海龙县建梅河口市,现辖海龙镇等13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5个街道、303个行政村。
  光绪四年(1878年)在海龙设荒务局,丈放鲜围场荒地。光绪五年(1879年)于海龙城设置围声总管衙门,置总管1人,辖佐领人,左翼协领驻朝阳镇,右翼协领驻山城镇。光绪五年(1879年)由盛京将军歧元奏请,添设海龙通判。
  光绪六年七月四日(1880年9月19日)旨准划鲜围场山城子围等20围设海龙抚民厅。置抚民通判,通判衙门与围场总管同住海龙城。海龙厅共有村屯220个,分别属于36社:海升社(奶子山)、海平社(双顶子)、海盛社(牛心顶)、海治社(高杨树、亮子河)、海亿社(北黑咀子)、海兆社(康大营)、海安社(八大泉眼)、海康社(朝阳镇、野猪河)、海振社(团林子)、海兴社(蛤蟆河)、海保社(蛟河)、海甲社(黄泥河)、海绥社(孤顶子)、海聚社(一统河洼)、海化社(湾龙沟)、海通社(鸭绿河)、海达社(太平川)、海恩社(莲荷泡)、海惠社(杏岭)、海循社(三合堡)、海良社(六八石)、海仁社(四合堡)、海义社(梅河口)、海智社(大黑咀子)、海永社(山城子)、海和社(头八石、杨树河)、海乐社(二龙山)、海永社(白银河)、海强社(孤山子)、海升社(大荒沟)、海隆社(碱水河)、海恒社(六官巷)、海茂社(大桦树)。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盛京将军增礼花要求勘东流水围场,安插金州愿迁之旗民。光绪二十八年六月(1902年8月),添设东平(东丰)、西丰、西安(辽源)3县,海龙升为府,并划年收入柳河县均归海龙府管辖(后于宣统元年添设辉南厅)。隶属盛京将军,府城海龙海龙升府后围场总管逐渐失去职能,故于宣统元年(1909年1月)再次奏请,于宣统二年九月(1910年10月)旨准(当时山城镇、朝阳镇两佐各领未裁,各领摧甲兵仍驻原地,兵丁随时选充地主巡警),总管裁撤以且,其所征地、房、田、粮税等,一律转归海龙府征收报解。
  宣统元年(1909年),按自治规程海龙府本治划为22乡。即城厢、奶子山;东路一乡双顶子,二乡一统河洼,三乡朝阳镇、野猪河;南路一乡太平川,二乡鸭绿河,三乡杏岭、三合堡;西路一乡湾龙沟,二乡梅河口、莲花泡,三乡六八石(后改为保安镇)、碱水河子,四乡大黑咀子、四八石、五乡山城镇、头八石,六乡大荒沟,七乡杨树河子,八乡六官巷、大桦树、亮子河,三乡北黑咀子,四乡康大营。不久,合并为 2镇6乡,2镇有朝阳镇、山城镇。6乡有高杨树、亮子河、北黑咀子、康大营为一乡,梅河口、湾龙沟、莲花泡为一乡,太平川、野猪河为一乡,六八石、碱水河子、杏岭、三合堡为一乡、白银河、孤山子为一乡,城厢(县城)为一乡。同年,辉南设厅,将海龙辖区海振社(团林子)、海兴社(蛤蚂河)、海保社(蛟河)、海甲社(大阳)、海缓社(孤顶子)、海聚社(楼上)、海远社(南平安川)、海方社(北平安川)划归辉南。
  1913年,改海龙府为海龙县,隶属于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2月,废除道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海龙县承受之归辽宁省所属。
  民国二年(1913年)1月,奉民国政府临时组织令,改海龙府为海龙县(定为一等县),隶属于奉天省东边道。原海龙府所属东平、西丰、柳河、辉南5县由海龙划出。海龙县划4个警区,第一区海龙城东关,包括双顶子、湾龙沟、杏岭。第二区朝阳镇。包括八大泉眼、高杨树、北黑咀子。第三区六八石,包括梅河口、碱水河子、大荒沟。第四区山城子。
  民国十二年(1923年),根据奉天省实行区村制的规定,全境130个村划为8个区。一区县城(海龙、下同)南双顶子,二区县城南鸭绿河,三区县城北牛心顶子,四区县城东北黑咀子,五区县城西南保安镇(六八石),六区县城西南三八石,七区县城西山城镇街,八区县城西北小湾龙沟。
  民国十六年(1927年)行政区划调整为10区,一区县城,二区霍家烧锅(双顶子),三区八大泉眼,四区黑咀子,五区梅河口,六区六伯丹(六八石),七区下水道子,八区搂脖岗(湾龙沟),九区朝阳镇,十区山城镇,计120村。
  民国十五年(1926年)清原设治时,将海龙七、八区之一隅(白银河、土口子、孤山子和六官巷)计3乡归划清原县,并明确划分海龙、清原两县疆界以三间房东岗分水,即姜家街之西岗分水为界,三间房及所属附村归清原县管;姜家街及所属附村归海龙县管。同年,经省派人调解,将东丰毗连海龙的小龙湾沟、小柳树河子两乡所属之安善、安裕、裕庆、靠山、双龙、大兴、夹信、东安等村全部划归海龙县。同时将海龙县境碱水河子、大荒沟二乡的偏南处(南北约七八里)和西部一统河两岸新发堡、钓鱼台、碱水河子、砬门子、干沟子、四方顶子、五人班6个斗村划归柳河县管辖。
  1930年夏季,撤销区的建制,划44村,直属于县。县城分东关、南关、西关、北关4村,城镇有朝阳镇,山城镇2村,农村有同和、大安、中山堡、兴农、湾龙沟、双顶、全峰、和睦、福增、太平、安乐、鸭绿、江源、牛心顶、东凤舞、双泉堡、野猪河、一座营、双凤山、腰驻所、二道岗、梅河、连山、宝山、新民、太安、桦树、四合堡、明新、三合堡、杏岭、杨树河子、姜家街、磨盘山、头八石、大荒沟、东山城子、二龙山38村。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海龙为沦陷区,设伪海龙县公署,列为乙类县,隶属于奉天省。1932年,经呈准将兴隆与杨树河2村合并,变为43个村。1934年1月17日,根据伪政府民政部颁布的《暂行保甲法实施规则》规定,全境划10保88甲。1934年将10保改为8区,仍属43村,八区有县城南双顶子、鸭绿河,县城北牛心顶子,县城东北北黑咀子,县城西南保安镇、三八石,县城西山城镇、北小湾龙沟。
  1936年3月1日起实行街村制。设朝阳镇、山城镇、县城(海龙)3个街,梅河、大安、同和、兴农、湾龙沟、中山堡、太平、全峰、鸭绿、江源、双顶、安乐、永济、野猪河、牛心顶、东凤舞、双泉堡、双凤山、一座营、腰驻所、二道岗、连山、宝山、新民、长安、杏岭、谢家营、三合堡、四合堡、桦树、大荒沟、姜家街、头八石、杨树河、磨盘山、二龙山、东山城37个村。1937年梅河口村改为梅河口街。 1943年将桦树村改为中和村,头八石村改为花园村,大荒沟村改为吉乐村。
  1943年,朝阳镇及东凤舞村划归辉南。将安乐村撤销并入杏岭和鸭绿村,三合堡并入谢家营,驻腰所并入双凤山,二道岗、牛心顶并入双泉堡,杨树河子、姜家街并入磨盘山村,全峰、江源并入双顶子村,东山城子并入山城街,中山堡并入海龙街,新民村并入长安村,宝山村、四合堡并入兴龙村。合并后有山城镇、梅河口、海龙3个街。野猪河、吉乐、二龙山、太平、永济、同合、大安、湾龙沟、兴农、连山、鸭绿、杏岭、谢家营、二道岗、一座营、双凤山、双泉、磨盘、花园、双顶子、中和、长安、兴龙计23村。
  1945年东北光复建立人民政权后,属辽北省。1947年,属辽宁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1948年属辽北省,1949年属辽东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由伪县长组织当地伪官吏和士绅成立治安维持会。10月23日,东北挺进纵队第一支队(东北联军前身)进驻海龙县城,解散治安维持会,成立临时县政府。11月1日政工成立海龙县民主政府,隶属于辽北省。海龙县民主政府成立后实行区村制,海龙境内划10区。即城厢(海龙)区、梅河口中心区、山城镇中心区、杏岭区、太平区、(霍家烧锅)、野猪河区、中和(白家堡)区、吉乐区、兴农(双兴)区、一座营区。
  1946年5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海龙县划归辽宁省政府领导,为直属县。5月24 日,国民党军占领海龙,成立国民党海龙县政府,隶属于国民党辽北省政府。海龙县民主政府实行战略转移,撤至柳河县圣水河子区,开展游击斗争。梅集铁路以东地区游击斗争,由中共海柳边工作委员会领导,隶属于辽宁省第四专员公署。6月15日,将柳河县第八区(圣水河子)划归海龙县,为海龙县民主政府游击根据地(1947年9月,收复海龙后划回柳河县)。梅集铁路以西的游击斗争,12月以后由海、柳、清联合县领导,隶属于辽宁省第二专员公署。
  1947年5月31日东北民主联军收复海龙全境,恢复海龙县民主政府,隶属于辽宁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驻海龙)。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海龙县划归辽北省第三专员公署(驻辽源市)管辖。1949年,辽北省撤销以后,划归辽东省,并于同年 5月18日划归通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1949年9月中旬,镇乡分开,梅河口、山城镇单设,农村划城厢(海龙)、兴农、一座营、野猪河、太平、杏岭、六八石、中和、吉乐、花园10个区。
  1951年4月撤销花园区,其所属地域分别划归吉乐、中和二区和山城镇。
  1954年5月,首次召开海龙县人民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海龙县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同年8月 15日,辽东省撤销,海龙县划归吉林省,仍由通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56年10月26日海龙县县城正式由海龙镇迁至梅河口镇。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海龙县人民委员会失去职能。1968年7月成立海龙县革命委员会,代行县政府职能。1980年改革党政合一的体制,恢复县人民政府。
  1954年10月,呈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海龙县第七区友好村十三户划归柳河县。1955年5月31日,海龙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废除以数码顺序的区名,直称其地名。1955年9月15日,原东丰县和平乡和大阳乡境内驻军营地(即东工地和西工地)之行政区域划归海龙县管辖。
  1956年3月19日,撤销区的建制,重新组建48个乡,即:兴安、福安、同善、莲河、三兴、兴农、裕庆、中心、二道岗、靖安、兴华、双睦、民安、牛心顶、马场、小河北、双泉、野猪河、河洼、新合、保安、兴隆、城南、双峰、双胜、杏岭、进化、义民、双合、永强、六八石、建设、李炉沟、四八石、白石沟、二八石、头八石、永胜、黑山头、水道、金厂、小杨树河、大杨树河、吉乐、姜家街、磨盘、大湾、五里堡。山城、梅河口、海龙三镇未变。柳河县所属项家堡子划归海龙县。1957年,将海龙县进化乡邵大院、侯家店两个自然屯划归柳河县。
  1958年3月上旬,合并为25乡,即:双兴、三兴、莲河、康大营、中心、兴华、双泉、牛心顶、马场、城南、河洼、新合、杏岭、义民、进化、李炉、六八石、建设(同心)、四八石、二八石(白家堡)、头八石、黑山头、五里堡、磨盘、吉乐。山城镇、梅河口、海龙镇仍然未变。 同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成立钢铁(双兴)东丰(一座营)、冠军(牛心顶)、胜天(新合)、英雄(杏岭)、曙光(六八石)、中和(二八石)、上游(吉乐)、火箭(山城镇)、梅河口、原子(海龙镇)计11个人民公社,所属 197个管理区。
  1960年3月1日,境内石顶子和三里村划以东3个自然屯、野猪河村以东3个自然屯划归辉南县。
  1961年4月,将11个人民公社调整为27个。即:福安、双兴、康大营、兴华、一座营、双泉、牛心顶、野猪河、河洼、义民、杏岭、进化、李炉、曙光、四八石、水道、中和、姜家街、小杨、大湾、吉乐、城郊(驻山城镇)、郊区(驻黑山头)、环城(驻海龙镇)和海龙、梅河口、山城镇。同时改管理区为大队,所属大队290个,生产小队1509个。
  1964年3月,将城郊改称花人民公社,环城改称城南人民公社,郊区改称黑山头人民公社。
  1983年改革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成立乡人民政府,建立村民委员会。1983年11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福安乡更名为湾龙乡。
  1984年6月5日,省政府批准,撤销花园乡,设立花园朝鲜族乡。同年11月5日,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河洼乡,设立新合镇。至年末,全境有5个镇、23个乡、315个村、23个街道、92个居民委。
  1985年3月撤海龙县建梅河口市(地级),1986年梅河口市改为县级市,现海龙专指梅河口市所辖的海龙镇。
  名人
  郑培民 前湖南省委副书记 其事迹被拍成电影《郑培民》
  吴永革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谭庆昌 吉林大学机械学院教授
  王迎春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
中国药典2005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名称:
  海龙
  汉语拼音:
  Hailong
  英文名:
  SYNGNATHUS
  基原:
  本品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Solenognuthus hardwickii(Gray)、拟海龙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Bloch)或尖海龙Syngnathus acus Linnaeus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李捕捞,刁海龙、拟海龙除去皮膜及内脏,洗净,晒干;尖海龙直接洗净,晒干。
  性状:
  刁海龙 体狭长侧扁,全长30-50cm。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头部具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圆而深陷,头部与体轴略呈钝角。躯干部宽3cm,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后方渐细,四棱形,尾端卷曲。背棱两侧各有1列灰黑色斑点状色带。全体被以具花纹的骨环及细横纹,各骨环内有突起粒状棘。胸鳍短宽,背鳍较长,有的不明显,无尾鳍。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拟海龙 体长平扁,躯干部略呈四棱形,全长20-22cm。表面灰黄色。头部常与体轴成一直线。
  尖海龙 体细长,呈鞭状,全长10-30cm,未去皮膜。表面黄褐色。有的腹面可见育儿囊,有尾鳍。质较脆弱,易撕裂。
  炮制方法:
  除去灰屑。用时捣碎或切段。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温肾壮阳,散结消肿。
  主治:
  用于阳痿遗精,癥瘕积聚,瘰疬痰核,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研本敷患处。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草药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YNGNATHUS
中国药典2000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0
  海龙
  拼音名:Hailong
  英文名:SYNGNATHUS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241
  本品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Solenognathushardwickii(Gray)、拟海龙Syngn
  athoidesbiaculeatus(Bloch)或尖海龙SyngnathusacusLinnaeus的干燥体。多
  于夏、秋二季捕捞,刁海龙、拟海龙除去皮膜及内脏,洗净,晒干;尖海龙直接洗净,
  晒干。
  【性状】刁海龙体狭长侧扁,全长30~50cm。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头部具管状
  长吻,口小,无牙,两眼圆而深陷,头部与体轴略呈钝角。躯干部宽3cm,五棱形,尾部
  前方六棱形,后方渐细,四棱形,尾端卷曲。背棱两侧各有1列灰黑色斑点状色带。
  全体被以具花纹的骨环及细横纹,各骨环内有突起粒状棘。胸鳍短宽,背鳍较长,有的
  不明显,无尾鳍。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拟海龙体长平扁,躯干部略呈四棱形,全长20~22cm。表面灰黄色。头部常与体轴
  成一直线。
  尖海龙体细长,呈鞭状,全长10~30cm,未去皮膜。表面黄褐色。有的腹面可见
  育儿囊,有尾鳍。质较脆弱,易撕裂。
  【炮制】除去灰屑。用时捣碎或切段。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痿遗精,癥瘕积聚,瘰疬痰核,跌
  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百科大全 百科 Daquan
  海龙
    药名。出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Solenognathus,hardwickii(Gray),拟海龙Syngnathoides,bi aculeatus(Bloch)或尖海龙Syngnaathus,aeus,L除去皮膜及内脏的全体。性味:咸、甘, 温。功效:补肾填精,兴阳起痿。主治:肾亏阳衰所致阳痿,阴冷,不育,房黄,走精黄等疾。用量用法:5~10g,煎汤或入散剂,或泡酒服。
    
英文解释
  1. :  Pipe Fish,  Syngnathus,  sea dragon
法文解释
  1. n.  syngnathe
近义词
海龙村
海龙镇
海龙街道
相关词
生物鱼类海洋藻叶动漫海斗士动物长春
工会民生梅河口吉林工业大学
包含词
海龙镇海龙目海龙卷盐海龙海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