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目 : 海豚屬 > 海豚
目錄
海豚 Hai Tun  

《海豚》
詩人: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

No. 3
  哺乳動物,身體長達一丈,鼻孔長在頭頂上,背部青黑色,有背鰭,腹部白色,前肢變為鰭。生活在海洋中,吃魚、烏賊、蝦等。通稱海豬。
hǎi tún hǎi tún
  海豚科(Delphinidae)的某些小齒鯨類,其鼻吻多少延長成為喙形,頸椎部分地融合
No. 5
  哺乳動物。生活在海洋中。體長二米左右,呈紡錘形。鼻孔長在頭頂上,背部青黑色,有背鰭,腹部白色,前肢變為鰭。大腦溝回覆雜,能學會許多復雜動作,並有較好的記憶力。肉可食,油、皮可做工業原料。
海豚簡介
  海豚 delphinidae;dolphins
  海豚屬於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通稱海豚,共有近62種,分佈於世界各大洋。體長1.2~4.2米,體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頜各有約101顆尖細的牙齒,主要以小魚、烏賊、蝦、蟹為食。 海豚喜歡過“集體”生活,少則幾頭,多則幾百頭。海豚是一種本領超群、聰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動物。經過訓練,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腦是動物中最發達的。人的大腦占本人體重的百分之二點一,海豚的大腦占它體重的百分之一點七。海豚的大腦由完全隔開的兩部分組成,當其中一部分工作時,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終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聲定位來判斷目標的遠近、方向、位置、形狀、甚至物體的性質。有人做試驗,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攪渾,它們也能迅速、準確的追到扔給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驚人的聽覺,還有高超的遊泳和異乎尋常的潛水本領。據有人測驗,海豚的潛水記錄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潛水衣,衹能下潛20米。至於它的遊泳速度,更是人類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公裏,相當於魚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在鯨類王國裏,要數海豚傢族——海豚科的種類最多了,全世界已知共有30多種。有的種類雖名叫“鯨”,如虎鯨、偽虎鯨,其實也是海豚傢族中的成員。
  海豚是一類智力發達、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既不像森林中膽小的動物那樣見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獸那樣遇人就張牙舞爪,海豚總是表現出十分溫順可親的樣子與人接近,比起狗和馬來,它們對待人類有時甚至更為友好。
  海豚救落水的人的故事,我們聽了很多很多,海豚與人玩耍、嬉戲的報道也常有所聞,有的故事甚至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經過學習訓練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話音。70年代,美國的三位科學家,讓兩頭海豚學會了25個單詞。新近,太平洋海洋基金會的歐文斯博士等4位科學家,對兩頭海豚進行訓練,花了3年時間,教會它們700個英文詞彙。不過有些科學家認為,不能把動物的“語言”或“方言”描繪得太離奇。
  不過海豚確實具有與衆不同的智力。它的大腦體積、質量也是動物界中數一數二的。目前,科學家對動物的智力有兩種不同的見解:一種認為黑猩猩是一切動物中最進化、最能幹的;另一種卻認為海豚的智力和學習能力與猿差不多,甚至還要高一些。因而有人稱海豚為“海中智臾”。
  為了證實海豚有學習能力,早在1959年,一位名叫利利的人就對一頭海豚做過試驗。他把電極插入海豚的快感中樞和痛感中樞,當電流通過電極刺激海豚的快感中樞神經或者痛感中樞神經時,會産生快感或痛感。然後訓練海豚觸及其頭上的金屬小片,控製電流的通斷。如果電極插在海豚的痛感中樞,海豚衹要訓練20次就會選擇切斷電源的金屬小片,使痛感消失。而換作猴子的話,則需要數百次訓練才能學會控製開關。這說明在某些方面海豚是有更強的學習能力。
  海豚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十分樂意與人交往親近。澳大利亞蒙凱米海灘的海豚們已經與人類建立了友誼,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歡樂和驚奇。也許將來有更多的海豚,在更多的地方與人類建立聯繫,這種願望並不是什麽幻想:隨着人們對海豚研究的深入,我們會揭開更多的關於海豚的秘密,那時我們與海豚交往會更加容易,更加親密,更加友好!
  提起海豚,人們都聽說它擁有超常的智慧和能力。在水族館裏,海豚能夠按照訓練師的指示,表演各種美妙的跳躍動作,似乎能瞭解人類所傳遞的信息,並采取行動,人們不禁驚嘆這美麗的海洋動物如此地聰明。那麽,海豚的智慧和能力究竟高到什麽程度?它們和人類之間的相互溝通有沒有日益增進的可能?這裏從海豚腦部的構造及生態特性入手,對它的智慧進行一番探討。
海豚智商難以測定
  海豚能做出各種難度較高的雜技表演動作,顯然是一種相當聰明的海中動物。但是海豚實際上的智力情況如何呢?心理學上,“智力”一詞大致包含三種意義:一是對於各種不同狀況的適應能力;二是由過往經驗獲取教訓的學習能力;三是利用語言或符號等象徵性事物從事“抽象思考的能力”。
  根據觀察野生海豚的行為。以及海豚表演雜技時與人類溝通的情形推測,海豚的適應及學習能力都很強;但目前尚無法證明海豚運用語言或符號進行抽象式的思考。不過即使沒有科學上的確鑿證據,也不能就此認為海豚沒有抽象思考能力。
  倘若海豚真的具有抽象思考能力,那麽它究竟是如何運用這種能力?而其程度又是如何?這些都是饒有興趣的問題。但現在,想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容易,因為即使是人類所擁有的智慧,也還有許多未知之處。
  雖然海豚與人一樣都屬於哺乳動物,但因生活的環境不同,相互接觸的機會不多,故人類對海豚潛在能力的瞭解是很有限的。那麽,人類究竟是采用何種方法來研究並探索海豚的智能呢?目前,大多數都采用下列兩種方法:一是根據海豚解剖學上的特徵,來推算海豚的潛在能力;二是實際觀察野生海豚的行為,並從行為目的與功能方面着手,推測其智慧的高低。
海豚智慧
  海豚腦部發達不遜於靈長類。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海豚的腦部非常發達,不但大而且重。海豚大腦半球上的腦溝縱橫交錯,形成復雜的皺褶,大腦皮質每單位體積的細胞和神經細胞的數目非常多,神經的分佈也相當復雜。例如,大西洋瓶鼻海豚的體重250千克,而腦部重量約為1500剋(這個值和成年男性的腦重1400剋相近)腦重和體重的比值約為0.6,這個值雖然遠低於人類的1.93,但卻超過大猩猩或猴類等靈長類。
  至於海豚大腦半球上由腦溝所形成的皺褶,根據研究顯示,大西洋瓶鼻海豚的皺褶甚至比人類還多,而且更為復雜,它們的大腦皮質表面積為2500平方釐米,是人類的1.5倍.海豚腦部神經細胞有密度與人類或黑猩猩的幾乎沒有差別。換句話說,海豚腦部神經細胞的數目,比人類或黑猩猩的還要多。因此,無論是從腦重量和體重的比,或是從大腦皮質的皺褶數目來看,大西洋瓶鼻海豚腦部的記憶容量,或是信息處理能力,均與靈長類不相上下。
海豚的語言
  由於海豚大腦的記憶容量和信息處理能力與靈長類動物不相上下,如果人類能與海豚相互溝通,就應該獲得許多有關海洋動物的寶貴資料,並學習到不同的表達和思維模式。與海豚一起潛水就會發現,海豚是相當“聒噪”的動物。根據錄音調查記錄顯示,海豚使用頻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聲波的喊叫聲進行“回音定位”,而人類的聽覺範圍介於16-20千赫之間,人類無法聽到海豚回聲定位所發出的超聲波。因此,我們在水中聽到的海豚叫聲,可能是海豚同類間互通消息所使用的部分低頻聲音。
  人類要與海豚溝通,先决條件是要瞭解海豚的語言,這樣就必須分析海豚發出的聲音與行為的關聯性。事實上衹要有適當的錄音設備就可能進行海豚聲音分析。然而,聲音與行為之間的並聯卻不容易掌握,目前人們還無法確切瞭解海豚發出的各種聲音所包含的含義。
  為使人類與海豚溝通,第二種方法是讓海豚學習人類的語言,20多年前,美國海洋大學的專傢們就是采用這種方式開發海豚的智能。目前海豚在專傢的訓練下,已經能從訓練人員的手勢中,學習並瞭解單字與復合語句的意義並能作出適當的反應,但尚無法達到能與人自由交換信息的境界。
  不論是研究海豚聲音與行為的關聯性,還是教導海豚學習人類的語言,以目前的進展來說,距離人類與海豚互相瞭解、互相溝通的最終目標都還相當的遙遠。
海豚本能
  海豚的睡覺方式
  海豚似乎永遠不眠不休地四處遊動。海豚是哺乳類動物,原先棲息陸地,後來又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若它們在水中持續睡覺,海豚將因無法呼吸而死。難道它們真的不用睡覺?若會睡覺,它們是睡在陸地,還是睡在海中呢?
  其實若我們能夠細心觀察海豚一段時間,便會發現它們在遊泳時,有時會閉上其中的一隻眼睛。經調查它們的腦電波得知,它們某一邊的腦部會呈睡眠狀態。即使,它們雖然持續遊泳,但左右兩邊的腦部卻在輪流休息。
  若我們能夠像海豚一樣,一邊睡覺一邊工作,左右腦互相交替休息,一心便可以二用,搭車時睡覺便不怕坐過站了。
  海豚護幼奮不顧身
  母海豚如果不幸小産,為了讓沒有行動能力的小海豚呼吸,它會拼命地用自己的吻部把小海豚推嚮水面,並不斷地重複這些動作,甚至停止覓食達兩天之久。
  據水族館的人士說,一旦小海豚死去,母海豚會奮不顧身地設法讓小海豚復生,但如果持續的時間太久情形嚴重時,連母海豚也可以因衰竭而死亡。所以,必須盡快將小海豚的屍體打撈起來,也許這樣做會避免母豚過分傷心,使其恢復體力。不過,工作人員要清除死亡的小海豚並非易事,母海豚會護着小海豚避開船衹,與工作人員展開耐力比賽。
  母海豚是否知道小海豚已經死亡?還是因為覺得小海豚可憐,而拼命想把小海豚推嚮水面?抑或衹是出於一種動物的本能?也許海豚確具有某些人類所無法瞭解的理性,詳細情況目前尚不清楚。
  海豚救援遇難同類
  古代希臘曾經流傳着海豚搭救溺水者的故事:有一次希臘著名的抒情詩人和音樂傢阿萊昂參加由一位意大利富商舉辦的音樂大賽,結果贏得了巨額奬金。他攜帶這筆財富乘船返回希臘科林斯,不料途中卻引起船員們眼紅,欲將他殺害。他臨死之前要求再能演奏一麯,美妙的音樂引來了一大群海豚,阿萊昂縱身跳人海中,海豚將他負在身上,遊至安全的地方,阿萊昂因此脫險。這個故事說明,在古代人類與海豚之間的關係相當良好。那麽海豚海豚同類之間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1994年6月,研究人員在太平洋進行海豚生態調查時,曾觀察到一條不幸被魚叉擊中而呈昏迷狀態的海豚,在其附近,遊來另一條海豚,並不斷地把受傷的同類推嚮水面,它發出的聲音,仿佛在喚醒處於昏迷狀態的受傷海豚
  海豚能識別敵友
  研究人員在調查野生海豚時發現,通常一開始海豚都不願意靠近人,似乎意識到陌生物體的存在。但當察覺人類並無敵意後,海豚的戒備之心逐漸下降,甚至可近到伸手可及的距離,它們會一邊搖動頭部,一邊觀察人。衹要其中的一條不經意地逐漸靠近人,其他的海豚也會慢慢地遊過來。
  意大利南部夏科灣附近,每天都有十多條大西洋瓶鼻海豚遊嚮海灘。這些海豚對人類的騷擾似乎並不介意,而且已習慣人類用手給它們的食物和魚餌。因此,即使是野生海豚,若有適當的機會,也會與人類和睦相處。
  然而,人類衹有擺脫“萬物之靈”的成見,置身於海豚的世界。才能發現與海豚的其他溝通方式。
  在新西蘭首都惠靈頓,有一座造型別緻的海豚紀念碑,上書“天才領航員傑剋”。
  一八七一年的某一天,帆船“布裏尼爾號”行經新西蘭科剋海峽,因天氣突變,睏於“死亡之峽”整整一天,眼看就要遭受滅頂之災,絶望中的船長無力地在胸前劃著十字。突然,他眼睛一亮,一條銀灰色的大海豚從驚濤中躍起,並不時回首盼望,仿佛在說:“請放心,朋友,我知道怎樣衝出迷途,擺脫死神。”船長像在夜航中看見燈塔,想也不想就下令緊隨海豚前進。大海豚七拐八轉,終於把“布裏尼爾號”領出了恐怖之地。
  從此,奇跡出現了。這衹銀灰色的海豚始終徘徊在海峽附近,年復一年地為過往船衹領航。每逢有船來到,它總是躍出水面,搖搖尾鰭表示歡迎,然厚繞暗礁、躲湍流,使船衹擺脫危難,船員們親切地稱它為“傑剋”。
  一九一二年,傑剋結束了四十年如一日的義務領航員生涯,悄然逝去。當地人懷著依戀之情,潛水員找到它的遺體,並在上覆蓋着國旗,隨後為它舉行了葬禮,以後又為它精雕了銅像。
  海豚捕食講究分工
  海豚在捕食過程中是以群體進行活動的,不僅如此,na-ture網站報道,最近一項對佛羅裏達海岸的研究表明,每一隻海豚在捕食中還有各自的明確分工。
  合作進行捕獵在很多動物集體中都已經被發現,比如黑猩猩。
  但是每個個體在群體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就如同一個足球隊中,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分工,這種現象在動物群體中是很少見的。
  美國研究者觀察了兩組海豚,一組由三衹組成,另外一組有2到6個成員。研究者通過在在它們的鰭上做記號確定每一隻海豚,並觀察了它們60次的捕獵活動。
  結果發現,在集體捕獵過程中,這兩組海豚中總有固定的一隻在充當“司機”的角色,其它海豚則是“障礙物”的功能,“司機”海豚會將四周的小魚趕嚮障礙海豚所形成的包圍圈裏。
  這種捕獵中的個體分工過去衹在非洲母獅中發現過。一隻母獅守候在整個捕獵現場的中心,而其它母獅們在側面將獵物從四周圍嚮中間。
  對於此次發現的海豚群體中的特殊分工,研究者說,目前還不能確定的是,這種特殊的捕獵方式是否在所有海豚中都具有,或者是否海豚衹在某一特定地區纔具有。
  海豚為什麽遊得快?
  好的體形是遊得快的前提條件。但即使有了最好的體形,在大自然裏,要想成為遊泳健將,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完善。動物在水中遊動時,一般總會造成一些小小的漩渦。這些小漩渦影響了動物的遊速。海豚和鯊魚解决這個問題的辦法各有不同。海豚身體上,滑溜溜的皮膚並不是緊綳綳的.而是富有彈性的。在遊動時,海豚收縮皮膚,使上面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進來,這樣,在身體的周圍就形成了一層“水罩”。當海豚快速遊動時,“水罩”包住了它的身體,和它的身體同時移動。藉助這個水的保護層,海豚遊動時幾乎沒有磨擦力,也不造成漩渦。
  海豚救人歷史悠久
  1949年,美國佛羅裏達州一位律師的妻子在《自然史》雜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獲救的奇特經歷:她在一個海濱浴場遊泳時,突然陷入了一個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洶涌的海浪嚮她襲來。就在她即將昏迷的一剎那,一條海豚飛快地遊來,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着又是幾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淺水中為止。這位女子清醒過來後舉目四望,想看看是誰救了自己。然而海灘上空無一人,衹有一隻海豚在離岸不遠的水中嬉戲。近年來,類似的報道越來越多,這表明海豚救人絶不是人們臆造出來的。
  海豚不但會把溺水者推到岸邊,而且在遇上鯊魚吃人時,它們也會見義勇為,挺身相救。1959年夏天,“裏奧·阿泰羅”號客輪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許多乘客都在洶涌的海水中掙紮。不料禍不單行,大群鯊魚雲集周圍,眼看衆人就要葬身魚腹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成群的海豚猶如“天兵神將”突然出現,嚮貪婪的鯊魚猛撲過去,趕走了那些海中惡魔,使遇難的乘客轉危為安。
  救助弱者出於本能
  海豚始終是一種救苦救難的動物。人類在水中發生危難時,往往會得到它的幫助。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個“海上救生員”的美名,許多國傢都頒布了保護海豚的法規。那麽海豚為什麽要救人呢?在人們對海豚沒有充分認識之前,總以為它是神派來保護人類的。由於科學的進步,對海豚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其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
  動物學家發現,海豚營救的對象不衹限於人。它們會搭救體弱有病的同伴。
  1959年,美國動物學家德·希別納勒等人在海中航行時,看到兩條海豚遊嚮一條被炸藥炸傷的海豚,努力搭救着自己的同伴。海豚也會救援新生的小海豚,有時候這種舉動顯得十分盲目。在一個海洋公園裏,有一條小海豚一生下來就死掉了,但它仍然不斷地被海豚媽媽推出水面。其實,凡是在水中不積極運動的物體,幾乎都會引起海豚的註意和極大的熱忱,成為它們的“救援”對象。有人曾做過許多試驗,結果表明,海豚對於面前漂過的任何物體,不論是死海龜、舊氣墊,還是救生圈、厚木板,都會做同樣的事情。1955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洋水族館裏,有一條海豚為搭救它的宿敵——一條長1.5米的年幼虎鯊,竟然連續8天把它托出水面,結果這條倒黴的小鯊魚終於因此而喪了命。
  據此,海洋動物學家認為,海豚救人的美德,來源於海豚對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原來,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它們在遊泳時可以潛入水裏,但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把頭露出海面呼吸,否則就會窒息而死。因此對剛剛出生的小海豚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盡快到達水面,但若遇到意外的時候,便會發生海豚母親的照料行為。她用喙輕輕地把小海豚托起來,或用牙齒叼住小海豚的胸鰭使其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夠自己呼吸為止。這種照料行為是海豚及所有鯨類的本能行為。這種本能是在長時間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形成的,對於保護同類、延續種族是十分必要的。由於這種行為是不問對象的,一旦海豚遇上溺水者,誤認為這是一個漂浮的物體,也會産生同樣的推逐反應,從而使人得救。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巧合,海豚的固有行為與激動人心的“救人”現象正好不謀而合。
  海中智者人類朋友
  有的科學家覺得,把海豚的救苦救難行為歸結為動物的一種本能,未免是將事情簡單化了,其根源是對動物的智慧過於低估。海洋學家認為,海豚與人類一樣也有學習能力,甚至比黑猩猩還略勝一籌,有海中“智叟”之稱。研究表明,不論是絶對腦重量還是相對腦重量,海豚都遠遠超過了黑猩猩,而學習能力與智力發達密切相關。有人認為,海豚的大腦容量比黑猩猩還要大,顯然是一種高智商的動物,是一種具有思維能力的動物,它的救人“壯舉”完全是一種自覺的行為。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海豚都是將人推嚮岸邊,而沒有推嚮大海。20世紀初,毛裏塔尼亞瀕臨大西洋的地方有一個貧睏的漁村艾爾瑪哈拉,大西洋上的海豚似乎知道人們在受饑饉煎熬之苦,常常從公海上把大量的魚群趕進港灣,協助漁民撒網捕魚。此外,類似海豚助人捕魚的奇聞在澳大利亞、緬甸、南美也有報道。
  海豚對人類這樣一心一意,到底是為了什麽呢?在鯊魚面前,海豚是瘋狂的擊殺之神,攻擊人類可謂易如反掌,但卻從來沒有海豚傷人的記錄。最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即使當人們殺死一條海豚的時候,其他在場的海豚也衹是一旁靜觀,絶不以牙還牙。對於協作精神很強的海豚,這樣的表現實在令動物學家深感睏惑。
  海豚也有“名字”
  據俄羅斯新聞網5月24日報道,美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科學家們日前得出結論稱,每一隻處於群居狀態的海豚都擁有自己的名字,並且,同一族群的海豚之間還能夠分辨出對方“姓什名誰”。
  科學家們將研究的地點選在了佛羅裏達海岸。研究過程中,專傢們記錄下了群居海豚發出的聲音並對它們進行了分析。之後,他們從中分離出了所有能夠表明某一具體海豚身份的聲音信號,衹保留了這些聲音的頻率特種。
  據悉,通過與人發出的聲音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從海豚發出的聲響中分離出了重音和其他一些與“交談”有關的特點。試驗期間,研究人員將同一族群的海豚分為了兩組並提取了其中一組發出的聲音。之後,通過嚮另外一組海豚播放這些聲音,人們驚奇的發現,它們居然對自己“親屬”的聲音做出了積極的反應。
  參與此項研究的科學家文森特·雅尼剋表示:“我們在枯水期錄製了一些海豚的鳴叫聲並將其輸入了電腦,以便人工合成出類似的聲音。之後,我們嚮海豚播放了這些錄音以觀察它們的反應。結果顯示,海豚完全能夠分辨出這些聲音具體是誰發出的。”
  科學家們基於這些觀察結果得出結論稱,海豚不但擁有自己的名字而且還能夠根據這些名字區分同伴,而並不是單純地依賴於聲音。雅尼剋指出:“現在我們已經清楚,海豚其實和我們一樣,也擁有自己的名字。”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識別身份的方式對海豚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水下聲音很容易失真,衹能通過較為復雜的聲音組合來識別同伴。
  據悉,參與試驗的14衹海豚中有9衹都對自己親屬的“名字”做出了反應。不過,科學家們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麽另外5衹海豚未做出任何相應的動作。或許,它們並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親戚”。
  雅尼剋表示,這項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表明,海豚也擁有某些與我們人類類似的行為能力。
  海豚的生存行為
  在野外, 海豚會用吻部的牙齒捕捉獵物, 它們有九十至一百衹牙齒,但它們不會咀嚼, 而是把整條魚吞下海豚和鯨一樣均是用頭頂的氣孔呼吸, 它們會遊出水面呼氣, 在再次潛入水中前, 深深的吸一口氣它們的肺部是特別構造的, 可迅速減壓, 使它們可以潛至水深30多米的地方海豚是用尾鰭上下拍動水面而遊動的, 一雙前鰭是幫助它們改變遊動的方向, 背鰭幫助它們穩定身體~ 而海豚的流綫型身體, 可減低它們在水中的阻力, 令它們可以維持每小時30公裏的遊泳速度。
  海豚最喜歡吃魚及魷魚, 每天會吃的份量約是體重的百分之四至八;它們約重二百公斤, 所以每天進食約十五公斤的食物。在海洋公園生活的海豚所吃的食物主要是從美國冰鮮入口的橫澤魚、鮫魚、沙甸魚、魷魚和多春魚, 因為外國的貨源比較充足及穩定, 而且食物受污染的機會較少。
  海豚沒有規定的睡眠時間,它們可能在白天,又或是在晚上睡覺。它們睡覺時,通常會浮近水面,而且衹會休息其中一邊的腦,而另一邊則繼續運作,因為在海洋中,若它們處於熟睡狀態便會很容易受到敵人的侵襲,而不能逃脫。
  海豚是利用高頻率波聯絡同伴,它們可發出32種音,每衹海豚都有屬於自己的特別叫聲,用來辨出身份。
  海豚屬於鯨目齒鯨亞目。凡是鯨類都具體聲納係統,其中以海豚最精密,能利用聲波分毫不差地測出附近物體的形狀‧材料‧位置,全部過程衹需2秒鐘。
  海豚雖然活在大海中,身體所需的水分卻不是來自海水,而是完全仰賴所吃的魚體內的水分。它們衹要超過3天不吃魚,便會失水而死。由於海豚在海裏吃慣了活魚,被人飼養時海豚吃不慣死魚!
  海豚常成群在海上跳越這是海豚的一種點名式,表示“出發了”和“回傢”兩種信號;而且如果它們保持一定速度和規律跳躍前進,還可以減少水的阻力!
  如果我們試着在水中張開眼睛,看得到的東西並不多;但相反的,衹要具備一對特殊的耳朵,在海裏卻能聽得很清楚。海豚和它的近親鯨類一樣,一天到晚不停的發出怪聲,聲音可以傳達好幾公裏遠,這就是海豚的語言。雖然很復雜,但卻能達到很好的溝通效果,藉此方法它們可以告知同伴或發出求就的訊號;而且也靠這種聲納係統獵捕食物,如魚類、烏賊等...。但有時因碰到沙灘,超音波誤導,而被睏在海灘上,導致生命危險。
  儘管海豚的臉上永遠挂着滿足的笑容,但它們卻具有令人驚奇的好鬥本性。但如此好鬥的海豚也喜歡和解。美國的研究人員在研究動物園中的寬吻海豚小群體的過程中發現,在打鬥之後,敵對雙方會輕輕摩擦或可稱為接觸式遊泳,此過程中,一隻海豚拽着另一隻海豚遊過水池。
海豚簡介
  海豚 Delphinidae;dolphin
  海豚屬於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通稱海豚,是體型較小的鯨類,共有近62種,分佈於世界各大洋。體長1.2~4.2米,體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頜各有約101顆尖細的牙齒,主要以小魚、烏賊、蝦、蟹為食。 海豚喜歡過“集體”生活,少則幾頭,多則幾百頭。海豚是一種本領超群、聰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動物。經過訓練,就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腦是動物中最發達的。人的大腦占本人體重的百分之二點一,海豚的大腦占它體重的1.7%。海豚的大腦由完全隔開的兩部分組成,當其中一部分工作時,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終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聲定位來判斷目標的遠近、方向、位置、形狀、甚至物體的性質。有人做試驗,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攪渾,它們也能迅速、準確地追到扔給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驚人的聽覺,還有高超的遊泳和異乎尋常的潛水本領。據有人測驗,海豚的潛水記錄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潛水衣,衹能下潛20米。至於它的遊泳速度,更是人類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公裏,相當於魚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海豚的演化
  海豚,還有鯨與鼠海豚,是由陸生哺乳類演化而成的,據信應為類似偶蹄目的種類。現在的海豚骨骼中,位於骨盆處有兩衹棒狀的骨頭被認為是退化的後肢。它們約在5000萬年前回到海中生活。詳見鯨類的演化一條。
  在鯨類王國裏,要數海豚傢族——海豚科的種類最多了,全世界已知共有30多種。有的種類雖名叫“鯨”,如虎鯨、偽虎鯨,其實也是海豚傢族中的成員。
  海豚一般指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成員,白鰭豚是河豚科的,嚴格來說不是海豚
  海豚科Delphinidae是鯨目中種類最多也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科,其成員的體型和習性有一定的差異,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亞科,也有人分出不同的科。海豚科成員多數體型較小,包括體型最小的鯨類,以魚或軟體動物為食,也有些體型較大,可以捕食其它海獸。海豚科從外形上可以區分稱長喙、短喙和無喙的,背上多數有背鰭,也有少數無背鰭。海豚科成員以在熱帶沿海最為豐富,但是其它各海域也能見到,有些則可深入河流中。海豚科中最著名的成員當屬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即常在海洋館進行表演的海豚。寬吻海豚分佈廣泛,各大海洋的沿海和遠洋均有分佈,不同成員彼此有一定區別,有人將其分成幾個不同的種類,其中有些寬吻海豚體型較大,是體型最大的有喙海豚海豚科另一個著名的成員是逆戟鯨Orcinus orca,逆戟鯨又稱虎鯨、殺人鯨,是海豚科體型最大的種類,也是所有海獸中最兇猛的。逆戟鯨和寬吻海豚一樣分佈廣泛,也被用來馴化表演,逆戟鯨中不同的群體食性不很相同,除了著名的以其它海獸為食的種群外,還有一些以魚和烏賊等為食。海豚科中進入淡水生活的成員以亞馬孫白海豚Sotalia fluviatilis為代表。亞馬孫白海豚體型很小,是最小的長喙海豚,外形似較小型的亞馬孫河豚,但是更喜歡比較開闊的水域,不像亞馬孫河豚那樣會進入水淹森林中。
  海豚的生活習性,海豚是在水面換氣的海洋動物,每一次換氣可在水下維持二三十分鐘,當人們在海上看到海豚從水面上躍出時,這是海豚在換氣。同時,海豚的棲息地多為淺海,很少遊入深海。它們會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不同的活動,休息或遊玩時,會聚集在靠近沙灘的海灣,捕食時則出現在淺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海豚躍出水面海豚是一類智力發達、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既不像森林中膽小的動物那樣見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獸那樣遇人就張牙舞爪,海豚總是表現出十分溫順可親的樣子與人接近,比起狗和馬來,它們對待人類有時甚至更為友好。
  海豚救落水的人的故事,我們聽了很多很多,海豚與人玩耍、嬉戲的報道也常有所聞,有的故事甚至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經過學習訓練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話音。70年代,美國的三位科學家,讓兩頭海豚學會了25個單詞。新近,太平洋海洋基金會的歐文斯博士等4位科學家,對兩頭海豚進行訓練,花了3年時間,教會它們700個英文詞彙。不過有些科學家認為,不能把動物的“語言”或“方言”描繪得太離奇。
  不過海豚確實具有與衆不同的智力。它的大腦體積、質量也是動物界中數一數二的。目前,科學家對動物的智力有兩種不同的見解:一種認為黑猩猩是一切動物中最進化、最能幹的;另一種卻認為海豚的智力和學習能力與猿差不多,甚至還要高一些。因而有人稱海豚為“海中智臾”。
  為了證實海豚有學習能力,早在1959年,一位名叫利利的人就對一頭海豚做過試驗。他把電極插入海豚的快感中樞和痛感中樞,當電流通過電極刺激海豚的快感中樞神經或者痛感中樞神經時,會産生快感或痛感。然後訓練海豚觸及其頭上的金屬小片,控製電流的通斷。如果電極插在海豚的痛感中樞,海豚衹要訓練20次就會選擇切斷電源的金屬小片,使痛感消失。而換作猴子的話,則需要數百次訓練才能學會控製開關。這說明在某些方面海豚是有更強的學習能力。
  海豚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十分樂意與人交往親近。澳大利亞蒙凱米海灘的海豚們已經與人類建立了友誼,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歡樂和驚奇。也許將來有更多的海豚,在更多的地方與人類建立聯繫,這種願望並不是什麽幻想:隨着人們對海豚研究的深入,我們會揭開更多的關於海豚的秘密,那時我們與海豚交往會更加容易,更加親密,更加友好!
  提起海豚,人們都聽說它擁有超常的智慧和能力。在水族館裏,海豚能夠按照訓練師的指示,表演各種美妙的跳躍動作,似乎能瞭解人類所傳遞的信息,並采取行動,人們不禁驚嘆這美麗的海洋動物如此地聰明。那麽,海豚的智慧和能力究竟高到什麽程度?它們和人類之間的相互溝通有沒有日益增進的可能?從海豚腦部的構造及生態特性看,應該是人類認真思考地球智慧生命進化關係的時候了。
所有海豚科成員
  黑白海豚 Commerson's dolphin, Piebald dolphin Cephalorhynchus commersonii (Lecepede) 黑白海豚
  黑海豚 Black dolphin Cephalorhynchus eutropia Gray 黑白海豚
  湛江霞山觀海長廊海豚雕塑赫氏海豚 Hector's dolphin Cephalorhynchus heavisidii (Gray) 黑白海豚
  大西洋黑白海豚 Heaviside's dolphin Cephalorhynchus hectori (Van Beneden) 黑白海豚
  海豚 Common dolphin Delphinus delphis Linnaeus 海豚
  小逆戟鯨 Pygmy killer whale, Slender black fish Feresa attenuata Gray 小逆戟鯨屬
  大吻巨頭鯨 Short-finned pilot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Gray 巨頭鯨屬
  巨頭鯨 Long-finned pilot whale Globicephala melaena (Traill) 巨頭鯨屬
  灰海豚 Risso's dolphin, Gray grampus Grampus griseus (G.Cuvier) 灰海豚
  霍氏海豚 Fraser's dolphin Lagenodelphis hosei Fraser 霍氏海豚
  白腰斑紋海豚 Atlantic white-sided dolphin Lagenorhynchus acutus (Gray) 斑紋海豚
  白吻斑紋海豚 White-beaked dolphin Lagenorhynchus albirostris (Gray) 斑紋海豚
  皮氏斑紋海豚 Peale's dolphin Lagenorhynchus australis (Peale) 斑紋海豚
  大西洋斑紋海豚 Hour-glass dolphin Lagenorhynchus cruciger (Quoy et Gaimard) 斑紋海豚
  太平洋斑紋海豚 Pacific white-sided dolphin 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 Gill 斑紋海豚
  暗黑斑紋海豚 Dusky dolphin Lagenorhynchus obscurus (Gray) 斑紋海豚
  北鯨豚 Northern right whale dolphin Lissodelphis borealis (Peale) 鯨豚屬
  南鯨豚 Southern right whale dolphin Lissodelphis peronii (Lacepede) 鯨豚屬
  伊豚 Irrawaddy dolphin, Irrawaddy river dolphin Orcaella brevirostris (Gray) 伊豚屬
  逆戟鯨(虎鯨) Killer whale Orcinus orca (Linnaeus) 逆戟鯨屬
  瓜頭海豚 Melon-headed whale Peponocephala electra (Gray) 瓜頭海豚
  偽虎鯨 Fals killer whale Pseudorca crassidens (Owen) 偽虎鯨屬
  白海豚 Tucuxi, River dolphin Sotalia fluviatilis (Gervais) 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 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Osbeck) 弓背海豚
  托氏海豚 Atlantic hump-backed dolphin Sousa teuszii (Kukenthal) 弓背海豚
  弱原海豚 Spotted dolphin Stenella attenuata (Gray) 原海豚
  大西洋原海豚 Atlantic spinner dolphin Stenella clymene (Gray) 原海豚
  藍白海豚 Striped dolphin Stenella coeruleoalba (Meyen) 原海豚
  古氏海豚(轡海豚) Spotted dolphin Stenella frontalis (Cope) 原海豚
  長嘴海豚 Spinner dolphin, Long-beaked dolphin 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原海豚
  糙齒長吻海豚 Rough-toothed dolphin Steno bredanensis (Lesson) 長吻海豚
  寬吻海豚 Bottle-nosed dolphin Tursiops truncatus (Montagu) 寬吻海豚
  印度太平洋駝背海豚(即人們常稱的粉紅海豚)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chinensis(Osbeck, 1765)
海豚本能
  海豚的睡覺方式
  海豚似乎永遠不眠不休地四處遊動。海豚是哺乳類動物,原先棲息陸地,後來又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若它們在水中持續睡覺,海豚將因無法呼吸而死。難道它們真的不用睡覺?若會睡覺,它們是睡在陸地,還是睡在海中呢?
  其實若我們能夠細心觀察海豚一段時間,便會發現它們在遊泳時,有時會閉上其中的一隻眼睛。經調查它們的腦電波得知,它們某一邊的腦部會呈現睡眠狀態。即使,它們雖然持續遊泳,但左右兩邊的腦部卻在輪流休息每隔十幾分鐘,他們的活動狀態變換一次,而且很有節奏。
  若我們能夠像海豚一樣,一邊睡覺一邊工作,左右腦互相交替休息,一心便可以二用,搭車時睡覺便不怕坐過站了。
  海豚護幼奮不顧身
  母海豚如果不幸小産,為了讓沒有行動能力的小海豚呼吸,它會拼命地用自己的吻部把小海豚推嚮水面,並不斷地重複這些動作,甚至停止覓食達兩天之久。
  據水族館的人士說,一旦小海豚死去,母海豚會奮不顧身地設法讓小海豚復生,但如果持續的時間太久情形嚴重時,連母海豚也可以因衰竭而死亡。所以,必須盡快將小海豚的屍體打撈起來,也許這樣做會避免母豚過分傷心,使其恢復體力。不過,工作人員要清除死亡的小海豚並非易事,母海豚會護着小海豚避開船衹,與工作人員展開耐力比賽。
  母海豚是否知道小海豚已經死亡?還是因為覺得小海豚可憐,而拼命想把小海豚推嚮水面?抑或衹是出於一種動物的本能?也許海豚確具有某些人類所無法瞭解的理性,詳細情況目前尚不清楚。
  海豚救援遇難同類
  古代希臘曾經流傳着海豚搭救溺水者的故事:有一次希臘著名的抒情詩人和音樂傢阿萊昂參加由一位意大利富商舉辦的音樂大賽,結果贏得了巨額奬金。他攜帶這筆財富乘船返回希臘科林斯,不料途中卻引起船員們眼紅,欲將他殺害。他臨死之前要求再能演奏一麯,美妙的音樂引來了一大群海豚,阿萊昂縱身跳人海中,海豚將他負在身上,遊至安全的地方,阿萊昂因此脫險。這個故事說明,在古代人類與海豚之間的關係相當良好。那麽海豚海豚同類之間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1994年6月,研究人員在太平洋進行海豚生態調查時,曾觀察到一條不幸被魚叉擊中而呈昏迷狀態的海豚,在其附近,遊來另一條海豚,並不斷地把受傷的同類推嚮水面,它發出的聲音,仿佛在喚醒處於昏迷狀態的受傷海豚
  海豚能識別敵友
  研究人員在調查野生海豚時發現,通常一開始海豚都不願意靠近人,似乎意識到陌生物體的存在。但當察覺人類並無敵意後,海豚的戒備之心逐漸下降,甚至可近到伸手可及的距離,它們會一邊搖動頭部,一邊觀察人。衹要其中的一條不經意地逐漸靠近人,其他的海豚也會慢慢地遊過來。
  意大利南部夏科灣附近,每天都有十多條大西洋瓶鼻海豚遊嚮海灘。這些海豚對人類的騷擾似乎並不介意,而且已習慣人類用手給它們的食物和魚餌。因此,即使是野生海豚,若有適當的機會,也會與人類和睦相處。
  然而,人類衹有擺脫“萬物之靈”的成見,置身於海豚的世界。才能發現與海豚的其他溝通方式。
  在新西蘭首都惠靈頓,有一座造型別緻的海豚紀念碑,上書“天才領航員傑剋”。
  一八七一年的某一天,帆船“布裏尼爾號”行經新西蘭科剋海峽,因天氣突變,睏於“死亡之峽”整整一天,眼看就要遭受滅頂之災,絶望中的船長無力地在胸前劃著十字。突然,他眼睛一亮,一條銀灰色的大海豚從驚濤中躍起,並不時回首盼望,仿佛在說:“請放心,朋友,我知道怎樣衝出迷途,擺脫死神。”船長像在夜航中看見燈塔,想也不想就下令緊隨海豚前進。大海豚七拐八轉,終於把“布裏尼爾號”領出了恐怖之地。
  從此,奇跡出現了。這衹銀灰色的海豚始終徘徊在海峽附近,年復一年地為過往船衹領航。每逢有船來到,它總是躍出水面,搖搖尾鰭表示歡迎,然繞暗礁、躲湍流,使船衹擺脫危難,船員們親切地稱它為“傑剋”。
  一九一二年,傑剋結束了四十年如一日的義務領航員生涯,悄然逝去。當地人懷著依戀之情,潛水員找到它的遺體,並在上覆蓋着國旗,隨後為它舉行了葬禮,以後又為它精雕了銅像。
  海豚捕食講究分工
  海豚在捕食過程中是以群體進行活動的,不僅如此,na-ture網站報道,最近一項對佛羅裏達海岸的研究表明,每一隻海豚在捕食中還有各自的明確分工。
  合作進行捕獵在很多動物集體中都已經被發現,比如黑猩猩。
  但是每個個體在群體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就如同一個足球隊中,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分工,這種現象在動物群體中是很少見的。
  美國研究者觀察了兩組海豚,一組由三衹組成,另外一組有2到6個成員。研究者通過在在它們的鰭上做記號確定每一隻海豚,並觀察了它們60次的捕獵活動。
  結果發現,在集體捕獵過程中,這兩組海豚中總有固定的一隻在充當“司機”的角色,其它海豚則是“障礙物”的功能,“司機”海豚會將四周的小魚趕嚮障礙海豚所形成的包圍圈裏。
  這種捕獵中的個體分工過去衹在非洲母獅中發現過。一隻母獅守候在整個捕獵現場的中心,而其它母獅們在側面將獵物從四周圍嚮中間。
  對於此次發現的海豚群體中的特殊分工,研究者說,目前還不能確定的是,這種特殊的捕獵方式是否在所有海豚中都具有,或者是否海豚衹在某一特定地區纔具有。
  海豚為什麽遊得快?
  好的體形是遊得快的前提條件。但即使有了最好的體形,在大自然裏,要想成為遊泳健將,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完善。動物在水中遊動時,一般總會造成一些小小的漩渦。這些小漩渦影響了動物的遊速。海豚和鯊魚解决這個問題的辦法各有不同。海豚身體上,滑溜溜的皮膚並不是緊綳綳的.而是富有彈性的。在遊動時,海豚收縮皮膚,使上面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進來,這樣,在身體的周圍就形成了一層“水罩”。當海豚快速遊動時,“水罩”包住了它的身體,和它的身體同時移動。藉助這個水的保護層,海豚遊動時幾乎沒有摩擦力,也不造成漩渦。
  海豚救人歷史悠久
  1949年,美國佛羅裏達州一位律師的妻子在《自然史》雜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獲救的奇特經歷:她在一個海濱浴場遊泳時,突然陷入了一個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洶涌的海浪嚮她襲來。就在她即將昏迷的一剎那,一條海豚飛快地遊來,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着又是幾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淺水中為止。這位女子清醒過來後舉目四望,想看看是誰救了自己。然而海灘上空無一人,衹有一隻海豚在離岸不遠的水中嬉戲。近年來,類似的報道越來越多,這表明海豚救人絶不是人們臆造出來的。
  海豚不但會把溺水者推到岸邊,而且在遇上鯊魚吃人時,它們也會見義勇為,挺身相救。1959年夏天,“裏奧·阿泰羅”號客輪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許多乘客都在洶涌的海水中掙紮。不料禍不單行,大群鯊魚雲集周圍,眼看衆人就要葬身魚腹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成群的海豚猶如“天兵神將”突然出現,嚮貪婪的鯊魚猛撲過去,趕走了那些海中惡魔,使遇難的乘客轉危為安。
  救助弱者出於本能
  海豚始終是一種救苦救難的動物。人類在水中發生危難時,往往會得到它的幫助。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個“海上救生員”的美名,許多國傢都頒布了保護海豚的法規。那麽海豚為什麽要救人呢?在人們對海豚沒有充分認識之前,總以為它是神派來保護人類的。由於科學的進步,對海豚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其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
  動物學家發現,海豚營救的對象不衹限於人。它們會搭救體弱有病的同伴。
  1959年,美國動物學家德·希別納勒等人在海中航行時,看到兩條海豚遊嚮一條被炸藥炸傷的海豚,努力搭救着自己的同伴。海豚也會救援新生的小海豚,有時候這種舉動顯得十分盲目。在一個海洋公園裏,有一條小海豚一生下來就死掉了,但它仍然不斷地被海豚媽媽推出水面。其實,凡是在水中不積極運動的物體,幾乎都會引起海豚的註意和極大的熱忱,成為它們的“救援”對象。有人曾做過許多試驗,結果表明,海豚對於面前漂過的任何物體,不論是死海龜、舊氣墊,還是救生圈、厚木板,都會做同樣的事情。1955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洋水族館裏,有一條海豚為搭救它的宿敵——一條長1.5米的年幼虎鯊,竟然連續8天把它托出水面,結果這條倒黴的小鯊魚終於因此而喪了命。
  據此,海洋動物學家認為,海豚救人的美德,來源於海豚對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原來,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它們在遊泳時可以潛入水裏,但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把頭露出海面呼吸,否則就會窒息而死。因此對剛剛出生的小海豚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盡快到達水面,但若遇到意外的時候,便會發生海豚母親的照料行為。她用喙輕輕地把小海豚托起來,或用牙齒叼住小海豚的胸鰭使其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夠自己呼吸為止。這種照料行為是海豚及所有鯨類的本能行為。這種本能是在長時間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形成的,對於保護同類、延續種族是十分必要的。由於這種行為是不問對象的,一旦海豚遇上溺水者,誤認為這是一個漂浮的物體,也會産生同樣的推逐反應,從而使人得救。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巧合,海豚的固有行為與激動人心的“救人”現象正好不謀而合。
  海中智者人類朋友
  有的科學家覺得,把海豚的救苦救難行為歸結為動物的一種本能,未免是將事情簡單化了,其根源是對動物的智慧過於低估。海洋學家認為,海豚與人類一樣也有學習能力,甚至比黑猩猩還略勝一籌,有海中“智叟”之稱。研究表明,不論是絶對腦重量還是相對腦重量,海豚都遠遠超過了黑猩猩,而學習能力與智力發達密切相關。有人認為,海豚的大腦容量比黑猩猩還要大,顯然是一種高智商的動物,是一種具有思維能力的動物,它的救人“壯舉”完全是一種自覺的行為。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海豚都是將人推嚮岸邊,而沒有推嚮大海。20世紀初,毛裏塔尼亞瀕臨大西洋的地方有一個貧睏的漁村艾爾瑪哈拉,大西洋上的海豚似乎知道人們在受饑饉煎熬之苦,常常從公海上把大量的魚群趕進港灣,協助漁民撒網捕魚。此外,類似海豚助人捕魚的奇聞在澳大利亞、緬甸、南美也有報道。
  海豚對人類這樣一心一意,到底是為了什麽呢?在鯊魚面前,海豚是瘋狂的擊殺之神,攻擊人類可謂易如反掌,但卻從來沒有海豚傷人的記錄。最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即使當人們殺死一條海豚的時候,其他在場的海豚也衹是一旁靜觀,絶不以牙還牙。對於協作精神很強的海豚,這樣的表現實在令動物學家深感睏惑。
  海豚也有“名字”
  據俄羅斯新聞網5月24日報道,美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科學家們日前得出結論稱,每一隻處於群居狀態的海豚都擁有自己的名字,並且,同一族群的海豚之間還能夠分辨出對方“姓什名誰”。
  科學家們將研究的地點選在了佛羅裏達海岸。研究過程中,專傢們記錄下了群居海豚發出的聲音並對它們進行了分析。之後,他們從中分離出了所有能夠表明某一具體海豚身份的聲音信號,衹保留了這些聲音的頻率特種。
  據悉,通過與人發出的聲音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從海豚發出的聲響中分離出了重音和其他一些與“交談”有關的特點。試驗期間,研究人員將同一族群的海豚分為了兩組並提取了其中一組發出的聲音。之後,通過嚮另外一組海豚播放這些聲音,人們驚奇的發現,它們居然對自己“親屬”的聲音做出了積極的反應。
  參與此項研究的科學家文森特·雅尼剋表示:“我們在枯水期錄製了一些海豚的鳴叫聲並將其輸入了電腦,以便人工合成出類似的聲音。之後,我們嚮海豚播放了這些錄音以觀察它們的反應。結果顯示,海豚完全能夠分辨出這些聲音具體是誰發出的。”
  科學家們基於這些觀察結果得出結論稱,海豚不但擁有自己的名字而且還能夠根據這些名字區分同伴,而並不是單純地依賴於聲音。雅尼剋指出:“現在我們已經清楚,海豚其實和我們一樣,也擁有自己的名字。”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識別身份的方式對海豚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水下聲音很容易失真,衹能通過較為復雜的聲音組合來識別同伴。
  據悉,參與試驗的14衹海豚中有9衹都對自己親屬的“名字”做出了反應。不過,科學家們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麽另外5衹海豚未做出任何相應的動作。或許,它們並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親戚”。
  雅尼剋表示,這項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表明,海豚也擁有某些與我們人類類似的行為能力。
  海豚的生存行為
  在野外, 海豚會用吻部的牙齒捕捉獵物, 它們有九十至一百衹牙齒,但它們不會咀嚼, 而是把整條魚吞下海豚和鯨一樣均是用頭頂的氣孔呼吸, 它們會遊出水面呼氣, 在再次潛入水中前, 深深的吸一口氣它們的肺部是特別構造的, 可迅速減壓, 使它們可以潛至水深30多米的地方海豚是用尾鰭上下拍動水面而遊動的, 一雙前鰭是幫助它們改變遊動的方向, 背鰭幫助它們穩定身體~ 而海豚的流綫型身體, 可減低它們在水中的阻力, 令它們可以維持每小時30公裏的遊泳速度。
  海豚最喜歡吃魚及魷魚, 每天會吃的份量約是體重的百分之四至八;它們約重二百公斤, 所以每天進食約十五公斤的食物。在海洋公園生活的海豚所吃的食物主要是從美國冰鮮入口的橫澤魚、鮫魚、沙甸魚、魷魚和多春魚, 因為外國的貨源比較充足及穩定, 而且食物受污染的機會較少。
  海豚沒有規定的睡眠時間,它們可能在白天,又或是在晚上睡覺。它們睡覺時,通常會浮近水面,而且衹會休息其中一邊的腦,而另一邊則繼續運作,因為在海洋中,若它們處於熟睡狀態便會很容易受到敵人的侵襲,而不能逃脫。
  海豚是利用高頻率波聯絡同伴,它們可發出32種音,每衹海豚都有屬於自己的特別叫聲,用來辨出身份。
  海豚屬於鯨目齒鯨亞目。凡是鯨類都具體聲納係統,其中以海豚最精密,能利用聲波分毫不差地測出附近物體的形狀‧材料‧位置,全部過程衹需2秒鐘。
  海豚雖然活在大海中,身體所需的水分卻不是來自海水,而是完全仰賴所吃的魚體內的水分。它們衹要超過3天不吃魚,便會失水而死。由於海豚在海裏吃慣了活魚,被人飼養時海豚吃不慣死魚!
  海豚常成群在海上跳躍。這是海豚的一種點名式,表示“出發了”和“回傢”兩種信號;而且如果它們保持一定速度和規律跳躍前進,還可以減少水的阻力!
  如果我們試着在水中張開眼睛,看得到的東西並不多;但相反的,衹要具備一對特殊的耳朵,在海裏卻能聽得很清楚。海豚和它的近親鯨類一樣,一天到晚不停的發出怪聲,聲音可以傳達好幾公裏遠,這就是海豚的語言。雖然很復雜,但卻能達到很好的溝通效果,藉此方法它們可以告知同伴或發出求救的訊號;而且也靠這種聲納係統獵捕食物,如魚類、烏賊等。但有時因碰到沙灘,超音波誤導,而被睏在海灘上,導致生命危險。
  儘管海豚的臉上永遠挂着滿足的笑容,但它們卻具有令人驚奇的好鬥本性。但如此好鬥的海豚也喜歡和解。美國的研究人員在研究動物園中的寬吻海豚小群體的過程中發現,在打鬥之後,敵對雙方會輕輕摩擦或可稱為接觸式遊泳。此過程中,一隻海豚拽着另一隻海豚遊過水池。
  海豚可以長時間潛在海裏
  海豚是一種靠肺來呼吸的動物。但是,海豚以魚、蝦等海中生物為主食,它們長期生活在海水中,已適應這種環境,身體內的肌肉和血液經過體內生物化學反應,能釋放出氧氣,保證呼吸需要。所以,海豚長時間潛在海裏也不會悶死。
  海豚的悲壯葬禮
  海豚特別珍重死去同伴的屍體,絶不允許其他海洋動物的撕咬吞噬。當同伴死後,會有幾十上百的海豚簇擁着它的屍體,像守靈一樣長達10多天,直到屍體開始腐爛而不會被其他海獸啃嚙為止。
  海豚救人的小故事
  海豚領航
  1871年夏天,大霧籠罩了新西蘭海岸,"布裏尼爾號"像一片樹葉似的,在險惡的暗礁群中顛簸。船長絶望地叫道:“天啊,我們完了……”
  突然,船長發現前面不太遠的海面上有一個白點。他加快船速追上了白點,原來是一隻白海豚(後來人們稱它為傑剋)。船長想了想,决定跟着這條海豚前進。海豚好像是專門為這條船而來的,它帶領海船穿過濃霧,繞過暗礁,海船順利地到達了安全區,而這時,海豚卻不見了。
  從此,每艘海船經過這裏,都會遇到這個奇怪的“領航者”。儘管這個礁石密佈的地區很危險,但是,自從有了白海豚傑剋領航,一條船也沒觸過暗礁。有一次,白海豚傑剋又為一艘海船領航,船上的一名旅客認為海豚領航是魔鬼在作怪,就偷偷開槍把它打傷了。可是幾個星期以後,這條“心地善良”的海豚又出現了。為了保障經過這個地區的海船的安全,新西蘭政府專門召開會議,並頒布了一條法令:任何人不準傷害這條海豚。從此,這條海豚更忠心耿耿地為來往的每一艘海船領航。多少個日日夜夜過去了,這個地區從未出現過事故。直到1912年,白海豚傑剋纔從海面上消失了--人們知道,它為人類服務了一生以後死去了。
  雖然,白海豚傑剋為人類船衹領航40多年在科學上還是個謎,但是,人們在心底卻永遠記住了人類忠實的朋友--白海豚
海豚眼鏡
  海豚眼鏡簡介
  在設計風格上,既強調經典,又突出前衛;既有時代感,又突出個性,再沉穩大方和張揚眩目之間尋找到和諧,再色彩的運用上,更豐富,更大膽,高明度的粉紅、粉蘭、淺黃淺褐及傳統的金色、青灰色等,都被賦予最流行的色係,給予運用。不規則的造型,無邊框的設計,更顯示出海豚太陽鏡的獨特性。同時也更具時代感,時尚感,在時尚的風潮中脫穎而出,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海豚眼鏡
   海豚PORPOISE眼鏡 (浙江名牌,國內零售市場最暢銷的品牌之一):鏡片采用高科技真空鍍摸處理。能有效阻斷電磁波,有效避免眼內組織産生病變;對不同光綫有不同的穿透吸收功能,有抗反射、防強光,令使用者配戴後,能明顯感覺視覺清晰、視感自然.
  防輻射範圍:防紫外綫、防電磁波、抗反射、防強光
  E眼鏡網是海豚眼鏡等各類名牌眼鏡專售平臺,其上的海豚眼鏡都是以廠傢直銷的形式銷售,所以不管在價格和質量上都有所保證。
紀錄片
  原名:Dolphins
  導演: Greg MacGillivray
  語言: 英語
  製片國傢/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2000-04-14
  本片獲第73屆奧斯卡金像奬最佳紀錄短片
戰略遊戲紅色警戒中的海豚
  海豚/dolphin
┣紅色警戒2中的海豚
  紅色警戒2裏盟軍的一種生物武器,由愛因斯坦實驗室發明並進行特訓。頭部裝有聲納係統。
  由盟軍的船廠生産(隸屬盟軍海戰高科技部隊),是對蘇軍進行反潛艇作戰的有力武器,用超聲波攻擊海上目標。
  威力巨大,強大的聲納係統可以擊碎海洋中一切妨礙它的敵人,特別是蘇軍尤裏特訓的巨型烏賊的天敵,能阻止巨型烏賊對船衹的觸角纏饒並將其扼殺,有“烏賊殺手”之稱。
  ┃┣詳細數據
  海豚
  價格:600
  生命:200
  裝甲:輕甲
  視野:5
  速度:8
  老兵級強化:生命強化,傷害強化,攻擊間隔降低,視野強化,速度上升
  精英級強化:生命強化,傷害強化,攻擊間隔降低
  主武器 :聲納
  建造條件:船塢+作戰實驗室
  殺傷半徑0.5 最遠處傷害比例50% (登陸艇外的兩棲單位)
  ┃┗特殊能力
  1、潛艇探測:探測並標定8格內的潛艇及烏賊。
  2、水下移動:在不進行對海域的攻擊時且未被攻擊時保持潛水狀態。
  3、反寄生:不受寄生攻擊。
  4、自動修復:受傷後能自動恢復生命,每75的時間恢復5的生命。
  建議與神盾巡洋艦配合進攻,因為驅逐艦上的飛機也是海豚的剋星。
  但要註意海豚的聲納攻擊有穿透性,攻擊時小心不要誤傷自己的艦船。
┗紅色警戒3中的海豚
  紅色警戒3中盟軍海軍
  ┣基本資料
  定位:反艦偵察兵
  訓練總部:格拉斯哥市卡米切爾海洋研究院
  戰場訓練地點:盟軍船塢
  信條:吱嘎 嘎-嘎,嘎咿!(“不惜一切爭取自由!”)
  ┣配備
  >WP100聲波瓦解炮
  >便攜監測器陣列
  >使自身能被雷達追蹤到的微芯片
  >形狀適合的流綫型“製服”
  >增強泳速的強化背鰭
  ┣歷史資料
  隨着近十幾年來同盟國面臨的情況越來越嚴峻,他們越來越多地追尋非常規作戰法,其中一個項目涉及到一些訓練海豚進行遊擊風格作戰的專門學校。這些學校中最著名的當屬坐落於蘇格蘭的卡米切爾海洋研究院,它同時是世界最領先的海洋哺乳動物軍事訓練中心。雖然在項目初期遭到了一些質疑,盟軍訓練海豚來作為海軍與蘇聯抗衡的計劃在今天已被普遍認為是小半個世紀以來最傑出、最思想超前的軍事倡議。
  這是盟軍的第一隻受訓海豚,弗萊明嘉琪,
  在她的感覺遮斷隔間裏戴上一個無色的WP100聲波瓦解炮時的樣子
  這種决策自然少不了反對的聲音,請註意,直到今天盟軍官方都堅定地維護他們這個訓練和兵器化海豚的研發項目,強調他們教會了這些生物去保衛自身及他們的海洋傢園。雖然道德爭議一直持續着,裝備了特製防水聲波瓦解炮的盟軍海豚卻是無需爭辯地有效。在適當的訓練下,這些聰明乖巧的生物可以快速精確地集結到外來艦衹的方位,在集群作戰時能展現出出乎意料的威力。
  海豚的聲波武器效用就像是海底的手提鑽,衝擊着敵人目標直到它們四分五裂,海豚們可以不受該武器的頻率影響保持與同類和指揮官的通訊——即便是在和它們的最大勁敵蘇聯鯊魚潛艇惡戰當中。蘇聯在與海豚的作戰中吃虧不少,並且不斷研究新作戰方式來對付這些機靈勇敢的生物,例如,他們最新的電鰩快艇就已知可以嚮海水釋放一波接一波的高強電流。不過作為對策,盟軍的海豚則可以高高躍出水面而避過其害。
  老一輩的水手和軍人曾說現代戰場不會有海豚們的立足之地,傳統的艦船武器無論在任何方面都要來得優勝得多。然而在布賴頓海灘對開水域那次著名的單衹海豚擊沉蘇聯無畏戰艦的神勇事跡之後,現在衹有蘇聯的大嘴巴宣傳員纔會緊抱着這種想法不放。(麥金太爾小池因為她光榮的犧牲被追授盟軍最高勳章)
  相信隨着海豚無價的服役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盟軍核心指揮層將很快為它們設置一個完整的軍種軍階。
  ┗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海豚的情報:
  聲波武器——盟軍海豚是內行的戰士,它們受訓熟練使用安裝在鰭部的聲波瓦解炮。這些武器開火迅速並對各類型艦船都有實效,而又不會造成任何環境副作用。
  高飛高跳——盟軍特訓的海豚們真正掌握了從波濤中躍起的技巧,它們可以比野生同類跳得更高更遠,這會帶來各種戰術利益。
  遙距掃描——海豚除了是值得敬畏的戰鬥員之外,他們還首先是出色的偵察兵。由於有着天生的高速度和最尖端的監測設備,它們可以遠早於敵人之前發現對方的蹤跡,然後在尾鰭倒泳後撤的同時迅速嚮基地匯報。
  天生苦力——因為盟軍海豚是為了自由大業而生的,又由於它們不用發軍餉,所以盟軍用它們來作單位真划算。省下來的錢用來打發動物權益保護組織和研究新的海洋武器。
紀錄片
  原名:Dolphins
  導演: Greg MacGillivray
  語言: 英語
  製片國傢/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2000-04-14
  本片獲第73屆奧斯卡金像奬最佳紀錄短片
  海豚灣 The Cove
  又名: 海灣 / 海灣峽𠔌 / 海灣屠場 / The Rising
  編劇: Mark Monroe
  導演: Louie Psihoyos
  主演: Joe Chisholm / Mandy-Rae Cruikshank / Charles Hambleton / Simon Hutchins / Kirk Krack / Isabel Lucas / Richard O'Barry /
  製片國傢/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2009-04-25
  本片攝製組勇敢而艱難的拍攝了本片,因為在拍攝地,日本和歌山縣太地村,這裏的人不準任何的拍攝行為。而在這個海灣,對於海豚的捕殺一直在進行着,在本片你將看到海洋環境正遭受怎樣的破壞,並且對於整個地球産生怎樣惡劣的影響。
  影片所記錄的真相是令人震驚的,全片充滿了探索,間諜式的氛圍。
  、
海洋生物
  海豚
    海豚是屬於哺乳動物的一種,它的流綫型形體使它看起來更像魚。海豚體體形呈紡錘形,喙細長,額部隆起不明顯,額和喙之間有明顯的凹凸。背鰭,鰭肢呈三角形,末端尖,背部深藍灰色,腹面白,體側前端為土黃色,後端不灰色,每2~3年産1胎,每胎1子,妊娠期10~11個月,産於太平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我國沿海也有分佈。
    海豚喜歡成群的生活在一起。小海豚往往要跟在母海豚的生邊多年,它們模仿成年海豚的行為,學會捕魚,傳信號,逃避鯊魚。海豚大腦發達,平均重1.6千克,占體重的1.17%而且海豚腦溝回很發達,外觀與人腦相似,海豚的遊泳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40千米/小時,而且它們還喜歡嬉戲,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例如快速躍出水面等等,海豚是一種機靈,好廳,高智商的動物,當人們出海航行時,它們會經常看到有海豚在船邊遊動,如果人們下水,它們還會遊到人們生邊看看。海豚擅長雜技,常躍出水面,在水面上扭動。
    海豚利用回聲定位尋找食物,而且它們經常密切配合,將獵物包圍起來後殺死。它們常遊到小船的船頭附近,有時甚主動靠近遊泳者,任其撫摸,海豚的睡眠也是獨一無二的,睡眠中,海豚的大腦兩半球處於明顯不同狀態,當一個大腦半球處於睡眠狀態時,加一個卻在工作,每隔幾十分鐘,兩邊活動方式變換一次,難怪人們稱海豚是不眠動物。
百科辭典
  haitun
  海豚
  dolphin and porpoise
    小型齒鯨類的統稱。屬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包括海豚各科和淡水豚總科共約60餘種。主要種類有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點斑原海豚 (Stenella frontalis )、藍白原海豚 (S.coeruleoalba)、太平洋短吻海豚(La□enorhynchus ob-liquidens)、 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等。淡水豚總科(Platanistidae)共有5,中國衹白鰭豚 (Li-potes vexillifer)1種。海豚是重要的水産經濟動物。
     主要海豚種類
    特徵 體呈紡錘形。外呼吸孔1個,位於頭頂部,凹緣嚮前。上下頜具有多數齒。大多數有背鰭。真海豚是典型的海豚,體長2米左右,喙細長;額隆不明顯。背鰭中等大,呈鐮狀後屈而端尖;鰭肢尖削。體背黑色或深褐色,腹部白色,體側由鰭肢至肛門的上方有前後2個弧形淺色區,自眼嚮身後沿體側至肛門處有2條濃色帶,眼有黑色圈。江豚體長1.5~2米;頭圓,額隆前凸,無喙,吻短寬;無背鰭;體鉛灰色或藍灰色。
    生物學特性 絶大多數海豚生活在海洋裏;有些小型海豚常棲息在河口鹹淡水交匯處;淡水豚完全生活在江河中,中國長江的江豚可上溯至宜昌一帶。多數海豚喜集群活動,可結成數十頭或數百頭的大群,活動敏捷,遊泳迅速,有強烈眷戀性,常不捨棄受傷同伴而離去。食性廣, 外海性海豚多以群棲性魚類為食, 往往因追逐魚群而接近沿岸或進入內灣。如東太平洋長吻原海豚(Stenella lon□irostris)主要追隨金槍魚移動; 近岸海豚多以青鱗魚、銀魚、叫姑魚、□、蝦類和烏賊等為食。捕撈作業中常根據海豚的行蹤判斷某些魚類群體的位置。海豚一般3~4齡性成熟,也有8~9齡成熟的。交配盛期大多在春、秋季,有的持續時間較長。孕期約10~12個月。每産1胎,偶有雙胎。生殖間隔一般為2年。
    資源及其利用 各大洋都有分佈。真海豚、寬吻海豚、太平洋短吻海豚和幾種原海豚資源量較大。白海豚屬(Sousa)、熱帶真海豚 (Delphinus tropicalis)主要分佈在暖海域。幾種淡水豚衹分佈在江河中,資源量甚少。海豚可以機輪圍網圍或圍刺網、定置漁具等捕獲。肉可食用,皮下脂肪也可加工成工業用油。內臟和性腺、腦下垂體等可製造維生素和各種激素。皮可製革。骨骼可製成骨膠或骨粉肥料。有些種類智力發達,經過馴養可進行遊戲活動,供人觀賞,也可用於科學研究。為防止資源減少,已列為保護對象。
     (王丕烈)
    
英文解釋
  1. :  hai tun
  2. n.:  porpoise,  snuffer,  dolphin
  3. lat.:  Delphinus delphis
法文解釋
  1. n.  dauphin
相關詞
生物動物鯨目齒鯨亞目海洋動物海豚物種
海豚海豚沙撈越海豚哺乳動物更多結果...
包含詞
鼠海豚海豚科灰海豚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