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藥品 : 中草藥 : 動物 : 水産飼料 : 水力 : 生鮮餐飲 : 超市食品 : 中國 >廣東 >廣州 > 海帶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褐藻的一種,生長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狀像帶子,含有大量的碘質,可用來提製碘、鉀等。中醫入藥時叫昆布。
hǎi dài hǎi dài
  長於海底石頭上的一種帶狀含碘褐藻,有食用、製碘和藥用價值。中醫稱“昆布”
No. 3
  褐藻的一種。生長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狀像帶子,長可達數米。富含褐藻膠和碘質,可加工成幹製品供食用和藥用,也可提取碘、褐藻膠、甘露醇等工業原料,經濟價值較高。
植物簡介 Plant Introduction
  【學名】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分類】褐藻門、褐藻綱(本門僅此一綱)、海帶目、海帶科、海帶屬。
  【別名】昆布、海帶菜、江白菜。
  【形態】 藻體褐色,長帶狀,革質,一般長2-6米,寬20-30釐米。藻體明顯地區分為固着器、柄部和葉片。固着器假根狀,柄部粗短圓柱形,柄上部為寬大長帶狀的葉片。在葉片的中央有兩條平行的淺溝,中間為中帶部,厚2-5毫米,中帶部兩緣較薄有波狀皺褶。也是藻類植物,象根的部分衹是起到固着作用的根狀物,象葉的部分叫葉狀體。
  【産地、季節】我國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省北部沿海均有養殖,野生海帶在低潮綫下2-3米深度岩石上均有。由於從北到南溫差、光照等諸因素差異的影響,使海帶的生長成熟期有早有遲,在同一海區或同一苗繩上的海帶,其成熟期也有先後,所以,收穫期從5月中旬延續到7月上旬。
  【營養價值】海帶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每百剋幹海帶中含:粗蛋白8.2剋,脂肪0.1剋,糖57剋,粗纖維9.8剋,無機????12.9剋,鈣2.25剋,鐵0.15剋,以及鬍蘿蔔素 0.57毫剋,硫胺素(維生素b1)0.69毫剋,核黃素(維生素b2)0.36毫剋,尼剋酸 16毫剋,能發出 262幹卡熱量。與菠菜、油菜相比,除維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鈣、鐵的含量均高出幾倍、幾十倍。
  海帶是一種含碘量很高的海藻。養殖海帶一般含碘3~5%0,多可達7~10汛。從中提製得的碘和褐藻酸,廣泛應用於醫藥、食品和化工。碘是人體必須的元素之一,缺碘會患甲狀綫腫大,多食海帶能防治此病,還能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與脂的積聚。
  海帶中褐藻酸鈉????有預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對動脈出血亦有止血作用,口服可減少放射性元素鍶-90在腸道內的吸收。褐藻酸鈉具有降壓作用。海帶澱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近年來還發現海帶的一種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海帶甘露醇對治療急性腎功能衰退、腦水腫、乙性腦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脾胃虛寒者少食用。
  【應用】除食用外,海帶還可以製海帶醬油、海帶醬、味粉。日本人用海帶磨成粉,作為紅腸等食物的添加劑,把海帶茶作為表示喜慶的高貴食品。
  工業上用海帶提取鉀????、褐藻膠、甘露醇,用來代替面粉漿紗、漿布,製酒時用作澄清劑,還可作醫療用品。
  海帶為出口品種,其英文名為sea belt,輸往國別和地區:日本。
食療及藥用 Therapeutic and medicinal
  【英文名】kelp
  【拉丁名】thallus laminariae
  【來源】為海帶科植物海帶的葉狀體。山東、遼寧、浙江、福建、廣東沿海有分佈或人工養殖。夏、秋季采收,一般曬幹備用。
  【性味歸經】性味:鹹,寒。
  ①《吳普本草》:“酸鹹,寒,無毒。”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入肝、胃、腎三經;
  ①《要藥分劑》:“入胃經。”
  ②《本草再新》:“入脾經。”
  【應用】
  1.用於癭瘤、瘰痢。單用本品,或與昆布、裙帶菜等配伍,以增強消痰及軟堅散結之功。
  2.用於噎膈,飲食不下。可用砂仁共研末,牛奶送服,共奏化痰散結、益胃之功。
  3.用於疝氣,睾丸囊腫。可與海藻、小茴香配伍。
  4.用於水腫、腳氣。可與其他利尿藥物配伍。
  此外,現代又用於高血壓病、冠心病、腫瘤等。單用本品,或配伍適宜的藥物。
  【用法】煎湯,煮熟,涼拌,糖浸,或做丸、散服
  【功用主治】消痰軟堅、泄熱利水、止咳平喘、祛脂降壓、散結抗癌。用於癭瘤、瘰癧、疝氣下墮、咳喘、水腫、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病。
  【海帶食療方精選】
  1、治癭瘤、瘰癧:海帶50剋,豬瘦肉50剋炒食。每日2次。或海帶50剋,昆布30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皮膚濕毒瘙癢:海帶50剋,緑豆50剋,紅糖50剋水煮服食,每日1次。
  3、暑熱、高血壓、高血脂:海帶30剋,鼕瓜100剋,苡仁30剋同煮湯。加適量白糖食用,每日1次。
  4、治睾丸腫痛:海帶15剋,海藻15剋,小茴香6剋,水煎服,每日1次。
  5、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及慢性支氣管炎咳喘:海帶15剋,粳米100剋,豬瘦肉50剋,同煮粥,用適量食????或白糖調味食用。
  6、治肝火頭痛、眼結膜炎:海帶20剋,草决明30剋,水煎,吃海帶飲湯。每日2次。
  7、治缺碘性及青春期甲狀腺腫大:海帶25剋,發菜10剋,蚝豉100剋,同煮湯,經常食用。
  8、治慢性咽炎:水發海帶500剋,洗淨切小塊,煮熟後撈出,加白糖200剋拌勻,腌漬1日後即可食用。每日2次,每次食用50剋。
  9、治肥胖病:海帶粉2剋,話梅1粒,開水浸泡服用,每日2次。
  10、治皮膚熱痱、頸淋巴結炎、單純性甲狀腺腫:海帶60剋,緑豆70剋,粳米100剋,陳皮1片,同煮粥,用適量白糖調味食。
  11、糖漬海帶:水發海帶500剋,洗淨切小塊,煮熟後撈出,加白糖250剋拌勻,腌漬一日後即可食用。每日兩次,每次食用50剋。有軟堅散結作用,可治慢性咽炎。
  12、海帶粥:海帶10-15剋,粳米100剋,豬瘦肉適量,同煮粥,用適量食????(或白糖)調味食用。有軟堅,降壓,利尿作用,適用於高血壓,動脈硬化及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等癥。硬化及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等癥。
  13、海帶鼕瓜苡米湯:海帶(或海藻)30剋,鼕瓜100剋,苡米10剋,同煮湯,用適量白糖調味食用。有降血壓,降血脂,清暑解熱,利濕健脾,防癌作用。
  14、蚝鼓海帶湯:蚝鼓100剋,海帶25剋,發菜10剋,同煮湯,經常食用,可治缺碘性及青春期甲狀腺腫大。
  15、海帶緑豆糖水:海帶60剋,切絲,緑豆150剋,同煮湯,加適量紅糖調味食用。有補心,利尿,軟堅,消痰,散癭瘤作用。適用於高血壓,腳氣水腫,頸淋巴結核,單純性甲狀腺腫,小兒暑天熱痱癤毒,痰熱咳嗽等癥。海帶藥膳方
  16、海帶適量,經常煮湯食用,可治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病、高血脂,並有抗癌作用。
  【用法用量】煎湯,煮熟,涼拌。每次15-50剋。
  【宜忌】脾胃虛寒者忌食,身體消瘦者不宜食用。
  【成分與藥用】
  本品含有多種有機物和碘、鉀、鈣、鐵等元素,還含蛋白質、脂肪酸、糖類、多種維生素和尼剋酸等。可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顯著降低膽固醇。常食海帶能增加碘的攝人、大量增加鈣的吸收,有認為這是具防癌作用的因素之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及脂肪過多癥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營養搭配 Nutrition
  最佳搭配有:
  豆腐配海帶
  豆腐營養豐富,含皂角苷成分,能抑製脂肪的吸收,促進脂肪分解,阻止動脈硬化的過氧化質産生。但是,皂角苷會造成機體碘的缺乏,而海帶中富含人體必需的碘(每100剋海帶含碘24)。由於海帶含碘多,也可誘發甲狀腺腫大,二者同食,讓豆腐中的皂角苷多排泄一點,可使體內碘元素處於平衡狀態。
  但需要註意的是,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帶。孕婦、乳母不宜吃過多海帶,因為海帶中的碘可隨血液循環進入胎(嬰)兒體內,引起胎(嬰)兒甲狀腺功能障礙。
  芝麻配海帶
  據現代營養學分析,芝麻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素,其蛋白質含量多於肉類,其中氨基酸含量十分豐富,含鈣量為牛奶的2倍。芝麻含脂肪更為豐富,高達54%,還有較多的卵磷脂,可防止頭髮過早變白或脫落。其中含有維生素e等多種有益於皮膚的養分,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代謝,收到美容之功效。
  海帶富含鈣元素與碘元素,有助於甲狀腺素合成。這兩種食物搭配,不僅能美容,還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涼拌芝麻海帶是一道非常有營養的爽口涼菜。先將100剋芝麻去雜質,淘洗幹淨,放入鍋內,用小火慢慢炒,當炒至芝麻發香時,出鍋晾涼。350剋濕海帶洗淨切成絲。旺火蒸海帶絲15分鐘後出鍋晾涼,放入味精、醋、糖、橄欖油拌勻裝盤,撒上芝麻,拌勻即成。
諧音詞 Homophonic words
  海帶的諧音詞是"海待",指有在國外留學工作經歷,回國後不能適應國內環境,不得不待業的人。
No. 8
  海帶
  (《嘉祐本草》)
  【異名】海馬藺、海草(《東北藥植志》)。
  【來源】為大葉藻科植物大葉藻的全草。
  【植物形態】大葉藻(《本草拾遺》)
  多年生沉水草本。根莖橫臥,白色肥厚;莖在基部有分枝,扁平,淡慄色。葉緑色,綫狀,長達50釐米以上,寬約5毫米,質柔軟;托葉膜質,狹長。花序肉穗狀,生於篦狀苞內;花小,雌雄花交叉排列成兩行,無花被,裸出;子房卵狀長圓形,先端有鑿形花柱,柱頭二裂,剛毛狀。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於海中。分佈遼寧、山東沿海。
  現代一般所稱的海帶藥材中作昆布使用(參見"昆布"條)。《嘉祐本草》所描述的"登州人幹之以束器物"的海帶,是大葉藻和海韭菜。登州一帶産有大葉藻和海韭菜,這兩種植物在山東稱為"海帶草",其性狀亦與《嘉祐本草》所說的"柔韌而長"相符。今遼寧省亦以大葉藻入藥,稱為海帶
  【採集】春、夏、秋皆可采收,除去雜質,用淡水洗淨,陰幹。
  【藥材】乾燥全草,呈細長帶狀,全緣,常皺縮或捲麯,多碎斷,直徑約2~8毫米,薄如紙,表面棕緑色至棕色,上有類白色????霜。質脆如紙,折斷面有細毛樣纖維。臭微弱;味鹹。
  産於遼寧、山東等地。
  【化學成分】幹大葉藻含水分28.5%,灰分17%,粗纖維21.2%,氮0.71%,蛋白質4.81%,脂肪1.2%,戊聚糖8.82%。又含大葉藻素,內有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o-甲基木糖和洋芫荽糖。尚含鞣質、維生素B2等。含碘量不及海藻。
  【藥理作用】用乙醚從海帶(大葉藻)中提出的一種成分,對結核菌有抑製作用。
  【炮製】揀去雜質,清水漂淨,切成寬絲,晾幹。
  【性味】鹹,寒。
  ①《品匯精要》:"味苦鹹,性寒,無毒。"
  ②《隨息居飲食譜》:"鹹甘,涼。"
  【功用主治】軟堅化痰,利水泄熱。治癭瘤結核,疝瘕,水腫,腳氣。
  ①《嘉祐本草》:"催生,治婦人及療風,亦可作下水藥。"
  ②《本草圖經》:"下水速於海藻。"
  ③《綱目》:"治水病,癭瘤,功同海藻。"
  ④《玉楸藥解》:"清熱軟堅,化痰利水。"
  ⑤《醫林纂要》:"補心,行水,消痰,軟堅。消癭瘤結核,攻寒熱瘕疝,治腳氣水腫,通噎膈。"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選方】①治贅:海帶、海藻、海蛤、昆布(四味皆焙)、澤瀉(炒)、連翹,以上並各等分,豬靨、羊靨各十枚。上為細末,蜜丸,如雞頭大,臨臥噙化一、二丸。(《儒門事親》比癭丹)
  ②治三種癭:海藻、海帶、昆布、雷丸各一兩,青????、廣茂各半兩。上等分,為細末,陳米飲為丸棒子大,噙化。以煉蜜丸亦好。(《雜類名方》玉壺散)
  【名傢論述】《本草匯言》:"海帶,去癭行水,下氣化痰,功同海藻、昆布;婦人方中用此催生有驗,稍有異耳。"
植物簡介 Plant Introduction
  【學名】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分類】褐藻門、褐藻綱(本門僅此一綱)、海帶目、海帶科、海帶屬。
  【別名】昆布、江白菜。
  【描述】褐藻的一種,生長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狀像帶子,含有大量的碘質,可用來提製碘、鉀等。中醫入藥時叫昆布,有“鹼性食物之冠”一稱。
  【形態】 藻體褐色,長帶狀,革質,一般長2-6米,寬20-30釐米。藻體明顯地區分為固着器、柄部和葉片。固着器假根狀,柄部粗短圓柱形,柄上部為寬大長帶狀的葉片。在葉片的中央有兩條平行的淺溝,中間為中帶部,厚2-5毫米,中帶部兩緣較薄有波狀皺褶。也是藻類植物,象根的部分衹是起到固着作用的根狀物,象葉的部分叫葉狀體。
  【産地、季節】我國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省北部沿海均有養殖,野生海帶在低潮綫下2-3米深度岩石上均有。由於從北到南溫差、光照等諸因素差異的影響,使海帶的生長成熟期有早有遲,在同一海區或同一苗繩上的海帶,其成熟期也有先後,所以,收穫期從5月中旬延續到7月上旬。
  【營養價值】海帶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每百剋幹海帶中含:粗蛋白8.2剋,脂肪0.1剋,糖57剋,粗纖維9.8剋,無機????12.9剋,鈣2.25剋,鐵0.15剋,以及鬍蘿蔔素 0.57毫剋,硫胺素(維生素B1)0.69毫剋,核黃素(維生素B2)0.36毫剋,尼剋酸 16毫剋,能發出 262幹卡熱量。與菠菜、油菜相比,除維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鈣、鐵的含量均高出幾倍、幾十倍。
  海帶是一種含碘量很高的海藻。養殖海帶一般含碘3~5‰,多可達7~10‰。從中提製得的碘和褐藻酸,廣泛應用於醫藥、食品和化工。碘是人體必須的元素之一,缺碘會患甲狀腺腫大,多食海帶能防治此病,還能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與脂的積聚。
  海帶中褐藻酸鈉????有預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對動脈出血亦有止血作用,口服可減少放射性元素鍶-90在腸道內的吸收。褐藻酸鈉具有降壓作用。海帶澱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近年來還發現海帶的一種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海帶甘露醇對治療急性腎功能衰退、腦水腫、乙性腦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脾胃虛寒者少食用。
  【應用】除食用外,海帶還可以製海帶醬油、海帶醬、味粉,海帶還可以加工成脆片,海帶脆片成為新的海洋類休閑食品。目前在我國百強縣前列的山東榮成市一傢大型的海産品加工養殖企業,已經研發生産出這類新産品,這無疑將更加豐富海帶産品的産品鏈,同時加大了我國海帶産業的深精細加工的發展。
  日本人用海帶磨成粉,作為紅腸等食物的添加劑,把海帶茶作為表示喜慶的高貴食品。
  工業上用海帶提取鉀????、褐藻膠、甘露醇,用來代替面粉漿紗、漿布,製酒時用作澄清劑,還可作醫療用品。
  海帶為出口品種,其英文名為sea belt,輸往國別和地區:日本。
海帶的選購 Optional kelp
  質厚實、形狀寬長、身乾燥、色濃黑褐或深緑、邊緣無碎裂或黃化現象的,纔是優質海帶
文獻摘錄 Literature excerpts
  1.《本草經疏》:昆布,鹹能軟堅,其性潤下,寒能除熱散結,故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瘻瘡。東垣雲:癭堅如石者,非此不除,正鹹能軟堅之功也。詳其氣味性能治療,與海藻大略相同。
  2.《本草匯》:昆布之性,雄於海藻,噎癥恆用之,蓋取其祛老痰也。
  3.《名醫別錄》: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瘻瘡。
  4.《藥性論》:利水道,去面腫,去惡瘡鼠瘻。
  5.《本草拾遺》:主頽卵腫。
  6.崔禹錫《食經》:治九瘻風熱,熱癉,手腳疼痹,以生啖之益人。
  7.《本草通玄》:主噎膈。
  8.姚可成《食物本草》:裙帶萊,主女人赤白帶下,男子精泄夢遺。
  9.《玉楸藥解》:泄水去濕,破積軟堅。清熱利水,治氣臌水脹,瘰癧癭瘤,TUI疝惡瘡,與海藻、海帶同功。
  10.《現代實用中藥》:治水腫,淋疾,濕性腳氣。又治甲狀腺腫,慢性氣管炎,咳嗽。
  采收和儲藏
  夏、秋采收,由海中撈出,曬幹。
  資源分佈
  1.自然生長的分佈範圍,我國限於遼東和山東兩個半島的肥沃海區。人工養殖已推廣到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沿海。但為冷溫帶性種類。
  2.我國分佈於浙江、福建沿海。為暖溫帶性種類。
  3.我國裙帶萊可分為兩型:北海型(forma distans Miyabe et Okam.)藻體較為細長,羽狀裂缺接近中肋,孢子葉距葉部有相當的距離。生長在大連、山東沿海。南海型(forma typica Yendo)恰好相反,即體形較短,羽狀裂缺較淺,孢子葉接近葉部。浙江嵊泗列島海域自然生長,即屬此型。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藴濕者忌服。
  動植物形態
  1.昆布 藻體橄欖褐色,幹後為暗褐色。成熟後革質呈帶狀,一般長2-6m,寬20-50cm,在葉片中央有兩條平行縱走的淺溝,兩溝中間較厚的部分為“中帶部”,厚度約2-5mm,兩側邊緣漸薄,且有波狀皺褶,葉片基部楔形,厚成階段則為扁圓形,下有一圓柱形或扁圓形的短柄,長5-15cm,柄和葉片內部均由髓部、皮層及表皮層組成。在外皮層內有粘液腔,腔內有分泌細胞,可分泌粘液至葉體表面,構成膠質層,使藻體粘滑而起保護作用。髓部由許多藻絲組成,藻絲細胞一端膨大呈喇叭管狀。藻體幼齡期葉面光滑,小海帶期葉片出現凹凸現象。一年生的藻體葉片下部,通常即能見到孢子囊群生長,呈近圓形斑塊狀;二年生的藻體幾乎在全部葉片上都長出孢子囊群。固着器為叉狀分枝的假根所組成。孢子成熟期秋季。
  2.黑昆布 藻體暗褐色至深褐色,革質,高30-100cm或更多。葉狀體扁平寬大,中部稍厚,自其兩側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裂片長舌狀或更長一些,略有皺,邊緣一般均具粗鋸齒。葉柄莖狀,呈圓柱形或略扁,長4-12cm,直徑3-8mm。藻體的皮層細胞中有粘液腔道作環狀排列,為1-2層。髓部由不定走嚮的喇叭管絲組成。遊孢子囊群於成熟的葉狀體中央部分和側生的裂片表面形成。固着器由二叉式分枝的假根組成。孢子囊初夏形成,孢子秋季成熟。
  3.裙帶菜 藻體黃褐色,軟革質,高1-2m,寬50-100cm,葉狀體扁平,中部有明顯隆起的中肋,兩側漸薄柔軟,形成多數羽狀裂片,或呈大小不齊的缺刻,但無鋸齒。葉面上散布許多黑色小斑點,為粘液細胞嚮表皮的開口處。成熟時,在下面葉柄兩側生有木耳狀重疊褶皺的孢子葉,粘滑肉厚,其上密生孢子囊。葉柄下端為叉狀分枝的假根所組成的固着器。
  功效分類
  止咳藥;軟堅藥;利水藥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昆布原為冷水性海藻。其生長溫度為0~13℃,以2~7℃為最適溫度。昆布進行光合作用需有足夠的光能,並從海水中吸收營養,由於海水混濁或透明度不同,適宜生長的水層也有深淺之別,深者在大於潮綫下2~3m,淺者在水面下lm深處(在海水中追施氮、磷肥能提高昆布産量)。流速大的海區生長良好,反之生長很慢且易染病害。一般流速在50~80cm/s 較適宜。
  昆布是一種有明顯世代交替的植物,藻體寶子囊釋放遊動孢子,萌發後形成配子體,配子體的卵囊和精囊結合形成合子,合子萌發産生幼孢子體,幼孢子體經無性繁殖即為昆布。
  養殖技術 昆布苗雖有多種,但6~7月份培育的夏苗,是我國昆布養殖的主要苗源。在昆布養殖海區選擇岩礁底、無污染的海區修建有製冷係統、從大海抽水淨化的供水係統,和能調節光照的玻璃房結構的育苗室。我國南北方氣溫差異較大,故應在6~8月份,水溫上升到23℃以前采好孢子。從海上選擇葉片平直、寬大、厚實、健壯、顔色深褐、孢子羹多而成熟度適中、沒有腐爛的個體作種昆布,搬到室內水中繼續培育。水溫保持在13~18℃之間,自然光照,追施氮400mg/m3、磷520mg/m3等,經14d葉表面産生孢子囊群。為了使其大量放散遊孢子,可將種昆布懸挂在陰涼處陰幹2~4h,投入水池,水溫20~22℃,刺激其放散出遊孢子,並能附着在用竹或棕繩製作的生長基上,然後進行培育。培育水溫在10℃以下,每日保持10h以上光照時間,根據不同生長階段通過遮光設備調節光量,由500lx提高到3000lx。育苗期施肥量,初期氮3xl0一6、磷0.15x10一6,中期氮4×l0一6、磷0.2×l0一6,後期氮5×10一6、磷0.15×l0一6。定期更換一部分海水,並保持一定的流速,使每小時更換水量能達到1/6~1/3,保持水質清潔。經100d左右,幼苗長到1~2cm長時,移到海上暫養,應及時遮簾、施肥和調節水層,使苗長到10~15cm時即可夾苗,采用“大把搖拔”的方法剔苗後,將苗夾於1.5~2m長的夾苗繩上。單棵夾苗棵距2.5~3cm,簇夾2~3棵苗為一簇,簇距5~7cm,然後將苗繩挂在筏子上,可采用垂養、平養、斜面養三種形式。
  病蟲客防治苗期 主要有緑爛病、白爛病等病害,通過掌握適當的孢子附着的密度(不能過大),提高光照,加強洗刷,用0.05%或0.01% 硫酸銨浸泡,都能起到防治效果。在養育期間,初期註意密養,長到1m左右時進行稀疏,並根據昆布不同生長期,采用調節光強度,衝洗浮泥,潑灑硝酸銨、硫酸銨等化肥,調節水層等措施,防治緑爛、白爛、點狀白爛病。
  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用水漂淨,切成寬絲,晾幹。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1)昆布 捲麯摺叠成團狀或纏結成把。全體呈緑褐色或黑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軟後展開成扁平長帶狀,長50-150cm,寬10-40cm,中央較厚,邊緣較薄而呈波狀。類革質,殘存柄部扁圓柱形。氣腥,味鹹。
  (2)黑昆布 片部卵形或扁圓形,1-2次羽狀深裂,裂片長舌狀,邊緣有疏齒或全緣。氣腥,味鹹。水浸泡,手捻分層。
  (3)裙帶菜 片部1次羽狀深裂,中央有隆起的中肋。氣腥,味鹹。以片大、體厚、色青緑者為佳。
  品質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以乾燥品計算,昆布含碘(I)不得少於0.35%,黑昆布含碘(I)不得少於0.20%。
  性味
  鹹;寒;無毒
  中藥化學鑒定
  取本品10g,剪碎,加蒸餾水200ml,浸4h,取濾液濃縮至1/2。取濃縮液2~3ml,加硝酸1滴,硝酸銀試液數滴,産生黃色乳狀沉澱,在氨液中微溶,在硝酸中不溶。(檢查碘)
  藥材基源
  為海帶科(昆布科)植物昆布及翅藻科植物黑昆布、裙帶菜的葉狀體。
  劑型
  昆布眼藥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入丸、散。
  出處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烹飪指導 Cooking guide
  海帶是一種味道可口的食品,既可涼拌,又可做湯。但食用前,應當先洗淨之後,再浸泡,然後將浸泡的水和海帶一起下鍋做湯食用。這樣可避免溶於水中的甘露醇和某些維生素被丟棄不用,從而保存了海帶中的有效成分。
  烹製前用清水浸泡2~3小時,中間換幾次水。
  為保證海帶鮮嫩可口,用清水煮約15分鐘即可,時間不宜過久。
  海帶食前不要長時間浸泡
  首先要搞清楚,海帶中是否含有“砷”?砷,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於環境和植物、動物體內,水中生物特別是海洋生物,對砷有較強的富集能力,一般海魚含砷1.l毫剋/公斤,竜蝦70毫剋/公斤,海帶35-40毫剋/公斤,當然,不同海域其污染程度不一,其砷含量也有差別。
  元素砷沒有毒性,砷化合物如氧化物、????類及有機化合物均有毒性。砷是機體的微量元素,在人體細胞代謝中起一定作用,但長期超量攝入可致慢性中毒。人體內 砷主要以亞砷酸的形式存在,主要經腎髒、腸道排出。正常人血液中含砷量為0.0064毫剋/100毫升,尿砷<0.5毫剋/升。世界衛生組織暫定砷最大允 許攝入量每日為0.05毫剋/公斤體重。
  砷對食品污染的途徑常有:①工業有害物質的污染;②含砷農藥的污染;③食品加工過程中污染;④容器的污染等。而海帶含砷主要是海水污染所致。
  因此在食用海帶時,從安全角度出發,一定要洗幹淨,海帶經水浸泡以後,砷和砷化物溶解在水中,含砷量會大大減少。浸泡時水要多些,或者換一、二次水,至於浸泡時間,也不好說得很絶對,這與海帶質地和含砷量有很大關係,海帶比較嫩、含砷量少的浸泡時間不能太長。
  如果質地硬的,含砷多的,浸泡時間可相對較長,但由於含砷量的多少難以用肉眼鑒別,因此,一般說浸泡6小時左右就行了,因為浸泡時間過長,海帶中的營養物質,如水溶性維生素、無機????等也會溶解於水,營養價值就會降低。
食療價值 Therapeutic value
  海帶科植物海帶及翅藻科植物昆布、裙帶菜的葉狀體。昆布原稱綸布。海帶又稱海帶菜,昆布又稱面其菜、黑昆布、鵝掌菜。我國山東、遼寧、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均有分佈。夏、秋季采收,曬幹備用。用時以溫水浸泡使軟,洗淨。
  [性能]味鹹,性寒。能輕堅散結,消痰,利水。
  [參考]海帶含藻膠酸、昆布素、甘露醇、半乳聚糖、海帶聚糖、海帶氨酸、氧化鉀、碘、鈣、鈷、氟、鬍蘿蔔素、維生素B1、B2、C、P,蛋白質、脯氨酸、𠔌氨酸、天鼕氨酸等氨基酸;昆布含藻膠酸、蛋白質、甘露醇、鉀、碘等;裙帶菜含藻膠酸、蛋白質、甘露醇、碘、溴、鈣及維生素B12、海帶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
  本品所含碘、碘化物可用來糾正由缺碘引起的甲狀腺機能不足,從而使腫大的腺體縮小;同時也可以暫時抑製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新陳代謝率而減輕癥狀(但不能持久)。碘能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並使病態組織崩潰、溶解。
  海帶氨酸有降壓作用;海帶聚糖有降血脂作用。此外,含海帶、昆布的“化癌丹”煎劑對艾氏腹癌有抑製作用;昆布海藻流浸膏對傢兔實驗性血吸蟲病有較明顯的治療作用。
  [用途]用於癭瘤,瘰癧,痰核;噎膈,飲食不下;疝氣,睾丸腫痛;水腫,腳氣。現代尚用於高血壓病,冠心病,肥胖病,腫瘤。
  [用法]煎湯,煮食,涼拌,研末等。
  [註意]《食療本草》說:“昆布下氣,久服瘦人,無此痰者不可食。”“海島之人愛食之,為無好菜,衹食此物;服之相習,病亦不生。”皆經驗之談。
  [附方]
  1,昆布散:昆布30g,洗淨漂淡,曬幹,研為細末,每次用3g,以藥棉包裹,於好醋中浸過,噙含咽津,覺藥味盡,即再咽下。
  源於《聖惠方》。本方取昆布軟堅散結以消癭;醋,《日華本草》謂能“助諸藥力”,用作本品之輔佐。用於癭氣、痰核腫硬。
  按《後肘方》以昆布配等量海藻,作蜜丸含咽,功用與上述基本相同。
  2,小麥煮昆布:昆布100g,小麥50g,加水同煮,候小麥爛熟時,濾取汁液,留昆布。每次2湯匙,時時服用;同時揀取昆布嚼食咽津。
  源於《聖惠方》。本方取昆布散結、消痰,小麥益脾胃。用於“胸中氣噎,不下食,喉中如有肉塊”。
  3,昆海小茴湯:昆布、海藻、山楂各15g,小茴香10g。加水煎服。
  本方取昆布、海藻軟堅,山楂活血,小茴香理氣,共奏理氣活血、軟堅散結之效。用於疝氣腫痛,或睾丸腫大。
  簡介:又名昆布,素有“長壽菜”、“海上之蔬菜”、“含碘冠軍”的美譽。從其營養價值來看,的確是一種保健長壽食品。
海帶的營養介紹 Nutrition kelp introduction
  功效:海帶中的碘極為豐富,它是體內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原料,而頭髮的光澤就是由於體內甲狀腺素發揮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常吃海帶能令你秀發飄飄。碘可以刺激垂體,使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恢復卵巢的正常機能,糾正內分泌失調,消除乳腺增生的隱患。海帶膠質能促使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隨同大便排出體外,從而減少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的積聚,也減少了放射性疾病的發生率。海帶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食物纖維,能清除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調順腸胃,促進膽固醇的排泄;所含的豐富的鈣元素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壓。這三種物質協同作用,其降血脂效果更好。
  適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適用量:每次15~20剋為宜,孕婦和乳母日攝入量最多不超過20剋。
  溫馨提示:由於現在全球水質的污染,海帶中很可能含有有毒物質——砷,所以烹製前應先用清水浸泡兩三個小時,中間應換一兩次水。但不要浸泡時間過長,最多不超過6小時,以免水溶性的營養物質損失過多。吃海帶後不要馬上喝茶,也不要立刻吃酸澀的水果。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帶。孕婦和乳母不要多吃海帶。這是因為海帶中的碘可隨血液循環進入胎(嬰)兒體內,引起胎(嬰)兒甲狀腺功能障礙。
“海帶”特種郵票 "Kelp" special stamps
  海帶 《近海養殖》特種郵票 1992為了宣傳發展近海養殖業、增殖業對恢復漁業資源的意義,我國原郵電部於1992年4月15日發行一套《近海養殖》特種郵票4枚,當中第4枚是“海帶”。郵票設計者采用側視角度造型,生動地描繪出了一簇深褐色的海帶的形象;郵票左下角印有中文和拉丁文名稱"海帶·Laminaria Japonica",既描繪出自然界中海帶的實體,具有科學性,又表現出了海帶的凝重和飄逸,洋溢着一種翩翩起舞的力量和魅力。
其他 Other
  "海帶"或“海待”:也指海外留學生歸國待業者。
科普知識 Science knowledge
   海帶(kelp) 屬於海帶科(Laminariaceae)的海帶屬中形成肥厚帶片的栽培種,一二年生海藻學名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別名江白菜、昆布。屬低等植物,褐藻門。每100g海帶幹製品含蛋白質8.2-9.0g、碳水化合物54.3-56.2g、鈣1177-1341mg、磷216-221mg、鐵122-150mg及維生素等,還含有豐富的甘露醇、褐藻膠和碘。帶片可煮湯、炒食、醋酥或製果醬等。能治療和預防缺碘性甲狀腺疾病,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做飼料添加劑,增加傢禽蛋品的碘含量。中國食用海帶已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現大規模栽培。 分類與品種:海帶自然分佈於太平洋沿岸。起源於白令海峽和鄂霍次剋海的蘇聯千島,日本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太平洋沿岸。在第四紀日本海形成後,又發展到北海道西岸和蘇聯薩哈林島及日本漲西部包括朝鮮元山以北的沿海地區。1927年,真海帶由日本傳入中國大連海區,1930年後開始綁苗投石進行海底繁殖,1946年由大連移植到山東半島北岸煙臺沿海,繼而於1951年移到青島沿海。自1952年起,海帶“筏式栽培”、“低溫育夏苗”、“施肥栽培”、“南移栽培”等試驗成功後,栽培面積大幅度增加。1957年迅速擴大到浙江、福建沿海。1979年栽培面積已達1.8萬公頃,年産幹品量27萬噸以上,居世界首位。現北起遼寧南至福建連江的沿海地區都有海帶人工栽培。到1984年止,除日本外,其他國傢尚未進行海帶的大規模商品性栽培。 植物學性狀:海帶具配子體(微型的)和孢子體(大型的)兩個世代。食用的海帶是孢子體(2n),由帶片、柄和固首器三部分組成。帶片帶狀,無分枝,長1-4m(最長達6m以上),寬10-25cm(最寬達50cm左右),褐色有光澤,兩條綫形縱溝貫穿於帶片中部形成中帶部。帶片邊緣波褶狀,薄而軟。柄長1.5-6.0cm,在小海帶柄上端,靠近帶片基部有一顔色臨界狀態深的環形區,稱“稱環區”,隨帶片長度增加,柄部加粗和顔色加深而消失。固着器由尖端雙分枝的假根組成。假根頂端有吸着盤,固着於基質。帶片居間生長,分生組織細胞及生長區位於帶片基部至柄部色環區。海帶成熟時,在帶片表面産生開頭不規則隆起的孢子囊群。由孢子囊放出梨形,側生兩條不等長鞭毛的遊動孢子,可附着於各種基質(如貝殼、石礫、磚塊、木材、竹材、繩索甚至船底和鐵錨等),長成雌、雄配子體,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結合受精形成小海帶。 分類與品種:有三個變種,即模式變種真海帶(L.japonica var.japonica)、楔基變種利kao海帶(L.japonica var.ochotensis)和碎緣變種鬼海帶(L.japonica var.diabolica)。自1958年起,中國對海帶柄長、帶片長度、寬度、厚度、含碘量及色型變異的遺傳規律進行了較係統的研究,並利用原始種群的雜種性,采用嚴格自交、定嚮選擇及X-射綫處理、不同品係間雜交、單倍體育種等方法,培育出許多具有不同性狀的自交係和新品種,其中如高産富碘海帶新品種 860號、1170號和優質高産新品種 海雜一號、單海一號等已成為中國北方沿海主要栽培品種。 生長發育特性:海帶傳入中國後經多年栽培馴化,對溫度適應性産生了變化,孢子囊形成適溫15-20℃,配子體生長適溫15℃,水溫20℃時配子體不能排卵、受精。孢子體形成適溫為10℃,生長適溫為3-10℃,水溫13-20℃時,光合作用強度不減,幹物質積纍最快。水溫超過23℃,放出的遊動孢子不能長成配子體。 栽培技術:海帶栽培分育苗、分苗和養成三個階段。 育苗:中國栽培海帶初期多在海面育“秋苗”,後改為室內育“夏苗”。培育夏苗時要求海水中含孢子100倍顯微鏡下每視野有30-50個孢子。將育苗器置含孢子海水中約6-8小時,使孢子附着其上。育苗器有繩簾(北方用)和竹簾(南方用)兩種,須在水中煮沸並長時間浸泡。育苗期間嚴格控製水溫和光照,保持水質清潔。配子體階段水溫為12-14℃,光照強度1000勒剋斯(lx)以下;孢子體階段水溫為8-12℃,光照強度1500-4000勒剋斯。育苗用海水經淨化處理,並加入氮、磷、鐵等無機????類,保持池水流動,每天換水量為1-5-1/2。育苗池每半月徹底洗刷一次。采苗後約一星期開始洗育苗器,初期輕洗耳恭聽,後期重洗、勤洗,以防雜藻大量附着繁殖。 在炎夏,幼苗須低溫條件下生長3-4個月後,移到海面(水溫20℃以下)暫養。暫養成方法和水層因海區而異,海水透明度不到1m者,多采用竹杠硬架或梯形軟架將育苗器平挂於筏架上;海水透明度超過1m者,一般將苗繩剪成長50-60cm的截段,單繩垂挂於筏下。垂挂初期置水面下80-150cm,後期逐漸提升到30-50cm。 分苗:幼苗移到海面暫養,生長速度加快。當幼苗體長15-20cm時,需及時移植疏散(分苗)。南方采用“單棵夾苗”示,苗距2-4cm;産紋采用此法時,苗距為4-5cm。如采用2-3棵一束時,束距為7-8cm。夾苗時,忌夾幼苗柄部色環區,防帶片畸形。南方混水區采用淺水層平挂,畝放養3-5萬株幼苗;北方一般采用斜平養和垂養,畝放養1.2-1.5萬株。培養水層深於幼養水層,一般為100-200cm。 養成:南方水質肥沃,透明度小,一般以滿足海帶對光條件要求為主;北方海區水質偏瘦,透明度變化大,在海帶不同生長期,要調節好光綫、營養和水流三個因子間的相互影響。采取初期“密集暫養、集中施肥”,中期“移筏或移苗繩”的技術措施,可提高産量。 采收與加工:海帶收穫期是依據藻體的幹重增長,即所謂“厚成”情況而决定的。水溫和光照強度是影響“厚成”的主要因子,水溫15℃左右可開始采收。有單棵間收、隔繩間收和初期單棵間收,後期整繩采收等方法。采收後立即將海帶平鋪曬場曬幹,亦可將海帶????腌後曬幹,但後法損失營養成分多且品質較差。幹海帶易吸水返潮和長黴變質。大規模生産時應及時分級、打包;少量生産時可將幹品密封,可較長期保存。 海帶常見病有幼苗畸形病和腐爛病,大海帶的緑爛病和葉捲病等。保持水質清潔、水流暢通,增施肥料,避免光照過強和水溫劇烈變化,都可防止或減輕病害的發生和發展。 有三種變種,即模式變種真海帶、楔基變種利尻海帶和碎緣變種鬼海帶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haidai
  海帶
  Laminaria japonica
    褐藻門(Phaeophyta) 遊孢子綱(Phaeospophyceae)海帶目(Laminariales)海帶科(Laminariaceae)海帶屬。個體大、生長快、經濟價值高的一種大型褐藻。自然分佈於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屬冷溫帶海藻。
    形態 藻體由葉片、 柄和固着器3部分組成。葉片帶狀,無分枝,色褐而富有光澤,有兩條淺的縱溝貫穿於葉片中部形成中帶部。柄為圓柱形,和葉片連接的地方略呈扁圓形,一般5~6釐米長。固着器位於柄的基部,由許多多次雙分枝的圓柱形假根組成,假根末端生有吸着盤,用以固定整個藻體。
    分佈水層和生活史 海帶自然生長在低潮綫以下的岩礁上。其分佈水層深度因海水水質而異:在日本北海道原産地,海水清澈而透明度大,通常在低潮綫以下6~7米到13~15米左右,最深可達45米。中國沿海海水一般較混濁、透明度小,其自然生長的水層很淺,如煙臺、青島沿海海帶僅在低潮綫附近到以下1米左右。 但旅大沿海海水較清水域可達低潮綫以下2~3米處。
    海帶生活史中有兩個不同的世代,即孢子體世代和配子體世代。 孢子體世代為雙相世代, 又稱無性世代。孢子體成熟後,在葉片表面産生孢子囊群,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遊孢子,放散、附着於基質後,成長為雌、雄配子體。在溫度10℃、光照10小時、光強1000勒剋斯左右的適宜條件下,雌、雄配子體約經2周時間即可形成卵囊和精子囊, 並排出卵和精子。 二者結合産生合子。合子可迅速成長成小孢子體。從遊孢子形成到卵和精子排出為單相世代,又稱有性世代(圖1海帶的生活史)。雌配子體一般由1個細胞組成,成熟時形成卵囊,每個卵囊排出1個卵子,雄配子體由多細胞組成,成熟時每個細胞形成1個精子囊,每個精子囊産生1個精子。
    生長發育 海底自然繁殖的海帶一般跨3個年度,成長為二年生的海帶。一般在10~11月産生孢子囊群,並自然放散遊孢子。新形成的孢子體逐漸長大,到晚春葉片長度可達0.5米左右。 夏季基本停止生長。秋季葉片梢部形成孢子囊群。到第 3年春天,葉片生長速度加快,在新生的和舊的葉片之間出現明顯的界綫。6、7月間藻體可達3~4米。度夏時,藻體梢部脫落。秋季水溫下降,葉片全面産生孢子囊群,在10~11月大量放散遊孢子,此後葉片迅速衰老死亡。
    筏式栽培的海帶由於環境條件,特別是光綫條件的改變,一般衹能跨兩個年度成長為一年生海帶。秋季新成長的幼孢子體,在翌年3、4月間生長速度達到最高峰,長度一般可達2~3米。5、6月間葉梢産生孢子囊群,自然放散遊孢子。在中國北方秋季水溫下降到21℃以下時,葉片即産生大量孢子囊群。10~11月間大量放散遊孢子後,迅速衰老死亡。
    根據外部形態和生理特徵,孢子體可分以下幾個生長發育期(圖 2海帶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外部形態):①幼齡期。一般從孢子體形成到5~10釐米左右。 這個時期葉片薄而平滑、無凹凸、無縱溝、呈褐色。在自然條件下,孢子體的形成和1~2釐米以下孢子體的生長發育需要較強的光綫;超過1~2釐米,生長需要的光照強度逐漸減弱。②凹凸期。俗稱小海帶期。孢子體長度達到 5~10釐米以上時,由於中帶部表皮分生組織分裂速度不均勻,葉片基部即出現方形凹凸。這時期長度生長速度較慢。在強光照或水質貧瘠的條件下能增加凹凸的程度並使凹凸期延長。③脆嫩期。俗稱薄嫩期。海帶長到 1米左右,葉片厚度逐漸增加,葉片基部變為平直,邊緣波褶程度減輕,而原有凹凸部分的葉片因生長而逐漸推嚮藻體尖端。這時期葉片長度生長最快,在最適生長溫度5~10℃下,每天平均生長可達3釐米以上。藻體需氮較多,海水含氮量要求達到50毫剋/
英文解釋
  1. :  sea tangle,  kelp
  2. n.:  sea vegetable or sea weed,  edible seaweeds
法文解釋
  1. n.  algues comestibles
相關詞
健康飲食涼拌芹菜肉絲冷盤青椒動漫人物
動漫網球王子立海大蘆筍烹飪美食白菜
平菇菜譜夏枯草菜餚便秘孕婦生活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