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學派 : 中國理學 : 中國倫理學 > 浙東學派
目錄
概述
  浙東學派為宋時與程朱理學派對立的學派。廣義浙東學派包括金華學派﹑永嘉學派﹑永康學派(參見"金華學派"﹑"永嘉學派"﹑"永康學派")。清初以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章學誠﹑邵晉涵等為代表的史學派別。他們一般主張治學先窮經而求證於史,倡導註重研究史料和通經致用的風氣。而狹義浙東學派指今紹興、寧波、臺州一帶學者所發展的學術,盛於明清,源頭可追溯至兩宋。因學人籍貫及活動範圍多在寧紹(今寧波紹興)地區,地處浙江之東部(註:古以錢塘江為界),故名。陽明學派及浙東史學或包含其中。
  在清代浙東學派博大閎富的學術思想中,史學的成就為最著,但文學思想也占有重要地位。無論是該學派的開創者和奠基者黃宗羲,還是被稱為該學派“殿軍”的章學誠,均對文學頗為關註,並提出過一係列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在對清代浙東學派的學術研究中,學術界多偏重於史學的研究,這是合乎常理的事。然而,對浙東學派文學思想的研究較為薄弱,又實在令人感到遺憾。因為,如果撇開其文學思想,就難以整體把握和充分認識清代浙東學派學術思想的深廣內涵。
  第一、開拓創新。清代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是一批富有創造精神的學者。他們不僅具有淵博的學識,熟諳傳統文化,而且善於獨立思考,敢於超越傳統,質疑辨異,開創新說。黃宗羲自稱:“予註律呂、象數、周髀、歷算、勾股、開方、地理之書,頗得前人所未發。”(《黃宗羲全集》第10册第509頁)章學誠則說: “學誠從事於文字校讎,蓋將有所發明。”(《文史通義·外篇三》)職是之故,清代浙東學人在褒貶臧否學界、文壇各色人物時,也多以是否富於獨創精神作為重要的評判標準。例如,黃宗羲就對彌漫於明代詩壇的擬古主義深表不滿,他尖銳地指出,一味仿效古人,附和“一時習氣”,就“不可謂之詩人”(《景洲詩集序》)。而對敢於創新的作傢、詩人則倍加贊賞,如贊揚李杲堂的詩:“皆自胸中流出,而無比擬皮毛之跡”(黃宗羲:《李杲堂文鈔序》)。他還盛稱金介山之詩語必己出,獨具風韻:“昔人不欲作唐以後一語,吾謂介山莫不欲作明以前一語也。”(黃宗羲:《金介山詩序》)。
  第二、兼容並蓄。清代浙東學派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巨大的包容性。該學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並切實奉行兼容並蓄、廣采博取的治學風格,反對墨守一傢、好同惡異的狹隘學風。黃宗羲十分欽佩其師劉宗周的治學風格,指出:“有明學術,宗旨紛如,或泥成言,或創新渠,導水入海,而反填淤。惟我蕺山,集夫大成,諸儒之弊,削其畦町。”(黃宗羲:《陳乾初先生墓志銘》)這種治學精神為黃宗羲所繼承和發揚,並影響其後繼者,成為整個學派的優良傳統。黃宗羲指出:“學術之不同,正以見道體之無盡也。”因而,對於學術上的“一偏之見”、“相反之論”,應兼容並舉。他還對那種“同者標為珠玉,異者訾為土炭”(黃宗羲:《董巽子墓志銘》)的惡劣學風予以猛烈抨擊。此誠如全祖望所言:“梨洲黃子之教人,頗泛溢諸傢,然其意在乎博學詳說以集其成。”(全祖望:《大理悔廬陳公神道碑銘》)無怪乎梁啓超對浙東學派推崇備至,稱之為“科學的古典學派。”(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浙東學派兼容並蓄的治學風格在文學思想上有充分的體現。例如,關於文學流派、風格問題:明代文壇的一些頭面人物,長期以來,“高自標緻,分門別戶”,各派之間,互相“虛張喜怒”,“駡詈相高”,致使文壇 “風氣每變而愈下”(黃宗羲:《李杲堂文鈔序》)。壁壘森嚴的門戶之見,冰炭難容的派別之爭,實為導致明末清初文壇不振的一個重要病根。浙東學派對此痛心疾首,抨擊不遺餘力。本着藝術寬容精神,他們竭力主張打破門戶之見,主張不同流派、風格共存同榮,“並行而不悖”,“不欲定於一傢以隘詩路”,“春蘭秋菊,各自成傢,以聽後世之品藻”(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
  第三、文史匯通。在中華文化發展的漫長途程中,文史之間一直存在着互相交織、滲透、融通的密切關係。但也有兩種傾嚮是很不足取的。一種是無視文史之間的密切聯繫,將兩者截然分割;另一種是將兩者混淆不清,不予區別。清代浙東學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兼擅史學和文學,既是史學巨擘,又是文學高手。他們不僅深知文學與史學的不同特徵,尤為重要的是,對文史會通有十分深刻的認識。他們以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邃的歷史眼光去考察文學問題,深入發掘文史的會通之處,提出了許多精深獨到的見解。在文史會通的考察和探究上,章學誠堪稱佼佼者。章學誠的史學造詣是人所共知的,其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所著《史通》被後人稱為中國古代史學的雙璧。章學誠力主學術貫通,指出:“通者,所以通天下之所不通也。”(《文史通義·釋通》)他認為古今各類專業,在尊重其個性的同時,更須顧及共性,觸類旁通,由此及彼。章學誠深諳文史會通的奧秘,指出:“史遷發憤,義或近於風人;杜甫懷忠,人又稱其詩史。由斯而論,文之與史,為緇為澠。”(《文史通義·湖北文徵序列》)他以史學家的獨特視角考察文學問題,提出了流別論、文德論等富有創見的文學理論,為豐富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寶庫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第四、自成體係。有的學者認為清代浙東學派沒有類似李漁《閑情偶寄》、葉燮《原詩》這樣的專著,因而斷言其文學思想不成體係。這種以有無專著作為衡定體係的唯一標準顯然不夠全面。清代浙東學派雖無文學思想方面的專著,但他們對文學一係列基本問題有成體係的思考,諸如文學的本原和起源、文學的演進規律、文學的社會功能、文學的審美特性、文學的內容和形式、文學的流派和風格、文學創作和文學賞評等重要問題,他們均作了具有內在邏輯聯繫的深入思考和精闢論析,形成了自己學派獨特的文學思想體係。由於篇幅所限,這裏不可能對清代浙東學派文學思想體係的豐富內涵作出具體而微的詳論,衹想指出一點:儘管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發展史上,名傢輩出,捲帙浩繁,然而真正具有體係規模的文學思想並不多見,因而我們對清代浙東學派的文學思想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並賦予其恰當的歷史定位。
主要代表人物
  金華
  呂祖謙
  陳亮
  溫州
  葉適
  寧波
  全祖望
  紹興
  劉宗周
  章學誠
  王守仁
  黃宗羲
  朱舜水
相關詞
思想傢維新派寧波黃宗羲國保單位哲學儒傢儒學
學派白雲莊萬姓上海明史歷史學家思想史
包含詞
浙東學派史跡黃宗羲與清代浙東學派浙東學派當代名傢:佛璇琮學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