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哲学史 : 佛教用语 : 佛教人物 : 宋史人名 > 洪遵
目录
洪遵 Hong Zun 宋 

诗词《次韵相兄航斋诗二首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Xiangxionghangzhai Two Poems》   《次韵相兄航斋诗二首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Xiangxionghangzhai Two Poems》   《丁香 cloves》   《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 Han-Chao Province and county in ancient times Hang township Booze ceremony ode》   《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   《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   《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   《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   《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   《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   更多诗歌...

  缺失
No. 2
  洪遵(1120-1174),字景严,南宋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父亲洪皓,曾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与兄洪适,弟洪迈先后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赐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同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位同宰相。卒谥文安。是著名的钱币学家,对医学也有研究。
  宋代特别是南宋出现非常严重的“钱荒”,即金属货币短缺。洪遵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撰成《泉志》后,对铸钱事非常留心。《宋史·洪皓列传》载,洪遵曾有“因面对,论铸钱利害,帝嘉纳之”。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洪遵论铸钱利害事,发生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六《铸钱诸监》条云:“七月庚辰,洪景严为起居舍人,为上言铜器之害。上言出御府铜器一千五百事付泉司,遂大敛民间铜器以铸钱,许告赏。其后得铜二百万斤。”永平、永丰二监一直为北宋的主要铸(铜)钱监。南宋初年,经兵火之灾,二监废置。绍兴二年(1132年),宋廷将池州永丰监并于饶州永平监,岁铸额与并入虔州的广宁监合在一起才8万贯,远远低于北宋时期的年铸币额。(《宋史·食货志》)是后,由于铸币额逐年下降,绍兴六年(1136年)饶州钱监被废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为扭转“钱荒”加剧的局面,宋廷诏令复置“饶、赣、韶三州铸钱监”。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有人提出复永平、永丰钱监鼓铸并于鄱阳置司负责铸钱事。适值主张铸钱事归于版漕的沈该遭罢,故左司何溥以“制官以正其名,然后责有所归,治事必有其所”为由,要求于永平、永丰复置铸钱司。于是,宋廷诏令中书舍人洪遵等人讨论是事。洪遵等议曰:“唐有鼓铸使,国朝初或以漕臣兼领,或分道置使,或厘为二司。自中兴以来,置都大提点官,事权太重,官属太多,动为州县之害。但当随时之宜,为救弊之计,间者亟行废置,事出仓卒,既罢之后,又无一定之论……遵等窃以为复置便。今欲参照祖宗旧制,及今日利害,以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系衔,与转运判官序官依旧,于饶、赣二州置司,输年守任,专以措置坑冶,督则鼓铸为职。如州县于坑冶不知,许从本司按劾。饶、赣州置属官各一员,邵、建州置检踏二员,别置称铜催纲官各一员,专差武臣。诏依给舍议,置提领官。”(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二)
  洪遵著有《泉志》、《订正〈史记〉真本凡例》、《翰苑群书》、《翰苑遗事》、《谱双》、《洪氏集验方》、《金生指迷方》、《洪文安公遗集》等。中国的钱币学源远流长,但古代钱币学专著多已亡逸,幸赖洪遵《泉志》保留下不少上自南朝、下到北宋人的钱学论说和见闻记录。《泉志》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是年洪遵30岁。《泉志》是一部考疑征信、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堪称中国钱币学的经典著作。该书体例严谨,文字精练,考订审慎,引文均注明详细出处,论说均经深思熟虑。其对先秦货币之断代等问题有独到见解,于后世钱币学之研究影响甚大。此书收录钱币348品。除洪遵本人所得百余品实物外,其余则从他人钱谱和史书中抄录而来。洪遵将这些钱分为正用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国品、奇品、神品、压胜品九类。如果把九类按顺序加以调整,严格区分,不外乎曾经流通过的正用品、非正用品和外国品三类。元、明、清和民国初年编撰的钱币谱录,基本上承袭了《泉志》的分类法,或只是略作损益而成就。《泉志》引据的前人著作多达90余种,其中原书不少已经失传。即就钱币专著而言,借助洪氏之书,保留下古逸《刘氏钱谱》内容2则、顾烜《钱谱》34则、封演《续钱谱》4则、张台《钱谱》28则、陶岳《货泉录》3则、全光袭《钱录》4则、李孝美《历代钱谱》50余则、董《钱谱》13则、著者无可考的《旧谱》60则。
  洪遵为官一生,宽人荐贤,尽忠职守。孝宗即位后,他相继任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知隆兴元年贡举、同知枢密院事,曾向宋廷推荐李焘、郑伯熊、林光朝等人。李焘著有《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郑伯熊为绍兴年间进士,精于古人经制治法,与其兄弟等人以振起伊洛之学为己任,是南宋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林光朝为隆兴年间进士,是倡行伊洛之学于东南的先行者。这些人虽未被起用,但可见洪遵的眼光。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命尚书苏保衡由海道窥南宋两浙,浙西副总管李宝驻兵平江府御之,洪遵受命知平江府,为李宝筹措资粮、器械、舟楫等,为其战胜金军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证。但洪遵并不以此而邀功争赏。在知太平州任上,50多岁的洪遵还组织民众修筑损坏的圩田。“方冬盛寒,遵躬履其间,载酒食亲饷馌,恩意倾尽,人忘其劳,闻者以为盛德。”(《宋史·洪皓列传》)
英文解释
  1. :  Hong Zun
相关词
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