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西山·明月灣古村投訴電話蘇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2-65223377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明月灣古村位於太湖西山島南端,現屬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國傢旅遊度假區)西山鎮石公行政村,在著名景點石公山以西兩公裏處的大明灣自然村。南瀕太湖,背倚青山,地形宛如一鈎明月,故稱明月灣,簡稱明灣。有傳說因春秋時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在此賞月而得名。相傳明月灣早在春秋時已形成村落,居民多數為淪為奴隸的越國俘虜,吳人衹占少數,他們除了靠生産養活自己和頭人外,還要為吳王與西施來此遊憩提供飲食和服務。村後石排山上至今仍保留着西施當年洗妝的畫眉泉遺址。以後隨着人口的增多,村莊也有相應的擴展,至唐宋時期,明月灣基本形成了狀若棋盤的山村格局。清乾隆年間,明月灣達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碼頭等公用建築。這種完善的村莊格局,一直延續到現在,並以其獨特而完整的古村風貌而倍受世人的關註。明月灣在清代屬吳縣第三十五都(洞庭鄉)六圖。民國期間先後劃歸西山區的梧巷鄉、匯裏鄉、消夏鄉和大夏鎮。解放初先後劃歸西山區的明匯鄉和石公鄉(小鄉),公社化後劃歸石公公社(鄉)明灣大隊(村),1987年西山3鄉合併建鎮,明月灣屬西山鎮明灣行政村,2003年並村劃歸石公行政村。明月灣現存古村面積約9公頃,各類清代建築近百幢,有常住居民四百餘名,多為靠種植花果、碧蠃春和兼太湖捕撈、養殖為生的農民,以金、鄧、秦、黃、吳姓為多,為南宋隱退貴族繁衍的後裔。明月灣現存的房屋,多數建於清乾隆年間,居民們靠外出經商和種植花果致富,營建了禮和堂、禮耕堂、瞻瑞堂、瞻祿堂、漢三房、薛傢廳、金傢廳、鄧傢祠堂、吳傢祠堂、黃傢祠堂、秦傢祠堂等高檔房屋。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緻典雅的磚雕、木雕、石雕,有的還有華麗的蘇式彩繪。明月灣現存的古建築單體,總體來說在體量大小和裝飾精細程度方面,不及西山東村、堂裏、灣裏的古建築,但明月灣現存的古建築數量更多,分佈較集中,並繞以長達一千多米的石板街,更能體現江南古村的原始風貌。明月灣村口沿河有古香樟一株,高25米,胸徑2米,壽已千年,仍十分茂盛。河上明月橋,亦為清代花崗石建築,橋身平直輕巧,仍是過河的主要通道。明月灣歷史悠久,風景秀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的嚮往之地。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釋皎然、劉長卿、賈島、黃庭堅、吳存、高啓、王世貞、王世懋、瀋德潛等著名文人,都留下了贊美明月灣的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