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
目錄
No. 1
  洞頭投訴電話溫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77-88829911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洞頭最佳旅遊時間洞頭百島氣候宜人,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鼕暖夏涼,十分宜人。夏季,東南風占各個風嚮的4/5以上,氣溫較溫州還要低2-5攝氏度,當大陸熱浪滾滾時,島上卻依然涼風習習;而洞頭的鼕季總是姍姍來遲。平均始於十二月下旬,鼕天一般不下雪,並時有杜鵑花盛開。洞頭美食“庫人”為洞頭閩南語方言諧音。主要原料為大米、糯米、糖、食用紅粉等。將大米和糯米按比例配好水磨成粉,然後加糖和食用紅粉和好,再揉成一塊塊放在印模上印出各種圖案,有人象,有竜馬、有魚蟹、有花鳥……五花八門,色樣美觀。最後蒸熟即是。多用於禮儀上,尤其是“七巧節”(農歷七月七日)必做,為小孩所喜愛。
  番薯粉煎屬面食類,以番薯粉為原料。將番薯粉和水按比例調好,然後在煎鍋裏製成均勻的薄餅型,烤幹取起,待冷卻後切成條狀,即可烹熟。同燒麵條類似,但一定要用黃酒作調料纔有風味,若以鮮帶魚為佐料,味道特佳。
  墨魚餅又名“烏賊餅”,為魚加工食品。以墨魚的內臟(雄的精巢,雌的卵巢和纏卵腺)為原料。將原料(先從墨魚內臟中分離出來)放在盛具內,捏碎,調勻,成膠體狀。然後放在鍋中煎成餅狀即可烹食。可鮮食,也可曬幹食用;可作佐料,也可專門燒湯。犯不着墨魚餅燒湯,尤為鮮嫩香甜;曬幹陳年的墨魚餅還可藥用,退熱敗火。
  鰻炮為魚加工食品。主要原料是鰻魚膠。把曬幹的鰻魚膠切成一段一段,放在鍋裏伴????炒好,然後揀出鰻魚膠放在水中浸泡一會,再取出鰻魚膠的內膜後,即可烹食。一般燒燙手,伴以大白菜梗,加一點肉絲、蔥花、榨菜絲即可。但註意莫放醬油。燒好的鰻炮湯清爽可口。
  紅圓屬糕餅類。主要原料為大米、糯米、白糖或紅糖、花生米、紅瓜條、食用紅粉等。將大米和糯米按比例配好水磨成粉,調上食用紅粉備用。將糯米和花生米、紅瓜條、糖等放在一起煮好,不用太硬也勿太軟,作餡備用。再用粉把餡包好,作成半球狀,蒸熟即成。多用於禮儀上。
  豆纖屬面食類,以蠶豆為原料。將蠶豆(大豆)殼錄離,曬幹,敲研討會或軋碎,磨成粉;或者把蠶豆(大豆)曬幹,敲碎或軋碎,把殼扔棄,再磨成粉。然後擀成麵條狀,即可烹食。類同燒麵條,用鮮帶魚為佐料,味道更佳。
  番薯粉湯糰俗稱“貓耳朵”,屬湯圓類,以番薯粉為原料。將番薯粉和好(和番薯粉有講究,要用煮熟冷卻後的番薯湯,帶有番薯碎末;否則易夾生),包上餡,捏成三角形(類似貓耳朵,故名),放在開水中燒熟即可食。一般燒甜食,夾心餡為芝麻、花生、紅瓜條、豬油等組成。韌滑爽口。
  番薯粉欠屬糊食類,以番薯粉為原料。將番薯粉和水按比例調好備用;然後將配料湯燒好(佐料湯較考究,由花生米、鮮魚幹、精肉、火腿片、魚籽等組成),再把調好水的番薯粉攪勻倒入,用鍋鏟飛快搗鼓,直到燒熟為止。可直接食用可讓其冷卻,然後切成片狀煎食,味道更佳。(“欠”為洞頭閩南語方言諧音)。
  百花齊放,一種菜名,主要由火腿片、鹹蛋黃、明甫幹(墨魚幹)、黃花菜等配製烹飪而成,煮湯、味道鮮美,還可用來退熱敗火。
  洞頭住宿洞頭旅遊大酒店涉外飯店縣城迎賓路6號63488201、63488206
  洞頭賓館涉外飯店縣城迎賓路13號63487880、63482358
  臺胞賓館涉外飯店縣城建設巷1-2號63483974
  花園大酒店縣城中心街168號63487799
  銅山賓館旅遊定點單位縣城迎賓路9號63489666、63489888
  大紅鷹賓館旅遊定點單位縣城東站路46號63488417、63488418
  海天賓館縣城縣前路38號63488241、63488324
  五島賓館旅遊定點單位縣城印刷巷3弄1號63482008
  井泉賓館旅遊定點單位縣城印刷巷3弄4號63483753
  海竜旅社縣城印刷巷2弄3號63482711
  溫州旅館縣城印刷巷2弄4號63482833
  富康旅館縣城印刷巷2弄5號63487877
  東屏旅館縣城打鐵巷363482966
  新世紀賓館縣城豆腐坊5號樓7幢63486795
  文竜旅社縣城迎賓路4號63488411
  洞頭購物每天清晨在縣城菜市場可買到鮮活的海産品,如:對蝦、梭子蟹、石斑魚、紫菜等。洞頭特産“即食羊棲菜”是新生代海洋保健食品,10元可買4小包,此外,沙畫、貝雕等海島工藝品也是您旅遊購物的首選,在縣城中心街商業步行街上的百貨公司可以買到。
  灰星鯊泥蠃東方對蝦三疣梭子蟹羊棲菜海蜇吻溝雙髻鯊泥蚶日本對蝦鋸緣青蟹海帶鱟鰳魚紫貽貝長毛對蝦壇紫菜鯷魚厚殼貽貝刀額新對蝦石花菜小公魚海灣扇貝鷹爪蝦孔石蒓竜頭魚褶牡蠣中國毛蝦海鰻近江牡蠣脊尾白蝦青石斑魚長牡蠣口蝦蛄赤點石斑魚文蛤鱸魚雜色蛤仔烏鯧青蛤黑鰓梅童魚縊蟶大黃魚金烏賊小黃魚曼氏無針烏賊黃姑魚日本槍烏賊鮸魚短蛸黑鯛長蛸帶魚黃鰭鯛藍點馬鮫銀鯧圓鮠鰹大彈塗魚緑鰭馬面魨黃鰭馬面魨條紋東方魨黃鮟鱧赤魟洞頭交通外部交通
  水運
  從溫州到洞頭
  溫州沿海客運中心或望江碼頭乘高速客輪,70分鐘可達洞頭,票價45元。
  溫州沿海客運中心,位於安瀾亭碼頭東側,8:00、11:50發往洞頭,問訊電話:0577-88180027。
  溫州望江碼頭位於望江東路解放街口東側(安瀾亭下一站),7:00、9:00、10:30、12:30、14:30、17:00發往洞頭,問訊電話:0577-88222079。
  洞頭——溫州高速船開船時間:7:00、9:00、10:30、12:30、13:30、14:30、17:00,票價45元。中途停靠黃華港,是去往樂清、雁蕩山的捷徑。
  洞頭因建設與溫州相連的“五橋”工程,出島船票每張加收8元建設費。問訊電話:0577-63483801。
  此外,玉環縣的大麥嶼每天9:00(停馬嶴潭),坎門每天12:30(停大門、鹿西)也有開往洞頭的普通客輪。
  內部交通
  公交車
  洞頭島上有客運中巴,從縣城北嶴鎮到客運碼頭中巴車2元,10分鐘即到。從縣城到媽祖廟、大沙嶴等景點也有定班車前往。大門島上從碼頭到馬嶴潭每小時有一班公交車前往。
  出租車
  包4座的客貨兩用車,從北嶴到大沙嶴、仙疊岩兩景區玩半天,約需50元,包桑塔納約需70-80元,包11座中巴約100元/車。
  從北嶴到碼頭,包4座的客貨兩用車8元/車,包桑塔納12元/車,包11座中巴28元/車。
  洞頭玩法探險,觀海景、蕩海舟、釣海魚、揀海蠃、嘗海鮮、購海貨
  
  洞頭,是溫州市唯一一個以縣名冠名的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處溫州甌江口外39海裏的洋面上,是全國12個海島縣之一,由103個島嶼組成,素有“百島縣”之稱。千百年來,大自然這個神奇的雕塑傢,以歲月為刀筆,把溫州“山(雁蕩山)——江(楠溪江)——海(洞頭島)”旅遊金三角上洞頭這顆東海明珠撒在萬頃碧波之中,山明水秀,雲海變幻,海島風光旖旎迷人,她以“島奇、礁美、灘佳、洞幽、魚豐、鳥多”著稱,有仙疊岩、半屏山、大瞿島、大門島、海上西湖、竹嶼島、東沙七大景區,景點400多個,面積達200多平方公裏。洞頭不僅有着峻峭奇突的島嶼礁岩,柔軟平坦的沙灘浴場,形態各異的海蝕地貌,水天一色的碧海晴空,還有那溫和宜人的氣候條件,情趣盎然的鳥島風光,豐盛味美的海鮮特産,更有那獨具特色的漁鄉風情,是個集絶壁奇礁、海上運動、漁鄉風情於一體的海濱旅遊度假勝地。
  百島洞頭,東海明珠。過去,她曾以大海的乳汁,哺育出象電影《海霞》主人公那樣的英雄人物;而今,她又以大自然的天賦——海島風光,使得洞頭旅遊業勃然興起。洞頭縣風景旅遊管理局充分利用海島自然風光和特産,瞄準“海”字做文章,着力在觀海景、蕩海舟、釣海魚、洗海浴、嘗海鮮、購海貨、撿海蠃等方面塑造自身的特色,以過幾年來的開發建設,景區旅遊設施日漸配套,島際間交通日趨完善,度假村建設初具規模,賓館、飯店、娛樂設施星羅棋布。隨着溫州(洞頭)半島工程的建設者和東海油田的開發,洞頭將以嶄新的綽約風姿,逐漸成為一座供人們觀光遊覽、消夏度假、軍營拾野、垂釣寫生,探險獵趣的海上國傢公園。
  素有“百島縣”之稱。百島猶如百顆明珠撒播在萬頃碧波之中。山明水秀,山海兼勝,人文薈萃,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海島風光旖旎迷人。石奇、灘佳、礁美、洞幽、魚豐、鳥多,是個集絶壁奇礁、海上運動、魚鄉風情於一體的海濱旅遊度假勝地。觀海景、蕩海舟、釣海魚、揀海蠃、嘗海鮮、購海貨,休閑漁業逍遙遊,無盡海趣在洞頭
  洛伽山中普陀寺是洞頭縣最大的寺廟建築群。正在建設之中,規劃占地111052平方米,現在已完成了10000平方米左右。其中已完成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占地面積約270平方米,面闊15米,進深18米,高12.5米,十分雄偉壯觀。殿內的佛祖、羅漢等塑像已基本完工。大雄寶殿前面的天王殿,鐘鼓樓等也已竣工。如果全部工程完工,將與舟山的北普陀寺,福建的南普陀寺一起並稱三大普陀寺。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大寺廟建築群之一。這組寺廟建築群是由群衆自發集資和深圳商賈捐資興建的。建築群的前身是一座有着200多年歷史的小佛寺。
  洛伽山中普陀寺背山面海,風景十分優美,距縣城1公裏,交通十分便利。
  鄭成功的校場遺址,面積1000平方米.當年鄭成功揮師北伐,曾在大瞿等島備戰休整,在此進行軍事操練,檢閱將士.它成立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鄭成功舟師北上抗清。一路上攻關奪隘,勢如破竹。於翌年正月在大瞿島舉行了規模盛大的軍事演習,然後再繼續揮師北伐,直取金陵,憑吊古跡,發思悠清,讓人豪氣頓生,壯志幹雲。
  鄭成功的校場遺址位於大瞿島的中部,距洞頭本島3公裏,交通不方便。單體兩旁楊梅,柑桔成排成片,西北部有孔雀開屏,扁舟岩宮財岩,還有以日月為燈蠟燭臺,遍地都為草藥,鐘靈毓秀。
  石和尚是一塊高3米,底部為1.8米的橢圓形花崗岩石,經常年風吹雨打,海水侵蝕而形成。單體猶如一尊石雕的石和尚,五官分明,頸係佛珠,端然而坐。傳說為鮑彥化身,曾有人題詩:赤腳光頭一老禪,出傢究竟是何年;嚮來不念彌陀佛,不滅不生不上天。
  石和尚位於洞頭縣大門鎮的環島公路旁,從沙岩車站坐車約5分鐘便可到達,交通便利。
  自然保存狀態完好,但因大門鎮的圍海造田,單體四周現已是稻田和公路,已不在海邊,由洞頭縣大門鎮南湖洞頭居委會保護開發。
  相思嶴在狀元嶴島東側,是一處海邊山𠔌,整體呈三角形,長約7000米,寬度最大為5000米左右,最小為1500米左右,水深最大為4.40米,最小3.10米,平均3.8米,海邊有一沙石灘,颳東北風時,浪很大,船衹難以靠岸。
  從花崗碼頭出發約十多分鐘,便可到達,交通便利。
  洞頭解放紀念碑是為了紀念洞頭解放而修建的紀念碑與紀念像,碑體是一把直刺青天的三棱凹槽刺錐,高19.25米,底部中空,三個支點間的距離為5.25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碑的前面是一名解放軍戰士雙手緊握卡賓槍的正面立姿塑像,像高2.60米,安放在1.50米寬,2.15米高的長方形基座上。基座為混凝土結構,外貼紅色大理石板,基座的正面是遲浩田題寫的"追隨烈士遺志,開拓錦綉未來"。紀念像連同身後寬闊的船帆和疾飛的海鷗均為銅質。碑與像均建在勝利嶴的山頂上,氣勢雄偉。
  建成於1993年1月,是為了紀念洞頭解放而修建的。1949年10月到1952年1月,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在洞頭反復爭奪,幾經易手。1952年1月15日下午3時,洞頭解放的最後一戰在這裏打響,經過浴血奮戰,洞頭徹底解放。為此,洞頭人民修建。
  位於海霞主題公園內,距縣城4.2公裏,交通便利。
  洞頭海濱公園位於北嶴鎮新城區,為洞頭本島的新景點之一。該公園依海而建,一面為海塘大堤,一面對着開發區新建的大廈、別墅區,整體呈狹長型。憑堤遠眺,可見壯觀的五島連橋與秀美的海中湖,不僅可觀氣勢磅礴的海潮,也可眺望煙墩山與燕兒山。園內樹木扶疏,緑草如茵,長廊,亭閣錯落有緻,還有一個圓形廣場,整體規劃合理,是市民休憩,遊玩的理想場所。
  位於新城區,交通極為便利。
  建於1998年,為新景觀。
  仙岩大士是仙疊岩一廟宇,建築面積18平方米,前後一進,一開間,廟內無任何柱子,外觀古樸。
  原為一岩石,其岩石內有一洞,自然形成岩洞,後於1996年修建而成寺廟。
  仙岩大士坐落於洞頭縣東屏鎮東嶴頂村,位於洞頭本島東南部,仙岩大士與神龜聽經、仙疊岩、神仙腳印連為一體,其旁邊還有仙童戴帽,觀音石壁等景點,是仙疊岩風景區的一部分。與縣城相距2.7公裏,有直達的交通路綫,其交通便利。
  感應寺是座立於山間的一佛教,廟宇,由前殿,佛像組成。面寬為14.17米,進深為19.2米,兩進三開間,由六根獨立柱子、六根倚墻柱子支撐,柱子均為小泥柱,佛像用玻璃鋼所建,外面墻壁上"南無阿彌陀佛"六大字寬均為0.8米。
  建立於1997年,由民間集資所辦。
  位於霓嶼的鄉布袋嶴村,距霓嶼鄉2.5公裏,路面不平,其中有一段為黃泥路,現正處於施工之中,如今交通便利。
  淨明觀是為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的許天師--許旌陽修的道觀。占地面積325平方米,三進五間,,進深26.20米,面寬12.40米,木石結構,前殿有戲臺,廊樓,中有一露天天井,正面有三個大門,門上皆有神的雕像。
  始建年代不可考,民國年間有重修,最近一次重修葺是在1993年3月。對許真君的崇奉是洞頭先民從福建移民洞頭時一起移建植過來的。
  距縣城約5公裏,有公共旅遊交通綫路通達,交通方便。
  保存完好,現由洞頭縣道教協會淨明觀管理組管理。
  盼歸亭是一座建立在半屏山上的石亭,因漁人皆在此等待歸航的親人而得名。單體海拔57.5米,坐西朝東,是個六邊形的停滯,有六根長3米、直徑0.05米的的石柱構成,亭內可以觀賞海島景色。
  從洞頭碼頭乘船10分鐘,登山4000米即可到達,周邊可繞山觀半屏山,與仙疊岩、竹嶼景區、大瞿島景區隔海想望,旅遊環境很好。
  保存狀態完好,沒有人為破壞。
  響雪亭是大瞿島山頂上的一座石亭,用於觀光,眺望大海,遊憩之用,可觀萬頃碧波和萬年神龜景象,該亭由石條石板拼成,亭為六邊形,邊長為1.6米,高8米,建築面積為28.26平方米,總占地面積174.6平方米.該石亭建成於1984年.
  位於大瞿島的正北部山上,有山間小路通達,交通不方便.西南可望見南麂漁場和瑞安附近的礁嶼,正南可觀花鳥島和北麂漁場,而回眸東望可見洞頭諸島,百島雄姿,盡收眼底。
  漁傢樂園是休閑漁業特色旅遊項目,位於北嶴鎮大嶴村休閑漁業區,與客運碼頭相對,設有海上茶座、漁排垂釣、漁傢歌宴、海上健身等特色項目。讓您在此享受吃、住、娛樂一條竜服務,在品嚐自己垂釣的海洋的同時,真正體會到漁傢風情的獨特魅力。
  佛教禪宗寺廟建築群,占地面積約220平方米,是洞頭縣最古老的叢林寺院之一。單體為院落式結構,前後三進,均三開間。通面寬10米,通井深22米,坐北朝南,由南而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兩側為齋堂等配殿。主體建築建於巨石構成的縫隙內,大殿內主要供奉阿彌陀佛及左右協侍。
  清福禪寺被青山緑水環抱,大雄寶殿後面是對聯岩。巨大平整的花崗岩面上印有一組平行的紋理,自然形成,猶如一幅對聯,因此而得名。
  始建清崇德元年,曾經過多次修葺,到民國十六年大修一次,文革期間曾遭毀壞。1982年縣文物保護委員會批準保護,再次重建。
  清福禪寺位於洞頭縣大門鎮嶴底村後山岡上,緊挨鎮政府所在地,距離大門碼頭僅2公裏,交通比較便利。
  大衛岩是一座坐落於海邊的象形岩礁,其光禿禿的頭,嘴巴咧開,鼻子高高的,眼睛凹陷,耳朵翹着,形似人的半面頭像。
  它由海水侵蝕,日曬風化形成。
  位於大瞿島的東北部,從洞頭漁港出發,乘船約40分鐘左右,進出交通便利。
  島的東南部石景薈萃,由石佛觀海、百魚圖、仙童擊鼓等。
  漁翁揚帆為一象形岩石。在"一帆峰"前靠山側的壁岩就象一個神態自如的老漁翁,前面為張開的風帆。"漁翁岩"和"一帆峰"正構成絶妙的"漁翁揚帆"圖。
  位於半屏島的東南端。距縣城4公裏,交通便利,其旁邊有烏竜騰海圖、睡象等景觀。
  五島連橋包括七座跨海橋梁╠╠三盤大橋、洞頭大橋、花崗大橋、狀元大橋、深門大橋、窄門大橋、淺門大橋、這七座橋梁連接了洞頭本島、大三盤島、花崗島、狀元島、霓嶼島等5個大島。五島連橋工程全長14.8公裏,其中特大橋4座,大橋2座,橋梁總長3.1公裏,接綫工程長12.47公裏,工程動態總投資2.43億元,七座跨海橋梁風格各異,各橋的建築類型
  1995年10月,五島連橋工程可行性報告通過評審,1996年12月,首先開工建設深門大橋,全部工程於2002年5月30日正式通車。
  該工程的建設對於推進洞頭半島工程建設進程,改善海島交通,提高海島基礎設施的共享性,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等有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七橋通車後五個大島連在了一起,交通十分方便。
  鳥島在洞頭洋鹿西島東北方向,島上是四面猿猴難攀的嶙峋峭壁,峭壁表面布滿了石洞,彎麯的縫隙以及暴突的岩石。島上長年棲息着海鷗、賊鷗、白鸛、海燕、赤嘴鷺等,一般為5-10月間生活在島上,每年繁殖2至4次,以端午節前後為高峰期,峰期時間,約上萬衹鷗鳥在此棲息、翺翔、繁衍,其群飛之景蔚為壯觀。
  位於海洋深處,從鹿西島乘舢板需一個多小時方能到達。
  懶沙灘海濱浴場是洞頭縣三盤島上的一處天然海濱浴場,長約150米,寬約50米,沙灘沙質細膩柔軟,呈金黃色,故又名金沙灘,此處的海水格外湛藍、潔淨、透明,是天然的海上運動場,在這裏可赴灘沐浴,下海遊泳,又可以攀岩、挖蠃、泛舟垂釣等,是休閑度假的絶佳去處。
  位於三盤度假村內,隔海距縣城2公裏,目前衹有水路可通。
  溫州巨竜馬嶴潭風景區位於美麗的東海明珠--大門島的西北麓,是溫州旅遊金三角綫上一顆璀燦的新星,被列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山青、水藍、石奇、灘佳、礁美",堪稱"洞頭百島第一勝境",享有"溫州夏威夷"的美譽,是都市人看日出日落、避夏消暑、度假休閑、品嚐生猛海鮮的好去處。
  景區以馬嶴潭度假區為核心,呈輻射狀嚮大門島東南延伸,包括石和尚、龜岩峰、舢舨岩、馬嶴潭沙灘、觀音礁等十來個風景點。
  其中馬嶴潭海濱浴場占地面積約0.5平方公裏,沙灘最大幹出長度達近千米,寬500米,是東海南涯的數百座島嶼沙灘中面積最大,沙層最沙的一個沙灘。單體三面環山,東面嚮海,呈"馬蹄形",與鹿西島隔海相望。整個沙灘係石英沙形成,沙粒細微肉眼難辨,沙質純淨,細柔,沿岸入海坡度5度,相對平坦。單體四周海岸蜿蜒,奇礁兀立,怪石叢生;礁岸內側是極端陡峭的山坡,狀態猶如一片片近乎直立的懸崖,因積滿黑土而稱坡地;沙灘外側港灣平坦又清碧,能供千百艘漁輪馳騁。
  浴場外側是溫州巨竜馬嶴潭度假區,為綜合性的旅遊度假區。擁有歐式豪華別墅、情侶小木屋、標準客房共100餘套,配有衛星電視、奧斯卡家庭影院係統、直撥電話、空調及完備的衛生設施。度假區內設有海鮮廳、會議中心、商務中心、電子遊戲中心、臺球室、棋牌室、ktv包廂、桑拿康樂中心、海釣等,是度假、休養、旅遊、會議的的理想勝地。
  溫州巨竜馬嶴潭度假區是溫州巨竜集團於1995年投資2800萬始建。1996年1月,正式進入全面施工階段,1996年9月,馬嶴潭旅遊度假區正式對外營業。
  靈光洞是狀元嶴島東側海邊的一個岩洞,岩洞衹有在退潮時才能看到,漲潮時整個洞都被淹沒在海水裏,洞深接近百米,整個洞呈s形,進洞往左轉約30米後再往右轉,洞口高20米左右,洞的盡頭處高約2米,洞內有大量的彩色鵝卵石,洞盡頭處尤多,據當地村民講,洞還要深許多,衹是被鵝卵石堵塞了。岩洞是由長年的海水侵蝕而成,洞內奇峰怪石,很是壯觀。
  位於沙角村東側,距村子1.5公裏。但衹有一條小山路,沿途還要攀岩,交通極為不便.
  海霞古漁村坐西朝東,面海靠山而建,為典型的洞頭漁傢村落。全村現有漁民五十多戶。均從事水産品捕撈養殖工作。村落建築以木石結構為主。墻體由褐紅色平整石塊堆砌而成,屋頂為"人"字結構,屋頂覆蓋的黑瓦上壓有石塊,起抗臺風作用。單體給人以敦實渾厚之感。
  村落中部有古建築一座,同治年間所建,已有100多年歷史,年久失修,主體建築已癱塌,留有少量斷壁和部分墻體。除古建築以外的居室為20世紀五十年代所建,整個村落掩映在緑樹叢中,別有一番景緻。
  座落在勝利嶴島上,與海霞軍事主題公園相鄰,與縣城相距4.2公裏。有公交綫路通達,路面為水泥路,交通便利。
  古村落保存均完好。
  景區位於洞頭縣大門島的西北麓,溫州沿海客運中心每天8:00有開往馬嶴潭景區的高速客輪。大麥嶼9:00開往洞頭的船和洞頭14:00開往大麥嶼的船經停馬嶴潭。此外,也可以坐船到大門,然後搭乘島上公共汽車前往,車程約1個小時,但部分路段為機耕路且路面較窄。
  景區內各自然保存狀態完好,石和尚、龜岩峰、舢舨岩、觀音礁等象形山石均未遭到人為的破壞,馬嶴潭沙灘及渡假區現由巨竜集團保護開發。
  太陰宮是一組道教建築,分山門和主殿兩大部分。占地共約750平方米,主殿高10.75米,進深15米,面闊20米,殿內神龕分上下兩層,上層供奉的是太老君,下層供奉的是太陰聖母,主殿內東西兩側各建有兩座配殿分別供奉天王及真人等神。有意思的是神龕的背後像洞頭的其他道觀一樣供奉的是佛教的觀世音菩薩,整座建築氣勢恢宏,規模龐大,頗具氣勢。太陰聖母俗名陳十四娘,對她的崇拜源自福建,此地的崇奉是洞頭先民由福建移民洞頭時"移植"過來的。
  該宮已有20多年的歷史,是由當地村民自發募集資金修建的。
  它與永福禪寺相鄰,離縣城約2公裏,交通極為方便。
  東沙媽祖宮是浙江沿海建築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媽祖宮.它面對大海,廟外有一祭壇,廟內雕梁彩漆,極為氣派.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為五進五開間,總進深35.8米,總面闊11.2米,硬山頂,鬥拱,木磚瓦結構,結構古樸,有閩南風格。
  初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民國初年增修,洞頭島居民的祖籍大多在福建沿海,世代以漁業為生,遷居洞頭後,便把發源於福建蒲田的救難女神--媽祖請到了洞頭來。媽祖原名林默娘,是宋代福建莆田湄洲的一位傳奇式人物。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出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她從出生到滿月都不啼不哭,所以取名"默娘"。林默娘"幼而聰穎,不類諸女。甫八歲,從塾師訓讀,悉解文意。十餘歲,喜靜幾焚香,頌經禮佛"。林默娘秉性聰穎,善觀天象,救人濟世,降妖除怪,治病救人,拯救海難。宋朝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農歷九月初九日,林默娘在湄洲島"羽化生天",時年二十八歲。人們尊她為靈女、竜女、神女,但習慣上統稱媽祖或娘媽。傳說媽祖升天後,經常顯靈拯救海難,護佑船衹,被人們尊為"海神"。媽祖為中國、中國臺灣、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很多地方的人們特別是漁民、船民、舟商、華僑、華人所奉仰,信徒逾兩億之多。
  這裏常年香火不斷,每逢漁汛期來臨。南來北往的包括臺灣、新加坡在內的各地漁民總要到此朝拜媽祖。逢媽祖誕辰,還要請戲班子唱戲,熱鬧非凡。
  位於洞頭島的東北部,宮前便是東沙漁港,與海霞軍事主題公園、女子民兵連陳列館、雙抱岩等著名景點共同構成了洞頭七大景區之一的東沙景區。
  西與洞頭縣城相距衹有3公裏,有旅遊公交綫路通達。
  1997年8月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整座建築受到嚴格保護。
  南炮臺山又稱炮臺園林,被人譽為"東海廬山",現為洞頭旅遊和國防教育基地.南炮臺山主要由兩尊三七高射炮,兩個哨所和1996年修建的抗倭英雄戚繼光塑像組成。山上鬆濤林海,樹木茂盛,濃蔭蔽日,環境幽靜。清晨,伫立峰頂,舉目望遠,朝陽噴霧,雲蒸霞蔚;白帆點點,波光粼粼;鷗鷺翺翔,海燕戲浪;萬裏東海,盡收眼底,使人心曠神怡,是觀日出的絶佳去處。
  南炮臺山是東海海防要塞,洞頭解放前,這裏駐守一個炮兵連,不對外開放,1996年開始投資開發,成為旅遊和國防教育基地,但仍駐守着海軍雷達部隊。進入大門,是一座碉堡,是原來炮兵連的瞭望所,視綫極佳,可以觀察前面一望無際的大海,監視海面山所以奇異目標,為預防外敵入侵作準備。瞭望所右邊是國防教育基地,又國防部長遲浩田於1995年視察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時題寫的"溫州國防教育基地"八個大字,現為軍事旅遊基地,在此安放兩尊退伍的火炮,原為炮兵武器,現供遊客遊玩,體會操縱火炮保衛邊疆的感覺。瞭望所往左,即是演兵亭,與前面的抗倭英雄戚繼光雕塑相配,其間由一條全長48米的木質索橋連接,橋下波濤翻滾咆哮,氣勢咳人,在橋上行走,驚險刺激。戚繼光雕塑是1996年洞頭人民為紀念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而建造的水泥雕塑。該雕像建在南炮臺山腳下一個海拔50米的小島上,伫立海島上,極其壯觀。南炮臺山東北部,有釣魚臺,基部約100米,長約250米,面積約25000平方米,最高海拔25米,人可坐其上垂釣,故得名。南炮臺山上,可觀鷗鳥飛翔,白帆逐流,聽鬆濤陣陣,波浪喧嘩,一洗塵囂,是旅遊度假觀賞海上日出的好去處。這裏的客流量是來洞頭遊客的70%左右,是洞頭旅遊的重要景點之一。
  緊鄰洞頭著名景點大沙嶴浴場,與大沙嶴浴場同屬於仙疊岩景區,是通往"孤島生存"海島最近的景點,周邊旅遊環境非常好。
  位於洞頭縣城北嶴鎮東南2.6公裏處,屬洞頭縣東屏鎮,尚有少部分路面是農村機耕路,中小型旅遊車可直達景區大門,交通相對便利。但尚較大型的停車場,還有待開發。
近義詞
洞頭, 洞頭
洞頭
洞頭社區, 洞頭居委會
相關詞
溫州水果特産旅遊浙江島嶼海洋景點
人物連長人大副主任行政區劃地理鄉鎮風景名勝
更多結果...
包含詞
洞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