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安徽 >淮南 > 洛河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洛河
  1.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源出陕西省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县杨村附近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在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全长453千米。大致以洛宁的长水为界,上段洛河穿行在峡谷和盆地之间,多险滩急流;范里至长水一段,两岸悬崖陡壁,谷深在200米左右;出长水后,洛河脱离山区,水面渐宽,水中多沙洲。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24条。其中最著名的是涧河。
  2.黄河下游北岸支流。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渭河的下游支流。上源称头道川,发源于陕西省西北部的定边县南梁山,向东南流经吴旗县于川口附近有支流周河汇入,在甘泉县拆向南流,于黄陵附近又有支流葫芦河汇入后流向东 南到大荔县南的三河口附近注入渭河,长达660 公里。洛河又称北洛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区,河水含沙量较大。下游平原地区,有灌溉工程,农业比较发达。
  3.洛河流域拥有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善良勤劳的河洛儿女,在这里创造了悠久灿烂古代的文化,享誉全国的洛书出处就在洛河流域,而今,洛河流域的父老乡亲正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百科大全
  Luo He
  洛河
  Luo He
    黄河支流之一。古称雒水。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华山南麓,流经洛南、卢氏、洛阳,于巩县境入黄河。全长 467公里。流域面积1.8881万平方公里。其中土石山区占45.2%。黄土丘陵区占51.3%,冲积平原占3.5%。主要支流有伊河、涧水、□河等。其中以伊河为最大,发源于栾川县境伏牛山北麓,河道长265公里,流域面积6029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32%。
    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干流自河源至卢氏鸭九河为上游,河长187.4公里,除洛南盆地外,余多峡谷;鸭九河至偃师杨村为中游,河长244.3公里,河谷川峡相间。有卢氏、故县、洛阳等盆地;接纳伊河后,杨村以下为下游,长35.3公里,两岸修有堤防。
    流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14.5℃,无霜期182~245天,年降水量500~900毫米,黑石关站多年平均径流量34.3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830万吨。7、8月多暴雨,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流域内最大的洛阳盆地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达20公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远在七八千年前即有谷物种植和畜牧业。传说周代已有水利灌溉,东汉开阳渠引洛为漕,隋建通津渠,明修大明渠,清代继有发展。唯时建时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灌溉面积仅有2万公顷。此后对原有渠系进行改善,并新建大中型水库14座,小型水库200多座,万亩以上灌区46处。1982年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9.2万公顷。已建成的陆浑水库总库容11.8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约9万公顷;故县水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6.52万公顷;两大水库都是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流域内的重要城市洛阳市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陇海、焦枝铁路交叉点,已成为以机械制造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流域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渑池仰韶文化(见仰韶村文化遗址)等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广泛。据记载洛河流域是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活动的中心地区。偃师二里头商代文化遗存,近年发掘的偃师尸乡沟商代古城遗址,据考证可能是商汤都城──西亳。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巩县附近的石窟寺、杜甫故里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李健超)
    
近义词
洛河村
洛河镇
洛河乡
相关词
黄河支流湿地陕南
包含词
洛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