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瀘州醫學院投訴電話瀘州旅遊投訴電話:0830-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瀘州醫學院創建於1951年,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領導,四川省教育廳主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77年批準的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1993年批準的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1年開始與兄弟院校聯招博士生,2002年底被教育部批準為具有長期招收留學生資格學校,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成為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是四川省首批5所“電化教學示範學校”。經過54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一所以醫學本科教育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留學生教育、相當規模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具有中西醫結合學科特色優勢,在省內有較高知名度,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等醫學院校。54年來,學院共培養高級醫藥衛生人才2萬餘名,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區的高等醫學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辦學規模
學院現有各類全日製在校學生14798人,其中,外國長期留學生214人,碩士研究生509人,普教本科生12047一定數量的短期留學生、聯合招收的博士生、碩士課程進修班學生、普教專科生和成人教育本專科學生。普教本科面嚮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
(二)學科專業
學院現設有16二級院()、全日製普教本科專業21個、專業方向9個,共涵蓋醫學、文學、理學、管理學、法學、工學、教育學等7個學科門類。有8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四川省人才培養基地、17門省級重點建設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1個省級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三)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2745人,教師879人,其中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2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傢9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13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碩士生導師202人,高級職稱人員526人(其中正高職稱128人,副高職稱398人)。另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醫學遺傳學家吳昮教授為我院名譽院長,聘請國際礦産資源科學院院士、烏茲別剋共和國自然科學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何知禮教授為我院院長顧問,聘請來自日本等國的4名外國醫學專傢為我院客座教授,聘請有北京大學、第三軍醫大學、四川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院校的知名教授為我院兼職教授。
現有教師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共有359人,占教師總數的41.26%(其中碩士研究生共有330人,占教師總數的37.93%,博士研究生共29人,占教師總數的3.33%)。
(四)校捨設備
學院現有三個校區,共占地面積1626畝,尚有規劃用地1000畝,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儀器設備價值總額1.7億元人民幣,固定資産總額4.8億元人民幣。
學院圖書館藏書102萬册,建有120座電子閱覽室,可在網上檢索7000餘種科技期刊,查閱50萬種電子圖書;有覆蓋全院的計算機校園網、56間多媒體教室、600座計算機網絡教室、300多座語音教室等網絡電教設施;有先進的人體科學陳列館1個;有15萬餘平方米教學樓、6947平方米圖書館、8萬多平方米學生公寓、11600平方米學生食堂、近1萬平方米標準化體育館、400米標準運動場1個、訓練場2個、標準籃球場30個、50米標準遊泳池1個等,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
學院現有綜合性三級甲等附屬醫院、三級乙等附屬中醫醫院、附屬口腔醫院和省級重點中等衛生學校各1所;有非直管附屬醫院7所,教學實習醫院70所,教學病床20000餘張。另外,“四川升和瀘醫製藥有限公司”已成為藥物生産、研發和學生實習的重要基地。
(五)教學質量
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建立健全了教學質量管理與監控體係,努力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一九九八年以來,在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統考中連續幾年名列省屬高校第一名。近年普教本科招生及畢業生就業情況均呈現遞增的良好態勢,招生錄取分數綫在四川省屬院校中名列前茅,連續多年保持較高就業率,培養的學生因思想道德素質高、基礎理論紮實、專業技能過硬和適應能力強等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六)科學研究
經過54年的發展,中西醫結合教育與科研已成為我院的辦學特色,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目前,學院有心血管醫學研究所等16個省級院級研究機構。1993年以來,我院共獲準各級科研課題723項,其中國傢部省級65項,廳局級206項,獲得國傢部省級自然科學奬勵41項,部省級人文社會科學奬勵21項,轉讓成果20項,獲國傢專利12項,出版專著、教材98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829篇。1993年以來,科研總經費2700多萬元。省級重點實驗室心肌電生理學研究室先後承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和部省市項目40項,7項成果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奬勵。
學院辦有面嚮國內外公開發行並獲國際文獻檢索係統coden代碼和國傢科技期刊統計源的《瀘州醫學院學報》。與美國、日本、德國等9個國傢的教學、科研、醫療機構建立了長期聯繫,並開展了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有國內規模最大的電生理實驗室、四川省唯一的燒傷研究室和血管外科研究室。我院早在20世紀60年代率先在四川成功開展斷肢再植手術,70年代末期繼華西醫大之後在四川第二個開展器官移植手術,2004年4月成功開展了四川省首例聯體嬰兒分離術,2005年4月成功開展了四川省首例心髒移植手術。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領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七)研究生教育
學院於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0年被批準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工作,2003年被批準成為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現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一個:中藥學;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分別是: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藥理學、中醫內科學、內科學、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西醫結合臨床、兒科學、神經病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麻醉學、針灸推拿學、口腔臨床醫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其中內科學、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基礎和中西醫合臨床共覆蓋了基礎和臨床30餘個三級學科專業。我院內科學傳染病學專業已從2001年起與重慶醫科大學聯合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省級研究機構心血管醫學研究所自1986年起先後指導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重慶醫科大學、山東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昆明醫學院、汕頭大學醫院等9個單位的生理學、心血管、呼吸、神經內科等1名博士後、10名博士、16名碩士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目前,學院正抓緊做好學科建設工作,為爭取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而努力奮鬥。
(八)留學生教育
學院自1996年起就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已培養短期留學生60餘名。2004年開始招收長期留學生。現有來自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4個國傢的214名長期留學生,實行全英文臨床醫學專業課教學。
面對西部大開發和高教大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世紀社會、經濟、科技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對高層次醫學人才不斷增長的需求形勢,按照四川省教育廳、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對我院辦學的定位,學院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和建設“學習、和諧、奮進、品牌”瀘醫的奮鬥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以保持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以教育教學工作為中心,以科研工作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安全穩定為保障,萬衆一心,開拓創新,努力推進學院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 | 【瀘州醫學院】(LuZhou Medical College)
瀘醫精神:團结奮鬥 艱苦創業
瀘醫校訓:高尚醫德 精湛技術 健壯體魄 服務人民
瀘州醫學院是四川省省屬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渝、滇、黔結合部的國傢歷史文化名城、國傢衛生城市——瀘州市。學院始建於1951年,其前身是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1959年升格為瀘州醫學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瀘州醫學院。198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3年獲準成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200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被評為優秀等級。
(一)辦學規模
學院現有全日製在校學生12,000餘人,其中留學生292人,研究生759人,本科生11,382人,成人教育脫産生200餘人。面嚮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生源豐富、質量好,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保持在90%以上。2006年起口腔醫學和麻醉學專業在川、渝兩地納入一本招生。
(二)學科專業
學院現有16個二級院(係):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外國語學院、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麻醉係、醫學檢驗係、醫學影像係、公共衛生係、生物醫學工程係、法學係、體育係。設有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麻醉學、護理學、英語、藥學、中藥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法學、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社會體育、生物醫學工程等16個本科專業,涵蓋醫、理、文、法等學科門類。其中,臨床醫學和麻醉學專業是四川省人才培養基地、四川省首批品牌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法學專業是我院校級品牌專業。學院有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重點建設課程17門,校級精品課程27門。
學院現有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醫學電生理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感染與免疫實驗室;省級基礎教學實驗示範中心1個: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實驗中心;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醫事衛生法治研究中心。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中西醫結合、中藥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生理學、中西醫結合臨床、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中西醫結合基礎、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眼科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麻醉學、口腔臨床醫學、中醫內科學、針灸推拿學、藥理學。其中,內科學(傳染病學)、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學)、外科學(血管外科學)、外科學(肝膽外科學)、中醫內科學(脾胃內科)、中醫內科學(肝膽內科)等8個學科為省、廳級重點及重點建設學科。
(三)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目前,有專任教師874人,另有直屬附屬醫院醫師504人承擔臨床教學,非直屬附屬醫院兼職教學人員近2,000人。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正高職稱的110人,副高職稱的226人,中級職稱的240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1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6%。有碩士生導師245人,校外兼職碩士生導師84人。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全國“五一勞動奬章”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傢25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傢12人,獲省、市、廳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後備人選49人,獲國傢、省部級表彰38人。
(四)教學設施
學院現有忠山和城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983,854 m2。校本部教學行政用房總面積240,674m2,學生宿舍建築總面積108,455m2,運動場地總面積69,386 m2,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108萬元,多媒體教室74間,語音室13間,教學用計算機2,123臺。圖書館建築總面積為28,212 m2,館藏文獻143.88萬册(含電子圖書58.19萬册)。有直屬附屬醫院3所,三級以上非直屬附屬醫院9所,附屬醫院開放床位9,844張;有三級乙等及以上臨床教學醫院20所及其他穩定的校外專業教學實習基地15個。
(五)教學改革
為適應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學院實施了教育教學質量工程,在三個層面上對本科教學進行了改革:一是加強了學科建設,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拓寬專業口徑,強化專業基礎,修訂和完善了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註重和加強了學生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及臨床應用能力的培養;二是進一步改革課程體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了精品課程、重點課程的建設,加大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建設和應用;三是進行了學分製的教育管理改革,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並建立健全了各項教學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了教學質量保證和監控體係。在近兩次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奬評審中,學院獲一等奬1 項,二等奬5 項,三等奬 6項。
(六)科學研究
學院現有心血管醫學研究所等16個省級、院級研究機構。其中,作為四川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高校重點實驗室心肌電生理實驗室、省重點學科傳染與免疫研究室具有較高水平。近三年,學院獲得廳局級以上科研課題253項,其中,國傢級課題10項,獲省級科技進步奬12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奬1項,省教學成果奬8項,省高等教育學科優秀科研成果4項,國傢專利授權8項;出版學術專著44部,發表論文2,919篇,其中核心期刊453篇,SCI收錄論文19篇。2006年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首次獲得省科技廳國際合作項目資助1項和“十一五”重大攻關項目1項,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奬6項(一等奬1項、二等奬1項、三等奬4項);2007年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奬3項,參加了“十一五”科技支撐重點項目“大骨節病綜合防止研究”;科研的立項及獲奬的數量、級別逐年提高。
學院主辦有面嚮國內外公開發行並獲得國際文獻檢索係統CODEN代碼和國傢科技期刊統計源的《瀘州醫學院學報》。2006年,經四川省新聞出版局批準,我國西部地區第一份醫學與法學交叉滲透、相互結合的學術性季刊《醫學與法學》雜志創刊發行。
(七)醫療服務
學院三個直屬附屬醫院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提高醫療、科研、教學水平,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連上臺階,早在20世紀60年代,附屬醫院率先在四川省成功開展斷肢再植手術;70年代末繼華西醫科大學之後在四川省第二傢成功開展器官移植手術;2004年、2005年相繼成功開展四川省首例連體嬰兒分離術、心髒移植手術,是川、渝、滇、黔結合地區的醫療、教學、科研中心。
(八)對外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學院加強了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日本、德國等13個國傢和地區的醫學教育、醫療衛生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聯繫,並開展了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援外醫療工作成績顯著。學院聘請有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醫學遺傳學家吳旻教授為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口腔醫學專傢邱蔚六教授和美國國傢健康總所糖尿病、消化病及腎病研究所哺乳類遺傳實驗室主任、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家鄧初夏博士為客座教授,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著名法學專傢梁慧星教授為兼職教授。通過擴大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學院教學、科研、醫療及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九)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
學院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路綫方針政策,加強了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有關制度和工作機製,為學院的改革、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學院黨委進一步切實加強和改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加大了學生政工幹部隊伍的培養力度,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證。學院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以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為主要手段,加強了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學院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生動多樣的學生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學院校風、教風、學風良好,各級領導班子團结進取、開拓創新,廣大教職醫護員工勤奮工作,學生刻苦學習,學院各項工作呈現出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面對西部大開發和高教大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世紀社會、經濟、科技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對高層次創新型醫學人才的需求,按照四川省教育廳、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對我院辦學的定位,學院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堅持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大力推進質量立院、科技興院和人才強院戰略,全面提高學院的教學、科研、醫療和社會服務的整體實力和水平,為把學院建設成為 “學習、和諧、奮進、品牌”的高水平醫學院校而不懈奮鬥。 | | | | 瀘州醫學院附院 | 瀘州醫學院製藥廠 | 瀘州醫學院成都教學部 | 瀘州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 瀘州醫學院口腔醫學院 | 瀘州醫學院臨床醫學院 | 瀘州醫學院護理學院 | 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 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 | 瀘州醫學院附屬三六三醫院 | 瀘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 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院 | 瀘州醫學院附屬成都三六三醫院四川腦神經外科醫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