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明或标明文字发音的语音符号 |
|
课文有注音吗? |
|
用印刷或书写符号注出[某拼写符号的]发音 |
|
两本字典对clique 的注音相同 |
用同音字或符号等表明文字的读音 With homophone words or symbols that indicate the pronunciation |
用同音字或符号等表明文字的读音。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二章第六节:“所谓直音,就是以同音字注音,如‘乐,音洛’,‘说,音悦’。” |
|
中文:注音
又名:注音符号
拼音:zhù yīn
注音:ㄓㄨˋ ㄧㄣ-
英文:Phonetic Notation |
|
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相对于汉语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1935年,中国国语推动委员会制定新国音为中国的统一语言规范,而使用的拼音符号即为注音符号。而该拼音方式,我国台湾省也沿用至今。
中国大陆地区在1950年代以后,汉语拼音被广泛推广,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读汉字,但是在常用语言工具书中标注汉字读音,仍旧拼音和注音同时使用。目前在台湾地区,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十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认识汉字字音的工具;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注音符号在台湾省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要求熟练使用。故在台湾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目前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code编码中的“Bopomofo Extended”区(Unicode:31A0-31AF)。在2000年前后,台湾省“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尝试以之为台湾国语字音拉丁化译音的标准方案,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目前(2007年)除了台北市与新竹市以外,已经逐渐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
|
直式
注
ㄓ
ㄨˋ音
一
ㄣ符
ㄈ
ㄨˊ号
ㄏ
ㄠˋ
横式
注音符号ㄓㄨˋ丨ㄣㄈㄨˊㄏㄠˋ
依照教育部的规定,注音符号的“一(yi)”在直写时要写成“一”、而横写时写成“丨”。
台湾国语教育一般使用直写,故在台湾一般人并没学过“丨”,在横写时亦写成“一”。
中国大陆由于废除中文直写,故字典等采用的注音符号字型,都固定造成“丨”的形状。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设定中文维基百科采用中国大陆的宋体SimSun字型显示,故显示出的注音可能与台湾人一般习惯不同。 |
|
见图例。注音表 |
|
注音声调有五种:
第一声,(阴平,不标调);
第二声,(阳平,标为“ˊ”);
第三声,(上声,标为“ˇ”);
第四声,(去声,标为“ˋ”);
第五声,(轻声,标为“·”)。
备注:轻声属于特殊发音,不算发音法一种。 |
|
注音符号的来源并没有正式的文告,但通常是以古文或象形文字的片段修改而成的。
采用表声字的原始古字来代表,其因笔划最少。
注音符号来源(参考表):
ㄅ: “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取其“ㄅ”声
ㄆ: 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读“ㄆㄨ”(扑)。取其“ㄆ”声
ㄇ: "幂"的本字。遮蔽覆盖之意,古音“ㄇㄧˋ”。取其“ㄇ”声
ㄈ: 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读“ㄈㄤ”(方)或“ㄒㄧˇ”(喜)。取其“ㄈ”声
兀:本念“兀ㄜ”,今读ㄨˋ,表示高而上平,苏音。取其“兀”声(今不用)
ㄉ: 古之“刀”字,读“ㄉㄠ”。取其“ㄉ”声
ㄊ: 古之“突”或“凸”,读“ㄊㄨ”。取其“ㄊ”声
ㄋ: 古之“乃”字,读“ㄋㄞˇ”。取其“ㄋ”声
ㄌ: 古之“力”字,读“ㄌㄧˋ”。取其“ㄌ”声
ㄍ: 说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川之小者,田间的水道,读“ㄎㄨㄞˋ”(浍)。取其“ㄍ”声
ㄎ: 说文解字:“丂,气欲舒出,勹上碍于一也。”气受阻碍而无法舒出或行而不利。,读“ㄎㄠˇ”(考)。取其“ㄎ”声
万:“万”字的简体,本念万ㄢˋ(今读ㄨㄢˋ),苏音。取其“万”声(今不用)
ㄏ: 古之“厂”字,山侧避风雨之居处,读“ㄏㄢˇ”(罕)。取其“ㄏ”声
ㄐ: 古之“纠”字,说文解字:“丩,相纠缭也。”,读“ㄐㄧㄡ”。取其“ㄐ”声
ㄑ: ㄑ:水小流。同"畎"、田间沟渠。读“ㄑㄩㄢˇ”(犬)。取其“ㄑ”声
广:本念“广ㄧㄢˇ”,今读ㄧㄢˇ,表示山崖上盖著房子,苏音。取其“广”声(今不用)
ㄒ: 古之“下”字,读“ㄒㄧㄚˋ”。取其“ㄒ”声
ㄓ: 古之“之”字,读“ㄓ”。取其“ㄓ”声
ㄔ: 明.张自烈.正字通:“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彳:左脚的步伐。读“ㄔˋ”。(吃)。取其“ㄔ”声
ㄕ: 古之“尸”字,读“ㄕ”。取其“ㄕ”声
ㄖ: 古之“日”字(象形),读“ㄖˋ”。取其“ㄖ”声
ㄗ: 古之“节”字,分尖团者读“ㄗㄧㄝˊ”。取其“ㄗ”声
ㄘ: 古之“七”字,分尖团者读“ㄘㄧ”。取其“ㄘ”声
ㄙ: 古之“私”字,读“ㄙ”。取其“ㄙ”声
ㄚ: 古之“丫”字,广韵:“丫,象物开之形。”物之歧头曰“丫”,读“ㄧㄚ”。(押)。取其“ㄚ”韵
ㄛ: 古之“呵”字,说文解字:“ㄛ,反丂也。”。读如“或”之韵。取其“ㄛ”韵
ㄜ: “ㄛ”之转化,由"ㄛ"添笔而成。读如“峨”之韵
ㄝ: 古之“也”字,读“ㄧㄝˇ”。取其“ㄝ”韵
ㄞ: 古之“亥”字,读“ㄏㄞˋ”。取其“ㄞ”韵
ㄟ: “流”也,读“ㄨㄟ”(威)。取其“ㄟ”韵
ㄠ: 说文解字:“幺,小也。”“么”的本字。小也,细也。读“ㄧㄠ”。取其“ㄠ”韵
ㄡ: 握于手之象形字,读“ㄧㄡˋ”(又)。取其“ㄡ”韵
ㄢ: 说文解字:“ㄢ。艹木之华未发然”。花苞之象形,其意“含”也。读“ㄏㄢˊ”。取其“ㄢ”韵
ㄣ: 古之“隐”字,又作"乚":匿也。读“ㄧㄣˇ”。取其“ㄣ”韵
ㄤ: 玉篇.尢部:“尢,跛、曲胫也。”脚跛也,读“ㄨㄤ”。取其“ㄤ”韵
ㄥ: 说文解字段玉裁注:“ㄥ,古文厷,象形,象曲肱。”。厷读“ㄍㄨㄥ”(供)。取其“ㄥ”韵
ㄦ: "儿"的简化字。读“ㄦˊ”
ㄧ: “一”是数字之始,读“ㄧ”
ㄨ: 古之“五”字,读“ㄨˇ”
ㄩ: 说文解字:“凵,饭器,以柳作之。”古盛饭之器,读“ㄑㄩ”。取其“ㄩ”韵 |
|
- n.: phonetic notation, pronounce
|
|
音标, 语音的标注 |
|
释义 | 示例 | 出处 | 典故 | 成语故事 | 文化 | 文字 | 百科大全 | 成语 | 成语词典 | 词语 | 解释 | 词汇 | 汉语 | 岗位 | 汉词 | 翻译 | 注释 | 原文 | 雅虎奇摩 | 输入法软件 | Yahoo奇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