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天津 >天津市區 > 河北工業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河北工業大學投訴電話天津旅遊投訴電話:022-2835909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河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傢“211工程”建設的省屬骨幹大學,坐落在天津市,在河北省廊坊市設有分部。學校的前身是創辦於1903年的北洋工藝學堂,1904年改稱"直隸高等工業學校",1929年改稱"河北省立工業學院",1950年改名為河北工學院,1995年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江澤民同志題寫新校名。
  在百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治學嚴謹,教學管理嚴格規範,具有“勤奮、嚴謹、求實、進取”的優良校風和學風,是我國最早培養工業技術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創辦了我國高校最早的校辦工廠。新中國成立後,學校認真貫徹黨和國傢的教育方針,加強對學生工程實踐、工程意識、工程能力的培養,形成了“工學並舉,産學研相結合”培養高等工程技術人才的辦學特色。在2002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
  學校已先後培養了7萬多名畢業生。我國現代工人運動的先驅、三湘人傑黃愛曾就讀我校。中共天津地委早期的重要領導人、陝西渭華起義領導人之一的盧紹亭,馳騁疆場血灑冀東的抗日英雄洪麟閣;英勇獻身、捐軀太行的教授楊十三,冀東暴動領導人之一、優秀共産黨員趙觀民,以及教育傢、河北工學院首任院長魏元光,著名教育傢、社會活動傢、中國汽車、內燃機專傢潘承孝,核工業專傢、學部委員薑聖階,金屬學、金屬物理及技術學史專傢、教育傢、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柯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等均為在學校不同時期工作和學習的傑出校友代表。
  目前,學校占地近4000畝,設有16個學院和1個直屬教學部,55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國傢級重點學科、14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4個碩士點、13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2個高校教師碩士授權領域、1個工商管理碩士(mba),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應用基礎研究基地,1個天津市社科研究基地,3個省級研究所,藏書102萬册(件),教職員工2196人,其中正高職215人,副高職427人,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讀)的教師388人,博士生導師59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2個,近百名教師獲得省級以上專傢稱號。2005年9月後,在校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2.7萬(含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各類成人教育學生近萬人。
  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大賽中,獲國傢奬45項,省部級奬71項。參加天津市高校大學數學競賽四年來,共獲一等奬31名,二等奬81名,三等奬60名。化工原理課程在天津市競賽中,曾獲五連冠。2000年以來,學校有1名學生被評為“全國三好學生”,1個班榮獲“全國先進班集體”,108人獲得國傢奬學金,10個班和809名學生榮獲省級榮譽稱號。學校藝術團被國傢教育部授予"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4年,在天津市32屆大學生田徑運動會,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學校歷屆畢業生以"工作踏實、實幹,敬業和奉獻精神強,為人誠實,善於團结合作","基礎知識紮實、動手能力強,有創新精神",贏得了社會的歡迎和好評。2004年學校畢業生考研率達30%,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名列省屬高校前列。
  “九五”至今新立科研項目1987項,研發出了大批國傢級和省級科技成果,其中有23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78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共獲國傢級奬勵5項,省市級奬勵107項,獲準154項科研專利成果。2001年高等學校專利申請數排序中,學校位居全國高校第41位。學校與省內9個市30多個縣簽定了技術經濟全面合作協議,在校外建有76個産學研基地,並與唐鋼、邯鋼、保定天威、唐山開灤集團等20多個省內大型企業進行了科技與人才培養全面合作,與全國20多個省市的數百傢企事業單位開展了技術開發、成果推廣等技術合作,轉化率達40%。如我校産學研基地寧晉晶隆半導體廠在我校多年技術支持下,其太陽能單晶硅的産量已居世界首位;“鍺硅合金單晶的製備技術”在我省宣化701廠實現了産業化,為該企業的騰飛註入了創新技術;“高低壓全數字軟啓動技術”在開灤礦實現産業化,提升了該煤礦採煤的自動化控製水平;學校與石傢莊製藥集團、保定天威集團合作完成的cims項目全面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創造了極好的經濟效益;“高效立體傳質塔板技術”已在包括我省在內的全國20多個省市的200多傢企業推廣應用,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海水苦鹵提取硫酸鉀和沸石法海水直接提取硝酸鉀技術”已經分別完成年産300噸和200噸的中試,正在實驗萬噸級示範工程。學校大學科技園建設也取得豐碩成果,形成了以位於石傢莊國傢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大學科技園為主園,以邯鄲、霸州兩個省級開發區為産業基地的“一園兩區兩基地”的佈局,2004年纍计完成投資1.5億元,實現技工貿收入2.9億元,已孵化育成畢業企業15傢,在孵企業39傢,研發、中介機構16傢。
  學校同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德國、法國、英國、芬蘭、西班牙等國傢的20多所大學、科研機構簽署了合作意嚮書,並同其中的6所大學、2個科研機構建立有實質性的合作與交往。近年來,學校聘請外籍教師50人,招收來自芬蘭、德國、法國、美國留學生百餘名,並已連續四年選送本科生、研究生赴德國、法國、美國等合作院校進行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答辯。2003年4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並於2003年6月由國務院學位辦審核通過我校同法國巴黎高等計算機學院聯合培養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項目。2000、2002年我校先後成功主辦或承辦第四屆國際電磁場問題與應用國際會議、世界數學家大會的“算子代數及其應用”衛星會議。
  目前,學校正抓住機遇,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為早日把河北工業大學建設成為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教學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成立時間
河北工业大学 成立时间
河北工业大学 成立时间
  1903年
學校性質
  211工程重點大學,一類本科
  北辰新校區
排名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九十
  09年工科排名全國60
  河北工業大學官方網站http://www.hebut.edu.cn
  河北工業大學論壇http://www.hgbbs.com
學校校訓
  勇毅專精,勤慎公忠
  意思如下:
  勇則嚮前,毅則剛強,專則恆久,精則廣博。
  勤以立學,慎以修身,公以處事。忠以報國
  現在的校訓:
  勤奮、嚴謹、求實、進取
辦學特色
  工學並舉
學校地址
  東院:天津市紅橋區光榮道8號, 郵編:300130
  院部(北院):丁字沽一號路8號(凱萊塞商廈對面)
  南院(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紅橋北大街和光榮道交口西南側
  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設有新校區:在津保高速公路收費站附近
  河北省廊坊市設有分部(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
校園概況
  河北工業大學坐落在天津市紅橋區北運河畔,國傢211工程重點大學,前身為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光緒皇帝欽點周學熙為學堂首任督辦。為中國最早的工科高校,並創辦了中國高校最早的校辦工廠和“工學並舉”的辦學先河。1904年改稱"直隸高等工業學校",1929 年改稱"河北省立工業學院",1950年改名為河北工學院,後與北洋大學合併,稱天津大學,後又復校,1995年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校友中有弘一法師李叔同,兩彈元勳薑聖階,國傢領導人賈慶林等。
  學校占地3400餘畝,建築面積80餘萬平方米。天津紅橋校區位於北運河旁,原北洋大學舊址,新校區位於北辰區雙口鎮。學校同時在廊坊設有分部。
  院係與科研 。學校設有16個學院,1個直屬教學部,57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國傢級重點學科,1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6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具有工商管理碩士(MBA)授予權;擁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流動站。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歷史明細
  一、 肇始前清
  十九世紀末葉,隨着洋務運動的興起,中國人要求廢除科舉興辦學校的呼聲日盛。在此情勢下,清政府於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頒布興學詔書,接着又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春季頒布了興辦農學堂、工學堂的詔令。由此,全國興起了創辦學堂之風。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北洋工藝學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創建的。
  1、 創建初始
  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直隸總督袁世凱委派天津知府凌福彭選定天津舊城東南隅貢院草廠庵為堂址,對舊有房捨稍加修葺,即行招生,從全國共錄學生30名。
  對此,袁世凱在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八日的奏摺已有詳陳,其中對建造學堂之事這樣寫道:"臣於上年莅津後,即先籌設工藝局,就草廠庵附近地址建造工藝學堂,延聘中外教習,釐定課程,初錄學生三十名,教以化學、染織及普通各科,約三年畢業。"另據《直隸工藝志初編》中《天津府凌稟開辦工藝學堂章程經費文》所述,"卑府連日與日本工學士藤井恆久晤商,並博訪周咨,詳考直隸物産,究其利弊所在,知振興工藝一事,實為今日萬不可緩之圖,遵即詳擬章程,尅期舉辦。現已將草廠庵舊有房捨一面趕緊修葺,一面招考學生三十名,明正先行開學,其餘修建堂捨,俟開凍後即行動工"。
  次年,光緒二十九年二月(陽歷1903年3月19日),北洋工藝學堂正式開學。聘日本工學士藤井恆久為教務長,趙元禮為庶務長,單晉和為董事。同年四月,藤井恆久率領19名學生赴日本遊歷,參觀大阪博覽會,歷時2個月。農歷潤五月周學熙就任學堂總辦。農歷八月,新校捨落成。自二月籌建的貢院前東北樓房數十間,作為講堂、辦公室、教務室,迤西所建化工廠和機器廠同時竣工,交付使用。同月,京旗練兵處咨送八旗學生37名附學。十月續招新生百餘名。此時共有學生140餘人(不含八旗學生),並開始分科,機器科、化學科為正科,以英文教授,化學製造速成科、繪圖科及預備科以日文教授,同時製定"工藝學堂暫行章程"。同年鼕,周學熙辭職,毛慶藩繼任總辦。
  光緒三十年(1904年)九月,北洋工藝學堂遵照學部本年(1904年1月)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改為直隸高等工業學堂,同時,將直隸工藝總局內所設之工廠,確定為高等工業學堂附屬實習工場。
  對直隸高等工業學堂的創辦,直隸總督袁世凱在《縷陳直隸歷年學務情形續加推廣折》中已嚮光緒奏明,並以表式分別填註統計在案。民國時期一些史料叢刊對河北省立工學院(原直隸高等工業學堂)的創建、沿革均有詳細記載。
  2、 辦學宗旨
  該校從辦學之初即把培養高級工業技術人才作為目標,據《直隸工藝志初編》高等工業學堂要略表中所述,學堂"以教育培植工藝上之人才,註重講授理法,繼以實驗,卒業後能任教習、工師之職,以發明工業為宗旨"。同時,為“與初等淺近普通學堂不同,故以高等別之”。工藝學堂於開辦次年(光緒三十年)即改為高等工業學堂。
  另據袁世凱於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八日的《直隸籌辦農工諸政情形折》所奏,學堂所錄學生"約三年畢業","視各生年歲性質分高等尋常二級",並在光緒三十三年《工藝總局詳振興工藝懇擇優保奬在事員紳以維持實業文》中評價高等工業學堂"現在學生二百人,普通學均已完備,其化學機械製造、化學圖繪各專科均能實地練習,各臻高等程度。已畢業者五十餘人"。該校在光緒二十八年創辦之初,即已招收學生30名。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京旗練兵處咨送八旗學生三十七名,附學。十月,再招新生百餘名。
  此時,共有學生140餘人(不含37名八旗學生),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校各類學生已近300人(含各類附學生),第一屆學生畢業,化學製造速成科13名,圖繪科14名,化學製造科13名,化學科10名,共計50名。其中選出優等生14名,送往日本深造。
  3、 課程設置
  關於該校辦學之初課程、科目設置,同樣在袁世凱於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八日的《直隸籌辦農工諸政情形折》中已經奏明,"教以化學、染織及普通各科"。另據,光緒三十三年十月《高等工業學堂要略表》所載,當時設立化學科、機器科、化學製造科、化學專科、機器專科、繪圖科等6科和甲乙兩班預備科。其中化學科開設化學、漢文、代數、幾何、物理、英文、萬國歷史、體操等8門課程,機器科開設機器學、機器畫、化學大要、工業經濟、三角、術弧三角、實習現造三匹馬力全副汽機等7門課程,化學製造科共設應用化學、無機化學、化學分析、化學試驗、製造實習、體操等7門課程,化學專科共設漢文、化學、化學試驗、代數、幾何、用器畫、地理、歷史、日文、體操等10門課程,機器專科共設漢文、日文、機器學、代數、物理、幾何、用器畫、體操等8門課程,圖繪科共設漢文、日文、用器畫、鉛筆畫、毛筆畫、水彩畫、體操等7門課程,預備科甲班共設漢文、代數、地理、英文法、英語、歷史、自在畫、體操等8門課程,預備科乙班共設漢文、英文法、歷史、英語、自在畫、代數、體操等7門課程。
  該校初建時經費由天津府備文領付,到光緒二十九年九月改由工藝總局備文領付。開辦經費用銀46000兩,由籌款局和銀錢所餘存息款下撥。自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至三十三年八月常年經費統計,共撥銀十萬零一千三百三十四兩零六分一釐,用銀十萬零一千一百九十八兩八錢五分八釐七毫。
  二、 滄桑百年
  河北工業大學從創建到現在已有百年,雖歷盡滄桑、多次變動,但歷史沿革的脈絡較為清楚,主綫鮮明。大體經歷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前清階段
  1903年1月,天津知府凌福彭受直隸總督袁世凱委派,籌建了北洋工藝學堂(學校最前身),選址天津舊城東南貢院草廠庵,即行招收學生30人。
  1903年3月19日,學校開學,正式開辦。當時設立化學、染織及普通各科,學製三年。周學熙任總辦,日本工學士藤井恆久任教務長,趙元禮任庶務長。
  1904年,遵照學部章程改北洋工藝學堂為直隸高等工業學堂。
  1907年,學校有了第一批畢業生,先後共50名,其中14名優秀者被選派去日本學習深造。
  此時,學校已設化學科、機器科、化學製造科、化學專科、機器專科、繪圖科等6科和甲乙兩班預備科。
  由於學生數額增多,堂捨偏窄,遂於當年9月報請直隸學務處,在天津河北黃緯路另建新校捨,1908年6月竣工,7月遷入新址。學生數增加至200餘名,教司13人,其中日本教司5人。
  這期間先後有周學熙、毛慶藩、孫多森相繼任總辦。
  2、 民國時期
  1912年8月,根據教育部頒令直隸高等工業學堂改稱直隸高等工業學校,監督改為校長,由邢端擔任。當年遵章改為秋季始業。
  1913年2月,直隸高等工業學校改為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1914年8月,直隸省府因財政睏難,令機械科停招新生,並撤銷中學實科,已有中學實科學生並入南開中學續讀。
  1916年6月,直隸省教育廳批準,機械科恢復招生。8月,學校各科成績在北京參加賽會,經教育部審查,均獲優秀,列為甲等,發給一等奬狀。
  1928年9月,直隸省改稱河北省,本校隨之改名為"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
  1929年5月,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奉令升格學院,定名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招收高級中學男女畢業生,學製四年。設化學製造、機電工程、市政水利三個係,魏元光任院長。
  1930年5月,奉令將省立第一職業學校改為工業學院附屬高級職業部。
  1931年3月,省府下令將北洋鐵工廠舊址20畝連同舊有廠房44間、住室34間撥歸工業學院作為分院。接收後,即將機電係工廠移至分院。同時在該址建築職員宿舍、客室及輔助建築物、製革廠等。
  1934年,學院與全國棉業統製委員會商定,合作棉業教育。
  1934年5月,第三屆全國鐵路沿綫生産産品展覽會在北平舉辦,學院應北寧鐵路局及津浦鐵路局的徵集將機械、製革、紡織印染各廠産品運往參展,銷路頗暢。6月,學院開設水利學係,與華北水利委員會、導淮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委員會、太湖流域水利委員會、北洋工學院、中央模範灌溉局等7個單位商訂合辦水利實驗工作,並建築全國第一個水工實驗所。
  1935年11月,"中國第一個水工實驗所"竣工建成,並舉行揭幕儀式。
  1937年7月7日,日寇發動侵華戰爭,7月28日天津淪陷,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慘遭破壞,水工實驗所被炸毀,歷年文書捲宗、圖書儀器被搶劫一空,教學被迫中斷。
  同年8月,學院秘書路蔭檉攜帶公章及經費餘款到天津英租界慈惠學校暫避,並辦理資送教職員轉移及學生轉學、藉讀等事宜。
  1938年3月,值此國難當頭之際,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愛國師生楊十三教授、馬灃教授、洪麟閣、連芬亭等在中共黨的領導下組成"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所屬"工字團",參加冀東抗日聯軍,同日偽軍浴血奮戰。10月,洪麟閣壯烈犧牲。1939年7月,楊十三捐軀太行。
  1945年,抗戰勝利後,學院復校,並於1946年開始招生,設化學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水利工程、紡織工程等5個係,學製四年,同時附設高級職業部,設化工、機工、土木、染織和電機5個科。
  同年10月21日,舉行開學典禮。
  1946年10月,中央教育部將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改名為河北省立工學院。路蔭檉任院長。
  3、 建國初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
  1950年9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發 [高一字第735號] 文批復河北省立工學院更名為河北工學院,原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改名為河北工學院附屬工業學校。
  1951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將河北工學院與北洋大學合併成立新的大學,定名天津大學,選址在南開區七裏臺。
  1951年8月1日,天津大學正式成立,教育部任命原河北工學院院長趙玉振為校務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後曾擔任天津大學副校長)。
  1958年7月,根據河北省委批示,决定恢復重建河北工學院,籌備組設在天津大學,由天津大學副校長丁仲文任籌委會主任,省機械局長王世煜為副主任,校址選定天津河北區黃緯路原河北工學院的老校址,占用此址的石油工業學校已决定遷往承德。由於1958年4月,原一機部所屬天津機器製造學校下放河北,河北省委决定將該校並入河北工學院,校址後又改設在機器製造學校的原校址。
  附:【天津機器製造學校是由北京拖拉機工業學校與天津汽車工業學校合併而成的。北京拖拉機工業學校1952年8月7日開辦,校址在北京西郊衙門口村附近。校長白耀卿,由一機部汽車工業管理局主管。當年招生200名,設拖拉機工程、機械加工、鑄造、鍛壓四個專業,學製三年。
  1953年8月1日,汽車管理局根據一機部工教司和教密字493號文件指示,將北京拖拉機工業學校與在津新建的天津汽車工業學校合併,定名為天津汽車拖拉機工業學校。並於當年11月30日遷津上課。12月,學校更名為天津拖拉機製造學校,專業調整為拖拉機製造和金屬切削加工專業。1956年4月20日,一機部决定:學校名稱改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天津機器製造學校"。並决定在洛陽另建拖拉機製造學校,天津機器製造學校不再設拖拉機製造專業。當年暑假原拖拉機製造專業學生遷至洛陽新校址。學校專業調整為金屬切削加工、工具製造、機床修理與安裝三個專業。】
  1958年8月,經過認真準備,招生等各項工作就緒,於8月21日招收新生755人,並分兩處報到。“化工係新生在本院報到,機械、電機係新生在天津大學河北工學院辦事處報到”。
  在恢復重建過程中,天津大學抽調了包括原在河北工學院任教的19名正副教授、講師和30名青年教師,並挑選50名畢業生從事教學工作。同時河北省人民政府任命天津大學教務長潘承孝為河北工學院院長。其後一直在河北工學院、河北工業大學任院長名譽院長、名譽校長等職。
  4、 四校合併
  1962年7月,根據河北省委、省人委報經中央和華北局批準的有關大專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進行調整的文件精神,河北工學院與天津工學院合併,改稱天津工學院,由天津市領導。
  附:【天津工學院1961年由天津機電學院、天津建築工程學院、天津化工學院合併而成。
  天津機電學院是1958年在天津工業學校基礎上建立的。
  天津工業學校是由天津市立工業職業學校發展演變而來。天津市立工業職業學校1948年1月籌備,9月16日由天津市教育局批復正式成立,校長閆儀三,地址在天津西站邵公莊新春街。當年招生227人,設機械科、織染科。1949年9月,根據天津市教育局轉發市政府民秘公字第3289號指令,天津市立工業職業學校與天津特一中合併,改名為天津市立工科職業學校,派宋謙光為校長,郝季高為副校長。設化工、土木兩科。
  1950年8月,增設電機、紡織、機械三科。1951年7月12日,天津市教育局同意將學校名稱更名為天津市工業學校,增設電氣、動力兩科。1952年9月,將學校土木科、紡織科和機電科的一部分分出獨立辦學。現有專業調整為電機、機械、化工三科,校址遷至西沽北洋橋畔原北洋大學舊址。
  1953年9月,學校領導關係劃歸地方國營工業局領導,張一到校任副校長。11月,張淮三任學校校長。1954年8月,學校領導關係改為由市政府地方國營重工業局領導。1955年,北京、哈爾濱、濟南、太原等工業學校的機械、電機科先後並入天津工業學校。1957年,天津市農業學校並入。1958年7月,天津市委常委會研究决定在天津工業學校的基礎上分建天津機電工業學院和天津化工學院。
  1959年將楊柳青專區工學院並入天津機電學院。1962年發展為機械工程、動力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無綫電工程4個係7個專業,學製為5年,附設天津機電工業學校。在校學生1487人,教職工678人,校址設在天津市紅橋區光榮道原北洋大學舊址,院長李中垣。
  天津建築工程學院是1958年在天津城市建設工程學校基礎上建立的。該學校是1952年8月由天津工業學校土木科和河北工學院高職部土木科合併而成立的。校長陸徵愈,校址在北洋橋原北洋大學舊址,學校設市政和建築兩科,由市政工程局領導。1953年9月,改由天津市建築工程局領導。1954年,河北省水利土木工程學校的工業和民用建築專業並入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校,改由天津市建設委員會領導。所設專業有:給水排水、道路橋梁、房屋衛生技術設備、廠房民房設計四專業。1955年10月由北洋大學舊址遷至丁字沽光榮道,1956年1月,學校領導關係改為中央城市建設總局(後改城建部)領導,校名改為"城市建設總局天津城市建設工程學校"。8月改為城市建設部天津城市建設工程學校,專業調整為:工業與民用建築、房屋衛生設備、給水排水、城市測量四專業,學製四年。1957年,專業調整為工民建、暖氣通風與煤氣供應、城市測量三專業。1958年8月,擴建為天津建設學院。1962年發展成為建工、建築、城工、建材4個係8個專業,學製5年。另設中專部。在校生701人,教職工352人,校址設在天津市紅橋區丁字沽光榮道,校長閆子亨。
  天津化工學院是1958年在天津工業學校(與機電學院介紹同)化工科和總後第一預校的基礎上建立的。同年10月天津市化工局化工幹校並入。1962年發展為有機高分子化工、無機化工機械兩個係7個專業,學製為5年。附設中專部,在校生1139人,教職工478人,地址設在天津市紅橋區丁字沽三號路,黨委書記兼校長袁血卒。】
  1962年,調整合併後的天津工學院設有機械工程、農業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建築工程5個係19個專業,學製為5年。在校生4884人,教職員工3380人,其中專任教師978人。
  1966年6月底,"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學校被迫停課。
  1969年,天津工學院劃歸河北省領導。
  1970年12月,招收第一屆519名工農兵大學生入學。
  1971年11月29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批準天津工學院改名為河北工學院。
  5、 九五更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河北工學院駛入了快車道。從此,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都得到了長足發展。
  1992年5月20日,河北省副省長顧二熊主持召開省長辦公會,决定河北工學院在廊坊設立分院並於當年招生。10月14日,廊坊分院舉行首屆學員開學典禮。
  河北工學院的辦學實力和學科優勢在河北省經濟建設中越來越顯示出極為重要的作用。1993年7月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緻函國傢教委,申請將河北工學院更名河北工業大學。在函中指出"河北工學院始建於1903年,具有較強的師資隊伍和較好的辦學條件,現有理、工、財經三個學科,分10個係31個專業,有碩士點10個,在校生計6500人"。
  1993年10月10日,河北工學院舉辦建校90周年紀念活動,來自全國各地、海外、香港地區的校友和全校師生萬餘人參加了慶祝大會,王光英副委員長專程來院參加大會,雷潔瓊副委員長發來賀電。
  1994年6月2日,省委省政府經研究後决定同意將河北工學院、河北大學列為我省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將河北工學院應用數學等50個學科專業列為我省重點建設的學科專業。
  1995年2月16日,國傢教委批準河北工學院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4月2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出通知,决定"河北工業大學"新校名從發文之日起開始啓用。
  江澤民總書記為河北工業大學題寫了新校名。
  2001年4月,通過國傢“九五”、“211工程”整體驗收。
  2004年5月,學校成功舉辦建校百年慶典紀念活動,校友賈慶林主席發來賀電,天津市市長戴相竜,河北省省長紀允石出席慶典。
  2006年6月,通過國傢“十五”、“211工程”整體驗收。
歷史名人
  我國現代工人運動的先驅、三湘人傑黃愛曾就讀該校。
  中共天津地委早期的重要領導人、陝西渭華起義領導人之一的盧紹亭,
  馳騁疆場血灑冀東的抗日英雄洪麟閣;
  英勇獻身、捐軀太行的教授楊十三,
  冀東暴動領導人之一、優秀共産黨員趙觀民,以及教育傢、河北工學院首任院長魏元光,
  著名教育傢、社會活動傢、中國汽車、內燃機專傢潘承孝,
  核工業專傢、學部委員薑聖階,
  金屬學、金屬物理·技術學史專傢、教育傢、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柯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
  孫廣相,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董事長
  李振東,原國傢建設部副部長,原天津市副市長
  袁血卒,民政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
  李非平(原名趙桂嶺),原冶金工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劉文藩,原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王述祖,天津市市副市長,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王成懷,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周紹熙,天津市政協副主席
  李中垣,原天津市副市長,天津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白潤漳,河北省人大副主任
  何少存,河北省人大副主任
  劉儀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務委員會國有資産法起草工作組組長
  趙飛剋,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任河北省立工學院教授
  饒芳權,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在河北工業大學電工廠工作
  劉玉嶺,準院士,博士生導師,河北工業微電子技術與材料研究所所長
  趙今聲(原名趙玉振),港口和海岸工程專傢、教育傢
  周學熙,中國近代實業傢,字緝之,號止庵,近代民族工業創始人之一,清兩江總督周馥之四子
  邢端,近代實業傢
  楊明輝,波音公司决策部部長
  孫廣相,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董事長,原外經貿部副部長
  陳雲峰,曾任天津國美電器公司總經理,上海國美電器公司總經理,北京國美總部行政總監、營銷總監,現任職鵬潤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發展中心總監。
  潘承孝,著名教育傢、社會活動傢,中國汽車、內燃機專傢,河北工業大學名譽校長
  魏元光,教育傢,河北工學院首任院長
現在發展
  學校已先後培養了7萬多名畢業生。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特別是通過河北省“雙重工程”建設和國傢“九五”、“十五”兩期“211工程”建設,學校綜合辦學實力明顯增強,整體辦學水平顯著提高。
  學校學科專業門類齊全。現設有1個分校、13個學院、3個教學管理學院和3個教學部(中心)。擁有2個國傢重點學科、4個省強勢特色學科、15個省級重點學科,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設有61個本科專業、13個專科專業,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7個博士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6個碩士點及16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 17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專業,並具有工商管理碩士(MBA)授予權和高級工商管理學碩士(EMBA)授予權。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員工23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達到1300人,具有副高職以上職稱人員756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385人,具有碩士學位人員642人。現有博士生導師86人,碩士生導師457人,國傢級有突出貢獻專傢、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燕趙學者以及政府津貼獲得者等省部級以上專傢67人。學校有7名教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
  學校辦學規模穩步擴大,對外開放辦學取得新進展。目前全日製在校學生達到18754餘人,其中研究生3437餘人,本專科生14867餘人,並開辦成人高等教育和留學生教育。學校先後與法國、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傢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其中,經省政府和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的與法國高等計算機學院簽訂的本、碩連讀項目,是河北省第一個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多年來,學校受空軍、總後勤部、濟南軍區等單位委托招收國防生,為部隊培養專門技術人才。
  學校教學科研條件先進完備。學校現有各類實驗室(中心)86個,多媒體教室103間,語音室27間,公共教學計算機2696臺,1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264件,學校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已達2.35億元,圖書文獻資料217萬册,並實現了文獻信息管理及服務的計算機網絡化和各校區的網絡互聯。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現有1個省部(河北省、科技部)共建國傢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基礎研究基地),1個省應用基礎研究基地,1個天津市社科研究基地,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2個校級實驗室(中心)。2005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大學科技園已被認定為國傢大學科技園。
  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通過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明顯提高。近五年來,學校學生共獲全國和省市各種競賽的奬勵529項,其中,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數學建模競賽中,共獲國傢級一等奬6項、二等奬39項。有31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 “九五”、“十五”期間,學校兩次獲國傢教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奬。2002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優良的教育教學質量歷來受到社會用人單位的好評,畢業生就業率一直處在省屬高校前列。
  學校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先後獲國傢級奬勵5項、省部級奬勵143項,學術論文被三大索引收錄數一直在全國高校百名之內,獲授權專利數量位居京、津、冀高校前列。學校“工學並舉,産學研結合”的辦學傳統與特色得到弘揚,現有校外産學研基地73個,並與唐鋼、保定天威集團等20個省內大型企業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通過技術合作和成果轉化,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河北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05年,學校被評為河北省十大優秀發明創造單位之一。
  校園文化豐富多彩,校園環境優美典雅,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環境。2001年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河北省“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並連續五年被評為“天津市緑化先進單位”。
  河北工業大學作為一所百年老校歷經滄桑而不衰,如今又煥發了新的青春。學校在百年辦學歷史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熱愛祖國,嚴謹治學、教書育人,腳踏實地、知行統一,儉樸耐勞、艱苦奮鬥,團结和諧、和衷共濟,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的工大精神,潛移默化、熏陶、支撐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工大人,去奮鬥、去拼搏、去創新。這種工大精神,正激勵着全校師生為建成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研究教學型大學而再創新的輝煌。
  近年來,該校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大賽中,獲國傢奬45項,省部級奬71項。參加天津市高校大學數學競賽四年來,共獲一等奬31名,二等奬81名,三等奬60名。化工原理課程在天津市競賽中,曾獲五連冠。2000年以來,學校有1名學生被評為“全國三好學生”,1個班榮獲“全國先進班集體”,108人獲得國傢奬學金,10個班和809名學生榮獲省級榮譽稱號。學校藝術團被國傢教育部授予"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4年,在天津市32屆大學生田徑運動會,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學校歷屆畢業生以"工作踏實、實幹,敬業和奉獻精神強,為人誠實,善於團结合作","基礎知識紮實、動手能力強,有創新精神",贏得了社會的歡迎和好評。2004年學校畢業生考研率達30%,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名列省屬高校前列。
  “九五 ”至今新立科研項目1987項,研發出了大批國傢級和省級科技成果,其中有23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78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共獲國傢級奬勵5項,省市級奬勵107項,獲準154項科研專利成果。2001年高等學校專利申請數排序中,學校位居全國高校第41位。學校與省內9個市30多個縣簽定了技術經濟全面合作協議,在校外建有76個産學研基地,並與唐鋼、邯鋼、保定天威、唐山開灤集團等20多個省內大型企業進行了科技與人才培養全面合作,與全國20多個省市的數百傢企事業單位開展了技術開發、成果推廣等技術合作,轉化率達40%。如我校産學研基地寧晉晶隆半導體廠在我校多年技術支持下,其太陽能單晶硅的産量已居世界首位;“鍺硅合金單晶的製備技術”在我省宣化701廠實現了産業化,為該企業的騰飛註入了創新技術;“高低壓全數字軟啓動技術”在開灤礦實現産業化,提升了該煤礦採煤的自動化控製水平;學校與石傢莊製藥集團、保定天威集團合作完成的CIMS項目全面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創造了極好的經濟效益;“高效立體傳質塔板技術”已在包括我省在內的全國20多個省市的200多傢企業推廣應用,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海水苦鹵提取硫酸鉀和沸石法海水直接提取硝酸鉀技術”已經分別完成年産300噸和200噸的中試,正在實驗萬噸級示範工程。學校大學科技園建設也取得豐碩成果,形成了以位於石傢莊國傢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大學科技園為主園,以邯鄲、霸州兩個省級開發區為産業基地的“一園兩區兩基地”的佈局,2004年纍计完成投資1.5億元,實現技工貿收入2.9億元,已孵化育成畢業企業15傢,在孵企業39傢,研發、中介機構16傢。
  學校同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德國、法國、英國、芬蘭、西班牙等國傢的20多所大學、科研機構簽署了合作意嚮書,並同其中的6所大學、2個科研機構建立有實質性的合作與交往。近年來,學校聘請外籍教師50人,招收來自芬蘭、德國、法國、美國留學生百餘名,並已連續四年選送本科生、研究生赴德國、法國、美國等合作院校進行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答辯。2003年4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並於2003年6月由國務院學位辦審核通過我校同法國巴黎高等計算機學院聯合培養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項目。2000、2002年我校先後成功主辦或承辦第四屆國際電磁場問題與應用國際會議、世界數學家大會的“算子代數及其應用”衛星會議
  目前,學校正抓住機遇,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為早日把河北工業大學建設成為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教學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歷任校長
  北洋工藝學堂
  凌福彭 1903 時稱總辦
  周學熙 1903 時稱總辦
  直隸高等工業學堂
  毛慶藩 1903-1904 時稱總辦
  周學熙 1904-1907 時稱總辦
  孫多森 1907-1909 時稱總辦
  邢 端 1909-1912 時稱監督
  直隸高等工業學校
  邢 端 1912-1913 校 長
  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武 源 1913-1917 校 長
  楊育平 1917-1926 校 長
  魏元光 1926-1928 校 長
  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
  魏元光 1928-1929 校 長
  河北省立工業學院
  魏元光 1929-1936 院 長
  路蔭檉 1936-1946 代 院 長
  河北省立工學院
  路蔭檉 1946-1949 院 長
  趙今聲 1949-1950 院 長
  河北工學院
  趙今聲 1950-1951 院 長
  潘承孝 1958-1962 院 長
  天津機電學院
  李中垣 1958-1962 院 長
  天津建築工程學院
  閆子亨 1958-1962 院 長
  天津化工學院
  袁血卒 1958-1962 院 長
  天津工學院
  潘承孝 1962-1971 院 長
  河北工學院
  潘承孝 1983-1995 名譽院長
  林牧 1978-1983 院 長
  邱澄一 1983-1986 院 長
  張閩 1986-1991 院 長
  馮其標 1991-1994 院 長
  顔威利 1994-1995 院 長
  河北工業大學
  顔威利 1995-2002 校 長
  潘承孝 1995-2003 名譽校長
  高峰 2002-2004 校 長
  傅廣生 2004-至今 校 長
相關詞
中國礦業大學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內燃機專傢河北唐山市長天津
四平副校長副市長人物理論力學bbs論壇高校論壇
教育大學高校人才培養
包含詞
河北工業大學論壇河北工業大學學報河北工業大學總廠
河北工業大學分院河北工業大學大學生通訊社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河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學院河北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河北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河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工業大學體育部
河北工業大學廊坊校區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北辰校區
河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圖書館河北工業大學南院能環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河北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河北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河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河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北辰校區教學樓河北工業大學北辰校區東生活區河北工業大學北辰校區宿舍樓
河北工業大學北辰校區西生活區河北工業大學北辰校區校門口